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陳毅探母教學反思15篇

作爲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透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陳毅探母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陳毅探母教學反思15篇

陳毅探母教學反思1

《陳毅探母》是一篇寫人的記敘文。講的是陳毅元帥千里迢迢趕來探望生病的母親,表現了陳毅元帥孝敬母親的深厚情意,令人敬佩不已。陳毅元帥的故事告訴我們要懂得孝敬父長輩的道理。教學本文時,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首先,這是一篇情感較爲深厚的文章,而且以現在孩子的情感經驗,很難體會到陳毅對母親的那份孝心.因而在課前我就佈置學生回去讀熟課文,正如古語所說:“書讀白遍,其意自現。”從學生上課的表現來看,反覆地朗讀便於孩子們體會文章的情與理。

其次,在接下來的文章講解過程中,我打破了逐字逐句講解的固有方式,放手讓學生們自主感悟,找出讓自己感動的語句。當老師的教學跟着學生的思維走的時候,孩子們非常興奮,說的答案案很深刻。比如有學生提到“一進家門,陳毅就來到母親牀前,拉着她的手,細心地詢問病情。”這一句中,“一------就”、“拉着”、“細心地詢問”表現出了陳毅對母親的關心。深藏於文字中的情感就在反覆朗讀下,被孩子們一一挖掘出來了,整個教學過程頗爲輕鬆。

接着,注意抓住文字空白處,發散學生的思維,進行語文知識的訓練,如:陳毅元帥一邊洗衣服,一邊跟母親談家常。我請學生想一想:他們可能回說些什麼?陳毅洗衣服,爲什麼還要和母親談家常呢?這個問題讓學生知道陳毅元帥是怕母親孤單,聊聊家常,表現了他從感情上關心老人。然後,指導學生用“一邊……一邊……”口頭造句,引導學生髮現:兩個“一邊”連用,必須是兩件事或兩個動作同時進行。

同時,在表達訓練的過程中,有意識地引領孩子關注自己的家庭,嘗試着用親人、用生活中的事情進行表達,在拓寬他們想象空間的同時,也激發他們努力發掘生活中更多的親情的事例,感悟父母的恩情,進而懂得報恩的重要。從而懂得了我們也要做個像陳毅一樣孝敬長輩的人!

陳毅探母教學反思2

《陳毅探母》講述陳毅回鄉看望生病母親的故事。我從題目入手,理解“探”,就是“看望”,陳毅如何看望母親的呢?讓學生自讀課文,去文中尋找答案,有同學找到了“趕回”,從這個詞可以知道陳毅回家心切,沒耽擱一點時間,他雖然公務繁忙,但當知道母親生病後,他沒有猶豫,第一時間趕回家裏看望,可見母親在他心中是多麼的重要;有同學找到了“一進家門,陳毅就來到母親牀前,拉着她的手,細心地詢問病情。”從“一……就……”、“拉着”、“細心地詢問”我們可以知道陳毅非常關心母親;有同學找到了“他看見母親換下的衣服還沒洗,就打來一盆水,一邊洗衣服,一邊跟母親談家常。”從“打來”、“一邊……一邊……”體會出陳毅對母親的一片孝心。在理解了課文內容,體會了陳毅對母親深深的關切之心後,再去朗讀課文,把自己的體會讀出來。

陳毅探母教學反思3

這是一篇情感較爲深厚的文章,講的是陳毅元帥回鄉看望生病的母親的故事,表現了他和母親之間的親情。但是以現在孩子的情感經驗,很難體會到陳毅對母親的那份孝心,因而在課前我就佈置學生回去讀熟課文,在讀中感悟,先體會體會文章的情與理,這是預習作業。教學中,我首先介紹了陳毅元帥的生平,讓學生知道他是一位解放軍的進階將領,十大元帥之一,是個很偉大的人物,然後以範讀來讓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本文充滿了陳毅和母親之間真摯的感情,因此,教學中,我就抓住學生預習的這一有利條件,教學時,還是利用反覆朗讀,抓住重點詞語來讓學生體會,其次,讓學生來觀察書上的插圖,用自己的話說一說,並分角色朗讀來仔細體會字裏行間的母子親情。課文中有兩個關聯詞:“一……就……、一邊……一邊……”我在教學的時候也特別注意,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用上這兩個詞說話,既抓住了關鍵,又拓展了思維,從而理解了句子的意思。這樣指導造句易懂、會用,學生學得較紮實。

