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兩位數乘兩位數教學反思

身爲一名剛到崗的教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兩位數乘兩位數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兩位數乘兩位數教學反思

兩位數乘兩位數教學反思1

本節課是三年級數學下冊第四單元第3課時的內容,學生在掌握了兩位數乘整十數和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

優點:

1、複習鋪墊起到了承上啓下的作用。

本節課複習了兩位數乘一位數和兩位數乘整十數的口算乘法,爲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算理的理解做好鋪墊,兩位數乘兩位數可以轉化爲兩位數乘一位數和兩位數乘整十數。讓學生在已有的生活經驗上去學習,理解更容易接受。

2、小組合作效果好,學生對算理理解到位。

在小組合作探究的過程中,有些學生會想到把12看成10和2的和,先用14×10=140(本),再用14×2=28(本),然後把兩次乘得的結果相加,140+28=168(本)或14×12=168(本)。有些學生可能由兩位數乘一位數的豎式乘法,想到兩位數乘兩位數也可以用筆算。

不足之處:

1、列豎式計算中,有易錯點沒有突破。

在列豎式計算中,出現了個位和個位相乘,十位和十位乘的現象,說明對豎式的算理理解不夠透徹,對計算方法的認識還存在誤區。對於老師的提問與十位相乘的積的末位數字要與十位對齊,並且末尾的0不用寫的原因說不清楚,表達不出來。也說明對於本節課的難點沒有突破。

2、時間把握前鬆後緊,導致後面的練習沒有完成。

由於突發狀況的發生,錯誤題的糾正,和學生說算理不清楚再加以練習等等,使得前面時間用的較多,導致後面練習沒有跟上,學生對豎式計算沒有形成熟練的技巧。

兩位數乘兩位數教學反思2

疫情無情,人間有愛。停課不停教、線上教學已經持續有一月時間,爲了減輕疫情對學校教學的影響,確保在家學習質量不打折,我們三數組制定了詳細的線上教學計劃,學生上午觀看同桌100視頻課,下午根據作業完成情況錄製小視頻進行答疑。

根據課程安排,這周我們學習了《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的內容,它是在學生學習了多位數乘一位數、口算乘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爲了提高學生的計算正確率,就得讓學生真正理解算理,算理是算法的基礎。

我認爲本節課內容,如果還將算理的呈現停留在實物表徵的呈現上,是對學生思維方式的倒退式引導。兩位數乘兩位數的關鍵在於讓學生理解用一個因數的個位、十位分別去乘另一個因數的過程。在學習這節課前,我對班裏的學習情況進行了一個預測,計算對學生來說不難,難就難在算理的理解上,還有一些細節問題,比如:抄錯數字、橫式忘寫得數等等。透過學習同桌100視頻課及家長的輔導,大部分學生已經會算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乘法,但對於爲什麼這樣寫,先怎麼計算再怎麼計算,還比較迷茫。本節課的重點就是理解算理,如何很好的突破這一難點呢?在下午批改作業反饋中,我是這樣處理的,錄製小視頻重點講解14乘12的算理,讓學生給家長說一說計算過程,並錄製了小視頻。爲了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晚飯後又讓家長根據自己孩子的計算情況,自願完成6道關於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乘法的豎式計算。

我在批改作業中體會到,對於計算類的教學,千萬不能僅看學生計算的正確與否,而更應該注重學生對於計算算理的理解。

兩位數乘兩位數教學反思3

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是在學生能夠比較熟練地口算整十、整百數乘一位數,兩位數乘一位數(每位乘積不滿十),並且掌握了多位數乘一位數的計算方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掌握了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不僅可以解決與之有關的實際問題,還爲學習多位數四則混合運算打下基礎。

設計原則之一:計算與應用結合,體驗計算是有用。

因此整堂課的教學流程是創設情境提出問題探索嘗試尋找方法鞏固方法學以致用。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中探討計算方法,使學生深刻理解爲什麼要計算,切實體會計算的意義和作用。

設計原則之二:主動探索計算方法,並進行優化,滲透化歸的數學思想。

解決買24本樹需要多少元時,學生尋找了很多方法。有的用了拆數,有的用了連乘,有的用了課外學習的豎式。到底哪些方法是通用的?哪些方法是有侷限性的?教師應當肯定學生正確的想法,更應當引導學生進行合理的優化,尋找解決問題的一般方法。

設計原則之三:結合具體情境理解並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

學生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方法的關鍵是:

①掌握乘的順序;

②理解用第二個因數十位上的數乘第一個因數得多少個“十”,乘得的數的末位要和因數的十位對齊。

結合具體情境,既能溝通橫式與豎式間的聯繫,又能有助於學生理解乘的順序(每一步的由來),對位的問題。脫離具體情境說說怎麼計算,從具體到抽象,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計算方法。

