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人教版一年級認識鐘錶教學反思(精選9篇)

作爲一位優秀的老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人人教版一年級認識鐘錶教學反思(精選9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人教版一年級認識鐘錶教學反思(精選9篇)

一年級認識鐘錶教學反思 篇1

這一節課上下來,我覺得比較成功,學生真正“動”起來,思維“活”起來。開放式的教學讓學生在“玩”中學知識,在“悟”中明方法,在“操作”中自主探究。學生學得主動,學得輕鬆,感受到了學習的快樂。

首先我抓住學生年齡特徵,用音樂引出鐘錶,引發學生強烈的興奮感和親切感,營造積極活躍、向上的學習氛圍,爲學習新知創設良好的情境。課中讓學生親自動手撥小鬧鐘,抓住了兒童的心理特點,同時爲學生提供了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觀察與思考、發現、表達的機會,激發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和積極性,同時又培養了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教學形式上,重視學生的獨立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有機結合,課堂中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體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去探究,去發現,去再創造,使每個學生都有一塊屬於自己思維的開拓區域。我還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認知特點,透過一些具體事件如:早上幾時上學,上午幾時放學,豐富了學生對時間的感性認識,使學生充分感受時間就在身邊的生活中,逐步建立了學生的時間觀念,再透過趣味性的練習,動手撥一個自己喜歡的時刻,並說說這個時刻在幹什麼。既聯繫了學生生活實際,又突出了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充分利用了學具,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讓學生在實際中運用所學知識,密切聯繫實際。體現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離不開數學。

整節課以玩爲主線,把教學內容清晰有趣的串了起來。教學過程科學合理,層次分明,層層遞進。注重學生數學學習與現實生活的聯繫,教學中注意創設生活情境,使數學更貼近學生。注意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和認識身邊的各種事物,學會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提出問題並設法解決問題。

一年級認識鐘錶教學反思 篇2

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按照《新課程標準》中的有關精神爲指導,轉變教學觀、教師觀和學生觀,力圖體現“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主要體現了以下幾個關注:

1.關注學生的年齡特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上課開始,讓學生欣賞一段音樂《在鐘錶店裏》,猜一猜是什麼聲音,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讓學生定下心來,並順利過渡到新課的學習。去喜洋洋的鐘錶店欣賞各式各樣的鐘表,抓住了學生的心理,因爲喜洋洋是學生非常喜愛的一個動畫人物,將日常生活中的動畫人物引入課堂,能夠引起學生的注意並激發其學習興趣。

在學會了認識幾時後,設定了“幫老師忙”的環節,這樣拉近了學生和老師的心理距離,同樣激發了他們的興趣和熱情。同時也起到了一個示範的作用,爲接下去撥鐘錶的遊戲做好了鋪墊。“小小報時員”的遊戲更是吸引了他們的熱情,低年級的學生都很好勝,不願輸給別人,都想在這個環節中好好表現,在遊戲的過程中很好地加深了對幾時的認識。

在認識大約幾時的過程中,首先作爲評判員,爲喜洋洋和懶洋洋的赴約時間作出判斷,喜洋洋遵守時間早到了,而懶洋洋則沒有遵守時間,他遲到了。在這樣的評斷過程中,學生能自覺地認識到要做一個遵守時間的人。

同時,給能夠積極思考問題,積極回答問題,並回答正確的同學給予鼓勵,獎勵一朵“小花”,對學生的學習效果及時反饋,使學生在知識的海洋中獲得無窮的樂趣。

2.關注學生的認知特點,激發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低年級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是相對比較弱的,很多時候沒辦法把自己的想法很好地表達出來,遏制了思維的發展。但是語言是思維的外殼,語言表達能力的激發,同時也是數學思維的激發。

在認識時針、分針這一環節時,就安排了幾個說的活動,讓學生一起說“分針長,時針短”,又讓學生同桌說一說,個別說,還讓學生在自己的小鐘表上找一找,哪根是時針,哪根是分針,同桌說一說,個別說一說,注重了學生說的過程。

本節課的重點是認識幾時,關鍵是能說出“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幾,就是幾時”。在學生總結出“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幾,就是幾時”後,讓全班同學一起說一說這句話,同桌說一說,個別說一說。並且要求學生在認讀鐘錶的時候能夠說出這句話,使知識內化。

同樣,在認讀大約幾時時,師生共同總結出認讀方法“接近幾時,可以稱爲大約幾時”後,我也安排了學生自己說一說,由於是學生自己探索出來的,語言表達也及時得到了鞏固,所以在認讀的過程中,學生都能說得很到位,這是語言得到內化的結果。

