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揠苗助長教學反思

身爲一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透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揠苗助長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揠苗助長教學反思

揠苗助長教學反思1

教學這兩則寓言故事中,學生針對插圖與課文內容提了一些問題,想想還真有些道理。

如《揠苗助長》這課,學生對着插圖提出質疑:“既然文中寫老農乾的是筋疲力盡,那爲何圖中真在拔苗的他連一滴汗也看不到呢?不太符合常理呀!”針對課文內容,學生問:“既然是老農,應該是很有這方面的經驗纔是,怎麼連這簡單的道理也不懂呢?是不是改成剛剛學種田的年輕人比較恰當呢?”

如《鷸蚌相爭》這課,學生也對插圖存在質疑:“鷸蚌身旁不是有一塊大石頭嗎?鷸爲什麼不把蚌甩向石頭,讓它破碎,不是可以美食一頓,又不至於被抓嗎?”針對內容,問:“既然雙方的嘴都被夾住,又怎麼能說話呢?”

看對這麼一羣善於思考的孩子,特別欣慰。雖然上面的問題都可以找到理由讓他們明白,但這些問題還是有一定的思考價值的。希望自己教出的孩子能有自己的思想,有個性,這樣社會纔會不斷進步。

揠苗助長教學反思2

透過對《揠苗助長》這篇課文的教學, 還存在很多的不足之處,主要分成以下幾點:

1、首先犯了知識性錯誤,比如在生字教學上,“揠”裏面的“女”字和“截”的筆順搭錯了,以後不應該犯這樣的錯誤,應儘量避免,現在我們的管教王上就有生字教學這一部分,作爲教師應加強自身的學習。

2、對“寓”字的字面解釋上,它是“寄託”的意思,由於口誤說成了“精神”。

3、給“焦”組詞中,學生組了焦耳這個詞語,它是正確的,焦耳是一個計量單位,作爲老師忘記了給她加以詮釋。“截”字既可以組成“截留”也可以組成“截流”,在這裏應該都加以肯定。

4、在實際教學中教學目標不夠明確,沒有完全的體現出所要表達在效果。比如:寓言的寓意應該由學生自己總結出來,並由教師加以指導,這樣讓學生更能體會其中的寓意。或者在教學時可提出疑問,既然不能違背事物發展的規律,我們應該怎麼做呢?怎樣才能使禾苗正常成長,並聯系實際談談我們生活中哪些事情不能揠苗助長,不能違背事物發展的規律。

5、如果選擇課件上課,有些突發狀況是難以預測的。我在這裏給老師們一個建議,在多功能話筒的運用中,請不要中途關閉開關。否則就像我今天這樣,設備暫停工作,導致不能正常爲你服務。

6、整堂課時間把握得不夠好,在生字和詞語上用的時間過多,導致後面整堂課龍頭蛇尾。作爲教師,教二年級的孩子時,在“我會讀”“我會寫”的生字中一定要分清主次。

7、最後,整堂課欠尾了。其實《揠苗助長》中的寓意和道理在動畫中也專門涉及到,但由於已經下課,不好意思再拖堂和浪費各位老師的時間,便草草結束,沒有讓學生真切感悟和對課文加深更深的印象。

在這裏我也真誠的希望各位老師能給我傳經送寶,多多指點、指出不足、提出建議,在今後在教學中大家教學相長,共同進步。

揠苗助長教學反思3

《揠苗助長》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故事中那個忙着把禾苗一棵棵往上拔並累得筋疲力盡的農夫顯得很可笑。其中的道理顯而易見:禾苗的生長是有其發展規律的,不遵循其生長規律,任意拔高結果當然適得其反。

我們在嘲笑愚蠢的農夫的時候,卻常常自己也不自覺地做着農夫一樣的傻事兒。只是我們的勞動對象不是禾苗而是學生而已。正如農夫一心巴望自己家的禾苗長得高一點兒一樣,我們做教師的總是希望孩子們能好點兒,再好點兒。對好的總希望更好,不好的希望好,期望總是沒個盡頭。我們雖不至於把孩子往高裏拔,但卻常常加班加點,希望每個孩子都能達標;我們忘記了自己也曾是孩子,我們不能容許孩子犯錯,我們總是要板起面孔訓斥孩子,用許許多多的不許禁錮了孩子自由的天性。

爲了現實的功利性,我們不自覺地也在扮演着農夫的角色,愚蠢地重複着揠苗助長的行爲。什麼時候我們才能冷靜地遵循孩子自身成長的規律,熱切地關注着,耐心地期待着孩子的成長呢?