兩位數乘兩位數教學反思4

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乘法是在學生能夠較熟練的口算整十、整百數乘兩位數,並且掌握了多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方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課的重點是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算理。關鍵在於學生能掌握好乘的順序以及兩個積的數位。

教學中,我從學校購新書入手,再現了學生熟悉的情景,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把計算設定在學生熟悉的具體情景之中,激活了學生原有的知識與經驗,使學生願意去主動探索知識。例:24×12,讓學生以探究、活躍、高昂的精神狀態參與學習過程。

從課堂反饋來看,效果較好。在探索計算方法時,我讓學生獨立嘗試計算,有的孩子用口算的方法,有的孩子用豎式的方法。其中不少用豎式的孩子是直接寫出得數而沒有計算過程的,說明這些孩子還沒能很好的理解算理。此時,我請了幾位孩子上臺書寫自己的方法,先請口算的孩子說了自己的想法,再請筆算正確的孩子說他的計算過程,同時,我注意引導學生進行觀察表達,讓學生們理解筆算的計算過程。最後在比較臺上錯誤的筆算存在的問題,讓學生加深對算理的理解,明白算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對於學生而言是較難理解的,計算時需要進行3層計算。學生還未能熟練掌握時,往往會出現運算第2層時把算乘幾十當成算乘幾,或者將因數弄混淆導致出錯。爲了避免這一問題,在學生書寫豎式時,我要求孩子們將算理一併書寫在算式的旁邊,便於孩子記住自己該算哪一步,便於孩子們在思維混淆時能理清運算的順序,在檢查時便於發現錯誤。

在教學中我體會到,對這一知識的教學千萬不能急,不能光看學生計算出的結果正確與否,而應關注學生是否理解了算理。看似簡單的計算,實際對初次學習的孩子來說是挺困難的事情。在教學中應多觀察多思考學生出錯的原因幫助其從對症下藥。同時,加強對算理的理解是學生熟練掌握計算方法的關鍵。

兩位數乘兩位數教學反思5

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是第四單元的教學重點。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能夠比較熟練地口算整十、整百數乘一位數,兩位數乘一位數(每位乘積不滿十),並且掌握了多位數乘一位數的計算方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掌握了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不僅可以解決與之有關的實際問題,還爲學習多位數四則混合運算打下基礎。而且,爲學生解決生活中遇到的乘數是更多位數的乘法問題,奠定了基礎。兩位數乘兩位數,是在學生學習了筆算多位數乘一位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單元的筆算乘法分兩個層次編排,先出現不進位的,突出乘的順序及部分積的書寫位置,幫助學生理解筆算的算理。接着,編排進位的,讓學生經歷兩位數乘兩位數需要進位的筆算過程,幫助學生掌握筆算乘法的方法。

教學第一課時是不進位的,課堂上我結合例題引導學生去理解算理。當時的例題是沒套書有14本,老師買了12套,一共買了多少本?當時這道題是先用口算方法想,先求10套多少本,用14×10=140(本),在求2套多少本,用14×2=28(本),然後140+28=168(本),學生對口算方法都能明白,所以這道題改成豎式時,學生對於算理都能明白,沒有疑問,只是有個別學生習慣寫上豎式中140的那個0,這個慢慢可以改掉。有了一定的情景輔助學生理解算理上略微有些吃力。課上再透過純豎式計算,明確先算什麼,再算什麼,而且一開始我要求學生寫清楚你每一步是誰和誰相乘得來的,學生能寫清楚,必然是能理解的。練習的過程中適時請學生上臺板演,再結合錯題進行分析,加深理解,透過兩課時的教學發現針對不進位的都能很好的掌握。

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乘法,必須讓學生明白算理。再透過大量的練習題讓學生鞏固,學生才能徹底學會。

兩位數乘兩位數教學反思6

本節課是小學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學習內容,是在學習了筆算兩、三位數位數乘一位數和含整十數的兩位數乘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節課在新知的探索過程中,我先讓學生嘗試計算24×12,在學生出現口算方法與豎式計算兩種方法後,我先讓學生交流口算方法與算理,爲進一步理解豎式計算的算理奠定基礎。爲了突破重點和難點,在交流豎式計算方法時,我出示了個問題:

①48是怎樣算出來的?

②24是怎樣算出來的?爲什麼不與48的數爲對齊?

③這裏的24表示多少?

④24既然表示240,爲什麼個位的0不寫?

⑤240個位的0省略不寫是時,4的位置能變動嗎?爲什麼?

