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數學進位加法教學反思精選15篇

身爲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數學進位加法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數學進位加法教學反思精選15篇

數學進位加法教學反思1

回顧本節課的教學,全體學生學習熱情高漲,積極參與學習過程,思維活躍,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創設學生關注的情境。

情境創設要體現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功能,必須從學生感興趣的或是與學生息息相關的事物入手,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本節課的情境設計緊扣教學主題,富有數學味。這個情境看似簡單,但不會給學生一覽無餘的感覺,因爲每棵樹上都有兩種顏色的蘋果,簡潔中蘊涵着層次性。新課標指出要培養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獲取資訊的能力。以兩棵樹爲基準,大多數學生能很快列出8+5=13的算式,直奔本節課的主題,顯示出該情境的直觀性,滿足大多數學生成功的願望。以蘋果的顏色爲基準,部分學生透過觀察與思考得出7+6=13的算式,這樣給資訊獲取能力較強的學生一個機會,顯示出該情境的層次性,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有不同的發現。同時該情境把8、7、6加幾的進位加法的例題和協地統一起來,極少其他非數學因素的干擾,使教學環節的銜接非常自然,在教學中發揮了高效性。

進一步用“湊十法”口算8、7、6加幾的進位加法,我以此爲支點,在教學中進行生成點的選擇。當讓學生說說兩棵樹一共有13個蘋果用算式怎樣表示時,居然有學生列出了10+3=13的算式。

數學進位加法教學反思2

反思這節課的教學,存在着一些優勢和不足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幾點:

(1)透過回顧舊知的學習,再轉化爲新知,學生很容易發現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法和不進位加法的區別,對理解算理,突破教學難點有很強的針對性。其次,變擺小棒爲在計數器上撥珠來理解算理很算法,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對於學生理解算理和突破教學難點有很強的直觀引導作用。

(2)在學生透過撥珠的操作過程理解算理時,引導過於急切,沒有給學生留下相應的思考餘地,如果在這個環節給學生留下足夠的操作和思維空間,這樣對學生理解算理就更有幫助了。

(3)在講解豎式的寫法時,爲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進位算理,我本來設計了8+5=13結果中個位1和十位1的走向,以及25+38=63結果中動畫效果,但在實際教學中,我高估了學生的理解能力,動畫顯示過快,導致學生對進位這一步驟的印象不夠深刻,練習時容易忽略加上進位1.

(4)讓學生討論的時間可以稍短,這樣就有足夠的時間獨立完成兩道筆算題,以進行教學效果的測評。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更多的去鑽研教材,不僅要備教材,更要備學生,以求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數學進位加法教學反思3

9加幾是20以內進位加法的第一課。它是在學生學習了11—20各數的認識及10加幾的基礎上進行教學,我在教學9加幾時就是按傳統的9加幾教學的。課本的資訊窗以“小小運動會”爲切入點,深入到孩子的學校生活,非常吸引孩子的興趣。

資訊窗1透過運動員和志願者報名的情況,引入9加幾的計算,這個環節中,我設計了先讓同學們動手擺小棒,來算9+6等於多少?在說的過程中,有的說“一個一個數的方法,知道9+6=15”。有的說:“從9往後接着數”,這些方法還都屬於比較慢的方法,但是不管哪一種方法我都沒有提出反對。透過課件的演示,引導孩子再動動腦筋,能不能想出更好的方法,讓老師和同學一眼就能看出有多少根小棒呢?逐步引導孩子說出“湊十法”,並總結出了“湊十法”的口訣:“看大數,分小數,湊成十,算得數”來幫助孩子計算。

在看大數這一個小部分裏,我透過“找朋友”的遊戲和孩子一起確定了9、8、7、6、5各數的好朋友是誰,也就是以上各數與哪個數可以湊成十,並一起編了兒歌“湊十歌”:“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真親密,四xxx六一起走,五五湊成一雙手。”演變爲拍手歌,作爲課中操讓孩子活躍思維。

