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精選狼教案錦集9篇

作爲一名老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藉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狼教案9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選狼教案錦集9篇

狼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透過這節課的學習,學生了解故事情節,分段落模唱歌曲,爲創作《東郭先生》的角色表演做好準備。

教學重點

初步感受音樂劇的主題音調,爲演唱打下基礎。

教學難點

創編對話、選配音樂、表演。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

請學生講《東郭先生與狼》的故事。

二、範聽歌曲:

在欣賞完樂曲之後,我並沒有像以往那樣組織孩子進行角色分析爲表演做準備,而是請學生總結了這個寓言故事的道理:不要被動物的花言巧語所矇騙。

三、反思質疑:

問:爲什麼東郭先生會被郎的花言巧語所矇騙,而農夫卻沒有上狼的當呢?孩子們對提到的問題很感興趣,因爲《東郭先生與狼》這篇課文他們在三年級就學過,只是沒有人問這樣的問題。孩子們的回答千奇百怪:

如:因爲農夫知道不能相信動物的話。

如:因爲農夫知道狼是吃肉的。

如:因爲東郭先生太仁慈了,心地太善良了。等等

學生回答這個答案時,我接受了這個意見,但同時提出疑問:你說東郭先生仁慈,很善良,難道農夫不善良嗎?農夫還救過蛇呢,只是在被蛇反咬一口,經歷這個血淋淋慘痛的事實教訓之後,農夫再也不相信動物的花言巧語了。還打了這樣的一個比方:一隻蚊子落在東郭先生的胳膊上拼命的吸血,東郭先生髮現了:哪怕這隻蚊子長得很漂亮,哪怕這隻蚊子也會人言,哪怕這隻蚊子也是苦苦哀求,

你們說東郭先生會不會放過這隻蚊子?(學生紛紛發笑,說肯定會打死蚊子)

師問:那這個時候東郭先生爲什麼會狠心地打死蚊子呢?他不是很善良,很仁慈嗎?

四、此時又結合音樂劇,邊問一邊模仿東郭的書呆子氣,讓學生領悟

問1:東郭心腸軟,趕緊跪下地,說一句,別客氣,把那老狼呀嘛忙扶起,藏進書袋裏。東郭先生還跟狼客氣

問2:他自己做的決定,救了一個動物,那麼他就得自己承擔後果。可東郭先生儘管兩腿抖得急,認爲好心沒好報,說老狼不仗義,實在沒教育。說狼沒教育

問3:如果你在生死關頭碰到人了,你第一反應是什麼?

而東郭先生呢,他是咋做的?——拉着農夫評理。在自己的生命受到了威脅的時候,他還在想着要評出個是非曲直來,(搖頭)真是愚頑不靈提醒學生:遇到了危險我們該怎麼辦?

死讀書,讀死書,不曉得聯繫實際,不曉得靈活變通、活學活用,典型的“高分低能”兒。任何知識都是於生活的,數學亦是,語文亦是,就連唱歌跳舞都是(舉例證明:做一個舞蹈動作——它是插秧;做一個雙手前推——於洗衣服)——只知道理論,文字,不知到聯繫實際,缺乏生活實踐,這種人是最容易受騙上當的。

五、師總結:

1、不要做一個高分低能兒。要把我們學到的東西與生活聯繫起來,學習和生活不是分離的。

2、做一個感恩圖報的人,不能做忘恩負義的人。

3、不要被動物(包括類似於動物的人)的花言巧語矇騙,對這種人我們要毫不留情,堅決消滅,不能心慈手軟,否則受害的輕則可能是我們自己,重則——有可能禍及家人。

六、帶着對故事近一步的理解,跟錄音機一起模唱歌曲。

狼教案 篇2

一、匯入新課:

同學們喜歡動物嗎?喜歡什麼動物?爲什麼?(學生自由回答)貼圖(狼,小羊)這是什麼動物?喜歡它們嗎?爲什麼?今天我們學習寓言故事《狼和小羊》。記得學過什麼樣的寓言故事?寓言故事透過講故事來說明一個道理。那麼《狼和小羊》到底發生了什麼故事,講了一個什麼道理呢?請大家來讀課文。

二、初讀課文

1、輕聲讀課文,讀準字音,認準字形。

2、同桌讀生字,糾正字音。記憶“溪”。

3、默讀,標好自然段序號。

4、指名分段讀課文,自我評價。

5、看電視畫面:說說講了一件什麼事?

三、學習課文:

1、狼想吃小羊,三次找碴兒,“找碴兒”什麼意思?(故意找藉口)每次是怎麼找碴兒的?

2、找到第一次,讀一讀,告訴了什麼?“故意”一詞去掉行不行?爲什麼?怎樣讀出狼找碴兒的語氣?小羊怎麼讀?練讀,指名讀,同桌分角色讀。它倆誰說得有道理?爲什麼?指名把狼和小羊圖貼在小溪的兩邊。

3、自讀第二次對話。練讀,分角色讀,討論,畫出句子:就算這樣吧,你總是個壞傢伙,我聽說去年你在背地裏說我的壞話!讀一讀,你想說什麼?狼兩次找碴兒,都被小羊反駁掉了,狼會甘心嗎?

4、看圖後,自己讀一讀,表演一下此時狼第三次找碴兒的樣子。指名讀,齊讀。

5、分角色朗讀,要讀出什麼樣的語氣?

