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分一分》教學反思

身爲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分一分》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分一分》教學反思

《分一分》教學反思1

表內除法是學生學習除法的開始,也是今後學習除法的基礎,它是較難理解的數學概念。而除法的含義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礎上的。要突破除法學習的難點,關鍵是理解分,尤其是“平均分”。因此平均分是除法學習的基礎的基礎,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這一單元的教學,我透過讓學生認真觀察課件的主題圖,設計了各種情境,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向學生提供了充分的實踐機會,透過觀察瞭解“每份同樣多”,引出“平均分”,再讓學生充分參與平均分,分各種實物,讓學生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學生多次經歷“實 際問題——平均分的活動(實物操作或表象操作)——除法算式”這一抽象過程,從而體會除法的實際含義,初步理解把一些物體“每幾個一份地分”或“平均分成幾份”,都可以用除法計算,再介紹除號、除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

在本單元應用題方面,部分學生掌握得不太好,其一,條件和問題分不清,算式中的除數和商會顛倒位置。其二,數量關係分析得不透徹,當乘法和除法題目都出現的時候,分不清什麼時候用乘法解決,什麼時候用除法解決。針對這兩點,我在練習課上,重點讓學生多對應用題分析條件和問題,並理清每道題的數量關係,使他們熟練掌握及應用本單元知識。

《分一分》教學反思2

從選好課題,到開始蒐集資料着手備課,第一稿、第二稿、第三稿相繼出爐,然後三次試講,多次修改,直至今天在香港聖母無玷聖心學校的領導老師們面前上這節課,剛好歷時一個星期。非常感謝我們科組的老師們以和網絡上給予我支援和指導的“天行健”、樑求玉以和張維國等老師,因爲你們的支援與指導,讓我在短短一週內有了飛躍的進步。當然,最讓我感動的是我們的科組長曾老師,曾老師參與了我準備這節課的全過程,從逐字逐句爲我修改教學設計,到一次次不厭其煩地聽我試講,然後一個個環節進行細評,最後一個個環節給我推敲,示範,讓我從中不只僅知道該如何上好這節課,更我進一步瞭解如何做好一個老師,如何更好地進行備課,如何更有效地組織同學進行學習……所以,上完這節課,我最想說的一句話就是:“謝謝曾老師!”

《分一分》這一課時是同學認識分數的開始,是同學關於數的認識的又一次擴展。這節課的主要內容就是從同學熟悉的一個簡單的生活問題-----“分蘋果”動身,引導同學認識“一半可以用1/2表示”,並在多種表示方式的對比中,體會用1/2的優越性,體會學習分數的必要性,進而,讓同學透過一系列操作與描述活動,理解簡單分數所表示的具體意義,認識分數的各局部名稱,初步掌握簡單分數的寫法和讀法。

《分一分》教學反思3

《一分鐘》講述的是元元因爲多睡了一分鐘,而遲到了20分鐘的故事。本單元的主題是瞭解學生豐富的課內課外生活,所以在課堂中我們可以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入手,調動學生豐富的生活經驗來展開教學。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識字教學目標是引導學生準確認讀課文中的9個生字組成的新詞,透過演一演,聯繫學生的生活經驗來了解“丁零零、嘆氣、哈欠”等詞語的意思。努力使檢查字詞這個環節上得飽滿。在生字指導環節,我主要是想透過給生字拉拉手做朋友的方法,向學生滲透識字的方法:同偏旁的,相同結構的都能成爲好朋友,引導學生歸類識字,從而加深對生字的識記。

對於句子的朗讀指導,在學生了解到元元后悔的心情時,我就把課文中元元后悔的句子出示,指導學生初步感受,在朗讀中指導一個“又”的用法。在指導朗讀第一段時,我努力創設情境,讓學生換位,聯繫生活經驗來感受元元心裏的想法。我們說朗讀要立足於文字,從文字出發。()當學生感受到元元不想起來,想多睡一分鐘的時候,我就直接可以引導學生:那麼心裏想的句子該怎麼讀呀?隨機進行句子的朗讀訓練。在整體感知課文環節中,對整體感知課文的概念的理解有所偏差。我是想透過學生自由發言,瞭解課文大概意思。但是在教學中,我發現這樣的教學設計幾乎沒什麼效果,學生都是一些很零碎的回答,作爲老師我們應該及時地幫着學生梳理教材的脈絡,怎麼梳理呢?我似乎也無從下手。對於二年級孩子來說,並不要求他們會概括課文,所以老師可以帶領學生一起說一說元元怎麼了?或者讓學生分節朗讀課文,感受段與段之間的聯繫也是一種方法。信教學反思心聲教學反思哦十分鐘教學反思