從這裏我明白了,教師應開放自己的思想,開放學生的思維,提倡算法多樣化,只要是學生自己動腦想出來的方法,就是好方法。

本課也出現了很多不足之處,首先是從數數到湊十法演變的過程中,我的角色太過重要,明顯地着急讓孩子快速接受我的方法,以至於許多孩子並沒有真正理解湊十思想就被動地按照我的方法來做。其次,孩子說得多,動筆少,速度跟不上思維。很多孩子口訣背得很熟但是遇到實際問題還是不會計算。還有一點就是,課本資訊窗的內容不能滿足孩子學習的情境,我還應該多找一些貼近孩子生活的情境來吸引他們進行學習。

在課堂上發生一件小插曲,讓我對一年級的孩子刮目相看。在計算9+7時,根據湊十法將7分成1和8,這時有一個學生突然提出:“老師,我覺得也可以把9分成3和6,因爲7和3也是好朋友!”這個想法讓我驚歎,分不同的加數這個環節我原本打算在複習的時候提出來讓學生思考,但是這個學生在剛剛開始學習就有這樣的思考是非常好的。我假裝苦惱地問孩子們:“是哦,9找到好朋友了可是7也想找好朋友怎麼辦啊?”孩子們在簡短的討論之後給出了答案:“湊十法”中提到過“看大數,分小數”,所以大數找朋友比較簡單!

從對這一節課的反思中,我明白了要讓孩子們多思考、多動手、多實踐,提高他們的參與程度,最大限度地拓寬他們的思維,使課堂教學充滿生機與活力。在交流過程中,提倡學生運用不同的方法計算,體現算法多樣化思想,使每個學生都獲得成功體驗。此時,暫不比較算法的優劣,只是在演示和板書時對其中“湊十”法進行了不露痕跡的關注。最後讓學生比較,哪一種方法好,好在哪裏。讓學生在說的過程中知道了用湊十法比較簡單,爲後面的學習“8、7、6加幾”做好了鋪墊。

數學進位加法教學反思4

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是:結合具體情景進一步理解加法的含義,掌握20以內數的進位加法的口算方法,並能正確地口算;經歷探索20以內數的進位加法的過程,透過算法多樣化,初步學會有個性的學習,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在老師的指導下,提出並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獲得成功解決問題的喜悅,喜歡數學。

爲了順利地突破本節課的重點難點,完成教學目標,在教學設計和教學過程中中我主要關注了以下幾點:

1、抓住知識“生長點”,巧設複習過關題,激發學習興趣,樹立學習信心。

本節課是20以內進位加法的第二課時,是在第一課時的基礎上繼續學習用“湊十法”來計算20以內的進位加法,所以上課伊始我首先以“遊戲”和“搶答”的形式設計了三類練習題,對剛學過的“9加幾”進行了回顧複習,透過複習爲下面學習新知做好了知識鋪墊,同時也讓學生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幫助學生樹立起了學習的信心,保證了學生能以最佳的學習狀態投入到後面的學習中。

2、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問題情境,營造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爲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空間和機會。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的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在新授過程中,我設計從學生熟悉的校園運動會入手,利用教材中學生領取飲料的場景,透過這樣的設計安排,讓學生感受到了數學就在身邊,從而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學生的數學思維;然後讓學生透過自己的努力發現、找出了兩個主要問題(兩組一共要多少瓶果汁;兩組一共要多少瓶水);接下來我引導學生先尋找第一個問題的解決方法,透過獨立思考和交流學習,學生很輕鬆地列出了算式。但在探索用多種方法計算得數時,學生只探索出了一種計算方法“湊十法”,給人的感覺學生的思維想象太狹窄,可能這與第一節課“9加幾”的教學時,強化了“湊十法”有關係。在順利解決了第一個問題的基礎上,我把第二個問題完全放給了學生,讓學生自己獨立解決。教學由“扶”到“放”,師生平等參與,共同探討、交流,學生擁有了充分的自主學習的空間和機會,從而取得了良好的學習效果。

總之,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始終把學生放在“主體”位置,始終以“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的身份與學生一起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如分層練習體現不夠,課堂評價方式過於單一,課堂語言還不夠生動簡練等。

在今後的課堂教學中,我會進一步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讓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慢慢感知體會算法,讓學生在具體情景中自我感悟,讓他們經過自己的切身體會發自內心的選擇出對於他們來說最簡便的方法,也就是讓學生學會怎麼學習、怎麼思考,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學習活動中充分地發揮出自己的個性和潛能,在體驗中獲取到知識,在成功中找回自信,更深刻地品味到學習的樂趣!

