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父親和鳥》的教學反思(精選8篇)

身爲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優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父親和鳥》的教學反思(精選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父親和鳥》的教學反思(精選8篇)

《父親和鳥》的教學反思1

本課是一篇感情真摯的課文。透過父子關於鳥的對話,讓我們瞭解到“父親”對鳥不同尋常的瞭解,體會到“父親”對鳥超乎常人的熱愛。教學本課,我是這樣處理的。

一、質疑學文,讀中理解

《父親和鳥》這篇課文我認真讀了好幾遍,讀時心中產生了一種感覺,這位父親真了不起,對鳥這麼瞭解。同時對最後一句話“我真高興,父親不是獵人.”自然而然地產生了一個問題,“爲什麼我真高興父親不是獵人?”這個問題能很順暢地就把孩子們帶進了本單元的主題,“保護動物,珍惜生命”。本來,我將這個問題設計爲學習目標,後來,我想培養孩子們的質疑的意識和能力,我就將這個問題留在質疑環節。

於是在孩子們初讀課文後,大體能把課文讀通以後,我出示了學習目標:1、你從文章中哪些地方知道父親對鳥很瞭解?2、你覺得父親是個怎樣的人?孩子們開始合作探究,不一會兒,小手便舉了起來。

“沒有風,葉子爲什麼在動?”

“恩,還有鳥味。”

“聽,鳥要唱歌了。”

“在鳥最快活的時刻,在鳥飛離樹枝的那一瞬間,最容易被獵人打中。”

“黎明時的鳥,翅膀潮溼,飛起來重。”

從這些語句中,可看出父親是個懂鳥、愛鳥的人,他是鳥的朋友,是鳥類專家。解決了兩個學習目標,基本上也理解了課文。我順勢讓學生質疑,學完課文,你還有哪些不懂的問題?馬上就有孩子舉手提出我預設的問題:“爲什麼我真高興父親不是獵人?”這時我順勢引導:父親這麼懂鳥,如果他是獵人,會有什麼結果?孩子們議論紛紛,有的說父親會打到很多鳥,有的說父親會是好獵人,收穫大大的……我見時機成熟,馬上問:爲什麼我真高興,父親不是獵人。孩子們恍然大悟“我”受到父親的感染也很喜歡鳥,我很想保護鳥。

二、以讀促思,以讀悟情

結合課文內容的特點,教學時,我採用了在讀中感悟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充分地讀,以讀促思,以讀悟情,體會父親愛鳥之情及我護鳥的心願,激發愛鳥護鳥的思想感情。在讀時讓學生自己體會文中的語氣。讀的形式靈活多樣:聽讀、自讀、品讀、分角色演讀等,透過多種形式的讀,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和朗讀熱情,用聲音觸摸文字,用心靈揣摩文字。在朗讀過程中,我引導學生讀出情,對小鳥、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讀出神,悟出語言文字的言外之音。如從“我知道這也是父親最快活的時刻。”“父親喃喃地說”“他生怕驚動了鳥”等語句和父親的語言中領悟“父親”的愛鳥,從“我也由衷地感到高興,因爲父親不是獵人。”這一句中領會“我”的愛鳥、護鳥之情。這樣,以讀代講,學生感受深刻,效果良好。

三、昇華主題,拓展延伸

課文最後,學生想象,如果你真是一隻林中的小鳥的話,你一定有很多話想說,或許想對父親說,或許想對獵人說,或許想對全世界的人說。請你拿起手中的筆,寫下你最想說的一句話。引導學生想象說話,充分發揮了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培養了大膽想像,創意表達的能力,加深了對課文中愛鳥護鳥這一主題的深刻認識。

四、反思教學,促進提高

在這堂課的教學上,還存在很多不足:教學時總感覺課堂還有牽着學生走的痕跡,仍然放不開。在理解父親“知鳥—愛鳥—惜鳥”的情感變化時,引領學生感知課文,體味父親與鳥的深厚情感。這樣課堂的思路會更清晰,學生的對課文的理解會更自然、對課堂的參與可能會更積極。

《父親和鳥》的教學反思2

《父親和鳥》是一篇感情真摯的課文。透過“我”和“父親”關於鳥的對話,讓我們瞭解到“父親”對鳥不同尋常的瞭解,體會到父親對鳥超乎常人的熱愛。閱讀本文,就好像走進了一個古老而真切的童話世界,讓你領略到人與自然的和諧、融洽。反覆閱讀,用心體味,一定會讓人有一種深深的心靈感悟。

