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小班語言教案:幼兒園是我的家

教案是教師爲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根據課程標準,教學大綱和教科書要求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以課時或課題爲單位,對教學內容、教學步驟、教學方法等進行的具體設計和安排的一種實用性教學文書。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班語言教案:幼兒園是我的家,歡迎大家分享。

小班語言教案:幼兒園是我的家

小班語言教案:幼兒園是我的家 篇1

活動目標:

1.感受兒歌歡快的韻律,喜歡念兒歌。

2.愛上幼兒園,感受幼兒園也是小朋友的家。

活動準備:

場景:樂樂的家,幼兒園,樂樂和爸爸媽媽的木偶各一個。

活動過程:

1.設定懸念,引出課題。

提問: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家,樂樂小朋友卻說他有兩個家,你能猜一猜他還有個家是什麼地方?

揭示答案:幼兒園是樂樂的另一個家。

2.教師操作木偶,完整地朗誦一遍兒歌。

提問:早晨,樂樂是怎樣離開家的?他高興嗎?你是怎麼離開家的?

提問:到了幼兒園後,樂樂做了些什麼事?他高興嗎?你在幼兒園會做哪些事呢?

3.幼兒學念兒歌。

教師有表情地帶領幼兒朗誦兒歌。

引導幼兒邊做動作邊朗誦兒歌。

引導幼兒用歡快的情緒朗誦兒歌。

建議:

用兩拍子的節奏來念齣兒歌的韻律,在念到“家”時可適當加重語氣。

評價:

1.喜歡幼兒園,能體會兒歌所表現的積極情感。

2.能念出兒歌的韻律。

(附) 兒歌

幼兒園也是我的家

親親爸爸,

親親媽媽,

高高興興離開家。

做做遊戲,

聽聽故事

幼兒園也是我的家。

小班語言教案:幼兒園是我的家 篇2

活動目標

1、知道兒歌的名字,學習朗誦兒歌。

2、體驗兒歌中的感情,產生對幼兒園的親切感。

3、瞭解兒歌的含義。

4、鼓勵幼兒大膽仿編兒歌,根據兒歌內容用恰當的動作表現。

活動準備

多媒體圖片:小鳥、蝴蝶、小魚、大樹、池塘、花園圖片若干張,PPT圖片。

活動過程

一、匯入:播放哭聲聲,請幼兒仔細聽。

師:這是誰的聲音?(教師作傾聽狀)哦,原來是小鳥哭了,他告訴我他哭是因爲他找不到家了。小朋友們,你們能幫他找找家嗎?(出示小鳥哭泣圖片)

二、開始

1、根據兒歌內容提問,幫助幼兒理解兒歌內容。

誰知道小鳥生活在哪裏?那它的家在哪裏?大樹上。(出示大樹圖片)所以,大樹是小鳥的家,對嗎?;本文請小朋友們跟我說一遍,大樹是小鳥的家(動作)小鳥找到了它的家,但是它的幾個好朋友還沒有找到家,我們繼續幫幫他們吧。

出示小魚圖片,小魚的生活在哪裏?水裏。有水的地方是哪裏?大海、小河。在這裏我們把池塘當做小魚的家(出示池塘圖片)教師說池塘是小魚的家。引導幼兒一起說。

出示蝴蝶圖片,這是誰?它生活在哪裏?那它的家在哪裏?花朵,我們把有很多花的地方叫什麼?花園。(出示花園圖片)所以花園是蝴蝶的家對嗎?引導幼兒跟讀。

2、幫助幼兒理解“家”,引導幼兒說出幼兒園也是家。

現在小動物們都找到了自己的家,那誰告訴我幼兒園是誰的家?老師。小朋友。小朋友每天在幼兒園裏做遊戲、玩玩具、唱歌、跳舞、吃飯、睡午覺,還有老師像媽媽一樣照顧你,是不是像家裏一樣?那你喜歡這個家嗎?那幼兒園是誰的家?那請你看看幼兒園裏有哪些和家裏一樣呢?教師有意識的引導幼兒。出示幼兒園圖片。