數學進位加法教學反思5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讓學生掌握連續進位加的計算方法,並靈活地進行連續進位加法的計算。在教學中,我注重讓學生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透過自己探索計算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培養他們獨立思考、主動探索的精神和團結合作的意識,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

首先,注重了數學知識與生活的聯繫。我出示三張數字卡片讓學生用組數的方法寫出6個不同的兩位數,再讓學生列出不同的算式,積極的調動了學生的思維。並以此爲主線,貫穿整個課堂。這樣的設計,較好的體現了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的新課改的理念。進而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其次,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大膽實踐、合作交流的機會。在計算過程中,讓學生自己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並總結出連續進位加法的計算規律。這個過程,爲學生創設了一個自由、寬鬆的探索空間,讓學生主動參與,獨立思考,在自主中去做,歸納結論,概括規律,體驗了發現數學的樂趣,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探索實踐,思維表達能力。

但是,本節課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處。主要體現對學生的估算能力培養不夠。在讓學生估計兩個數的總和時,應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大膽放手讓他們充分地發表自己的觀點,並說出自己的理由。

數學進位加法教學反思6

讓學生在實際問題情境中學習計算內容是《數學課程標準》所倡導的一個重要理念,在數學教學中滲透思想品德教育也一直是教材編寫所堅持的一個重要原則。

本課的難點如何去突破?新課程的理念如何去體現?經過一翻思考,我有了自己的主張:筆算的難點如果靠大量的練習題去鞏固,必然會加重學生的課業負擔,而且計算的正確率也不見得會很高。在筆算這部分內容時學生最容易出錯的地方是忘記滿十向前一位進一,或者忘記把進位的1加進來。針對這個問題,如果能想個好辦法讓學生不忘記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對於教材的主題圖,三年級學生不能很好理解“已知種數”“中國特有種數”“瀕危和受威脅種數”等概念,對於這三個概念之間的關係不能清楚的辨析,以至提出的問題五花八門,不符合邏輯,沒有實際意義,如“已知的哺乳類種數比中國特有的鳥類種數多多少種?”針對這種情況,我如何來改進呢?

首先,我將主題圖進行適當的處理.在課前我用通俗的語言對這些概念加以解釋,然後再根據教學的進度將表格的三列數據分別呈現,在這節課裏我只呈現"中國特有的種數"一列,引導學生提問題,列算式,引入本課的重點內容.

師:同學們,我們的祖國地大物博,是一個資產豐富的國家.在我們的祖國,有許多珍稀的動物,你能說出幾種嗎?

生:我知道有熊貓是我國珍稀動物.

生:我知道東北虎是我國珍稀動物.......

師:除了同學們說的這幾種外,在我們的祖國,還存在着這樣幾種珍稀動物:(師點屏出示)東北虎、丹頂鶴、蜥蜴、青蛙。這幾種動物分別屬於哺乳類、鳥類、爬行類、兩棲類。你想不想知道這四類動物在我們國家存在的具體情況?好,請同學們看屏幕(師點屏出示下表)。仔細觀察這個統計圖表,你獲得了了哪些數學資訊?

生1:我知道了哺乳類一共有110種。

生2:我知道了兩棲類一共有30種,爬行類一共有25種,還知道鳥類有98種。

師:根據這些數學資訊,你能提出怎樣的數學問題呢?

生1:哺乳類和鳥類一共有多少種?

生2:爬行類比兩棲類少多少種?

生3:鳥類、爬行類和兩棲類一共有多少種?……

師:剛纔,同學們根據這個統計表中的數學資訊提出了各種不同的數學問題,今天這節課我們主要來研究一下這個問題。

師點屏出示:在中國特有的動物種數中,鳥類有98種,爬行類有25種。鳥類和爬行類一共有多少種?

師:你能根據這這個問題列出正確的算式嗎?

(生說算式,師板書:98+25=)

在這個環節上我感覺自己的情境創設比較到位,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材給我們提供的統計圖表提供了多個資訊,根據教學需要,我在進行教學時,將和本課重點無關的兩欄大膽捨棄,這樣,避免了因爲資訊多而導致學生無從下手的現象,不容易分散學生的注意力.

對於在進位的過程中,學生特別容易忘記加上進位1,不管老師如何提醒,如何強調,總是有學生忘記.如果我把這個進位的1編成一個小故事,學生是不是印象會更深刻呢?

