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蘇教版二上識字1教學反思

《識字1》是用12個與秋天特徵有關的詞語,構成一種語言環境,讓學生識字寫字。如下是蘇教版二上識字1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閱讀。

蘇教版二上識字1教學反思

蘇教版二上識字1教學反思(一)

本課屬於看圖讀韻文識字,將表示傳統節日和民間風俗的詞語以詞串的形式讓學生認讀,分爲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圖和詞語。第二部分是要求會寫的8個生字和1個只識不寫的字。第三部分是練習。藉助圖畫識字學詞認識事物,透過引導學生觀察包餃子、賽龍舟、賞月的歡樂場面,以及祭掃革命烈士時莊嚴肅穆的情景,讓學生感受到今天生活的幸福和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

詞串”識字每組一般有三個詞語,共四組。三個詞語詞性相同,置於一組,猶如用一根無形的線將它們串聯起來,組成一幅含有多種景物的畫面。教學開始,就以簡短的匯入將學生帶入課文情題,調動起學習的情緒。同時藉助漢語拼音讓生自學生字。先讓學生藉助拼音,結合觀察字形,初步認讀生字,建立文字元號與聲音的聯繫。然後讓學生連詞認讀,展開聯想,結合看情境圖,聯繫生活經驗,初步瞭解字義,建立文字元號、聲音、語義的聯繫。在學生能正確認讀字詞的基礎上,讓學生按照自己對詞義的理解去觀察課文圖畫,從圖中找出詞語所指稱的具體事物。二年學生初步具備了認讀漢字的能力。只要我們把識字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善於調動其識字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就能夠逐步形成小學生的識字能力。利用已經掌握的識字經驗,自學生字,做到看清形,讀準音。圖文對照,形成聯繫。指導學生將詞語跟插圖比照,建立詞語跟具體形象的聯繫,初步形成概念。詞串的生命在於“串”,即是一個有一定情境的整體。教學中不能囿於單個詞語的識讀,要注意引導學生透過反覆誦讀,感受詞串整體的情味、意趣、形象,努力建立起立體多維的“內心視象”,並且外化爲抑揚頓挫、疾徐有致的朗讀。

“詞串”分開來念,是一個個既相對獨立又相互關聯的詞語;連起來讀,是一首押韻上口的韻語小詩。四組詞語色勒出四個節日的特色既是情境識字,又是注音識字、集中識字,還是韻語識字,很容易激起兒童學習的興趣。我在教學時突出以下三個重點:

一是落實識字,因爲它是識字課文,讓學生透過教學活動認識一定數量的漢字,應該成爲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學生必須打好的語文基礎;

二是啓發想象,“詞串”識字的每一行的三個詞語採用的是意象並置的手法,詞語與詞語之間留有空白,在給讀的人留下了寬廣的想象空間的同時,也極易引發讀者的想象,因而它是提高學生悟性與靈性、開發學生創新潛能的憑藉;

三是朗讀感悟,既然它是一篇韻文、一首小詩,我們就不能把它僅僅看成是識字課文,必須充分運用朗讀這個手段,讓學生在讀中認識事物,在讀中感悟語境,在讀中想象畫面,在讀中陶冶性情,在讀中積累語彙。重在培養學生運用詞語說(寫)話的能力。一般的學生說一句話,較好的學生說幾句話,優秀的學生能用上更多的詞語,說上一段很美的話。這樣可以讓學生人人都參與學習,人人都有表現自己的機會,體現了新課標“下要保底、上不封頂”的精神。