《分一分》教學反思4

《分一分》這節課,就是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分蘋果遊戲,引出分數,在活動交流中初步瞭解分數的意義,逐步懂得分數的讀法、寫法以及分數各部分的名稱。在本節課的教學實踐過程中,我體現了以下幾個方面:

1、在活動中滲透新知識。

本節課的教學活動中,我以數學遊戲活動拍手錶示結果引入二分之一,不僅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而且爲學生在分數是建立在平均分基礎上這一方面作了鋪墊。在認識分數這一環節中學生透過折一折(折不同形狀的紙),塗一塗(塗自己想表示的分數),說一說,進一步感受分數的意義,掌握了分數的讀寫。在組花瓣的遊戲中,學生充分的活動進一步感悟分數,理解分數,應用分數。在活動之中,讓學生體驗到知識的建構。教學內容的呈現以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應用與拓展的基本模型展開。

2、面向全體學生,讓孩子成爲學生活動的主人。

這節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學活動,學生在全員參與中透過觀察、思考、領悟、理解逐步來認識分數。本節課的引入,數學遊戲是全體學生參與,在認識1/2這一環節中,每一位學生都動手摺一折,塗一塗,感悟1/2,在認識分數這一環節中,全體學生又一次透過折一折 塗一塗創造出新的分數,瞭解2/4,3/4,4/4的意義。在活動中進一步感悟分數。從始至終,全班每一個孩子充分參與動手實踐,最大限度的滿足每一個學生的數學需要,最大限度的發展每一個學生的智慧潛能,實現了讓學生成爲主人這樣的教學意圖。在教學活動中,教師真正成爲學生活動的組織者,合作者,在學生遇到困惑的時候及時引導和點撥。

3、在學習活動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數學教學是學生思維被激活的一個活動,讓學生自己獨立去發現,科學上已經被發現的東西,是由學生的生活世界走向數學王國的活動過程。在教學中也不止一次的閃現學生創新思維的火花,例如,導課時的數學遊戲讓學生用掌聲表示半個,一些同學用手勢表示切的動作,有些同學表示掰的動作,這是學生創新的第一次顯現;在探究半個的表示方法中,學生用1/2來表示。這進一步實現了注重學生創新思維的設計意圖,在之後的折一折1/2,折一折表示自己喜歡的分數中,學生各式各樣的折法和塗色方法都是學生創新思維的體現。

4、強化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本節課我注意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孩子們都愛做遊戲,因此我用學生們喜聞樂見的遊戲引入,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與動機,吸引他們開展學習活動。

不足之處:

學生用描述性語言敘述分數的意義時,語言還要再規範一些,在明白理論的同時加強實踐能力。新授時間再緊湊一些。如果在探究用什麼方式表示一半時,學生說出用1/2表示一半就不要引導其他表示方法了。給練習的說理再留有一定的空間,會把教學內容達到更好的效果。

《分一分》教學反思5

本節課我以《喜羊羊與灰太狼》中的主人公,貫穿以青青草原開展“清潔小家庭”評選大賽爲情景,讓學生幫助懶羊羊解決分類整理房間爲學習任務,讓學生在“自己分”、“小組分”等動手操作活動中發現分類整理的方法,並能獨立進行分類整理。

由於一年級的孩子,好動,注意力不集中,組織紀律意識不強,我主要透過小組爭奪小紅花,個人獎勵聰明草的方式進行激勵,不斷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在課間,我插入了“放鬆操”然孩子們伴隨輕快的音樂緩解他們的疲勞,以此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回到課堂中。另外我準備的不同顏色的答題卡也是別有用心,一是 考慮一年級的孩子好動,有的孩子還不會認題目,如果在書上完成練習題,可能有的孩子就找不到方向,所以爲了方便起見我設計的不同顏色的答題卡。

