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電磁鐵的磁力》教學反思範文

作爲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驗,教學反思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電磁鐵的磁力》教學反思範文,歡迎大家分享。

《電磁鐵的磁力》教學反思範文

《電磁鐵的磁力》教學反思1

《電磁鐵的磁力》這一課主要是讓學生經歷一個完整的探究過程,比較深入地探究哪些因素影響電磁鐵磁力的大小,並製作一個強磁力電磁鐵。本課主要安排了兩個活動:第一,作出我們的假設;第二,設計實驗,檢驗假設。我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引導學生進行探究。

一、創設情境,大膽假設

電磁鐵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的應用,本課一開始我首先聯繫生活向學生介紹了電磁起重機,出示了相關的圖片,從而引發了學生的思考:電磁鐵磁力大小到底與哪些因素有關呢?《小學科學課程標準》建議要:“鼓勵學生大膽猜想,對一個問題的結果作多種假設和預測。”因此我讓學生透過小組進行討論,讓他們進行大膽的假設。

學生的思維很開闊,他們作出了多種假設:有猜想電磁鐵的磁力大小可能與電流的大小,也有的猜測可能與線圈纏繞的圈數有關,也有的小組認爲與鐵釘的粗細長短、導線的粗細長短等有關。本節課我們將研究的重點放在了電磁鐵磁力與線圈圈數多少關係上,其他的因素我們放在了下一節課進行研究。

二、細緻指導,有效探究

確定了研究的問題,學生再做出假設:線圈圈數多,電磁鐵磁力大,圈數少,磁力小。接下來就要設計並完成對比實驗,用實驗數據驗證自己的假設。本節課的.實驗是典型的對比實驗。因此在實驗設計時,需要學生對變量進行嚴格控制,其實在四、五年級時學生就已經接觸過對比實驗,對對比實驗的設計方法也已基本掌握,因此,對於學生如何設計對比實驗,我沒有多加指導,而是讓學生自行設計,而把重點放在了引導學生如何將對比實驗設計得更周密、更科學、更細緻,從而使取得的數據更科學,更有說服力上。

在學生完成研究計劃後,安排幾組學生上臺交流,並引導學生對所展示的研究計劃質疑,闡述自己的想法,在研討中逐步完善研究計劃。在此基礎上,我又進一步提示學生應注意的細節,如:不能長時間接通電池,以免耗電太多影響實驗的準確性;鐵釘不夠長,60圈繞不下時怎麼辦?按怎樣的方向繞?本實驗磁力大小的比較依據是什麼等等,目的是使實驗時儘可能避免其它因素的干擾,只改變其中一個條件,其它條件都不變,確保所取得的數據具有科學性。在細緻的方案設計和實驗前的有效指導下,學生的分組實驗都比較成功,效率也比較高。

《電磁鐵的磁力》教學反思2

《電磁鐵的磁力》一課中最重要的環節與難點是讓學生在提出可能影響電磁鐵磁力的因素基礎上,針對其中的線圈數量對磁力影響問題設計實驗,並透過實驗形成結論:電磁鐵的磁力大小與線圈的圈數有關:圈數少磁力小,圈數多磁力大。

教學開始後,我先透過一個小比賽來引出問題:電磁鐵的磁力大小不同,透過初步觀察提出可能因素:線圈多少、電流大小(電池多少)、鐵釘粗細長短、導線粗細等,而出乎意料地提出了“通電時間的長短”和“鐵芯是否生鏽”兩個不在本課計劃討論範圍內的因素。雖然令我措手不及,但我爲學生的創新思維深爲高興,決定在後面繼續探究相關問題。

當提出制定試驗計劃時,針對研究問題、我的假設、改變條件、不變條件四個問題展開了設計,作爲對比實驗的重點,合理的確定改變條件並確定改變方法,嚴謹的控制不變條件是尤其重要的,這個部分學生的表現還是可圈可點的。而所涉及的“實驗小貼士”環節,我針對該實驗向學生進行了必要的說明,雖然同學們對於短容易造成過多的電量損耗不是太理解,但我認爲還是非常有必要的。

實驗驗證環節中,我沒有直接讓學生動手操作,是爲了儘量減少學生操作時的問題,給大家做一個必要的示範。這裏我需要說明:我認爲,教學中老師的示範和必要的灌輸是必需的,是一切教學活動的基礎。事實證明,教師示範後學生的操作更規範、也更有效。雖然因爲種種原因某些小組的實驗數據說服力不夠充分,但大多數小組得到了比較良好的實驗結果,對形成結論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

回顧總結階段,我一直以來不太注重課堂中的總結回顧,這就導致子這個環節學生的表現不盡人意,但我近段時間一直在想,一節課的各個環節基本到位了,雖然目標達成了,但適當的回顧還是很有必要的,所以這個環節也將是我以後要特別重視的環節。因此,我透過設計一些基本知識的填空訓練和設計對比實驗作業來檢查學生對於相關知識、技能的.掌握情況,或許不是很恰當,但至少是一種有意識的嘗試。

環顧整節課的教學,爲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教學中我採用教師引導和學生探究討論與實驗結合的方式,學生在引導中發現問題後,大膽猜測與想象,透過實驗前示範,實驗過程中的巡視和指導,減少實驗中出現不必要的失誤,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去動手去實驗、觀察、探索,體驗成功的喜悅,增強實驗的效果。實驗後讓學生彙報與交流實驗結果,使他們敢於提出不同見解,努力分析實驗結果。討論並設計實驗證實自己的觀點,體驗探究、合作的樂趣,培養敢於提出不同見解的科學態度。

《電磁鐵的磁力》教學反思3

雖然《電磁鐵的磁力》一課自認爲教學效果良好,完成了教學的目標,但是在教學過程中也存在了一些困難與不足。主要有幾點:

1.不敢放手給學生,學生在交流電磁鐵磁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假設時,我一再擔心學生不能說明理由,所以形成重假設而輕理由的結果;

2.部分小組的動手能力還需要進一步訓練,換句話說,有相當一部分學生的動手能力是比較差的,他們不能很好地參與到實驗操作中來,小組實驗成爲部分人獨當一面的陣地,這就要求在以後課堂教學中要多讓學生接觸實驗,多操作、多訓練。

3.同時我也感受到教師的語言是一門藝術,教學中如何使教學變得生動靈活、張馳有度,教師的語言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而我的語言還存在指導不到位、不夠簡練、不能一語中的等問題。

最後,我想說,愛玩是孩子的天性,把科學教學與“玩”結合起來,讓他們在樂此不疲的“玩”中,經歷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和過程,讓他們玩出名堂,玩出水平,玩出真知!只要我們引導得當,就能使他們的“玩”變得有目的、有計劃、講方法。那麼,它就是一種科學探究!儘管有時這些探究活動還不規範、不嚴密、不完整,需要我們一定程度上的示範和灌輸。

但在科學啓蒙教育中,我們必須克服把科學和科學探究神祕化、“聖賢”化、“經典”化的思想。在“玩”中學,我們的科學教育的時空和資源將是無限的,它的潛力也是無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