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琥珀》教學反思

作爲一名人民老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藉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琥珀》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琥珀》教學反思

《琥珀》教學反思1

教學《奇異的琥珀》我努力關注文字,關注學生,盡力把讀的時間,說的機會,問的權利,評的自由還給學生,爲此我從以下幾方面設計了教學過程。

一以問題爲紐帶

要保護和發展學生的創造性,首先要保護和發展他們的問題意識,進行問題教學。陶行知先生曾說:“創造始於問題”。在課堂中學生若能讓學生帶着問題走進課堂,教師在回答他們問題的過程中,有意透過情景、故事、疑問、破綻等激發他們更多的爲問題,學生帶着更多的問題走出教室,這就是以問題爲紐帶的教育。

這裏的“問題”包含了師生雙方的提問,教師提問的主要目的是爲了激發學生的思考,所謂“問是爲了思”,而學生的思維不僅僅是由老師的啓發性提問來鍛鍊的,它同樣需要學生自己的積極提問。爲此在教學中,我創設了多處鼓勵學生自由提問的環節,學生既分別對課題提問,“琥珀爲什麼是奇異的?琥珀是怎樣形成的?它包含了什麼故事……”,又能在課中隨即提問,“爲什麼作者要寫它們淹沒在老松樹黃色的淚珠裏?什麼要寫早已有了那樣的蜘蛛和蒼蠅……”這些都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意識,而在教學中我則以“松脂球的形成需要哪些條件,奇異在什麼地方?松脂球要變成化石需要哪些條件?”作爲討論的主線,這些問題連接起來組成了一條問題的紐帶,引導學生在文字中推敲,在文字中探究,在一系列的“生疑-質疑-解疑”過程中,理解琥珀的特徵,琥珀形成的過程和科學價值,從而理解文字中所包含的科學知識,和文字之間的內在聯繫。

二以發現爲中心

學生能自己去發現、理解蘊藏在文字中的重點詞句,體會松脂球和化石形成的條件,以及它們形成中的奇異之處,是這節課的重點。爲此,學生在多種形式的朗讀文字後,聯繫語言文字,找出了松脂球形成所需的四大條件:

形成地時間在夏天,只有在夏日驕陽下,松樹纔會滲出厚厚的松脂,天越熱,溫度越高,松脂滲得越多,才能繼續滴下,把蟲重重包圍;形成地點在松樹,只有松樹纔會滲出松脂,松脂厚、黏稠才能一滴就把兩蟲完全淹沒,掙扎也徒勞,才能繼續滴,把他們重重包圍;條件三是隻有十分接近,一滴松脂滴下,才能把他們一齊包住,蜘蛛剛撲過去,松脂剛好落下,早不滴晚不滴,就在那一剎那,早一秒,晚一秒都不行,而且不偏不倚,一齊包住,這真是機緣巧合,十分奇異。條件四是松脂重重包裹,這樣才能歷經泥沙的掩埋,歲月的浸潤;條件五要有兩隻距離極近的蜘蛛和蒼蠅,這樣一大滴松脂才能把他們重重包圍。學生在自主發現品味文字,重點理解“剛、剛好、一齊、繼續、重重包裹”當蜘蛛要撲向蒼蠅時,被剛好滴下的一大滴松脂一齊包住,不偏不倚,不早不晚,完整地包住,厚厚的松脂還要繼續滴,重重包圍住兩隻小蟲,積成松脂球。它形成的奇異可以用一個字來概括,那就是“巧”,蜘蛛剛好要撲過去,一大滴松脂剛好滴下來包住兩蟲,這一切是多麼湊巧啊!

更值得讚賞的是學生在個性話的理解中,感到“淹沒在老松樹黃色的眼淚”寫出了憂傷和無奈,他體會出了作者蘊藏在科學知識的敘述中的文藝元素,真正體驗了文章中的情感因素。學生在自主發現中獲得理解,獲得體驗。

三以合作爲方式

課中學生有多次小組學習的過程,它體現了學生透過傾聽、交流、補充獲得集體成功的過程,它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又一體現。

課內學生小組合作朗讀課文,小組合作討論松脂球形成的條件和原因,小組交流、展示自主鑽研的心得,小組內組員互相補充,不同的小組互相補充。他們有的齊讀,有的分角色讀,有的分節讀,有的交流一條件一個原因,有的針對一個詞語,一句句子來談自己的所得,有的歸納課中所得,活用語言,說出“作者推測……因爲……”,總之,他們在小組學習中體驗了集體成功的付出過程和集體成功的快樂。

四以運用爲中心

要讓學生把文字中的語言文字進行內化,在外化成獨立自信的語言表達,就需要給學生創設各種途徑來運用語言。爲此在課內,學生透過“大膽提問、個性表達,歸納總結,填空說話”等形式,來活用語言。如在總結全文,歸納說話時,學生這樣表達:

