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勾股定理教學反思範文(精選5篇)

身爲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那麼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勾股定理教學反思範文(精選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勾股定理教學反思範文(精選5篇)

勾股定理教學反思1

本節課是公式課,探索勾股定理和利用數形結合的方法驗證勾股定理。勾股定理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直角三角形的有關性質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它揭示了一個三角形三條邊之間的數量關係,它是解直角三角形的主要根據之一,是直角三角形的一條非常重要的性質,也是幾何中最重要的定理之一,它將形與數密切聯繫起來,在數學的發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現實世界中也有着廣泛的作用.由此可見,勾股定理是對直角三角形進一步的認識和理解,是後續學習的基礎。因此,本節內容在整個知識體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針對八年級學生的知識結構和心理特徵,本節課的設計思路是引導學生‘做’數學”,選用“引導探究式”教學方法,先由淺入深,由特殊到一般地提出問題,接着引導學生透過實驗操作,歸納驗證,在學生的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中解決問題,這樣既遵循了學生的認知規律,又充分體現了“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的教學理念.透過教師引導,學生動手、動腦,主動探索獲取新知,進一步理解並運用歸納猜想,由特殊到一般,數形結合等數學思想方法解決問題。同時讓學生感悟到:學習任何知識的最好方法就是自己去探究。

本節課採用的教學流程是:創設情境→激發興趣→提出問題→故事場景→發現新知→深入探究→網絡資訊→規律猜想→數字驗證→拼圖效果→實踐應用→拓展提高→回顧小結→整體感知等環節共六個活動來完成教學任務的。在這一過程中,讓學生經歷了知識的發生、形成和發展的過程,讓學生體會到觀察、猜想、歸納、驗證的思想和數形結合的思想,從而更好地理解勾股定理,應用勾股定理,發展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與能力,增強了學生學好數學的願望和信心。

本節課中的學生對用地磚鋪成的地面的觀察發現,計算建立在直角三角形斜邊上的正方形面積,對直角三角形三邊關係的發現,自我小結等,都給學生提供了充分的表達和交流的機會,發展了語言表達和概括能力,增強了合作意識。由展示生活圖片,感受生活中直角三角形的應用,引導學生將生活圖形數學化。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由實際問題:工人師傅要做出一個直角三角形支架,一般會怎麼做?引導學生思考:直角三角形的三邊除了我們已知的不等關係以外,是不是還存在着我們未知的等量關係呢?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學生的學習願望和參與動機。由學生觀察地磚鋪成的地面,分別以圖中的直角三角形三邊爲邊向外作正方形,求出這三個正方形的面積,尤其計算建立在直角三角形斜邊上的正方形面積。

這樣學生透過正方形面積之間的關係主動建立了由形到數,由數到形的聯想,同時也初步感受到對於直角三角形而言,三邊滿足兩直角邊的平方和等於斜邊的平方。這樣的設計有利於學生參與探索,感受數學學習的過程,也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體會數形結合的思想。

得出結論後,還要引導學生用符號語言表示勾股定理,如符號語言:Rt△ABC中,∠C=90,AC2+BC2=AB2(或a2+b2=c2),因爲將文字語言轉化爲數學語言是數學學習的一項基本能力。其次,介紹“勾,股,弦”的含義,進行點題,並指出勾股定理只適用於直角三角形;最後介紹古今中外對勾股定理的研究,這樣可讓學生更好地體會勾股定理的豐富內涵與文化背景,陶冶情操,豐富自我,從中得到深層次的發展。

勾股定理教學反思2

一、教師我的體會:

①、我根據學生實際情況認真備課這節課,書本總共兩個例題,且兩個例題都很難,如果一節課就講這兩題難題,那一方面學生的學習效率會比較低,另一方面會使學生畏難情緒增加。所以,我簡化教材,使教材易於操作,讓學生易於學習,有利於學生學習新知識、接受新知識,降低學習難度。

把教材讀薄,

②、除了備教材外,還備學生。從教案及授課過程也可以看出,充分考慮到了學生的年齡特點:對新事物有好奇心,但對新知識的鑽研熱情又不夠高,這樣,造成教學難度較大,爲了改變這一狀況,在處理教材時,把某些數學語言轉換成通俗文字來表達,把難度大的運用能力降低爲難度稍細的理解能力,讓學生樂於面對奧妙而又有一定深度的數學,樂於學習數學。

