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我的事情我來做》教學反思範文

《我的事情我來做》是一年級《品德與生活》教材第三單元的知識。本主題包括3個內容:哪些事情我來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比誰的本領大。在講這一課內容時,針對一年級的孩子剛入學,在家中都是爸爸媽媽的寶貝,多數家長對孩子嬌生慣養,什麼事情都願意爲孩子去做,寧願自己多做一些,讓孩子辛苦少一點,家長的這種做法剝奪了孩子從實踐中求經驗,證明自己能力的機會,天長日久孩子的依賴性增強,什麼事情都不願意自己去做,甚至發號施令讓家長替做,這樣下去很危險。一個沒有獨立生活能力人,根本無法立足當今社會。《品德與生活》課程是以兒童的生活爲基礎,以培養學生良好品德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爲目標的活動型綜合課程。

《我的事情我來做》教學反思範文

在課上我結合新課程標準,學生的年齡特點,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先透過圖片展示讓學生悟出哪些事情是自己的事,應該怎麼做。再讓學生表演刷牙、洗臉、收拾書包給大家看,進一步讓學生感受體驗料理事情的過程。對錶演好的學生及時表揚,並鼓勵學生積極動手做自己能做的事。最後讓學生說說還有哪些事情是自己做的,與同學交流,互相學習,分享快樂。讓學生初步學會料理自己生活的方法,感覺和體驗自己的力量。

在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這一環節的教學,我先讓學生看書中的插圖,圖中提供了兒童在生活中存在的實際問題,讓媽媽給洗臉、端飯、收拾東西、大人不在家的時候,自己什麼也不會幹。接下來我讓學生針對上述問題展開討論,辨析。這種做法對不對,爲什麼?進而認識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很重要如果事事讓大人幫忙或替自己做,自己什麼都不會,一旦離開父母,將無法生存。課上有的同學說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有很多好處,不僅給生活帶來許多方便,能積累經驗,學到本領,還給父母減輕了負擔,向父母盡一份孝心。有的同學說自己的事情如果大人要求提做時,應該拒絕。因爲別人代勞不如自己做有意義,自己去做、去實踐,才能嚐到辛苦後的`甜美。還有的同學說只有在平日多鍛鍊自己才能提高自理能力。

最後全班同學進行實踐活動,穿衣服比賽,疊衣服比賽。收拾書包比賽,對活動比較好的同學及時表揚,帶着同學填寫自評表。一週後評選出“愛勞動小明星”。幫助學生總結在實踐中獲得的經驗,鼓勵他們互相學習,共同分享料理自己生活帶來的樂趣,逐步養成良好習慣。

總之,低年級的課程應當透過深入淺出的、道德的、科學的、生活的、啓蒙教育爲兒童形成積極的態度和實際的生存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