作者推測松脂球形成的時間是在夏天,是因爲只有在夏天松樹才能滲出厚厚的松脂。

作者推測松脂球形成的地點是在松樹林,是因爲只有在松樹林裏纔會有松脂。

作者推測兩隻小蟲曾經在粘稠的松脂裏掙扎,是因爲透過琥珀可以看見它們腿的四周顯出好幾圈黑色的圓環。

作者推測這塊琥珀約摸形成在一萬年前,是因爲這塊琥珀顯出了一萬年前的地質年代的特徵。

作者推測蜘蛛想吃掉蒼蠅,是因爲蜘蛛是蒼蠅的天敵。

由於經歷了這樣的外化的過程,學生的語言運用得到了鍛鍊,做到了語言訓練唱主角,多元訓練貫始終。

五以情感爲載體

“文章不是無情物”,字裏行間中處處有情,而在課文的學習中,實際包含了教師和文字的對話,包含了學生和文字的對話,更包含了師生間的對話。所以無論是透過媒體制作出松脂球形成和化石形成的具象過程,給學生以直觀感受,還是透過情景創設引入課題,各教學環節的過度,小結的語言都有情感的渲染,如總結時我這樣動情地敘述:“《奇異的琥珀》是一篇知識性的美文,作者先描寫了推測出的奇異的琥珀的形成的過程和條件然後描寫了它怎樣被發現,最後告訴我們它的價值所在,整個故事合情合理,生動形象。讓人不禁感嘆天地造化的神奇,它的形成包含了那麼多的巧合,它的存在昭示了滄海桑田的悠遠,這真是一塊奇異的琥珀啊。”

課中更有對於學生大膽提問,積極發表個性見解的鼓勵和讚賞,“你的體驗真豐富,你的鑽研真有水平,你的朗讀讓我們身臨其境……”,而學生也透過合作或獲得了成功的快樂,透過朗讀感受到文中的“奇異”。

《琥珀》教學反思2

《奇異的琥珀》是一篇說明文,《奇異的琥珀》教學反思。在學習本課時,我首先設計了以下幾個問題:這個琥珀是怎麼形成的?2、這琥珀爲什麼會有一隻蜘蛛和一隻蒼蠅?3、課文圍繞琥珀寫了哪些內容?接着讓學生查找資料,瞭解有關琥珀的知識,然後自然引入到文中這塊琥珀的特點,研究價值,這些都是顯而易見的東西,學生不必深讀細挖。

這塊琥珀的形成和發現過程是全文的重點,而這些內容中,松脂球的形成又是重中之重。因此,課上我們着重討論了松脂的形成,其中第二個條件必須是炎熱的夏天,我們不能一下子就看出來,它隱含在語言文字的背後,要學生理解那些語言文字並加以想象才能領悟,教學反思《《奇異的琥珀》教學反思》。所以,我注意運用了設疑點撥:爲什麼科學家想象這個故事發生在一個夏天的晌午?太陽熱辣辣地照射着整個樹林?透過點撥啓發,學生領悟到“松樹、柏樹只有在天氣很熱的時候才能滲出松脂,而夏天的晌午是太陽最熱的時候”,然後師生共同總結出“炎熱的夏天是科學家假想琥珀形成的第二個條件。這樣,學生就能半獨立地理解課文中這些關鍵句子的含義,感悟了語言文字,讀懂了這塊琥珀形成的必備的另一個條件。

學無定法,貴在得法。雖然我主要採用討論、交流、適時朗讀的方法來組織教學,取得了良好的教學,但在組織課堂時,對課堂的節奏把握雖然表面上尚算自如,其實好多細節之處不夠老練從容,不能遊刃有餘,這也是今後提高自身素質的一個努力方向。其次是今後要意識地培養自己組織課堂語言的能力。

《琥珀》教學反思3

《琥珀》一課剛剛講過,現將教學中的不足及優點總結如下:

 一、教學設計的不同

《琥珀》第二節(講讀課)採用了“篇末入手”、“邏輯提問”、“由果溯因”的變序教學法和電化教學手段,這種方法可以營造寬鬆的課堂氣氛,激勵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求知心切,積極性高,能引起學生的思考興趣,對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大有好處,既解決難度較大的科學知識,又降低了坡度,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二、電教手段的運用

所設計的配音、影片巧妙。隨着生動的解說詞與逼真動化影像的展現,將每個小讀者引入古老的森林進行遨遊,小小課堂充滿了生機和活力,呈現在孩子們眼前的是:有聲有色、有靜有動、有字有形、五彩鮮明、形象具體的情景,寓教於樂,充分體現了觀察表達的教學要求。能遵循兒童心理學規律,運用認識論進行教學,透過幻燈投影,使學生初步感知,繼而默讀全文,給予材料的復現,加深感性認識,再透過表達上升到理性認識。這樣的課教學設計,即使學生學懂了琥珀形成的過程這個重點,而且也突破了琥珀的科學價值這個難點。

三、創設情境活動

精心設計了活動幻燈片、錄音等,創造情境,爲學生提供生動活潑的視聽形象,加強語文資訊刺激,使學生眼、耳、口、手協調識記,加深對所學知識的印象理解,提高學習興趣,從而提高記憶效果。培養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並激發了學生愛自然、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思想感情。

 四、不足之處

本節課中學生的朗讀訓練不夠,真對學生朗讀基礎差的情況,應多指導,範讀,就一個自段的朗讀到位,不應茫目的多讀,其效果不佳。教學反思《《琥珀》教學反思》一文

《琥珀》教學反思4

每上完一節實踐課,我都有不同的體會,下面是我對“製作琥珀”一課的教學反思。

課前,我讓學生上網蒐集天然“琥珀”的相關資料和人工製作的一些“琥珀”小飾品。帶着這些準備,來上這節課。

課的開始,首先,我讓學生把蒐集的資料和大家分享,其次,向學生展示了我從網上下載的一些天然“琥珀”的圖片,來激發和調動學生學習“製作琥珀”一課的興趣和探索大自然的奧祕樂趣。

本課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在瞭解天然“琥珀”形成的基礎上,來自行製作人工“琥珀”,此次製作“琥珀”是在四年級的教學基礎上,所進行進一步的製作,使所製作的“琥珀”,更細緻、精美。重點是模具的製作,什麼樣的模具確定什麼樣的造型。