四、學習總結全文:

狼想吃小羊,三次故意找碴兒,可是小羊雖然溫和善良,據理力爭,但卻毫無用處,透過這個[寓言,你知道了什麼?(像狼這樣的惡人壞人總是蠻不講理的,我們不要怕,不要上當,要看清他們的嘴臉,和他們巧妙鬥爭。)

五、擴展訓練:

你希望小羊被吃掉嗎?那結果會怎樣?你設想一下。

六、戴頭飾表演

狼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熟讀課文,理清情節,把握課文主要內容。

2、掌握常用文言詞語,翻譯課文。

3、揣摩語言,領悟作者語言運用的精妙,體會狼與屠戶的形象,把握文章主旨。

4、拓展:關注社會,探究人與動物的關係。

教學重點:

1、掌握常用文言詞語,翻譯課文。

2、理解本文的主旨。

課前準備:

老師:製作多媒體課件。

學生:1、查閱有關蒲松齡、《聊齋志異》的資料

2、蒐集與狼有關的資料,閱讀有關“狼”的作品

3、反覆閱讀,藉助工具書解決生字,理解課文內容,圈點勾畫,有疑難之處畫上“?”。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內容:

1、朗讀要求能準確、流暢、有節奏、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2、疏通文意藉助工具書和課下解釋,掌握課文中的一些重要實詞,翻譯課文。

3、理解課文把握四個情節的關鍵以及“狼”和人在較量中的不同表現,理解課文的寓意。

4、拓展

a讓學生在理解課文基礎上談談自己受到的啓發。

b展開想象,把本文改寫成一篇白話故事。

教學設計:

一、匯入

出示狼的圖片,讓學生對狼有一個形象、直觀的感受。

同學們,你們在野外見過狼嗎?或許我們更多的只是在公園裏、電視、圖畫、文學作品中瞭解過狼的形象。你對狼瞭解多少?(可讓學生自由回答,激發學生的熱情)。

好,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蒲松齡的《狼》。學生回顧有關蒲松齡的知識,教師出示材料。

二、出示目標

(找學生讀給大家聽)

三、整體感知

1、檢查預習找學生讀屏幕上出示的加點的生字,然後全班齊讀。

綴行(zhuǐ)困窘(jiǒng)苫蔽(shàn)弛擔(chí)眈眈相向(dān)少時(shǎo)目似瞑(míng)尻尾(kāo)黠(xiá)頃刻(qǐng)

2、朗讀並熟悉課文。

a教師配樂範讀,創設情景:聲情並茂,有急有緩,讓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內容,把握閱讀節奏。b學生自由朗讀,教師指導讀的不夠準確的地方。c學生看着多媒體上的圖片,齊讀。

3、理清情節

(屠戶)遇狼——懼狼——御狼——斃狼

四、疏通文字

1、學生藉助註釋和工具書,將課文翻譯成現代白話文,將不懂之處標出來,然後四人小組討論交流,最後小組代表翻譯課文。(其他成員可進行補充)

2、全班同學討論交流,解決四人小組不能解決的問題。

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充分利用已學過的文言文知識解決問題,讓學生領會課文大意。最後強調本文重點文言詞語。

一狼徑去(走開)其一犬坐於前(像狗似的)

一狼洞其中(打洞)乃悟前狼假寐(假裝睡覺)

元方入門不顧(回頭看)

顧野有麥場(回頭看,“往旁邊看)

蓋以誘敵(原來是)

蓋一癩蛤蟆(原來是)

一狼得骨止(停止)

止有剩骨(通“只”)

兩狼之並驅如故(舊、原來)

溫故而知新(舊的知識)

止增笑耳(罷了)

見往事耳(罷了)

一撫尺而已(罷了)

意暇甚(神情、態度)

意將隧入以攻其後也(想)

意少舒(心情)

五、齊讀課文,解決以下問題

1、文中怎樣寫狼的狡猾的?

2、屠戶的機智表現在哪些地方?

3、作者對這件事有什麼議論?

4、學習本文後懂得了什麼道理?

四人小組討論交流後,共同明確。

1、文中表現狼的狡猾的語句:“綴行甚遠”“一狼得骨止……而兩狼之並驅如故”“狼不敢前,眈眈相向”“一狼徑去,其一犬坐於前……意暇甚”“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後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等。

2、文章寫出屠戶的機智,主要是透過他的動作表現出來的。

“顧野有麥場……乃奔倚其下,弛擔持刀。”“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刀斃之。方欲行,轉視積薪後,一狼洞其中……屠自後斷其股,亦斃之。”

3、“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

4、提示:對待狼一樣的惡人,必須敢於鬥爭,善於鬥爭,才能勝利。(答案不求一致,儘量引導學生多角度分析,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六、老師小結

1、借事說理的方法

本文是在記敘的基礎上發表議論,表明態度、觀點,點明主旨。這和以前學過的《傷仲永》的表達方式是一樣的。

2、語言簡潔生動。

七、質疑問難

請同學們把文章中不理解的地方找出來,大家一起幫你解答。

八、拓展延伸

1、我們現在已經很少見到狼了,從生態平衡的角度講,我們應該怎樣對待狼?(關注自然,關注動物)

2、請結合圖片適當想像,將本文改寫成一篇白話故事,提倡求異思維,可以改變故事的結果。(使學生充分發揮聯想和想像進行思考和寫作,注意環境、神態、動作、心理描寫。)

狼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

1、能正確、流利、有語氣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間存在着相互制約,相互聯繫的關係,增強維護生態平衡的意識。

3、領悟作者透過具體事例的分析概括來說明道理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

明白羅斯福之所以作出錯誤決定的原因。

【教學難點 】

懂得生物之間存在着相互制約,相互聯繫的關係,增強維護生態平衡的意識。

【教學準備】

生:收集有關狼的資料。

師:CAI課件

【教學過程 】

一、課前匯入

1、(出示CAI課件)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段錄像,請看大屏幕!