⑥288又是怎樣得到的?

透過討論交流這5個問題,學生真正的理解了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算理。爲了加深理解,我又對口算方法與豎式計算進行了溝通,找到他們的聯繫:方法一樣,只是書寫形式不同罷了!

在當堂課的測試中,有部分基礎較差的學生對位問題出現錯誤。還有大多是學生計算時錯誤,個別學生乘的順序不對,需要進一步強化!

兩位數乘兩位數教學反思7

核心提示: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乘法,是在學生掌握了兩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方法、兩位數乘整十數的口算方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雖然在乘法進位的方法、筆算的順序和數位的對齊方面已有了一定基礎,但計算作爲最根本的基礎。

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乘法,是在學生掌握了兩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方法、兩位數乘整十數的口算方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雖然在乘法進位的方法、筆算的順序和數位的對齊方面已有了一定基礎,但計算作爲最根本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應該是我們教學的重點。所以本節課把教學目標定位在:使學生進一步理解乘法的意義,在弄清用兩位數乘兩位數算理的基礎上,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和書寫格式,並能正確地進行計算。同時培養學生用“舊知”解決“新知”的學習方法及善於思考的學習品質,養成認真計算的學習習慣。

本節課中,在學習探究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時,首先讓學生自主探索,然後透過交流,讓學生充分展示學習的思路,讓學生充分感受到知識發生、發展的過程。讓學生真正自己領悟數學知識掌握數學技能。組織學生創新,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觀點、介紹不同的計算方法。如“請在小組裏說說你的算法,也聽聽別人的算法!”“誰願意與同學們分享你的計算方法?”“在這些算法中,你比較欣賞哪一種算法?”等等,讓學生在交流中學會吸收,學會欣賞,學會評價。

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是乘的順序和第二部分的書寫位置問題,使學生掌握基本的乘法筆算方法。爲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教學時每做一道題,都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流算法,發揮小組長的作用,優秀生教後進生;設計層次性強、生活化的練習,即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有用的數學。

兩位數乘兩位數教學反思8

本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筆算多位數乘一位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學不進位的筆算乘法,重點是教學乘的順序及各部分積的書寫位置,重點幫助學生理解筆算的算理,突出各部分積的實際含義。在本節課教學中,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一、讓學生經歷探索計算方法的過程,培養幾何直觀。

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是新課程倡導的重要改革理念之一。我在教學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的筆算中,首先讓學生嘗試用已有的知識解決新問題,並要求學生用點子圖把自己的方法表示出來,讓學生經歷用圖示表徵解釋算法的過程;然後在去全班交流展示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並透過學生的彙報使學生明確如何劃分點子圖、算式表徵了哪種計算方法,溝通圖形表徵、算式表徵與計算方法之間的聯繫;最後,在理解豎式計算的算理時,讓學生再次利用點子圖,表示出豎式計算中每一步的結果,進而更好地理解其含義,掌握好算法。

藉助點子圖,在加深學生對計算方法理解的同時,使學生逐步學會藉助幾何直觀去解決問題,去表達和交流,有效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處理好算法多樣化與優化的關係。

在學生探索14×12=?時,學生出現了多種算法:(1)14×10=14014×2=28140+28=168(2)14×2×6=168(3)14×4×3=168(4)12×7×2=168(5)12×10=12012×4=48120+48=168

(6)14×9=12614×3=42126+42=168……在學生交流多種多種算法時,讓學生在感受算法多樣化的同時,應充分讓學生透過對不同計算方法和點子圖的比較、歸納和分類,體驗方法的異同,掌握解題策略。教師發揮引導作用“這多種方法,都體現了相同的解題思路“先分後合”。師追問:先分後合的解題思路有什麼優點呢?學生體會後說“這些方法都是先分後合,分開以後,數變小了,就會算了。分了以後就把新知識轉化爲舊知識來解答了。”這樣在比較中,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和優化意識。

三、注意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生在計算時,容易產生一些錯誤。例如:只把相同數位上的數相乘,漏乘某一位;積的位置對錯位;出現相加的錯誤等等。如果不及時糾正,就會產生不良的學習習慣。所以在學生計算中一定嚴格要求,書寫工整,計算細心,認真審題的良好學習習慣。

兩位數乘兩位數教學反思9

本節“兩位數乘兩位數進位”爲計算法則教學課,我按照傳統的模式:匯入,新授,鞏固練習,課堂小結,佈置作業設計的。

良好的匯入能起到先聲奪人的作用,教材爲我們提供了下圍棋這一情節,就是針對新課中的“圍棋”我設定了“專心致志”的故事而過渡到新課。巧妙地將“棋盤上一共有多少個交叉點?”的問題融於故事情節之中,使單純的數學教學變得情趣盎然。讓學生知道數學來源於生活。但是複習的時間過長,導致後面的本節課的亮點部分生生互動環節“蜜蜂採蜜”沒有實施。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在新課練習過程中有部分同學做錯。原因是兩個數的和沒有加反而也用乘法。針對錯誤指出錯誤讓全班的同學引以爲戒。避免這種錯誤再次發生。

