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大班科學優秀教案

大班科學優秀教案1:好玩的動畫

活動目標

大班科學優秀教案

1 感知靜止畫面變成動態畫面的神奇和有趣,初步瞭解動畫形成的原理。

2 能用語言、繪畫等方式表達動畫探索過程,體驗當設計師的成功與快樂。

活動準備

幼兒操作材料:兩面有不同圖案的扇子人手一把,動畫小書人手一本,空白扇子、小書、筆若干;教師材料:兩面有不同圖案的扇子兩把,nash課件。

活動過程

一、玩扇子,發現畫面疊合的現象

1 師(出示扇子):今天我帶來了一樣東西,是什麼?扇子兩面畫了什麼?這把看上去很普通的扇子,它會變魔術,很神奇,我們來玩一玩。(幼兒快速轉動扇子)發現神奇的地方了嗎?(兩邊的圖形合在了一起)是真的合在一起了嗎?

2 幼兒自由操作,交流操作發現。

教師引導式提問:看看兩邊的扇面上有什麼?你是怎麼玩的?發現了什麼?

教師小結:原來兩邊分開的兩個圖案,經過快速旋轉,看上去好像合在了一起,形成了一個新畫面(帆船、樹等)。

3 遷移經驗,猜測結果。

師(出示兩邊分別畫有籠子和鳥的扇子):扇子兩面分別畫了什麼?當這把扇子快速地轉動時會發生什麼?如果小鳥飛到上面一點,又會怎麼樣呢?(小鳥飛出了籠子)看來畫面的位置很重要。

——當人眼所看到的影像消失後,人眼仍能繼續保留其影像0.1秒~0.4秒,這種現象被稱爲“視覺暫留現象”。動畫、電影就是依據視覺暫留現象製作而成的。在這個環節中,教師給每個幼兒提供了一把兩面畫有不同圖案的扇子。讓幼兒在把玩扇子的過程中發現、感知神奇的視覺暫留現象。在這裏,我們沒有刻意去向幼兒解釋其中的原理,而是讓幼兒交流、表達、思考自己的發現。積累一些感性經驗。因爲對幼兒來說,讓他們去理解視覺暫留現象是有難度的,也沒有必要。

二、玩小書。發現畫面由靜到動的現象

1 幼兒逐頁觀察畫面,發現小書畫面中的規律。

師(出示小書):這是小書,我們每個人都有一本,一起拿出來看看吧。有三角形標記的是第一頁。我們從書的第一頁開展,慢慢地一頁一頁看下去,你能發現什麼祕密?

幼兒表達,教師追問:小書的每一頁上都有點變化,它們有什麼規律嗎?

(綠色書裏每一頁上都有一個小球,但小球的位置不同。是按照從上到下的順序排列的:黃色書裏每頁上都有一片樹葉,但樹葉的大小不同,是按照從小到大的順序變化的。)

2 快速翻閱小書,發現動態效果。

師:剛纔慢慢地看書讓我們發現了小書畫面上的規律,這一次我們要用特別的方法看書,從頭到尾快速地翻看,越快越好,仔細觀察,會發生什麼有趣的事呢?

3 交流討論。

師:你發現了什麼神奇的事情?(幼兒表達自己的發現)

小球——原來一張張靜止的圖片,當我們快速翻看時,小球看起來好像滾動起來了。

樹葉——原來一張張靜止的圖片,當我們快速翻看時。樹葉好像逐漸長大了。

師:把一張張按動作順序排列好的圖片快速地翻,畫面就好像動起來了。這就是動畫。

——如何讓幼兒直觀地感受到動畫形成的過程,是活動的一個難點。教師巧妙地使用了動畫小書這一操作材料。先讓幼兒逐頁翻閱發現畫面規律,培養幼兒細緻的觀察能力,再引導幼兒快速翻閱並發現有趣的動畫現象——“滾動的小球”和“長大的樹葉”,這種發現式學習方式有效地激發了幼兒的探究興趣,幼兒獲得的經驗是生動鮮活的。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幼兒初步瞭解了動畫形成的過程,也從中體驗到自己發現動畫祕密的樂趣。

三、欣賞課件。進一步感知動畫效果

1 欣賞課件——開花。

師:在這片草地上會發生什麼神奇的事情呢?(操作課件)美麗的鮮花開放了。這個動畫又是怎麼做出來的呢?