陳毅探母教學反思4

《陳毅探母》講的是陳毅元帥回鄉看望生病的母親的故事,表達了他和母親之間的親情。這篇課文對生活在蜜罐裏的孩子來說是極有教育意義的,同時,課文十分典型,文內有不少關鍵的字詞,不僅可以教會孩子透過分析字詞來理解思想感情的方法,同時還培養了孩子的分析能力,這對低年級孩子來說,是一次有效的嘗試、重要的過渡。我是這樣做的:

一、品詞析句,注重朗讀,體會陳毅的孝順,激發敬仰。

課文透過一些詞語、句子,突出了陳毅的孝順,營造了濃濃的親情氛圍。如:當陳毅得知母親生病了,課文透過“趕回”一詞,反映了陳毅急於看望母親的迫切心情;一進家門,課文透過“一……就……、拉着、仔細地詢問”突出陳毅對母親病情的關心;詢問完病情,課文透過“一邊……一邊……”體現了陳毅與母親之間的濃濃深情;等等。在教學課文的時候,我採用小黑板相機出示了有關句子,以問題引路,讓孩子帶着思考品讀,繼而找到這些關鍵詞句,輔助朗讀,用心體會,逐步感悟陳毅的孝順,激發孩子們對他的敬仰之情。

這樣的方法在課堂中是經常用的,所以,孩子們學習起來比較熟練,比較快地找準了關鍵詞語,對句子的感悟能力也在不斷提高。特別是句子比較這樣一個環節,更是讓我看到了他們品讀感悟能力的提高:

我先用小黑板出示課文中的這樣一句話:“一進家門,陳毅就來到母親牀前,拉着她的手,細心地詢問病情。”我先讓孩子們讀熟這句話,然後說:“俞老師把這句話縮減了一下,瞧--”用小黑板出示了縮減後的句子:“到家後,陳毅來到母親牀前,詢問病情。”讓孩子們比較一下,哪句話好?孩子們一讀反應挺快,都說課文中的這句話好。我問爲什麼?起先有些孩子比較茫然,我點撥了一下:“你們仔細瞧瞧兩句話,看看第二句話少了哪些詞?”這下孩子們恍然大悟了,紛紛舉手告訴我少了什麼詞,我在這些詞上加上了小黑點。我又問:“爲什麼少了這些詞就不好了呢?從這些詞中你讀出了什麼呢?”在反覆朗讀的基礎上,孩子們終於感悟到了這些詞能充分體現陳毅對母親的關心。

孩子們在進步着,他們慢慢地對文章中的一些詞開始敏感,慢慢地能透過詞句學會體會了,我感到欣喜!

二、注重表達,聯繫生活,感悟父母的關愛,昇華情感。

在教學課文的過程中,我及時穿插了表達訓練,用例句導航的方式,由扶到放,讓孩子們學會模仿句中的詞表達。比如讓孩子用“一……就……”、“一邊……一邊……”等說話。同時,在表達訓練的過程中,有意識地引領孩子關注自己的家庭,嘗試着用親人、用生活中的事情進行表達,在拓寬他們想象空間的同時,也激發他們努力發掘生活中更多的親情的事例,感悟父母的恩情,進而懂得報恩的重要。

孩子們的表達:

早晨我一起牀,就能吃到媽媽做的早飯。

媽媽一看見我回來,就開始燒晚飯,說燒早了會涼掉。

爸爸一邊燒晚飯,一邊給我檢查作業。

我生病了,外婆一邊給我敷毛巾,一邊給我講故事。

……

我告訴孩子們,父母和子女是骨肉之情,父母對自己情深似海,恩重如山,我們要像陳毅爺爺一樣,做一個孝順的孩子,報答父母的恩情。孩子們也紛紛表示,在學習上要好好學習,讓父母高興,在生活上要多給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減輕父母的負擔,總之要做一個好孩子,不讓父母那麼操心。

