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三年級《平移和旋轉》優秀教學反思(通用5篇)

作爲一位優秀的老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麼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三年級《平移和旋轉》優秀教學反思(通用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三年級《平移和旋轉》優秀教學反思(通用5篇)

三年級《平移和旋轉》優秀教學反思1

平移和旋轉是常見的物體運動現象,是日常生活中經常看到的現象。透過這部分知識的學習,學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轉現象,能正確區分平移和旋轉。學會在方格紙上數出平移的格數,並在紙上畫出一個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後的圖形。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體會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直觀區別平移、旋轉這兩種現象,培養一定的空間想象能力。其中在方格紙上數出平移距離及畫出平移的圖形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本節課中課堂氣氛比較活躍,學生能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學生也願意表達,但是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是否得到最大的發揮。教師與學生的共同活動中少問了幾個爲什麼,爲什麼會需要表格呢?(因爲沒有先找出基準點)移動後,那個點在哪裏,即點對點。在活動之前應該先說明要求,讓學生帶着問題去探究,在這點上還有所缺乏。

三年級《平移和旋轉》優秀教學反思2

這節課是在學生認識對稱圖形之後學習與研究的內容,是從運動變化角去探究和認識空間與圖形。教材注重挖掘和利用身邊豐富有趣的實例,充分感知平移、旋轉兩種運動的不同特徵及其普遍存在性。透過本節課,我有了以下兩點思考:

一是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都是由自己去發現的。因爲這種發現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規律、性質和聯繫。而這種發現的最佳途徑則是透過學生動手操作、用眼觀察、動腦思考去獲取的。所以,在教學中教師爲學生提供了各種有趣的活動,讓學生在參與和實踐中去體驗、思考、討論,在數學活動中經歷、感悟,體驗生活中的數學。

二是數學來源於生活而服務於生活,新課程強調“人人學有用的數學”。因此,教師要把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結合起來,創設一切條件,設計與學生生活聯繫緊密的素材,引導學生把所學的知識運用於生活實踐中。透過與生活的聯繫,不但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提高實踐能力,發展空間觀念,同時也充分體現了數學的應用價值。

三年級《平移和旋轉》優秀教學反思3

3月4日,我在高淳縣淳溪中心小學執教了三下《平移和旋轉》一課,現將我課前的預設、課堂的生成和課後的反思記錄下來,以進一步優化教學設計、提高教學效益。

《平移和旋轉》這節課要解決的兩個問題,一是認識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轉現象;二是在方格紙上平移圖形。很顯然,重點和難點是在方格紙上平移圖形。我在教學預設時,主要重視了以下兩個方面:

一、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看生活的能力。

具體體現在:課前談話,用一歲大的女兒爲例,小手因模仿風扇轉動而“跳舞”,激發學生探究生活中的數學;在認識了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轉現象後,讓學生說說生活中還有哪些平移和旋轉現象,在學生舉例說明的過程中進一步加深對平移和旋轉的認識,把握其運動特點;課堂尾聲的一組“你知道嗎?”用三個典型的平移和旋轉現象,給學生很大的視覺衝擊——大樓平移和地球旋轉,而神奇拖把——360度旋轉,更是直接應用於生活,數學的應用價值、科學的未知世界,引領着學生不斷地探索,從而將課堂延伸到課外。

二、展示學生錯誤的認識,讓“錯誤”成爲學生進一步學習的資源。

本課教學中,學生在兩個地方很容易發生錯誤,一是對鐘擺的運動是不是旋轉難以判斷,二是數一數小房圖向右平移了幾格。對於這兩個環節,我覺得最好的處理方法,就是充分地展示學生的錯誤,然後結合實例或操作進行驗證,當學生知道自己的錯誤後,再引導學生尋求最佳的思考方法。鐘擺的運動,在學生的生活中並不常見,但自動卷筆刀卻是每位同學必備的工具,教師在學生髮生困惑時,用自動卷筆刀搖桿的運動爲例,學生透過觀察、思考,發現它們的運動是一樣的:都是圍繞一箇中心在轉動。因此,鐘擺的運動、自動轉筆刀搖桿的運動都是旋轉。

在方格圖上數出小房圖向右平移了幾格,是學生學習中的難點。怎麼突破?我認爲,必須要讓學生充分地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讓學生在錯誤中學會反思,在習得知識的同時養成科學的`嚴謹的學習態度。教學時,我首先動畫顯示小房圖平移的過程,讓學生觀察並回答小房圖是怎樣運動的,學生很容易看出是向右平移的,我接着提問:小房圖向右平移了幾格呢?這時,學生的答案很多,有說兩格的,四格的、六格的,也有說八格的。學生各持己見、莫衷一是,那就請各種觀點的同學分別說說你是怎樣看出的?有的學生認爲只要數出圖中房子的最近的兩個“房角”之間的距離,有的說只要數出圖中房子的最近的兩條邊之間的距離,也有數圖中房子的同一條邊平移前後的距離,更有數出圖中小房圖距離最遠的兩條邊之間的距離。到底是平移了幾格呢?用事實說話。我讓學生拿出課前下發的方格紙和小房圖,一格一格地向右平移,學生透過操作發現應該是向右平移了六格。這時,引導學生反思一下剛纔是怎樣數的,爲什麼會發生錯誤。指名回答時,原來數錯的學生髮現小房圖在平移前後都能找到相對應的點或邊,而他們當時並不是數的對應點或對應邊。教師順勢指出:那現在你們會數了嗎?到此爲止,學生經歷了思考、操作和再思考,終於明白了錯誤所在,同時也找到了通往正確的道路。

