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三年級數學期末教學反思

作爲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藉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教學反思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三年級數學期末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三年級數學期末教學反思

三年級數學期末教學反思1

1、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小學三年級的數學教學,最令我煩心的是如何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原因較多,也是比較複雜的,我個人認爲除了學生自身的原因,數學學科本身的特點,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及教學基本功是否紮實也是很關鍵的。於是我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的提升自己本身的教學水平,同時我還積極的透過其他途徑來完善自己的每一節課堂教學。三年級數學教材採用的是蘇教版,課前我鑽研教材,與學生進行交流,瞭解學生的具體情況來選定具體的教學情景,爲學生創設了一些現實的情境,學生們頓時興趣盎然。這樣不僅縮短了匯入新課的時間而且使學生比較容易的獲得知識,從而簡化了學習內容,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於學生自身的厭學情緒,我透過與學生聊天來獲得具體學生的資訊,對症下藥,效果比較明顯。

2、學困生比較多:

數學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我所任教的兩個班的學生,學習上困難比較大的學生也不算少,我針對這個現象也做了比較多的工作,然後就具體問題具體解決。主要採取了下列措施:

(1)在班中實行幫教活動,就是讓成績好點的同學去幫助學習有困難的同學,實現共同提高。

(2)作爲教師每天都做好關於學困生的輔導工作。

(3)學困生自己制定出具體的學習計劃、學習目標,並努力實現。

3、學生家庭作業質量不夠好:

三年級的學生開始模仿高年級學生的寫字風格和寫字速度,課堂上有老師監督字寫的還比較正規,但是家庭作業在沒有家長和老師的情況下,字跡比較潦草。這與學生自身的控制能力有關,同時與監督力度不夠有很大關係,因此與家長交流反映是非常及時的,透過一段時間與家長溝通,學生字跡潦草的現象也有了一些改善。

4、學生不喜歡演算的現象較爲嚴重:

現在幾乎每個數學老師都在說現在的學生計算能力太差了,計算題失分太多,以至於成績不夠理想。我們班的學生也是一樣,對於一步的計算題,老師要求用豎式計算,學生就用豎式計算,可是對於教師沒有要求的計算題學生不習慣在演算紙上計算,而喜歡口算,這樣既浪費時間又容易出錯,想了許多的辦法都不能很好的糾正這個問題,沒辦法只好採取了做錯一題要罰做五題的措施,不過效果也有一些,這次期末考試兩個班的失分率降低了許多,值得欣慰。

總之,我覺得,數學教學是一個最具創造性和靈活性的活動,只有從實際出發,纔會收到實效,避免誤區。時間可以使我們的經驗不斷增加,努力學習,不斷反思,我相信我們的能力肯定會有所提高。

三年級數學期末教學反思2

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最終服務於生活。在教學中要求從學生熟悉的生活世界出發,選取學生身邊的的事物,提出有關的數學問題,以激發學生的`興趣與。使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並能學以致用。

新課程標準的出現,正是配合當前落實素質教育的關鍵環節,是素質教育的進一步深化和飛躍。新課程標準旨在建立一種促進學生髮展、反映未來社會需要、體現素質教育精神的數學課程體系。要使該教材真正實施到位,務必建立一種貼合學生自主發展、融入社會生活、面向學生生活實踐、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精神的教學方法,而這樣的教學方法的實施應體現開放式教學。

一、把社會作爲學生學習數學的大課堂

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繫,數學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教學中,應探索與構建生活數學的教學體系。引導學生把課堂所學的知識運用到生活實踐中;讓學生在社會生活中學習數學,讓學生在解訣問題中鞏固學到的數學知識;鼓勵學生把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帶進課堂,試着用數學方法來解決。這既是數學學習的價值體現,又有利於培養學生初步的創新潛力。

二、創設自由開放的課堂空間,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1、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主關係,使學主放膽交流,敢於創新。新課程標準認爲:數學教學是師生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師是課堂氣氛的調節者,在課堂教學中,爲了營造學生自主發展的課堂氛圍,教師應以平等的態度去熱愛、信任、尊重每位學生,滿足學生的發表慾、表現欲,鼓勵學生大膽創新。

2、創設民主開放的課堂,關注每一位學主的發展。新標準的理念是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因此教師應根據這一理念,精心設計教案、資料及練習,確實落實充分地尊重、關心每一位學生,使他們在課堂上都能生動活潑、健康發展。教材透過發現、探究及認知活動,使學生更多地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用心學習數學知識,探求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並在親身實踐中體驗數學。自由開放的課堂空間使學生持續愉快而興奮的心境,自主明確學習目標,大膽設想,用心地透過書本認證或相互認證自我的見解,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潛力,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

3、組織搞笑操作,培養學生語言表述和概括潛力。教學過程中讓學生的操作與思維聯繫起來,使新知識在操作中產生,創新意識在操作中萌發。透過動手,學生們發現自我也是一個創造者。因此,我在教學過程中經常借用直觀演示、操作、組織遊戲。故事匯入等形式,營造富有情趣的教學氛圍,儘量給學生動手、動腦、動口以及合作的機會。顯而易見,這樣的教學活動“不用揚鞭自奮蹄”,讓學生成爲問題的探索者和解決者,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在探索知識過程中,學生同桌合作學習或小組合作學習。在合作學習中學生自由地發表自我的見解,聽取別人的見解,合理地補充、調整自我的觀點,到達較完美的認知狀態。在教學中教我不僅僅注重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潛力的訓練,同時還關注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組織概括潛力和語言表達潛力的發展,真正體現素質教育的現代教育觀。