二是當孩子在完成的答題卡我選擇部分貼在黑板上,在激勵孩子的同時分顏色擺放,這也和今天的教學內容“分一分”主題吻合。

本節課的教學我經過精心設計,大多數的孩子能掌握一定的分類標準,能獨立解決一些分類問題。但在一些環節還是有考慮不恰當的地方,比如對序號填寫的指導還不夠到位,導致孩子們在填上衣和褲子的序號時有的孩子會弄錯。再比如,我在組織孩子們進行衣褲卡片分類的時候,紀律上的要求沒把握好,出現了當我已經請孩子上臺展示了,臺下有的孩子還沒把注意力轉到我的引導中。

在以後的教學中多向有經驗的老師學習和請教。

篇三:分一分教學反思

分數的初步認識是學生在已經掌握一些整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從整數到分數是數的概念的一次擴展,又是學生認識數的概念的一次飛躍,因爲無論在意義上還是在讀寫方法上以及計算上,它們都有很大的差異。這一部分內容以前是四年級所學習的內容,而新教材整合爲三年級下冊的教學內容。教材把認識分數作爲一個單元,足以說明學生建立分數這個概念需要一個過程,同時對意義的理解也是有一定的難度的。因此,學習時需要創設具體生動的問題情境,激活已有的生活經驗,利用實驗操作、觀察、判斷等直觀手段,逐步使學生理解分數的意義。《分一分(一)》這節課,就是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分蘋果”遊戲,引出分數,在活動交流中初步瞭解分數的意義,逐步懂得分數的讀法、寫法以及分數各部分的名稱。

在本節課的教學實踐過程中,我以課標精神爲指導,注重體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要的數學,不同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樣的新課標理念。縱觀全課,這節課體現了以下幾個方面: 1、在活動中滲透新知識。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數學活動是一種激發學生思維的活動,數學知識是數學活動的結果。數學活動不僅是爲了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更重要的是學生需要在自主的數學活動中理解數學,體驗數學。 本節課的教學活動中,我以數學遊戲平均分1個蘋果表示結果引入二分之一,不僅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而且爲學生在分數是建立在平均分基礎上這一方面作了鋪墊。在認識分數這一環節中學生透過折一折(折不同形狀的紙),塗一塗(塗自己想表示的分數),說一說,進一步感受分數的意義,掌握了分數的讀寫。。在活動之中,讓學生體驗到知識的建構。教學內容的呈現以“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應用與拓展)的基本模型展開。

2、面向全體學生,讓孩子成爲學生活動的主人。

這節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學活動,學生參與面廣,達到了百分之百動手參與,在全員參與中透過觀察、思考、領悟、理解逐步來認識分數。本節課的引課,數學遊戲是全體學生參與,在認識1/2這一環節中,

每一位學生都動手摺一折,塗一塗,感悟1/2,在認識分數這一環節中,全體學生又一次透過塗色和表述,瞭解2/4,3/4,4/4。從始至終,全班每一個孩子充分參與動手實踐,最大限度的滿足每一個學生的數學需要,最大限度的發展每一個學生的智慧潛能,實現了讓學生成爲主人這樣的教學意圖。在教學活動中,教師真正成爲學生活動的組織者,合作者,在學生遇到困惑的時候及時引導和點撥。

3、 在學習活動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數學教學是學生思維被激活的一個活動,讓學生自己獨立去發現,科學上已經被發現的東西,是由學生的生活世界走向數學王國的活動過程。在教學中也不止一次的閃現學生創新思維的火花,進一步實現了注重學生創新思維的設計意圖,在之後的折一折1/2,折一折表示自己喜歡的分數中,學生各式各樣的折法和塗色方法都是學生創新思維的體現。

總之,這節課實現了我的設計意圖,體現了課改的精神。但是,反思整個教學活動的過程,這節課有不足之處:

1、課前準備工作不夠充分,課件出示的練習題 1第3小題不夠清楚,造成學生理解出現偏差;

2、由於擔心時間不夠,對學生思維訓練的幾道有趣的數學習題沒有讓學生完成。

數學教學活動是激發學生思維,培養邏輯推理能力等方面的一門重要課程,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不斷探索和努力,取人之長補己之短,與新課程共同進步。

《分一分》教學反思6

來到白旄我接了二年級的語文,由於好幾年沒有教語文了,有些不知所措。

正好鎮舉行語文講課比賽,我也報了名。我講的是《一分鐘》,這篇課文講述了小朋友元元多睡了一分鐘,遲到二十分鐘的故事。透過這篇課文的學習,使學生受到嚴格要求自己,珍惜時間的教育。在教學中,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進行教學,達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不足很多。

遊戲匯入,上課前,讓學生兩手前平舉,堅持站好一分鐘,再讓同學們坐下,讓同學們談談自己的感受,問:你們覺得一分鐘長嗎?在學生回答後,我說:“是啊,一分鐘可以說很長,也可以說很短。在某種情況下,要把握安排好一分鐘也是很不容易的。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課文中的元元,他認爲一分鐘長嗎?”

