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送別的教學反思

《送別歌》,是一首由藝術家李叔同作詞的中文歌曲。歷經幾十年傳唱經久不衰,成爲經典名曲。是城南舊事的主題曲。下面給大家分享音樂送別的教學反思,歡迎借鑑!

送別的教學反思

送別教學反思1

《送別》是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影視音樂”中第二首演唱曲目,是電影《城南舊事》的主題曲。這首歌是很多人從小唱到大的歌曲,旋律優美,歌詞雋永,令人印象深刻。剛好《城南舊事》是五年級閱讀的書目,而且語文課文中也有文章的選段,因此,我就把《城南舊事》的故事和歌曲進行結合分析。

初聽歌曲時,很多同學都可以跟隨旋律進行哼唱,看來大家對這首歌有一定的瞭解。聽完後,我問學生:“這一單元是《影視音樂》,那你們知道這是哪部電影中的主題曲嗎?”大家紛紛搖頭,於是我順勢引出了《城南舊事》這部電影,學生們一聽,是他們所瞭解的,就紛紛來了興致。大家在音樂課上開起了讀書會,互相介紹書中自己感興趣的、印象深刻的片段,就連平時不愛回答問題的孩子都侃侃而談,令我十分驚喜。

但是言歸正傳,還是要回到歌曲當中。我問他們:“爲什麼喜歡這首歌,你覺得這首歌好在哪裏?”有的孩子說:“我喜歡歌曲的旋律,有一種淡淡的憂傷,很感人。”有的孩子說:“歌詞寫的很好,充滿了離別之意。”這時,我問了大家一個問題:“這首歌的歌詞中,有沒有寫到傷心、悲傷等等這樣的字眼。”學生都搖頭,表示沒有。我說:“這就是利用景物描寫進行渲染,來表達作者的心情。所以說,這首歌的詞作者李叔同先生是個了不起的文人。”之後,我又將李叔同和學堂樂歌給大家進行講解。

下課的時候,一個孩子找到我,說:“老師,我聽到這個想到了我去世的爺爺,剛一開始都不敢唱,一開口就想哭。”我安慰了他一下。我想,欣賞音樂最大的收穫,應該就是與音樂產生共鳴,在音樂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和作家們進行心靈之間的對話。我們能做的,就是用語言,用旋律去調動孩子們的感受,讓他們在音樂中的體會更加深刻,感情更加豐滿。所以說,我們音樂課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提高孩子們的審美情趣,當然,如果能讓他們與音樂成爲朋友就更好了。爲了這個目標,我還需多努力!

送別教學反思2

《送別》是李叔同先生20多歲時在日本留學時所作。全詞緊扣主題,營造了讓人迷醉的意境,充滿了對人生的無奈。

我選擇這首詞是因爲要將流行音樂進入音樂課堂,要選取一些耳熟能詳、學生喜愛的歌曲,且要能比較能調動學生的情感。但怎樣比較有效的調動學生的情感呢?

首先想到了創設情境,不過在詩詞教學中儘可能從詩詞的角度去營造氛圍,於是想到了李白送別孟浩然,留下孤帆遠影;王維送別好友,勸君更盡一杯酒;王昌齡“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試圖透過這些詩詞句的調用引導學生進入一種詩詞的境界,順其自然進入到本詞的教學中。個人認爲比較好的引導了學生,不過由於本人在朗誦表演等方面才能欠缺,未能透過聲情並茂的述說達到預設的效果。

接下來疏通詞句,整體感知詞的大意。引導學生去讀,讀準確、讀通順,注意詩歌的停頓、大致瞭解詩歌的內容。因爲字面意思並不複雜,因此在此處我主要設定了幾個問題:詩人在什麼地方送別了自己的親友?長亭是什麼地方?什麼是古道?詩人站在長亭古道,想着親友就要離家萬里,他的心情如何?其實此處一方面在疏通字句,一方面透過朗讀、理解字句,來領悟心情。至於學生能夠領悟多少,那得看學生自己的親身經歷或者說體驗,所以此處引導學生設身處地的想自己生活中的經歷,以引起共鳴。

相較而言,第二節更直接,因此引導學生抓住直接抒發情感的句子,來誦讀來理解來感悟。抓住句子“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壺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抓住詞語“盡”、“濁”,“寒”來細讀詞。第一小節主要引導學生抓住景物來感受別情,進而領會寫法。

雖然我有自己的一些想法,在教學中也注重一遍一遍的朗讀,但總感覺滿懷的愁緒沒有透過朗讀表達出來,所以朗讀是蒼白的,表情是凝滯的。那種哀而不傷,愁而不悲,魂牽夢繞的離情別意未能如音樂那樣哀婉。

