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教學反思

《實施科教興國的發展戰略》是九年級思想品德(人教版)第四課第四框,這一框題從“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到“百年大計,下面給大家分享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教學反思,一起來看看吧!

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教學反思

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教學反思1

本框題的內容對初中學生來說比較抽象,爲了完成教學目標,突出“科技和教育的重要性”這一重點,突破“辨證看待發展經濟與發展科技教育之間的關係”這一難點,在教學中首先設計了貼近學生生活的教學情境:家用交通工具的變遷,家庭生活三大件的變化。70年代———手錶、自行車、縫紉機80年代———彩電、冰箱、洗衣機新世紀的三大件:房子、汽車、教育(或保險)。讓學生體會:科技發展會引起經濟的深刻變革和人類社會的巨大進步,從而感受到科技的力量;其次在教學中設計了:

情境材料一:20世紀以來,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長中,科技進步貢獻率在世紀之初僅佔5%———10%,5、60年代上升到50%,今天已高達60%———80%。讓學生體會到:科學技術成爲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經濟的發展有賴於科技水平的提高

情境材料二:袁隆平是榮獲首屆“國家最高科技獎”的兩位科學家之一,他提出水稻雜交理論,實現了水稻育種的新突破,多年來,雜交水稻累計增產3500億公斤,每年增產的稻穀可養活6000萬人,他的研究成果在國際上處於領先地位。讓學生認識到: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是推動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因素。

情境材料三:科學技術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發達國家已由20世紀初的20%左右增加到60%以上,其中美國等國家已經超過80%,但我國僅爲30%左右,不僅大大低於發達國家的水平,而且比發展中國家40%的平均水平還要低。另外,我國的經濟總量雖然不小,但產品技術含量低,單位產出的能源、原材料消耗是發達國家的4至6倍;半數以上企業不能進行有效的技術開發;科技與經濟脫節,每年取得的科技成果只有6%至8%能轉化爲現實生產力,而發達國家的轉化率已經超過50%。透過這些教學情境的設計學生透過分析得出結論: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再次透過學生列舉我國在世界上處於領先地位的科技成果。

從上述教學環節的設計讓學生認識到:從整體上看,我國的科技總體水平同世界先進水平相比較大的差距,同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還有許多不相適應的地方。

要迅速提高我國的生產力水平,縮小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必須加快發展科學技術。

透過情境材料四:法國總統希拉剋在談到21世紀前景時說過這樣的話:知識使法國浪漫,經濟使法國富庶,只有教育才能使法國發展強大。

無獨有偶,科技鉅子、世界首富、微軟總裁比爾蓋茨也曾預言:未來十年,衡量貧富的標準將是教育。

經濟發展依靠─科技發展依靠─人才競爭─依靠教育引導學生分析經濟、科技、教育、人才之間的關係,讓學生明白:當今世界,各國之間激烈的經濟競爭和科技競爭,歸根到底是教育的競爭、人才的競爭。實施科教興國的重要性。

在講實科教興國戰略這一目內容時設定了實施科教興國戰略要求:

1、加強科技創新和教育創新;

2、全面深化科技、教育體制改革;

3、推進科技、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相結合;

讓學生討論:爲什麼要進行科技創新和教育創新呢?

透過學生分析教師總結:科技創新能力,已越來越成爲綜合國力競爭的決定性因素。在激烈的國際科技競爭面前,如果我們的自主創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術引進,就永遠難以擺脫技術落後的局面。而要提高科技創新能力,首要的是提高教育創新能力。

由於本框內容多,理論性比較強,對於初中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教學中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比較差,學生主比較被動,課堂教學效果不太好,今後要加強師生互動,活躍課堂,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教學反思2

透過本節課的複習,我們要讓學生了解我國在科技、教育發展方面的成就,知道與發達國家的差距,理解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現實意義。感受科技創新、教育創新的必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在講授新課前,我先展示本課學習目標,再根據複習課的需要和學情的具體情況,本複習課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知識梳理——典型例題——自主練習——課後作業。

首先是知識梳理,要求學生帶着五道填空題對照課本認真查找答案,完成學教案上相關習題,有利於知識再現,也就是完成第一步:自主學習小組搶答,接下來進行第二步:小組合作交流,勇敢展示自我,讓學生透過小組合作交流的方式能很快的回顧課本的知識點,很好的對本課知識點歸納總結,再進行熱點綜述,知識解讀,展示四則時政熱點,讓學生學以致用,透過小組合作交流的方式總結歸納出相關的知識解答,再請四組學生到黑板上展示他們小組找出知識點的結果,最後透過其他小組以不同的見解進行補充,達到總結歸納知識點的要求。