精心設計的一節課並沒有上出我理想中的效果。在實施過程中遇到了這樣那樣的失誤。分析如下:

(1)匯入過長。匯入過長直接影響後面的教學。

(2)複習注重梯度練習。學生的接受能力不一樣,練習多設定些有梯度性的題便於不同層次的學生消化。

(3)時間分配上要調整。

(4)儘量避免口誤,注重教學中的每一個細節。

雖然存在種種遺憾,但是我會一如既往的努力下去,爭取上好每一堂課,少上遺憾的課。在遺憾中反思,在遺憾中完善,在遺憾中成長。讓學生學到學好更多的知識!

兩位數乘兩位數教學反思10

本節課的學習內容是在學習了筆算兩、三位數位數乘一位數和含整十數的兩位數乘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單元的筆算乘法分兩個層次編排。先出現不進位的,突出乘的順序及部分積的書寫位置,幫助學生理解筆算的算理;然後進位和連續進位。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第二部分積的對位問題,是本節課的一個難點。學生掌握了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不僅可以解決與之有關的實際問題,還爲學習多位數四則混合運算打下基礎。而且,爲學生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因數是更多位數的乘法問題,奠定了基礎。因此在計算體系中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本節課在新知的探索過程中,我先讓學生嘗試計算24×12,在學生出現口算方法與豎式計算兩種方法後,我先讓學生交流口算方法與算理,爲進一步理解豎式計算的算理奠定基礎。爲了突破重點和難點,在交流豎式計算方法時,我出示了個問題:①48是怎樣算出來的?②24是怎樣算出來的?爲什麼不與48的數爲對齊?③這裏的24表示多少?④24既然表示240,爲什麼個位的0不寫?⑤240個位的0省略不寫是時,4的'位置能變動嗎?爲什麼?⑥288又是怎樣得到的?透過討論交流這5個問題,學生真正的理解了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算理。爲了加深理解,我又對口算方法與豎式計算進行了溝通,找到他們的聯繫:方法一樣,只是書寫形式不同罷了!

在當堂課的測試中,學生的對位問題沒有一人出現錯誤。錯誤大多是學生計算錯誤,個別學生乘的順序不對,需要進一步強化!

兩位數乘兩位數教學反思11

上學期學生學習了兩位數乘一位數的估算,已經掌握了估算的基本方法,本節課的估算教學又就是在學生已經基本掌握了估算的方法和學習了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的基礎上進行的。學好本節課內容,能爲今後學習多位數除法估算以及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計算做好知識上的準備。《數學課程標準》也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與數學學習中有着十分廣泛的應用,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發展學生的估算能力,對學生擁有良好的數感具有重要的價值。而例題在落實《數學課程標準》的同時還旨在引導學生探索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不同的估算方法,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估算技巧。

本節課最突出的特點就是透過小組合作學習模式,讓學透過自主合作探究掌握估算的不同方法,在落實課標的和教學重難點的同時,使學生體會算法多樣化,並在掌握這些算法的同時能夠掌握估算的技巧,即結合具體的題目內容選擇最佳算法。

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本學期已在我校全面鋪開,經過開學以來這一個多月時間的試行,學生對這種學習模式已基本適應,並且很喜歡這種學習模式。本節課依然採用這樣的教學模式。在這種學習模式下,學生表達能力和表達的慾望增強了,學習能力提高了。本課時共設計了四個預習題目:

問題1:從圖中你得到了哪些數學資訊?

問題2:說說你是怎樣進行估算的?有幾種算法?

問題3:如果有多種算法,比一比哪種更接近準確值?爲什麼?

問題4:在這幾種算法中,哪種更好,爲什麼?