想象是思維的翅膀,低年級學生的想象力猶如一個尚未開發的寶藏,只要善於挖掘,就會找到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藏;如果沒有挖掘,那麼就可能把寶藏埋沒於底。本課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識用結合,放飛學生想象的翅膀,透過想想,說說,寫寫,讓詞串教學靈動起來,使識字教學更加生動活潑有效。開放的時代、開放的社會,呼喚開放的教育。今天的學生,生活豐富多彩,可謂生活在一個“萬花筒”之中。而漢字,作爲一種文化,可以說無處不在,學習漢字,無人不能。那種把學生視爲一個個瓶瓶罐罐的填鴨式的、注入式的識字教育已不能適應時代的要求。引導孩子主動識字,其主要的、根本的目的不在於識字本身,而是透過識字的過程,讓學生主體得到更主動的發展。識字是終身的。早識字,早閱讀;多識字,多閱讀,其作用和意義不可低估。從引導學生識字開始,逐步達到學生主動識字,自能識字,使識字成爲他們的需要,從而促進他們主動地、生動活潑地發展。

蘇教版二上識字1教學反思(二)

教材分析:

這是蘇教版小學一年級下冊教材中的一篇識字韻文,《識字1》以詞串識字的形式出現,圍繞“春天”這個主題勾畫出了一幅春光旖旎、鳥語花香的春景圖。全文共12個詞語,分爲四組,每一橫行又從“氣象”、“草木”、“動物”、“花朵”不同的方面揭示了春天的特徵。課文田字格中的範字,是本課要求學生學會的9個生字,標在田字格上方的是要學生認識的4種筆畫,本課的重點是識字、寫字、誦讀。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圍繞語文教學的基本目標,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創設開放、有活力的學習氛圍,使學生的語文素養得到全面提高。

教學目標:

1.按一定順序觀察圖畫,把認識圖畫上的事物同所學的詞語聯繫起來;朗讀詞串,積累詞彙。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

2.學會本課生字8個,綠線內的個3生字只識不寫,認識4個偏旁。

3.透過誦讀,瞭解春天景物的特點,感受春天景色的美好。

教學重難點:

識字、寫字;瞭解春天景物的.特點,感受春天景色的美好。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準備:

投影、生字卡片、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2月9日 總第4課時)

課時目標:

1.學會本課“樹、梨、杏”3個生字。認識“木”字偏旁。

2.正確、流利地朗讀韻文。

3.把圖畫上的事物與所學的詞語聯繫起來。

教學重難點:

1.把圖畫上的事物與所學的詞語聯繫起來。

2.學會本課“樹、梨、杏”3個生字。“春”、“谷”、“布”的書寫。

一、音樂激趣,進入春天

1.播放歌曲《春天在哪裏》。猜猜,這是什麼歌曲?

2.對!同學們,你們認爲春天在哪裏呢?

3.是啊!春天是四季中最美的季節,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多彩的春天,開始學習《識字1》。教師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上課伊始,教師播放學生熟悉的音樂,讓孩子們輕鬆地進入學習狀態,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圖文結合,認知詞語

1.讓我們來認識這些詞語吧!看看圖,自己讀讀詞.自由讀詞串兩遍,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讀讀這12個詞語,你發現了什麼?

1)他們都是介紹春天的。出示春天。

學習“春天”:

重點指導:春,

並記憶字形,突出日字旁。

2)說一說每組詞語與春天有什麼關係?

歸類。

第一行詞語說明春天氣候的特點;

第二、三行詞語是標誌春天到來的植物和動物;

第四行介紹了春天裏果樹開的花。

3.學習:春天、春風、春雨

春風姐姐是怎麼樣吹得呢?誰來當一當,表演一下。

出示:課件:  柔柔的風伴隨着怎樣的春雨?

(細細、綿綿)板書:春雨像          ,像          ,又像              。

(1)看到這樣的情景,我不由得想到一首描寫春雨的詩句: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2)讀出春天風雨的輕柔嗎?有感情讀一讀詞。

4.學習:柳樹、小草、嫩芽

柳樹(1)春天的和風細雨滋潤着大地萬物,一切都發生了變化。

(2)看,在春風吹拂下,柳樹和小草在幹什麼?真像什麼?