結合課文內容的特點,教者應運用多種手段,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多形式深入地閱讀課文,以讀促思,以讀悟情,體會父親愛鳥之情及我護鳥的心願,激發愛鳥護鳥的思想感情。

教學中,我是這樣安排的第一課時:讀熟課文,學習生字。第二課時:讀好課文,體會人物的情感。

優點:

1、談話導課,暢談感受,渲染了與課文相對應的氣氛,成了一個心理場,直接作用於兒童心理,讓兒童去感受,促使兒童進入具體的課文情境。

2、在學生初步感知課文的基礎上教給學生學習語文的方法,引導學生抓住文中的關鍵詞語深入學習課文。

3、以”望了又望”聞了又聞”爲切入點讓學生從文章的多方面、多角度感受到父親望了又望,聞了又聞的原因後引領學生逐步感悟父親知鳥愛鳥。又引導學生繼續與文字對話,抓重點詞句朗讀,深入感受父親的知鳥愛鳥。

不足:

1、教學時過於緊張,準備的仍不夠充分,思維過於混亂。

2、語言不夠簡練,總是重複。問題過難,學生難以理解意思。

《父親和鳥》的教學反思3

因督導課的原因,今天我把29課《父親和鳥》提到前面去講。我改變了平時老師講,學生聽的方式。

我先讓學生充分地朗讀,不限方式。讀完第一遍,問學生有什麼想說的嗎?有幾個孩子比較活躍,把讀完一遍課文後所知道的,以及感受爭先恐後地說出來。接着我又讓學生讀第二遍,並引導學生以自己喜歡的的方式讀課文,可以自己讀,可以同桌合作讀,找前後位夥伴讀。這種形式一下子激發了學生朗讀的興趣,激活他們朗讀的熱情,孩子們讀得都很投入。

在讀後,我鼓勵學生透過讀課文提出問題,簡單的讓別的學生幫助回答,我從學生提出的問題中挑選出幾個有價值的問題,當堂打到屏幕上,讓學生帶着問題再去讀課文,如問題:從哪些地方可以知道父親對鳥很瞭解?,這樣孩子們就能從課文中找到對應的答案,從而理解了課文的內容。

雖然很累,但心裏還是很高興的,因爲這節課完成的還是不錯的,學生能夠走進書裏去,真正在讀中悟出道理。

上完課,及時的進行了反思,除了對課本身的反思,還有對學生表現的反思,有一部分同學,在課堂上很聽老師的話,讓讀就讀,讓寫就寫,但是就是不動腦筋,所以老師提出其問題,這部分同學就安靜的呆着,從不舉手參與。我在反思如何激起這部分同學的參與的慾望。

《父親和鳥》的教學反思4

在講《父親和鳥》這課時我先讓學生們回顧了一下七單元的一些文章,讓他們自主發現這個單元的主題是“愛護環境”,在七單元中識字七是愛護動物的拍手歌,《“紅領巾”真好》中表達了“紅領巾”對小鳥的呵護,《淺水窪裏的小魚》小孩子對小魚的在乎,所以在讀本節課課題,我就說:同學們猜猜父親和鳥的關係?或是父親對鳥兒會怎樣?輕鬆認識到本節課的主旨後,利用一個問題“從哪些描寫中,我們可以看出父親愛鳥”貫穿始末。

我讓學生自由讀課文找出句子畫出來,很多孩子很快找到了句子,我發現大多數孩子能找到“喃喃的,輕手輕腳”這些動詞,體會出父親愛鳥。接着讓同學們反覆讀引導孩子在讀中體會父親愛鳥,因爲愛所以纔會輕手輕腳,但是大部分同學沒發現父親瞭解鳥也是愛鳥的一種表現,我適當的加以指導,我說:“同學們你們喜歡幹什麼?”他們有的說:玩遊戲、有的說下棋,等等。我就說:“你喜歡這些東西你先得怎麼樣?是不是必須知道它怎麼玩,怎麼操作,瞭解這個東西才能說明自己喜歡。”

孩子們一下子明白了父親懂鳥,對鳥的習性瞭如指掌:知道鳥什麼時候最快活,什麼時候最容易被打中,這些也是愛鳥的表現。“焐”這個字我採用演示法來解決,讓同學們做了做“焐”的動作,活躍了氛圍,提起了孩子們繼續學習的積極性。這時我順勢拋出問題:父親這麼懂鳥,如果他是獵人,會有什麼結果?孩子們議論紛紛,有的說父親會打到很多鳥,有的說父親會是好獵人,收穫大大的……我見時機成熟,馬上問:爲什麼我真高興,父親不是獵人。孩子們恍然大悟“我”受到父親的`感染也很喜歡鳥,我很想保護鳥。這樣層層引導,由潛入深,不漏痕跡地解決問題,突破重點和難點,效果不錯。