在講完例題後,我話鋒一轉:同學們,關於這個進位1還有個小故事,同學們想聽聽嗎?學生立刻來了精神,一齊大聲的說:想!我馬上娓娓道來:今天是豬八戒的生日,他的很多好朋友都來向他祝賀生日,這不,猴哥也來了.孫悟空高興地對豬八戒說:“八戒,今天你的生日,我準備送給你一個生日禮物.”豬八戒聽到有禮物送給他,高興地拍起手來,忙問:“是什麼禮物呀?是不是好吃的呀?”孫悟空說:“我把我的金箍棒送給你。”八戒聽了很奇怪:“金箍棒不是你的獨家看門的武器嗎?你爲什麼要送給我呀?”“我聽說你最近學了兩位數加兩位數連續進位加法,哪一位滿十就要向前一位進一,可是你總是忘記加上進位的1,今天我把我的金箍棒拿來,進位的時候,用上我的金箍棒,提醒你別忘記了。”邊講着故事,我邊用黃色粉筆在進位的地方寫一個1。學生個個聽故事聽得津津有味,不知不覺就對進位的1有了深刻的印象。然後在練習的鞏固中,我提醒的語言變成了“同學們別忘記了滿十加上孫悟空的金箍棒哦”。從作業的反饋中發現學生的正確率比較高,這也爲後面的三位數加三位數的連續進位加法墊定了很好的基礎。

但綜觀整節課學生的探究的時間和時機都沒有把握好。是我這節課一大硬傷。

笛卡爾有句名言“我思故我在”.我更願意理解成:在數學教學上我要做一個思想者,更要做一個踐行者。多去積累以提高自我素養,多去學習以提高自我能力。

數學進位加法教學反思7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根據教材的特點和一年級學生的特點,安排了許多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使學生在多種形式的教學活中,加深100以內的進位加法的理解,同時感受數學的應用意義,知識性、趣味性、活動性於一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課堂充滿了愉快的學習氛圍。學生不僅獲得了知識,更爲重要的是獲得了學習數學的興趣。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有如下的體會:

1、用故事匯入新課激起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兒童主動探索知識的心理基礎,更是注意力的重要源泉。在故事的講述中設定許多問題,誘發出探索性思維活動。有趣的故事,結合課文內容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點燃學生探索的熱情,變被動學習爲主動獲取。

2、探究與合作相結合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是日復一日不斷的教給學生新知識,而是爲了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使學生懂得用已學的方法去學習新知識、解決新問題。在新教材中,像58+6=?應該怎樣算,你有什麼好辦法?讓學生用學具分別表示58和6,然後動手擺一擺。在這裏,每個學生都得到了動手操作學具和發表自己想法的機會。爲鼓勵學生的積極思維,讓學生自己說說是怎樣想的?對不同的方法都給予了肯定。並請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計算,從而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性。然後我簡單的說了進位現象及進位點之後我放手讓學生嘗試先練習,試着自己解決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的計算。學生計算的勁頭很高,問他們有問題嗎?都一致搖頭說沒有

計算結果很快交上來了,我發現學生的錯誤比較多。總結錯誤類型有:題目數字抄錯導致計算錯誤;該進位的沒有進位橫式得數漏寫。

我想學生是會計算的,只是很容易出錯誤。我沒有過多的批評,讓孩子一一訂正之後,總結了幾種主要的錯誤情況,讓他們分別對號入座,並且一起總結出了檢查的三步驟:

一、讀兩遍題目,橫式一遍,以防抄錯題;

二、檢查橫式的得數有沒有漏寫;

也許是剛剛經歷了錯誤,所以印象特別深刻吧,練習時學生的正確率大大提高了。

3、玩中求知,體驗生活數學。

練習時,爲了避免學生單調計算的枯燥性,我設計了“找朋友比賽性的練習,有效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這節課總體來說達到了預定的教學目標,多樣化的練習題使得課堂氣氛較好。但同時也有很多遺憾之處。如對學生的巡視不夠徹底,學生說算理的過程不夠完整。