在講課的時候,學習生字用的時間太多。過渡語不知怎麼說!

在學生找到元元遲到20分鐘的原因後,由於前面的閱讀理解不是非常到位,所以在課文中學生不能點出中心:“元元想:昨天遲到了,今天一定要珍惜時間,一分鐘也不能多睡。”和學生交流一分鐘能做些什麼。孩子們是二年級的學生,所以課前我佈置讓爸爸媽媽測量與學生生活貼近的一分鐘能跳幾個繩,踢幾個毽子,能寫幾個字,能做幾道題。這時,我又告訴學生,一分鐘能做很多事情……學生的眼裏放出驚異的目光,我趁機反問:“現在,你們覺得時間重要了嗎?”在這方面學生理解的很好。於是,我收集了一些關於時間的名人名言,在課堂的結尾,送給學生。

時間就是金錢。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在語文教學方面的經驗我感到有難,我會在教師的指導下,繼續學習!

《分一分》教學反思7

跳繩是我國民間傳統的體育項目,特別在學生中廣爲流傳,而且跳繩也是我國學校體育的基本教學任務,尤其是小學一年級的重點教材,是必須考覈的項目,但該項目對於協調性比較差的學生來說,要學會還是比較困難的,因爲 跳繩要求上下肢協調靈敏,思維敏捷,有節奏感的技巧運動,但對於剛學跳繩的一年級新生來講,這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因爲手腳配合不好。我剛教小朋友們學習跳繩時,首先不會跳的原因是腳和手的配合不好,繩子還沒搖下去,還在頭頂上,腳已跳躍一次,結果繩落在地上,第二次跳已來不及。其次,是腳跳的好,可手搖不好,雙手從頭頂搖繩後跳過一次,雙手就伸直垂在身體的兩側,這就影響到第二次的搖繩,所以不能連續跳。最後,手搖的好,可腳跳不好。我查閱了很多體育資料,發現單側搖繩,中間把跳繩生跳繩的水平比以往幾屆要差,很多班級特別是男生都不會跳,而不會跳的小朋友課中不努力,課間和在家中不練習,不會跳的害怕跳繩還有很多人不能連跳。相信只要努力多加練習就會進步,一年級的小朋友們加油噢!

《分一分》教學反思8

這是一首充滿激情的詩,作者傾訴了1997年7月1日香港迴歸祖國懷抱最後一分鐘這一具有歷史意義的特殊時刻的思緒,表達了全中國人民積蓄心中的強烈的愛國情感和對香港迴歸祖國後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

我結合本組訓練重點,在課前佈置學生蒐集有關香港迴歸的資料,自讀自悟,在教學過程中,我具體的做法如下:

我採用播放相關的影視資料,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

(1)抓住作者直抒胸懷的詩句體會情感。透過這些詩句,讀出那激動、自豪的感情和熱切歡迎之情。

(2)聯繫所蒐集的歷史背景資料理解詩句,進一步體會情感。

(3)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體驗詩歌表達的情感。課文中有一幅插圖,描述的是香港政權交接儀式升國旗、區旗與奏國歌的情景。讓學生深入體驗。

(4)引導學生運用多種不同的朗讀形式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而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歌情感。

整首詩語言精練,富有感染力,感情真摯強烈。作者把他那沸騰的熱血與奔涌的豪情都融入在詩句的每一個詞句之中。引導學生在讀中得到感悟!

