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小學科學老師的教學反思(通用6篇)

作爲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科學老師的教學反思(通用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科學老師的教學反思(通用6篇)

小學科學老師的教學反思1

這學期教科學課,是我第一次接觸科學課。雖然在教科學課之前,我學習了課程標準,閱讀了相關資料,但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我發現,要想上好科學課並不是那麼容易的。

首先,在理念上的轉變。新的課程標準提出了以下六個理念:科學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學生是科學學習的主體;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爲核心;科學課程的內容要滿足社會和學生雙方面得需求;科學課程應具有開放性;科學課程標準的評價應能促進科學素養的形成與發展。這些理念,強調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精神,培養學生科學素養。

其次,我發現:

1、科學課的主要內容,不僅綜合了自然課的主要內容,還增加了科技與人類社會的關係、對人體自身的認識、環境保護教學內容。這樣做更利於有全面培養學生的科學技術素養。

2、科學課程具有更強的實用性、趣味性和靈活性。課程中的內容更注重選擇貼近學生日常生活、符合兒童興趣和需要的學習內容。尤其是培養髮現問題、解決問題、從中獲取知識。這樣,更有利於發展學生探究能力的教學形式,從而使學生的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得到全面的發展。

3、由於文字提供的學習內容的開放性很強,在備課時,要充分想到可能發生的情況,合理安排教學環節和教學時間。所以,在備課時,我不僅要考慮到文字的內容,還要考慮到文字延伸到的內容,查閱相關書籍,上網查閱資料,以防上課時出現過多的學生質疑,而自己卻不知怎樣回答的情況。

4、打破傳統的教學形式,創設開放性課堂。有的學習內容,實踐性非常強,需要的時間也比較長,因此,教學過程不能僅僅在課堂上,需要提前佈置學習任務,讓學生蒐集材料、合作探究、從中獲取知識。而在課堂上,只是彙報交流結果。如鐵的生鏽。當然,雖然探究的過程在課外,老師不能看到探究的過程,這就要求老師的指導更要及時、準確,這樣才更有利於學生更好地探究,得出結論。

5、及時幫助學生寫出探究記錄。在寫探究記錄時,指導學生把探究的過程寫條理、清楚,把結論寫明白,並提出自己還沒有弄清的問題。這樣,就有利於培養學生探究科學的興趣,養成良好的科學探究的習慣。

我們班有一個同學叫xxx,特別地好動,一次能夠堅持坐一分鐘就很不錯了,不僅他自己沒學什麼東西還影響了別人,有時候真讓人頭痛。有一次我進教室上課,剛巧碰到音樂老師也在,她有些生氣地說:“邵旭陽,你真的是經不起表揚!”我不知道是怎麼回事,也沒多問就開始上課了。上課沒多久,邵旭陽“老毛病”又犯了,我也氣憤地說:“,邵旭陽難怪剛纔音樂老師也說你經不起表揚!”誰知,他卻大聲地說:“你又沒有表揚我!”我一震,這一句突如其來的無忌童言讓我一時不知說什麼好。

課後,邵旭陽的話一直在我耳邊縈繞。想起來,平時我總覺得他調皮,的確很少表揚他。從今天這件小事看來他還是挺在乎老師的表揚和肯定的。是xxx啊,調皮的學生也是學生,和大家一樣都希望得到賞識,而且,從某種意義上說,也許他比其他小朋友更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吧——因爲調皮,平時挨的批評肯定不少。我以前忽視了這一點,於是我決定在今後的教學中要調整方式。

從那以後,在課堂上,只要看到他認真聽講或回答了一個問題我就馬上進行表揚。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我發現他在課堂表現,作業完成情況等方面都取得了一點小小的進步。但畢竟小孩子的自控能力比較差,要想在很短時間內把壞習慣全部改掉是不現實的。所以遇到他上課又很不認真,小動作不斷,對要掌握的知識模模糊糊的情況,我並不灰心,因爲我知道這種學生是需要時間磨的,也需要很大的耐心。我堅信,只要堅持把賞識教育的理念運用到實際教學活動中,一定能取得成功。哲人曾經說過,“人的精神生命中最本質的要求就是渴望得到賞識。”訓斥只會壓抑心靈,只有欣賞,激勵才能開發人的潛能。希望透過我的不斷努力,以及與家長,其他老師的配合,來慢慢地改造這個孩子,讓他得到很好的發展。雖然這個過程是漫長的,但我會堅持。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教學重點是教育學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會做的事情學着做,克服依賴思想。教學難點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重要性。