3、教師整體朗誦兒歌,讓幼兒嘗試跟讀兒歌並說出兒歌的名字。

我們回想一下,我們都幫哪些小動物找到家了呢?(教師邊朗誦兒歌邊做動作)引導幼兒一起做。小朋友們太棒了,幫小動物們都找到了家,鼓勵鼓勵自己。誰能起個好聽的名字?教師點明主題“幼兒園是我的家”。

4、分組朗誦兒歌,加深幼兒對兒歌的記憶。

現在老師想讓小朋友上來把你學到的兒歌說給所有的小朋友聽,你來說,老師做動作。誰想當這個小小表演家?(播放音樂)

活動結束:

今天小朋友的表現都很棒,那我們現在去幫更多的小動物找到他們的家吧!(播放音樂)幼兒自由幫動物尋找家。(教師可準備大幅畫,畫有大樹、池塘、花園、幼兒園之類的,然後引導幼兒用手工製作的小鳥、蝴蝶、小魚找到它們的家。)

教學反思

從執教的情況來看,我覺得自己在課堂上的組織語言還有待加強,如何讓孩子對你的提問或是小結能更好的明白、理解,是自己在以後的教學中需要關注的一個重要方面。

小班語言教案:幼兒園是我的家 篇3

目標

1.能跟隨老師念兒歌,感受兒歌的韻律及歡快的情緒情感。

2.產生喜愛上幼兒園的情感。

準備

1.在桌面上分別用紙箱設定幼兒園、家庭的簡易場景。

2.丁丁、爸爸、媽媽木偶各一個。

過程

1.看看丁丁的家。

――教師出示木偶丁丁及簡易場景。這是丁丁,這是他可愛的家,這是他喜歡的幼兒園。自從他上了幼兒園後,他就有兩個家了。

――原來他喜歡幼兒園就像喜歡自己的家一樣。

――我們一起來看看丁丁的家吧!

2.觀看木偶表演。

――教師藉助木偶和簡易場景,邊念兒歌邊表演。

――早晨,丁丁是怎樣離開家的?他高興嗎?你是怎麼離開家的?

――到了幼兒園後,丁丁做了些什麼事?他高興嗎?你在幼兒園會做哪些事情呢?

3.學念兒歌。

――老師把丁丁的事編成了兒歌,你們聽!

――教師完整朗誦兒歌一遍。

――教師以歡快的情緒帶領幼兒學念兒歌。

――教師與幼兒一起完整朗誦兒歌,唸到“家”時加重語氣。

――教師引導幼兒邊自由地做動作,邊完整地朗誦兒歌一遍。

建議

1.讓幼兒體味兒歌所表現的積極情感,併產生喜愛幼兒園的情感,是本活動的重點。

2.用兩拍子的節奏來朗誦兒歌,較宜表現兒歌的韻律及歡快的情緒。在“家”處加重語氣是爲了增強幼兒的朗誦興趣。

附:幼兒園也是我的家

親親爸爸,

親親媽媽,

高高興興離開家。

做做遊戲,

聽聽故事,

幼兒園也是我的家。

小班語言教案:幼兒園是我的家 篇4

【活動設計】

在開展教學活動《去年的樹》時,孩子們被故事中小鳥和樹之間依依不捨的感情感動着。一個幼兒流着眼淚說:“老師,爲什麼要砍掉樹呢?”孩子真摯純真的話語讓我心靈震憾。我敏銳地把握到,這是對孩子們進行環保教育的一個很好的契機。因此,我發動幼兒與家長蒐集材料,在班級保教人員的配合下開展了活動《地球,我的家》。