3.關注學生的認知基礎,激發學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上”,本節課教學設計中始終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在學生彙報交流的基礎上進行整理歸納,構建形成新的知識體系。

在認識鐘面時,並不是老師直接介紹,而是讓學生觀察鐘面,根據生活經驗,說一說鐘面上的12個數字;說一說鐘面上兩根較粗的針的名稱,並能區分出來。

在總結幾時的認讀方法時,學生透過觀察三個時刻鐘表分針和時針的指向規律,找出三個鐘錶指針的相同點和不同點,並發現規律,歸納方法。分針都指向12,時針指向幾,就是幾時。

而認識大約幾時時,透過判斷喜洋洋沒有遲到,是因爲七點沒到一點,喜洋洋就到了圖書館。而懶洋洋遲到了,是因爲他七點超過了一點纔到圖書館。從而在自主認讀的過程中,老師稍作引導,師生共同總結認讀方法,接近幾時,可以稱爲大約幾時。在情境中自主探索,突破難點,學生自主學到的知識印象深刻、紮實、靈活。

總之,這節課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始終把自己放在一個組織者、引導者的位置,學生始終處在一個積極思考、主動探索的學習過程中,使教與學融爲一體。但是不管在教學設計和實際操作中都還有很多可以改進的空間,期待大家的批評和指點。

一年級認識鐘錶教學反思 篇3

鐘錶對於一年級學生來說並不陌生。從課前與學生的交流可以發現,由於生活中經常接觸鐘錶,所以大部分學生對鐘錶上的時針、分針,甚至秒針都有了一定的認識,對生活中的整時有一定的感性生活經驗。但學生的這種感性認識往往是籠統的、片面的,只停留在感知的層面上,沒有形成可操作性的認識時間的思維方法。因些,在設計本課時,一方面要抓住學生的已有知識背景,挖掘學生的生活經驗,另一方面,要引領學生經歷認識鐘面和認識整時的過程,注重體驗和感悟,讓學生掌握看時間的一般方法,然後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行鞏固和深化。我在設計本課時遵循以學生爲主體,引導他們觀察、比較、動手操作、合作探究大膽表達,在主體探究中學會認鐘錶的方法。透過實際教學,反思如下:

一、處理較好的方面

1、課件引發學生的興趣。爲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整節課我利用精美的課件,激發學生的興趣。“猜謎語”也是一年級學生這個年齡的小朋友最喜歡的,所以,讓學生在自己喜歡的“猜謎語”中匯入,接着用課件展示多姿多彩的鐘表,一方面讓學生了解鐘錶與日常生活是密切相連的,一方面抓住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特點,創設情景,讓學生在整體上建立鐘錶的感性認識,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注重培養觀察能力。培養觀察能力方面我在認識鐘面及整時中充分體現了,首先:課件出示鐘面讓學生觀察,看看鐘面上都有什麼?藉助學生在生活中獲得有關鐘錶的經驗,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認識鐘面,在這個環節中,我完全讓學生透過觀察,說說自己的發現,學生能很詳細地彙報自己的發現,然後讓學生對照自己的鐘表再次觀察。在學生對鐘面有了一定的瞭解以後,我開始進行教學——認識整時,這也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透過學生觀察、交流,以及練習的比較,讓學生掌握“分針指着12,時針指着幾就是幾時”。

3、重視動手操作實踐。“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課標倡導的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動手實踐。由於時間是比較抽象的概念,學生學習起來可能有一定的難度,因此需要大量的操作活動來學習。我讓學生每人準備一個實物

鐘面,結合教學內容,適時讓學生動手撥一撥,課中我讓學生親自動手撥鐘錶,爲學生提供了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觀察與思考發現的機會。

二、不足之處:

1、由於學生不是經常訓練操作實踐的活動,所以在操作的過程中,學生不是很聽老師的指揮,在小組活動中,學生的合作意識較差,從動手操作到自主探索到用語言文學表達出來,學生都無所適從。

2、提出的問題方向不夠明確。如在讓學生觀察三個鐘面,讓學生找出三個鐘面的異同點時,我讓學生說說從三個鐘面上你發現了什麼,這個問題就提得太泛了,使學生抓不住要領,答不到點子上。應儘可能從一個角度去問,比如問時針和分針指在哪裏,有什麼共同之處,這樣答問的範圍便受到了限制,纔不會產生歧義。因此教師在設計提問時要充分估計學生在理解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做到摸清抓準、切中要害,使提出的問題有的放矢。

