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三峽之秋教學反思

小學語文第九冊第四單元的《三峽之秋》是一篇略讀課文,按時間順序寫了三峽一天當中的景色變化。語言流暢優美,讀來琅琅上口,因此,讓學生“口中讀出感覺,心中讀出感情,眼前讀出畫面”就成了本課的教學目標,“讀”也就成了本課主要的教法和學法。

三峽之秋教學反思

一節語文課要做到書聲琅琅看似容易,但要讀出韻味,讀出風格,卻非易事。安排在什麼時機讀,讀什麼,怎樣讀?這其中有很多講究。又因爲是略讀課文,教師不可講得太多;怎樣處理這一導一放的關係,還真讓人頗費心思。當然還有一個原因,這是一節公開課,有很多雙眼睛在下面瞅着呢!爲不使整個教學流程過於平淡,我採用結構倒置法,先引導學生學習“夜晚段”,透過品析“漁火”、“燈標”、“光暈”、“搖曳”等詞和“那清洌的光輝,一直瀉到江面。就像一道道瀑布,凌空飛降;又像一匹匹素錦,從山上掛起”等句子,指導朗讀。“流暢”,幾乎每個學生都做到了,但對於“夜的寧靜”,學生卻未能透過朗讀展示他們的理解。在這個時候,如果我能打亂教學計劃,在此環節多給學生5分鐘,也許學生能在教師的指導下,讀出韻味來。可惜的是,我爲了追求完整地完成教學任務,就那樣蜻蜓點水似的過去了。另外,當學生講到這是一個“幽靜”的夜晚時,我卻硬將一個“寧靜”交給學生,只因我預設的板書是“寧靜神祕月色清”。

接下來的環節是小組合作,選取自己最感興趣的段落,按“畫一畫,讀一讀”的方法進行學習,我認爲這種設計是合理的,可問題是學生讀書彙報時,我對暴露的問題仍未能機智地進行處理。清晨的“明麗”,中午的“熱烈”學生並未能很好地品味,更別說讀出“感情”和“畫面”了。對此,我只是稍作點評,雖然我心中也是不甚滿意。但因爲是公開課,我爲了追求一節課的完整,走過場了。

事後一想,爲何不能讓公開課危險一次呢?嘗試獨立備課而不僅僅依賴於教參;嘗試熟背課文而不僅僅要求學生做到;嘗試讓最後進的一名學生站起來讀書而不僅僅讓朗讀翹楚閃亮登場;嘗試讓學生說哪裏不懂而不僅僅大張旗鼓地宣講你最感興趣的地方;嘗試讓自己的學生解讀文字出現的“不和諧的.聲音”而不僅僅是千人一腔……這樣一來,學生纔可以稱得上是真正受益了。

真實的缺陷無須隱藏,因爲我們面對是的正從無知到有知的學生。再說了,刻意追求課堂完整是對學生一種溫柔的傷害。看樣子,有效課堂的營造不僅需要一名知識淵博的老師,更需要一名善隨機應變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