2、從錄像中你看到了什麼?

3、羊和狼分別給你留下的印象是什麼?(羊:溫順、善良。狼:兇殘、狡猾。)

4、你還了解狼的哪些知識嗎?(簡介資料)

(狼:哺乳動物,犬科,性格兇暴,平時單獨或雌雄同居,冬季往往集合成羣,襲擊各種野生和家禽,是畜牧業的主要害獸之一。有時也傷害人類,毛皮可以做成大衣、褥、帽。)

5、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與狼有關的課文。學習後,你可能對狼有一些新的認識。

6、大屏幕出示課題,齊讀課題。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讀準字音。

2、畫出不理解的詞語,利用工具書或聯繫上下文解決。

3、把你感受最深的部分多讀一讀,在旁邊寫出自己的感受。

三、檢查自學效果

1、讀準字音。

練習:(課件出示)給帶點的字選擇正確的讀音。

2、說出你感受最深的部分,發表各自的見解。

四、深入學習,理解課文的內容

1、出示閱讀思考提示:

思考題1:羅期福爲了保護凱巴伯森林裏的鹿採取了哪些措施?結果怎樣?

思考題2: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

2、分組交流討論。

3、學生彙報從書中發現的知識。

4、追問:什麼原因是森林“寵兒”造成這樣的結果的?

(CAI課件展示:飢餓造成鹿的大量死亡,加上疾病流行,鹿羣數量急別下降。)

5、追問思考題2:凱巴伯森林遭到了嚴重的破壞,它的罪魁禍首竟然是被看作美麗善良化身的鹿。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麼道理呢?

(CAI課件展示:狼是森林的保護者。狼吃鹿,維護了鹿羣的相對穩定。狼吃掉的多數是病鹿,又有效地控制了疾病對鹿羣的威脅。這樣就保護了森林的生態平衡。)

6、這篇課文透過鹿、狼、森林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麼樣的道理呢?

(大屏幕展示:生活在同一個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間是相互制約、相互聯繫的,人們必須尊重生物界中的相互關係。)

五、總結擴展

1、大屏幕出示《蛇與莊稼》、《塞翁失馬》的故事。請學生快速閱讀,體會這兩個故事使你明白了什麼道理?

(《蛇與莊稼》告訴我們生物之間是相互制約相互聯繫的。《塞翁失馬》告訴我們任何事物都要從正反兩個方面看,要有一分爲二的觀點。)

2、你還知道這方面的事例嗎?請你說一說。

3、出示CAI課件,拓展知識。

六、作業

1、課下收集有關破壞生態環境的資料。以 “環保小報”的形式向家人、朋友宣傳環保知識。

2、看看你身邊還有這樣的例子嗎?讓人們重新認識一下它們。

狼教案 篇5

第四單元的課文文體豐富,四篇各不相同,有說明文,有演講稿,有通訊,還有記敘文。今天上午學習的正是這篇記敘文。內容不難理解,放手自學,輔以體會寫法品表達,感悟道理寫體會,簡簡單單倒也其樂融融。

把握內容。默讀課文,說說寫了一件什麼事?練簡潔概括,如“採取了一系列措施”這一部分,學生容易講太多旁枝末節造成語言上的羅嗦。

關注詞句。課文使用了很多四字詞,寫法上也很有特點。“一命嗚呼”“苟延殘喘”“罪魁禍首”等詞句的理解體會,標點符號如“寵兒”“自由王國”以及分號應用,引導學生積累,關注使用的效果。

複述故事。由默讀看書概括走出來,再蓋上書本複述這個故事,培養學生說記的能力。如果沒有聽過這個故事,請你爲他人講述,你會怎麼說?所有的學生蓋上書本,練習說聽。

理解道理。課文最後一段寫得很清楚。輔助以7.8自然的的圖例,學生不難理解。在此基礎上,補充資料《蛇與莊稼》,對這個道理有了更深的理解。

寫寫體會。道理揭示,資料補充,讀後有何感受呢?在課的最後環節,學生結合最後一段寫自己的體會,有的說要尊重客觀規律,有的說不能憑着自己的善惡判斷去破壞生態,因爲大自然中的一切生物都是相互制約相互聯繫的。有具體的故事瞭解,有讀後的體會提煉。本課的教學目標得以達成。

狼教案 篇6

一、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複述課文。

2、學會本課12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7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憑藉對課文的朗讀感悟,知道事物之間存在着密切的聯繫,破壞這個聯繫,破壞生態平衡將會給環境帶來無法想象的災難。

二、教學重點

憑藉對課文的朗讀感悟,知道事物之間存在着密切的聯繫,破壞這個聯繫,破壞生態平衡將會給環境帶來無法想象的災難。

 三、教學難點

知道事物之間存在着密切的聯繫,破壞這個聯繫,破壞生態平衡將會給環境帶來無法想象的災難。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課題匯入

今天老師就和同學們一起看看狼和鹿之間發生了什麼樣的故事?

出示課題——18《狼和鹿》,齊讀課題。

師:下面同學們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二、初讀感知,檢查預習

1、

出示字詞,學生認讀

重點:多音字

2.小組內識記

3、教師小結:生字朋友都已經累了,回到課文中去了,在課文中,你還認識它們嗎?我來考考你們。

4、指名讀。

第二課時

一、談話匯入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狼和鹿》。首先讓我們一起走進狼和鹿曾經生活過的凱巴伯森林。

二、精度課文(感受森林變化)

1、這就是狼和鹿曾經生活過的凱巴勃森林,看了圖片,誰來說說凱巴伯森林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課文中是如何描寫凱巴伯森林的?請同學們輕聲地讀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把描寫森林的句子用直線畫起來。

2、指名讀:“一百多年前,凱巴伯森林一片蔥綠,生機勃勃。”

師:“生機勃勃”什麼意思?