《分一分》教學反思9

本節課的重點是理解分數與除法的關係,難點是用除法意義理解分數意義。讓學生透過本節課的學習,理解分數與除法的關係,會用分數來表示兩數相除的商,能運 用分數與除法的關係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

我首先讓學生利用整除的方法來解決問題,從而複習了除法的意義,並且強調對於均分問題用除法算。接着,再引出幾個用除法解決的問題(不能整除),根據前邊分餅的活動,結果可以用分數表示,從而把除法與分數聯繫了起來。

新課程標準強調要讓學生在現實的情景中體驗和理解數學,改變單一的接受式的學習方式,指導建立具有“主動參與,樂於探究、交流合作”特徵的多樣化的學習 方式,從而促進學生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整體發展。因此,數學學習活動應該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數學的教與學的方式, 應該是一個充滿生命活動力的過程。

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用3張圓形紙片動手分一分,並學生思考把3塊餅平均分給4個小朋友可以有幾種分法,讓學生透過動手操 作,得出兩種不同的分法,引申出兩種含義,即1塊餅的,3塊餅的,透過這一過程,學生充分理解了3÷4=的算理。請同學們認真觀察上面幾個算式,有什麼發現?同桌交流、討論,然後找學生說 一說:被除數相當於分數的什麼,除數相當於分數的什麼,再找學生完整地說,我再補充,並強調分數與除法的關係且板書。

整節課,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觀察力都有充分的展現,學生們想出了各種方法或者道理來 證明,語言表達得十分流暢,分析能力路較強。透過最後練習題的鞏固,學習效果不錯,大大的增加了他們學習數學的信心,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

《分一分》教學反思10

分類”這部分內容的是入學才一個星期的孩子,課堂學習習慣尚未形成,自控能力較差,他們參與數學活動,很少是因爲認識上的需要,而只是對數學活動本身感興趣。因此,教學中需要設計一些趣味性較強的學習形式,向學生提供充分的活動機會,調動學習的積極性。透過簡單調查,我發現由於幼兒園的學習和平常生活經驗的積累,學生已有一定的分類能力。如可以區分水果和蔬菜,可以根據事物的表面的特徵(如顏色)進行分類。但發展到根據概念,即客觀事物抽象的、本質的特徵進行分類還需要進一步的學習。

本節課讓學生把一些熟悉的物體作爲分類的對象,如食品、玩具、書本、動物、交通工具、樹葉等,採取教、扶、放層層遞進的方法,先讓學生感知分類的好處及分類的基本方法;再給定分類標準讓孩子分一類、分兩類乃至分三類;最後再讓學生自己定分類標準進行分類。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安排了許多遊戲活動,如奪紅星、闖關等,激勵孩子,引導他們積極參與。使學生在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中,加深了對分類的認識,重點是讓學生學會了選擇不同的分類標準的方法。開闊性、活動性的練習讓課堂洋溢着愉快的學習氛圍,學生不僅獲得了知識,更爲重要的是獲得了學習數學的興趣。

但這節課中透過學生的練習反饋,也讓我看到了一些問題,如:

1、學生容易出現漏分和重複分的現象。

2、個別學生分類標準不固定,同一題一會按顏色分,一分按形狀分。

3、學生說分類標準時,能感知標準,但不能用語言表達標準。

針對問題我思考如下對策:

1、教會學生每次按一類逐個去找,只記一個目標。

2、提醒學生按顏色不同分,就不要去看形狀,講清怎麼固定分類標準。

3、可以找不同,確定分類標準,再學說,同桌互說,力求每個孩子都能完成說標準的過程,教師同時多提問,多指名進行強化。

之後的練習教學時透過這些有針對性的練習指導,學生出錯現象大量減少,效果較好。

《分一分》教學反思11

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靈活的組織教學程序,使教學內容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提高了學生的參與意識,激發了學生自主探究的興趣,努力做到了讓學生在快樂的活動中學習。

強調以學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學習爲基礎,採用個人或小組合作的方式來進行。在學習中教師是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而不是主導者,無論是研究問題的提出,數學結論的獲得,都需要每個學生自主探索、研究,例如:當學生只有把9個小正方形看作一個整體平均分成9份這一種分法時,我提出一個問題,“你還能把這9個小正方形怎麼平均分,分成幾份,每份有幾個?”學生透過小組合作探究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學習過程中進一步領會分數的意義,並能逐步完整的用自己的語言表述出來,也讓他們在動口、動手、動腦中參與全過程,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

在課堂教學實踐中還存在不足之處,面對個別學生回答問題表述不清楚或不完整時,爲了急於完成教學任務,沒有讓學生把自己的想法說完,使學生的思維受到限制。應該讓學生完整的說出自己的想法,聽一聽問題出在哪,在經過適當的引導和點撥讓學生說出正確的想法,讓他也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分一分》教學反思12