再接下來完成環節二的內容,要求學生完成歷年中考對本框題相關的兩道典型例題,不僅要求學生講出答案,還要回答爲什麼,做到能讓學生自己講解,才能更好的瞭解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環節三中的兩道選擇題也是採取要求學生講解的方法,由於時間緊,後面的材料題無法完成,當課後作業。

本節課最後一個環節是對各小組進行評價,這樣能鼓勵和鞭策學生積極性。本節複習課總體來說完成了複習教學的要求,但還是存在很多問題。在時政熱點的考點連結時沒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去解讀和分析材料,並從材料中找出關鍵詞語和關鍵語句,這提醒我在以後的教學中要着重培養學生閱讀分析能力。再來學生將知識重新組合、歸納還有待提高,這也是我在以後的教學中,要注意思路的點撥和引導,以提高學生的解答方法與技巧。

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教學反思3

本節課我透過用眼觀科技——用腦析教育——用心想對策這條線貫穿,透過對圖表、材料、圖片的解讀分析,師生一起探究科技的作用、現狀,及我國教育的現狀、作用,最後水到渠成的理解科教興國的必要性。這樣的設計一方面及時突破了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另一方面,符合初三學生的學情,能及時有效的鍛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歸納概括知識的能力。現將本節課的優缺點總結如下:

優點有:

①鑑於知識容量較大,及時對第四課第四框的內容進行了合理安排,把如何落實科教興國戰略放到下節課講,使得課堂的節奏很從容,內容的探究也更加的深刻。

②一條線貫穿整節課,使得課堂內容條理清晰。

活動設計符合初三學生特點,層層遞進,讓學生自覺的參與到探究討論之中,也慢慢的在滲透、培養學生解讀材料、分析問題的能力。

④整節課教師注重引導學生,學生積極參與,過渡自然而不生硬,師生共同探究有關知識,課堂氛圍好。

⑤本節課以在黑板上畫航天飛機結束新課,既起到前後照應的作用,又注重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昇華。

當然,本節課有一些遺憾的'地方:

①理論性的東西太多,師講解的地方依然有點多。

②教育作用的講解的還是有點太理論化。

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教學反思4

透過這兩節的學習,進行反思如下:

課堂教學中,可取之處:

一、課堂氛圍民主、和諧,師生情感交流自然、充分。

教學中民主的課堂氛圍,和諧平等的人際關係,會使學生感到安全和被尊重,可以使學生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利於學生的主動參與,有利於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情感和資訊的交流。有利於學生的自我實現。

在這一節教學中,學生的心靈是自由的,思維是活躍的,參與是廣泛的。

二、關注時事,滲透時事教學。

思想品德課是一門時代性與實踐性都很強的學科,離開時代性特徵的思想政治課教學那將是一潭死水和空洞說教,無法喚醒學生與教師課堂靈感與智慧,更無法閃現課堂教與學的生成性東西。而時政教學正可以彌補這一缺陷。

在這一節教學中,引入了“神舟七號嫦娥一號、嫦娥二號”、“2009年最高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天河一號”等最新的時事,激發了學生興趣,調動了學生積極性。

三、追求課堂的有效生成。

生成性課堂是以學生的發展爲主導思想,以當時課堂特定的協商性生態環境爲教學背景,以師生、生生協商性互動爲特點的一種教學模式。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如:教師問:把教育擺在什麼地位?學生答:第一位。面對這一知識點的錯誤,教師巧妙的請學生改錯,將兩個知識點做了區分。

教學存在的不足和有待改進之處:

一、教學容量偏大。

容量大的好處是學生精力集中,思維連貫,教學一氣呵成。但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1、一些教學環節中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和空間就顯得有限,致使學生思考的不夠深入、透徹。

2、學生會感覺比較緊張,會有學生的思路跟不上。

對策:

1、適當的取捨材料;

2、調整課時的分配;

3、關注程度相對落後的學生。

二、偏重時事,關注生活不足。

其實教學中,時事和生活是統一的,應該更加關注生活,才能更貼近學生。

對策:教學中,注重學生的生活經驗,關注學生的生活體驗,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大處着眼,小處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