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科學課教學反思範文(精選6篇)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那麼優秀的教學反思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科學課教學反思範文(精選6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科學課教學反思範文(精選6篇)

科學課教學反思1

我作爲一個科學課教師,在教學工作中應當怎樣做纔能有所創新呢?透過學習新課程標準和幾年的教學經驗,我體會到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注重教學創新,教師的教學創新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培養自己主動探究,獲取新知識,得出新成果的一種教育手段,教育創新要有具體的實施目標,實施措施,不能搞教條主義,要從培養學生能力入手,改革課堂教學。教學中,教學中要有新觀念,新方法,教法和學法要有自己的創新理念,在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能力,不滿足於書本或生活中所給予的知識和經驗,使學生自己主動去探究,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培養自己的創新能力。

2、科學課教學創新不能離開基礎知識的傳授。學生只有在充分掌握了基礎知識的條件下,才能認識自然現象和規律,當代科學教學的首要任務就是開發潛藏在每一個學生身上的創新能力。但由於學生的思維水平、認知經驗、知識構架的不同,還需要我們針對不同層次的教育對象,確定不同的創新目標。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創新中注意層次,普遍開發。讓學生積累生活經驗,自主探究,獲取知識和能力。

3、爲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我對所教班的學生的思維水平、認知經驗、知識構架做了充分了解,注重基礎知識的傳授,基本技能的培養,有機利用一些課件,進行資源整合,教會學生學習方法。要讓學生在教學的情境中,樹立創新精神,主動發現問題。還要使他們在自己原有知識的基礎上有所發展,從而獲得更多更新的知識。

4、科學教師在教學創新中,應當針對學生智力發展水平及認知方式不同的特點,做到有的放矢,培養學生的認知,從而形成知識的遷移,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然後再結合豐富的教學經驗,將教學資源進行適當的整合,使學生產生新的體會,得到新的知識。

總之,科學課教學創新是一門藝術,它要求科學課教師在日常的教學實踐中,不斷提高自身的創新能力。如果教師具備了一定的創新能力,那麼他的教學就富有了創新的活力,就能給學生以正確的引導,激發起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自主參與學習過程,做到探究性學習。

科學課教學反思2

科學課重在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透過這節課的學習引導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回顧我整節課的教學,無論是對教材的處理,還是對材料的選擇,以及教學過程的設計都充分體現了學生是科學學習的主體,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爲核心的教育理念,爲學生自由地展開學習過程,提供了適當的條件。《神奇的水》一課,着重使學生經歷一個科學探究過程。根據餐巾紙和水相互作用的結果,認識毛細現象發生的原因;同時使學生認識水的張力的大小。本課的教學特點,要把認識因果聯繫的思維過程設計得生動。基本過程是:觀察水沿餐巾紙上升,引出問題:“水往低處流。水沿餐巾紙上升是怎麼回事?”有能發生毛細現象的,要體現“孔”、“隙”的多樣性;要有典型的孔和隙,有像布和紙那樣的孔隙,有像土壤那樣的孔、隙。

本課中,我首先讓學生解釋水沿餐巾紙上升,解釋後又讓學生找出與餐巾紙類似、水能沿着它上升的物體,說出這些物體的共同點。在這個過程中我注意引導學生經歷認識發生、發展的過程,讓學生經歷怎樣思考,怎樣驗證自己的解釋。經過這樣思考:

(1)全體學生明白了假設的內容。

(2)經歷了一次由此及彼,學習全面思考的過程。

(3)透過思考爲“用什麼材料進行實驗,怎樣進行實驗,實驗中觀察什麼等後續的學習活動”,建立了充分的基礎,特別是爲推理建立了充分的基礎。

在教水的張力的時候,讓學生知道杯中的水要滿,忽視了強調實驗中“杯中的水一定要很滿”這一環節,以致於學生在做實驗的時候有些混亂,實驗結果出現了誤差。在後來的課上我就儘量做好實驗前的強調工作,如怎樣減小誤差等,學生聽後,在實驗中就能注意到,實驗效果也好些。學生在做實驗到後期時耐心就大大減少了,開始還能一個一個地放回形針,到後來就一下子放很多個,結果就有誤差,這樣對水的表面張力的認識就不夠深刻。而且有的學生在實驗過程中意識到了某些問題的存在卻不能引起重視,對實驗結果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如實驗時要小心桌子,以免水翻出來。