本節課的教學目的和重點是要求學生會認9個生字,能正確書寫8個生字,熟練朗讀課文,初步感知元元多睡一分鐘而遲到20分鐘,心中很懊悔,從而讓學生知道一分鐘的重要性,學會更加珍惜時間。

在導課時,學生提到一分鐘很重要,我應該舉幾個簡單的事例說明一下,這樣會顯得恰當些,課堂上隨時挖掘有意義的資訊是很重要。

在設計教學思路時,我認爲本課的着重點是識字,應該在課堂上突出識字的教學重點。識字本來是比較枯燥的,學生接受比較被動,怎樣才能讓學生真正學會生字,培養識字興趣這方面做得不夠,我先分組拼讀我會認的生字,緊接着默讀課文勾畫出生字所在的詞語,再分組讀,這時學生讀得有點亂,草草的進入到寫這個環節,如果添加看誰能再給生字組別的詞這一環節,讓學生的個性得到發展,誰再能用詞說一句話,就給一部分孩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帶動了全班同學的學習興趣,很積極的去思考、發言。

在描紅寫字之前,首先讓學生說一說你能用什麼方法記住哪個字,其次在邊看邊說用手在空中寫我會寫的字的筆順和結構,最後再動筆描紅書寫。這樣的設計,主要是爲了培養孩子的口語表達討論識字方法,比我預想的要精彩許多,孩子根據自己的經驗,說出了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等多種方法,孩子們的思維開拓了,課堂氣氛很活潑。如果這時讓學生四人以小組交流一下方法,那課堂效果會更高。在讓學生動筆寫字之前,如果再設計一個觀察田字格生字的環節,就是讓孩子們先不要動筆去寫,而是先認真觀察生字的結構和佔格位置,並指出需要注意的地方,哪些地方容易出錯。經過觀察交流,學生在動筆去寫的時候就能夠做到心中有數,下筆沉穩,寫得就有效果。

在朗讀時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在本文中一分鐘具體指什麼?”這個提問應變換方式,應該這樣說,在本文中元元幹什麼事情用了一分鐘,這樣學生一口就能回答出,效果要好一點。給學生的問題很關鍵,一定多思考符合學生的思維。

學習了本課,讓學生知道珍惜時間的重要性,一分鐘時間可以幹很多事情,

同學們幹任何事情都不能因小失大。

《分一分》教學反思13

《一分鐘》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三冊第二組課文中的一篇課文,講的是一個叫元元的孩子,在鬧鐘響過之後,因爲他貪睡一分鐘,於是在十字路口遇上了紅燈;因爲遇上了紅燈,延誤了時間,於是趕不上汽車,最後只好徒步去學校,結果遲到了20分鐘。這篇課文講的事情非常接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因此,非常好懂,也非常容易理解。透過這篇課文的的學習,使學生受到嚴格要求自己,珍惜時間的教育。

今天我執教的是這篇課文的第一課時,識字教學。這一課時要求要會認“鍾、零、鬧、哈、欠、遲、嘆、決、悔”九個生字,要求會寫“欠、元、包、鍾、嘆、哈、遲、鬧”八個生字,其中重點是要會認“鍾”等九個生字。

在這堂課裏我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把握住了教學重點,完成了教學任務。首先爲大家談談幾點我認爲比較成功的地方:

第一、充分分完成了教學任務,達到了教學目標。班上同學能夠透過這一節課,有序有趣有效地認會“鍾”等9個生字,會寫“欠”等8個生字。第二、學生前置性作業完成到位。大多數學生都能在課前讀準生字的字音,並且製作字卡,思考識字方法。第三、學生交流識字方法時,識字方法豐富多樣。學生可以從換一換、加一加、猜謎語、說一句話、從生活中記字等多種方法來識記生字。第四、學生與學生之間注重了相互地評價。回答得精彩的同學能夠贏得在臺上交流的同學的表揚,同樣的在座的同學也可以從站姿、聲音大小等方面來評價臺上交流的同學。第五、時間把握恰當。這幾節課的每一個環節都在我的計劃之中,時間分配得恰到好處。

當然這節課也有許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師批評指正:

