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三年級下冊《手術檯就是陣地》教學反思

身爲一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麼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三年級下冊《手術檯就是陣地》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三年級下冊《手術檯就是陣地》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一】

本課講述了白求恩不遠萬里從大洋彼岸的加拿大來到中國,爲中國人民的抗日事業做出卓越貢獻的一個小故事,透過環境描寫,寫出來當時戰爭形勢的嚴峻,對人物的描寫也很細緻,透過白求恩的語言、動作等,突出了他對工作的極端負責,對同志極端熱忱的高尚品質。

上課伊始,我就抓住時機問學生,本節課,你們最想學會什麼問題,同學們一聽自己有了發言權,都爭先恐後的舉手,提出了各種各樣的問題,在衆多問題中,我幫助同學選擇了幾個的問題,例如,是誰把手術檯當作陣地?手術檯怎麼會是陣地呢?他在這個陣地上幹什麼?以這些問題作爲切入點和突破口,引導學生與文字進行真正的交流與對話。

課文的重點是2——4小節,透過思考白求恩實在怎樣的情況下堅持動手術的?他是怎樣表現的?請學生劃出有關語句讀一讀。要求學生抓住關鍵語句,引導學生了解白求恩對工作極端負責,對同志極端熱忱的高尚品質及把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當作自己事業的國際主義精神。學習文中寫人物語言、動作等的句子,體會把人物寫立體的寫作方法。

這樣把環境和人物表現結合起來,學生很快就能準確找到文章的重點語句,並結合人物的精神品質來說,表達的比較完整。

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但有些同學有疑也不敢問,爲了扭轉這種狀況,在課堂上教師就必須千方百計爲他們提供質疑問難的機會,喚醒他們沉睡的問題意識,讓學生帶着問題走進課堂。我把整節課交給了學生,課堂中他們非常活躍,思維敏捷,敢想敢說,師生共同探索,共同提高,久而久之在這樣的課堂之中,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並得以發展。

【教學反思二】

“興趣是學習的先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改革中,我根據兒童的心裏特徵,用興趣的火種去點燃兒童思維的火花,激發學習的學習興趣,力求把課上得生動、有趣、好懂。

學習興趣是學習動機的重要心理成份。具有學習興趣的學生,會把學習看成內心的滿足,而不是當成一種負擔。有經驗的老師往往採用各種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在《手術檯就是陣地》一課的教學中,採取從質疑入手,用解疑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思維的興趣,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開始我就讓學生圍繞課題提出疑問“手術檯怎麼會是陣地?”“誰把手術檯當做陣地?”“他在這個陣地上幹什麼?”學生透過質疑,對課文產生了懸念,激起了學習的興趣。預習課文後,再次引導學生質疑,“爲什麼說手術檯就是陣地?”白求恩“是不是我們的客人”?他“爲什麼要到中國來當醫生”?透過這些質疑,瞭解學生的預習情況並進一步激起他們學習新課的興趣。

接着,再從疑入手,引導學生分析課文。根據學生的質疑和課文主要內容,把解決“爲什麼說手術檯就是陣地”和“白求恩是不是我們的客人”這兩個疑問做爲重點,讓學生主要圍繞白求恩與師衛生部長的對話進行討論和爭論,運用質疑的'方式層層逼進,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其內涵。討論前一個問題時,提出兩個疑問:“‘手術檯’和‘陣地’是一回事嗎?”“既然不是一回事,爲什麼說‘手術檯就是陣地’?”討論後一個問題,又提出兩個疑問:“你們說他不是客人,那他是什麼人?”“他跟誰是一家人?”

在老師的啓發、引導下,學生經過積極思維,逐步理解了白求恩冒着生命危險堅守手術檯這塊陣地,不把自己當做客人,視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爲自己的事業的行爲,是崇高的國際主義精神的表現。在解決疑問的過程中,把激發學生的興趣、啓迪學生思維放在首位:一是在討論和爭論中解疑,爲學生創設一種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的學習環境,學生主體作用得到發揮,使激發起來的學習興趣更加濃厚;二是老師啓發、點撥解疑,引導學生將疑點逐步擊破,使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昇華爲積極思維的興趣。這種方法是學生對疑問的解決和對課文中心的深刻理解。學生思維能力也在解疑過程中得到鍛鍊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