在讓學生了解“天然琥珀”和“人工琥珀”形成的原因及利用價值。讓學生自行設計自己想要的“琥珀”造型,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設計出切實可用的模具,然後確定實施方案,這樣整個活動過程,使學生能夠做到心中有數。

由於本校的教學條件有限,不能在各班各小組進行分組實驗,實驗過程只能老師操作,學生觀看,雖然操作過程,不能親自動手實踐,但在課下蒐集昆蟲的過程,是學生按小組完成的。學生們的興趣都很濃,有的學生怕時間長昆蟲鋨死,就想盡一切辦法,給它們餵食物,有的同學喂大米飯、菜葉,還有的同學喂巧克力,從而可以看出學生對本課的學習興趣和對昆蟲具有的愛心。令我深深感動!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習,學習就不會是枯燥乏味,單調的苦差事,而是既有趣又輕鬆的一件快樂的事情。

本節課結束後,細細品味了一下,深感還存在着太多的不足,總而言之,要想上好每一節的綜合實踐課,教師必須在備課上多下功夫,因此,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努力提高自身業務水平,提高學生的活動實踐能力。

《琥珀》教學反思5

《奇異的琥珀》是一篇極富情趣、引人遐想的科學小品文。課文透過想象,以生動有趣的語言具體記敘了琥珀的形成過程,使學生初步瞭解化石的相關科學知識,激發學生對科學的興趣。本課時的教學的重、難點是引導學生理解琥珀形成的過程和必須具備的條件,體會科學家合理想象的依據,並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新課程理念倡導教師要創造性的使用教材,充分有效地激活教材的知識,形成具有教師個性教學的語文教學課堂。基於以上的教學理念,課堂上我力圖體現以下幾點:

(一)巧妙設計,以學定教

在教學過程中,先引導學生理清課文的脈胳,整體感知全文的內容。引導學生質疑,結合質疑深入文字解決,真正的做到了以學定教。接着以“篇末入手”、“邏輯提問”、“由果溯因”的變序教學設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角色轉換,揣摩想象

具體想象琥珀形成的過程是本課時教學的重點之一。引導學生從琥珀的樣子和發現地海灘,思考松脂球的形成過程以及演變成琥珀的過程。如何結合課文,讓學生想象並表述出琥珀的形成過程呢?首先創設情景“我是小小科學家”,引導學生以科學家的角色,入情入境,融入文字去揣摩想象,在輕鬆愉快的表達氛圍中,加深了對文字的理解,真正實現了與文字的對話。教師適時地指導學生朗讀重點詞句,有效地把聽、說、讀結合起來,突出了本課時的教學重點。

(三)自主合作,活躍課堂

在學生充分想象並閱讀課文的基礎上,以小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方式(這也是新課標倡導的學習方式),歸納總結出松脂球和化石的形成條件,補充完善研究記錄表。教師適時指導,並隨機抽取兩名學生上臺彙報展示。學生在自主、熱烈地討論、彙報、展示過程中,既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也使學生的語言能力更好地得以彰顯,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有效突破本課教學難點。

(四)精美動畫,整體迴歸

隨着生動的解說詞與逼真動畫的展現,琥珀的形成過程完整的呈現於眼前,讓想象,畫面,文字完美統一,更有利於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也是課文教學的整體迴歸。

(五)大膽想象,創新寫作

課後讓學生以新編《奇異的琥珀》爲題,發揮豐富的想象能力,對課文中描寫的這塊琥珀的形成還有可能是怎樣形成的,進行大膽的猜測,並寫下來,更好地將語文課堂延伸到課外。

(六)不足之處

由於時間關係,本節課中學生的朗讀訓練還不夠。在語言評價方面,我理答得還不夠完美。以後,我還應加強自己的理答機智,更嫺熟、更有效的處理學生精彩的生成。

《琥珀》教學反思6

《琥珀》是一篇極富情趣、引人遐想的科普說明文。在新模式教學中,我採用了“篇末入手”的變序教學法,那麼要了解這一課,首先我讓學生們結合課外查閱到的資料談談對“琥珀”的瞭解;接着,瞭解這一課的字詞,自學了主要內容,第一課時,就算結束了。根據學急於想見到這塊奇異琥珀樣子的心理,安排學生們自學課文思考根據第二課時出示的三道問題:這塊琥珀到底是什麼樣呀?邊讀邊畫下描寫琥珀樣子的句子。彙報:“這塊琥珀什麼樣?”對照圖片,瞭解琥珀的樣子,談談琥珀樣子的奇異之處。再學習它的科學價值,探討它價值上的奇異。在學生弄懂琥珀的樣子和價值後,設疑:“看到這塊奇異的琥珀,你最想推測什麼?”(學生此時最想知道的可能是它的形成過程。)之後,看動畫視頻初步瞭解形成過程,再在同學們彙報的過程中請同學們認真地讀課文,邊讀邊想一想、畫一畫這塊琥珀到底是怎樣形成的?它的形成必須具備哪些條件?

