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空城計教學反思三篇

篇一:《空城計》教學反思

一顆緊張而懸着的心放了下來,背上的沉重,肩頭的壓力隨着下課鈴聲的響起,統統都被卸掉了。我長長地舒了口氣,面對着空蕩蕩的教室,我心潮澎湃,我還有一種衝動,我還想再講一遍,兩遍。

回想自己在講課之前,是那麼迷茫、困惑、甚至還有點不知從何下手的意味。因爲《空城計》出自名家名篇,有許多優秀的語文教師講過,同樣的教材,同樣的知識,似乎已經被人講爛了。目前教改的工作如火如荼,該怎樣講?才能適合教改口味,該怎樣講?才能夠推陳出新,該怎樣講?才能不落俗套。對這些問題我反覆琢磨、研究,既要讓一篇古文變得深入淺出,又要有新的立意,變成以學生爲主體的教學活動,還要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於是我想既然新課改使教師和學生有了變化,那麼我何妨不自己轉換轉換角色?以新穎的方式進行嘗試。給課堂教學帶來新的生機,新的活力。

思考之一:

我想到的是對教材的把握,對原文的把握。如果單純讀課文,或背誦原文,就顯得太老套、呆板,也難把握,於是我將教材內容進行了加工,以評書的形式進行了講解,還真是很有收穫,聽課的學生聽得聚精會神,就連聽課的老師也跟着頷首。這次大膽的嘗試使我信心百倍。對教材的把握,面對新課改的形勢,要求教師應該成爲研讀者,真正對學生是做到教之以漁的創新。

思考之二:

備課的時候,必須備學生。現在的學生資訊獲得的途徑很多,網絡的、電視的、廣播的,透過這些媒介,使學生的思維方式非常活躍。如果僅以教材授課,學生覺得睏倦,疲憊,說穿了,不願意上,於是我在教學方法上研究了學生的心理,使一堂枯燥無味的語文課變得適合學生的口味,使學生能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課堂中,真正以青春風采,換回對知識的渴望,真正使學生變成學習的主動者,參與者。在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上,我大膽採用了多媒體手段,形象生動的場景便深深吸引住了學生,大家都急切想進入下面的故事情節,這種吊胃口的手法,使我自然地過渡到用評書講解下面的故事,而學生的熱情還在高漲,直到我講完。學生的熱情達到了沸點,達到了高潮,這種多媒體演示和聲情並茂的講解效果很好。 思考之三:

對問題要精心設計,既要做到順理成章,又要做到富有新意,而且還要體現學生的自主精神,我是這樣做的,上課伊始,便讓學生閱讀單元說明,讓他們自己提出本節課要學習的內容。對小說的要素、知識,學生把握很準,在肯定了學生的正確回答後,我將問題凝結到對人物形象的分析上,在分析人物形象上也是讓學生暢所欲言,他們是說分析誰就分析誰,最後大家一致同意分析諸葛亮。對諸葛亮這個人物形象的分析,大家自己提出從語言,動作,神態等方面來分析。語言,動作方面學生能夠自主地找到。而關鍵是在神態描寫上,透過諸葛亮的三次“笑”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動。在這裏學生透過合作、探究,也達到了教學目的。最後透過語言動作,神態的描寫來推斷出諸葛亮是一個足智多謀、機智、勇敢的人。當然,諸葛亮這個人物形象之所以如此鮮明,是由於司馬懿在旁邊起到了陪襯的作用。怎麼陪襯?進而分析了司馬懿這個人物形象,讓學生透過自主學習也完成了司馬懿這個人物形象的分析,透過詞語的感情色彩,司馬懿的多疑、自負、老謀深算便躍然紙上,諸葛亮、司馬懿這兩個人物形象的對比,就使智者更智,愚者更愚了。

新課改走進了我們的課堂,走進了我們的生活,怎樣衡量一節課的好壞?關鍵取決於學生的歡迎程度。新課改並沒有改掉傳統的知識,而是我們用新的教學理念,同社會,同時代與時俱進。變則通,通則變,我們要永葆青春,用新的教學理念更好地爲全社會服務。

篇二:《空城計》教學反思

在《空城計》的第二課時開頭的環節我請一個孩子用自己的語言來繪聲繪色的講一講空城計的故事,這個要求對於我們班的孩子提的有些高了,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實際,並且這一環節和後面緊跟着的分角色朗讀課文有些重複拖沓。這一環節完全可以去掉一個,就會顯的更簡明更清晰一些。

給孩子的思考時間少孩子們的認識自然也就不會深刻,所以使學生對諸葛亮這個人物僅僅停留在了聰明和諸葛亮的沉着冷靜上,而當一個孩子提到諸葛亮的足智多謀時沒有表示強烈的讚許,沒有使孩子們認識到足智多謀與聰明的不同。在分析諸葛亮的人物時還是應該多抓住人物身上的細節從人物的語言、行動、心理、容態上入手體會情境。當孩子們的認識總停留在一個平面時老師應該適當的加以提高拋給學生一些更高的認識起到教學相長的引導作用,而我在這裏卻完全忽視了,仍然讓他們的認識停留在了自己的層面上。

司馬懿這一人物在課文中是不可忽視的他起到了鋪飾襯托的作用,用這一人物更反襯出了諸葛亮的才智過人計高一籌,而對司馬懿的分析也不到位,使他沒有在學習中起到很好的襯托。

篇三:空城計教學反思

漸暖的空氣,破冰的流水,漸綠的柳枝,吐芽的苞蕾,金黃的菜花,這些春的使者,驅散了料峭的寒風,送來了溫暖的氣息!四月,一個萬物復甦的月份,一個勃勃生機月份。 四月,也是我們學校的遠程資源教研月,這幾天正如火如荼的舉行“遠程教育資源運用”比賽,全校老師必須運用多媒體上一節課,昨天,這個令人害怕又激動的時刻到了……..