陳毅探母教學反思5

《陳毅探母》講的是陳毅元帥回鄉看望生病的母親的故事,表達了他和母親之間的親情。這篇課文對生活在蜜罐裏的孩子來說是極有教育意義的,同時,課文十分典型,文內有不少關鍵的字詞,不僅可以教會孩子透過分析字詞來理解思想感情的方法,同時還培養了孩子的分析能力,這對低年級孩子來說,是一次有效的嘗試、重要的過渡。教學中,我首先介紹了陳毅元帥的生平,讓學生知道他是一位解放軍的進階將領,十大元帥之一,是個很偉大的人物,然後以範讀來讓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在精講第一自然段時,我在範讀時故意漏掉“趕”字,學生立刻產生了質疑,然後我在順勢提問:爲什麼“趕”這個字不能少?從“趕”這個字你看出了什麼?一“字”激起千層浪,學生們紛紛舉手發言,能說出陳毅很着急,也能體會出陳毅元帥迫切想見到母親的心情。這個教學環節不着痕跡地引導學生自主感悟隱埋於文字中的情感,符合學生的認知經驗,同時對之後的深入、細化地感知文字奠定了情感基礎。第二節的教學,我讓學生自讀課文,想一想陳毅爲母親做了幾件事?學生透過自讀,能歸納出“詢問病情”和“洗衣服”兩件事。在接下來的文章講解過程中,我打破了逐字逐句講解的固有方式,放手讓學生們自主感悟,找出讓自己感動的語句。當老師的教學跟着學生的思維走的時候,孩子們非常興奮,說的答案很深刻。比如有學生提到“一進家門,陳毅就來到母親牀前,拉着她的手,細心地詢問病情。”這一句中,“一……就……”、“拉着”、“細心地詢問”表現出了陳毅對母親的關心。在教學中,我着重抓住這幾個關鍵點:

(1)讓學生先演演“一……就……”,請了幾組,最後大家一致推薦動作快的那組,再讓學生說說,陳毅元帥到了家沒吃飯,沒休息,而是立即來到母親牀前,說明了什麼?學生立即體會到了陳毅元帥的那種急切心情,在此基礎上,我讓孩子以“一……就……”練習說話,學生說的比較精彩。

(2)我讓他們想像一下,陳毅可能會怎麼詢問病情?不少孩子說的聲情並茂:“娘,您的身體好點了嗎?”“娘,您哪兒不舒服啊?”“娘,還有沒有哪裏疼啊?”……深藏於文字中的情感就在反覆朗讀、練說下,被孩子們一一挖掘出來了,整個教學過程頗爲輕鬆。在“洗衣服”這一件事情上,我抓住了“一邊……一邊……”引導學生說話。先讓他們知道,洗衣服和談家常是可以同時進行的,讓學生表演當時的情形,再聯繫實際,你的爸爸有沒有幫爺爺奶奶洗過衣服,進一步體會陳毅元帥對母親的那份愛。最後再讓學生說說還有什麼事情也是可以同時做的?學生馬上就知道“我一邊走路,一邊背誦課文”是可以的,而“一邊說話,一邊唱歌”是不行的。從而讓學生練習用“一邊……一邊……”說話,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用上這兩個詞說話,既抓住了關鍵,又拓展了思維,這樣指導造句易懂、會用,學生學得較紮實。

陳毅探母教學反思6

《陳毅探母》是一篇情感較爲深厚的文章,以現在一年級孩子的情感經驗,很難體會到陳毅對母親的那份孝心,因此我前一天就佈置孩子預習課文,要求孩子把課文讀熟。在課堂上,我利用反覆朗讀,抓住“趕”、“一……就”、“細心地詢問”,讓學生體會陳毅迫切想見到母親的心情。接着,讓學生觀察書上的插圖,用自己的話說一說,並分角色朗讀來仔細體會字裏行間的母子親情,感受陳毅元帥真誠的孝心和博大的情懷。

在本課教學時,有個內容是讓孩子用 “一邊……一邊……”造句。我把這個環節滲透到課文理解中,“陳毅是不是洗完衣服再和母親談家常的?”“不是。”“那這兩件事是……”“同時做的”“所以當兩件事同時做,我們可以用一邊……一邊……的句式說話,誰能學着說一說?”孩子們一下子就明白了。在課堂上,有一位學生說了這麼一句話:我們不能一邊做作業,一邊看電視。我正好抓住這一個機會,讓學生明白有些事情看起來可以同時做,但一心兩用是做不好事情的。

