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找春天》課堂教學反思(精選5篇)

作爲一名人民老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驗,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學反思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找春天》課堂教學反思(精選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找春天》課堂教學反思(精選5篇)

《找春天》課堂教學反思1

《找春天》教學目的是透過引導學生找春天、畫春天,使學生了解春天的景物,同時引導學生感受春天的美好,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高尚情操。

這篇課文語言優美,作者把春天比作一個小姑娘,她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她美麗,有着嫩綠的眉毛和五彩繽紛的眼睛;她活潑,彈奏着美妙的音符;她快樂地蕩着、搖着、叫着、笑着?小草從地下探出頭來,那是春天的眉毛吧?“早開的野花一朵兩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樹木吐出點點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解凍的小溪丁丁冬冬,那是春天的琴聲吧?多麼美的語言。怎麼樣讓學生感受到語言中蘊含的畫面,語言中蘊含的情感呢?教學本文時,我是這樣做的:

在課的開始,我和學生一起唱了找朋友這首兒歌,進行引出課題《找春天》,並讓學生知道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個季節。我和學生一起學學讚美春天的課文吧。”孩子們興高采烈地開啟書本大聲地朗讀起來了。

在學習本課我會認的生字時,我採用了多種學習方法,比如集體讀、小組比賽讀、開火車讀、去掉拼音讀等方法,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學生都能認識了所學生字。但是我只注重的學生的讀,對於生字的結構、字義沒有讓學生深入瞭解。

認識完生字後,我讓學生觀察圖,根據從下到上的順序用自己的話說說你看到了哪些有關春天的資訊,要求學生講話說完整。

在講文章開頭的兩個感嘆號,我讓孩子們多層次朗讀,感受的春天來了,我們激動、驚奇、高興地心情。

課文第二段,我抓住幾個動詞“脫掉”、“衝出”“奔向”、“尋找”感悟孩子們急於到外面尋找春天的心情,學生也做出了相應的動作,在感悟中要求孩子們讀出高興、期盼、急切的語氣。

第三段,作者把春天比作一位害羞的小姑娘,透過全班表演動作,理解遮遮掩掩、躲躲藏藏,深入體會理解,爲什麼作者會把春天比作一位害羞的小姑娘呢?進一步體會春天的美、春天的新、春天的活潑、

接着,我又提出以下問題:“我們看到了春天的什麼?我們聽到了春天的什麼?我們聞到了春天的什麼?我們觸到了春天的什麼?”學生帶着問題反覆讀文,這樣,激發孩子們對尋找春天的美好願望。爲了突出重點,我再次引導學生精讀:“早開的野花一朵兩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樹木吐出點點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嗎?”??學生精讀這些語句,不但領會了其中的情與趣,同時又積累了一些好詞佳句。

接着我把教學的重點落實在積累語言和運用語言上。我從文中幾個詞語入手,讓學生想象“早開地野花”、“點點嫩芽”、“解凍地小溪”等詞的表象,再引導學生探究“野花早開”、“嫩芽吐出”、“小溪解凍”的`原因,讓學生感受“春天來了”的氣息。學生們緣情入境,根據“小草從地下探出頭來”去理解“春天地眉毛”根據“解凍地小溪”去想象“春天地琴聲”等,感受到春天的美景,體會了找春天地樂趣,從而領悟到發現的快樂。這樣引導由表及裏、由淺入深的教學方式,在培養學生的語感中發散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本課的結尾我讓學生畫一幅關於春天的圖畫,並自己觀察大自然還有哪些現象可以看出春天來了。

本節課我可能想教給學生的內容有些多,導致有些環節沒有做紮實,沒有讓學生讀夠,有走過場的感覺。在以後的教學中我還是要多考慮學生的學習情況,充分拓展學生的發散思維,要放手讓學生去學習,所有的學生都有很強的可塑性。

《找春天》課堂教學反思2

色彩繽紛的圖畫是低年級小學生最喜歡的,因爲他能比文字更形象地直接作用與兒童的感官,符合低年級學生思維的特點。因而“圖文結合”成了小學低段語文教學常用的一種手段。但不論是利用插圖或是簡筆畫,甚至多媒體課件,都只是一種簡單的形式輸入過程,學生只能被動的看,缺乏交流和表達。

而低年級的孩子是多麼希望表達啊!他們最喜歡的方式就是畫畫。因此,我在教學《找春天》一課時,設計了畫一畫這個環節,讓學生拿起畫筆畫出閱讀後的感受,變被動爲主動,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反思這節課的教學,我認爲“讓畫筆走進語文教學”有很多好處,比如說:

一、激發學生樂於表達的情緒。低年級學生的形象思維勝於抽象思維。在他們的語言和寫字能力尚未達到一定水平的情況下,畫畫可能是他們最直接和最輕鬆的表達的方式。所以,他們樂於畫畫,願意用圖畫來表達他們的思想。

二、用畫展現閱讀的過程。學生把抽想的語言文字變成形象的圖畫的過程就是一個對閱讀內容回顧、加工的過程。等他把這幅畫畫好以後,也就把自己在閱讀中的感悟表達出來了。然後,再讓他們根據畫的畫說一說或寫一寫自己的想法,又是一個把感悟轉化爲語言的過程,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三、調節課堂氣氛,達到動靜相宜。低年級的學生注意力持續時間短。如果一直讓學生聽、說、讀,學生就會越來越注意力不集中,影響教學效果。而畫畫能迅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課堂上立刻安靜下來。學生聚精會神的畫畫時,心情平靜了,使而後的聽說環節能順利進行。這樣,課堂上就做到了有張有弛,動靜相宜。四、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新能力。讓“畫筆走進語文教學”並不是簡單的將畫畫與語文放在一起,更不能把語文課變成美術課,而是要將二者有機的結合起來。