在這次活動中,我選擇的是西師版第十二冊第六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空城計》。

《空城計》節選自《三國演義》第95回。課文描述諸葛亮面對強敵而能處變不驚,設下計謀,終於使司馬翻引兵退去,突出表現諸葛亮的足智多謀。

爲了使以後的教學再上新臺階,發揚優點,彌補不足,結合本課的教學環節,談談自己教學本課後的一些感受。

(一)教學資源運用的時機與效果的關係

爲了對課文內容及人物性格特徵的理解,我下載了一個關於《空城計》司馬懿退兵的視頻,意在讓學生能透過直觀的形象情境,讓學生進入課文意境和角色之中,理解課文內容。如在理解司馬懿的性格特徵時我是這樣設計的。“同學們,諸葛亮在笑容中施計,在笑聲中取勝,但諸葛亮的取勝還取決於一個人,他是誰啊?馬上學生回答說司馬懿,爲什麼說取決於司馬懿呢?同學們異口同聲的說因爲他沒有直接攻打進去,她反而中計啦!哦!是這麼回事,我聽出來了,假如此時領兵的是你,當眼前看到西城這樣一幅景象時,你是選擇進還是選擇退呢?別忙着告訴我,你們先和同桌討論討論,於是學生開始熱烈的討論起來。在彙報時,有的選擇了進,也有選擇了退兵,還有的選擇先去探個虛實在攻打進去…….都得到了我的肯定。藉此機會,我說司馬懿究竟怎麼想的呢,我們一起來看段錄像(播放錄像)。此時有的學生邊看邊笑了起來,我趁機問,你們笑什麼啊?(因爲司馬懿中計了)是啊,不光我們在笑他,連諸葛亮也在撫掌而笑啊。緊接着介紹司馬懿的有關資料,最後請同學們想想司馬懿退兵是草率之舉還是經過一番深思熟慮的,請同學們在文中找一找司馬懿退兵的理由?就這樣讓學生來感受司馬懿謹慎多疑,剛愎自用的性格特點,用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起到了較好的'效果。

(二)調動積極性與參與意識的關係

由於我上課的時間在上午的最後一節課,學生的精神狀態不是很好,這是課前讓我最苦惱的一個問題---------怎樣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我想到了,我的課以分析諸葛亮的笑爲切入點,爲什麼我不以笑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呢?這樣不是一舉兩得了嗎??於是在課前幾分鐘,我先和同學們開起了玩笑:“同學們,你們可知道,周老師一般在上午最後一節課一般是不會上新課的,因爲我怕,我怕我的精神狀態不好,也怕你們的精神狀態不好,影響上課的質量,今天沒有辦法,周老師抽到了這以籤,那就不得不打破這個慣例呢?不過今天周老師特別有精神,因爲我知道我要上這節課,早上我吃了兩個大埋頭另加一瓶牛奶,你們看我多有精神,你們呢?“有”。好的,還有幾分鐘,才上課我們先來做一個小遊戲,老師出示詞語,你們表演,好嗎?學生精神抖擻的說“好“。課件出示“會心一笑、捧腹大笑、撫掌而笑、哭笑不得、回眸一笑”最後我說:“總之,笑比哭好,你們要記住在生活中,如果你笑世界陪你笑,如果你哭那就自己一個去哭吧!所以你是願意笑對每一天還是哭對每一天呢?好,上課!”整節課,學生精神飽滿,主動性高!!!

(三)朗讀與感悟的關係

本文是一篇膾炙人口的歷史故事,人物形象刻畫的生動逼真。爲了讓學生深刻領會中心思想,把握人物形象,要引導學生儘量模擬人物語氣;反覆的讀,充分得讀,有效地讀。有效地讀,就是進一步感受人物的性格特點,加深的文章中心的理解。我讓學生在課前熟讀了課文,當堂也安排了不同方式的讀,如默讀、個別讀、分角色讀,齊讀等方式,個別讀的也很精彩,感悟的也很深刻,但我感覺堂課上只是讀出了聲,讀的不夠到位,沒有模擬人物的表情,沒有達到把“話”讀成“畫”的要求。

(四)有待改進的地方

“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儘管我非常投入地走進課堂,也得到了同事們的好評,但是細細回味課堂中的每一環節,許多疏漏和處理不當的地方便呈現出來。

1、普通話還是有待加強,板書夠工整(這也是我的強項,但總感覺上這種課時間要緊,沒有達到我理想的境界)過渡型語言不簡潔明瞭,課堂情況應具備隨時調整教學環節的能力,以後在這方面還需加強錘鍊。

2.需要進一步加強教學機智。如課上有個同學說了一句不禮貌的話,(司馬懿說:諸葛亮,你有種就過來單挑)我當時只是評價了一句“說話要有禮貌哦同學”。當時就沒有想到追問一句:“孩子,你想想司馬懿他也是魏之名將,久經沙場,他會這樣說嗎?你這句話他會怎樣說呢?”我相信效果大不一樣的!總之,教師的評價語言不僅是一種智慧,一項技能,更是一門藝術,多思、多學、多練就能使我們的課堂教學評價語言愈來愈精彩。

3、說實話,我自認爲自己最大的缺點就是課堂上還沒有真正的走進文字,走進作者,走進學生,我相信這也許是教師的最高境界吧!!

最後我想對自己說:“變則通,通則變,要永葆青春,用新的

教學理念更好地爲學生服務,爲教育服務!”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