③、新課選用的例子、練習,都是經過精心挑選的,運用性強,貼近生活,與生活實際緊密聯繫,既達到學習、鞏固新知識的目的,同時,又充分展現出數學教學的重大特徵:數學源於生活實際,又服務於生活實際。勾股定理源於生活,但同時它又能極大的爲生活服務。

④、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使知識顯得形象直觀,充分發揮現代技術作用。

二、學生體會:

課前,我們也去查閱了一些資料,關於勾股定理的證明以及有關的一些應用,透過這節課,真真發現勾股定理真真來源於生活,我們的幾何圖形和幾何計算對於勾股定理來說非常廣泛,而且以後更要用好它。對於勾股定理都應用時,我覺得關鍵是找到相關的三角形,並且分清直角邊或斜邊,靈活機智地進行計算和一些推理。另外與同學間在數學課上有自主學習的機會,有相互之間的討論、爭辯等協作的機會,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共同提高我覺得都是難得的機會。鍛鍊了能力,提高了思維品質,並且勾股定理的應用中我覺得圖形很美,古代的數學家已經有了很好的研究並作出了很大的貢獻,現代的藝術家們也在各方面用到很多,同時在課堂中漸漸地培養了我們的數學興趣和一定的思維能力。

不過課堂上老師在最後一題的畫圖中能放一放,讓我們有時間去思考怎麼畫,那會更好些,自然思維也得到了發展。課上老師鼓勵我們嘗試不完善的甚至錯誤的意見,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體現了我們是學習的主人。數學課堂裏充滿了智慧。

勾股定理教學反思3

勾股定理是中學數學幾個重要定理之一,它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邊之間的數量關係,既是直角三角形性質的拓展,也是後續學習“解直角三角形”的基礎.它緊密聯繫了數學中兩個最基本的量——數與形,能夠把形的特徵(三角形中一個角是直角)轉化成數量關係(三邊之間滿足a2+b2=c2)堪稱數形結合的典範,在理論上佔有重要地位.

八年級學生已具備一定的分析與歸納能力,初步掌握了探索圖形性質的基本方法.但是學生對用割補方法和麪積計算證明幾何命題的意識和能力存在障礙,對於如何將圖形與數有機的結合起來還很陌生.

基於以上原因,本節課把學生的探索活動放在首位,一方面要求學生在教師引導下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另一方面要求學生對探究過程中用到的數學思想方法有一定的'領悟和認識.從而教給學生探求知識的方法,教會學生獲取知識的本領.並確立瞭如下的教學目標:

1、學生經歷從數到形再由形到數的轉化過程,經歷探求三個正方形面積間的關係轉化爲三邊數量關係的過程。並從過程中讓學生體會數形結合思想,發展將未知轉化爲已知,由特殊推測一般的合情推理能力。

2、讓學生經歷圖形分割實驗、計算面積的過程,嘗試從不同的角度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並能有效地解決問題,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在過程中養成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學習習慣;透過解決問題增強自信心,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3、透過老師的介紹,體會一種新的證明的方法——面積證法。並在老師的介紹中感受勾股定理的豐富文化內涵,激發生的熱愛祖國悠久文化的思想感情,培養他們的民族自豪感。

教學難點將邊不在格線上的圖形轉化爲邊在格線上的圖形,以便於計算圖形面積.

本節課根據學生的認知結構採用“觀察--猜想--歸納--驗證--應用”的教學方法,這一流程體現了知識發生、形成和發展的過程,讓學生體會到觀察、猜想、歸納、驗證的思想和數形結合的思想.另外,我在探索的過程中補充了一個倒水實驗,(放片子)我個人覺得效果很好,它讓學生深刻的體會到了,不是所有三角形三邊都有a2+b2=c2的關係,只有直角三角形三邊才存在這種關係,並且實驗很具有直觀性,便於學生理解,而且是在學生的學習疲勞期出現,達到了再次點燃學生學習熱情的目的,一舉多得。