讀好這個詞。把它放入句子中再讀讀。

讀得真不錯。

要求小組讀讀(點小組的名字)

3、師:這就是100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鬱鬱蔥蔥,生機勃勃。經過25年後,凱巴伯森林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找到再次描寫凱巴伯森林的句子,用波浪線畫出來。

指名讀:“整個森林像着了火一樣,綠色在消退,枯黃在蔓延。”

讀着這句話,你的眼前彷彿看到了哪些景象?讀到這些,你們有什麼疑惑嗎?

三、深入探究(感受狼與鹿的變化)

(一)狼的變化

1、同一座森林,25年間爲什麼會發生如此大的變化?請同學們讀讀課文,找到原因。

點撥:原來,狼被大量捕殺是森林前後變化的導火線。爲什麼要捕殺狼呢?誰能用書中的話回答?指名說。

“但鹿羣的後面,常常跟着貪婪而兇殘的狼,它們總是在尋找機會對鹿下毒手。”

讓我們再看看書上插圖,它們瞪大着眼睛,四處張望,時不時提防狼的暗算。原來生活在這生機勃勃的森林裏,除了快樂,還要時刻提防,真希望把這羣狼消滅掉。鹿這樣想,人們也這樣想,於是他們拿起了槍,請小聲讀第二自然段,看看當地居民是怎樣捕殺狼的?從這段文字裏,你能讀懂什麼?

交流:捕殺數量之多情景殘忍。心情如何?重點指導朗讀。(師:看着一條條生命倒在槍口下,你們感到憤怒嗎?憤怒的同學站起來表達你心中的感受。

師:看着一條條生命倒在血泊之中,你們難過,悲傷嗎?讓我們用悲傷,難過的語氣讀一下這段話。)

3、鹿沒有了狼和其他天敵的威脅,凱巴伯森林一時間成了鹿的——自由王國。凱巴伯森林真的永遠成了人們心中鹿的自由王國了嗎?

(二)鹿的變化

1、鹿發生了什麼變化?我請個同學來讀讀讀第三小節,其他同學邊聽邊思考:鹿在數量上有哪些變化?

(板書:四千

十萬

八千)

2、爲什麼在數量上會有這麼大的變化?請同學們再放聲讀一讀想一想。

3、師:原來是飢餓和疾病奪去了鹿的生命。誰能讀好這段話?

師:讓我們透過朗讀再來感受一下鹿羣的變化,男、女、齊讀。

四、對照感悟

1、課文讀到這裏,想想狼被捕殺前後,凱巴伯森林發生了哪些巨大的變化?

師:狼一隻跟着一隻倒在血泊中,美麗的森林隨之被破壞,活潑可愛的鹿也陸續死去,留下一片蒼涼和慘淡。這是多麼令人心痛的悲劇!

2、這一切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的?自由讀課文最後一段思考。

狼功臣行爲和鹿的禍首行爲是人們事先的願望嗎?是人們做夢也沒想到。

點撥: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彼此關係緊密。就像狼、鹿和凱巴伯森林之間有着密切的關係一樣,它們之間構成了一條條互相依存的鏈條,人們把它叫做生物鏈。生物鏈一旦被破壞,後果就不堪設想,終會釀成無法挽回的悲劇。

3、師:昔日鬱鬱蔥蔥生機勃勃的凱巴伯大森林鬧的如此悲涼,到底誰纔是真正的罪魁禍首呢?

師:同學們說的都有道理,正如同學們所說:生物間有一種平衡關係,就像一架天平,一頭是狼,一頭是鹿,如果沒有外界干擾,它們始終保持平衡,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生態平衡。(板畫天平;板書生態平衡)

如果一旦某一方遭到人爲的破壞,就像狼被無止盡地殺死,天平必將傾斜甚至是倒塌,必將帶來無法想象的災難。《狼和鹿》這篇課文就是一幕慘痛的悲劇!這無疑給人類敲響了“保護生態平衡”的警鐘!(板書:保護)

5、“保護生態平衡”齊讀,請同學們把這六個字永遠記在心中!

五、作業

小組內製作手抄報關於環境保護、動物保護、生態平衡的都可以。

狼教案 篇7

課題與課型

狼 (清)蒲松齡 自學導讀課

教學目的

1.識記:綴 窘 苫蔽 弛 眈 瞑 隧 黠 尻 寐

2.瞭解作者、作品及課文出處;讀懂課文

3.掌握課文中狼的陰險狡詐和屠戶的機智勇敢的鬥爭精神及課文闡明的道理。

4.名詞活用和一詞多用現象。

教學重點難點

1.對情節和主題的把握(重點)

2.課文闡明的道理(重點)

3.名詞活用和一詞多用(難點)

教法學法

1.朗讀 2.品讀 3.討論點拔

媒體設計

多媒體或投影儀、錄音機

課時

一教時

教學步驟

一、匯入

一提起狼這種動物,我們就會想起它的狡詐和兇殘。當然,對於狼的本質的認識,也是經歷了一段過程的,東郭先生不是險些被狼吃掉了嗎?今天,我們再來講述一個發生在屠戶和狼之間的故事。(板書課題)