3、課堂中,學生舉手發言的面還不夠廣

4、我覺得我的語言還不夠精煉,如果我的語言能更激情、豐富些,尤其是激勵學生的語言再豐富些,這樣能更好地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等方面的發展,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總之,教學中僅僅教會學生書本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應讓學生在學習書本知識的同時,感受到數學的魅力,熱愛數學,主動學習數學。在今後的教學中,還應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同時,要不斷地學習,使自己在課堂上有足夠的應變能力,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這樣纔會使學生喜歡數學、學好數學。

一年級認識鐘錶教學反思 篇4

本節課的教學,我遵循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的理念,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透過“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在情境中引導、探究新知,情境延續、鞏固新知,總結昇華、拓展延伸”幾個環節爲學生營造了輕鬆自主的學習氛圍。爲了鼓勵學生仔細觀察,大膽發言,我採用多種評價方法,如:教師表揚,獎小帖紙、同學互相鼓勵等,激發了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一堂課下來,學生學得比較輕鬆,學會了認識整時、半時的方法,並在情境中受到思想的啓迪,最終達到了預設的教學目標。鐘錶各部分名稱比較簡單,我將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去觀察,發現鐘錶上的各個部分(指針、數字、針有長短)的特點,鐘面上各部分的名稱,開始我想透過多媒體演示將名稱告訴學生的,後來我想,能否讓學生先試着起名子,因爲一部分學生在生活中已經知道了鐘面上各部分的名稱,讓這些學生說一說,可以使孩子們具有成就感。

但在教學實踐中發現有些環節還有待進一步的改進和完善,比如練習的設計還應更加有層次,關注學生的差異,使每個學生都能在原有認知水平的基礎上有所提高。

一年級認識鐘錶教學反思 篇5

《認識鐘錶》是一年級數學上冊第八單元的學習內容。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有:

1、結合生活經驗,使學生會認、讀、寫整時。

2、使學生透過觀察初步認識鐘面上的時針和分鐘。

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建立時間觀念。教學重點是認識整時、記錄整時,教學難點是特殊時刻的認識。

本節課的教學反思總結如下:

1、多媒體課件是幫助老師達成教學目標的工具,而不是唯一的途徑,教師不應該完完全全被課件所牽引。對於一個遊刃有餘的專家型的教師來說,課件應該是爲他所用,而不是教師的整堂課的思維圍繞着課件走。面對課堂上新生成的問題,教師要靈活機動,巧用教育機智。

2、教學重點要突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認識整時、記錄整時。教師應該在引導學生透過觀察發現“整時的時候,時針和分針分別有什麼特點”的基礎上,多次在練習訓練中讓學生說出自己判斷的理由:“分針總是指向12,時針指向幾,就是幾時。”在反覆說、反覆觀察和討論的過程中,強化本節課的重點,並使學生的'思路越來越明朗。

3、巧妙地利用好課堂生成,使學生的錯誤成爲學生成長的跳板。在學生親自動手撥鐘錶的遊戲環節,有一個學生在撥6時整的時候,錯誤地把時針和分針的位置弄反了,他撥的是“時針指向12,分針指向6”,而作爲教師,我沒有立即發現。透過這節課,我也反思自己:課堂上,要多問幾個“你是怎麼做到的?”“你能給大家講一講你的想法嗎?”“誰有不同的想法?”其實,這是個很好的課堂生成的反例,而我沒有及時發現,並充分利用。

我希望透過自己的不斷反思,能夠使自己的教育之路走得更遠更廣闊!

一年級認識鐘錶教學反思 篇6

1、留給學生較大的“時空”

修改後的案例給學生留下了較大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有所發現,有所創造,有所體會。一個鐘面,猶如一幅美麗的圖畫,要讓學生去欣賞、體會教學的美。如果這個鐘面只是讓學生簡簡單單地說或被教師灌輸理論,學生就沒有那種興奮,智慧的源泉只能深深地埋藏起來,這不是一大遺憾嗎?本案例教學中,學生一直處於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狀態之中,用自己的思維方式進行探究,形成了獨特的見解。

2、創設自由寬鬆的探索空間,人人享受成功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學生的潛能是巨大的,他們的想法有時會大大出乎我們的意料。因此,在教學中,教師的首要任務應該是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性,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爲他們創設自由、寬鬆的探索環境和自主探索的空間。在自主探索過程中,由於學生的悟性、掌握知識的程度不同,學生所想的可能不是教師所需的答案,教師應該允許學生標新立異、鼓勵學生大膽地想。本案例中,每位學生都仔細觀察,大膽地說出自己對時針、分針的獨特見解,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取得不同程度的成功,使所有的學生都體驗到認識鐘面的快樂。