師:動畫設計師把開花的過程分開畫成了5張圖片,它們按照怎樣的規律排列呢?當這些圖片按順序連續播放時。我們看見了一朵漸漸開放的花朵。

2 欣賞課件——日出。

師:早晨太陽升起來啦!(演示課件)猜一猜,設計師是怎樣設計這個動畫的?第一張太陽在什麼位置?第二張、第三張、第四張呢?(幼兒表達想法,教師播放驗證)

師:動畫設計師把太陽升起的過程從低到高,分成4張圖片,再按順序播放出來。讓我們看見一個正在升起來的太陽。

——在前面兩個環節的操作中,幼兒獲得了有關動畫形成的粗淺經驗。在這個環節。讓幼兒欣賞兩個nash動畫,可以給幼兒一種真實而又愉快的體驗。在欣賞動畫之後,引導幼兒遷移經驗,思考、判斷動畫片中各個畫面的內容,可以促進幼兒思維的發展。

四、嘗試製作扇子和動畫小書。感受動畫的神奇和有趣

1 師:動畫好看嗎?你們想自己設計、製作神奇的扇子和動畫小書嗎?

2 介紹材料:後面桌上有扇子和小書,等會兒你可以選擇設計扇面,也可以選擇畫動畫小書。請你想一想,選擇一種適合自己的試着做一做。

3 請幼兒說說自己要做什麼,準備怎麼設計。

4 幼兒自己設計、製作,先做好的幼兒可以和同伴、教師交流演示自己的作品。

5 分享交流作品。師:你畫了什麼?成功了嗎?碰到什麼問題?怎麼解決的?

6 觀看有關動畫原理的視頻介紹,瞭解動畫的簡單原理。

——做扇子和小書,在難度和要求上是有差異的,這也滿足了不同發展水平幼兒的需要。畫扇面相對簡單一點,而製作動畫小書,對幼兒來說是有挑戰的。因爲要做成動畫小書,幼兒頭腦中首先要有多個連續變化的畫面的構思,然後在頁面上找好位置,運用必要的繪畫技能將其表現出來。雖然有難度,但幼兒都願意接受這個挑戰。設計屬於自己的動畫。教師給幼兒的空白小書,頁數從4頁到7頁不等,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和需要選擇。也體現了對幼兒個體差異性的尊重,讓每個幼兒在親手製作“動畫”的過程中體驗到了成功感,

設計思考

“好玩的動畫”最初由我所帶的工作室學員張穎黎老師設計。該活動的重點是透過提供適合的操作材料,讓幼兒在操作探索中積累有關動畫形成的'粗淺經驗,並在此過程中發展觀察、判斷、思維、表達等能力:活動的難點是在這樣一個比較開放的活動中,如何平衡幼兒自主探索與教師指導的關係。基於對上述活動重難點的思考,我們從最初的設計到現在的活動,主要做了以下調整:一是在玩扇子環節,原設計是教師演示,幼兒觀察、發現畫面疊合現象。我認爲如果幼兒只看不做,那麼他們對畫面的觀察就不會細緻,也不會關注畫面的位置關係,幼兒的經驗是“看來的”而不是自己“操作得來的”。所以我建議爲每個幼兒提供一把不同畫面的扇子,並先讓幼兒自己玩。在玩中發現有趣的現象。二是在翻看小書的環節,原來的設計過於開放,教師對如何翻書等沒有作任何指導,導致幼兒發現不了神奇的動畫現象。幼兒自主探索不等於不要教師的指導。所以,我建議張老師先引導幼兒逐頁觀察、發現小書的祕密,再讓幼兒帶着疑問快速翻閱小書,這樣幼兒的操作更有目的,也更有效。三是在欣賞“開花”和“日出”兩個動畫的環節,原設計都是在觀看動畫後馬上呈現幾幅連續的畫面,沒有給幼兒推測畫面的機會,對幼兒缺乏思維的挑戰。所以,我建議在觀看動畫後先讓幼兒遷移前兩個環節的學習經驗,思考動畫是怎麼做出來的,表達自己猜想的畫面內容,然後再揭示謎底,體現環節的遞進性和思維的挑戰性。