使學生充分了解這一“奇物”真正的形成過程,激發起學生熱愛科學,積極大膽探究科學的興趣。最後迴歸全文,感受作者想象合理、推理嚴密,總結寫作特點。在本節課上我認爲自己有如下兩點成功之處:

一、教學思路清晰,緊扣文眼“奇異”二字展開,突出了重點:琥珀的形成過程。教學環節銜接緊湊,過渡自然,時間安排合理,按時完成教學任務。

二、在教學中,利用多種教學方法輔助學生學習,引導孩子深入地感悟語言、積累語言。師生配合較好,能全身心的投入教學。

我認爲也有以下幾點需要改進:

一、要加強對學生回答問題時語言的流暢性和生動性的訓練。例如理解完琥珀形成的四個階段和必備條件,讓學生複述琥珀的形成過程時,教師應提示孩子複述時可以用上關聯詞和一些修飾語把這塊琥珀的形成過程講述得流暢、生動些。由於教師沒有提示,學生只限於板書內容,複述很生硬。

二、本節課中學生的朗讀訓練不夠,應多指導,範讀,讀書時間有些少。

三、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加強對文章內容的整合。本節課的教學顯得有些細碎,教師放手不夠。

雖然我主要採用討論、交流、適時朗讀的方法來組織教學,取得了良好的教學,但在組織課堂時,對課堂的節奏把握雖然表面上尚算自如,其實好多細節之處不夠老練從容,不能遊刃有餘,這也是今後提高自身素質的一個努力方向。其次是今後要意識地培養自己組織課堂語言的能力。

《琥珀》教學反思7

 1、教學設計的不同

《琥珀》第二節採用了“篇末入手”、“邏輯提問”、“由果溯因”的變序教學法和電化教學手段,這種方法可以營造寬鬆的課堂氣氛,激勵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求知心切,積極性高,能引起學生的思考興趣,對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大有好處,既解決難度較大的科學知識,又降低了坡度,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2、電教手段的運用

所設計的配音、影片巧妙。隨着生動的解說詞與逼真動化影像的展現,將每個小讀者引入古老的森林進行遨遊,小小課堂充滿了生機和活力,呈現在孩子們眼前的是:有聲有色、有靜有動、有字有形、五彩鮮明、形象具體的情景,寓教於樂,充分體現了觀察表達的教學要求。能遵循兒童心理學規律,運用認識論進行教學,透過幻燈投影,使學生初步感知,繼而默讀全文,給予材料的復現,加深感性認識,再透過表達上升到理性認識。這樣的課教學設計,即使學生學懂了琥珀形成的過程這個重點,而且也突破了琥珀的科學價值這個難點。

 3、創設情境活動

精心設計了活動幻燈片、錄音等,創造情境,爲學生提供生動活潑的視聽形象,加強語文資訊刺激,使學生眼、耳、口、手協調識記,加深對所學知識的印象理解,提高學習興趣,從而提高記憶效果。培養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並激發了學生愛自然、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思想感情。

4、不足之處

本節課中學生的朗讀訓練不夠, 應多指導。

《琥珀》教學反思8

《琥珀》這一課教學重點是理解“科學家是怎樣展開合理的想象”。文章條理清晰,描寫生動。爲了將語言感悟和思維訓練結合起來,設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教學點

(1)學會12個生字,理解“琥珀、颯颯、拂拭、熱辣辣、前俯後仰、淹沒、澎湃、黏稠、推測、松脂等詞語。

(2)理解科學家是怎樣想象這塊琥珀形成的過程以及這樣想象的依據。

(3)體會文章的敘述順序。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力訓練點。

(1)培養學生的默讀、朗讀、理解能力。

(2)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德育滲透點——激發學探索大自然奧祕的興趣。

《琥珀》一文作者按照琥珀“形成時間——形成——發現——科學價值”的順序來寫。在教學過程中,先引導學生理清課文的脈胳,整體感知全文的內容,然後直奔課文最後一段,引導學生學習琥珀的特點。精心設計了“推測”一詞的教學,先是引導學生咬文嚼字地深刻理解“推測”的詞義。然後以琥珀的特點爲根據,緊緊抓“根據……推想……”的練習,引導學生深入地感受琥珀形成的環境,使學生了解琥珀的科學價值,進一步理解“推測”一詞在句中的意思,學習由已知推想未知的思維方法,有層次地展開琥珀的特點、形成、發現的教學過程。教學中引導學生採取讀、思、畫、議、批註、交流等方法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透過揣摩、引導、討論、點撥讓學生邊讀邊思,在質疑和釋疑的過程中,逐漸掌握科學的讀書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反思:

在教學《琥珀》一課時,我體會到:當今小學教育仍以課堂教學爲基本形式,要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就必須達到課堂教學的優化。要使課堂教學優化,必須轉變教學思想,更新教學方法。

1、因材施教,更新教學方法

《琥珀》這一課教學時,我採用了“篇末入手”、“由果溯因”的變序教學法,把幻燈、錄音等電化教學手段引進課堂、創造情境,爲學生提供生動活潑的視聽形象、營造寬鬆的課堂氣氛,使小小的課堂充滿了生機和活力,呈現在孩子們眼前的是有聲有色、有字有圖、色彩鮮明、形象具體的世界,激發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慾。並採用“自讀——質疑——發現——解疑”的教學模式,由認識琥珀入手,從它的共性特點“古代松柏樹脂的化石”到它的個性特點與價值,引導學生抓重點段的重點句,分析科學家是怎樣想象琥珀的形成過程,想象的合理之處所在、合理想象的美妙所在,促使難度較大的科學知識得以解決,提高了課堂學習效率。

2、巧設提問,活躍課堂

教師的提問是傳授知識、反饋資訊的重要手段。好的提問能夠啓發學生深刻領會文章的思想感情,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在教學《琥珀》這一課時,我依據教材、緊扣重點,精心設計提問,使提出的問題起到“以問促讀”、“以問促思”的作用。針對小學生認識事物的思維規律,注重選好問題的切入點。《琥珀》一課是根據已知的去推測未知的,學生不易理解。我首先從重點詞入手,提問“什麼叫推測?”學生不難答出推測是根據已經知道的事情來想象不知道的事情。在此基礎上又提問,課文中哪些地方是“已知道”的,哪些地方是“不知道”而經過推測才瞭解的?作者怎樣進行推測?提出這樣的問題,啓發學生思考、討論,明白了琥珀是松脂球的化石,推測出松脂球的形成是在很久以前的一個炎熱的夏天。從這兩個小東西還是好好地躺着,推測出當時松脂剛好滴在樹枝上把這兩隻小蟲包在裏面的情景。從“它們的腿的四周顯出好幾圈黑色的圓環”,推測出當時兩個小蟲包在松脂裏掙扎的樣子。這樣,學生對課文的思路一目瞭然。