總的來說這節課感覺還是比較滿意的,學生們比較輕鬆的就把課文的重點與難點解決了。

《父親和鳥》的教學反思5

因課題研究結題的需要,今天與學生們一起學習第29課《父親和鳥》。課,上完了,這心裏總有一咱沉甸甸的感覺。

臨時加上的“焐”字。

因一段時間來生字的學習都是由小組合作完成,而且完成的情況不錯,每次檢查,絕大部分學生順利過關。所以,在備這節課的時候,沒在生字的學習上想得太多。一個沒留神,這就出亂子了。_小精靈兒童網孩子們自讀後,我讓他們齊讀課文,讀了三個自然段後,我開始急了起來,怎麼感覺他們讀得那樣慢呢?臨時改變注意,由齊讀變成指名讀,叫到見博的時候,他把“焐”字讀成了第三聲。讀完課文後,我把這個字寫在黑板上,重點指導了讀音。接下來是小組合作學習生字,與往常一樣,孩子們的合作應該完成兩個任務,一是解決組內成員認讀有困難的生字,二是總結生字的記憶方法。合作學習後,我讓孩子們交流識記生字的方法。交流後,我開始檢查小組合作學習生字的情況。當我把“焐”字舉起來的時候,第一個孩子讀出了讀音,但沒能組詞,叫起第二個,仍是這樣;又叫起第三個,結果還是這樣。此時,心裏很是奇怪,爲什麼今天的合作會這樣不成功呢?雖說在檢查完小組合作後,我再一次重點指導了“焐”字字義的理解和組詞,但爲這個字我卻耽誤了不少時間(本來因機器問題,上課就晚了近五分鐘,現在又……)

一直在爲今天孩子們合作的反常感到奇怪,一直合作都沒有問題,怎麼今天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呢?剛纔突然想到,這個“焐”字本不是要掌握的生字,昨天在製作字卡時,發現本課要掌握的生字是9個,爲了湊成雙數,一張紙打兩個字,我臨時加上了“焐”。字,孩子們在合作時並沒有就這個字進行研究,現在突然檢查,問題當然就來了。這分析到最後,問題的根源在我這裏。一個不經意,一個心血來潮竟惹出這麼大的“亂子”。孩子們的合作還是非常有效的,這也說明:合作學習,可以繼續進行下去。

缺少有效的朗讀指導

一節課下了,學生們自讀一遍課文,齊讀、指名讀一遍課文,只讀兩遍課文,顯然不足以讓孩子們在讀中感悟。雖說我設計中第一課時只是能正確朗讀課文,但這兩遍,是不能讓孩子做到正確的。一直以來,就因爲孩子朗讀時間不夠而苦惱,但一直也沒有很好的解決辦法。不讀課文,孩子們的理解,也就變成了老師的理解。孩子們自主的內容沒有了,有效又從何談起呢?自主有效課堂,可是眼下最最時髦的東西了,趕不上這時髦,自然也就是不什麼好課了。在以後的教學中,還得在朗讀上再下功夫。

就這節課來看,孩子們的分組合作,應該是成功的;就我的整體評價上,也是到位的。一節課下來,就孩子們合作學習生字情況,課上發言情況,作業書寫情況進行了評價。評價是及時的,也起到了一定的作業。有得有失的一節課,仍是讓我感到心裏沉甸甸的。感覺課堂還有牽着學生走的痕跡,仍然放不開。如果換一種思路,又怕自己把握不住。比如:這樣設計:透過讀文,你知道了什麼?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引導,你還有哪些疑問?合作探究,解決難點。由於準備不好,教學中的引導語,仍然需要修改完善,加以精練。

《父親和鳥》的教學反思6

錢老師充滿激情的話語,洋溢真情的評價;學生動情地朗讀,真摯的具有個性化的體會打動了每一位聽課的老師。錢老師用自己先進的教學理念,深厚的文學修養,靈活的教學機智,引導學生自主讀課文,感悟課文,激發學生的精神力量;用出神入化的點撥,讓課文包含的精神品格如柔柔春風,似綿綿細雨,融進了學生的心田。特別錢老師在本課教學中“以情帶讀,讀中悟情”的教學風格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節課錢老師安排了非常充分的讀,而且主要是誦讀。爲什麼作這樣的考慮與設計呢?

