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賣報歌的教學反思範文

教材分析

賣報歌的教學反思範文

這是音樂家聶耳20世紀30年代創作的一首反映窮苦孩子生活的歌曲。 曲調明快、流暢,並以樸實生動的語言,辛辣詼諧的筆調,深刻地描述了舊社會報童的苦難生活以及對光明的渴望。

學情分析

三年級的孩子在思想上、理解能力上,都有了很大的進步。他能感受到歌曲所表達的內容,但是對於有感情演唱還是比較欠缺的。這節課我上了三次,每一次都會出現不同的問題。帶着對第一節課的問題我設計了第二節課,帶着第二節課的問題我設計了第三節課,最後透過馬老師的評課,我又重新設計了教案。現在針對前三節課出現的問題,我做一下反思

第一節:

在這節課中,我的着力點是“叫賣聲”。以師賣報紙爲匯入,繼而引發出生 活中的其他叫賣聲。但是我的方向錯了,教材沒有理解透徹。我以爲有感情的叫賣就可以引導孩子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所以整節課的時間都浪費在“怎樣的叫賣聲”上,以至於都下課了,還有兩個環節沒有進行。而且匯入似乎也沒有引起學生的興趣,整節課我說了好多,而學生並沒有參與進來。重難點也沒有解決好,這節課以失敗告終,主觀上還怪罪三一班孩子紀律差,環節無法進行下去。但事實上是自身的側重點有問題。

第二節:

針對第一節課出現的問題,我接納了都老師給我建議,匯入以小短劇的形式出現,這個環節學生參與了進來,與師一起賣報紙。情緒霎時被調動了起來,我的情緒也非常好,就着好情緒,趕緊進行下一環節的聽。在聽的環節也進行的很順利,該有的情緒學生都聽出來了,語言表達的也很準確。而且在聽中,匯出了難點——後十六分音符的演唱,並且解決了。

但就是在聽小報童的生活狀態和生活態度上,可能學生不太理解狀態和態度,所以答案五花八門。由此可見,提問設計的有問題,學生聽不懂。而且每個環節的過渡語說的也不是很好,沒有把兩個環節銜接的非常自然,這一點在於我本身,需多讀書,充實、完善自己。

雖然這節課比起第一節課順利很多,但也存在着不少問題,於是王主任就我存在的一些問題,幫我設計了第三節課。

第三節:

這節課,與前兩節課設計的不同點在於:問題的設定上,教師沒有給學生規定好路線,而是隨着學生的思想,加上老師的稍加指點,進行以後的'環節。因爲前兩節課在聽上出現的問題,所以我們以爲不給學生設定那麼多問題,讓他們說下自己的感受,會把每段多表達的情感都說出來。然後在唱時再解決難點,這樣顯得思路比較清晰。

第三節課用的是實小的孩子,以爲實小的學生思維比較活躍,應該能把不同的情緒聽出來。可是,出乎我和王主任的意料,他們沒有聽出所有的情緒,只聽出了一種。

這一下就打亂了我所有的設計,在第一個環節就出現了問題,那麼後面的環節還能順利進行嗎?下面還有好多音樂老師在聽我的課,我不能在衆人面前丟臉啊….於是,雖然鼻尖已冒汗,臉也發燒了,但還是強裝鎮定、不慌不亂的又聽了一遍。這遍我怕學生還聽不出來,於是在聽得時候我加上了一些動作,以助於學生們對歌曲的理解。(就在我加上動作的那一刻,我忽然想到:爲什麼在之前設計教案時沒有想到加上動作呢?這是我的強項,反而還把它忘了。)

我還是一遍遍地強調情緒、情感,可想而知,這節課我快把它上成語文課了,還是失敗了。

雖然這節課是是失敗的,但是在馬老師的評課中我學到了很多。馬老師一針見血,給我指出了我的問題所在,幫我分析應該怎樣去解決問題,怎樣

計環節----發揮教師自身的專業特長是最好的教學設計。有了這樣的領悟,再反觀姍姍老師的課,加上了動作,既有趣又幫助了學生記憶歌詞,還能準確的掌握歌曲的情緒,真是一舉三得!

一上午四節課,姍姍老師的課透過動作的輔助,輕鬆順利的完成了教學;叢叢老師,專業技術過硬,一節課也遊刃有餘的結束了;王鵬老師,歌不醉人人自醉,把學生帶到了童年澎湖灣的記憶中。

很高興我能參與其中,得到這樣的鍛鍊。雖然這次我講的不好,但有進步的空間,下次我會講的更好,讓大家眼前一亮。期待自己的進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