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比尾巴教學反思三篇

身爲一名剛到崗的教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那麼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比尾巴教學反思三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比尾巴教學反思三篇

比尾巴教學反思三篇1

《比尾巴》這一課,我本着“課堂上老師應努力爲學生營運一個寬鬆、民主、探索合作的空間,以喚醒、激活他們的熱情”。這一理念展開教學的,首先透過創設情境,激發起學生對本課學習的興趣,然後以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爲基礎展開教學,鼓勵學生自主識字,並利用集體的智慧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記憶生字,從而使學生相互交流,暢所欲言。在整堂課中,我穿插了多種形式的讀書活動,讓學生多動腦,多動手,調動多種感官參與學習的過程,從而實現真正一樣上的自主實踐,提高了語文課堂的實效性。

整節課的設計充分尊重了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讓學生自己的獨立思考取代統一的答案,讓學生自己的感性體驗代替整體劃一的理解和指導,整個過程充分尊重了主體的地位。

另外,本課採用三問三答的形式,介紹了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課文琅琅上口,極富兒童情趣語言,能激起學生朗讀慾望,還能引起學生觀察其他動物尾巴特點的興趣。在第一課時我把重點放在了問句和答句的讀上,我讀,讓學生髮現問句的尾音向上,答句要向下。接着透過齊讀、指名讀,讓學生充分感受問句和答句讀法的不同。接下來,又進行了男女比賽讀、個別讀,誰讀的好,就請他來給大家示範某一句,讓大家跟學。最後,請個別同學採用問答形式來讀,並請個別學生來表演着讀。大家的興趣很高,不知不覺中,下課鈴響了……可是,大家還是意猶未盡地在那學着小動物的動作來表演課文。

比尾巴教學反思三篇2

從備課到上課,我始終抓住兩個重點:

其一、認識《比尾巴》中的生字;

其二、在教學各個環節中,都要讓學生體現出他的自信。

與原先的教材相比,現在使用的課改教材中的識字量要大了許多,這對學生來說是一件好事,對教師來說更是一種挑戰,如果每節課只是單純地要學生跟着教師讀準字音,聽教師來分析字形,就把學生放在一個被動的位置,牽着他的鼻子走,這樣,要不了多久,學生就會感到單調乏味,失去了識字的興趣。透過這節課的教學,使我深深感到,學生只有切實地參與進課堂,學得活,學得新,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要在平時就教會學生學習方法,才能使學生觸類旁通,爲日後的學習打下基礎。在教學上,教師的確應該採取各種行之有效的方法,來幫助學生複習鞏固,既能加強記憶,又能引發學生的學習動力,更活躍了課堂氣氛。實踐表明,在遊戲中識字、記字往往是事半功倍,學生學得輕鬆,潛力得到了發掘,教師也教得帶勁,何樂而不爲呢?

新教材最注重的就是要學生主動地去學。從識字到朗讀到表演,一切都需要學生來參與,如果學生從頭至尾,縮手縮腳,畏首畏尾,那麼這堂課無疑是失敗的。在當小老師,小評委朗讀明星的過程,我很高興的看到學生們高高地舉起手,眼中充滿着期待,希望老師能給自己一個展現自我的機會,他們不僅渴望得到老師的讚揚,更願意贏得同伴的認可。如果沒有強烈的自信心支援着他們,教學效果肯定會差很多。在學習中,他們不單做到自己行,更力求做到合作大家行,既有師生間的配合,又有同伴間的一問一答,在這個過程,需要每個人都集中精力投入其中。不僅關係到個人,更關係到同桌,小組,全班。只有每個人都充滿自信地面對每一個要求,才能做到最好。教室不僅是一個學習知識的`殿堂也是學生們施展各自才華的大舞臺。

在上課的過程中,我也發現了一些問題須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予以重視。在教學生字時,還應注意每個字要有側重點,或重音,或重形,在教學是還要加強義的學習,並能適當地加以擴展,而不是僅限於課本上的知識。同時,在課堂上還要多激勵學生,對於他們的回答予以中肯的評價,一年級的學生尤其希望能得到別人的讚許,這往往會影響到他們今後的學習生活,所以以後,千萬不能吝嗇表揚。在上課時,應變能力還不夠敏捷,尤其,當學生的回答沒有達到預期目標時,千萬不能操之過急,應循循善誘,共同找到正確答案,不能一口否定,打擊學生的自尊心。以上這些不足處,只有在日常教學中多留意,避免再發生,讓學生學得更開心,對自己更有信心!

比尾巴教學反思三篇3

《比尾巴》這篇課文是在共同備課中完成的,一開始是大體參照備課手冊將課文的第一、二小節作爲第一課時的內容,並以趣味性爲主,設計了很多情境和遊戲環節。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卻存在問題——課時安排不夠合理、遊戲較多導致時間利用效率不高。所以在聽取了孔老師的意見後我作出了一些調整:第一課時設計整篇課文的教學,重點放在識字、朗讀上;將冗餘的情境直接刪除,只保留“森林比尾巴大賽”這一情境;刪減頒獎盃等遊戲環節,同時增加多種形式的朗讀。從效果來看應該這樣的增改應該是可取的,但是依然存在許多問題,主要表現在“隨文識字”的方法上。

對於如何隨文識字我一開始是沒什麼章法的,平時教到有該字的一句話時就把這個字卡拿出來,帶領大家讀,最多透過男女生讀、分組讀、開火車讀等很多方式來讀,也就是說在隨文識字這個方面我還是將重心放在了朗讀上,想要透過學生看、讀,眼到心到的方式來記住這個字,但往往學生眼到了心未到,常常是“小和尚唸經”。

比如這次《比尾巴》中“最好看”的“最”字的教學,我一開始是想給孩子們解釋這個字的意思,想換一種方式讓學生從字義到字本身,這樣不就能記住了嗎。但我卻沒有想到一個合適的內容,百度也只有“極”這樣的。解釋,難道要和孩子們說“第一”嗎?好像也不恰當,所以在本課我還是沿用了朗讀識字的方式,效果果然不理想。而在隨後的評課中,孔老師就指出了我的這個“最”字教學問題——沒有分析和釋義。“其實這個問題很簡單,如果是我在教學這個‘最’的時候,我會把問題‘拋’給孩子,‘我想看看哪個孩子讀這個字讀的最準確’、‘哪個孩子讀的最響亮’,其實對這種意會的字孩子自己本就是懂得,我們要做的就是在課堂中喚起他們的體驗,讓孩子們真正去體會這個字的意思。”經過這個“最”字教學,我想我對於隨文識字有了更多的瞭解,有的漢字我們可以“追根溯源”,去帶領學生從字形、字義來分析並識記漢字,而對於有的“生活味兒”很濃的漢字其實真不必要過多去糾結怎麼讓孩子知道它的確切意思,反而越解釋越混亂,倒不如創建一個情境,透過教師的教學語言喚起孩子們的生活體驗,也許這樣真的會有“四兩撥千斤”的效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