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小學四年級數學下冊雞兔同籠教學反思(精選9篇)

身爲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藉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優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小學四年級數學下冊雞兔同籠教學反思(精選9篇),歡迎大家分享。

小學四年級數學下冊雞兔同籠教學反思(精選9篇)

小學四年級數學下冊雞兔同籠教學反思1

本節課透過創設生動的問題情境,讓學生投入到解決問題的實踐活動中去,自己探究,經歷數學學習的全過程,從而體會假設的數學思想的應用與解決問題的關係。在學習中我注重鼓勵每一個學生參與學習過程,用適合他們的方法解決問題,同時也體驗解決問題的不同方法。

“雞兔同籠”以前是屬於奧數類型的題目,如今編入教材,對學生尤其是基礎不好的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特別是使用假設法解答時,學生理解起來很難,爲此我先採用列表法來幫助學生理解,把抽象的知識直觀化,然後再引入假設法。對於理解能力較差的學生來說,列表法數據較大,假設法又不易理解,所以我也將擡腳法引入課堂,希望能夠爲學生提供解決問題的多種思路。

對於本節課的學習,部分學生已經在課外輔導班學習過了,課堂上這些學生的積極性很高,也能夠深刻理解雞兔同籠的意義,但這就造成了個別程度較差的學生偷懶現象,所以在接下來的練習課上要更多的關注那些做題速度較慢、思維不清晰的學生。

小學四年級數學下冊雞兔同籠教學反思2

“雞兔同籠”是六年級上冊數學廣角的資料。在這節課當中,我主要藉助教材上的列表法同時結合引導學生畫圖的方法,再配合假設法。充分運用了動手操作這個手段,讓學生弄懂雞兔同籠問題的基本解題思路。

本節課的重點放在了“嘗試探究”這一部分,使學生充分感受數學的思維過程,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潛力。透過畫圖的過程中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用心性,經歷了一個探索的過程,這時候再介紹假設法就水到渠成了。也實現了運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的目的。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應用練習是一個提升的過程,讓學生回顧研究雞兔同籠問題的解決方法的過程,選取適宜的方法來解決新的問題,在彙報時讓學生說說理由。用哪種方法適宜?爲什麼?應用練習的設計,這樣都能使學生鞏固瞭解決雞兔同籠問題的方法,同時解決問題的潛力也得以進一步的提升。課堂教學後,我進行了以下反思:

1、透過向學生帶給了現實、搞笑、富有挑戰的學習素材,藉助我國古代趣題“雞兔同籠”問題,使學生展開討論,從多角度思考,運用多種方法解題,學生能夠應用作圖法、列表法、假設法、列方程解決問題。

(1)師生共同經歷了三種不同的列表方法:逐一列表法、跳躍式列表法、取中列表法。

(2)假設法教學與畫圖結合分析的方法上的突破,到達好的效果。

(3)列方程解決問題做爲後進生的學習良方,也是解決難題的途徑,也值得老師重點關注與突破。

2、遵照《新課程標準》的精神,在課程設定中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學習過程中儘可能多的爲學生帶給探索和交流的空間,鼓勵學生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透過教師創設的現實情景,讓學生投入解決問題的實踐活動中去,自己去研究、探索、經歷數學學習的全過程,從而體會到假設的數學思想的應用與解決數學問題的關係。透過學習使學生認識到數形結合的重要性,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潛力。圖形與雞兔同籠的有效結合,讓知識“二合爲一”,有效溝通對知識的遷移,以及培養孩子“舉一反三”的潛力有重要的好處。

3、在學習中注意獨立思考與小組合作相結合,鼓勵每個學生參與學習過程,不同學生根據自己的經驗,逐步探索不同的方法,找到解決問題的策略,在學生獨立思考2—3分鐘後再強調學生之間交流,在合作交流學習的過程中,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使學生共同學習,共同進步,共同提高,提高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總的來說,教學有效性更注重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用數學的眼光看待身邊的事物,體會數學的價值。這堂課研究的方法多,容量大,有的地方只是蜻蜓點水,部分學生理解上還有點問題,我想將在練習課中進一步完善。一句話:尊重學生的思維水平。

