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6~10的認識》教學反思範文(精選6篇)

在快速變化和不斷變革的今天,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反思意爲自我反省。反思我們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6~10的認識》教學反思範文(精選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6~10的認識》教學反思範文(精選6篇)

《6~10的認識》教學反思1

6-10的數學的組成是學生在學生了2-5的數的組成基礎上進行的,學生已經學會透過操作學習數的分解和組成,而且絕大多數的學生在幼兒園中已經知道了2-10的組成。怎樣教學這部分的內容才能使學生保持高昂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原來的基礎的有所提高,同時讓學生的遷移類推和歸納分析能力得到培養。

首先,加強操作,把操作與思考結合起來。操作是一年級學生學習數學的一種基本方式,在教學中我非常重視學生對實物、圖畫的深入觀察和學具拼擺,引導學生親身經歷觀察、操作的活動過程,讓他們在活動中建立起6~10的數概念和加減法計算的知識表象。如教學8、9的組成,我讓學生把8個圓片分成兩部分,學生馬上按擺也了一種分解。這時我讓學生思考怎樣才能把所有的分分法不重複、不遺漏地找出來。學生們經過思考、討論、交流,聯繫前面學習的經驗,按照一部分依次加1,另一部分依次減1的規律擺出8的組成。因爲學生對擺學具找數的組成這樣的操作活動已經不太感興趣,所以我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激發學生的活動動機,讓他們操作的願望。同時在交流討論中,全體學生都能真正參與到活動中,並在自己所參與的觀察和操作活動過程發現問題、探索規律。

其次,多種遊戲形式記憶數的組成。數的組成是學習加減法的基礎,學生能夠熟練地記憶數的組成,就能夠擺脫數手指、數着算等速度慢、正確率低的計算方法。在教學中,我透過問答、填空、對口令、拍手、猜拳等多種遊戲幫助學生記憶數的組成。形式多樣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充滿了新鮮感,學習就不感到枯燥乏味,並且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10的認識》教學反思2

《標準》中明確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現代教育理論主張讓學生動手去“做”數學,而不是用耳朵“聽”數學。因此,教學要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活動的機會,讓學生在動手、思維的過程中探索、創新。另外,一年級的學生年齡小、生活經驗少,選擇兒童身邊最熟悉的事或感興趣的事,容易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便於理解和接受。

本堂課的教學內容並不是很難,但是知識點多,容量大,面對厭靜好動的低齡兒童,我力求爲學生營造一個怡人的課堂環境,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在愉悅和諧的課堂氣氛中獲取新知。因此本節課的設計我用兒童喜聞樂見的生活情境去組織學習。反思本節課我體會比較深的是:

一、創設孩子們喜歡的情境,引入新知。

上課伊始,我讓孩子聆聽了《春天在哪裏》這首歌,把孩子帶入主題圖,引出新課學習,極大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體驗式教學,讓學生在玩中學、樂中學。

進入新授部分後,我先請學生在情景圖中找6——10,並體會6——10的基數意義;再用小棒擺6——10,邊擺邊說5根添上一根是6根,6根添上1根是……,體會相鄰數相差1;然後學寫數字朋友6——10,學生觀看寫法,書空,再跟教師寫,循序漸進學會規範的書寫6——10;最後讓孩子自己動手把10根小棒分成兩堆,體會10的分成與組成,學會有序的分和記憶。在每個教學環節我都精心設計了相應的練習,邊學邊練,內化了新知。例如出示尺子圖,透過填尺子圖上的空缺的數考查學生對6——10的掌握情況,並與1——5連起來,讓學生掌握1——10各數。

三、聯繫學生生活、遊戲感知。

在學生初步掌握10的分成與組成後,我和孩子做了一個岀數遊戲,我們所出的'數合起來是10,學生興趣很高,下課還接着做,很享受學習的快樂。還有就是把10分成兩堆的活動,學生也很喜歡,下課後爭着到黑板上演示,這樣會加深他們的理解,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四、不足之處:

1、對“6——10的認識”這一節課的教學重難點的教學編排不夠理想。雖然本堂課的教學內容並不是很難,但是知識點多,容量大,我沒有充分認識到厭靜好動的低齡兒童的特點,因此對課堂的把握不夠理。