除了讓孩子用 “一邊……一邊”造句,我還讓孩子們試着用“一……就”造句。一個孩子這樣說道:“我一回家,就寫作業。”許多孩子也紛紛效仿:我一回家就玩小汽車。我一回家就畫畫。我一回家就看書……爲了能讓孩子們的思維開啟的更廣,我試着讓孩子們照着樣子填空:

例:春天一到,花兒就開了。

夏天一到,( )。

秋天一到,( )。

冬天一到,( )。

孩子們紛紛說道:夏天一到,樹上的知了就叫了。…… 秋天一到,楓葉就開始變紅了。……冬天一到,西北風就呼呼地刮起來了。……

下課鈴響,孩子們意猶未盡。我想,除了本文所蘊含的深厚的情感在孩子們的反覆朗讀下,被一一挖掘出來了,本課要求會熟練運用的“一……就”、“一邊……一邊”造句,孩子們也都會掌握了。而且,整個教學過程頗爲輕鬆。

陳毅探母教學反思7

師:(出示句子:他一邊洗衣服,一邊跟母親談家常。)請小朋友一起把這句話讀一遍。

生齊讀句子。

師:從這句話中,你知道陳毅做了幾件事情?

生:他一共做了兩件事情,一件是洗衣服,一件是跟母親談家常。(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尋課文題目。)

師:這兩件事情是做好了一件,再做另一件的嗎?

生:不是的,兩件事情是同時做的。

師:你從哪裏看出這兩件事情是一起做的。

生:從“一邊……一邊……”看出來的。

師:你說得很正確,如果兩件事情可以一起完成,我們就用“一邊……一邊……”把它們連起來。請你們想一想,在我們平時的生活、學習中,有沒有兩件事情可以一起做的呢?

生:媽媽一邊洗衣服,一邊和我說話。

師:你能模仿書上的句子來說,真不錯。

生:我一邊唱歌,一邊跳舞。

生:我和媽媽一邊散步,一邊說話。

師::你們能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來說,很棒!

生:我一邊做作業,一邊看電視。

師:小朋友,你們認爲這樣可以嗎?

生:不可以,老師說過做事情要專心,一邊看電視,一邊做作業會做錯的。

師:這位小朋友說得很好,一心不能兩用,要真這麼做,那你的作業肯定會錯誤百出。想想看,還有哪些事情是可以一起做的?

生:晚上,我媽媽一邊看電視,一邊織毛衣。

師:你媽媽的手真巧。你能說和別的小朋友不一樣的,很厲害!

生:布穀鳥一邊飛,一邊“布穀、布穀”地叫。

生:爺爺一邊搖着蒲扇,一邊給我講故事。

……

反思:

這個片段是指導學生用“一邊……一邊……”說話。首先出示了課文中的句子,讓學生讀一讀,啓發學生去發現:兩個“一邊”連用,所做的兩件事情必須要“同時進行”。接着,讓學生說說,生活中有哪兩件事情是可以同時進行的。開始學生說的只侷限於自己做的事情,正想提醒學生說點不一樣的,這時,有一個學生說到了媽媽,我及時評價:你能和別的小朋友說不一樣的,很厲害。就這麼一句評價,使學生的思維一下子活躍起來,大大拓展了說話的面。

另外,捕捉教學過程中的資訊,及時加以引導是這個片段中的一個亮點。學生說話的過程中,一位學生說了這麼一句話:我一邊做作業,一邊看電視。我抓住這一個機會,引導學生說說“做作業和看電視”兩件事情一起做好不好?讓學生明白有些事情看起來可以同時做,但一心兩用是做不好事情的。