小學四年級數學下冊雞兔同籠教學反思3

雖然課已經上完,同課異構的教研活動也已經結束,但是我明白我們的教學工作並沒有結束,我不能停下前進的腳步,是就應靜下心來,好好地自我反思、總結的時候了。

一、對教材的分析要全面、到位,把握內在聯繫,分清主次輕重。

從一開始對教材的理解,就讓我對本課的教學倍感壓力,總有個疑惑:有部分學生已經能理解並解釋應用假設法來解決問題了,爲什麼北師大版的教材卻不同人教版的教材一樣,提倡教給學生運用假設法、畫圖法、金雞獨立法、代數法、列表法……等多種方法解題,甚至是要求教師除了列表法以外的方法都不宜補充教學,以免干擾學生思緒。難道教學不就應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水平出發?學生已經掌握的我們還要給硬逼回原點,從零開始嗎?

這一連串的疑惑多虧了學校領導和老師們的一語道破,真是一語驚醒夢中人啊!讓我重新細細地、全面地解讀教材,才明白其實假設法、畫圖法等與列表法並不是孤立的、互不相干的幾部分,而恰恰相反的,假設法、畫圖法與列表法一樣都是在應用假設的數學思想,它們是相互關聯的。教材將這一經典、傳統的題目“雞兔同籠”選編爲“嘗試與猜測”一節,其目的是藉助“雞兔同籠”這個問題作爲載體,讓學生初步獲得一些數學活動的經驗,引導學生對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現象的觀察與思考,從而發現一些特殊的規律,體會解決問題的一般策略――列表,即逐一列表法、跳躍列表法和取中列表法。

二、注重思維潛力的培養和數學思想的滲透。

讓學生在參與觀察、猜想、驗證、綜合實踐等數學活動中,發展合情推理和演繹推理潛力。用數學語言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是培養學生思維潛力的重要途徑。從課初的隨意猜想到表格中的有序猜想,從一般驗證到表格中數據變化規律的發現,從列表法很快自然聯想到畫圖法、假設法,學生的思維經歷了從無序到有序、從特殊到一般、從借鑑到創新、從膚淺到深刻等方面的巨大變化,學生的思維潛力也隨之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教師有意識的向學生滲透數學思想和方法。如:用容易探究的小數量替代《孫子算經》原題中的大數量的“替換法”解決問題,滲透了轉化的思想和方法;用“列表法”、“畫圖法”等解決問題,滲透了假設的思想和方法。這些對於學生而言,無疑奠定了可持續發展的堅實基礎。

三、注重數學文化的傳承。

雞兔同籠問題是《孫子算經》中一道影響較大的名題,一向流傳至日本等國,引起了許多國家的衆多數學愛好者的廣泛關注。教學中,教師把“數學文化”和《孫子算經》及其中關於雞兔同籠問題的原題,用課件科學而生動地再現於課堂,極大地激發和調動了學生的探究興趣,充分地傳承和弘揚了經典的數學文化,較好地體現和提升了課堂的教學品味,也讓“數學味”縈繞課堂,貫穿課堂始終。

四、真正讓學生親身經歷列表、嘗試和不斷調整的過程,讓不同的學生學有不同的數學。

由於學生原有認知水平的不同,存在較大的差異。所以,在同樣的列表中,學生的認知水平也有必須的層次。但在教學的過程中,我並沒有提出統一的要求,允許不同的學生採用不同的解題方法。在交流時,有些學生用逐一列表的方法,也沒去指責他們,而是肯定他們想出的方法有序且不遺漏。再引導學生從上往下看、從下往上看、從左往右看發現規律,體會雞兔只數變化之間的置換關係。等待學生充分掌握規律,已經躍躍欲試了,教師再指引學生運用自己發現的變化規律在表格中調整驗證過程,進行二次調整,快一點找到答案?學生不但能夠應用跳躍列表法、取中列表法,來調整過程,而且部分學生已能把跳躍和取中的方法相結合起來列表解決問題。最後引導學生對解題技巧進行歸納與總結:做任何題目的時候,都要先認真思考、分析,根據題目的條件,選取適當的方法,找到解決問題的小竅門!