我用圖片匯入,出示一張鳥媽媽喂小鳥的圖片,提出一個小問題“小鳥能不能一直依靠媽媽”,小鳥要學飛,自己去找食物,從而揭示課題。課件再出示一張圖片,小朋友穿衣穿襪穿鞋,使他們對哪些自己的事情有一些明確,透過介紹一個小朋友,一天中做了很多事,進一步明確在我們的日常學習和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都是我們自己的事情,都是我們力所能及的,所以自己的事情應該自己做。緊接着讓小朋友討論爲什麼不會的事情要學着做。爲了說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重要性,我準備了一個童話故事《懶惰的毛迪》,使學生知道如果自己的事自己不會做,又不學,總依賴別人,一旦離開別人就沒法生活。不僅自己要吃苦頭,別人也不喜歡你。自己的事一定要自己做,不會就學,從小培養自己獨立生活的能力,從小培養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習慣。再請兩個同學上來表演小品《明明的早晨》,對懶惰的明明說出自己的想法。然後理論聯繫實際進行實踐活動,一項是整理書包,全班參與,一項是穿衣服比賽,每組選一個,其他學生做裁判。比賽結束後我給每個小朋友發了一張勞動卡,讓學生對自己平時的行爲進行評估。最後在《勞動最光榮》的歌聲中結束本課。

整節課圍繞教學重點難點展開活動,多種教學方式實現課堂互動,尊重學生的主體性,使學生在互動過程中的自主發展。教學設計中透過觀察、討論、談話、聽故事、比賽等多角度地讓學生在情景中體驗、感悟。學生在參與各種教學活動中實際體會了良好生活習慣給自己和他人帶來的愉悅。

小學科學老師的教學反思2

《小水鍾》是五年級上冊時間的腳步單元的第三課。本課與上一課《鐘擺的祕密》都是引導學生像一個探索者、一個發現者那樣從生活中去尋找衆多的“計時方法”和“計時規律”,讓他們沿着這條線展開討論、進行分析、開展實驗、找出規律、逐個研究、自行解決問題。透過課堂的教學,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1、關於如何幫助學生形成觀念性概念的思考。

讓學生在腦海中形成“在一定的條件下,流水具有等時性”這個概念的現象,需要在活動中逐步建構。在本課活動設計中,對教材的兩個活動做了以下改進:一是由於水具有表面張力,完全流完100毫升的水是比較困難的,我的改進是:在容器裏盛125毫升的水,透過積聚100毫升水的時間的活動;二是根據積聚100毫升水的時間來推測和驗證積聚10毫升、50毫升的水所需時間,我們將測量點改爲20毫升、40毫升、60毫升,在活動中,學生展開思維,進行推測,並用實驗驗證,發現水不是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的,水流的速度與水位的高低有關,在這一步步的推測與驗證中,建構起了“在一定的條件下,流水是具有等時性的”這個概念。

2、如何有機滲透科學史的教育。

科學史能真實、豐富地反映科學家的學術生涯和科學的演變過程,從科學史中,我們還可以感受到前人在科學研究中所遇到的艱難困苦、表現出的巨大創造智能和不畏艱辛的攀登精神。在本課設計中,把古人發明創造水鐘的過程,讓學生在課堂上經歷。首先在欣賞錄像,

討論流水與時間的相似之處中,引發學生的原認知,古人可能也是觀察到自然界流水的規律而得到原型啓發的。接着讓學生經歷積聚100毫升水需要多少時間,在這個過程中建構起“在一定的條件下,水的流動具有等時性”的概念。在這個基礎上,進行推測與驗證。在實驗過程中,學生能發現了與古人同樣會發現的問題,想到與古人想的同樣辦法——讓水位保持相同,水流就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了,最終設計製作了其中一種水鍾。在“發現自然界現象——模擬實驗——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融入科學史的教育。