修改後的活動,主要有以下幾個亮點:

一、關注幼兒生活,凸顯活動趣味

幼兒對外部世界的探究是以自己的現實生活爲中心的,凡是與幼兒的現實生活有關的事物都比較容易引起他們的興趣。關注幼兒生活,就是爲了讓我們的教學能從幼兒的興趣、需要和已有經驗出發,挖掘和利用生活中的教學資源,將幼兒的學習置於其生活背景中,從中獲得鮮活的學習經驗。“好玩的動畫”抓住幼兒都喜歡看動畫片這個興趣點,引導幼兒在看看、玩玩動畫小玩具的過程中,共同探究“動畫是怎麼做出來的”問題。在此基礎上再嘗試自己製作小動畫。體驗成功感。因爲活動內容本身的趣味性,所以幼兒對將要探索的內容必定會充滿新奇感。活動的快樂也會由此而生。

二、在操作中發現,積累感性經驗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爲,學習是主體主動進行意義建構的過程,應讓幼兒透過自行操作去建構經驗。所以。幼兒的學習離不開實際的操作,幼兒對材料進行操作的過程就是學習發現的過程。操作活動有三個重要的環節:一是根據教學目標提供恰當的操作材料,二是保證幼兒充足的操作時間,三是操作後幼兒經驗的交流和提升,這三個環節缺一不可。因此,在本活動中我們設計的幼兒操作一共有三次:第一次是玩扇子。在玩中發現快速轉動扇子時有趣的疊合現象:第二次操作是觀察和快速翻閱動畫小書,發現畫面規律,猜測、探究動畫形成的祕密;第三次是製作簡單的動畫玩具,考慮到幼兒的學習特點和發展差異,我們提供了難度各不相同的操作材料供幼兒選擇。三次操作提供的材料中都蘊含了探索的目標,意在讓幼兒在每一次的操作中都會有新發現,積累感性經驗。

三、注重思維挑戰,體現活動價值

教學的真正目的不是教給幼兒知識,而是激活幼兒思維,讓幼兒自行探索,主動學到知識,同時生髮出智慧。在設計活動的過程中,我們主要透過一些具有啓發性和挑戰性的問題,引發幼兒探究的興趣,引導幼兒積極思考,大膽表達自己的發現和想法。如:你是怎麼玩的?發現了什麼?一頁一頁看下去。你能發現什麼祕密?小書的每一頁上都有點變化,它們有什麼規律嗎?猜一猜設計師是怎樣設計這個動畫的?等等。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饒有興趣地操作、觀察、猜測、判斷、表達,這是一種積極主動的學習。透過活動,幼兒不僅能瞭解有關動畫的祕密,而且還能引發進一步探究、瞭解動畫的興趣。幼兒的思維能力得到發展,活動的價值也就得以體現。

大班科學優秀教案2:小紙片站起來了

設計思路

紙,是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一種物品,是幼兒所熟悉和喜歡的,但幼兒對紙的認識僅僅是一些感性經驗,對紙的變法、玩法還不是很深入,扁扁的紙片如何站立起來?紙片變形後會組合成漂亮的模型…針對這一情況我設計了這節教育活動,給幼兒創設一個能充分探索、嘗試、感知的空間,目的是讓幼兒在玩紙的過程中,體會到使紙站立的方法是很多的,以激發幼兒探索紙的慾望。