《找春天》課堂教學反思3

《找春天》這篇課文語言優美,充滿兒童情趣和文學色彩,是本學期教學的第一篇課文。爲了讓學生有一個良好的開端,我佈置讓學生提前觀察。但在教學這篇課文時,地上覆蓋着厚厚的雪,天空下着雪,學生難以觀察。因此上課時我注重了學生平時的觀察和想象力,讓學生先說說自己眼中的春天。

而後播放歌曲《春天在哪裏》,讓學生一邊欣賞一邊想象春天的美景。再結合《趙春天》的課件把本課的教學任務完成。不過教學任務完成後,我覺得學生的朗讀能力有些欠缺。於是,我讓學生四人一小組,在組內用喜歡的方式朗讀,把自主權讓給學生。在彙報交流時,我發現有的小組把課文一起朗讀一遍。有的每人讀一遍,剩下的段落小組成員合讀。也有的邊讀邊加動作表演。還有的三人讀課文一人表演。

學生朗讀得形式多樣,並且學生的興趣也特別高。我想在以後的教學中,應該用多種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快樂的成長。

《找春天》課堂教學反思4

《找春天》是一篇描寫春天的優美的文章,充滿了兒童情趣和文學色彩。教學的目的是透過引導學生找春天,使學生了解春天的景物,同時引導學生感受春天的美好,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高尚情操。

一、創設情境,感悟春天

教學中,我創設情境,引領學生感悟春天。在教學本課時,教室外面正下着濛濛細雨,地面溼漉漉的,校園裏也有些樹木、花草等,我讓學生在感知文中作者眼裏的春天的基礎上,課下讓學生自己去室外親自去觸及春天的特點,讓學生到校園裏去找找春天,看看枯黃的草葉下是否有嫩嫩的草芽冒出。

再上課時,學生們嘰嘰喳喳地告訴我,他們看到小草發出嫩芽了,還看到了有的不知名的小草長得像他們的小手掌一樣大了,欣喜溢滿一張張可愛的小臉。

二、課外延伸,積累運用

我把教學的重點落實在積累語言和運用語言上。我從文中幾個詞語入手,讓學生想象“早開地野花”、“點點嫩芽”、“解凍的小溪”等詞的表象,爲了突出重點,我再次引導學生精讀:“早開的野花一朵兩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樹木吐出點點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嗎?”……學生精讀這些語句,不但領會了其中的情與趣,同時又積累了一些好詞佳句。

另外,學習本課,我除了讓學生們摘抄課文中優美的詞句,還佈置學生蒐集描寫春光的詞語,真正幫助學生積累詞語感受其春天的美。

三、描繪春天,誦讀春天

課後,我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畫一幅春天的圖畫、蒐集、誦讀描寫春天的詩歌。多方面的感受春天、表達自己對春天的喜愛和讚美之情。孩子們對繪畫情有獨鍾,交上來的作品都能體現春天的的美好。

本課教學中有不足,在生字書寫的教學中,效果不是很好,由於學生剛剛新年餘味了,所以多數學生似乎連筆都不會運用了,以後多加強寫字訓練。

《找春天》課堂教學反思5

《找春天》是二年級下冊第一單元中的一篇課文。它是一篇描寫春天的優美的文章,本文充滿了兒童情趣和文學色彩。像這樣的課文,不僅是學生積累語言的好材料,也爲學生寫話提供了良好的平臺。因此在教學時,除了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精彩句段外,還要讓學生大膽想象,進行說話寫話訓練。

小草從地下探出頭來,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早開的野花一朵兩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

樹木吐出點點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

解凍的小溪丁丁冬冬,那是春天的琴聲吧?

這是課文的4—7段,優美生動,充滿詩意,而且句式結構統一。在教學時,我首先讓學生充分地朗讀,在讀的基礎,說一說:我們在春天發現了什麼景物?他們像什麼?接着讓學生從這幾段中找出語言規律。能幹的學生很快就發現了“(),那是春天的()吧?”的句式結構。然後於我讓學生模仿4—7自然段寫幾句話。孩子們充分發揮想象,說出了自己心中美麗的春天。

桃樹上的花兒紅了,那是春天的笑臉吧?

梨樹上雪白的梨花開了,那是春天的髮夾吧?

柳枝上吐出了嫩嫩的綠芽,那是春天的頭髮吧?

山上的竹子更高了,那是春天的衛士吧?

睡醒的青蛙坐在池塘邊呱呱叫,那是春天的鼓聲吧?

燕子從南方飛回來了,那是春天的娃娃吧?

小鳥在樹枝上嘰中嘰喳喳地叫,那是春天的歌聲吧?

蝴蝶在花叢中翩翩起舞,那是春天的新娘吧?

多麼富有童趣的聲音,這聲音源自孩子們獨特的感受,這聲音源自孩子們的豐富想象!多麼富有童趣的詩句,這詩句就像春天的旋律,優美和諧,清新動聽,透過這樣的仿寫,學生在智慧火花的碰撞中,激活了思維,展示了潛能。看到孩子們表達得這麼好,我由衷得感到高興。這也讓我更加認識到:孩子們的想象力是和語言表達能力是不容小視的。作爲教師既要努力鑽研教材,尋找語言訓練點,又要善於引導學生,挖掘他們的潛力,培養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