3、活動中的學具要有嚴密的結構。

所謂結構嚴密指的是各個學具之間、學具與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之間具有緊密的聯繫。在本課的設計過程中,曾用過多種器材做爲漏杯,效果都不佳,後選用實驗室中原自然學具中的漏杯,進行加工,用相同的材料使得漏孔大小基本相同,儘量減少因器材所產生的誤差。本課教學中我選用125毫升水有其原因,實驗室裏量杯裏的刻度都是以25毫升遞增的,只能選取125或150毫升水。而實際上,我所選用的漏杯剛好能裝125毫升水,透過控制漏孔的大小,積聚100毫升水的時間剛好在100秒左右,這就使學生在推測積聚20、40、60毫升水的時間時,有了更直觀、更簡易的數據,使學生的思維能更清晰的展現出來,使學生更容易建構起新概念。

小學科學老師的教學反思3

我在這幾年的科學教學中逐漸沉澱下來了一些自己的教學方法。我覺得教師應“引導學生去思考、創新,培養孩子們的自主學習能力。”自主學習能力是,一種發現問題、積極探求的科學精神。它要求學生主動探索問題、發現問題,具有敢於質疑、標新立異的品質,不拘泥於書本,不迷信教師,對所學知識善於獨立思考,樂於生疑提問,提出解答問題的不同方法。我們怎樣才能在科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談一些體會。

1、建立融洽的師生關係。

教學是師生雙邊活動,教學質量的高低直接取決於教學氛圍和師生關係的和諧程度。營造一個生動、活潑、民主的課堂教學氛圍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重要前提和保證。

2、科學課上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學會獨立提出問題,而不是解決問題。

好奇心是由新奇刺激所引起的一種朝向、注視、接近、探索心理和行爲動機,它是人類行爲的最強烈動機之一。好奇是孩子明顯的心理特點,他們對周圍任何事物都充滿探索求知的渴望,並善於主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老師應抓住孩子的好奇心理,由近及遠,由淺入深地給予理解,並鼓勵孩子多思考,多提問題,有意識的保護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要想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必須注意其好奇心與求知慾的培養。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引起學生的探究活動,進而成爲創新的動力。

3、解決科學課上同學們提出的問題要引導學生透過小組合作來完成。

怎樣透過小組合作完成呢?我們覺得科學小組的合作學習應遵循“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對學生進行分組,組成合作學習小組。即:一是小組人數要合理,一般以4-6人爲宜;二是遵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優勢互補”的原則,按照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能力、性格特點、動手實踐能力等方面的差異進行分組,讓不同特質、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優化組合,以有利於學生間的進步。

合作意識等因素方面,具有很大的隨意性。要實現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就需要將班級的學生按照學習水平、能力傾向、個性特徵、性別及社會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異組成若干個異質學習小組。每個小組成員都有具體的分工,但角色應該經常輪換,讓小組成員有機會擔任不同的角色,以此來增強合作意識和責任感,並逐步形成一個有戰鬥力的羣體。這樣組內成員各負其責:組織、記錄、操作、觀察、提問、解疑、彙報……老師負責觀察指導,這樣一節課井然有序完成了任務,又得到了知識。

小學科學老師的教學反思4

回首一學期的工作,作爲一名小學科學教師,我始終以勤懇、踏實的態度來對待我的工作,並不斷學習,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現將本年度工作反思如下:

我積極提高自己的思想覺悟。不斷從書中和向身邊的同時學習,汲取營養,仔細體會新形勢下怎樣做一名好教師。我還深知要教育好學生,教師必須時時做到爲人師表,言傳身教。在工作中,我積極、主動、勤懇,責任心強,樂於接受學校佈置的各項工作,在不斷的學習中努力使自己的思想覺悟、理論水平和業務能力都得到提高。