4、建立多種評價方式,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在學習中獲取成功的體驗。開放式的教學允許學生保留自我的不一樣觀點,同一個問題,學生能夠有不一樣的解決方法,每個學生的觀點都受尊重。開放式的課堂不再以教師爲的評價主體,學生也成爲了評價的主體,學生在評價別人的成功和被別人評價爲成功的過程中滿足了好奇心,獲得了探求新知識的激勵。教師應發揮表揚的激勵功能,使學生樂於創新。我在課堂中經常運用激勵性言語,撩撥學生創新的慾望。

一份耕耘,一份收穫。教學工作苦樂相伴。我將本着“勤學、善思、實幹”的準則,一如既往,再接再厲,把工作搞得更好。

三年級數學期末教學反思3

一位教育家說過:“注意力是學習的視窗,沒有它,知識的陽光就照射不進來。對學生的學習來說,注意力的好壞也是至關重要的。”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應該採取多種方法來培養他們的注意力,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注意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經驗的教師在總結教學經驗時,都知道學生學習成績不理想可能與注意力不穩定、不集中的分配不合理有關。注意力與人的學習效率和工作效率有着非常密切的關係。注意是認識和智力活動的門戶。

學習成績好的學生與學習成績差的學生之間明顯的差別之一就是注意力的好壞。學習成績好的學生,能集中注意力聽老師講課,獨立思考問題,認真專心致志的做作業。他們在學習時很少受外界干擾,即使有時老師的課講得並不那麼生動,但他們也能自我約束,有意識地組織注意力,不讓自己的思想開小差。許多學習落後的同學恰恰相反,他們注意力分散,不能全神貫注地聽講,時而做小動作,摳耳朵,挖鼻孔,抓抓頭皮,時而與同學交頭接耳,逗鬧一下,有時貌似聽課,實則思想離開課堂,開了小差。讀書時也一樣定不下心來,做作業時東張西看。有的甚至在上課或複習課時沒有精神,打起了瞌睡。這些同學怎麼能夠把學習搞好呢?

在同一個班級裏常常會有學習成績差別很大有兩個極端,其差別的原因,除了學習動機和學習態度及學習方法等因素外,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在於這兩部分同學之間在注意力的能力上有着很大的差距。

注意力的好壞並不是先天遺傳的,而是靠後天的學習培養和訓練得來的。有些人經過培養訓練,注意力和注意品質得到很好的提高,所以要想提高注意力,培養良好的注意品質就應該進行有意識的訓練,而且更多的還是自我訓練。

利用課堂聽講鍛練自己的注意力,課堂聽老師授課是學生學校學習的基本方式,佔學生學習時間比重較多,如能重視課堂學習,注意聽講,不僅能掌握好課堂知識,還能發展自己的認識能力,長期堅持專心聽講,還會培養良好的注意的品質。

首先,在上課或做作業時,要不斷對自己強化這兩件事的重要性。“這堂課的內容很重要啊!注意聽!”又如“這本書很有意思呀!我要好好讀。”“獨立完成作業是件愉快的事呀!我要出色地完成它。”由此能產生學習興趣,引發注意力。

第二,當你發現思想開小差時,立刻把它叫回來。利用個人意志的力量也能控制自己的注意力。有意識地控制自己的注意力,不許注意力渙散,開始有點困難,一旦養成習慣,反而感到集中精力幹事或學習是件很愉快的事,當你有這種體會時,就說明你的注意力水平提高了。

第三是培養注意重點的習慣。不管是聽課,或者是作業,還是做別的什麼事情,都要動腦子分析、綜合和比較,透過思考區別出所學內容的重點和非重點,本質和現象。動腦子思考,不僅能把注意力吸引過來,而且一旦區別重要的與一般的內容,便能使認識得到加深,還會產生愉快地體驗,使注意力穩定得更久。

第四是培養的抗干擾能力,尤其是情緒帶來的的干擾,如:內心焦慮、內心憂慮、心理壓力、學習恐懼、特別興奮、特別生氣、特別憤怒、憂傷悲慟等等都會嚴重影響注意力的集中。提高抗干擾能力,能是自己適應各種環境,不管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還是客觀條件如何不如意,都能很快將注意力集中到想做的事情上來。

三年級數學期末教學反思4

《認識小數》是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的教學內容。這部分內容以往一般出現在第八冊教材中,在新的人教版課標教材中此內容被下移到第六冊,是在一年級學習了認識用小數表示商品價格後進行。由於這課內容自身特點的原因,教學應以講授式爲主,對新知的學習探究性並不是很強,思維含量也不太高。怎樣讓這樣的概念教學,在清晰簡練的基礎上“活”起來?怎樣在這樣的接受性學習中挖掘出探究因素,讓接受學習變得更有意義?這是我着力思考的問題。我主要從三個方面人手:

一、從貼近學生的生活情境入手,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

小學生特別是中低年級的學生,對身邊的事物總是充滿興趣和親切感。因此,我圍繞教材用一幅情境畫的形式,把畫面所反映的問題情境編成饒有興趣的小故事,再利用多媒體課件,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就能夠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使之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

二、把數學文化引入課堂

數學文化”與“數學教學”相結合是符合課改理念的,透過讓學生觀看小數點的歷史短片,從中體會數學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讓學生認識數學的價值,瞭解數學的文化,使他們學習有意義的數學,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使教師讓學生學,轉變爲學生自己要學。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用遊戲的形式組織課堂

透過數學小遊戲——聽老師的描述,猜一猜是哪一種動物?變換枯燥的課堂練習方式,採用猜謎語的形式,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促進學生投入到遊戲中。教師在此乘熱打鐵,出示每種動物的身高體重數據,讓學生讀出這些數據,以達到鞏固小數的讀法目的。

總之,使每一位學生擁有學好數學的自信心和具備發展的能力,使之樂學、會學,成爲真正的數學學習的小主人,一直是我教學追求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