數學進位加法教學反思8

今天教學了《20以內的進位加法》的例5,這是“用數學”的內容,教材爲我們提供了開放的問題情境——運動場中啦啦隊表演圖,看着這一幅圖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能夠列出不同的算式,爲了讓孩子們的思維不受侷限,我在本課爲孩子們創設了比較大的空間:

空間一:自主探尋解決問題的方法

課始。出示主題圖後,我先給了孩子們觀察圖的時間,但沒有讓他們說看到了什麼,而是直接將要解決的問題提了出來“一共有多少人?”那麼啦啦隊一共有多少人呢?你能幫着解決這個問題嗎?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去思考,充分發揮孩子們的主體作用。孩子們很快就想到了答案,有的算式列成了“8+7=15”,有的列成了“9+6=15”,列出算式後,我還重點讓列式的孩子給同學們講了爲什麼這樣列,孩子們講的非常完整“第一排有7個小朋友,第二排有8個小朋友,兩排一共有15個小朋友”,“我看到男生有9個人,女生有6個人,男生和女生一共有15個人”。這一環節讓學生體驗到了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同一個問題,使學生學會了從不同的角度分析思考問題,尋求不同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空間二:找不同,進一步體會加法含義

在學生列出了兩個不同的算式後,我提出了一個問題:“這兩種解答方法有什麼相同和不同的地方?”透過這一問題的思考,孩子們感受到了這兩種解答方法是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圖得到的,列式不同,但解答的方法是相同的,都是用加法求出一共有多少人,進一步體會了加法的含義。

這一例題的解決讓學生切實經歷了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全過程,並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

數學進位加法教學反思9

這節課先由複習了不進位加法的豎式計算開始,鞏固了豎式計算中數位對齊,從個位算起的方法。這樣的複習即鞏固了舊知又爲新知作鋪墊。

由情境來引導學生自己解決問題。在課堂中我創設了田園小衛士檢查白菜地的情境,根據已經檢查的數目和沒有檢查的數目,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學生列出進位加的豎式時,我讓學生嘗試先獨立計算,再交流算法,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算法的精神。在學生算出結果後由教師提出“計算的對不對呢”這個問題引出學生驗算的需要,同樣是讓學生嘗試驗算的方法,進一步提高計算正確率。接下來的試一試需要解決新的問題,在計算中連續進位的難度稍有提高,但遵循的是相同的運算規則,我還是讓學生先獨立思考計算再交流。在這裏還要及時引導學生比較不進位加法和進位加法的異同,從而更好的鞏固了豎式計算注意的要點。

同時在教學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和遺憾之處:

第一,雖然重視了小組合作,但小組合作還要注意在學生已經獨立思考後再展開,否則學困生會受到思維活躍的學生的限制或中懶於思考,要留出大塊時間讓學生進行交流學習。

第二,課堂上有的孩子認爲計算很簡單,沒有重視,草草的看題,審題就更談不上了。在寫豎式時就會把數字寫錯,如136+478,結果寫成了186+478 。再有一些孩子寫作業時不能集中思想,總是會東張西望,左顧右盼,這樣出來的計算題誰能保證它的正確性?還有數位不對齊,加看成減,……看到這些情況,孩子們都會說是粗心。粗心是什麼?爲什麼孩子要這麼粗心呢?粗心也與孩子的學習習慣密不可分,孩子做作業的時候注意力不集中,東張西望,或者是邊講話邊做作業,……這些都值得我們老師格外關注,好的學習習慣對學生來說是受用一生的,從起點開始就要好好抓,不能放鬆。

數學進位加法教學反思10

《20以內的進位加法》是20以內的退位減法和多位數計算的基礎,這一部分學習的好壞,將對今後計算的正確和迅速程度產生直接的影響,因此,20以內的進位加法是進一步學習數學必須練好的基本功之一。

本單元分三小節完成,第一節,學習9加幾,這一小節以實際情景提供計算題,讓學生在操作中理解並接受湊十法,第二節,學習8、7、6加幾,讓學生進一步鞏固湊十法,同時要求學生在“拆小數,湊大數”、“拆大數,湊小數”和“交換加數的.位置”等幾種方法中,會根據具體的情況選擇合適的算法。第三小節,學習5、4、3、2加幾,這一小節是完全脫離實物,讓學生獨立思考算法,進一步鞏固“交換加數的位置,和不變”這種算法,也爲今後學習加法的交換律打下基礎。