第一、部分學生傾聽不仔細。交流識字方法的時候有兩個同學起來交流的方法和前面學生說的一樣,說明這兩個學生沒能認真地傾聽別人的發言。第二、個別環節過渡語生硬。兩個小組的學生在交流完識字方法以後,我馬上就引導學生進入了遊戲鞏固生字的環節,沒有給學生評價以及過渡語言。第三、備課時考慮不夠細緻。在生字書寫的環節中,有位學生提醒到“欠、元、包”是獨體字,我沒有及時糾正。第四、在教師範寫中,我自己的書寫還不夠美觀、規範。第五、作業佈置環節沒有落實。學生書寫完以後,作業佈置的幻燈片忘記出示。課後作業是收集有關珍惜時間的名言警句,爲第二課時做好準備。

本次教學實踐讓我明白了生本教育的重要性與可行性。這一節以生爲本的課堂得到了老師們的贊同,也使得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更加濃厚,孩子們在愉快地學習與交流中識記了生字。我還認識到平時對孩子們的語言培養也很重要,在課堂上多鼓勵學生完整表述每一句話。

針對這次課的不足之處,我反思到幾點改進措施:第一、進一步加強學生的傾聽習慣的培養。第二、備課時考慮應該更加周全,吃透教材,分析每一個生字。第三、在今後教學中加強基本功練習,做到板書工整。

以上是我對本次授課的反思,還有不足之處,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以便於我在日後的教學工作中不斷提升自己的業務素養。

《分一分》教學反思14

分數是學生第一次接觸的知識,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項數學基礎知識。這一部分內容以前是四年級所學習的內容,而新教材整合爲三年級下冊的教學內容。教材把認識分數作爲一個單元,足以說明學生建立分數這個概念需要一個過程,同時對意義的理解也是有一定的難度的。

因此,學習時需要創設具體生動的問題情境,激活已有的生活經驗,利用實驗操作、觀察、判斷等直觀手段,逐步使學生理解分數的意義。《分一分(一)》這節課,就是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分蘋果遊戲,引出分數,在活動交流中初步瞭解分數的意義,逐步懂得分數的讀法、寫法以及分數各部分的名稱。

成功之處:

在本節課的教學實踐過程中,我以課標精神爲指導,注重體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要的數學,不同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樣的新課標理念。縱觀全課,我認爲這是一節成功的課,這節課的特色有以下幾個方面:

1、在活動中構建知識。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數學活動是一種激發學生思維的活動,數學知識是數學活動的結果。數學活動不僅是爲了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更重要的是學生需要在自主的數學活動中理解數學,體驗數學。

本節課的教學活動中,我以數學遊戲活動拍手錶示結果引入二分之一,不僅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而且爲學生在分數是建立在平均分基礎上這一方面作了鋪墊。在認識分數這一環節中學生透過折一折(折不同形狀的紙),塗一塗(塗自己想表示的分數),說一說,進一步感受分數的意義,掌握了分數的讀寫。在組花瓣的遊戲中,學生充分的活動進一步感悟分數,理解分數,應用分數。在活動之中,讓學生體驗到知識的建構。教學內容的呈現以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應用與拓展)的基本模型展開。

2、讓孩子成爲學生活動的主人,教學活動面向全體,全員動手參與,貫穿始終。

不同的人在數學學習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數學課堂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讓不同的學生在數學學習上都能成功。這節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學活動,學生參與面廣,達到了百分之百動手參與,在全員參與中透過觀察、思考、領悟、理解逐步來認識分數。本節課的引客,數學遊戲是全體學生參與,在認識1/2這一環節中,每一位學生都動手摺一折,塗一塗,感悟1/2,在認識分數這一環節中,全體學生又一次透過塗色和表述,瞭解2/4,3/4,4/4。在動手實踐中,每一個學生自由的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分數,並用學具把它表示出來。在組花瓣遊戲中,每人尋找自己的小夥伴,任意組合,在活動中進一步感悟分數。從始至終,全班每一個孩子充分參與動手實踐,最大限度的滿足每一個學生的數學需要,最大限度的發展每一個學生的智慧潛能,實現了讓學生成爲主人這樣的教學意圖。在教學活動中,教師真正成爲學生活動的組織者,合作者,在學生遇到困惑的時候及時引導和點撥。

3、在學習活動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數學教學是學生思維被激活的一個活動,讓學生自己獨立去發現,科學上已經被發現的東西,是由學生的生活世界走向數學王國的活動過程。在教學中也不止一次的閃現學生創新思維的火花,例如,導課時的數學遊戲讓學生用掌聲表示半個,一些同學用手勢表示切的動作,有些同學表示掰的動作,這是學生創新的第一次顯現;在探究半個的表示方法中,學生用寫半個字,畫半個圖形等等一些方法來表示。這進一步實現了注重學生創新思維的設計意圖,在之後的折一折1/2,折一折表示自己喜歡的分數中,學生各式各樣的折法和塗色方法都是學生創新思維的體現。