活動目標

1、透過剪、折、粘訓練幼兒的手眼協調能力和思維敏捷力。

2、讓幼兒自主探索使紙站立的方法,激發其對紙探索的慾望。

3、培養同伴間的合作能力。

活動準備

幻燈片、 剪刀每人一把 、雙面膠每組兩卷、 紙簍五個 、展臺一個、城堡模型一個、手工紙若干張

活動過程

一、 故事匯入(幻燈片出示)

1、師:來,老師給小朋友們講一個故事。

小紙片生來扁扁的,非常孤獨它好想像小雞一樣站起來,來看看外面的世界有多美!

2、故事後提問:小朋友小紙片想幹什麼呀!(站起來)

(評析:利用幻燈片中的形象畫面,激發幼兒的興趣和探索欲)

二、 幼兒討論

1、師:小朋友想想你們有什麼好辦法能使它站起來?

2、幼兒自由討論

3、師:小朋友有那麼多好辦法,下面大家試一下。看誰的辦法最多。

三、幼兒自主探索活動

1、幼兒第一次探索

(1)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2)分享探索成果。

2、幼兒第二次探索

(1)再次投放材料——剪刀和膠水

師:今天還請來了兩位好朋友給大家幫忙,剪刀和膠水,大家用時一定要注意安全和衛生。好,下面咱們看誰的辦法最多。(幼兒操作,師指導)

(2)分享成果

(評析:這兩次探索活動的進行,使孩子們自發地感受到了紙片的站立方法是多種多樣的。第一次探索:只投放了紙片,使幼兒感受到用折的方法能使紙片站立;第二次探索:又投放了輔助工具剪刀和雙面膠,幼兒感受到可用粘、剪使紙片站立。對這兩次探索的結果都做了展示,幼兒間相互分享,使孩子們感受到了成功,使其更有信心進入下一環節,而且兩環節後的幼兒小結,幼兒也清楚的表達出來了。)

3、幼兒第三次探索

(1)出示城堡,幼兒感受紙的變化。

師:今天老師還給小朋友們準備了一處美麗的景觀,一所城堡,小朋友觀察一下它是由什麼做成的?

(2)幼兒討論。

(3)教師提出問題,幼兒操作。

師:城堡中的每一個模型都是由一張紙變成的,下面請每一個小朋友來拿其中的一個模型,把它變成一張紙

師:你們是怎麼變出來的?他們現在變成了什麼形狀?

師幼小結:長方體變成了長方型,圓錐體變成了扇形,他們是由幾張紙變成的?這樣小紙片又扁扁的了。

小紙片又提要求了,它們說請小朋友再想辦法使他們站起來,請每組五個小朋友合作把它們拼成一個漂亮的模型,看哪個組能使紙片站的好,組合得漂亮。

4、幼兒合作製作成型的紙站立模型,教師指導。(每組投放籃子,籃子裏有剪好的圓形和長方形及正方形供幼兒用。)

5、參觀作品。幼兒講解,相互分享。

(評析:城堡環節中幼兒透過拆合紙片,進一步感受紙片的變化:一張紙片可以變多種形狀,幼兒在拆做的過程中有了親身的探索體驗,而且請幼兒將拆開的紙片重新站起來,請每組五個小朋友重新組合漂亮模型,當時考慮到每位幼兒手中只有一個紙片造型,他們在組合小組模型時有些單一,於是在最後這一環節我又在每組投放了紙,供幼兒組合模型裝飾用。在合作製作模型環節,也體現了幼兒間的合作能力,同時,在此過程中訓練了幼兒在美工方面的能力和思維能力。)

四、小結:

小朋友們表現真棒,不但想了好多辦法使小紙片站起來了,而且還用它們組合了漂亮的模型,紙片站立的奧祕多不多?好咱們去告訴別的小朋友這個祕密好嗎?

標籤:大班 科學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