2、6——10的寫流於形式,沒落到實處,教師書寫不夠規範。

3、10的分成與組成在黑板上的展示沒按預期設想的做,效果不好。

4、組織教學需要加強。

5、對學生的評價方式不夠豐富多彩。

6、教師個人數學素養還需加強,讓教學更適合一年級兒童的身心特點。

《6~10的認識》教學反思3

爲了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課始,我透過愉快的情景啓發學生初步認識6-10各數。在匯入部分,選用了小朋友喜歡的數字人物,並用課件一一的出現,有前面認識過的0—5,還有今天認識的6—10。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感悟到數的順序。

然後,出示主題圖:在數數的時候,指導學生有序的數:可以按上下數;也可以按左右數;還可以以數的大小順序來數。同時,再結合教室的實物來數,比如:數桌子、數椅子、數同學、數鉛筆等內容都是讓學生在生動的情境中學習,學生的學習興趣高,教學效果很好。在認識了這些數後,爲使學生獲得感性的認識,並逐步上升到理性認識,讓學生選用6-10中的任意一個自己喜歡的數說一句話或做一個動作,也很好地體現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繫,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就在生活中。

最後,用自己的小計數器撥數,先撥上6個,然後逐一的添加一個小珠子,在體會後繼數的同時也感受到數和數之間是有聯繫的。並在此引發學生進行了深度的思考:6個添上一個是7個,還可以怎麼得到7呢?讓學生自己試着撥撥,在撥的同時孩子們會想到:5個添上2個是7個;4個添上3個是7個……同時,也爲組成做了鋪墊。

整節課,孩子們的情趣很高漲。總之,本節課,我儘量使課堂做到生活化、活動化和趣味化,儘量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並且結合孩子好玩、好動的生理天性,讓他們在觀察、比較、操作的學習過程中體驗與數學的距離,使學生的思維得到的發展,個性得到的張揚,使學生在自主探索的“玩數學”中獲得成功的喜悅。

《6~10的認識》教學反思4

認識6時,透過老師操作撥珠,學生擺了6個圓片,學生的頭腦裏形成的6這個抽象數字的認知是比較到位的,而對7、8、9、10的認識,我爲了緊縮課堂時間,以爲學生憑藉原有的知識經驗,不需要透過操作擺圓片,就能夠建立數感,結果大失所望,學生只認識了數字,根本沒有形成數的概念。

數概念本身是抽象的。單獨一個數字存在的意義和價值並不大,關鍵在於它和具體的事物結合在一起,纔會產生實際意義。認數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實物動手操作,把數感培養落實到具體的操作活動中,可使學生對數學知識有一個明顯的表象,再遇到相似的情境時,他們會在頭腦中有一個明顯的參照物,真正建立起良好的數感。

如果“7、8、9、10的認識”的教學過程中,能不惜時間,讓學生操作擺圓片,學生透過圓片的個數逐漸增多,感受到8、9、10都比7大,也就不會出現認爲10不比7大的錯誤認識了;如果在遊戲中讓學生擺的圓片比7多,有學生擺了10個,肯定不會認爲是非得擺8個纔對。

一年級學生年紀小,認知水平較低,讓他們多感受、體驗數從實物到抽象過程是有必要的,動手操作活動就是學生學習過程的展現,是經驗不斷內化、提升的過程,也是學生主動發展的自由天地。數概念有了切實體驗和理解,這與數感培養是分不開的。

《6~10的認識》教學反思5

從畢業到實習,再到現在身體力行小學數學教學,一路走來,收穫着,也感慨着。關於數學教學、關於小學課堂,我想我再也不會報以輕鬆的態度,所以也越來越多地明白,一堂好課組織起來的不易,和展示出一堂精彩數學課的重要意義。

新課標中指出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在課堂中起主導作用。而總結反思我自己的這堂課,我發現在這一點上我做的非常不到位。首先,在40分鐘的課堂中,作爲老師,自身講授的時間過多,學生自我表達、自我展示的時間太少,甚至是缺失,這樣不僅加重了自己的工作量,還不利於引起學生興趣,整堂課便顯得枯燥,沒有生機,在以後的教學中應該增加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環節,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減少老師講的時間,增加學生表達的時間;第二,自主探索,解決問題環節沒有突出“自主”,一直是老師引導,放手不夠,同時教學手段,講解方法太過單一,從數字6到數字10都是統一的套路,沒有變換,可能會使學生厭倦於繁瑣的講授,而後來評課過程中有老師也提到可以多種方法進行,比如:在解決跑步有多少人?這個問題的時候,稍作引導,便讓孩子到屏幕前自己數,展示他數數的方式;在解決大樹有多少棵?這個問題的時候,在前一問題的基礎上再適度放手,讓孩子自己數,充分表達自己的意見,實現表現自己的慾望,繼而在解決後面問題的時候可以同桌互數,從而是學生充分融入課堂;第三,在學生使用學具這一環節的操作上,存在很大問題,任務佈置不到位,不具體,學具的使用反而分散了學生的注意,而在學生紀律得不到控制時,自己的情緒又受到學生的影響,不能很好地控制課堂,這一點需要及時進行改正,在平常的數學課中就要鍛鍊學生運用學具的能力,同時學會採用多種方法控制課堂,適當運用表揚,樹立榜樣,慢慢疏導課堂氣氛,引導學生注意力轉入學習任務中。