首先,它牽涉一個對“讀”的價值的重新定位和理解的問題。閱讀教學“讀”是最主要、最重要的學習方式。從某種意義上講,閱讀課就是爲了“讀”而“讀”。關於“讀”,新課標指出:“閱讀是蒐集處理資訊、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這種能力,只能透過學生自己的閱讀實踐來培養,靠“聽”是聽不會的,靠“講”是講不出的,靠“做”(特指做習題)是做不成的,只有透過“讀”才能學會“讀”。把課文讀準讀通,對大多數學生來說並非易事。朱熹有言:“須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牽強暗記,只要是多誦遍數,自然上口,久遠不忘。”問題在於,這樣讓學生讀書,有人不以爲然,也有人不知所措。學生的讀書水平普遍不高,這不能說是一個重要的原因。可見,把功夫紮紮實實地花在讀上,這是學好語文的金玉良言。把課文讀美讀活更非易事。這就需要學生反反覆覆地讀、專心致志地讀、細緻入微地讀、切已體察地讀、浮想聯翩地讀,最終達到清人唐彪所說的境界:“文章讀之極熱,則與我爲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錢老師執教的這節課就達到了這樣的境界。

其次,錢老師執教的《父親和鳥》這一課的教學主要安排的是誦讀而非默讀,爲什麼?我認爲,錢老師是從小學生語言發展的規律、從語感培養的機制、從課文字身的特點等角度來考慮的,對小學生來說誦讀尤須加強。從讀的功能效果看,誦讀過程不光是一個理解的過程,還是一個感受的過程,一個感情勃發的過程、想象飛揚的過程,靈性閃現的過程。誦讀更有利於提高學生的讀書興趣,更有利於內化學生的語感圖式,更有利於發展小學生的閱讀能力,也更有利於實現學生語言和精神的協同發展。

一篇課文,讓學生反反覆覆地讀,學生容易厭煩。但是,讀得不充分,課文中的形象就很難鮮活起來,並內化爲學生自己的`語言。因此,要促進學生語言和精神的協同發展,必須花足夠的時間讓學生充分地讀。如何解決這個矛盾?要注意讀的目標、讀的頻率和讀的方式。每一次讀,都應該有每一次的具體要求,體現讀的質量的動態上升過程,而不只是讀的數量的簡單堆砌。在讀的方式上,最重要的是要引導學生“以情帶讀,讀中悟情”。就語文教學而言,沒有感情的課堂,如同沒有清流的溪澗、沒有清香的荷塘。

再次,充分發揮教師在讀中的引導作用。老師的作用是幫助學生讀,而非代替學生讀。因此,老師的作用首先是放手讓學生讀,還學生以讀的權利和時間。讓學生充分地讀起來,這是前提。在這個前提下,老師“該出手時就出手”:當學生讀得提不起精神來的時候,錢老師調動學生讀的慾望和興趣;當學生讀得印象平淡、形象模糊的時候,錢老師引領學得充分、讀得細膩;當學生讀不出文字的理趣、情味的時候,錢老師點撥學生的思路、啓迪學生的智慧、激活學生的想象。

總之,教師應該是學生讀的喚醒者、激勵者、組織者和指導者,能讓每個學生在語文課上“自信地讀、自主地讀、自覺地讀”。

分析一節課,既要分析教學過程和教學方法方面,又要分析教學結果方面。大家看看今天小編推薦的這篇《父親和鳥》課堂實錄評析,是否做到了這一點,歡迎您的補充和建議。

《父親和鳥》的教學反思7

《父親和鳥》這篇課文是人教版小學二年級語文第七組中的一篇課文。文章透過“我”和父親關於鳥的對話,讓我們體會到父親對鳥不同尋常地瞭解和熱愛。

對於二年級的孩子來說,“環保”是一個熟悉而又陌生的主題。父親對鳥的愛不是直白地語言敘述,而是透過父親的語言動作等方面展現出來的。怎樣教學這篇文章呢?有位特級教師這樣說過,每一篇文章都有“文眼”(文章中最能顯示作者寫作意圖的詞語或句子)它是窺看主體思想的視窗,理清文章脈絡的筋節,掌握文章各部分相互聯繫的關鍵。