在四個問題中前兩個問題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都能夠解決,而第三、四兩個問題班中幾位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能夠解決。在教學中我又把這四個問題分爲兩組,讓學生分別進行討論展示。在第一、二兩個問題交流中組內的學生均能暢所欲言,即使是那些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也會因爲有了課前的預習也會寫出一種甚至兩種解題方法,自己有了發言的底氣,便在小組交流時搶着來說。大大增強了這些學生表達的慾望,同時透過與組內學生進行交流又進一步鞏固了所學的知識內容。而對於學習能力強的學生補充的其他方法,他們也能夠接受並理解。做到了好中差學生之間的互補,充分發揮出小組合作學習中的幫扶作用。有了課前的預習和課上小組中的合作交流,學生對所學內容已經基本上掌握,因此在全班展示時,所有學生都躍躍欲試,願意在同學面前展示自己,以往傳統課堂上沒有理會老師提問的現象杜絕了。

本課時的重點是讓學生在多種解題方法中總結並掌握估算的技巧,即一是怎樣估算才更加接近準確值,二是什麼時候選擇上估,什麼時候選擇下估。

透過問題一、二的解決學生已經掌握瞭解決例題的多種算法。在此基礎上小組內再探討問題三如果有多種算法,比一比哪種更接近準確值?爲什麼?透過與精確值比較學生很容易找到最接近準確值的那種方法。而這種方法爲什麼會最接近準確值是學生討論的重點,也是學生探究和掌握估算技巧的難點。透過小組合作學習,透過老師的適時點撥,學生總結出把算式中的較大的那個因數估成整十數時,得到的估算值最接近準確值。透過問題四在這幾種算法中,哪種更好,爲什麼?再進一步鞏固,使學生能夠掌握估算的技巧,即使學生懂得在計算時不應忙着下筆,應該先對數據進行分析,找到最佳的算法,得到最佳的計算結果。透過這樣的環節,培養學生的優化思想。

在例題後設計了一道有關錢的估算題,學生在獨立完成估算後,在交流時發現得到答案不一樣:上估後得到帶1200元就夠了,下估後得到帶900元就夠了,透過與準確值比較帶900元就夠了這個答案是錯誤的。於是我引導學生展開討論,觀察例題和本題,想一想到底什麼時候該上估,什麼時候該下估?透過學生討論,老師引導學生得到在估算座位夠不夠時我們一般下估,在估算錢夠不夠時一般下估。進一步透過觀察、討論掌握估算的技巧。

每一節課下來總會有些遺憾或不足,本節課亦是如此。

1、課上雖然總結出了估算的技巧,但是由於對估算前觀察因數特點選擇估算方法這一環節強調的不夠充分,所以出現了學生在實際解題過程中還有一部分學生僅僅是完成估算,而沒有選擇誤差最小的的算法。

2、由於教學時間分配不夠合理,課堂上解題數量較少,課堂時效性不高。

兩位數乘兩位數教學反思12

一、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下冊P65兩位數乘兩位數(進位)。

二、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學習評價卡

三、教學目標與策略選擇

在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計算中,學生已經理解了筆算的算理,知道乘的順序及積的書寫位置,因此,本節課主要利用學生已有的認知經驗進行遷移,讓學生自主建構兩位數乘兩位數(進位)的計算過程。在認真分析教材,深入瞭解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後,我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定位如下:

⑴結合講成語故事這一富有趣味性的情境,體會兩位數乘兩位數(進位)的計算是伴隨着解決問題而產生的;

⑵運用已有經驗對問題情境進行探索,得出自己計算兩位數乘兩位數(進位)的方法,透過與同伴的交流,體驗計算方法的多樣化,並透過比較,完善自己的方法;

⑶經歷兩位數乘兩位數(進位)的計算過程,掌握筆算乘法的方法;

⑷在故事情節中滲透德育,讓學生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持之以恆、專心致志。

由“好的服裝=好的布料+好的式樣+好的工藝”聯想到“好的教學效果=好的教材內容+好的呈現形式+好的教學方法”,在本節課的設計中,我嘗試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探索:

1、創造自己的“吸引子”,先聲奪人。孩子是聽故事長大的。本節課我由一個源於圍棋的成語故事引入,巧妙地將要解決的數學問題融於其中,引發學生愉快、主動地去探究它。

2、經歷發現知識的過程。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場,課堂上我給學生提供了充分積極思考、合作交流的漁場,讓他們在交流中不斷地反思自我、完善自我。

3、注重過程評價,使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透過正確的評價,不斷調整自我。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心中悟出始知深。本節課結束時,我給每個學生髮一張評價卡,讓學生簡單反思自己本節課中所學的知識和情感體驗,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4、教學流程設計及意圖

教 學 流 程 設 計 意 圖

一、引入

1、(出示卡片)專心致志

師:大家知道成語“專心致志”是什麼意思嗎?關於“專心致志”這則成語的來歷還有一個小故事呢!