聽優秀教師的數學課,往往是教師語言流暢,課堂組織有序,學生掌握得十分輕鬆。而在我的這堂課上,數學語言的組織就存在許多不恰當的地方,比如在點和人對應方面,直接說了6個人對應6個點,而換成1位同學對應1個點,那6位同學對應幾個點?會給孩子思考的餘地,讓孩子回答,課堂也相對充實,有數學課的味道。同時我課堂的評價語言也相對匱乏,只會簡單的表揚,這樣的表揚亦顯得空洞,得不到孩子的共鳴,相對而言:觀察的真仔細,回答聲音很響亮,字寫得真漂亮,聽的最認真……這些具體到點上的表揚需要加一些,使學生充分體驗到老師的表揚,使表揚達到應有的效果。

透過這堂課,我充分感受到對一年級孩子學生而言,引起學生學習興趣,抓住學生注意力,提起學生表現慾望,引導學生參與課堂的重要性。在以後的數學教學中,無論在課的結構組織還是課堂語言組織上都要狠下功夫,積極向學校老師請教,及時反思,爭取快速融入數學教師隊伍,做合格的數學教師。

最後我不得不說作爲一名新教師的.幸福,這一堂課講下來,真的是受到了很多老師的幫助,包括備課、磨課、課件的製做,甚至是學具的準備,沒有孤軍奮戰的疲憊,他們讓我我感受到教師隊伍的溫暖,讓我感動,十分感謝他們,而這也將成爲我繼續向前的動力。

《6~10的認識》教學反思6

本單元主要由“6、7的認識和加減法”、“8、9的認識和加減法”、“10的認識和加減法”、“連加和連減”、“加減混合”等構成,這些內容不僅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廣泛的應用,而且是進一步學習2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計算最直接的基礎。本單元是全冊教材的重點內容,在整個小學數學教學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本單元的教學中,我認爲如下幾個方面做得較好;

一、充分發揮主題圖的作用。

教材中的主題圖爲數數、抽象數的概念以及數的組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對每一幅圖觀察得非常清楚,描述得很到位,尤其在教學10的組成時,把圖的作用發揮的淋漓盡致,在觀察主題的過程中,學生的觀察能力,表達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同時還運用主題圖的畫面對學生進行愛勞動、講衛生的教育,使學生在認數的同時受到思想教育。

二、重視觀察能力和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

觀察能力和數學語言表達能力是數學學習必備的素養之一。在教學中,我對學生的觀察要求是:做到有條理,最好能多角度。表達要求是:用數學語言說完整的話。透過這一單元的教學,大部分學生達到了會觀察、能表達。

三、“用數學”教學紮實有效。

本單元開始出現“用數學”的內容,這是學生今後學習“解決問題”做鋪墊,在這一內容中,學生開始接觸條件(目前還沒提到這一用語),學會根據題中提供的資訊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我覺得這一知識點在本單元是學得最紮實的,大部分學生會根據圖意完整的敘述題意,並根據問號所在的位置提問題,用正確的方法解決問題。

存在的問題是:

1、一部分學生的計算速度太慢,這對今後的學習有很大的影響。

2、做題時,很多學生不看題,憑感覺做,不知道何爲檢查。

3、還有一些學生分不清左和右。

4、關於序數和基數還沒有區分,如不知道“從左數第6個”與“左邊的6個”到底有什麼區別。

本次單元測驗,100分5人,90到99分33人,80到89分28人,80分以下10人,從試卷上看,大部分學生10以內的加減法掌握較好。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相當一部分學生做題速度太慢,在規定的時間裏沒完成,另外,少數學生看圖列式沒掌握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