嫩芽(1)嫩芽可小了,它們藏在哪裏呀!請小朋友們再仔細看一看圖,讀讀。

(2)還有一些春天的小信使,也給我們送來春的消息。

布穀(1)齊讀詞語。

(2)它還有一個很好聽的名字,叫“杜鵑“,誰知道它爲什麼又叫“布穀”

播放聲音,圖片(強調捉蟲)

5.學習:梨花、杏花、桃花

(1)白的像什麼?杏花什麼顏色?

(2)除了上面這些花外,還有哪些花也是春天開放的?

看到這樣的情景,你想到哪個詞?

鮮花真美啊!只有你們的笑臉能和它比美啦,朗讀詞。

(設計意圖:複習音節,爲學習本文做好鋪墊。識字教學的關鍵是讀準字音,這爲學生整堂課的學習奠定了基礎。引導學生邊看圖邊識字、學詞,並進行適當的說話訓練,力求達到識用結合,學以致用。)

三、練讀課文 感受春天

1.看到這幅春景圖,你有什麼感受?你最想做什麼?你想對春姑娘說什麼呢?

請你把對春姑娘的讚美都透過朗讀表達出來吧!

(請小朋友一邊誦讀詞語,一邊看圖上的景物,想象:春天到了,春風柔柔地吹,春雨細細地下,柳絲吐翠,小草茵茵,嫩芽破土,大地蔥綠;燕子從南方飛回來,布穀鳥唱着春天的歌,蜜蜂在花海中忙着採蜜……小朋友興高采烈地感受着春天的美好。)

誦讀詞串,不要一個詞一停頓地讀,也不能讀成了順口溜。讀的時候,速度要適中,節奏要明快,讀出韻味來。多讀幾遍,把詞語記下來,你的詞彙就更豐富了。

教師範讀。

2.糾正字音,巡視指導。

3.指名讀、小組讀。同桌互讀。

4.讀全文。

5.課件提供填空,把學過的生字詞填入括號裏。

春天來了,(   )輕輕地吹,(    )淅淅地下。柳樹(    )了,小草(     )了。(     )、(     )、(     )都開放了,(     )在花叢中採蜜。(     )也從南方飛回來了,春天真美啊!

(設計意圖:能借助拼音讀通順詩句,讀通、讀順課文,最後以朗讀課文達到要求者過關。以讀爲本,不是一遍一遍地呆讀傻讀,也不是小和尚唸經有口無心。讀一遍有一遍的目的,讀一遍就有一遍的收穫。)

四、學習偏旁,寫字指導

1.指名讀。

2.學習偏旁:日字旁、木字旁、草字頭、巾字底。出示生字:樹、梨、杏,認識“木”字旁。木字旁、草字頭的字還有哪些?  找出帶有這個偏旁的字讀一讀,知道含有“木字旁”的字多與樹木有關。

學生看筆順記憶生字筆順。書空生字。學生仔細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重點指導“樹、梨、杏”三個“木”的寫法有什麼不同。

3.重點反饋“樹”“梨”的筆順。教師重點點撥並範寫“樹”“梨”。

4.學生在書上描紅,在《習字冊》上描紅、仿影、臨寫生字。

5.課後練習

有關春天的詞語可多了,找一找還有哪些帶有“春”的詞語。

除此之外,你在春天裏,還觀察到過什麼?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在讀準字音的基礎上,將畫面描繪的事物與詞語聯繫起來,美讀韻文,最後達到熟讀成誦。會讀會寫會用三個生字,能在田字格中按筆順正確書寫生字。)

第二課時                       (2月10日  總第5課時)

課時目標:

1.按一定順序觀察圖畫,把認識圖畫上的事物同所學的詞語聯繫起來;朗讀詞串,積累詞彙。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

2.學會本課生字8個,綠線內的個3生字只識不寫,認識4個偏旁。

3.透過誦讀,瞭解春天景物的特點,感受春天景色的美好。

教學重難點:

識字、寫字;瞭解春天景物的特點,感受春天景色的美好。

一、複習

1.出示10個生字卡片。

2.板書筆畫:

3.和學生一起說筆畫名稱。

4.指名讀,開火車讀

5.指名說出筆畫名稱。

6.邊書空邊說筆畫名稱。

(設計意圖:創設一定的情境,讓學生在觀察的過程中識字。這樣,學生身臨其境,學起來興致很高。)

二、指導朗讀課文,瞭解意思

1.多媒體出示課文插圖,學生觀察。

2.你能用完整的句子把你看到的、聽到的告訴大家嗎?