陳毅探母教學反思8

本篇課文因爲沒有背誦的要求,我把理解課文重點從逐字逐句朗讀背誦轉移到透過朗讀重點語句體會陳毅元帥對母親的關心、孝順。重點朗讀體會的語句是:“一進家門,陳毅就來到母親牀前,拉着她的手,細心地詢問病情。”我設計了一個問題,陳毅一進家門有沒有休息?做了那三件事情?爲什麼?透過學生回答,品位“一…就…”,體會陳毅對母親病情的關心之急切。第二句語句是:“一邊洗衣服,一邊跟母親談家常。”透過品位“一邊…一邊…”,感受陳毅對母親細心的照顧。最後一段就是陳毅和母親的對話,直接點出陳毅報答母親的恩情。最後總結體味,明白要孝敬父母,關心長輩這個道理。

陳毅探母教學反思9

《陳毅探母》是一篇寫人的記敘文。講的是陳毅元帥千里迢迢趕來探望生病的母親,表現了陳毅元帥孝敬母親的深厚情意,令人敬佩不已。陳毅元帥的故事告訴我們要懂得孝敬父長輩的道理。課文內容淺顯,不宜講得太多,所以我引導學生透過朗讀,抓住關鍵詞句,去感悟語言,理解課文內容,並透過有感情地朗讀表達自己的.感受。如:“一進家門,陳毅就來到母親牀前,拉着她的手,細心地詢問病情。”讓一位學生扮演陳毅元帥來演一演,使學生深刻體會到陳毅元帥對母親的愛。

接着,陳毅元帥一邊洗衣服,一邊跟母親談家常。我請學生想一想:他們可能回說些什麼?陳毅洗衣服,爲什麼還要和母親談家常呢?這個問題讓學生知道陳毅元帥是怕母親孤單,聊聊家常,表現了他從感情上關心老人。然後,指導學生用“一邊……一邊……”口頭造句,引導學生髮現:兩個“一邊”連用,必須是兩件事或兩個動作同時進行。文章透過一系列的動作表現出母子之間的真情,平凡但真切,對於這一點學生恐怕還不能夠很深入地理解,當然在現實生活當中也就不可能很好地做到了。

陳毅探母教學反思10

這是一篇情感較爲深厚的文章,而且以現在孩子的情感經驗,很難體會到陳毅對母親的那份孝心,因而在課前我就佈置學生回去讀熟課文,正如古語所說:“書讀白遍,其意自現。”從學生上課的表現來看,反覆地朗讀便於孩子們體會文章的情與理。

在精講第一自然段時,我在範讀時故意漏掉“趕”字,學生立刻產生了質疑,然後我在順勢提問:爲什麼“趕”這個字不能少?此問一出,學生們紛紛舉手發言,都能說出陳毅很着急,也都能體會出主人翁迫切想見到母親的心情。通用教案上的這個教學環節設計得很巧妙,不着痕跡地引導學生自主感悟隱埋於文字中的情感,符合學生的認知經驗,同時對之後的深入、細化地感知文字奠定了情感基礎。

在接下來的文章講解過程中,我打破了逐字逐句講解的固有方式,放手讓學生們自主感悟,找出讓自己感動的語句。當老師的教學跟着學生的思維走的時候,孩子們非常興奮,說的答案案很深刻。比如有學生提到“一進家門,陳毅就來到母親牀前,拉着她的手,細心地詢問病情。”這一句中,“一------就”、“拉着”、“細心地詢問”表現出了陳毅對母親的關心。深藏於文字中的情感就在反覆朗讀下,被孩子們一一挖掘出來了,整個教學過程頗爲輕鬆。

