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四年級《琥珀》教學反思範文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驗,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四年級《琥珀》教學反思範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四年級《琥珀》教學反思範文

四年級《琥珀》教學反思1

反思《琥珀》一課的整個教學過程,我自己認爲成功之處有以下兩個方面:

一、教學設計

《琥珀》採用了“篇末入手”“邏輯提問”“由果溯因”的變序教學法和電化教學手段,這種方法可以營造寬鬆的課堂氣氛,激勵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求知心切,積極性高,能引起學生的思考興趣,對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大有好處,既解決難度較大的科學知識,又降低了坡度,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二、教學課件的運用

透過幻燈投影,使學生初步感知,繼而默讀全文,給予材料的復現,加深感性認識,再透過表達上升到理性認識。這樣的教學設計,使學生理解了琥珀形成的過程這個重點。

不足之處:

本節課時間比較緊,拓展部分沒能按計劃讓學生進行寫作與點評。

可以再用半節課,抽查學生的寫作情況。

四年級《琥珀》教學反思2

《琥珀》是一篇極富情趣、引人遐想的科普說明文。在教學時,我採用了 “篇末入手”的變序教學法,首先讓學生結合課外查閱到的資料談談對“琥珀”的瞭解;接着,根據學急於想見到這塊奇異琥珀樣子的心理,安排學生自學課文思考:這塊琥珀到底是什麼樣呀?邊讀邊畫下描寫琥珀樣子的句子。彙報:“這塊琥珀什麼樣?”對照圖片,瞭解琥珀的'樣子,談談琥珀樣子的奇異之處。再學習它的科學價值,探討它價值上的奇異。在學生弄懂琥珀的樣子和價值後,設疑:“看到這塊奇異的琥珀,你最想推測什麼?”(學生此時最想知道的可能是它的形成過程。)之後,看動畫視頻初步瞭解形成過程,再“請同學們認真地讀課文,邊讀邊想一想、畫一畫這塊琥珀到底是怎樣形成的?它的形成必須具備哪些條件?”使學生充分了解這一“奇物”真正的形成過程,激發起學生熱愛科學,積極大膽探究科學的興趣。最後迴歸全文,感受作者想象合理、推理嚴密,總結寫作特點。

在本節課上我認爲自己有如下兩點成功之處:

一、教學思路清晰,緊扣文眼“奇異”二字展開,突出了重點:琥珀的形成過程。教學環節銜接緊湊,過渡自然,時間安排合理,按時完成教學任務。

二、在教學中,利用多種教學方法輔助學生學習,引導孩子深入地感悟語言、積累語言。師生配合較好,能全身心的投入教學。

我認爲也有以下幾點需要改進:

一、要加強對學生回答問題時語言的流暢性和生動性的訓練。例如理解完琥珀形成的四個階段和必備條件,讓學生複述琥珀的形成過程時,教師應提示孩子複述時可以用上關聯詞和一些修飾語把這塊琥珀的形成過程講述得流暢、生動些。由於教師沒有提示,學生只限於板書內容,複述很生硬。

二、本節課中學生的朗讀訓練不夠,應多指導,範讀,讀書時間有些少。

三、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加強對文章內容的整合。本節課的教學顯得有些細碎,教師放手不夠。

四年級《琥珀》教學反思3

現將本課教學中的不足及優點總結如下:

成功之處:

一、教學設計的不同

本節課採用了,我能從篇末入手,由果朔的因教學方法和電化教學手段。在第1、教學第一環節,激情,引入新課的時候應用了多媒體

我讓學生觀看多種多樣的化石圖片,以激起學生學習這課的熱情,在最後重點放在本課所要認識的琥珀身上,從而讓學生學習有重點,也爲降低教學難度做好了準備。

二、在講完松脂球形成的必要的條件之後,爲了讓學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也爲了讓課文富有生命力,所以在講完之後讓學生觀看松脂球的形成過程的flash動畫,這樣的話,使得這一篇科學小品不再枯燥,同時也使得本課所講的內容難度降低,學生們易於理解。

三、創設情境活動

精心設計了活動幻燈片,創造情境,爲學生提供生動活潑的視聽形象,加強語文資訊刺激,使學生眼、耳、口、手協調識記,加深對所學知識的印象理解,提高學習興趣,從而提高記憶效果。培養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並激發了學生愛自然、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朗讀,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採用課前預習、檢查預習的方法,從今學生預習習慣的養成,減少教學用時,提高教學效果。

四、不足之處

1、首先,因爲講課時間的關係,在本節課中我對學生朗讀的指導是有的,可是,明顯的學生的朗讀訓練不夠,學生讀得太少了應多指導,範讀,就描寫蜘蛛和蒼蠅的第3、4、5朗讀到位,後來因爲時間關係,我就不那麼重視學生朗讀了,如果不是學生預習很到位的話,學生對於課文的理解肯定沒有這麼透徹。

2、其次、在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的不是很明顯,不能放手讓學生們去做,老是不放心,擔心學生完不成交給的任務。所以,明顯的老師問得多,學生回答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