本文節選自《聊齋志異·狼三則》,作者蒲松齡,字留仙,號柳泉居士,清朝山東淄川人。郭沫若先生爲他的書房---聊齋所題的對聯是:“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給予他極高的評價。

二、明確目標:

1.掌握重點詞句的翻譯,瞭解文章大意; 2.理清小說的情節結構;

3.分析、歸納文章的主題; 4.熟讀、背誦課文。

三、自讀與點拔

自讀程序 適時點拔 設計意圖

(一)預習識記。(注意音形義)綴zhuì 窘jiǒng 苫shàn 蔽bì 弛chí 眈dān 瞑míng 隧suì 黠xiá 尻kāo 寐mèi

(二)初讀課文。完成兩項自學任務:1.識記作者、作品及課文出處2.藉助課文註釋,梳理文句,讀譯課文,把握課文大意。

(三)再讀課文。理順課文情節脈絡。

(四)熟讀課文,回答下列幾個問題(能用原句作答的,儘量用原句作答) 1.這則故事的時間、地點和對立的雙方各是什麼? 2.屠戶對狼的態度前後有什麼變化? 3.屠戶的機智表現在什麼地方? 4.屠戶是怎樣殺死狼的? 5.作者對這件事發表了怎樣的議論?

(五)口述“遇狼”到“殺狼”四個情節。

(六)品讀課文。

重點落實如下內容:

1.屠戶奔靠柴堆下,放下擔子拿起刀,這時狼的表現怎樣?從這裏可以看出狼的什麼本性?

2.面對狼的陰險狡詐,屠戶表現出怎樣的勇敢和機智?

3.狼狡猾,但最終逃不掉“頃刻兩斃”的下場,作者用了什麼表達方式?其作用是什麼?課文闡明瞭什麼道理?

4.把握下列文言詞語,解釋句中帶點詞的含義:(1)恐前後受其敵 (2)場主積薪其中 (3)屠乃奔倚其下 (4)一狼洞其中 (5)隧入以攻其後 (6)屠自後斷其股 (7)恐前後受其敵 (8)蓋以誘敵 (9)而前狼又至 (10)狼不敢前 (11)一狼洞其中 (12)隧入以攻其後 (13)其一犬坐於前 (14)禽獸之變詐幾何可採用學生先識記,再同桌互測,教師抽查時以口答或筆答形式進行。教師範讀(或錄音帶範讀),領讀、學生自讀、齊讀,藉助註釋輪流翻譯句子,師生共同評說。

全文結構爲故事、評議兩部分:(板書或放投影) 遇 (故事開端)屠 懼 (故事發展) 狼戶 御 (故事進一步發展) 殺 (高潮結局)結合課本練習一作答具體表述爲:屠戶賣肉晚歸,兩狼跟蹤而來(遇狼)---屠戶投骨,狼依舊緊跟不捨(懼狼)---屠戶倚薪對抗狼(御狼)---狼施詭計,被屠戶識破,擊斃兩狼(斃狼)。

可以創造性地口述,不只是對課文進行翻譯。

1.“一狼徑去”,看似無意攻擊,實則聲東擊西。企圖前後夾擊,置屠戶於死地。“其一犬坐於前”,“目似瞑,意暇甚”,看似安閒無事,實則暗施毒計,表現其狡詐本性。

2.“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刀斃之。”“屠自後斷其股,亦斃之。”寫出了屠戶的勇敢與機智。

3.作者用的是議論的表達方式。禽獸,既是指狼,又是指狼一樣的惡人,作者借題發揮,語意雙關,既是對狼的嘲笑,又是對屠戶機智勇敢殺狼的讚揚。用的是卒章顯志的傳統寫法。作者透過這個故事,意在告誡人們對待像狼一樣的惡人,要敢於鬥爭,善於鬥爭,這就是作者在文中要闡明的道理。

4.(1)狼(2)麥場(3)柴草堆(4)柴草堆(5)屠戶(6)狼(7)攻擊、進攻,名作動(8)敵方、對方,名詞(9)前面(10)上前,名作動詞(11)打洞,名作動(12)鑽洞,名作動(13)像狗一樣(14)多少初一學生掌握字詞,積累詞語,仍是學習的重點之一。學習文言文切忌教師串講到底,要透過學生自學,師生互動,特別是用朗讀、看註釋等手段來解決字詞障礙,吸引學生學習興趣。對課文有一個整體理解。透過討論作答,消化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透過“口述”這一環節進一步鞏固消化。(六)是全文自學的重難點。設計這一自學程序,側重於進一步地讓學生認識狼陰險狡詐的本性及屠戶勇敢機智的鬥爭精神。透過討論和訓練的方式讓學生對重要內容具體落實和消化。初步掌握“其”在文中的不同用法;“敵”、“前”等一詞多義現象;“洞”“隧”“犬”等詞類活用現象。

四、小結(略)

五、作業:背誦全文

設計簡要說明:這是初一學生剛剛接觸文言文後的一篇自讀課文,既不能像教讀課文那樣教學,也不能像現代自讀課文那樣放手,主要採用引導學生朗讀、品讀、討論及強化訓練等方式,強化整體導讀功能,注重文言詞語積累。

張巨宏,男,現任教於湖北省天門實驗高中。天門市中學語文學科帶頭人,天門市十佳校長,十佳園丁,湖北省優秀教師,全國優秀語文教師;湖北省寫作學會會員,湖北省中學語文專業委員會會員。曾先後擔任公立學校和私立學校校長,推行人本管理,堅持教學改革。學校多次被評爲先進,學生多次獲獎。在中國教育報、中學語文、上海師大學報等省級以上報刊發表文章30多萬字,主編中學語文拓展閱讀、高考專題訓練6+1、初中作文教程、中考試題分類解析與應試策略等著作10部,參編著作計36部。

狼教案 篇8

課前談話:

師:同學們讀過很多童話故事,森林聽說過嗎?(出示森林圖片)

森林中有一些什麼樣的小動物呢?

