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長方體和立方體的認識》的教學反思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對學到的教學技巧,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長方體和立方體的認識》的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長方體和立方體的認識》的教學反思

《長方體和立方體的認識》的教學反思 篇1

1、以同學發展爲本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煥德加·富爾曾說過:“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因此,在這節課中我緊扣教學中有利於發展同學思維的因素,在培養同學的學習能力上下功夫。教學時,我先出示平面圖形,讓同學說出各圖形的名稱,然後出示一些立體圖形的實物,讓同學說出各個圖形不在一個平面上,是立體的。讓同學在對比的情況下,認識立體圖形。然後重點讓同學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數一數,自身所帶來長方體逐步籠統出長方體的特徵。

2、生活即數學

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實際。引導同學找生活中的長方體、體會所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必定聯繫。貼近兒童的生活實際,使同學覺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逐步培養同學愛數學的情感、用數學的意識和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實踐證明:數學知識離不開生活。長方體和正方體在生活中隨處可見,尤其是在農村。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要積極地發明條件,精心設計生動有趣的生活情境來協助同學學習,密切聯繫同學的生活實際,充沛發揮同學的潛能,善於挖掘教材內容資源,不時總結經驗,和時調整教學戰略,鼓勵同學善於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養成運用數學的態度,仔細觀察和分析周圍的事物,並學會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讓同學學習有用的數學。

3、培養同學的空間觀念

本課時是同學在學過長方形、正方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是從幾何圖形的學習轉向立體幾何圖形的學習,在空間觀念的發展培養上是一個重要的進展。長方體和正方體對小同學來說是比較籠統的概念,所以這節課從同學原有知識動身,透過看立體圖形、實際丈量、製作長方體,進一步鞏固對長方體和正方體特徵的認識,形成空間觀念,使同學的空間觀念也得到進一步發展,培養了同學的學習能力。

《長方體和立方體的認識》的教學反思 篇2

本節設計,教師變“教”爲“探”,環環相連,始終讓學生面對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問題。

先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與經驗積澱,再進行個性化的探究,繼而組織充分的交流。在此基礎上,透過討論開展進一步的探究,直至將“想法”與“發現”提煉、昇華爲一定的規律性認識。學生在這一過程中充分發揮了各自的聰明才智,所獲得的是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綜合發展。本節設計的創新之處就在於它透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激活了課堂。

改變了數學課堂教學模式,增強了課堂研究的氣氛。“合作”是一種以情感爲紐帶,以平等爲基礎,以相互尊重、交換意見爲特徵的交往方式,由此改變了過去教學中的學生被動地位,能產生出有效的夥伴效應,夥伴效應的發揮能營建便於探究的心理環境、情緒氛圍。這節課學生研究氣氛的如此熱烈,不能不說是這方面的體現,它使小組的學習形式得到強化,學生間互動交流的頻率更高,因而研究氣氛更強烈。

“合作學習”中應把多媒體現代資訊技術作爲學生學習和解決問題的有利工具,將數學學習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充滿生命活力,提高學生數學素養,開發學生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這對我們也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啓示。

《長方體和立方體的認識》的教學反思 篇3

小學生學習幾何形體知識屬於直觀幾何階段,教學時我注重引導學生動手操作實踐,讓學生在看一看、摸一摸、拼一拼等實際操作中,使自己的多種感官參與活動,豐富自己的感性認識,掌握幾何形體的特徵,不斷積累空間觀念。

如讓學生小組合作,發現並逐步抽象概括出長方體的特徵;選用合適的小棒拼組成一個長方體框架,使學生清楚地看到12條棱的關係,讓學生進一步抽象概括,從而引出長方體的長、寬、高的概念。動手做一個長方體紙盒,並擺放不同位置,從而使學生加深對長、寬、高的理解。

由於加強動手操作,使學生豐富感知, 教學中我注意引導學生多向思維,如長方體棱的認識,在學生已知道長方體有3組相對的棱並製作了長方體框架後,我又提出啓發性的問題“如果製作一個長方體框架,需要量出幾條棱的長度?”學生透過觀察和思考,知道只需量出三條棱的長度然後用和乘4就可以了,這樣12條棱又在學生腦中分成了四組,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形成。我今後進一步學習幾何圖形的相關知識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