揠苗助長教學反思4

這則寓言故事學生早已有所耳聞,故事中的農夫爲了能讓自家的禾苗長得快些,愚蠢地將田裏的每棵禾苗都往上拔了許多,辛苦了一天沒有想到反而幫了倒忙,禾苗全都枯死了。

這個農夫做事很性急,爲了讓學生體會到這一點,引導學生仔細閱讀課文第一自然段,找找從哪些文字中可以看出這是個性急的農夫。學生透過朗讀,找到“巴望”、“天天”等詞,比較“天天”和“常常”的區別,想象農夫“天天”去農田看禾苗的情景,從故事的一開始就埋下伏筆,這是一個不同尋常的農夫。不同尋常的農夫終於做了一件不同尋常的事——將田裏的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儘管累得筋疲力盡可是仍然感到很自豪很驕傲,因爲禾苗在他的幫助下長高了。可是第二天,等兒子去看的時候,結果卻出乎意料,禾苗都枯死了。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爲他違背了事物的生長規律,由於他天天去農田看禾苗,就不容易覺察到禾苗的細微變化;由於他心太急了,就越希望禾苗長得快些,在這樣的心裏慫恿下,他做了一件蠢事。

學生在課堂上生動地再現了農夫在田裏忙活的情景,抓住表情和語言表現出農夫的性急,很好的表演了這個故事。

遺憾的是,學生的思維還沒有延伸出去。假如農夫現在知道了這個道理,他會採取什麼行動促使他的禾苗長快些呢?假如農夫的兒子早點制止父親愚蠢的行爲,結果會是怎樣的呢?假如你是農夫的鄰居,你會怎麼勸阻這位農夫?學生講得頭頭是道,課外閱讀成了他們發自內心的需要。

揠苗助長教學反思5

《揠苗助長》是一篇講讀課文。這則寓言勾勒出了古代一個可笑的人物形象。透過學習讓學生明白事物是有它自身的內部的發展規律,做事急於求成,違背常理,藉助外力,強求速成,反而會把事情弄糟。

教材安排這篇課文的意圖是,讓學生讀懂課文,初步瞭解寓言表達上的特點,體會寓言包含的道理。

這篇課文的教學要求是:

1.學習生字,理解詞語

理解寓言含義,回答課後問題。

2.能正確流利的讀課文,培養學生閱讀寓言的興趣教學反思。培養學生的自學潛力。

3、能流利地朗讀課文,部分學生能在朗讀的基礎上提出較有價值的問題。

4、學習隨文識字的方法,嘗試邊讀邊想,做簡單批註的學習方法。

揠苗助長教學反思6

這是一篇寓言故事,課文主要講了“古時候有一位農夫想使自己田裏的禾苗長得快些,就把禾苗拔高,結果禾苗都枯死了。”寓言是藉故事來說明道理的一種文章。對於二年級的孩子來說,如果讓他們自己說出來這則寓言故事的道理是比較難的,而且絕大多數孩子懂得其中的道理但是很難用言語來表達,而老師在教學了全文後順着文章的資料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讓學生想象說:農夫來到田邊一看,他後悔極了,他想(學生能夠說農夫會怎樣做,也能夠說農夫會怎樣想)”在這一環節指導時,在教師的啓迪引導下,學生紛紛開啟了思維的視窗,展開了想象的翅膀,並自然而然地引出這則寓言所蘊涵的道理——急於求成,徒勞無功。這一道理是學生們自己在想象說話中慢慢地得出來的,而教師在其中起了引領的作用。而且在後一步的寫字教學中,教師把剛剛所學的寓意與學生平時的學習結合起來,教師說:“在學習中,我們也會遇到這樣的事,寫字也一樣不能太着急,要耐心得來寫,千萬不能——學生又一次大聲地朗讀了黑板上的寓意:急於求成,徒勞無功”。再一次讓這則寓言故事的寓意在學生頭腦中生根。

在課的最後,教師還告訴學生像我們這天學的“揠苗助長”這樣短小而生動的故事,故事中又藏着一個深刻的道理,這樣的故事它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呢,叫——寓言。並且向學生推薦課外也能夠去讀讀更多的寓言故事,一堂語文課教給孩子的不僅僅僅是揠苗助長一個故事,懂得的不僅僅僅是急於求成,徒勞無功一個道理,而是把課堂知識引向課外,讓孩子們在課外學習中不斷提高自我,充實自我。

揠苗助長教學反思7

寓言是一種用比喻性的故事來說明道理的文學作品,大都篇幅短小,情節簡單,含有諷刺意義和教育意義。《揠苗助長》就是一篇含有深刻寓意的課文。就三年級學生的知識水平與認識能力,要理解並概括文中的寓意有一定的難度。因此,課堂必須創設一種與學生生活體驗直接聯繫的場景,讓學生去體驗、感悟,從而明理。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從“看圖猜故事名”這個遊戲匯入,既複習了學過的寓言故事,又順勢匯入新課,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由於課文篇幅短,故事內容容易理解,我就把朗讀和感悟結合起來,着重引導學生抓住課文的重點語句,插圖,分析人物的言談舉止和心理活動,讀懂課文。所以在課堂上,我設定了較多的問題去引導學生朗讀。從第一遍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到第二遍結合重點詞句體會人物的語言和心理,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再到透過有感情地朗讀,再現了當時的場景,理解了人物性格特點。最後,利用圖片展示課文主要內容,並依此複述故事,自是水到渠成。