這樣學生在具體的解決問題過程中,他們根據自己的經驗,逐步探索不同的方法,找到解決問題的策略;在合作交流學習的過程中,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本來只要求從3道題中任選1道題進行解答,沒想到一會功夫,已經一大部分學生把3道題都解答完了,就因爲他們在自己親身經歷的調整過程中學會了將取中和跳躍的方法相結合,所以速度之快。這同時也體現了不同的學生在同一節課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不同的學生學有不同的數學。

五、教師要走進課堂,走進學生的心裏,注意捕捉並利用課堂生成的新資源。

這是我教學這一課之前感到有困難的,也是我教學時做得不夠到位的地方。比如:學生猜出雞兔各幾隻後,有個別學生就開始用口算進行驗證。此時,教師的引導讓學生感覺需要列表的必要性不夠明確。

小學四年級數學下冊雞兔同籠教學反思4

透過研讀教材和教學用書,我知道雞兔同籠問題最早出現在我國古代的一本數學著作《孫子算經》中,雖歷經1500多年,該類問題還是向我們展現出了其巨大的魅力。二、三年級的奧數中有,五、六年級的教材中有,到了初中還要學,那麼該類問題中究竟蘊含着怎樣的數學思想,我們在教學中應該怎樣構建該類問題模型,教給學生解決該類問題的方法,使學生的數學思維得到相應的發展呢?帶着這樣的思考,我不斷地查閱資料,尋找我課堂教學的立足點。很幸運的是在查閱資料的過程中我有機會讀到了《“雞兔同籠”問題中的數學思想方法及其滲透策略》這篇文章,其中有這樣一段話給了我很大的啓發。

這段話給我這節課的教學設計起到了很好的理論支撐的作用。這段話中提到“當轉化、猜想、列舉、畫圖、假設、建模、代數、擡腳等多種數學思想方法同時作用於“雞兔同籠”問題中時,它們之間必然存在相互關聯之處。轉化爲猜想、列舉、畫圖等提供了便捷,猜想是列舉的開始,列舉則是假設的前奏,畫圖是對列舉的結果的形象呈現和爲假設提供的直觀支撐,假設是對前面諸法的有效提升,建模則是假設的必然結果,代數是假設的聯想產物,擡腳無非是假設的另一種特殊形式。”

“如果按思想方法的作用給其分類,轉化是解決“雞兔同籠”問題中的基礎性的思想方法,不可少之;猜測、列舉、畫圖、擡腳是解決“雞兔同籠”問題中的頗有侷限性的思想方法,雖爲假設做好了鋪墊或延伸,但會受到數目大小或奇偶性的限制,不能廣泛用之;真正能夠適應於此類問題的具有普遍意義的一般性方法,無疑還是假設和代數的思想方法。如果按思想方法的新舊給上述思想方法分類,轉化、猜想、列舉、畫圖、建模和代數的思想方法,都是在前面教學中教師多次滲透、學生領悟較深的思想方法,惟有假設和擡腳纔是本節課中新出現的思想方法,而擡腳不過是特殊的`假設,且具有很強的侷限性。由此看來,學生真正最需要獲得的,又能適應解決問題普遍性要求的一種新的數學思想方法就是假設。”在進行了充分的思考與備課之後,我如期的上了這節課,透過對這節課的實際教學,檢查了學生這節課的學習效果之後,我對本節課有了以下幾點反思:

1、體現瞭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與優化

雞兔同籠問題作爲六年級數學廣角的內容,那它的思維含量必然很高,由於學生原有認知背景的不同,他們對解答本課時的題目存在較大的差異,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不能提出統一的要求,要允許不同的學生採用不同的解題方法。本節課,師生共同經歷了六種不同的方法:列表法、假設法、列方程、畫圖法、擡腳法即古人的砍足法,在進行練習時,我先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接的解答,指名生彙報後,進一步問:“還可以怎樣解?”促進學生去思考更多的解法,並儘可能多的讓學生說出解法,最後比較哪種算法比較好。從列表的枚舉法到假設的算術法,不僅從思維上層層遞進,而且更好地體現瞭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與優化。

2、注重了數學思想、數學文化的傳承

“雞兔同籠”是我國民間廣爲流傳的數學趣題,教學中,我從該趣題引入,到解決該趣題,到感悟古人解決該類問題的方法,揭去了它令人生畏的奧數面紗,還其生動有趣的一面。透過學習,不僅使學生感受了祖先的聰明才智,滲透一種古代數學文化,更重要的是體會了其中蘊含的豐富數學思想方法,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能力。如:用容易探究的小數量替代《孫子算經》原題中的大數量的“替換法”解決問題,滲透了轉化的思想和方法;用“算術法”解決問題,滲透了假設的思想和方法;用“方程法”解決問題,滲透了代數的思想和方法等等。

3、形成了假設的數學思想

課前,我就感受到了這節課容量大,學生難理解,如果一節課中要求學生理解所有的思想內涵,必將導致課堂內容學習的擁堵和孩子們學習的不知所措。教學中,我並沒有平均分配學習時間和關注度,而是結合孩子們認知方式的,選取了算術解決的假設模型爲本課數學思想的重點去滲透,讓孩子們在學習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在不知不覺的對比中,體會數學思想。正如一些聽課老師所說的,學生能夠提出用假設法解決雞兔同籠問題,那這節課的教學目標就已經達到了,因爲他已經體驗和形成了假設的數學思想。

4、構建了該類問題的數學模型

在學生重點掌握了兩種解題思路後,我話鋒一轉,告訴同學們“雞兔同籠”問題並不單指“雞兔同籠”,該類問題在我們的生活中經常遇到,如龜鶴問題、民謠中的人狗問題、租大船小船問題等。明確其在生活中的應用,體現數學的生活味和應用價值。讓學生感受到“雞兔同籠”問題的學習,貴在學習一種假設推理與代數方程的思想方法,貴在用來解決生活中類似於雞兔同籠的變式問題。拓寬了對“雞兔同籠”問題的認識,構建了該類問題的數學模型,形成了知識的遷移。

小學四年級數學下冊雞兔同籠教學反思5

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元一次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經驗基礎,因此學生應能力經過自主探究和交流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組,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本節教材透過傳統問題進行列二元一次方程組解決實際問題的訓練。一方面,在列方程組的建模過程中強化方程的模型思想,培養了學生列方程解決現實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另一方面,將解方程組的技能訓練與實際問題的解決融爲一體,在實際問題的解決過程中提高學生的解題技能。強化了學生二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從而滲透了學生的化歸思想,即二元一次方程組,其本質解決就是“消元”,化未知爲已知:

1、優點:

教學方式由傳統的講學模式轉變爲小組合作探究,師生合作補充完善的高效課堂,使教學變得活潑、生動,藉助多媒體輔助教學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與學習興趣,以學生爲中心,提高了課堂效率。

2、不足:

本節課在交流探討環節中,老師不能照顧到每個學生,給本節課留下了一點小遺憾。

3、改進方法:

在課後與學生探討交流,輔導在課堂上對知識還有點模糊的學生,儘量讓每個學生都有和老師交流的機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四年級數學下冊雞兔同籠教學反思6

雞兔同籠問題是我國民間廣爲流傳的數學趣題。最早出此刻《孫子算經》中。教材首先透過富有情趣的古代課堂,生動地呈現了在《孫子算經》中記載的“雞兔同籠”問題,並透過小精靈的提問激發學生解答我國古代著名數學問題的興趣。