生:渾身長刺的'小刺蝟,威武的獅子

生:雪白可愛的小白兔

生:……

上課開始:

一、談話激趣,匯入課題

師:老師給大家帶來一種動物圖片(出示狼的圖片),看到狼,你想到了哪些詞?(板書:狼)

生:貪婪、兇殘、兇惡……

師:(出示鹿的圖片)鹿給你什麼感覺?(板書:鹿)

生:美麗、活潑、可愛……

師:在兇殘的狼和美麗的鹿之間會發生什麼樣的故事呢?今天我們就來一起讀第18課(板書完整課題:18 狼和鹿)。一起讀課題。

生:18 狼和鹿

二、初讀課文,讀準生字,讀順句子

師:狼和鹿的故事就發生在美國的凱巴伯森林,開啟課本101頁,一起走進那片廣茂的森林。

師:自由朗讀課文,做到這幾個要求,(1)讀準字音,遇到生字可拼讀書後生字表中的注音。(2)讀順句子,讀到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3)想一想:狼和鹿之間發生了什麼故事?

生自由讀書。

師:同學們讀得很認真,課前老師佈置大家預習課文中的生字詞,現在來檢查一下。(出示生詞)自由地練一練,可拼讀詞上注音。

生練讀生詞。

師:這些紅色的字都是翹舌音,讀時要格外注意,跟老師讀一讀。(領讀詞語“傳染、捕殺、居然、繁殖、禍首”)。紫色的字是多音字,也跟老師讀一讀(領讀“提防、血泊、反倒”)。

生開火車讀詞語,師糾正讀音。

師:最後三個含多音字的詞再讀一遍。能用這三個多音字組詞嗎?

生:提dī (提防) tí (提高)

泊pō (血泊) bó (停泊)

倒dǎo(倒下) dào(反倒)

師:這些帶有多音字的句子能讀準嗎?

(出示句子:①那時森林裏大約有四千只鹿,它們要時刻提防狼的暗算。②在青煙嫋嫋的槍口下,狼一隻跟着一隻哀嚎着倒在血泊中。③同時狼吃掉的多半的是病鹿,反倒解除了傳染病對鹿羣的威脅。)

三名學生讀句子。(讀得很準確)

三、再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

師:你們很了不起,這麼多詞、句都能讀準。就讓這些詞、句回到課

文中去,在文中遇到他們也要讀準喲!本文一共四個自然段,就請四位同學讀課文,我們聽一聽他們讀得準不準,一邊聽一邊思考:一百多年以前,凱巴伯森林 ,鹿 ;後來,森林變得 ,鹿 。這是因爲 。

四名學生讀課文。(一名學生將“糟蹋”讀成“糟特”,師幫助糾正)

師:幾位同學讀得怎麼樣?

生:張勝偉讀得很流利!

生:田靜將“鹿”讀成了“狼”。

師:讀書時一定要將字看準了,可不能讀錯。這幾位同學能將課文很流利地讀下來,這跟課前預習是分不開的。讓我們用掌聲向他們表示鼓勵。

生鼓掌。

師:剛纔的填空題想好了嗎?同桌之間先說一說。

生:一百多年以前,凱巴伯森林一片蔥綠,生機勃勃,鹿活潑而美麗,後來,森林像着了火一樣,鹿死去了六萬只。這是因爲鹿過多的繁殖。

師:鹿爲什麼會過多的繁殖?

生:因爲當地居民殺死了狼。

師:這就答到了點子上,能用書中句子來填空,說明你對課文內容已經瞭解了。

四、感情朗讀課文一、三自然段,感受森林及鹿的變化。

師:一百多年以前,凱巴伯森林是怎樣的呢?我們來看課文第一自然段,默讀第一自然段,用“ ”劃出描寫森林的句子。

生讀書,劃句子。

師:找到了嗎?誰來讀一讀。

生:一百多年以前,凱巴伯森林一片蔥綠,生機勃勃。小鳥在枝頭歌唱,活潑而美麗的鹿在林間嬉戲。

師:(出示句子)這是一片怎樣的森林?

生:這是一片美麗的森林。

師:從那個詞感受到的?

生:一片蔥綠。

師:從句子中你還感受到森林怎麼樣?

生:我還感受到了快樂,從“小鳥在枝頭歌唱,活潑而美麗的鹿在林間嬉戲。”感受到了快樂。

師:歌唱、嬉戲,多麼快樂的事啊!你能讀一讀這段話嗎?用你的聲音表現出森林的美麗與快樂。

生有感情的朗讀,師做相應指導。

師:森林中的其他小動物也一定生活得很快樂,你能像課文中那樣說說其他小動物嗎?【出示:(活潑而美麗)的(鹿)在林間(嬉戲)。

( )的( )在林間( )。】

生:雪白而可愛的小兔在林間採蘑菇。

生:機靈而調皮的猴子在林間盪鞦韆……

師:多麼美好和諧的森林啊!(出示鹿在林間自由生活的圖片)你瞧!這些鹿正悠閒地吃着青草,爬在草地上休息,可是從它們的眼神中你感到它們在時刻提防着什麼嗎?

生:狼。

師:是的,誰來讀一讀第一自然段的後兩句話?