雖說在上課之前,做好了充分的準備,但上完課後,仍不滿意,覺得這節課存在以下不足:

一、 詞語的理解不夠到位,沒有深入細緻的讓學生理解分析。例如學習“精疲力竭”這個詞時,如能結合上下文並加以表演,學生肯定會有更深刻的記憶。

二、理解課文內容設疑的時候忽略了一個問題,沒有抓住重要問題對學生進行引導,問題比較淺顯瑣碎,導致沒有提供給學生更多的思維空間讓他們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第三,綜觀全堂課,教學設計不夠新穎,能吸引學生的成分比較少,如能在課堂上讓學生對本故事進行表演,把文字加以更生動的形式去呈現解讀,相信這節課會更加成功,也能讓學生從中受到教育和影響。

阿基米德說過,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起整個地球。我想說,給學生一個空間,學生就能釋放潛在的才能,在課堂上,要充分相信學生,給學生以機會和舞臺,不僅是“教教材”,更要“用教材教”。只有這樣才能凸顯課堂的生機與活力。

揠苗助長教學反思8

1.小組活動的主題得以體現

本次我們名師成長小組的活動主題是讀寫結合,怎樣讓讀寫結合不僅僅是個形式,而具有自己實實在在的作用一直是困擾我的問題,後來聽了張小娟老師、李冬梅等老師的幾節課,發現課上都有寫法的指導,那麼我一個三年級的老師也需要對學生進行這樣的寫作指導?讓學生現場開寫嗎?《小學教學》此時爲我解開了疑惑,上面登了一篇《閱讀教學中隨文練筆的問題與重建》,裏面明確指出:改變只有動手纔是寫的觀念,讀與寫應是一個整體,讀寫結合有外顯的,能及時練習,看得見,摸得着,更有內隱的,很多閱讀中的積累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看到這些,我豁然開朗,因此,我不再刻意追求這個點,而是尋找預言中的空白,充分激發學生的想象,讓孩子在不斷地想、不斷地說中,感悟農夫的愚蠢,就在這不斷地說中,孩子們更好地積累語言、走入文字,感受農夫一次次內心的變遷。

2、語文上出語文味

語文最基本的是什麼,就是對文字的把握、對詞語的積累,在教學中,以詞爲基,以句爲本:他終於想出了辦法,幹嘛用終於?對呀,想出辦法不容易,猜猜他都想了多少辦法,最後才選擇拔?沒有意思的講解,但就在這猜猜中,就在學生的解讀中推進了文字,終於的意思孩子也明白了,他的內涵孩子們也刻在了心中。

整節課,引着學生在文字中走了個來回,有了前面的想、前面的表達,纔有了後面續說的水到渠成。

3、教做人應滲透於每一個細節

很感謝那位評課的老師如此細緻的點評,孩子們對農夫說的話:你真是太愚蠢了;你太笨了,這都不知道?在我聽來,正常不過,然聽了那位評課老師的一席話:講話要注意方式,這在課堂上也要教給學生,語氣委婉一些,農夫是不是更容易接受?我們在唾棄畢嬌狂妄的同時,有沒有思考過,我們的課堂有沒有給孩子指引一條說文明話的道路?在我們的課堂上,知識的吸收,成績的取得似乎高於一切,考好了,一個個眉飛色舞,成績差了,我們恨不得把這孩子置於身外,其實,這些孩子身上也有許多閃光點,我們一味要求他們成績出衆,是不是也在拔苗助長?

揠苗助長教學反思9

《揠苗助長》是人教版二年級下冊七單元中一篇課文,是一則傳統寓言。它展現了一個急於求成而揠苗助長的可笑而滑稽的農夫形象,讓學生明白做事不能急於求成,違反規律的道理。

對於二年級的孩子來說,如果讓他們自己說出來這則寓言故事的道理是比較難的,而且絕大多數孩子能懂得其中的道理可是很難用言語來表達,怎樣讓學生既明理又會表達呢?我是這樣設計本課教學的:揭題釋題--初讀了解大意--品讀體會“焦急”--感悟寓意--點明寓意。

首先,從《揠苗助長》的課題着手,在圖片的輔助下,理解揠苗的意思,並從文中找出有關揠苗意思的句子。當學生明白揠苗的意思後,我適時追問: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裏拔是爲了什麼呢?這樣讓孩子們理解揠苗助長的意思就水到渠成。緊接着我給孩子們一個問題:這個種田人爲什麼揠苗助長?結果怎樣?孩子們明白了這個問題也就能說出故事的主要內容。