3、多媒體的恰當使用

多媒體輔助教學的一個最大的優點,是能創設出聲情並茂的學習情境,使抽象的數學知識與學生的心理和生活實際聯繫起來,把學生引入到一個主動探索的境界中,使他們能在輕鬆愉快的課堂環境中學習創造。本案例中,用課件顯示了一個動態的鐘面的情景圖,一下子就把學生帶進了一個充滿動態、生活的境界中。可見,現代化教學手段有傳統教學手段不可替代的新穎性,更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多媒體教學容量大,不僅能把知識更多、更快地傳授給學生,還節約了時間,增加了容量,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4、在操作中,體現學習的樂趣

心理學家皮亞傑指出:活動是認識的基礎,智慧從行動開始。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和目標,動手操作,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參與學習過程,以“動”促“思”,使學生享受到學習的快樂,領悟到知識的情趣。爲學生提供動手時間的機會,讓學生有意去學數學,並在動手操作中掌握知識,避免了學生死板的記憶和脫離實際的學習,使學生能夠輕鬆並且牢固地記住一些概念。

一年級認識鐘錶教學反思 篇7

這是我踏入教師隊伍以來的第一次公開課,心裏難免有些緊張。雖然平時校長、行政、指導老師經常會來聽課,被聽課也從手足無措到“見怪不怪”了。但是公開課畢竟和被聽課不一樣,這真真正正的讓我瞭解了一節公開課從頭到尾是一個怎麼樣的流程。

先說備課:從開始備課到最終確定自己的教案初稿,一共用了兩個禮拜的時間。在這兩個禮拜中,我不斷地專研教材,認真的研讀網上有關的《認識鐘錶》的資料,不斷地思索自己應該怎麼去設計這節課的流程。終於在兩星期後,初稿終於出來了。這真正的讓我體會到備課的不易。

教具準備:根據自己的初稿,開始準備這節課所需要的教具。紙張,練習,課件,實物鍾,鐘錶的圖片等等,也花去了我不少的時間。尤其是課件的製作,一遍一遍的反覆修改着自己的課件。

可以說基本的準備工作都已經做好了,但是這也是我做的最不足的地方,沒有及時的找自己的指導老師點評自己的教案,這是我犯的最大的失誤,今後在這個方面自己也應該好好的反省與改正。

經過備課後,經歷了兩次試上這節課。試上的時候,備課組的大部分老師都來聽我的這節課。雖然自己上下來還是挺順的,但是課後我去找各個老師評課,他們都給我提出了許許多多的寶貴意見。根據這些寶貴的意見,我又一次認真的修改着自己的教案與課件,雖然大體上思路沒變,但也修改了許多的小細節。

終於到了這節公開課課,可能是自己太過重視這節課,也給了學生太高的壓力,這天的這節課,原本活力四射的孩子們到了陌生的環境視乎一個個都顯得相當的木那,包括那些平時機靈的孩子都失去了他們平時機靈可愛的天性,這一時間也讓我慌亂失措。經過一節課的戰鬥自己也是相當的疲勞,沒想到自己辛辛苦苦備的這節課到了最後盡然還是失敗了。經過了這節課,我也找了指導老師和幾位教師評了我這節課,進過他們的點評,自己的總結反思,我悟出了以下的幾點:

1、無論是上什麼課,都不要有太大的壓力,也不要給學生太大的壓力,畢竟他們還是孩子,給他們過多的壓力,只會適得其反。要讓自己隨時都不緊張,有最好的狀態也不太可能,但是即使是有緊張的心態,也不要顯現出來,否者孩子們也會跟着你不自然。

2、上課自己的激情:我找了好多老師評課,他們都說我上課激情不夠,聲音不夠抑揚頓挫,整堂課下來也比較平緩,沒有高潮的地方。激情、激勵、激發,我的指導老師對我提出的建議常常環繞在我的耳邊。我也慢慢領悟到,要上一節好課,也要像一部電影一樣,有鋪墊,有過程,有高潮,有結尾,而且還需要有好的導演和劇本,這都是老師應該完成的分內工作。