2、(電腦呈現下圍棋畫面)教師講成語故事——專心致志。

師:大約戰國初期,有位名叫弈秋的人特別喜歡下圍棋。由於棋術高明,當時有很多家長把自己的孩子送去跟他學棋。其中有兩個孩子特別聰明,一個六歲,已經會計算棋盤的總交叉點數,聽老師講棋時注意力非常集中,秋老師給他取名叫弈實;另一個孩子八歲,志向遠大,決心要成爲象秋老師一樣的“大國手”,秋老師給他取名叫弈虛。開始講課時,實和虛都能夠認真地聽講,掌握了圍棋的基本知識,學會了下棋的基本着法。一段時間後,弈虛因爲水平比弈實高就覺得自己很了不起,小尾巴翹了起來,聽講的時候不用心,心裏想着會飛來鴻鵠,自己可以拿弓箭把它射下來。不久,弈實的水平大大地超過了弈虛。

師:同學們,聽完這個故事,你有什麼想對大家說的嗎?

生:下圍棋時要專心,要不然就學不到真本領。

師:是啊,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幹任何事情都要持之以恆、專心致志。

3、提出問題

師:同學們,弈實六歲時就已經會計算棋盤的總交叉點數,

那大家會計算嗎?

(電腦呈現棋盤圖,使學生了解到:圍棋的棋盤面由縱橫19道線交叉而成。)

棋盤上一共有多少個交叉點?

請學生說一說用什麼方法解決這個問題,從而列出算式:

19×19

4、猜一猜:

⑴學生先猜一猜大約有多少個交叉點,並說一說你是怎樣猜測的?

生:因爲19≈20 20×20=400 所以大約有400個。

⑵想一想有什麼方法能說明你猜測的數較正確?學生說出需要計算19×19=?

二、展開

1、獨立思考,嘗試解決問題

師:獨立思考2分鐘,你能想出幾種方法計算19×19=?

2、梳理思路,小組合作交流

師:剛纔很多同學不止用一種方法計算出了結果,接下來,請把你的想法和小組同學交流一下,在交流中有兩個要求:⑴請你注意聽小組內每位同學的意見、方法;⑵小組長每人發一張活動記錄卡,請你邊聽邊記下你們小組的活動情況。下面開始交流。

3、整理成果,全班彙報

⑴各小組長派代表將自己組的研究成果寫在黑板上。

⑵小組代表說說他們的想法,其他小組可以補充。

①我們組的方法是:19×10=190 19×9=171 190﹢171=361

②19+19+…+19=361(19個19相加)

③我們組是把19×19看成20×19,20×19=380,再從380中減去19,380-19=361

④列豎式: 1 9

×1 9

1 7 1

1 9

3 6 1

⑤我們組也是用豎式計算,但結果不同。

1 9

×1 9

9 1

1 9

2 7 1

(揭示矛盾,突破“進位”這一教學難點。)

4、反思各種計算方法。

⑴教師提問:還有不同算法嗎?那我們先來看這兩個豎式計算:大家覺得他們的方法對嗎?你對他們的方法有什麼疑問嗎?

①學生當“小記者”對用豎式計算組的同學進行現場採訪,重點講清“進位8”。

②師:同學們,“智慧寶寶”剛纔也聽到了大家精彩的發言,我了獎勵大家,下面他要給大家講個故事,想聽嗎?(電腦隨錄音逐一動態顯示畫面)

附:錄音內容

數字媽媽有一對非常可愛的雙包胎姐妹。有一天,數字姐姐19來到草地上,看到美麗的大自然,不由得坐下來欣賞起來,這時,數字妹妹19也來到這裏,也被這景色吸引住了,她想坐下來和姐姐一起欣賞,可是究竟坐哪兒呢?姐姐看出了她的心思,就提醒她說:“我的1是十位,9是個位。”妹妹高興地說:“噢,我知道了,我們應相同數位對齊。”突然,9和9說話了,“對不起,我們坐不下了。我們相乘滿十了,要向前進8。”她們的前一位友好地收下了各自的新朋友。

學生主動學習,肯定來自於內部需求;如果沒有這個需求,學生不會無緣無故地進行主體參與。因此,課堂伊始,我先創設講成語故事這一情境吸引學生,然後從故事中引出需要解決的問題,使自主探究變成學生的一種需求。這樣,在短時間內就將學生的注意引內容,讓他全身心地走進數學的“門檻”。

學生間出現了不同的解題策略,在獨立思考到達一定的程度時,教師教給學生必需的合作技能,接着,小組內每一個同學講述了自己的解題方法,並對其他同學的解法充分發表自己的看法。透過這個過程,培養學生數學交流的能力,體驗算法多樣化,並在交流中學會傾聽,學會換位思

學生當“小記者”採訪用豎式計算的小組,向他們提出自己還不清楚的問題,這樣就把單向的言說,變成了多向的對話。在交流中,學生不僅理解了算理,也解決“進位”這個教學難點。