其次,抓住關鍵詞句體會農夫的“焦急”。例如:說說“巴望”還可以換成什麼詞語?什麼叫“自言自語”?做做“喘氣”的樣子……對於句子“從中午一直忙到太陽落山”則透過3次不同層次的引讀體會農夫的焦急。在理解“筋疲力盡”的時候不是死板地用語言來解釋,而是讓學生看圖想象農夫拔完苗會有什麼感覺,這樣就非常自然貼切地理解“筋疲力盡”了。整個板塊教學中, “讀”貫穿始終。我採用多種形式的朗讀,如:自由練讀、指名讀、範讀等,做到了在讀中“悟”,在讀中“思”,在讀中“說”。既培養了朗讀的能力,又使學生的思維得到了發展。

最後,借用植物生長規律的經驗,引導學生體會寓意。寓言常常是以一個小故事來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因此,理解寓意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對於二年級的學生而言讓他們說出故事所要告訴我們的道理比較難。因此,我先讓孩子們觀看番茄生長的錄像後讓他們說說自己從錄像中明白了什麼?再追問孩子文中的這個人犯了什麼錯誤?當孩子們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其中的道理時,我再做稍微引導,如此一來,孩子們就能明白其中的寓意。

一堂好課應該是一堂真實的紮實的有爭議的.課。在這節課中,也存在着很多的不足。設計好教案後,總習慣於按照教案一步一步走下來,時間來不及了,就開始爲了完成教案中的設計開始趕教案。學生在對於《揠苗助長》的寓意沒有理解透徹的時候,就可以再多花些時間,讓學生讀書、思考、討論,而不是爲了一定要把後面的趕完而匆匆了事。其實上課就和生活一樣,很多時候不可能面面俱到,這就要我們學會放棄,先把前面一步紮紮實實打牢,再往後走。

揠苗助長教學反思10

揠苗助長是一個成語故事。講的是古時候有個人用拔高禾苗的方法幫助禾苗長高,結果禾苗都枯死了的故事。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按事情的發展的客觀規律辦事,急於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

在學習時,抓住“巴望自己田裏的禾苗長得快些”這一關鍵的句子展開閱讀,先找出描寫農夫的動作、神態和語言的詞句,從“巴望”“天天”“焦急”等語句上感受農夫內心的焦急;再抓住“終於”“急忙跑到田裏”等詞句體會農夫想到辦法後急切、興奮的心情。然後邊讀邊想:“農夫幫助禾苗長高的結果?禾苗爲什麼沒有長高反而都枯死了?”從而理解“揠苗助長”的意思。

這節課雖然在教學設計上有很多考慮,但在教學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教師在一些環節的處理上不夠靈活,比如,在對每一段重點詞的處理上,因對課堂的時間把握的不太準確,害怕學生回答不上來,好幾個學生才能說對,這樣浪費時間。所以,直接把重點詞告訴了學生,這樣的問題設計的非常好,但是這樣的處理對學生課文的推敲訓練效果是非常微小的。在以後的教學生活中,我要多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隨時進行改正,提高課堂效果。

揠苗助長教學反思11

《揠苗助長》是一則寓言故事,他透過古時候一個種田人想讓他的禾苗長得快一些,就想出了一個愚蠢的辦法——把禾苗往高處拔結果禾苗都枯死了。告訴我們凡事都不能違背事物的發展規律,急於求成,反成壞事。對於二年級的小朋友來說,讀懂這個故事的意思還是比較容易的。但要弄懂寓意就有點困難了。所以,在教學時,採用了以下幾步做法:一、以多種形式讀,逐步引導學生由讀通到讀懂,再到有感情的讀課文。古人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讓學生反覆地朗讀,文章的意思就不用老師多費脣舌了。二、爲了弄懂寓意,在講完課文後,設計了這樣的問題:“每個父母都期望自己的孩子能快高長大,如果此刻你的父母將你當小禾苗一樣拔高,你說行嗎?”學生都笑着說:“不行,不行。”老師再引導:“如果你就是種田人的親人或朋友,你會對他說一什麼?”學生會根據事物的生長過程去分析說:“禾苗也需要拔草、除蟲、施肥才能生長,不能違背了事物生長的規律,急於求成,反成壞事。”另外,還設計了續編故事,第二年,這位農夫有去種禾苗,他會怎樣做呢?讓學生透過續說故事,明白禾苗的生長過程。加深對寓意的理解,做什麼事都不能急於求成,要遵照事物發展的規律。透過老師的精心設計,學生學起來都會感到簡單了。

老師也會收到了預期的效果。

揠苗助長教學反思12

今天我講了一節語文課《揠苗助長》,學校的各位領導都來聽課,說實話剛開始很緊張,昨天準備了一天的時間,很怕自己講的不好,也怕自己出錯。

第二節課終於開始了,我事先寫好了課題,首先我是出示了整個板塊地內容:寓言故事,我問學生寓言是什麼意思,接着我解釋了寓言的意思,然後引出今天我們學習的小故事,也是告訴大家一個小道理。

