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兒歌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有助於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提升自我,以下是小編收集的教學反思,僅供大家閱讀參考!

兒歌教學反思

兒歌教學反思一

“入學準備”準備的是什麼?教師必須對教學要求和教學目標有清晰的概念。在教參的“學習準備期分析”中明確寫道:“入學準備”的學習要求是“注重興趣激發和習慣培養。”

其具體內容是(1)學習適量漢字。識字依然在語言環境(詞、句和配圖)中進行,並注意了生字的復現。

(2)滲透一些學習漢字的方法。識字方法主要是聯繫生活識字、形象化識字、最簡單的筆畫識字,以及初步滲透根據象形、會意識字,使學生一入學就感受到識字的樂趣。

(3)培養語文學習習慣。教材透過學習內容和活動提示中的補充材料,教育學生要養成良好的聽、說、讀、寫、問、想等習慣。從內容來看,學習習慣的訓練是始終貫穿於教學活動中的。

今天當我再次閱讀這段文字時,又有了更深的體會。其實入學的學生們並非一張白紙,有不少學生已經認識很多字了,對他們來說學字不是難事,那麼在教學中教師要教什麼呢?是“炒冷飯”嗎?當然不是!因此,也可以這麼說“準備”單元中的學習內容實際上是爲了習慣訓練而設的,既然如此,課堂教學的重心就應該是在每個教學環節中都要落實學習習慣的訓練。

透過這次的大組交流課讓我看到了自己在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並且使我對“入學準備”單元的教學目標和要求有了更清晰、更深入的認識。我將總結經驗和教訓在今後的教學中努力改進。

兒歌教學反思二

今天我上的這節課是一年級的一節羣文閱讀研究課《有意思的兒歌》。讓一年級的孩子來開展課堂上的羣文閱讀活動本身就是一種挑戰,因爲他們識字少,沒有閱讀基礎,連教材裏的課文都讀得不夠流暢……但我心裏就有一個強烈的願望,想讓孩子們從一年級開始感受閱讀的樂趣,學會閱讀,進而愛上閱讀,因爲羣文閱讀課題研究在我校開展一年多以來,我越來越感覺到閱讀,特別是有主題的羣文閱讀對孩子將來的發展乃至未來的人生都有着重要的意義。我們每一位語文教師都應該做兒童閱讀事業的推廣人,在孩子們的心裏撒下閱讀的種子,讓這粒種子生根、發芽、枝繁葉茂。

今年我接一年級的新班,忙過了黑色的九月,坐下來靜靜地思考:一年級的孩子該怎樣來開展羣文閱讀教學?我想,首先是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吧!而兒歌無疑是孩子們最早接觸、最多接觸,也是他們最感興趣的兒童文學形式,他們也是從兒歌開始接觸祖國的傳統文化。所以我想到了讓一年級的.孩子透過讀兒歌,說兒歌,表演兒歌,創編兒歌等環節,讓他們感受讀兒歌的樂趣,在讀中訓練孩子的思維,提高孩子的表達能力,同時體驗創造的快樂,從而引導孩子們喜歡上課外閱讀,養成主動閱讀的好習慣。

兒歌如此之多,如何選一個議題將幾首兒歌放在一起在一節課裏完成呢?思考了很久,想到過寫動物的兒歌,寫春天的兒歌,寫秋天

的兒歌……但都沒有一個議題很集中,在大量的閱讀了很多兒歌后,突然發現其實兒歌的種類很多,每一種都很有意思,也有自己的特點,何不選擇其中幾種典型的、孩子們又感興趣的兒歌讓孩子們來閱讀呢?於是我選擇了《有意思的兒歌》這個主題。

圍繞主題,我定下了學習的目標:

1、透過朗讀、誦唱兒歌,讓孩子感受兒歌明快的節奏、真摯的情感及蘊涵其中的文化,激起對兒歌的興趣和對生活的熱愛。

2、透過學習,瞭解兒歌的基本類型,開發他們的智力,發展他們的思維和想象能力。

3、在誦讀兒歌的過程中訓練孩子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幫助孩子積累語言,並逐步提高運用語言的能力。

4、透過學編兒歌,讓孩子們初步感受創作兒歌的樂趣。

根據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我設計了五個環節:一、交流匯入,二、誦讀兒歌,讀出節奏,三、自由誦讀,感受兒歌的不同類型,四、學編兒歌,感受樂趣,五、總結點題,推薦課外閱讀書籍。總的來說,本節課的教學環節很清楚,孩子們也很喜歡這樣的閱讀教學活動,思維很活躍,在讀、唱、演、玩中激發了閱讀興趣,提高了聽、說、讀、寫的能力,基本達成了預定的教學目標。

不過也有許多做得不夠好的地方,如導學部分的教學還不夠。教學《小白兔》這首兒歌時,讓孩子們學會用拍手打節奏的方法讀兒歌后讓他們想其他辦法來讀兒歌時,孩子說到“表演讀”時就應該讓孩子們馬上來表演着讀這首兒歌,也爲後面的表演自己創編的兒歌打下基礎,後面的表演會更豐富多彩。