陳毅探母教學反思11

《陳毅探母》是一篇情感較爲深厚的文章,講的是陳毅元帥回鄉看望生病的母親的故事,表現了他和母親之間的親情。但是以現在孩子的情感經驗,很難體會到陳毅對母親的那份孝心,因而在課前我就佈置學生回去讀熟課文,在讀中感悟,先體會體會文章的情與理,這是預習作業。教學中,我首先介紹了陳毅元帥的生平,讓學生知道他是一位解放軍的進階將領,十大元帥之一,是個很偉大的人物,然後以範讀來讓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在精講第一自然段時,我在範讀時故意漏掉“趕”字,學生立刻產生了質疑,然後我再順勢提問:爲什麼“趕”這個字不能少?從“趕”這個字你看出了什麼?學生們紛紛舉手發言,能說出陳毅很着急,也能體會出陳毅元帥迫切想見到母親的心情。這個教學環節不着痕跡地引導學生自主感悟隱埋於文字中的情感,符合學生的認知經驗,同時對之後的深入地感知課文奠定了情感基礎。第二節的教學,我讓學生自讀課文,想一想陳毅爲母親做了幾件事?學生透過自讀,能歸納出“詢問病情”和“洗衣服”兩件事。在接下來的文章講解過程中,我打破了逐字逐句講解的固有方式,放手讓學生們自主感悟,找出讓自己感動的語句。當老師的教學跟着學生的思維走的時候,孩子們非常興奮,說的答案很深刻。比如有學生提到“一進家門,陳毅就來到母親牀前,拉着她的手,細心地詢問病情。”這一句中,“一……就……”、“拉着”、“細心地詢問”表現出了陳毅對母親的關心。在教學中,我着重抓住這幾個關鍵點:(1)讓學生先演演“一……就……”,請了幾組,最後大家一致推薦動作快的那組,再讓學生說說,陳毅元帥到了家沒吃飯,沒休息,而是立即來到母親牀前,說明了什麼?學生立即體會到了陳毅元帥的那種急切心情,在此基礎上,我讓孩子以“一……就……”練習說話,學生說的比較精彩。(2)我讓他們想像一下,陳毅可能會怎麼詢問病情?不少孩子說的聲情並茂:“娘,您的身體好點了嗎?”“娘,您哪兒不舒服啊?”“娘,還有沒有哪裏疼啊?”……深藏於文字中的情感就在反覆朗讀、練說下,被孩子們一一挖掘出來了,整個教學過程頗爲輕鬆。在“洗衣服”這一件事情上,我抓住了“一邊……一邊……”引導學生說話。先讓他們知道,洗衣服和談家常是可以同時進行的,讓學生表演當時的情形,再聯繫實際,你的爸爸有沒有幫爺爺奶奶洗過衣服,進一步體會陳毅元帥對母親的那份愛。最後再讓學生說說還有什麼事情也是可以同時做的?學生馬上就知道“我一邊走路,一邊背誦課文”是可以的,而“一邊說話,一邊唱歌”是不行的。

從而讓學生練習用“一邊……一邊……”說話,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用上這兩個詞說話,既抓住了關鍵,又拓展了思維,這樣指導造句易懂、會用,學生學得較紮實。

陳毅探母教學反思12

《陳毅探母》是蘇教版一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本文講的是陳毅元帥回鄉看望生病的母親的故事,表現了他和母親之間的親情。全文共分3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是寫陳毅元帥知道母親生病後,連忙趕回故鄉探望。第二自然段寫陳毅詢問母親病情,給母親洗衣服。第三自然段寫陳毅母子之間的對話。

《陳毅探母》一文,語言通俗易懂,蘊含着深刻的人之內涵。過分的分析只會破壞文章給讀者的整體美感。因此,在對這課設計時,我主要以提問,反覆朗讀的方式來激發學生的情感。讀中悟情,讓感性教育去呼喚孩子們的情感,去引發他們對課文內涵的感悟。這篇課文的重點就是透過朗讀來感悟陳毅和母親之間的濃濃親情。

這篇課文分兩個課時進行教學,第一課時:揭題後放手讓學生自由,輕聲讀課文。讀後,讓學生說說主要內容,達到整體感知。第二課時:指導學生利用多種形式反覆朗讀,來體會母子之間的情感。

根據我班學生的特點,這兩節課我採用啓發式進行教學。啓發式是教師根據教學目標,遵循教學的客觀規律,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以啓發學生的思維爲核心,調動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促使學生生動,活潑地學習。如:在教學時,讓學生自己觀察圖畫,自己說圖意。當講到陳毅一進家門就詢問病情時,讓學生想陳毅會問些什麼講到一邊洗衣一邊談家常時又讓學生想陳毅會談些什麼 以多提問,多讀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和敢說,愛說,會說的能力。