總之,這是一節實驗課,能讓學生充分動腦和動手。學生比較喜歡上這堂課,也能積極投入到課堂中,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性。創設研究水的情境,共同觀察水,感知水的神奇。儘量實現師生、生生雙向交流,使課堂從被動的、服從的師生關係轉變到和諧、互動的關係。

科學課教學反思3

今天在五年級進行了期中複習。主要複習了第一單元人體內部的祕密,第二單元我們怎麼看到物體,第三單元生物生長與繁殖。在複習過程中,我發現了一些問題:首先老師組織學生自己的複習,學生們的積極性不是很高。在此過程中,有許多的同學都是在玩,沒有去讀書,提問,看書。效果不是很好。接着老師領着學生進行復習,他們的興趣和積極性還是不是很高。學生們複習效果不好。那麼複習課到底怎樣去上,去組織呢?我對這個問題激發去我去思考和探究。

我想在上覆習課上,關鍵是激發學生的複習和學習興趣。因此這就需要老師積極的去指導組織。組織學生積極的參與到學習中來,在複習和學習活動中,每個學生都有任務,都有事做。

這個是個要解決的問題。我想首先組織各個學習小組的組長,明確每個小組的複習和學習的任務和內容。各個小組在組長的帶領下進行活動。而各個組長的活動需要老師細緻的安排和組織。我想首先對於組長進行培訓,使組長在本週內的具有較好的組織管理能力,然後培訓組長進行學習和複習任務的方法。在組長熟練掌握了這些技能之後,以後各個小組在組長的組織和管理之下,小組各個成員進行輪流繼續複習和學習的任務。然後將各個小組的學習成果予以展示。經過一個學期的培訓,我會取得較好的效果。

科學課教學反思4

透過這學年的教學與觀察,學生們的學習興趣不夠濃厚,部分學生甚至不知道“科學”是什麼概念,這種情況完全是我們教師自身的.原因,要想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研究、認識自然科學,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對科學這門學科的興趣。興趣是一個人認識事物或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是推動學生獲得知識的直接動力。所以在以後的教學中我要堅持做到以下幾點:

一、優化教材中的實驗,學玩結合

科學課中的實驗是孩子最喜愛的活動。實驗是我們教師上好一堂科學課的寶貴財富,關鍵是教師如何去深化和優化。學玩結合的實驗帶有一種遊戲的性質,要做好這篇文章,就需要教師對教學進行精心設計。在小學科學課的教材中,有趣味性的實驗很多,透過實驗,孩子始終處於主動學習、思索的狀態下,有效地把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結合在一起,延長了孩子的有意注意,把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到所學的內容上。孩子的學習興趣就被有效地調動起來,使孩子從關心玩的過程發展到關注玩的結果中,從直接興趣向間接興趣過渡,最終完成樂趣向智趣的轉化。

二、對學生進行合理的表揚和批評

吃多了甜的,換換酸的口味,也許你會覺得酸也不錯。以前的科學教學老是覺得批評太多,表揚太少。而現在又覺得科學課堂上的表揚似乎太多了,在課堂上經常會聽到“你真棒!”“你真聰明!”“你真了不起!”,這些誇獎的詞有些衝昏了孩子的頭腦。要想培養孩子的興趣,既要有正面的表揚,又要有合理的批評。如果單採用過多的褒揚,孩子會感覺是“虛情假意”,就會對孩子經歷失敗後的重新奮起造成不必要的阻力。可以採用“你還需要努力!”“你的認識還不夠!”等評價用語。

三、用名人故事激發學習興趣

透過名人的故事激發興趣。其實在人類的科學發展史上涌現出了許多偉大的科學家,象哥白尼、牛頓、伽利略、愛因斯坦等,在他們身上有很多可以激勵孩子學習興趣的故事。這些可是一筆可觀的人文資源。對激勵孩子學科學,愛科學,激發學習興趣有很大的作用。

四、合理的運用現代教育手段

運用現代電教手段,調動孩子探求知識的積極性。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利用計算機多媒體進行活潑的課堂教學,更好的激發孩子的學習熱情,發揮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以達到最優的教學效果。

興趣就象人的生命,假如孩子們對科學課感興趣了,纔會沉迷於其中,付之於其中,我們在對孩子們實施素質教育,進行新課改探索時要注意挖掘每個孩子的個性,時刻注重培養他們愛科學、學科學的興趣。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學效果。