在教學中,學生對湊十法掌握較好,能根據具體的題選擇合適的湊十法,在口算小數加大數的試題中,我發現大部分學生還是習慣用湊十法,只有少數學生用交換加數的位置想另外一個算式來口算的方法。本單元的解決問題與以往的解決問題相比,有兩個新的要求,一是要求在得數後面寫出單位名稱,二是要求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同一個問題,體現解決問題策略多樣化。

數學進位加法教學反思11

在兩位數加兩位數的進位加法教學中,我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力爭創設良好的情境,讓學生始終在情境中進行學習。縱觀這一節課,在教與學的過程中,突出了一下幾個特點

一、 創設學生感興趣的情境,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認知規律和生活實際,選取學生感興趣的,貼近生活的內容,創設參觀水族館的這樣一個情境。

二、引導學生由學數學轉向做數學。

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動手擺小棒、撥計數器,透過學生的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感受到知識的生成過程,從而把“學數學”變爲“做數學”。

三、學生容易出錯的地方

1.個位滿十進一,有的學生雖然進一了,但是十位相加時忘了加上進的一。

2.學生20以內的加法口算要經常練習,這是基礎。

數學進位加法教學反思12

學習完了進位加,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認爲教學成功的地方主要體現在較好地貫徹了課改的新思想,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密切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計算在生活中很有用,但單純的計算又是比較枯燥乏味的。爲此,我把計算教學融入到學生熟悉的校園生活情景中,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掌握列豎式計算的方法。首先根據課本主題圖創設學生郊遊乘車活動,提出“四個班只有兩輛車怎麼辦?”“你認爲哪兩個班可以合坐一輛車?”,從而引出本課的教學內容,並把這個情境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對此學生非常感興趣,學習的積極性也很高。在掌握了計算方法之後,還爲學生設計了爲皮卡丘買商品的活動。這樣不僅較好地使學生鞏固了所學知識,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提高了解決問題的能力,還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獲得成功的喜悅,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2、較好地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列豎式計算對學生來說只是變換了一種書寫的方法,不會太難。因此我放手讓學生自己去獨立嘗試。對於有困難的學生就請自學課本或請教旁邊的同學,培養他們自主探索獲取知識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我發現,學生透過獨立嘗試和小組討論學習後,無需教師多講一句,就能把兩位數的筆算方法說出來。如列豎式時個位要對齊個位,十位要對齊十位,從個位算起,個位滿十要向前一位進1,等等。所以我想,教師只要給學生創造一個和諧、民主、可以充分發展的環境,學生的潛能是無限的。

這節課也存在着不足的地方。例如,在學生彙報不進位加的計算方法時,有幾個學生提出也可以從十位加起,這時有學生反駁說如果要進位的話,你先算十位再算個位,當個位向十位進1後,就要把十位擦掉重新寫,這樣比較麻煩,所以不能從十位算起。學生說得非常好,但我沒有抓住機會因勢利導讓學生想想試試,而是繼續按教案進行教學,這說明我駕馭課堂的能力還有待提高,還不能把課改的理念完全落實在課堂教學中。有個別學生還沒有很好地掌握進位寫幾進幾的方法,需要課下在進一步的輔導。

數學進位加法教學反思13

《筆算兩位數加兩位數的進位加法》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法口算和兩位數加兩位數不進位加法筆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由於學生已經有了知識經驗基礎,所以本節課主要讓學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礎上提煉出問題,再進行合作交流得出計算方法,從而讓學生理解個位滿十向十位進“1”的算理,並能正確進行筆算加法。

整堂課“運用低段教學環節”將算法思維、算法多樣化滲透於“創設情景,激發興趣;圖引導學,提煉問題;解決問題,構圖小結;反饋練啓,體驗成功;拓展創新,再構提升”中。體現數學知識從生活中來,又用數學解決生活中的相關問題的教學理念。

課初,先由學生自主觀察主題圖,找出已知條件,然後根據已知條件提出問題,再從學生提出的問題中提煉出本節課要探究的問題“他們一共有多少張郵票?”,然後列式解答。在本環節中,學生都能積極參與提問,由於學生們都想提問題,而時間有限,所以我巧妙地讓同桌之間互相提一個問題,這樣既給了學生充分發表自己見解的空間,也合理利用了時間。