我讓學生自己讀題目,學習“揠”字,解釋揠地意思:拔,然後緊接着理解課題“揠苗助長”的意思。接着走進課文分爲一下幾步:

1.教師範讀,學生完成兩個任務,圈畫出本課的生字,看準字形,校準字音。

2.找四名同學朗讀,其他同學認真聽。

3.學習生字。

4.指導朗讀。

5.透過這個故事你學會了什麼道理,你想對農夫說點什麼。

6.寫字。

整個教學環節基本上按照自己預想地完成,只是在指導朗讀地過程中覺得自己有些囉嗦,囉嗦地原因應該是自己在指導朗讀這塊是弱點,不太會抓住學生的心裏,所以指導的不夠深入。

課後各位領導也都給了建議和指導,我覺得很高興,聽了他們說的我豁然開朗,有些迷霧慢慢解開了,李主任告訴我在指導朗讀時可以從課後習題入手,抓住重點詞語,領着學生從課文中找重點詞語,從詞語出發,還有如果出示圖片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說,像田主任告訴我多把時間留給學生會更好。而且也沒有必要總是重複孩子們地話,這樣會顯得更囉嗦。牛校長.田主任都提到了孩子地寫字習慣,以及要規範學生的寫字順序。領導還提到了在指導朗讀時一定要具體,三年級地孩子還不能抽象的分析,所以指導時不能大概地概括一定要具體。

聽了各位領導的評課,雖然自己有那麼多地不足但我仍很開心,因爲我知道了自己到底哪裏不好,這樣以後我會對這些不足之處加倍努力,我一定不會辜負領導對自己地期望,我會不斷進步的。因爲我相信自己!

揠苗助長教學反思13

一、談話

師:小朋友們喜歡寓言故事嗎?你們知道哪些寓言故事呢?

生:狐狸和烏鴉

生:獅子和蚊子

生:狐狸和葡萄

師:寓言都很簡短有趣,又都告訴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我們書中的第24課有兩則寓言。今天我們學習其中一則

(揭示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

師:這裏的苗助長分別是什麼意思?

生:苗是禾苗,助是幫助,長就是長大啦。

師:對。如果你想讓自己的禾苗長得快些,有什麼好辦法呢?

生:我要給它澆澆水,施施肥。

生:我還要給它拔拔草呢。

生:我想我只要把禾苗稍微拔起一點點就行了。(衆笑)

師:古時候的宋國有一個農夫,他爲了讓禾苗長大,用的辦法和我們劉青松小朋友想的辦法是一樣的,拔苗。拔苗又叫

生:揠苗。

師:揠苗助長又叫

生:拔苗助長。

師:拔苗真的能讓禾苗長大嗎?開啟課文,自己輕聲讀讀,讀到你覺得很有意思的地方就多讀幾遍。

師:誰來讀?你覺得哪兒特別有意思?讀給大家聽。

(學生分別選擇了文中的自然段閱讀。其中樊知陽小朋友把納悶的納讀成耐,讓小朋友一起幫助他讀了第三遍後讀正確。)

三、究因

師:這真是個有意思的故事。農夫費了很大勁去拔禾苗,爲什麼禾苗都枯死了呢?那還得從他種了禾苗後說起。誰來朗讀第一自然段,看看農夫種了禾苗後是怎樣的心情?(一生朗讀。)

生:他種了禾苗後十分焦急。

生:我也是這樣想的。

師:自己讀讀第一自然段,邊讀邊圈畫,你們是從哪兒看出他急着想讓禾苗長大的?(學生認真的讀書,圈畫。)

師:你們是從哪兒看出他很急的呢?

生:他天天到田邊去看禾苗呢。

生:還有巴望也看出他很急。

生:他覺得禾苗一點也沒有長。

師:是總覺得禾苗一點沒有長。

生:還有十分焦急中也看出來的。

師:小朋友們真會讀書。讀到巴望這個詞,你好象看到了農夫什麼樣兒?

生:我好像看到他在田邊轉來轉去呢。

生:我也好像看到他彎下腰在一棵禾苗前面眼巴巴的看着。

師:我們讀書就要這樣讀。讀着讀着好像看到了書中的人的樣兒,這就叫讀進書裏去了。我們朗讀這一段時,就要邊讀邊想像他着急的樣兒。(指導朗讀第一句。)

師:自己再讀讀這一段,讀到哪兒你又好像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

生:讀到他天天到田邊去看,我好像看到他天矇矇亮就去看禾苗。

師:今天去了明天去嗎?明天去了後天還去嗎?大後天呢?

生:去的,都去的。

師:你們聽到他和禾苗說了什麼了嗎?

生:他說:禾苗呀禾苗,你怎麼長這麼慢呀,我都快急死啦。(衆笑)

生:我聽到他在大聲說:禾苗呀禾苗,你再不長,我可要採取措施啦。(衆笑)

師:農夫的樣子都被我們看到了,他對禾苗說的話也被我們聽到了!下面看老師寫十分焦急的焦,看下面的四點像什麼?