本年度我所擔任的是五年級的科學教學工作。

1.要想提高教學質量,首先要立足課堂,從常規課上要質量。“研在課前,探在課中,思在課後”,我嚴格要求自己精心預設每一節課,儘量使教學工作更加完善。

(1)課前備好課,準備好科學課上所需的實驗材料。做到認真鑽研教材,瞭解教材的結構,重難點,掌握知識的邏輯。

(2)在課堂上,關注全體學生,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在實驗操作中,注意每一位學生,使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到科學探究活動中去,使學生對科學產生濃厚的興趣,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從而做到自主探究。

(3)開展豐富的.科學活動,營造濃厚的科學學習氛圍。如造船比賽、我的水鍾、我的擺鐘等充滿科學知識的趣味比賽,讓孩子更加熱愛科學,利用科學知識解釋、解決遇到的難題。

2.爲了不斷提高和完善自己的理論水平和業務能力,我還積極參與聽課、評課,虛心向同行學習,不懂就問,博採衆長。積極參加區內教研活動和校內課評,認真聽取別人的交流反饋,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

3.主動承擔區級研討課,課前認真準備,課後能結合教研員朱老師和各位老師的點評,修改完善自己的教學設計。並反思自己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思考如果改進自己的教學。主動承擔森林課堂,課前提前多次去濱湖國家森林公園踩點,考慮到森林公園面積比較大,思考開展哪方面的研討交流活動,並仔細規劃研學路線,並認真組織學生開展研學活動,課後做到全班交流總結反饋和評價。

對於我來說是忙碌的一年,我在業務能力上,還在教育教學方面都有了的提高。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也難免有些缺憾,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更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發揚優點,改正不足,使自己不斷提升與完善。

小學科學老師的教學反思5

新課程背景下小學科學教育的責任和目的是:注重培養同學良好的科學素養,透過科學教育使同學逐步領會科學的實質,樂於探究、熱愛科學,並樹立社會責任感;學會用科學的思維方式,解決自身學習,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在小學階段,兒童對周圍世界有着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他們樂於動手進行具體操作,這一時期是培養科學興趣,體驗科學過程,發展科學精神的重要時期。

小學科學課程是以培養科學素養爲宗旨的科學啓蒙課程,而科學素養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早期的科學教育將對一個人科學素養的形成具有決定性的作用。承當科學啓蒙任務的科學課程,將細心呵護兒童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培養他們對科學的興趣和求知慾;引領他們學習與周圍世界有關的科學知識;協助他們體驗科學活動的過程和方法;使他們瞭解科學、技術與社會的關係,樂於與人合作,與環境和諧相處;爲後繼的科學學習。學習這門課程有利於小同學形成科學的認知方式和科學的自然觀,並將豐富他們的童年生活,發展他們的個性,開發他們的發明潛能,現將自身的科學反思談一下:

一,鼓勵同學敢問。

我認爲教師首先應從教育觀念上更新,採取更適合同學發揮主體性的教學模式,雖然《科學》這門課對於同學來說有的內容同學易懂也愛學可有的離他們很遠他們不懂就不愛學.這就要我們爲同學營造一種和諧的寬鬆氣氛,讓同學敢想敢問敢於表達的真情實感。使同學感到教師與同學平等相處,一起探索,研究。若同學提出的問題與教學內容相差甚遠或問題提不到要害處,教師要先給予積極鼓勵,讚揚他敢於提問的勇氣,而後再給予點撥和啓發,讓他們帶着成績感體面地坐下。

其次,要消除同學的心理障礙,解放思想,放下包袱,鼓勵同學敢問,愛問。教師要使同學認識到學會質疑的重要性。我們可以透過愛迪生“我能孵出小雞來嗎”、牛頓“蘋果爲什麼往地上掉”等具體事例,教育同學學習科學家善於思索探究的思維品質,使同學懂得“疑而能問,已知知識大半”、“思維自疑問和驚奇開始”的道理。還要告訴同學,課堂提問不是老師的專利或某些同學的專利,每個人都可以提問,也只有在大家互相質疑的過程中,自身的思維才幹得到發展。