我仔細對文字進行解讀、琢磨,確定本課的“文眼”是課文第一自然段的這句話“父親一生最喜歡樹林,還有愛唱歌的鳥”。找到了“文眼”,對於確立本文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以及教學過程也就水到渠成了。上課伊始,我利用多媒體導課來激發學生興趣。這樣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抓住了,一段森林中鳥兒歡唱飛舞的動畫片段呈現在學生面前,孩子們的雙雙眼睛異常發亮,小臉洋溢着興奮地笑容。我趁勢問:“你們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一隻只小手舉起來,有的說“我看到了鳥兒在跳舞。”有的說:“我聽到了鳥兒在唱歌。”學生甚至還能說出覺得鳥兒很快活,鳥兒真可愛呀等等。

新課標指出識字,寫字教學是低年級教學的重要任務。課堂上,我因勢利導學生看我寫課題,並指導“鳥”字地寫法和讀法。開展“和小鳥交朋友”的活動對第一課時中學習的字、詞進行了複習鞏固。

怎樣讓學生透過文字去看到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達成教學目標,突破重難點呢?古人的一句“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是經驗之談。新課標中也提出:“閱讀是蒐集處理資訊,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這種能力,只有透過學生自己的閱讀實踐來培養。把課文讀準讀通,對大多數學生來說並非易事。把課文讀美讀活更非易事。所以我力求做到“以讀促思,以讀代講”,最終達到清人唐彪所說的境界:“文章讀之極熱,則與我爲化,不知道是人之文,我之文也。

教學中,我先自己配樂範讀課文,在融合課文意境的音樂聲中,教師入情入境地朗讀,把學生帶入文字,用心去體會、感知課文,同時,也爲學生怎樣有感情地去讀課文作了一次示範。

接下來,我採取“以情帶讀,讀中悟情”的教學方式。首先在大屏幕上出示文章中的重點句段,讓學生在讀中體會父親對鳥的愛,儘量避免抽象的指導,力求多樣化朗讀,激發孩子們的朗讀熱情。課文中父親的語言、動作是朗讀指導的重難點。我是這樣做的:

1、在理解詞義的基礎上,讀出適當的語氣,如“父親喃喃地說”,要先理解“喃喃”的意思,再指導學生用輕、慢的語氣讀父親的話。進而拋出問題:父親的話音爲什麼這麼輕?學生理解到是怕說話聲音大,驚嚇到鳥兒,父親是愛鳥的人。

2、用情境教學法,讓學生理解句意。讀到“望了又望,聞了又聞”,引導學生想象我們現在就在一片樹林裏,做出“望了又望,聞了又聞”的動作,體會父親對鳥兒的熟悉,他是知鳥的人。

課進行到這裏,學生已能體會到父親是一位知鳥、愛鳥的人。爲了進一步挖掘教材,突破難點,我鼓勵學生針對課文最後一句話“我真高興,父親不是獵人”大膽質疑。對於這一環節的設計,開始我還擔心對於二年級的學生是否有點拔高,可在課堂教學我發現孩子的心是靈透的。思維也是敏捷的,他們也可以提出“爲什麼我真高興,父親不是獵人?父親會不會成爲獵人呢?”這樣的問題,我順勢引導學生針對問題展開交流。

新課標中指出: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不僅要培養學生的讀、寫、說能力,還要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因此,我教學的最後一個環節是,在《小鳥,小鳥》的音樂聲中,

昇華學生愛鳥,愛大自然中所有動物的情感並進行課外拓展,發給學生鳥形卡紙,鼓勵他們在課後寫上自己學完課文後最想說的話,將自己的想法帶給身邊的人,讓他們也受到感染。“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回顧自己所上的這節課,也存在着不足之處,因爲擔心二年級的孩子年紀小,注意力難以集中,課堂上總不敢大膽地放手,生怕一鬆就“放了鴨子”。所以,總感覺課堂還有牽着學生走的痕跡。

《父親和鳥》的教學反思8

“父親一生最喜歡樹林,還有愛唱歌的鳥。”這句話就明白的告訴我們,父親和鳥的關係不同尋常。因此在解讀課文時,我就着重從父親知鳥,愛鳥兩個方面來引導學生解讀文字。具體思路是:父親看動靜、聞氣味知道林中有鳥;父親知道鳥什麼時候唱歌;什麼時候最容易受傷,從這幾個方面感知父親是知鳥、愛鳥的人。

理清思路後,我有引導學生進行討論:爲什麼我真高興父親不是獵人?學生的討論和發言精彩、完整,說明他們對文字的理解很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