一名學生讀句子。

師:狼會對鹿下怎樣的毒手呢?進行怎樣的暗算呢?

生:狼會躲在草叢中,趁鹿不注意撲過去逮住鹿。

師:這就叫“暗算”。

生:狼把鹿拖到窩裏,把鹿的肉撕開,一塊一塊吃掉。

師:真夠毒的,這時你心裏怎麼想?

生:狼太殘忍了!鹿很可憐。

生:狼這麼狠毒,我要把狼殺死。

生:沒有狼該多好啊!

師:沒有了狼,鹿的生活就會很幸福,很快樂嗎?我們一起到25年以後的凱巴伯森林去看一看,看課文第三自然段,自由讀一讀,用“ ”劃出描寫森林的句子。

生讀書,劃句子。

生:凱巴伯森林成了鹿的王國。

生:整個森林像着了火一樣,綠色在消退,枯黃在蔓延。

師:老師也摘抄了這句話,(出示句子)一起讀。

師:發現了嗎?這句話中有一對相反的詞。

生:“消退”和“蔓延”。

師:綠色越來越少,最後消失,枯黃越來越多,最後覆蓋整個森林。這是怎樣的景象啊?(出示圖片)看到這景象,你的心情怎樣?

生:我很難過!

師:你來讀一讀這句話。

生有感情的讀句子。

師:在這樣的森林中,小動物能活嗎?是誰毀滅了整片森林?

生:是鹿。

師:這時,鹿生活得怎麼樣呢?老師從文中摘抄了這兩段話,讀一讀。(出示句子:可是,隨着鹿羣的大

量繁殖,森林中鬧起了饑荒。灌木、小樹、嫩枝、樹皮……一切能吃得到的綠色植物,都被飢餓的鹿吃光了。

緊接着,更大的災難降臨了。疾病像妖魔的影子一樣在鹿羣中游蕩。僅僅兩個冬天,鹿就死去了六萬只。)

生讀第一段話。

師:饑荒是什麼樣的?用文中句子來回答。

生:灌木、小樹、嫩枝、樹皮……一切能吃得到的綠色植物,都被飢餓的鹿吃光了。

師:這裏的省略號省略了什麼?

生:省略了能吃得綠色植物。

師:所以讀到這裏時可稍微停頓一下,一起試一試。

生齊讀句子。

師:鬧饑荒是一個災難,更大的災難是什麼?

生:緊接着,更大的災難降臨了。疾病像妖魔的影子一樣在鹿羣中游蕩。僅僅兩個冬天,鹿就死去了六萬只。

師:妖魔讓人感到怎樣?

生:妖魔讓人害怕。

師:你再讀一讀這句話。

生有感情地朗讀句子。

師:原來是活潑而美麗的鹿在林間嬉戲,想象一下,現在是什麼樣的鹿在林間幹什麼?(出示句式: 的鹿在林間 。)

生:飢餓的鹿在林間尋找食物。

生:無精打采的鹿在林間慢慢死去……

師:鹿被飢餓和疾病折磨着,生活變得淒涼而悲慘!讓我們再來讀一讀着兩段話,感受一下鹿悲慘生活。

生一起朗讀兩段話。

師:(出示森林前後的對比圖片和句子)25年,森林卻有了翻天覆地得變化,女生讀原來森林的句子,男生讀現在森林的句子。再來感受森林的巨大變化。

生有感情的讀句子。

師:森林由原來的一片蔥綠變得枯黃蔓延,鹿也由活潑而美麗變得飢餓、疾病纏身,這是爲什麼呢?課後同學們去思考,下節課繼續討論。

五、學寫生字

師:這節課我們還有一項重要任務要完成,那就是要寫好這四個字。(出示生字“凱、蔥、捕殺”)用這四個字分別說一個詞或一句話。

生:凱,凱巴伯

生:蔥,我們學校一片蔥綠。

生:捕,當地居民捕殺了狼。

師:仔細觀察一下,在寫這四個字時,特別要注意哪個字?

生:蔥中間的一點不能漏掉。

師:媽媽燒菜時都會放小蔥段,這一點可以想象成小蔥段,不能忘。也可用一句話來記“蔥花點點”。

生:凱左下方的豎提不能寫錯。

師:對,看老師在田字格內寫這個字。(師範寫“凱”字)

師:拿出鋼筆在書後第二題中描紅這四個字,注意寫字時姿勢要端正。

生描紅生字。

狼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能分角色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讓學生懂得壞人總要找藉口做壞事的,他們是不講道理的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識字、寫字、朗讀

難點:懂得對狼這樣的壞蛋只講道理是不行的

教學具準備:字卡、小黑板、投影。

主要板書計劃:

11 狼和小羊

狼 小羊

找碴兒 講理

你把我喝的水弄髒了 您在上游

去年你在背地裏罵我 去年我還沒出生

反正都一樣 ……

(蠻橫不講理) (溫和善良)

作業設計安排:

課內:抄寫字詞、填空、擴詞。

課外:把故事講給家長聽。

教學時間: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啓發談話,揭示課題

1、談話

同學們,我們聽過很多狼的故事,你們認識的都是怎樣的呀?

2、板書課題:11 狼和小羊

3、教學“狼”

指名拼讀,注意讀準邊音。

狼是什麼字?爲什麼用“反犬旁”?

4、看到“狼和小羊”這個題目,你想知道什麼?

(狼爲什麼要和小羊在一起?它們之間發生了什麼事?小羊會有什麼遭遇?)