科學課教學反思5

《螞蟻》是科教版《科學》動物單元中的一個教學內容。喜受小動物之情可以說是小朋友們與生俱來的,當他們發現許多可愛的小動物,往往會情不自禁地、興致勃勃地觀察起來。但對於習以爲常的小螞蟻來說,同學也許觀察的興趣不濃;對三年級的同學來說,要清楚的觀察螞蟻的外表特徵也有一定的難度。螞蟻的身體小,到處亂爬是同學難以觀察的主要原因。教學內容就是隨着同學觀察螞蟻需要解決的一個個問題的提出而展開,同學帶着“螞蟻的身體到底是怎樣的”這一觀察任務,在不改進觀察方法,解決觀察過程中發生的問題,從而達到觀察的目的。

一、氛圍輕鬆,豐富資料——張揚同學個性。

在整個探究學習中,小組合作學習作爲基本的組織形式貫穿始終。同學的自主學習一直與合作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在探究觀察小螞蟻的方法中,同學圍繞解決初次觀察中生成的問題,讓同學以小組爲單位充沛地、自主地展開討論和交流。從現場來看,同學在自由、輕鬆的學習氛圍中,在老師的激勵評價之中,討論非常熱烈,許多同學都自信地舉起了小手。從他們的彙報來看,他們的確設計出了許許多多觀察螞蟻的方法。據統計,最多的一個小組想出八種觀察方法,有的方法真有一定的發明性,這是我原先所沒有想到的。這樣的學習方法,不只使同學經歷了科學探究的過程,而且也使同學得到了良好的情緒和情感體驗。在同學不時改進觀察方法的進程中,爲同學提供開放的空間,自主的餘地,個性化的選擇,實現了學習的多樣化。在觀察結果的表達上教師同樣鼓勵同學多樣化的表達自身的觀察結果。

二、問題激勵,教師指導——實現同學自主探究。

同學在畫螞蟻后,我提出:我們捕獲來的小螞蟻是不是與他們畫得小螞蟻一樣有那麼多的節?那麼多的腳?引起了同學的深入考慮:小螞蟻到底是怎樣的?這促使每個同學從內心動身迫不和待想去觀察小螞蟻,我佈置了同學第一次對螞蟻的觀察。結果同學們不但沒能觀察清楚螞蟻,而且把螞蟻給放跑了。觀察中生成了新的問題,在任務的驅動下,促使同學找出問題的原因,設想解決問題的方法,然後各組在教師提供自助餐式觀察資料中選擇器材,進行第二次觀察嘗試,同學在不時改進觀察方法中也完成了對小螞蟻身體特點的觀察。同學在問題的激勵下,發生強烈的探究欲,從而提高了學習效果。

學國畫對同學來說有一定的難度,主要是國畫的性能特點較難掌握,所以我在課安排作業讓同學自我體驗,課中講體驗的結果,使同學初步瞭解了國畫的基本性能,我再在課中採用邊提問、邊解答、邊示範的手段,讓同學找到疑惑的答案,由此達到了學習的目的。

科學課教學反思6

在科學課程改革全面鋪開的今天,新舊教學理念必然相互衝突,預設與生成必然不會完全協調,許多紛繁複雜的新問題必然會接踵而至,在這樣的背景下,教師必須要及時“反思”,只有這樣才能在專業領域快速地成長起來,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以下是小學科學課的一些教學反思:

一、科學教師要認真抓好備課環節

俗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上好任何一門課都必須得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備課對於科學課來說尤其重要。因爲科學課這一門課程決定了我們不可能僅憑一本課本、一支粉筆就上好一堂課,因此抓好備課環節是上好一堂科學課的重要前提,我認爲科學課的備課應從以下幾個環節入手:

1、從全局入手,讀通整冊教材。

要上好科學實驗課,首先就得通讀整冊科學教材,對整冊教材所需材料進行整體性的研究,列出清單,有步驟、分階段地進行材料準備,才能在準備具體的某一課時得心應手。而如果一課課臨時去準備材料,就難免會發生措手不及的情況,影響科學課的教學。就一冊教材來說,每一冊教學參考書上都有主要材料清單,上面列出了本學期要用的主要材料。因此,在開學初就應該去認真看一看,做到心中有數,是非常有必要的。