【活動目標】

1、透過不同場景的對比,讓幼兒感覺到有樹木的地方纔是美麗的地方。萌發愛護環境,保護環境的意識。

2、在遊戲與情境中,啓發幼兒大膽、有創意地表達內心感受。在與同伴的交流中體會肢體動作帶來的樂趣。

3、透過對地球爺爺的幫助,體驗關心他人,快樂自己的愉快心情。

【活動準備】

1、結合3月22日是世界水日,電視節目中有大量的環保宣傳片。請家長配合,帶孩子有針對性地收看節目。有條件的可錄製部分精彩節目帶到學校來。

2、沙漠乾季動物活動VCD,利用課餘時間讓幼兒欣賞。

3、在天氣較熱的戶外活動課帶幼兒進行遊戲後,在梧桐樹陰下休息,體會樹陰帶來的陰涼。

4、利用雙休日,請家長帶孩子到秀峯(或觀音橋)等樹木茂盛的景點遊玩,體驗山清水秀、空氣清新的感覺。

5、一些水土流失的宣傳圖片佈置教室,並有意識地講解砍伐樹木的壞處。

6、地球頭飾一個,小樹若干貼在地球爺爺的衣服上。大樹頭飾若干個,掛滿水果的.樹木一棵,動物頭飾若干個。

7、音樂磁帶《蘋果豐收》。

8、在活動室佈置場地。

注:除了兩棵樹由老師扮演外,其餘場景都用水粉顏料繪製。

【活動過程】

一、地球爺爺生病了。

(教師飾演地球老人上場,衣服上掛滿了小樹。幼兒自選頭飾扮演動物坐在場地後部)

小動物們,你們好!我是地球爺爺。我身體多棒!我的山綠綠的,水清清的,小鳥在樹林裏歡快地唱歌。我天天都是笑咪咪的。(此時,電視裏播放森林的早晨、小鳥鳴叫、泉水叮咚的VCD,幼兒欣賞。)

可是最近,我卻生病了。(衣服上小樹沒有了)因爲人們爲了賺錢,把我的樹寶寶全砍掉了。沒有樹寶寶陪伴我,我缺少新鮮的空氣,身體是越來越差了。有時我難受得會哭,結果天上下大雨,河裏發大水;有時我又口渴,幹得地都裂口子了。我的沙漠越來越多,樹木越來越少。唉!真想念我的樹寶寶呀!(此時,電視裏播放洪水氾濫、大地開裂、沙塵暴的VCD。)

二、給地球爺爺找病因。

小動物們,我們剛剛看見地球爺爺生病了,多疼呀!那樣子真可怕。我們當醫生給地球爺爺治治病。我們先去看看地球爺爺哪兒生病了。

(幼兒來到佈置好的場地上觀察。馬上有幼兒發現了沙漠、開裂的田地、黃黃的河水。他們七嘴八舌地討論開來。有幾個幼兒拉着教師來到沙漠。)

(幼:“哎呀!這裏都是沙子呀!”老師和幼兒一起想像沙漠的生活)我口渴死了。(幼兒做口渴狀)太陽怎麼這麼毒呀,熱死了!(幼兒做擦汗狀。)地球爺爺哪不舒服呀?(一個幼兒說:“地球爺爺發高燒了。”並用手摸摸地)我們給他吹吹風,降降溫。(學風聲)不好了!沙子全飛起來了。(幼兒都捂眼睛、捂嘴巴、捂鼻子。“我的眼睛裏、嘴裏、鼻子裏全都是沙子,難受死了。”有的幼兒還做吐沙子狀)我們快點離開沙漠吧!

地球爺爺還有哪兒不舒服?

(幼兒來到渾濁的大河邊)

河裏有很多水,喝點水解解渴吧。(有個幼兒說:“老師,不能喝,水太髒了”)那我們把身上的沙子洗掉吧。哎呀!這河水裏怎麼也是沙子?太髒了!我們都變成小髒豬了!快走吧。(幼兒自由發揮表演,表情很豐富)

(幼兒來到開裂的田地裏)

你們看,這裏的莊稼都死了。怎麼回事?(幼兒討論,有的幼兒說沒有水,田地都裂口子了;有的說是因爲沒有樹,水都跑到天上不下來了……有的幼兒邊說邊學禾苗蔫蔫的樣子)

這有一個山洞,我們過去看看。

(幼兒鑽過山洞後,來到山清水秀的樹林。配班老師和保育員扮演大樹)