二、範讀課文

邊聽邊思考: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

讀後討論上述思考思考題。

三、教學生字字音

1、輕讀課文,畫出本課生字詞。

2、重點拼讀要求掌握的字詞。

3、檢查自學情況。

抽讀生字卡片。

弄髒 溫和 親愛 倒流 背地裏 啊

撲去 吃驚 罵我 可憐 找碴兒

提醒學生注意下列生字的讀音。

髒 zang(平舌音) 憐 lian(邊音)

弄 nong(鼻音) 碴 cha(翹舌音)

親 qin(前鼻音) 驚 jing(後鼻音)

4、鞏固。

(1)找朋友遊戲。

將生字和音節分別發給小朋友。師要找一個字,拿到該字音節和生字卡片的小朋友走上講臺,找對了,全體同學讀三遍。

(2)給下列生字加上聲母。

( )ang ( )ang ( )an

狼 髒 站

( )ai ( )eng ( )ian

再 爭 憐

四、試讀課文

1、輕讀課文。

2、給自然段標上序號。討論:本課共有幾個自然段?

3、指名分段試讀課文。

要求:(1)不掉字,不添字,不錯字,不破詞破句。

(2)邊讀邊思考:狼找了幾次碴兒?狼爲什麼要找碴兒?

讀後師生共同評議。

五、作業

正確地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聽話練習

聽老師說句子,完整的拍三下手。

1、天上飄着一朵朵百雲。

2、公園裏的花

3、看見小羊在河邊喝水

4、狼故意找碴兒

二、講讀課文

1、精讀第一自然段。

(1)觀察插圖。

圖上畫的什麼地方?圖上有誰和誰?它們在幹什麼?

(2)指導說具體。

一隻( )小羊在( )小溪邊喝水。

一隻( )狼走來,想( )。

(3)指名連起來說圖意。

(4)指名讀第一自然段。

誰先來到小溪邊?你從哪兒看出來的?

(5)小結段意。

2、精講第2-6自然段。

(1)指名讀2-6自然段。

A 思考:這五個自然段主要講什麼?

B 讀後討論下列思考題。

(2)精讀第2、3自然段。

A 指名讀2、3兩段。

B 討論:狼第一次找了什麼理由?

“你安的什麼心”是什麼意思?

C 羊是怎樣回答的?

看圖理解“上游”和“下游”及小羊說的話。

“我怎麼會把您喝的水弄髒呢?”誰能換個說法,使原來的意思不變?(我不會把您喝的水弄髒的)

D 指導朗讀。

狼的話要讀出兇狠的語氣,小羊的話要讀出溫和的語氣。

E 小結:第2、3自然段寫狼第一次找碴兒,羊用事實駁斥了它。

(3)精讀第4、5自然段。

A 輕聲讀4、5段。

B 討論:狼第二次找的什麼理由?小羊是怎樣回答的?

C “就算……總是……”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D 教學詞語:氣沖沖、可憐、背地裏

氣沖沖:形容非常生氣的樣子。

可憐:值得同情。

背地裏:背後。

E 指導朗讀。

(4)精讀第6自然段。

A 聽老師讀課文。

B 討論:狼第三次找什麼理藉口?

(板書:反正都一樣)

“反正”什麼意思?(情況不一樣,結果還是一樣。由此可見狼的蠻不講理)

C 教學生字詞的意思。

再:表示又一次。

爭辯:跟人家爭論。

D 爲什麼這一次不寫羊講理的話?

誰來說說狼向小羊撲去,結果怎樣?

E 指名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5)小結第2-6自然段。

A 自由練讀2-6段。

B 練習說話。

指名用“先……再……最後……”的句式把狼三次找碴兒的經過說出來。

指名用羊反駁的話來說明狼是故意在找碴兒。

C 師述:兇惡的狼想吃小羊,就故意找碴兒,由此可見狼是多麼的蠻橫、不講理,溫和、善良的小羊認爲自己有充分的理由,就一次又一次地和狼講理,最後還是被狼欺負。這個寓言告訴我們:對於像狼一樣的惡人,我們不能太善良,要認識他們的本性,要設法和他們鬥爭。

D 啓發想象,發散思維。

如果你是小羊,你會怎樣和狼作鬥爭?

三、作業

1、口頭擴詞。

衝( )( )( )

溫( )( )( )

2、填空

“我怎麼會把您喝的水弄髒呢?這句話的意思是

這則寓言告訴我們:

第三課時

一、複習檢查

1、讀詞語卡片。

可憐 溫和 故事 氣沖沖 壞傢伙

小溪 先生 爭辯 不可能 弄髒了

2、用“總是”、“經常”各說一句話。

3、用下列生字擴詞。

先 爭 再 溫

二、教學生字

1、教學生字字形。

“背、啊、倒、溫”按筆順描紅。

2、指導寫字。

在要求寫的字中,“狼、溫”,這兩個字都是左右結構的字,且都是左窄右寬;“倒、啊”是左中右結構的字,寫時要把握好各部分在田字格的位置;“弄、親”都是上下結構的字,“弄”字下面一橫最長,“親”字中間一橫最長。

3、抄寫生字。

4、聽寫詞語。(複習的詞語)

三、分角色朗讀課文。

讀課文做記號。

1、先用波浪線畫出狼找碴的語句,再用。。。。。圈出表現狼的神態和動作的詞。

指名試讀寫狼的句子。

2、用同樣的方法找出寫小羊的句子。

指名試讀。

3、分角色朗讀課文。(可戴頭飾表演)

四、課堂練習。

複述課文。

按照“看見——想吃——就找——撲去”的順序把這個故事講給小朋友聽。

五、作業

1.把故事講給家長聽。

2.抄寫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