3、採用討論方法組織教學

《琥珀》這一課採用了討論方法組織教學,用得紮實有效。教學過程中充分組織學生進行了討論。教學一開始,學習第四段時,指名學生讀課文後討論:這塊琥珀有什麼特點?透過討論,互相補充,學生就初步地瞭解了琥珀.“蜘蛛剛撲過去,一大滴松脂從樹上滴下來剛好落在樹幹上,把蒼蠅和蜘蛛一齊包在裏頭”這一句科學家是根據什麼來想象的,也採用了討論方法,以發揮集體的想象力。課文的兩個難點:“松脂球是怎樣變成化石的?”和“這塊琥珀是怎樣被發現的?”也設計了讓學生討論,旨在讓學生髮揮集體的智慧和力量,以達到理解課文的目的。採用討論方法來組織閱讀課文的教學,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在一些問題上仍存在着疑問,需要我們進一步深入探究。如:“科學家是怎樣展開合理的想象”是本課教學的重點所在,“琥珀的形成”是科學家的合理想象,學生很容易理解。但是對於“琥珀的發現”,連許多老師也把它看作是對事實的描述。“琥珀的發現”不是事實,它恰恰顯示作者想象的精妙之處,是作者行文精采所在。雖然,本課教學時學生沒有提出這一個疑問。但處理好這一部分的話,能夠深化學生對“合理想象”的認識,對培養學生的認識能力和想象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琥珀》教學反思9

人教版語文第十冊第二十課《琥珀》是一篇說明文,是科學家們根據一塊裹着蒼蠅和蜘蛛的化石所推測出的一個故事。

教學過程基本如下:第一課時解決三個問題:1、琥珀是什麼?2、化石是什麼?3、琥珀的價值如何?並學習了琥珀的發現部分。透過學習我們知道了琥珀是古代松脂的化石;化石是經過自然界的作用,儲存於地層中的古生物遺體、遺物和它們的生活遺蹟;琥珀的價值連城。

由上一節課的內容我們來推測這塊琥珀形成的過程。先讓學生默讀課文然後用自己的話來說說這個故事,找出描寫琥珀形成過程中松脂球形成的段落(從第二至第九自然段)從中得出松脂球形成的條件1、在一個太陽光很強烈的夏日;2、在一大片松林裏;3、松脂不斷地往下滴;4、一隻蒼蠅和一隻蜘蛛剛好遇到一起。同學們很快找出了條件並發現作者在描寫這個故事的時候用了許多生動有趣的寫作手法。我們可以從讀中發現:第八自然段有一句兩隻小蟲都淹沒在老松樹的黃色的淚珠裏。這是一種擬人的寫法,同時把兩隻小蟲無可奈何的樣子表現得淋漓盡致。作者在寫兩個小動物行動時用了一系列的動詞突出它們的活潑可愛:小蒼蠅展開、停、撣撣、拂拭、飛舞,蜘蛛則是爬、划動、撲。

第10自然段至第12自然段是松脂球形成化石的部分,需要四個條件5、經過漫長的時間;6、陸地下沉,海水漸漸漫上來;7、樹木腐爛;8、松脂球淹沒在泥沙裏。至此琥珀形成的八個條件都已具備。

在現實生活中有各式各樣珍貴的琥珀,學了這篇課文,同學們可以由上述條件推出其他琥珀的形成過程,如果加上自己的想象就會有一篇像課文一樣的美文。所以我出示了一塊鑲有兩隻小昆蟲的假琥珀,讓孩子們編故事。經過一番熱烈的討論,有個孩子說:從前有個天然形成的松樹屋,屋裏總有幾隻小昆蟲在嬉戲。炎熱的夏季來臨,松樹開始滲出香濃的松脂,一天兩隻小昆蟲不幸被松脂裹住,剛好有隕石擊中了樹屋,松脂球隨着大樹埋入地下。經過漫長的年代化石形成了;還有個孩子說一天白蟻王國正在舉行盛大的宴會,各地的白蟻紛至沓來。不料松脂一滴滴落下擋住了它們的去路,白蟻們想搬開松脂,誰知卻被松脂裹得更緊。其他白蟻看到兄弟們被困十分憤怒,於是羣起而向肇禍的松樹攻擊,樹被它們啃倒了,松脂球被砸入地底幾千年過去了,松脂球形成了化石。

學完反饋時同學們紛紛表示不喜歡多讀前面化石形成的部分,因爲他們懂得了形成過程也能容易地找出形成的條件,他們對最後的拓展練習感興趣,覺得文章重點應放在想象部分。如果說條件掌握得好,自然就能編出結構嚴密的科學故事。不過他們忽視了一個問題:這是一篇科學說明文。這樣的文章本來都很枯燥,可是作者這樣的寫法讓它活了起來,而不是開了一個簡單的藥方,羅列它形成的過程。

本次教學中我在閱讀教學琥珀形成部分時把學生抓得過緊,沒有讓他們充分自學彙報,所以課堂顯得沉悶,後來拓展練習時他們才興奮起來。看來以後在此部分可以給學生提好要求再讓他們充分自學討論,相信效果會更好。