2、要熟悉本單元的教學內容

科學教師要想比較輕鬆的上好科學課,除了通讀整冊教材之外,還要更加細心的去鑽研本單元的教學內容,因爲教師只有熟悉了本單元的教材之後,教師才能在準備實驗材料的時候,事先知道本單元哪些材料使用的頻率高,哪些材料可以順便一次性準備好,哪些材料實驗儀器室裏已經有了,哪些材料需要自制,哪些材料需要購買,哪些材料學生能夠自己準備。這樣提前心中有數,教師在準備材料時才能得心應手,輕鬆自如,從而節省時間,提高效率。

3、教師提前動手做實驗

科學課中的每項實驗,在讓學生動手實驗之前,教師應該提前做一做。這樣就能明白這個實驗哪些地方學生容易出錯,哪些現象不夠明顯,哪一項器材要換,哪一種方法需要改進。教師課前做好實驗,才能更有針對性的指導學生,才能預防各種失敗和事故,防止教學中的失誤。再者,科學課堂不像語文對一首詩歌或一篇課文的理解,每個人可以有自己不同的看法,但不會出現什麼危險,而科學課中有些試驗卻不同,如果科學老師不認真備課,不事先做一做課堂上要求學生做的試驗,就不能發現實驗過程中的危險,就沒法給學生講解試驗注意事項,如果課堂上試驗出現了危險又沒法及時有效的處理,那麻煩就大了。因此,上科學課要求科學老師更加認真、嚴肅地備課。

二、精心組織課堂教學

1、設計好導課環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堂課精彩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要想提高科學課的教學效率,就必須想辦法從一開始就把學生的注意力,把學生的思維集中到教學中來,這就要求老師們要想盡辦法設計好精彩的導課環節,導課有很多的方法,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選擇不同的方法,而且每一種方法也不是萬能的。

2、科學教師要掌握好實驗課教學的各個環節。

小學科學課中的實驗教學,無論是操作實驗,還是觀察實驗,雖然沒有科學家所做的科學實驗那樣複雜和規範,其目的也正是讓學生像科學家那樣,用科學實驗的方法,去探索、認識自然界的事物的性質和規律,從而能動地改造自然。這就是一種科學能力,一種科學素養,但是現在我們的科學教學由於爲了應付考試,老師們往往只注重教給學生實驗的方法,滿足於學生看到實驗現象爲目的,忽視培養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至於爲什麼這樣做?還能怎麼做?想得不多。學生作爲實驗主體,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所以科學實驗課教學,如果我們都嚴格的遵照“提出問題——猜測結論——設計實驗方案——實驗驗證——得出結論”這五個環節進行教學,我想課堂教學效果一定會有明顯提高的。

3、科學實驗教學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實驗習慣。

①、培養學生學會傾聽的習慣。

科學課上學生除了自己要積極發言以外,不僅要學會傾聽老師說的每一字,每一句,也要善於傾聽別的同學的發言,也許在別人的發言中,只有善於傾聽的學生才能從比人那裏獲取更多自己不知道的知識。

②、培養學生善於思考的習慣。

不管是上觀察課還是動手操作實驗課,都要培養學生愛動腦筋愛思考的習慣,俗話說“雙手越用越巧,大腦越用越靈。”只有這樣學生學的知識才紮實,對所學的知識才能真正的理解,纔不至於囫圇吞棗,課堂效率也纔會高。

③、加強小組合作學習的習慣養成。

我們的科學課堂的教學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小組合作的成效如何。但現在的很多課堂的小組合作流於形式,表面上熱熱鬧鬧的討論,實際上卻不知道是不是在討論課堂問題,所以我們在採取小組合作的方式教學時一定要做到分工明確,有記錄員、材料員、組長、監督員、彙報員、操作員等,安排得井然有序,這樣教學效率纔會得到提高。

④、注重對學生課外實驗習慣的養成

科學課有些實驗是不可能在課堂上短短的40分鐘內能完成的,種鳳仙花、養蠶等等,這些實驗需要的時間都很長,不可能在課堂上完成,所以只能佈置給學生課外完成,於是就會出現一些學生不做或者即便做了效果也不理想,這就要求教師要加強對學生課外實驗的檢查與指導,逐步培養學生良好的課外實驗的習慣。

總之,我們只有在教學工作中多多反思,總結髮揚教學的成功經驗,改正彌補教學中的缺點與不足,只有不斷進步,不斷完善,經常寫好教學反思,以寫促思,以思促教。長期積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