在引導學生說《比尾巴》這首兒歌有意思在哪裏時,沒有讓學生說得夠,就急於引導孩子去發現問答歌一問一答結構上的特點。

此外,對於一年級的孩子來說,創設情境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讓孩子們走進他們感興趣的情景中才能充分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激活思維,而我在創設“回家用這首謎語歌去考考你的爸爸媽媽”這個情景時做得還不夠。

老師還應在教學活動中更多的關注生成的問題,還要更充分的營造學習的氣氛等。當然,也留給我們一些思考:我們的教學設計如何兼顧學習能力強的孩子和學習能力較弱的孩子?這些都有待我們在不斷的教學實踐中去探索、去總結。

最後,用教科書教閱讀,有不小的改革空間,但畢竟是有限的,而推進兒童閱讀發展的空間是無限的。如果課堂教學、兒童閱讀這兩手長抓不懈,語文的教學前程似錦,學生的發展前程似錦,祖國的未來前程似錦。

搞好我們的羣文閱讀教學,語文的教學前程似錦,學生的發展前程似錦,祖國的未來前程似錦。

兒歌教學反思三

《親一親》是一首遊戲化的兒歌。理解圖夾文,能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大膽地從生活中尋找關係密切的一對物品,進行創編,發準象聲詞。

在整個活動中,幼兒對活動內容很感興趣。我採用示範模仿、視聽結合、探究交流等方法進行教學活動,在學習句型XX親XX,XXXXX,我出示了相應的教具,利用已有經驗“碰一碰”遊戲,讓孩子更好的掌握象聲詞。

活動開始,我讓小朋友把小手藏起來玩《小手在哪裏》的遊戲,這樣一下子就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住了,幼兒親自感受了象聲詞:啪啪,啪啪啪、砰砰,砰砰砰等,並學習說一說。 接下來我根據兒歌內容出示了相應課件,讓孩子感知了解了兒歌的內容。藉助課件圖片,很好地幫助孩子學習和記憶了兒歌的順序。在孩子感知理解的基礎上,引導孩子用語言並結合動作表現了兒歌的內容。在活動小腳親地板時,孩子們情緒很激動,咚咚咚地親個沒完,活動秩序稍顯混亂,於是我引導孩子繼續觀察圖片,當時有些幼兒注意力馬上集中過來,個別幼兒看到小朋友都認真聽講了,也自覺地專注下面的活動。

爲了使幼兒更好的進行創編活動,我藉助多種玩具鞏固幼兒對句型的學習,幫助幼兒玩一玩,編一編,讓幼兒透過對玩具的探究、創編兒歌,使每個幼兒都得到了練習。都有練習、講述的機會,孩子們玩得愉快、學得開心。

活動最後,我讓小朋友回憶,自己是怎樣親爸爸**的,會發出什麼聲音(啵啵、啵啵啵),孩子的激情一下子達到了高潮,因此我在兒歌《親一親》最後加上了一句“寶寶親媽媽(爸爸)”,有助於幫助幼兒對兒歌的記憶和理解。加上最後的創編,我認爲說課稿一年後,我們將收穫友誼、理想。

年輕的我們不服輸,偶爾的失誤與挫敗不會讓我們灰心喪氣,我們會愈挫愈勇; 年輕的我們不再幼稚,成長的途中我們曾經叛逆,但從現在開始,我們將變得成熟穩重;年輕的我們將會昂首笑對每一天,今天不會虛度,明天的朝陽會更加燦爛。

兒歌教學反思四

兒歌《別說我小》在進行教學之前,我對教材進行了分析和解讀,雖然它是一次語言教學活動,但是我覺得單單以語言的角度去開展這次活動,我覺得比較有侷限性,與中班孩子的主要思維特徵具體形象思維不符合,爲了把幼兒的被動學習,變成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主動學習,我對教學過程進行了調整,在幼兒學習兒歌的基礎上,整合了讓幼兒認識到自己應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因此我增加了第三環節,出示勞動工作,幼兒學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讓孩子在看看、說說、做做中理解熟悉兒歌內容,從而掌握勞動技巧。如:爸爸你別說我小,我會擦桌把地掃。

讓幼兒邊學兒歌邊演示,這樣孩子很快掌握了掃地的勞動技巧。《指南》中也明確指出要培養幼兒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中班孩子能初步適應了生活自理的環境,也能掌握一些自理能力,但是意識上還沒有打到獨立,因此,作爲孩子的啓蒙者,我們需要透過多項整合,來提高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而語言活動恰好給我們提供了這樣的機會,讓孩子在力所能及的自理活動中,獲得勞動的技巧,從而形成服務自己,幫助他人,從而爲以後的獨立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

標籤:教學 反思 兒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