《琥珀》教學反思10

小學語文第十冊第20課《琥珀》是一篇精讀課文。課文根據一塊有蒼蠅和蜘蛛的琥珀想象其形成和發現的過程。並且判斷它在科學上的價值。教學這課時應注意指導學生體會科學家是怎樣進行合理想象的。因此,我在教學時,採用了激情·入境·自學·點撥的方法。教學過程安排如下:

一、激情,引入新課

揭示課題,可前,我讓學生觀看多種多樣的琥珀圖片及實物,介紹它們的價值,以激起學生學習這課的熱情。

二、入境,從感性正認識“琥珀”

1、出示教學課件,指導學生觀察其顏色、形狀、包裹物等。

2、根據所看到的圖象讓學生對自己產生的問題進行提問。

三、自學,感知課文內容

1、讀課文,結合預習要求,畫出文中有關寫琥珀形成、發現及其科學價值的句段。

3、細讀課文,體會科學家想象的合理性。

四、點撥,深入體會科學家想象的合理性

課文中講的這塊琥珀與別的琥珀主要區別在於:它不僅有一個蒼蠅和一個蜘蛛,而且這兩個小東西的“腿的四周顯出好幾圈黑色的圓環”。這說明蒼蠅和蜘蛛曾經在裏面進行過掙扎。這樣的一塊琥珀是怎樣形成的呢?科學家根據這塊琥珀的特點,想象了一個生動的故事。

1、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三自然段,思考:

①這一自然段寫的是實在的事物還是聯想?

②“高大的松樹”、“太陽照得火熱”、“松脂的香味”與琥珀的形成有什麼關係?

2、有感情地朗讀第4—8自然段,思考:

①這幾個自然段寫的是實在的事物還是聯想?

②蒼蠅和蜘蛛被裹在松脂球裏以及它們起初的掙扎是根據什麼想象出來的?

3、默讀第10—11自然段,思考:文中爲什麼要寫“幾十年”、“幾百年”、“幾千年”及松脂球被淹沒在泥沙下面?

4、讀第13自然段,思考:“波濤把海里的泥沙捲到岸邊”,與琥珀的發現有什麼關係?

上述教學過程體現了情境教學法及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的教學理論,有利於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琥珀》教學反思11

《琥珀》是一篇閱讀課文。閱讀課的任務和講讀課的任務是不相同的。一般地說,講讀課的主要任務是“教會學生學習方法,讓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感知本課語文基本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而閱讀課的主要任務是“讓學生運用在講讀課中學到的語文基本功,半獨立地理解課文內容,進行語言文字訓練”。顯然,這兩類課文的任務是有差異的。因此,其教學結構、教學方法也不盡相同。

徐國宣老師的這篇《琥珀》教案,緊扣了閱讀課的“主要任務”來設計,真正體現了閱讀課教學的特徵,把閱讀課文真正上成閱讀課。在教學活動中,有些小學語文教師總覺得閱讀課文不好上,到底怎樣上才符合閱讀課教學的要求,總感到把握不好尺度。徐國宣老師設計的這篇《琥珀》教案,爲我們上好閱讀課文提供了範例。

一、緊扣“半獨立地理解”進行教學

所謂“半獨立地理解”,就是教學時既不是老師包辦代替,也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在教師的引導、點撥下,學生運用自己已有的語文基本功,自主地理解課文內容,感悟語言文字。要使學生的“半獨立地理解”能有成效,首先就要把預習引進課堂。預習這個環節很重要,沒有預習,就談不上“半獨立地理解”。這篇教案設計,其教學過程的第一步,就是讓學生預習課文,並檢查預習的效果,看看學生在預習中是否初步理解了課文內容。理解這篇課文內容的關鍵是:(1)這塊琥珀有什麼特點;(2)這塊琥珀有什麼價值。學生在預習中能理解了這兩個問題,也就初步理解了課文內容,達到了預習的效果。預習及檢查預習效果之後,是引導學生自己去閱讀課文,理解語言文字。這一教學過程,學生也是在“半獨立地理解中進行。教學的主要方法是教師點撥,學生討論。而教師點撥的方式是設疑啓發。例如,要學生理解“約摸”一詞時,徐教師是這樣點撥:“‘約摸’是什麼意思?爲什麼一萬年前要用上‘約摸’這個詞?”經過設疑啓發,透過討論,學生對“約摸”的含意就清楚了。

從課文中知道,這塊琥珀的形成要具備兩個條件:第一個條件是要有松柏樹,第二個條件必須是炎熱的夏天。第一個條件是顯性的,在課文的語言文字中明顯地表露出來,讓學生找出描寫松樹的句子並把它讀一讀就能明白。第二個條件是隱性的,它隱含在語言文字的背後,要學生理解那些語言文字並加以想象才能領悟,所以徐教師十分注意設疑點撥:爲什麼科學家想象這個故事發生在一個夏天的晌午‘太陽光熱辣辣的照射着整個森林’?“透過點撥啓發,學生領悟到“松樹、柏樹只有在天氣很熱的時候才能滲出樹脂,而夏天的晌午正是太陽光最熱的時候。”然後教師小結:“炎熱的夏天是科學家想象琥珀形成必備的第二個條件。”這樣,學生就能“半獨立地理解課文中這些關鍵句子的含意,感悟了語言文字,讀懂了這塊琥珀形成必備的另一個條件。