生:(恍然大悟)像流下來的汗。

師:像誰幹什麼去流下的汗?

生:像農夫着急的去看,跑得很快流下的汗。

師:真像,還像什麼?

生:還像火。

師:這把火在哪兒燒呢?

生:在這個農夫的心裏。

師:對呀,他急得呀,心裏火急火燎的。還像什麼?

生:還像小禾苗,上半部分好像農夫在田邊轉來轉去。

師:嗯,還像什麼呢?

生:還像農夫去看禾苗,他跑得飛快,兩隻腳都變成四隻腳啦。(衆笑)

師:咱們祖國的漢字多麼形象,能讓我們產生許多聯想呢。在書上描紅寫一個焦字。注意寫好這四點。

師:我們再來讀這一段,看誰能把他焦急的樣兒讀出來。誰來讀?(一生朗讀。)

師:可他總覺得禾苗一點兒也沒有長,心裏十分焦急。 這一句讀得還不夠。禾苗是真的一點也沒有長高嗎?

生:不是的,禾苗在長,但是天天去看,是看不見它在長的。

師:爲什麼他總覺得禾苗一點兒也沒有長高呢?再讀讀。(該學生再讀。)

師:這一回好多了。你臉上的表情就告訴了我。咱們一起讀。(老師提示):如果你覺得就是這個人,做做動作也可以。

師:說一個人急還有好多成語呢。老師向大家介紹幾個(詞卡揭示:迫不及待、急於求成、急不可待、操之過急) 一起讀一讀。

四、感悟

師:農夫是這麼的操之過急,覺得禾苗是一點兒也沒長大。於是他開始想辦

法了。他想啊想啊,好不容易想出了一個辦法,是什麼?

生:拔苗!

師:他是怎麼拔的,對於這個辦法你們有什麼看法呢?和同桌說說你的看法。

生:他是把禾苗一棵一棵往上拔的。我覺得他很傻的,禾苗應該在土裏自己長大的呀。

師:你說得很有道理。

生:我覺得他的做法是不對的,你想讓禾苗長大,只有認真去種呀,比如給它施施肥啦,澆澆水啦。把苗拔起來,禾苗不是吸收不到營養了嗎?

師:劉青松,一上課你說也想把禾苗稍微拔一點點的,現在聽了大家的話,有什麼想法沒有?

劉青松:我不想拔啦,拔苗要把苗拔死的。

師:已經明白啦。可農夫不明白呀,他以爲這是個好辦法呢。所以一想出辦法就急忙跑到田裏(提示:怎麼拔得?),從中午一直忙到天黑,累得(筋疲力盡)

師:想一想,他累成什麼樣了?

生:他累得骨頭都散了架了。

生:他累得腰都酸了。(師:那叫腰痠背疼)

生:累得連回家的力氣都沒有了。(師:那叫有氣無力)

師:再來看這個疲字,是不是很容易記住了?(老師範寫疲字。用彩筆標出病字頭)

生:哦,對的,他累得好像病了一場,一點力氣也沒有啦。

師:他拔禾苗累得筋疲力盡。再來看看被他拔起的小禾苗,現在你們就是這一棵棵小禾苗了,你們會說什麼呢?

生:我會說

師:你就直接說吧。(衆笑)

生:哎呀,疼死我啦,趕快把我放到土裏去吧。(衆笑)

師:這棵小禾苗在傷心的哭呢!

生:農夫呀農夫,你花了這麼大的力氣把我們拔起來,你會後悔的呀(衆笑)再過一年我們就可以豐收啦。(衆笑)

師:不用一年的,只要幾個月禾苗就會長大,就會有收穫啦。可是農夫急得一天都等不及啦。

生:你把我們拔起來,還想不想豐收啦?(衆笑)

師:這顆小禾苗在氣憤地說。

他可沒聽到禾苗的話,還滿以爲禾苗都長高了呢!回到家,他興致勃勃地說──,

師:(緊挨着疲字範寫勃字,並用彩筆標出勃字右半部分的力)剛纔農夫還是筋疲力盡的,現在哪來那麼大的力氣呢?

生:他一想到禾苗長高了,就特別高興。

生:他以爲禾苗長大了,力氣又來了。

師:那好,讓我們把他興致勃勃說的話讀出來,他說話時一定還在用手比劃着。大家可以做做手勢,再興致勃勃地說

五、明理

師:禾苗真的長高了一大截嗎?他的兒子很納悶,心中會想什麼呢?

生:真的嗎?一天功夫就會長高一大截嗎?