課中,進行了兩次小組合作。第一次是各組學生合作交流“如何計算”,學生在交流過程中,得出了多種方法,如:擺小棒、口算、撥計數器、豎式等,並且學生都能主動上臺與其他組的同學進行交流。第二次是在學生計算完“例題”和“試一試”後,合作討論“列豎式時需要注意什麼”這一問題,引導學生總結出筆算進位加法時需要注意的事項,並根據學生回答適時構圖小結,且把注意事項編成兒歌的形式,不僅利於學生記憶,而且也能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計算的正確率。

最後,透過拓展創新題,不僅使學生感受到了筆算加法在生活中的應用,同時也拓展了學生的思維,提高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全課總結時,先讓學生根據構圖複述本節課重點,幫助學生鞏固記憶筆算的方法,而後讓學生暢所欲言談收穫,提升學生概括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但是整堂課上完後我覺得還有些不足:

1、在學生彙報交流時,我雖然及時點撥,但沒有強調“計算時應先從個位加起”、“個位和個位相加的和應如何在豎式中寫”,進而造成學生在後面的練習計算中有從十位相加的,也有不進位的,或是進位後忘記加的。

2、在出示兒歌后,直接讓學生讀,所以造成有些學生因不認識字而不會讀。應先一句一句的領讀,然後再一句一句的幫助學生分析,進而有利於學生記憶兒歌及更好地掌握計算方法。

針對以上問題,在今後設計教學設計時,一定要做到課前精心準備,不僅備教材,更重要的是要備學生,這樣才能做到課中善於調控,才能引導學生更好地學習數學知識。

數學進位加法教學反思14

兩位數加兩位數連續進位加法是在“萬以內的加法(一)”的基礎上教學的。掌握連續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是本課的重點。以往計算教學總是讓學生感到比較枯燥,爲避免這一點,又順利達到教學目標,在教學中我努力做到以下三點:

一、透過解決實際問題來學習計算。

《標準》提出要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將應用題與計算有機結合。本課就從學生熟悉的關於中國特有動物的統計表中獲得數學資訊,產生數學問題進行計算解答,使學生感到計算與生活的聯繫。

二、注意運用知識的“遷移”方法來學習新知。

運用遷移,使已掌握的知識技能對新知識、新技能的學習產生積極的促進影響,是經常採用的有效方法。學生已學過幾百幾十加幾百幾十的進位加法,本課透過對舊知的回顧,激起了學生對加法計算法則的記憶,再引導學生採用嘗試、討論的方法學習新的內容,充分發揮了知識的遷移效力,又體現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三、多種形式的練習提高計算的準確率。

針對計算的枯燥,在鞏固的環節中,我設計了形式不同的練習題讓學生練習,激發學生做計算的興趣。

一節下來,我發現雖然進位加法不是新知識,但學生在計算連續進位的加法時容易發生忘記加進位1的情況,造成錯誤率較高。所以除了提高練習的強度外,還要有一些針對性的練習,來強化提示學生容易忽視的問題。

數學進位加法教學反思15

這是一節練習課,重在鞏固學生對兩位數加兩位數所學的知識,前面所學對於基礎好,思維能力比較好的學生來說,他們還是很好地掌握了。但是,對於那些稍微落後一些的學生來說,掌握得還不夠,所以我精心準備了這節練習課,查漏補缺,鞏固所學。

我設定了一個有趣的匯入,讓學生很快記住了不能忘記進位1,在後面的練習中我也強調了幾次,發現忘記進位1的情況是少了,但是仍然有一部分學生寫了進位1,但是在計算式還是忘記把1加進去,所以後來我就讓兩個小朋友上來做一道題,一對一錯,讓學生自己來講,主要是讓那些基礎不大好的同學來講。在這節課中,我發現如果我在練習之前把主要的知識點和易錯點講出來,或者讓學生自己講出來的話會更好,這也是我以後要注意的地方。練習部分我儘量做到有層次,由易到難,但是還是有些地方設定的不夠好,在講解時生怕學生聽不懂,努力講很多,後來發現,老師努力在講很多話的時候很多學生並沒有在聽,所以老師在該講的時候講,不該講的時候就不要講,儘量多讓學生自己來說,這樣學生會更願意聽一些,而且更能體現生本理念,把課堂還給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