“數字姐妹賞春”這一環節的設計,把數字擬人化,更拉近了學生與數學知識的距離,他們在靜心聆聽故事中小數字對話的同時,使知識進一步得到了鞏固,而且不容易忘卻。

兩位數乘兩位數(進位)筆算乘法教學反思、本節課是教學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課本65頁例題2的筆算乘法,重點講解19乘19的豎式,讓學生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乘法的方法,進位的乘法計算格式。

從本節課看學生參與積極,學習的興趣較濃。由於學生在二年級時學習了多位數乘以位數,本學期前一節課學習的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乘法,有了這個基礎。因此,本節課我就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嘗試算一算,說一說,想透過讓學生動腦思考、計算歸納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在讓學生計算“19×19”時,我是有意識的安排三個學生到黑板算(典型算法),讓學生觀察討論,找到正確的計算方法,這樣就突破了“進位”這一教學難點。

教學完這個例題後,我出了3題填一填,分層練習,學生填完後並說出計算的方法,目的讓學生在計算的過程中去感悟,歸納出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學生都能填得出,但從學生的課後作業看,結果了現有部分學生對筆算方法不熟,尤其是在做第二層計算時就亂寫了,例如:

4 5 6 3

× 3 4 × 5 2

———— —————

1 8 0 1 2 6

2 7 3 5

—————— —————

4 5 0 4 7 6

第一題學生當乘到十位上的數時,卻是用第一個因數的個位加上進位的數2得7,再用5-3得2。

第二題是用十位上的數和個位相乘後,再用進位的數和個位相乘。這些學生爲什麼會出現這樣的錯誤,我真不明白。

課後對這堂課進行反思,我想如果在講完例1後,再叫幾名學習沒那麼好的同學講述一下筆算順序,然後出一組改錯題組織學生集體討論,總結出筆算方法,讓學生在討論、口述的過程中對筆算乘法的算理有更清楚的認識,從而掌握筆算方法。學生在鞏固訓練中失誤可能會更少,教學效果可能會更好。

兩位數乘兩位數教學反思13

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乘法,是在學生掌握了兩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方法、兩位數乘整十數的口算方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雖然在乘法進位的方法、筆算的順序和數位的對齊方面已有了一定基礎,但計算作爲最根本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應該是我們教學的重點。所以本節課把教學目標定位在:使學生進一步理解乘法的意義,在弄清用兩位數乘兩位數算理的基礎上,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和書寫格式,並能正確地進行計算。同時培養學生用“舊知”解決“新知”的學習方法及善於思考的學習品質,養成認真計算的學習習慣,其中教學重難點仍是理解乘數是兩位數筆算乘法的算理。

實際教學中,在探索筆算乘法的過程中,我先請同學估一估,培養了學生估算的能力,接着,放手讓學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去計算,學生積極地投入到交流討論當中,不少同學的口算能力很強,用口算的方法算出了結果,28×10=28028×2=56280+56=336或28×6=168168×2=336。我給予了肯定。在交流中學生充分的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在此基礎之上,我又引導學生試着用豎式解決這一問題,有了口算的基礎,學生透過認真的思考與合作交流得出了筆算乘法的方法。從學生運用已有知識解決問題,到相互交流探索筆算方法,學生始終處於學習的主體地位,在活動中學生經歷了筆算乘法的計算方法的得出過程,體會了計算的用處,真正成爲了學習的主人。

由於這是一堂計算課,使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加深對計算法則及算理的認識,激發學習興趣,提高計算能力,並培養學生認真計算、書寫工整的良好學習習慣。練習是一種有目的、有步驟、有指導的教學活動。在設計安排練習題時,我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做了精心安排。

課後透過學生作業的反饋,我也發現了自己的許多不足,如課堂提問的策略問題,面對學生的突發問題,不知道怎樣去引導。在學習豎式計算過程中我有點過重側重於讓學生運用已有知識解決問題,只對計算過程稍加提醒。導致在豎式中第二個乘數十位上的數和第一個乘數每一位上的數相乘這一過程學生出錯現象較多,過後我又花費了大量時間,做了很多重複的教學。

