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六年級下冊鄉村四月教學反思

本次教學《鄉村四月》之後,我發現無論是在教學設計還是在課堂把握與生成方面都存在許許多多需要學習的空間。由於自己本身基礎不好,經驗不足,所以在課堂上碰到了許多的問題與障礙。

六年級下冊鄉村四月教學反思

首先,在初讀部分我做得還不是很到位。我在初讀中安排了三個層次的朗讀。第一個層次是希望學生透過朗讀能夠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第二次的朗讀,目的是讓學生透過自由讀能夠讀懂一些字詞的意思。而第三次的朗讀,則是希望學生能夠讀出一點節奏和韻味來,把握這首詩的情感基調。在教學過程中,我第一個層次的朗讀掌握的還可以。但在第二個層次上的目標實現得還不是很好。自身對於課堂也還很陌生,所以在引導學生讀懂字詞方面還不是很全面,比如說:“山原”這個古今用法不是很相同的也沒有引導學生去了解。“白滿川”、“雨如煙”等也沒有很好地讓全體學生一起去理解。我覺得戴老師說的很好,這裏如果再加個環節,讓學生聯繫註釋話講講這幾句的意思,可能學生對文字的熟悉程度會更深入一點,這樣也爲後面情感的揮發做下了鋪墊。在學生講了詩句的意思之後,再讓學生概括地講講,訓練學生的概括能力。最後再精練到課文中的詩句,這樣學生就能體會到古詩的精練了。

其次,在後面的引導學生感悟“綠”這個環節時我也把握不好。此時,我讓學生對“綠”展開想象:透過這個綠字,你彷彿看到什麼綠了呢?但是,在課堂實施的時候,由於我在引導學生說話方面的能力的欠缺,學生想象得不夠深入。戴老師指導我要在如何引導學生想象說話方面下點工夫。此時,如果能引導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想開去,比如說:竹子綠了、稻田綠了……那學生對意境的想象就達到了,對詩歌的理解也深刻了。在學生能夠透過文字想象出一幅幅畫面之後,我就指導學生朗讀全詩,打算讓學生從畫面迴歸到文字。但是,經過老師的指點,我發現如果在將文字分割成畫面之後還需要一個畫面的整合才行,才能真正達到在學生腦中留下一個富有意境的畫面,否則在學生腦中之後一個個想象的片段,那也是不能達到意境美的境界的。

第三、關於在最後一句中的關鍵:……才……又…… 從這個關聯詞中最能感受到人們忙碌。我想這裏應該也是個可以抓的切入點。這裏可以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感受由這個關聯詞所體現出的情感溫度,突出人們的忙碌。經過戴老師指點,這裏可以對“蠶桑”和“插田”這兩個農村特有的生活場景都是可以進行展開的部分。由於這兩個生活場景對學生來說較爲熟悉,可以讓學生對文字產生親近的'感覺,同時還可以告訴學生一些他們平時不是很瞭解的農業生產規律。

第四、在整個教學設計中由於自身能力的侷限我沒有考慮到要適時地讓學生感受詩歌的內容和形式上的某些特點。比如:押韻、詩人的寫法、句式等等,當然只要滲透就夠了。而我只知道讓學生在朗讀中感受到詩歌是琅琅上口的,但在詩歌的其他特徵方面卻沒有提點到。

老師提到我的整個課堂中沒有靈感的閃現。當然,以我現在的水平能夠將這堂課順順利利地上下來就已經很滿足了。而且我還知道在以後的備課過程中,首先自己腦海中要清楚兩個問題:我想給學生留下什麼,這節課我要落實什麼東西。說實話,在上課過程中我也確實學到了很多東西。人是要不斷學習的,在以後的日子裏要着重在自己欠缺的方面多下苦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