3、課堂問題的提出:這節課自己有一個很大的失誤就是有一個地方沒能引好,反而被學生越帶越歪,是這節課的一大敗筆。在一個問題上一直的繞,這就是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沒能做到。今後的備課中,提問的問題應該直接明瞭,不應含糊不清。

4、課堂的教學常規:這是年輕教師上課出錯最平凡的地方,也是自己沒做到的不好的方面,今後的教學工作中在這個方面應該更加的努力加強。

經過了這一節課,希望自己今後會有更大的進步。

一年級認識鐘錶教學反思 篇8

這一課時與我們的生活緊密聯繫,學生對鐘錶並不陌生,但是,真是讓學生來說一下時間,學生還是沒有生活經驗,本課時設計時,我設定了孩子們熟悉的生活場景,以此幫助他們進入情境之中,幫助他們學習。在學習中,認識整點和大約幾時,效果還是比較好,認識幾時半,還是有點糊塗。

課程一開始,我設定了一個猜謎環節,抓住了孩子們的注意力,匯入很順利,接着出示課本上的情境圖,這個情境圖的設定非常好,孩子們認真的觀察圖片,發現很多的資訊,提出了很多的問題,從貼近學生生活的素材入手,使學生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有利於培養學生髮現問題的能力,從而讓學生明確本課的教學重點,以便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而且,這個情境圖加深了師生之間的感情交流。

但是我有一個困惑就是,我拿出鐘面模型,讓孩子們認識幾時半的時候,出現了一點問題,比如,分針指到6,時針指到8和9之間,這個時候應該是8時半,但是開始有好幾個孩子說是9時半,我採用的方法是,時針還沒有走到9,也就是還不到9時,怎麼能說是9時半呢?應該先到9時,才能接着到9時半。一部分孩子會了,可是,還有幾個孩子比較迷糊,怎麼給孩子解釋,才能更好的讓孩子理解,這是我的一個困惑。

而對於大約幾時的認識,這個本應該是一個難點,我在設計教案的時候,預設是,這是一個難點,在大約幾時的認識上花了不小的心思,結果,孩子認識起來,效果卻非常好,讓我有點措手不及,節省下來的時間,我又回到認識幾時半上,結果因爲沒有預設到,自己也覺得不是很順,我感覺孩子們也是有點繞暈了。

透過這次教學,我認識到,對課程做充分的預設非常重要,課堂上,什麼情況都有可能發生,如果我們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難免到時候手忙腳亂。

一年級認識鐘錶教學反思 篇9

時間對於學生來說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爲他們的生活、學習離不開時間,陌生是他們認時間、看鐘表的方法是零碎的、不具體的,這就需要在老師的指導下,提升概括科學地認鐘錶的方法。因此我在設計本課時遵循以學生爲主體,引導他們觀察、比較、動手操作、合作探究大膽表達,在主體探究中學會認鐘錶的方法。透過實際教學,感觸頗深,反思如下:

成功之處:

1、課件引發學生的興趣。我利用精美的課件,透過小朋友喜歡的小動物小熊入手,把大家帶入鐘錶店,激發學生的興趣。在新課的學習中,始終讓小熊陪伴小朋友一起學習,當學生學的好時,讓小熊來表揚他們,這比老師的表揚更能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大約幾時教學中,截取了神舟六號發射的實況轉播,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充分感知,明白了只要接近九時的都可以估計成大約九時,同時讓學生再次感受了祖國科技的領先地位,激勵學生好好學習。

2、抓住學生年齡特徵,整節課以玩爲主線,把教學內容清晰有趣的串了起來。充分利用好學具,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課中讓學生親自動手撥學具,爲學生提供了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觀察與思考、發現、表達的機會,激發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和積極性,同時又培養了學生動手實踐能力。讓學生在實際中運用所學知識,密切聯繫實際。體現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離不開數學。注重學生數學學習與現實生活的聯繫,教學中注意創設生活情境,使數學更貼近學生。

不足之處:

學生會看鐘表認時間,但根據時間撥出相應的鐘表就有難度了。由於學生不是經常訓練操作實踐的活動,所以在操作的過程中,學生不是很聽老師的指揮,在活動中,學生的合作意識較差,從動手操作到自主探索到用語言文學表達出來,學生都無所適從。所以,在今後的教學中,應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反思:學習鐘錶不僅是靜止的圖片,也要會認識真實生活中的鐘表,這就需要平時生活中的多觀察,多練習了。想讓孩子真正掌握,還需課後的大量實踐。在教學中,僅僅教會學生書本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讓學生在學習書本知識的同時,能感受到數學的魅力,熱愛數學,主動學習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