二、採用討論方法組織教學

採用討論方法,是閱讀課文教學讓學生“半獨立地理解”課文的一個有效方法。現代教學論認爲:集體自學優於個人自學,集體討論優於個人獨立思考。強調學生“半獨立地”理解課文,必須輔之以討論式的教學方法。這篇教案設計,就是採用了討論方法組織教學,用得紮實有效。綜觀整堂課的教學過程,老師組織學生進行了五次討論。第一次是“檢查預習”時,指名學生讀課文後讓學生討論兩個問題:(1)這塊琥珀有什麼特點;(2)這塊琥珀有什麼價值。透過討論,互相啓發、補充。發揮集體的智慧,學生就初步地理解了課文內容。第二次是學習第一自然段、品味詞語的含義時,組織學生討論“約摸”一詞是什麼意思,讓學生透過集體的力量來感悟語言文字。第三次是對“科學家根據什麼想象就在‘蜘蛛剛撲過去,一大滴松脂從樹上滴下來剛好落在樹幹上,把蒼蠅和蜘蛛一齊包在裏頭’”這句的理解,也採用了討論方法,以發揮集體的想象力。第四次討論課文的一個難點:“松脂球是怎樣變成化石的?”第五次討論課義的另一個難點:“這塊琥珀是怎樣被發現的?”教案設計這樣的五次討論,旨在讓學生透過討論,發揮集體的智慧和力量,以達到“半獨立地”理解課文的目的。採用討論方法來組織閱讀課文的教學,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教學實踐經驗告訴我們,採用討論方法組織教學,必須注意兩點:一是討論必須紮紮實實,認認真真,講求實效,切不可搞花架子,形式主義。我們過去聽的一些公開課或比賽課.常常看到一些流於形式的課堂討論。比如教師要學生轉過臉來進行四人小組的討論,但當學生轉過臉來剛開始討論,教師馬上宣佈停止討論而轉到別的教學活動上去了。這樣的討論,顯然是走過場,流於形式,是不可取的。二是要在課文的重點、難點和關鍵處組織討論(這可從這篇教案的設計中看出來),並非什麼問題都要組織討論。

《琥珀》教學反思12

《琥珀》是德國作家柏吉爾寫的一篇說明文,也叫科學小品。作者用活潑、通俗易懂的文筆,發揮充分合理的想象,介紹了有關琥珀的科學知識,假想了這塊琥珀形成的過程,從而判斷了它在科學上的科學價值。

課的開始,我出示從網上下載的一些琥珀的圖片,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探索大自然奧祕的興趣。讓他們觀察琥珀的特點,進而匯入課文。

本節課我採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讓學生帶着問題進行學習探究。

第一步:自己獨立學習時出示三個問題:

1、這塊護坡有什麼特點和價值?

2、琥珀的形成經歷哪兩個階段?需要哪些條件?

3、課文中哪些是想象的,哪些是真實的?提示學生找一找、劃一劃、理一理描寫琥珀形成過程的關鍵重要的`句段,進行概括、批註。放手讓學生自己獨立學習10分鐘。

第二步:讓學生在小組中解決自己學習中的困難,總結琥珀形成的條件。

同學們很快找出了條件並發現作者在描寫這個故事的時候用了許多生動有趣的寫作手法。

第三步:全班彙報。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展示、補充、完善。

不足:由於前面複習環節用時較多,導致後邊的“當堂積累”任務未能在課內落實。

措施:要合理分配時間,爭取當堂任務當堂解決。

《琥珀》教學反思13

琥珀是四年級下學期第十一課的內容,本課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在瞭解琥珀的基礎上來自行製作琥珀,此次製作琥珀是在三年級的基礎上所進行進一步的細製作,使所製作的琥珀更細緻、精美。重點是模具的製作,什麼樣的模具確定什麼樣的造型。

這節課,我採用了故事匯入法,目的是爲了引起學生的興趣,透過故事又使學生重溫了一次琥珀的形成過程,瞭解形成琥珀的條件,及它的價值。然後確定學具分配情況,分組進行分工完成任務。在讓學生了解人造琥珀的使用情況後,讓學生進行設計自己想要的琥珀,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設計出切實可用的模具,然後確定出本組的實施方案。這樣整課的任務使學生做到心裏有數,並將設計模具的任務佈置爲作業。

怎麼製作是本課關鍵,學生雖然有先前的製作基礎,但是也不能疏忽,爲此在第二課時上,用自學比較的方法學習製作方法,在學生透過對比後就能很輕鬆地掌握製作的方法,然後再進行製作。最後對每組的作品進行展評,使同學間能有促動的作用,並把每班的作品在其它班級進行展示,讓學生更具創造熱情。

本課結束後,細細地品味了一下,並聽取了校長及主任的指導後,深感還存有太多的不足。如每節課的上下連接在課前就應準備好,每節課要做什麼,不但要做到自己心中有數,還要讓學生有充分的準備。在吸引學生注意力上做得還不是很好,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課堂讓應該以實踐爲主,充分讓學生動手去做,這是本課程的核心。所以在第一課時的安排上若把作業製作模具安排在課內進行效果會更好。總而言之,就是在備課上所下的功夫還不到,因此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在備課上多下功夫,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以提高學生的實踐活動能力。

《琥珀》教學反思14

這篇課文根據一塊有蒼蠅和蜘蛛的琥珀想象其形成和發現的過程,並且判斷它在科學上的價值。其中,琥珀的形成過程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而松脂球的形成過程又是琥珀形成過程中的重點,可謂是重中之重,解決了松脂球形成過程這一重難點,從而就能讓學生明白科學家想象推理的合理性,因此,我在教學時,採用了激情引入?提問點撥?入境再現?小組總方法。現將教學中的不足及優點總結如下:

 一、教學設計的不同

本節課採用了“篇末入手”、“邏輯提問”、“由果溯因”的教學方法和電化教學手段,這種方法不但可以營造寬鬆的課堂氣氛,激勵學生學習興趣,而且使學生求知心切,積極性高,能引起學生的思考興趣,對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大有好處,既解決難度較大的科學知識,又降低了坡度,同時教師適時的點撥,也爲學生梳理了課堂結構,是整節課的教學顯得條理清楚,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二、電教手段的運用

所設計的動畫巧妙。隨着生動的解說詞與逼真動化影像的展現,將每個小讀者引入古老的森林進行遨遊,小小課堂充滿了生機和活力,呈現在孩子們眼前的是:有聲有色、有靜有動、有字有形、五彩鮮明、形象具體的情景,寓教於樂,充分體現了觀察表達的教學要求。能遵循兒童心理學規律,運用認識論進行教學,透過幻燈投影,讓學生再現松脂球的形成的過程,加深感性認識,再透過朗讀上升到理性認識。

這樣的課教學設計,既使學生學懂了松脂球的形成的過程這個重點,從而也爲學生理解湖泊形成過程奠定了基礎,而且也突破了琥珀的科學價值這個難點。所以說,在教學中,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在教學過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那麼,本節課中,我是如何確定整合點的呢?

整合點的確立原則:根據學生對於琥珀知識的匱乏,讓學生自己蒐集有關琥珀的相關知識困難相當大,所以,我在設計教學過程時,在第一環節,就像學生們出示了很多關於化石的圖片。

1、教學第一環節,激情,引入新課的時候應用了多媒體

我讓學生觀看多種多樣的化石圖片,以激起學生學習這課的熱情,在最後重點放在本課所要認識的琥珀身上,從而讓學生學習有重點,也爲降低教學難度做好了準備。

2、在講完松脂球形成的必要的條件之後,爲了讓學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也爲了讓課文富有生命力,所以在講完之後讓學生觀看松脂球的形成過程的flash動畫,這樣的話,使得這一篇科學小品不再枯燥,同時也使得本課所講的內容難度降低,學生們易於理解。

三、創設情境活動

精心設計了活動幻燈片,創造情境,爲學生提供生動活潑的視聽形象,加強語文資訊刺激,使學生眼、耳、口、手協調識記,加深對所學知識的印象理解,提高學習興趣,從而提高記憶效果。培養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並激發了學生愛自然、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朗讀,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採用課前預習、檢查預習的方法,從今學生預習習慣的養成,減少教學用時,提高教學效果。

四、不足之處

1、首先,因爲講課時間的關係,在本節課中我對學生朗讀的指導是有的,可是,明顯的學生的朗讀訓練不夠,學生讀得太少了應多指導,範讀,就描寫蜘蛛和蒼蠅的第3、4、5朗讀到位,後來因爲時間關係,我就不那麼重視學生朗讀了,如果不是學生預習很到位的話,學生對於課文的理解肯定沒有這麼透徹。

2、其次、在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的不是很明顯,不能放手讓學生們去做,老是不放心,擔心學生完不成交給的任務。所以,明顯的老師問得多,學生回答得多。

3、如果條件允許,讓學生自己動手上網找資料,課上交流討論,然後觀看製作的動畫,教學效果一定很好,也不至於因爲擔心講不完課,而讓學生沒有過多的時間去讀課文。

4、如果能有些實物展示,我想可能會更好。不光從文章內容上理解,能用手摸一摸,感知以下,就會拉近琥珀與我們之間的距離。

總之,這堂課是我和學生的一次大膽嘗試,不管成功與否,對於我今後的教學工作都有很大的幫助,在總結由松脂球變成琥珀的這一過程中,我採用了小組合作的形式,而且時間比較充足,這可是我的一大進步,體現了自主、合作與探究的教學理念,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學生們能小結出條件,非常令人高興。有了這一次的歷練,我一定很有很大提高。

《琥珀》教學反思15

現將本課教學中的不足及優點總結如下:

成功之處:

一、教學設計的不同

本節課採用了,我能從篇末入手,由果朔的因教學方法和電化教學手段。在第1、教學第一環節,激情,引入新課的時候應用了多媒體

我讓學生觀看多種多樣的化石圖片,以激起學生學習這課的熱情,在最後重點放在本課所要認識的琥珀身上,從而讓學生學習有重點,也爲降低教學難度做好了準備。

二、在講完松脂球形成的必要的條件之後,爲了讓學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也爲了讓課文富有生命力,所以在講完之後讓學生觀看松脂球的形成過程的flash動畫,這樣的話,使得這一篇科學小品不再枯燥,同時也使得本課所講的內容難度降低,學生們易於理解。

三、創設情境活動

精心設計了活動幻燈片,創造情境,爲學生提供生動活潑的視聽形象,加強語文資訊刺激,使學生眼、耳、口、手協調識記,加深對所學知識的印象理解,提高學習興趣,從而提高記憶效果。培養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並激發了學生愛自然、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朗讀,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採用課前預習、檢查預習的方法,從今學生預習習慣的養成,減少教學用時,提高教學效果。

四、不足之處

1、首先,因爲講課時間的關係,在本節課中我對學生朗讀的指導是有的,可是,明顯的學生的朗讀訓練不夠,學生讀得太少了應多指導,範讀,就描寫蜘蛛和蒼蠅的第3、4、5朗讀到位,後來因爲時間關係,我就不那麼重視學生朗讀了,如果不是學生預習很到位的話,學生對於課文的理解肯定沒有這麼透徹。

2、其次、在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的不是很明顯,不能放手讓學生們去做,老是不放心,擔心學生完不成交給的任務。所以,明顯的老師問得多,學生回答得多。

標籤:琥珀 教學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