本節課我從較簡單的問題入手,讓學生嘗試解決,熟悉此類題型的一般思路,再讓學生以填表的方式初步體驗雞兔同籠狀況下兩種動物的只數和腳的數量之間的關係,同時探索隨着雞兔只數的變化,腳的數量也跟着變化的規律。透過展開小組討論,引導學生從體驗雞兔同籠中雞兔的頭數和腳的只數關係到用“假設法”和列方程解的方法經歷探究過程,此環節是本課的重點,學生從體驗、嘗試到此處的討論、彙報,個人或羣衆的智慧在那裏得到展現,方程解、算術解對於大部分學生來說至少有一種方法是他自己理解或掌握的。

但是,可能是由於我課前準備不夠充分,或者駕馭課堂的潛力有限,在學生彙報的過程中沒有做到機敏地傾聽和機智地誘導,對於學生的列式沒有指明理由,因此感覺學生在全班交流的過程中出現不能理解的狀況。我覺得可能是在處理雞兔只數和腳的數量變化規律的推導過程時,我直接讓學生透過表格的形式進行觀察,並沒有引導學生到比較實際的方向上。

如果我能插入具體的雞和兔的只數變化時的動態圖像,學生就應能更加直觀的體會到其中的規律,那麼對後面的教學展開將易如反掌。由於此處設計的失誤,導致後面的方程解的方法時間不夠,課堂鞏固練習也沒能很好的展開。我想這也可能是我在設計教案時並沒有準確思考到學生自身的實際認知水平,本課資料安排過多。如果下次再次教學雞兔同籠,我想我會把假設法和列方程解的方法分成兩個課時,爭取讓大部分學生都能從多角度思考,運用多種方法來解題。

小學四年級數學下冊雞兔同籠教學反思7

在我校本學期組織的公開課教學中,我講的是人教版的數學《雞兔同籠》這課。由於我所教的班級學生整體基礎較差,課前我對我班的學生進行了估計。一小部分學生接觸過雞兔同籠問題,但對於多數的學生來說,學習《雞兔同籠》可能會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在這節課當中,我決定主要藉助教師引導探究這個手段,讓學生在嘗試,探索,合作中弄懂雞兔同籠問題的基本解題思路。

師生共同經歷了三種不同的方法,列表法,假設法和代數法。讓學生認識、理解、運用假設法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爲此,以表格中數據變化規律爲探究基礎,以小組合作、師生互動爲探究方式,以課件動態演示爲探究輔助手段,巧妙地將認知經驗和思維過程轉化成了數學語言,即數學算式,從而形成了解決問題的全新的一般策略,發展了學生的思維水平和推理能力。從學生的學習效果來看,在本節的教學中,學生不容易理解或者說容易出錯的就是第三步,實際上也就是對“差”的分析,因此,我和課件結合起來,讓學生理解:假設全是雞,就多出了10只腳,而每增加一隻兔子,減少1只雞,多出的只數就會減少2,10裏面有5個2,所以應該有5只兔子,這裏一定注意要和學生講清楚2是什麼,要學生不僅僅是看算式,更要看算式前面的文字。結合前面的文字來幫助學生理解算式中的10是什麼,2是怎麼來的,表示什麼意思,這樣學生纔會對假設法有一個準確的認識。

反思整節課,我感覺基本實現了我預定的教學目標。但是還是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例如:

首先,我感覺多媒體課件雖然幫助學生非常直觀的理解了“假設法”的這種思維過程,讓複雜問題簡單化了。但我發現學生的思維過程只是停留在直觀、表象這一層面,只有少數同學將這一思考過程內化成成爲了自己的一種解決這類知識的模型,大多數同學還是比較喜歡用代數法來解決。