二,引導同學會問。

同學不會提問,是因爲他們不知從哪入手,不知提什麼樣的問題。起始階段,教師應注意透過示範提問,向同學展示發現問題的思維過程,使同學受到啓迪,有法可循。當然,在示範提問的基礎上,教師還應注意啓發引導,讓同學嘗試提問。

1.從課題上質疑

教材中許多課文的課題都有畫龍點睛的作用。引導同學針對課題提出問題,既有利於探究和理解,又能培養同學的質疑能力。如教四年級科學《固體、液體和氣體》,出示課題後,引導同學質疑。問同學:誰能分清固體、液體和氣體?你能舉例說明嗎?爲更好地理解物質的狀態做了鋪墊。

2.從課題的重點,難點處質疑

對課題重點、難點的質疑,既有利於同學深入探究本課主題,同時,也有助於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圍繞這一課題進行教學。

3.從矛盾之處質疑

細心呵護兒童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培養他們對科學的興趣和求知慾,引領他們學習與周圍世界有關的科學知識,協助他們體驗科學活動的過程和方法,使他們瞭解科學、技術與社會的關係,樂於與人合作,與環境和諧相處,爲後繼的科學學習、爲其他學科的學習、爲終身學習和全面發展打下基礎。學習這門課程,有利於小同學形成科學的認知方式和科學的自然觀,並將豐富他們的童年生活,發展他們的個性,開發他們的發明潛能。

小學科學老師的教學反思6

四年級科學主要圍繞“運動與變化”這組統一概念,整合課程標準中科學探究,學知識及科學態度、情感、價值觀等方面的內容。本冊圍繞“變化”這一概念統整教學內容,共設計5個單元,25個課題。在教學中,我精心地設計教學過程。激發學生觀察事物變化現象的興趣,使學生感受到自然界中各種變化的奇妙。同時也在獲取資料,設法記錄各種變化的能力上得到了有效訓練。透過教學,發現我所設計的教學過程既有成功之處,也有需改進的地方。首先,談一談我在本冊教學時比較成功的地方。

一、教學中注重科學探究,促進學生學習方式多樣化在科學課程標準中明確科學學習以探究爲核心,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還是學習過程。本冊教材非常注重以科學探究爲主,設計了“物質的狀態”“有趣的變化”單元,透過學生動手實驗、觀察體驗、遊戲等各種活動,引發學生進行科學探究的興趣,提出問題,做出假設並想辦法驗證設,分析試驗數據,獲得科學結論的能力。針對這一情況我在教學《雨的形成》《讓癟乒乓球鼓起來》《鹽到哪裏去了》這幾課時注重讓學生獨立設計實驗進行科學探究,而在《固體 液體和氣體》、《冰水和水蒸氣》《鹽到哪裏去了》三課教學時,又注重學生對天平、酒精燈、量筒量杯、漏斗,過濾等實驗器材的正確使用,促進學生學習方式多樣化。

二、在教學中以形式多樣的活動吸引學生更愛學科學科學教材最大的特點是活動數量多,活動類型全,活動可操作性強,而且每個活動都有明確的目標,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科學學習興趣,讓學生們在玩中科學素養和探究能力得到培養。本冊教材涉及50多個活動,其中還包括10多個拓展活動。在教學中我和學生一起“蒐集天氣資料”“養小雞”,“種花”,“發佈天氣消息”等等。學生在這些不同類型的活動中扮演着的不同角色,極大豐富了孩子們學習生活;在教年《水的三態變化》、《蒸發》、《小水珠從哪裏來》、《固體、液體和氣體熱脹冷縮》、《混合》、《分離》、《混合的變化》、《燃燒》、《生鏽》幾課時我讓學生從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象尋找材料,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的興趣和能力,學生非常喜歡。雖然收穫很多,但是在教學內容多,容量大,課時少的情況下,怎樣更合理的安排教學時間這一問題我處理的還不夠好,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我將不斷探索與學習,在理解理念,深挖教材上下功夫,爲學生提供闊的探究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