這兒與剛剛我們看見的有什麼不一樣?你們喜歡這兒嗎?爲什麼?那我們在大樹下休息一會兒吧。(幼兒放鬆地嬉戲、歡呼,很開心)

三、給地球爺爺治病。

(幼兒坐在大樹下)

小動物們,你們剛剛發現地球爺爺哪些地方病了?(有好多沙子的地方,水髒的地方,沒水的地方)

爲什麼這些地方會生病了呢?怎麼幫他把病治好?(幼兒自由表現內心的感受,同時不斷地從同伴處獲取更多的資訊,產生靈感,並大膽、有創意地表達。)

幼兒歸納總結,討論哪種方案最好。最後幼兒決定幫地球爺爺找回它的小樹寶寶,去植樹。

幼兒自由組合,兩人一組,商量哪一個改當“小樹”,哪一個還當“小動物”。“小動物”牽着“小樹”,把“小樹”種到“沙漠”、“渾濁的大河邊”和“乾旱的田地邊”,並施肥、澆水。(幼兒想像着與同伴一起植樹,看着自己親手種下的“小樹”慢慢長大,非常開心。看到荒涼的地方也長滿了小樹,都搶着要老師欣賞)

四、地球爺爺感謝小朋友。

啊!我的樹寶寶全回來了!太棒啦!我的山又綠了,水又清了,田地又種滿了莊稼。我太高興啦!謝謝小動物們,太謝謝了!請你們每年春天都和爸爸媽媽去植樹。我就不會再生病了!

(配班老師搬上水果樹)

來,我的樹寶寶長滿了好吃的果子,快來摘吧!

(在音樂《蘋果豐收》的旋律中幼兒採摘水果,結束活動)

【活動延伸】

在活動結束後,我們帶領幼兒用水粉顏料重新裝飾場地,在孩子們的筆下,“沙漠”長滿了小樹,大河裏的水變清亮了,田地裏種滿了綠油油的禾苗。我們還在美工區投放了手工材料,讓幼兒自由製作各種各樣的樹寶寶。並且在植物區帶領幼兒觀察綠豆發芽的過程,透過觀察植物的根,瞭解植物是怎樣保護環境的。而且,我們還要求家長帶領孩子去植樹,讓孩子親身體驗植樹的快樂。

【活動反思】

活動前老師帶領幼兒做了充分的準備,並取得了家長的大力支援。在活動中,先利用直觀形象的圖片、VCD,給幼兒強烈的視覺震撼,留下深刻的印象。接着“地球爺爺生病了”和“給地球爺爺找病因”這兩個環節,透着幾分感傷色彩,卻讓孩子們產生了真摯的關愛之情。觀看了直觀的畫面,幼兒有了直接經驗,再看到“地球爺爺”痛苦的神態,更加激發了幼兒要爲“地球爺爺”治病的迫切願望。在爲“地球爺爺”治病的環節,幼兒很自覺地把“小樹”種到“沙漠”、“渾濁的大河邊”、“乾旱的田地邊”。整個活動中既未對幼兒進行說教“如何如何去保護環境”、“如何如何種樹好”,也沒有刻意要求幼兒保護環境。只是在遊戲中讓幼兒愉快地接受了植樹的好處,萌發了環保的意識,並體會到勞動的樂趣,體驗到幫助他人的快樂。

活動結束後,幼兒對樹木產生了深深的眷戀,看到有的幼兒搖晃樹木,都會搶着去制止。讓我感覺到環保不只是要從自己做起,更要從娃娃抓起,讓他們去影響他們的父母、長輩。

但在活動中,教師還是有點拘束,害怕影響效果,開始部分不敢大膽放手幼兒自主選擇場地。在嘗試放手後,幼兒更加活躍的思維、更有創意的動作給了老師信心,幼兒得到了更多的鼓勵。活動結束後,幼兒還沉浸在活動的氛圍中,活動的延伸給孩子們提供了發揮的餘地,讓整個活動更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