然後,就是在時間的安排上不夠合理,導致本節課我並沒有完成我預設的內容。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我也感覺到本節課的內容着實又點多,雖然問題沒幾個,但本節課重在方法的滲透,學生必須經歷多種方法解決該類問題的一個過程,而這個過程是絕對不能走過場的,必須實實在在的開展探討活動,這樣學生必須有足夠的時間,不斷調整解題策略,逐步探討出不同的方法,找到合理解決問題的策略;這樣一節課的時間就顯得不夠用了,導致最後沒有時間來了解日本的龜鶴問題和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對於這個問題我也認真的思考了一下解決的辦法,因爲這是一節公開課,所以要給所有聽課教師呈現一節完整的課,那麼就要有聯繫生活實際的練習或者說必須做幾道練習題,那麼在前面爲了節省時間就可以說說解題的思路或者讓學生說說列式就可以了,這樣就可以解決龜鶴問題,也可以出示生活中的問題讓學生用本節課學習的方法解決,這也就體現了數學和生活實際聯繫很大,讓學生覺得學好數學有很大的用處。

小學四年級數學下冊雞兔同籠教學反思8

課堂上,黃老師從《孫子算經》中的古代名題匯入,讓學生解釋意思,並猜想雞和兔的只數。當學生感到困難時,黃老師引出化繁爲簡的方法,降低題目難度後放手讓學生獨立解決教材中的例題“籠子裏有若干只雞和兔。從上面數,有8個頭,從下面數,有26只腳。雞和兔各有幾隻?”。由於,黃老師給足學生充分思考的時間,所以在彙報時,學生精彩紛呈。彙報時,學生依次展示了圖示法、列表法、假設法,每種解法黃老師都讓學生說全說透,如說圖示法時讓學生用學具在黑板上操作,邊擺邊說,形象具體的解說贏得學生自發的掌聲;說列表法時得出結論後又讓學生進一步觀察發現其中的規律,並學會用規律快速解決問題;重點而詳細的解說假設法,突出本節課的重點,並讓多名學生反覆說明每步算式的意義,尤其注重理解核心步驟,直至全體學生都理解假設法。最後,黃老師還將練習了生活中的“雞兔同籠”問題,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並學會用數學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問題。

課後,老師們進行了積極的評課,肯定本節課體現了“生本課堂”的理念。而後,劉教授對本節課作了總結,講到興起之處,劉教授還走上講臺親自示範教學,引起了臺下的陣陣掌聲。劉教授認爲:

1、本課的匯入不宜使用原題來化繁爲簡,不是學生自己的思考而是老師強加。

2、思維是本課的重難點,應該在操作中思維,在思維中操作,特別理解“假設法”時應結合圖示法操作,並思考操作到哪一步就不用了,而可以推理出結論。這樣能很好的突破難點。

3、應用之後建模,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模型思想。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

而後,數學組開展了“好書推薦閱讀交流”,鄧蓓老師向大家推薦了教師必看的書籍《給教師的建議》,提倡自主閱讀要融合到教學實踐之中。

小學四年級數學下冊雞兔同籠教學反思9

1、數學教學要透過知識的學習讓學生得到思維鍛鍊,“雞兔同籠”問題就屬於這類問題。在生活中,“雞兔同籠”的現象很少碰到,沒見過有人把雞和兔放在一個籠子裏,即使放在一個籠子裏又有誰會去數它們的腳呢,直接數頭不就行了?那麼是不是說“雞兔同籠”是一個完全沒有價值的數學問題呢?顯然不是,“雞兔同籠”問題,是讓我們在雞、兔腳數的變化中,尋找不變的規律,並採用有效的手段來解決數學問題。

2、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學習過程中儘可能多地爲學生提供探索和交流的空間,鼓勵學生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本節課中,主要透過創設現實情境,讓學生投入到解決問題的實踐活動中去,自己去研究、探索、經歷數學學習的全過程,從而體會到假設的數學思想的應用與解決數學問題的關係。

3、由於學生原有的認知背景不同,他們對解答此類問題時存在較大的差異。在教學的過程中,不能提出統一要求,要允許不同的學生採用不同的解題方法。在本節,師生共同經歷了列表法、假設法等,最後比較哪種算法比較好。這樣教學既提高了學生探究能力和小組合作能力,又體現了算法多樣化,也讓不同的學生在同一節課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