師:第二天跑到田裏一看,所有的禾苗都(枯死了)。

師:如果你就是農夫的兒子,看到禾苗全枯死了,心裏一定有許多想法,回去會怎麼開導你爸爸呢?農夫看到禾苗都枯死了,會傷心地說什麼呢?聽了兒子的話後,又會怎麼說呢?同桌想像一下,演一演,看誰最能讓爸爸明白自己錯在哪裏。

(反饋表演:指名兩生表演。)

師引導:兒子看到禾苗全都枯死了,就急匆匆地趕回家去

兒子:爸爸,爸爸,禾苗全都枯死啦。

農夫:不會吧,昨天還長高一大截呢。

兒子:真的呀,不信,我帶你看看去。看,這是不是枯死的禾苗。

農夫:哎呀,真的死啦?怎麼會死的呀?

兒子:你把禾苗的根拔出來,它吸收不到營養就死啦。

農夫:那趕快在禾苗的葉子上澆點水,讓它活過來呀。

兒子:那可不行呀。

農夫:怎麼不行?澆點水它就不會枯啦。

(師見兒子愣住了,提醒:快告訴爸爸,禾苗是靠什麼吸收水分禾營養的。)

兒子:爸爸,我告訴你,禾苗是靠根吸收水分禾營養的,現在根都死啦,再澆也沒有用啦。

農夫:那怎麼辦呢?

兒子:下回再種就不能拔苗啦。

師:聽着兒子的話,看着眼前枯死的禾苗,想着自己拔禾苗拔得那麼辛苦,農夫好傷心,好難過,他嘆了一口氣說

農夫:哎呀,早知現在何必當初呀(衆笑)拔苗是不能讓禾苗長大的呀。以後種禾苗我可得吸取教訓啦。

(學生鼓掌)

師:是呀,禾苗的生長需要陽光、水分和養料,在土壤中慢慢長大,這是禾苗生長的規律。他急於求成、操之過急,所以壞了事兒。這個寓言告訴我們辦其它事情也一樣,都急不得。

現在這個農夫是懊悔不已呀,他發誓以後再也不拔苗了。到了第二年,農夫又種禾苗了,這回,他吸取了上一次的教訓。可是你們知道嗎,農夫種的禾苗最後又都死了,禾苗怎麼會死的呢?請小朋友們小組合作編一個新的寓言故事。看誰的故事編得棒。

生:第二年,農夫又種禾苗啦,他吸取了教訓,不去拔苗。他想,兒子不是說過不能急嗎,就讓他慢慢長大吧。於是農夫不去管不去問,田裏長了許多雜草,禾苗的葉子上都是蟲子啦。最後,禾苗又死啦。

師:真棒,你的故事告訴我們什麼呢?

生:不能一會兒這樣,一會兒那樣。

師:明白了,辦事情不能太性急,但是也不能走向另一端,爲了怕犯錯誤,就連正常的事情也不去做了。

六、拓展

師:《揠苗助長》這個寓言故事是我國古代一個大學問家孟子寫的,離現在已經有兩千多年了。孟子的原文只用了短短41個字,可有意思了。聽老師吟誦古文。宋人有憫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

師:今天學的寓言就是根據這篇古文來的。自己對照我們今天學的課文讀一讀,再看看下面的解釋。一定能讀懂許多。

(學生練讀古文。)

師:你讀懂了哪些呢?

生:我讀懂了宋人有憫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就是我們課文中的第一第二自然段。

生:我讀懂了茫茫然歸,就是很疲勞地回家了。

師:小朋友的收穫真大,不僅讀了課文,還讀了古文呢。下面我們一起讀。讀的時候大家還可以晃晃小腦袋。(學生朗讀時,糾正讀音矣。)

師:同學們,從遠古時代起,許多國家,許多民族中就有了寓言,像我國的古代寓言,古希臘的《伊索寓言》,俄國偉大作家克雷洛夫的《克雷洛夫寓言》,法國寓言詩人拉封丹寫的《拉封丹寓言》等等,充滿智慧的人民又創造了許多現代寓言故事。(展示書籍),這些優秀的作品充滿了智慧的故事和話語。有興趣的,課後可以多找一些來讀。

教後反思

新課程改革倡導我們要給學生終身收益的東西。什麼纔是讓學生終身受益的東西呢?我以爲,文化的品質與素養應該是一種更加可以讓人終身受益的東西。寓言文化就是諸多文化現象中的一朵瑰麗的奇葩,是最具智慧的文化經典,它能引導兒童探尋意義,沐浴傳統,豐富涵養,提升悟性,充滿睿智和靈性地觀照世界,表現世界。《揠苗助長》便是其中一則傳統寓言。它展現了一個急於求成而揠苗助長的可笑而滑稽的農夫形象,讓學生明白做事不能操之過急,違反規律的道理。

著名語文教育家李吉林老師的一句話:要把孩子教聰明瞭。這裏的聰明,我認爲便是智慧的悟性。語文教學中就是要啓迪兒童的悟性,激發兒童的靈感,在塑造優秀品質,陶冶優雅性情,培養寬廣胸襟的過程中,讓眼界更爲開闊與高遠,讓心智更爲聰穎與靈慧。

