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蒼松怪石圖題詩的教學反思

1、本課感覺最成功之處是入課時,我利用多媒體形象直觀地展示出兩幅松樹圖,讓學生在對比中領略出文中畫面的獨特,同時也訓練了學生根據畫面組織、表達語言的能力,一舉雙得。

蒼松怪石圖題詩的教學反思

2、 “在所有的言語中,詩是語言的鑽石;在所有的情感表達中,詩是情感的軸。”在教學本課時我着眼於詩的語言,在反覆誦讀中,引導學生對詩畫透過其特殊形式表現出來的形趣、意趣、理趣、志趣等深入地去體驗、感受,產生賞心悅目的情感體驗效應。透過對比、拓展等多種形式,使學生對詩畫的'意境有所領悟。

學生在自主學習古詩、理解全詩的意思時,我利用各種資源,讓已經明白詩意的多位同學向大家介紹自己學懂的情況,從學生個性化的語言表述中提煉出明白詩意的方法——釋、留、補、調。這中間,給學生充分的尊重和自主學習的空間。此時,我發現學生會展開想象的翅膀,大膽展示他們的創造潛能。

古詩畢竟不同於一般作品,它在字詞的使用上十分講究,力求完美。我在放手讓學生自學的同時不忘教師關鍵處的引導、點撥。我在學生髮言時適時提醒學生抓住詩句中的關鍵字,品味玩索、深挖細摳。本詩在譴詞方面有一種對稱的美,“蒼松”對“怪石”,“天地本無心,萬物貴其真。直幹壯山嶽,秀色無等倫。”我引導學生體會詩意、詩味、詩情存在於詩的言語形式中,改變了言語形式,詩意、詩味、詩情也就隨之改變甚至完全消失了。這樣,在引導學生述說爲什麼喜歡某句詩的同時,潛移默化地滲透給他們詩美的表達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