送別教學反思3

《送別》是人教版五年級上冊”我的.音樂網頁”中的一首歌曲,是李叔同採用美國旋律填詞的一首學堂樂歌。本節課教學的重點是:認識學堂樂歌,學習二部合唱歌曲,體會歌曲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感受多聲部音樂的和諧美。教學難點是:引導學生用個性化的學習加以感受、體驗,唱好二聲部歌曲。

如果單單隻學唱這首歌曲,會稍顯單調,學生在不瞭解背景的基礎上,不可能對歌曲進行有感情的演唱。因此,我根據教材做了知識延伸,加入了學堂樂歌和校園歌曲的知識。

1、上課伊始,我以學生們熟悉的校園民謠《童年》作爲背景音樂,匯入學堂樂歌,簡單講解了學堂學樂歌的來歷和校園歌曲的發展過程和特點,爲演唱《送別》作了很好的意境鋪墊。但同時我也遇到一個問題:《送別》創作的年代較遠,怎麼讓學生詳細地瞭解歌曲創作背景,幫助理解歌曲內容,又不佔用課堂太多時間?實際教學中,我大概佔用了五分鐘的時間來介紹這方面內容,但我總覺得不夠,應該讓學生充分了解李叔同傳奇的一生,他在各個方面都非常有造詣,非常出色,瞭解了這些,對學生理解歌曲會大有幫助。

2、這首歌曲在旋律和文字上都是非常優秀的。它表達出一種依依不捨的誠摯情感。歌曲的旋律優美抒情,在李叔同的填詞下,使歌詞和歌曲達到完美的融合,意境深遠,成爲一首獨具特色的中國式田園詩歌。在調性上,節奏上也不復雜,在課外學生都有可能接觸過,因此學唱主旋律是不會花太多時間,關鍵是學生如何去理解、體會歌曲的意境。此外,五一班學生在唱譜方面已不是問題,這首歌曲的最高音是“1”,平時的課堂教學中已對學生進行過發聲方法的練習,高音對於高聲部學生來說也不是問題。

低聲部是二聲部合唱的關鍵,低聲部連續出現了“4”、“7”這二個不穩定的音,對於低聲部來說這是一個難點,在分聲部時,我刻意將音色、音準比較符合低聲部的xxx同學安排在低聲部,在她的帶動下,在前面的學唱環節低聲還都表現不錯,可是後來在表演唱環節我又安排她擔任指揮,由於我的疏忽,低聲部少了一名骨幹,導致表演唱環節,低聲部的旋律感不突出。還特意安排二名學生吹奏口風琴,以口風琴獨特的音色來帶領低聲部演唱,學生在吹奏的過程中,有個別關鍵音出現失誤,給原本就略顯薄弱的低聲部雪上加霜,其實當時如果我加入到低聲部,幫助低聲部同學穩住音準,可能效果會好一些。關於這首歌曲,二聲部合唱的學習難度是較大的,雖然基本完成本課的教學目的,學會二部合唱歌曲《送別》,但演唱質量有待下節課繼續提高。在歌唱上技巧的訓練上,平時的唱歌教學都在進行,比如咬字、吐字、氣息以及聲音的位置,而這首歌曲速度較慢,長句較多,要求氣息夠足,這些技巧我只需對學生進行提示即可,此外,歌曲中出現的附點和幾個大跳音階地方,經過在多次示範和教唱後,還是達標了。這首歌要求聲音要抒情優美,連貫含蓄、以情帶聲,這一點學生已初步達到。

3、在上課過程中,課件播放出現了一些小問題,在時間上影響了後面的教學進度,雖然在課前我進行了反覆的檢查,原計劃爲學生設計了二道題,由於課件的問題只能按一道,第二題由於學生的口頭回答,無法統計數據。

4、在知識遷移的環節,力求突出學生的聽,學生聽其他版本的《送別》,判斷其演唱形式,重唱這一種合唱形式在以前的教學中並沒有給學生介紹,本環節中學生透過仔細聆聽,能判斷出三個聲部,並且明確的指出男聲有一個聲部,女聲有二個聲部,這是需要在認真聽辨的基礎上才能完成的。遺憾的是由於時間的原因,這首男女聲三重唱的《送別》沒聽完。我計劃在下節課讓學生聽完。

5、關於學堂樂歌的拓展,在本節課中也沒有完成,學生在小學階段第一接觸“學堂樂歌”這種體裁,原計劃讓學生聆聽“五四”時期其他的學堂樂歌,時間關係也沒有完成,下節課將會介紹給學生。

閃光點:音樂作品有兩種表達方式,一是聲樂一是器樂。所以在課堂活動中我讓在器樂演奏方面有特長的學生髮揮自己的優勢,帶領二個聲部,唱穩旋律。在匯入歌曲二聲部的學習中,我採用對比欣賞的教學手段。透過對比,幫助學生更清晰地感受二部合唱歌曲。依託資訊技術整合學科技能有效解決二部合唱難點。

標籤:教學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