3.圖中有什麼鳥?它們各自在做什麼?

圖中的布穀和燕子表情怎樣啊?你們能讀出它們的快樂嗎?(指名讀,齊讀)

4.細心的你還從圖中看到了什麼?

5.聰明的你能從無聲的圖中聽到些什麼?

你認爲這些詞該怎樣讀呢?

6.齊讀詞語。

7.這些我們看到的、聽到的,表示動物們、植物們都醒了,這便是──

(設計意圖:藉助插圖,讓學生還原並豐富詞語的形象;再讀詞語,使其感知春天的豐富、生動和美麗,並在讀中產生“畫面感”,這樣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語感。詞語的呈現和朗讀的指導,均從學情出發,不生拉硬拉,較好地體現了“順學而導”的教學思想。)

三、朗讀詞語,抒發情感

1.多媒體分別出示文中詞語描繪的圖畫,學生以四字詞語搶答。

2.與喜歡的小夥伴合作朗讀。

3.春天的圖畫五彩繽紛,春天的聲音變幻無窮,讓我們一起用優美的詞語來讚美多彩的春天吧!師生齊讀這些詞語。

4.比一比,看誰能用最快的速度把這些詞語背下來。

(設計意圖:搶答和合作朗讀的形式進一步讓學生從整體上感受春天美景,既符合兒童年齡特徵,增強趣味,又符合閱讀從整體──部分──再整體的螺旋上升規律。)

四、識字交流,寫字指導

1.課件呈現詞語,你會認嗎?學生嘗試自我認讀。

2.同桌互讀,交流認字方法;互考,互相辨音,看誰讀得準。注意“蘇”是平舌音,“柳”是邊音,“冰、丁、爭、鳴”是後鼻韻。

3.遊戲:燕子報春。讓學生當“燕子”,課件隨機出現生字(生字放進以“春”字爲背景的各式漂亮的窗花圖上),要學生隨口正確讀出生字。

4.說說書上田字格里的生字哪個最難寫。重點指導“萬”字,教師具體範寫,着重強調“橫折鉤”運筆過程的輕重和筆勢的變化。

5.學生自寫課後生字,展示評議。

6.實踐活動:找春天

學生走出課堂,到大自然裏找春天。說說自己找到的春天是什麼樣子,是什麼樣的色彩。在找春天的過程中聽到哪些聲音,用上一些詞語,完整地說給大家聽,也可以把找到的春天畫下來。

(設計意圖:把識字寫字安排在感知課文內容之後,看似顛倒了順序,實際上體現了學生識字和記字的一般規律。小朋友識字總是先從整體上關注“輪廓”,再具體分析、嘗試記憶,之後透過多次復現來鞏固,這樣纔會有效地記住生字。這13個要求會認的生字,在整體感知詞語中已經多次呈現,學生已經不陌生了,因此會比孤立呈現生字來機械識記的效果好。)

板書設計:

識字1

春天、春風、春雨

柳樹、小草、嫩芽

布穀、燕子、蜜蜂

梨花、杏花、桃花

教學反思:

教者考慮到了兒童識記的一般規律,注意讓兒童在語境中識記,按先整體後部分再回到整體的順序來讓他們識記,同時注意多種形式復現和鞏固。顯然,設計者注意瞭如何提高識字效率的問題。本設計務實,指導具體,力圖做到認得清,讀得準,寫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