寓言教學從某種意義上說是一種有兒童特點的哲學教育。兒童也有探求哲理的潛在慾望和能力,只是這種慾望和能力,離不開具體可感的形象支撐。幫助兒童學好寓言的最好策略是充分利用寓體的形象性,引導兒童在深切的感受中領會寓意。所以本課教學中,創設的一個個活動情境,就是要讓學生充分感受農夫的可笑而又發人深思的形象,如品味巴望天天總覺得等具有諷刺意味的詞語,想像焦字的四點像什麼?或者角色互換,扮演農夫、小禾苗進行誇張式的表演或思考,寓言故事續編等,身臨其境的去感悟、體會、想象角色的心理活動,在充分的感受中萌動直觀的推論,獲得心靈的頓悟。

課堂教學的實效表明,在某種程度上,兒童就是小小哲學家,他們能在短時間內,創造出屬於自己的寓言故事。能很清晰地明白農夫錯誤的原因,並從中明白故事的道理。因此學生只有在活動和情境中,與教材對話,與角色對話,才能產生積極的內部言語,在這些語言的邏輯思維活動中,獲得大腦兩個半球的交替興奮,從而形成自己生動的思想,成爲會思考,會探索的有智慧的人。

學生生活在母語的環境中,寓言作爲一種文化載體,應讓學生從小接受薰陶與感染。教學中補充成語,感悟漢字的形象性,閱讀孟子寫的原文,明白多國家、多民族寓言的豐富性等等,無不蘊涵着語文教學的文化追求。讓學生在學習寓言的過程中感悟這一充滿智慧的寓言文化的獨特魅力與悠久歷史。對豐厚學生的語文素養,無疑具有重要的作用。

揠苗助長教學反思14

《揠苗助長》是一則寓言。它展現了一個急於求成而揠苗助長的可笑而滑稽的農夫形象,讓學生明白做事不能操之過急,違反規律的道理。

本課教學中,利用重點詞句讓學生充分感受農夫那可笑而又發人深思的形象,如抓“巴望、天天、好像”等品味農夫的“急”,抓“好像”在不同句中的作用體會語言文字的妙用,抓“一棵一棵、一向”體會農夫的“傻”。

同時我十分注重對學生思維的發散訓練,因爲寓言故事留有豐富的想像空間,教學課文時,指導學生對感興趣的地方想象,如:教學課文結尾時,引導學生想象兒子看到禾苗枯死會對爸爸說些什麼?農夫會說些什麼?你會對種田人說寫什麼?在學生在想像中發表自己對寓言故事的領悟、見解,說出故事所揭示的道理。

揠苗助長教學反思15

《揠苗助長》是一則寓言故事。明確本則寓言的寓意成爲本課的一個教學難點。課文透過古時候一個種田人想讓他的禾苗長得快一些,就想出了一個愚蠢的辦法——把禾苗往高處拔結果禾苗都枯死了。告訴我們凡事都不能違背事物的發展規律,急於求成,反成壞事。

對於三年級的同學來說,讀懂這個故事的意思還是比較容易的。但要弄懂寓意就有點困難了。所以,在教學時,採用了以下幾步做法:

一、以多種形式讀,逐步引導學生由讀通到讀懂,再到有感情的讀課文,最後到分解色讀文。古人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讓學生反覆地朗讀,文章的意思就不言而喻,在總結寓意時也就得心應手。

二、古文與白話文對照讀。正好我們班部分同學參加了小古文社團活動,學過這篇小古文,讓他們朗讀給全班同學聽,一方面增加了他們的自豪感,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其他同學的學習興趣,透過對照學習,學生更好理解了文字的意思。

三、爲了弄懂寓意,在講完課文後,設計了這樣的問題:“同學們你們在日常生活中碰到過類似於急於求成而辦壞事的狀況嗎?”同學們紛紛發表自已的見解,道出了自己身上發生的搞笑的事。“每個父母都期望自己的孩子能快高長大,如果此刻你的父母將你當小禾苗一樣拔高,你說行嗎?”學生都笑着說:“不行,不行。”請學生舉例說明。

四、學生與文字的對話。老師再引導:“如果你就是種田人的親人或朋友,你會對他說一什麼?”學生會根據事物的生長過程去分析說:“禾苗也需要拔草、除蟲、施肥才能生長,不能違背了事物生長的規律,急於求成,反成壞事。”同時也設計了例如:“請同學發揮想象力,如果你是小苗,你被這個人拔起時,你會怎樣說呢?”續編故事環節,又使學生實現了與文字的對話。第二年,這位農夫有去種禾苗,他會怎樣做呢?讓學生透過續說故事,明白禾苗的生長過程。加深對寓意的理解,做什麼事都不能急於求成,要遵照事物發展的規律。透過老師的精心設計,學生學起來都會感到簡單了。整節課最終在學生的分主角讀文和繪聲繪色的故事中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