陳毅探母教學反思13

本文講的是陳毅元帥回鄉看望生病的母親的故事,表現了他和母親之間的親情。我在教學時首先介紹了陳毅元帥的生平,讓學生知道他是一位解放軍的進階將領,十大元帥之一,是個很偉大的人物,然後一範讀來讓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內容。本文充滿了陳毅和母親之間真摯的感情,我是利用反覆朗讀,抓住重點詞語來讓學生體會的,還有讓學生來觀察書上的插圖,用自己的話說一說,並分角色朗讀來仔細體會字裏行間的母子親情,感受陳毅元帥真誠的孝心和博大的情懷。總之,讓學生知道感恩是一種美德。

陳毅探母教學反思14

《陳毅探母》這篇課文在教學中我主要利用課文插圖,抓住關鍵詞句,引導學生展開想像,體會陳毅的一片孝心。

陳毅元帥的母親生病了,他急急忙忙趕回家,回家後,他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什麼呢?學生找到了這句話:“一進家門,陳毅就來到母親牀前,拉着她的手,細心地詢問病情。”我讓學生仔細讀讀,談談自己的感受,學生能抓住關鍵的詞語來談,如:“一進家門,陳毅就來到母親牀前,陳毅一心想着自己的母親,他是多麼關心母親啊!”“陳毅拉着母親的手,細心地詢問病情,他是多麼擔心他的母親啊!”這時我再讓學生觀察掛圖,看看母親臉上的表情,想想母親的心情是怎樣的,她會說些什麼。圖畫上陳毅的母親一臉笑容,一看就知道她是多麼高興,多麼幸福啊!此時我讓學生演一演,孩子們的表演生動傳神,陳毅噓寒問暖,非常關心母親,一片孝心表演得淋漓盡致,母親滿面笑容地看着陳毅,連連說着好。看了孩子們的表演,我知道陳毅的孝心已經打動了他們,孝敬母親的種子已經在他們心中萌芽了。

陳毅探母教學反思15

《陳毅探母》是一篇情感較爲深厚的文章,講的是陳毅元帥回鄉看望生病的母親的故事,表現了他和母親之間的親情。

在精講第一自然段時,我出示了小黑板,讓學生比較“陳毅知道後,趕回故鄉看望”和“陳毅知道後,回到故鄉看望”這兩句話的不同。學生回答,一句話中有“趕”,一句話中沒有,然後我在順勢提問:那句話更好一些呢?學生齊聲回答第一句。我又順勢提問,爲什麼?從“趕”這個字你看出了什麼?學生們紛紛舉手發言,能說出陳毅很着急,也能體會出陳毅元帥迫切想見到母親的心情。這個教學環節不着痕跡地引導學生自主感悟隱埋於文字中的情感,符合學生的認知經驗,同時對之後的深入、細化地感知文字奠定了情感基礎。

教學第二節時,我讓學生自讀課文,想一想陳毅爲母親做了幾件事?學生透過自讀,能歸納出“詢問病情”和“洗衣服”兩件事。我又讓學生比較“一進家門,陳毅就來到母親牀前,拉着她的手,細心地詢問病情。”和“回到家後,陳毅來到母親牀前,詢問病情”這兩句話的不同,有了前一小節的比較,很顯然這一環節並不能難倒學生。學生提到“一進家門,陳毅就來到母親牀前,拉着她的手,細心地詢問病情。”這一句中,“一……就……”、“拉着”、“細心地詢問”表現出了陳毅對母親的關心。學生說“一……就……”表現出陳毅元帥到了家沒吃飯,沒休息,而是立即來到母親牀前,我又順勢提問這說明了什麼?學生立即體會到了陳毅元帥的那種急切心情,在此基礎上,我讓孩子以“一……就……”練習說話,學生說的比較精彩。接着我讓他們想像一下,陳毅可能會怎麼詢問病情?不少孩子說的聲情並茂:“娘,您的身體好點了嗎?”“娘,您哪兒不舒服啊?”“娘,還有沒有哪裏疼啊?”……深藏於文字中的情感就在反覆朗讀、練說下,被孩子們一一挖掘出來了,整個教學過程頗爲輕鬆。在“洗衣服”這一件事情上,我抓住了“一邊……一邊……”引導學生說話。先讓他們知道,洗衣服和談家常是可以同時進行的,聯繫實際,你的爸爸有沒有幫爺爺奶奶洗過衣服,進一步體會陳毅元帥對母親的那份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