兩位數乘兩位數教學反思14

對於本單元的學習內容,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對於學生而言是較難理解的,我在新授教學後學生的練習中出現這樣幾種情況:第一種是把第二個因數的兩個數字的乘積合併成一個數字的乘積,如“54×13”計算時變成54×3=162,再算54×10=5,最後54×13=5162。第二種是第二個因數十位上的1乘54得數的末尾與個位對齊。第三種是忘記在乘的過程中加上進位。針對這幾種情況的學生,我是先集體講評,再指名學生在黑板上板演,大家來找出問題所在的地方,再指導訂正。經過這樣的輔導練習,到最後還剩兩三個學困生不會用豎式計算,對於學困生我先讓他們練習兩位數乘一位數的豎式計算,再在這個基礎上把兩位數乘兩位數中的第二個因數分解成兩個一位數,也就是說讓學生做了兩個兩位數乘一位數的豎式,再把這兩個豎式乘得的積相加,在相加時注意把第二個豎式的積的末尾上的數與第一個豎式的積的十位對齊,再相加。這樣經過幾個豎式的練習,效果真的還可以,學困生全都會計算。在這種方法熟練的基礎上最後讓學困生慢慢體會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豎式計算的方法。

對於初學的學生而言,一下子就全部學會是有一定的難度的,在大人看來很簡單的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豎式計算,對於學生真的有難度,學生必須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反饋,才能完全掌握。

兩位數乘兩位數教學反思15

《兩位數乘兩位數》這部分內容包括整十乘整十數的口算,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估算、筆算和解決問題等內容。孩子們已經學習了表內乘法、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估算和筆算是本單元乘法學習的最直接的認知基礎。上了整理與複習課,感受挺多的,有得有失,現作以下反思:

一、情景激趣,貫穿課堂

複習課不像新授課那樣能讓學生覺得有“新鮮感”。這節計算複習課的教學對象又是三年級的學生,他們年齡還小,好動、愛玩、好奇心強,如果用純粹的先理後練的複習方法似乎不太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根據他們的認知規律,執教老師使用邊理邊練的複習方法,並設計了色彩鮮明的課件和有趣的情境進行教學。《新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應聯繫現實生活,使學生從中獲得數學學習的積極情感體驗、感受數學的力量。

我們常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其實我覺得課堂上也是如此。執教老師在複習課開始之前,就利用學生耳熟能詳的動畫片《小火車》中的動畫形象小藍和小綠、小紅,並創設出學生感興趣的“奪得大汽笛”的情境,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住了,整節課的課堂氛圍也能很好地被調動。接着我把這教學情境貫穿起來,以“解鎖—翻越大山--亮燈”爲主線展開分層練習,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有個情境的連續性,學生對這節課的興趣更大了,整節課都在愉悅中度過。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想這就是本節課收到較好效果的關鍵。

二、及時小結,提高效率

小結也是課堂重要的環節之一。俗話說“編筐編簍,重在收口”。數學課堂小結是整個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對教學內容起到總結重點、畫龍點睛和提煉昇華的作用。幫助學生梳理、鞏固知識,活躍思維、加深記憶。及時的課堂小結也體現教師的教學智慧,爲學生指明學習的方向。

在本節課中,老師注重讓學生小結口算、估算和筆算的方法。在口算練習後,透過讓學生小組討論思考“因數的末尾一共有幾個0,積的末尾也一定只有這幾個0?兩位數乘兩位的積是幾位數?”這兩個問題,有效提高了學生口算的準確性。在練習筆算後,老師又讓學生說說在筆算乘法中要注意哪些問題,這樣能讓學生在筆算中減少了各種錯誤。在解決問題的練習後,及時小結各種算法各有所長,並沒有優劣之分,讓學生懂得在解決不同的實際問題時,就要靈活選擇最合適的算法。而在課的最後,讓學生自我總結反思,讓學生看到自己的收穫與不足,提高了複習的效率。

三、指導方法,提高能力

學生是課堂真正的主人,在複習課上也不例外。笛卡爾指出:“最有價值的知識是方法的知識”。在複習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複習的全過程,激發學習興趣。特別是要讓學生參與歸納、整理的過程,不要用教師的歸納代替學生的整理。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來說,獨立歸納整理知識還是比較困難的,因此,在這節課中,執教老師“手把手”地指引學生開啟書回顧學習過的知識點,弄清本單元分了幾小節,每小節幾個例題,在每個例題中學習了什麼,一邊看書一邊填寫知識結構圖。使本單元知識在學生腦中逐步形成網絡。並用直觀生動的課件和網絡介紹了用大括號表示的知識結構圖、樹形知識結構圖等多種整理知識的方式,學生覺得整理知識是一件新鮮有趣的事,並初步學習了整理複習知識的方法,提高了自學能力。

回顧整節課也存在很多不足,感覺有很多細節處理不到位。例如由於時間的關係,某些題目只能點到爲止,如果能深入進去,學生的思維更開拓。又如課堂中未能讓每一個孩子充分展示,還是“話太多”等。我想,數學複習課就像一片需要開墾的地,只要善於思考、勤於實踐,複習課會越來越精彩,越來越充滿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