教學本課後,也留下了一些遺憾。如:教師的語言怎樣更加精煉?課堂練習如何更加有效?我想今後的教學還需要不斷的思索和努力。

三年級《平移和旋轉》優秀教學反思4

在本節課教學中,讓學生觀察情景圖,一方採用了同學個人思考與小組合作交流相結合的方法;另一方,讓學生充分應用多種感知通道來感悟平移和旋轉的特點:讓學生回憶生活中平移和旋轉現象,觀看教師大量的實物演示,生動、直觀地感悟平移和旋轉,然後又透過動手操作和活動進一步探究平移和旋轉。另外,教學中我注意了尊重每個學生,讓每個學生在民主、友好的氛圍中參與活動,高高興興地感悟數學的魅力和價值。

讓學生透過實踐活動探索發現數學知識和形成相關技能,本節課的教學過程,正是學生開展多種活動的過程。教師爲學生提供了有利學生思維成長的教學內容,並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與教師恰當點撥相結合,重視學生的情感。

總之,整個教學過程體現了生活實踐數學化、數學概念實踐化這樣兩個轉化,即學生在一堂課中初步完成了從感性到理性又從理性回到感性這樣兩次飛躍。但因爲自己時間上把握不夠好,導致課後的小結草草收兵,同時,教學中如果再增加一些不一樣顏色的圖形,讓學生透過平移和旋轉來組成有趣的圖形,則會更好些。

三年級《平移和旋轉》優秀教學反思5

“平移和旋轉”是常見的物體運動,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看到的現象。從數學的好處上講,平移和旋轉是物體運動的兩種基本形式,是兩種基本的圖形轉換。透過這部分知識的學習,學生能夠使用更準確、更具體的數學語言描述生活中的.數學現象,同時有助於學生了解變換的數學思想方法,感知它們的作用,並建立空間觀念。爲了便於兩種變換的比較,我們將平移和旋轉安排在一節課內教學,同時思考到二年級的學生理解潛力有限,所以將“在方格紙上畫出平移後的圖形”這一教學目標放到下一節課。實踐證明,這樣的安排是適切的。根據新教材的改革精神,本節課的教學本着“讓學生的自主探索活動貫穿於課的始終”的原則,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爲切入口,引導學生充分參與,互相合作,動手操作,在親身體驗中感悟數學。回顧整節課,我覺得以下幾方面做得較爲成功:

一、從身邊選取熟悉的學習素材,激發學習的興趣,感受數學的廣泛應用

平移和旋轉現象在日常生活中比較普遍,學生已有必須的經驗。因此,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們根據二年級學生的特點從孩子身邊選取超多熟悉的、唾手可得的學習材料,如風車、陀螺等玩具,文具盒、課本等學習用品,生活中平移和旋轉的例子,舞蹈,魚兒,本地寺廟大殿平移的新聞報道等。目的就是讓學生在熟悉的情景中認識平移和旋轉,在玩中體驗平移和旋轉,既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用心性,又體會到數學的應用價值。

二、讓學生參與超多的體驗活動,認識平移和旋轉,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皮亞傑認爲:“智慧自動作發端,活動是連接主客體的橋樑。”這節課中,我組織了比較多的體驗性活動,讓學生透過有好處的數學活動學習理解兩種不同的運動方式,貼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如課前玩玩具,觀察、模仿不同物體的運動狀況並進行分類,平移課本,找一找生活中平移和旋轉的現象,跟老師一齊跳舞等等,緊緊圍繞教學目標,透過這些活動,讓學生感受和認識平移和旋轉的特點,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三、在難點處巧妙設定問題情境,引發認知的衝突,探究圖形的平移距離

針對“數方格紙上圖形平移的距離”這一難點,我們創設了這麼一個問題情境:魚媽媽和魚寶寶同時從同一齊點向右平移不同的距離(魚媽媽移動後的尾巴與移動前的魚頭之間有三格的距離,魚寶寶移動後與移動前頭尾相連),在數魚媽媽平移的距離時,多數學生誤認爲平移前後物體之間的距離即爲平移距離(即3格),緊之後我讓學生用同樣的方法數魚寶寶平移的距離(平移距離爲0,即沒有平移),結果與學生實際看到的現象產生矛盾,從而否定原先的方法。然後再透過獨立嘗試、合作交流構成正確的方法。

四、把學生置於優美的教學環境中,感受課堂的魅力,增強熱愛數學的情感

這節課學生自始至終沉浸在宜人的“綠色”課堂生態環境和鮮活的充滿童趣的教學情境中,動聽的音樂、色彩鮮豔的畫面、優美的舞蹈、動態的課件演示、真實的新聞報道、師生互融的自由對話、充分展示知識構成的細微過程,構成了一個讓人賞心悅目的課堂教學佳境。學生在此氛圍中,受啓發、激靈感,欣賞美、創造美,身心得到了極大的滿足。

當然,這節課難免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期望同行和專家們能不吝賜教,給予指正,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