除了探究出勾股定理的內容以外,本節課還適時地向學生展現勾股定理的歷史,特別是透過介紹我國古代在勾股定理研究和運用方面的成就,激發學生愛國熱情,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探索創新的精神.練習反饋中既有勾股定理的基本應用,還有貼近學生生活的實例,既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知識應用於生活的成就感,又使學生深刻了解勾股定理的廣泛應用.讓學生總結本堂課的收穫,從內容,到數學思想方法,到獲取知識的途徑等方面.給學生自由的空間,鼓勵學生多說.這樣引導學生從多角度對本節課歸納總結,感悟點滴,使學生將知識系統化,提高學生素質,鍛鍊學生的綜合及表達能力.作業爲了達到提高鞏固的目的,期望學生能主動地探求對勾股定理更深入的認識、拓展學生的視野。

勾股定理教學反思4

本節課首先由口答引入相關知識點,激起本單元知識的初步回顧,再借小題夯實基礎知識點,構建本單元知識的結構框架,然後運用例題規範知識點應用,梳理本單元的數學思想方法,接着透過對課本習題延伸,拓寬學生分析問題的視野和思路,最後分層設計課堂練習,讓所有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體驗。整個設計體現了以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以知識爲載體、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爲重點的教學思想。在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了學生分類、探究、歸納等能力。透過本節課的複習,學生對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有關概念及其相關知識有了更深更新的認識。

本單元複習課的設計着重體現把學生作爲主動的人而不是接受知識的容器,強調學生對知識的建構和注重提升全體學生的科學素養,激發了學生對知識繼續探求的動力。在複習時給於了學生不同題目的類型,使他們能夠充分了解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重透過複習,讓學生能對本單元所學知識系統化,加強前後各部分知識之間的聯繫,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反思本節複習課的教學,大致有以下幾點成功之處:

1. 開始設計的問題:①勾股定理的圖形證明,②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及聯想,③知識綜合應用。透過對這些問題的回答,達到梳理本章內容,建立一定知識體系的目的。關注了學生運用例子說明自己對有關知識的理解,而不是簡單複述教科書上的結論。

2. 設計的題目既考察了對基本知識的掌握情況,又注重了綜合課的特點,注重對所學知識的綜合利用。

3. 設計的問題儘量與實際問題有聯繫,體現了數學來源於實際,又應用於生活實際,這一點符合新課標的要求。

不足之處:

1. 設計題目多,不夠精,時間緊,沒能按時完成。

2.教師不善於運用激勵性的語言去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導致有些學生還是沒有掌握相關的知識點。

3.教師在課堂靈活處理上還是有許多不足之處,需要在日常教學中學習完善。

勾股定理教學反思5

這次展示課,我上的是八年級數學課《17.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我是根據“五步三查”課堂模式來設計“導學案”和組織教學的。 這次課相對於過去基礎上的課堂改革是完全不同的課,其進步之處之一是規範了課堂的結構,明確了課堂模式“五步三查”,操作上更能心中有數。進步之二是發揮學生的積極性方式與手段更多些,“老師需要什麼?就評價什麼”,進行了有益的嘗試,將評價納入整個課堂,如何透過開展小組的評比與競賽調動學生積極性及學習氛圍積累了經驗。進步之三是“導學案”的編寫上更適和學生,更有利於對課堂的指導。進步之四是課堂效率和課堂效果更好。進步之五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了真正的體現。進步之六是課堂不僅成了學習知識的地方,更是增進情感、培養能力的地方。

這次展示課也有待改進的地方,其一是“五步三查”模式操作細節不清楚,對整個操作流程理解不到位,導致整個課堂有些亂,因不能多講,又不放心學生學。其二是學生的能力培養還應下大功夫,過去是以老師講爲主,學生只是聽記,現在要他們自學、討論,同學們還不習慣,導致課堂有些沉悶。其三是時間緊,教學任務完不成,課堂的知識掌握度、能力目標達成度較低。其四是“五步三查”各細節的科學性、有效性落實,有許多細節的落實與協調有待深化,如如何評價?如何有效利用評價得分?如何有效獨學?其五是“導學案”如何更科學編制?體現分層同時又能更有利於指導學生的學,也有利於指導教師的教。其六更主要的是老師的觀念,樹立學生爲主體的觀念,將學生髮展落實到教育教學各環節這纔是根本。勇於變革和創新,積極研究和實踐才能保障我們的課堂改革更順利推進。雖然存在這樣多,或更多的問題,但對其前景我們每一個人都充滿了信心,我們相信只有這樣做才能真正達到教育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