4、強化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本節課我注意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孩子們都愛做遊戲,因此我用學生們喜聞樂見的遊戲引入,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與動機,吸引他們開展學習活動,最後我有又以組花瓣遊戲讓學生迴歸自然,迴歸生活,在生活中發現數學,運用數學,體現數學與生活的聯繫。爲了進一步體現數學與生活的聯繫,我專門設計了一個小環節,說一說,在家裏或學校中,那些東西可以用1/2表示。讓學生充分的說,強化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總之,這節課實現了我的設計意圖,體現了課改的精神。

不足之處:

教師的課堂應變能力,自己比較緊張,也由於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經驗不夠豐富,在處理一些突發事件是不夠靈活。由這一點,我得到啓示,作爲一個教師,必須不斷研究教材,研究學生,更要研究學習過程,善於思考,找到教學的切入點,加強課堂的駕馭能力。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這是新課標所倡導的理念,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進一步發展,讓孩子成爲真正的主人,才能落實教學任務。這也是我平時教學中的困惑,是我在教學中進一步需要加強之處,這也是對我的另一啓示。

數學教學活動是激發學生思維,培養邏輯推理能力等方面的一門重要課程,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不斷探索和努力,取人之長補己之短,與新課程共同進步。

《分一分》教學反思15

詩歌教學一直是我想認真揣摩的一個教學切入點。《最後一分鐘》,我進行了各方面不同的嘗試。教學中,我力求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讓孩子在一系列的教育訓練中步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1、激發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沒有任何興趣而被迫進行的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願。因此,在教學中,我充分利用創設情趣。一張香港迴歸的震撼人心的畫面,一段教師聲情並茂的旁白,把學生引到了1997那個刻骨銘心的一分鐘,孩子們也明白了這一分鐘的珍貴,深入探究的慾望就更加強烈。這樣一來,學生的閱讀興趣大大提高,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朗讀貫穿始末。

朗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生進入課文的橋樑。橋的一頭是課文另一頭是學生。讀着讀着,,據文入情,神遊其中,增進理解。可以說,朗讀猶如學生領會課文主旨的指揮棒。在教學中,利用初讀,逐節理清文章脈絡;運用細讀,理解文章的內容和思想感情;採用精讀,品味意境,品味思想;品味手法;啓用熟讀,把詩句中描述的形象和語言文字融爲一體,牢固地保留在頭腦中,積澱語感。

3、選擇課外閱讀。文章所涉及的背景文化相當豐富。在課前預習設計上我並沒有讓學生的情感有所側重,而是就當時當地的小學條件進行收集。課堂上,學生收集的豐富的課外資料超出了我的想象。課外資料閱讀在教學中的作用相當大,精神營養豐富,感情成分飽滿,適合時代需求,使孩子們真正感受假、醜、真、善、惡、美,陶冶學生情操,增強進步意識,提高學生素質。但是教學只有在實踐操作過程中才能發現理論與實際的磨合口。課上完,細節的思索卻不斷。

1、孩子對香港的過去和一分鐘的體驗瞭解甚少,特別是農村的孩子缺乏收集資料的渠道,所以在設計導語的時候我穿插了很多的課外資料,加深孩子對香港的印象。所以上課時是否會感覺課堂上教師的導語過長,教師的語言過多?

2、對於文字的理解真的非常難,作爲教師,我想,逐字逐句推敲反而會破壞文字的整體意味。對於五年級的孩子,我認爲對香港過去的痛苦和這最後一分鐘的激動能有迷糊的印象就達到了我想要的

目標。因此,我重點抓第2、3小節,用板塊對比的教學方式來激發學生的情感。這樣的目標設計,是否會淺化了文字的意味?

3、這一個單元的課文對於課外資料的收集和整理有一定的要求,因此,課前我讓學生進行了大量的資料收集,並讓學生在資料上寫上自己讀後的感受。略讀課文,注重能過的是方法的積累,用資料來衝擊情感。我想,我們還可以用多種方法進行不同的嘗試。這種沒有情感指向性的材料收集嘗試會不會讓學生的情感寄託有所偏差?

標籤:反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