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史記〉與文學》教案 教案教學設計

江蘇四中

《〈史記〉與文學》教案 教案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 引導學生認識到《史記》的文學價值以及對後代文學的深遠影響。

2、 瞭解《史記》分別對我國傳記文學、小說、戲曲、詩歌的影響。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匯入

《史記》是中國史學上的一座豐碑。全書130篇,52萬多字,所載上起傳說中的皇帝,下迄漢武帝太初年間,涵蓋了中華民族3000年社會歷史的各個方面,第一次把中國社會的政治、軍事、經濟、民族、文化、法律、宗教、道德、文學、藝術、科學等方面的內容都包容在歷史學的研究範圍之中。同時,《史記》也是一部卓越的文學作品,特別是其中的人物傳記部分,具有很高的傳記文學價值,對後世的歷史散文以及各類文學都有巨大的影響。魯迅曾稱這部書爲“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其中“無韻之離騷”正是從文學方面肯定了它的性質和偉大成就。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討《史記》對後代各類文學有着什麼樣的影響?

二、《史記》與我國傳記文學

討論:課本上告訴我們《史記》對我國傳記文學的影響有那些方面?

明確:1、沿襲史記敘事寄寓感情的筆法2、歷史的形式說理影響了後來的傳記作品

討論:你學了史記的一些篇目後,舉例說說哪些作品敘事中寄寓什麼感情,你欣賞的是哪個?

在你學過的其他一些作品也也用了這種方法的,有哪些?

學生討論交流明確: 史記中的一些例子:

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項王則夜起,飲帳中。有美人名虞,常幸從;駿馬名騅,常騎之。於是項王乃悲歌慷慨,自爲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數闋,美人和之。項王泣數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視。

於是項王乃上馬騎,麾下壯士騎從者八百餘人,直夜潰圍南出,馳走。平明,漢軍乃覺之,令騎將灌嬰以五千騎追之。項王渡淮,騎能屬者百餘人耳。項王至陰陵,迷失道,問一田父,田父紿曰:“左。”左,乃陷大澤中,以故漢追及之。項王乃復引兵而東,至東城,乃有二十八騎。漢騎追者數千人。項王自度不得脫,謂其騎曰:“吾起兵至今八歲矣,身七十餘戰,所當者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於此,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今日固決死,願爲諸君快戰,必三勝之,爲諸君潰圍,斬將,刈旗,令諸君知天亡我,非戰之罪也。”乃分其騎以爲四隊,四向。漢軍圍之數重。項王謂其騎曰:“吾爲公取彼一將。”於是項王大呼馳下,漢軍皆披靡,遂斬漢一將。是時,赤泉侯爲騎將,追項王,項王嗔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馬俱驚,辟易數裏。項王乃馳,復斬漢一都尉,殺數十百人,復聚其騎,亡其兩騎耳。乃謂其騎曰:“何如?”騎皆伏曰:“如大王言!”

於是項王乃欲東渡烏江。烏江亭長檥船待,謂項王曰:“江東雖小,地方千里,衆數十萬人,亦足王也。願大王急渡。今獨臣有船,漢軍至,無以渡。”項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爲!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乃謂亭長曰:“吾知公長者。吾騎此馬五歲,所當無敵,嘗一日行千里,不忍殺之,以賜公。”乃令騎皆下馬步行,持短兵接戰。獨籍所殺漢軍數百人。項王身亦被十餘創,顧見漢騎司馬呂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項王也。”項王乃曰:“吾聞漢購我頭千金,邑萬戶,吾爲若德。”乃自刎而死。王翳取其頭,餘騎相蹂踐爭項王,相殺者數十人。最其後,郎中騎楊喜、騎司馬呂馬童、郎中呂勝、楊武,各得其一體。五人共會其體,皆是。故分其地爲五:封呂馬童爲中水侯,封王翳爲杜衍侯,封楊喜爲赤泉侯,封楊武爲吳防侯,封呂勝爲涅陽侯。

項王已死。楚地皆降漢,獨魯不下。漢乃引天下兵欲屠之;爲其守禮義,爲主死節,乃持項王頭示魯,魯父兄乃降。始,楚懷王初封項籍爲魯公,及其死,魯最後下,故以魯公禮葬項王谷城。漢王爲發哀,泣之而去。 --《項羽本紀

充分說明英雄末路的無奈和悲慘結局

後代的文學作品中也有透過敘事富有強烈感情的:

《柳子厚墓誌銘》

子厚,諱宗元。七世祖慶,爲拓跋魏侍中,封濟陰公。曾伯祖奭,爲唐宰相,與褚遂良、韓瑗俱得罪武后,死高宗朝。皇考諱鎮,以事母棄太常博士,求爲縣令江南。其後以不能媚權貴,失御史。權貴人死,乃復拜侍御史。號爲剛直,所與遊皆當世名人。

子厚少精敏,無不通達。逮其父時,雖少年,已自成人,能取進士第,嶄然見頭角。衆謂柳氏有子矣。其後以博學宏詞,授集賢殿正字。俊傑廉悍,議論證據今古,出入經史百子,踔厲風發,率常屈其座人。名聲大振,一時皆慕與之交。諸公要人,爭欲令出我門下,交口薦譽之。

貞元十九年,由藍田尉拜監察御史。順宗即位,拜禮部員外郎。遇用事者得罪,例出爲刺史。未至,又例貶永州司馬。居閒,益自刻苦,務記覽,爲詞章,氾濫停蓄,爲深博無涯涘。而自肆于山水間。

元和中,嘗例召至京師;又偕出爲刺史,而子厚得柳州。既至,嘆曰:“是豈不足爲政邪?”因其土俗,爲設教禁,州人順賴。其俗以男女質錢,約不時贖,子本相侔,則沒爲奴婢。子厚與設方計,悉令贖歸。其尤貧力不能者,令書其傭,足相當,則使歸其質。觀察使下其法於他州,比一歲,免而歸者且千人。衡湘以南爲進士者,皆以子厚爲師,其經承子厚口講指畫爲文詞者,悉有法度可觀。

其召至京師而復爲刺史也,中山劉夢得禹錫亦在遣中,當詣播州。子厚泣曰:“播州非人所居,而夢得親在堂,吾不忍夢得之窮,無辭以白其大人;且萬無母子俱往理。”請於朝,將拜疏,願以柳易播,雖重得罪,死不恨。遇有以夢得事白上者,夢得於是改刺連州。嗚呼!士窮乃見節義。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悅,酒食遊戲相徵逐,詡詡強笑語以相取下,握手出肺肝相示,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揹負,真若不信;一旦臨小利害,僅如毛髮比,反眼若不相識。落陷?,不一引手救,反擠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此宜禽獸夷狄所不忍爲,而其人自視以爲得計。聞子厚之風,亦可以少愧矣。

子厚前時少年,勇於爲人,不自貴重顧籍,謂功業可立就,故坐廢退。既退,又無相知有氣力得位者推輓,故卒死於窮裔,材不爲世用,道不行於時也。使子厚在臺省時,自持其身,已能如司馬刺史時,亦自不斥;斥時,有人力能舉之,且必複用不窮。然子厚斥不久,窮不極,雖有出於人,其文學辭章,必不能自力,以致必傳於後如今,無疑也。雖使子厚得所願,爲將相於一時,以彼易此,孰得孰失,必有能辨之者。

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以十五年七月十日,歸葬萬年先人墓側。子厚有子男二人:長曰週六,始四歲;季曰周七,子厚卒乃生。女子二人,皆幼。其得歸葬也,費皆出觀察使河東裴君行立。行立有節概,重然諾,與子厚結交,子厚亦爲之盡,竟賴其力。葬子厚於萬年之墓者,舅弟盧遵。遵,涿人,性謹慎,學問不厭。自子厚之斥,遵從而家焉,逮其死不去。既往葬子厚,又將經紀其家,庶幾有始終者。銘曰: 是惟子厚之室,既固既安,以利其嗣人。

討論本篇文章中敘事中富有的感情。

司馬遷以歷史的形式說理,形成一家之言的做法對後世作品的影響。

方山子傳

〔宋〕蘇軾

方山子,光、黃間隱人也。少時慕朱家、郭解爲人,閭里之俠皆宗之。稍壯,折節讀書,欲以此馳騁當世,然終不遇。晚乃遁於光、黃間,曰岐亭。庵居蔬食,不與世相聞。棄車馬,毀冠服,徒步往來山中,人莫識也。見其所著帽,方屋而高,曰:“此豈古方山冠之遺像乎?”因謂之方山子。

餘謫居於黃,過岐亭,適見焉,曰:“嗚呼!此吾故人陳慥季常也,何爲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問餘所以至此者。餘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餘宿其家。環堵蕭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餘既聳然異之,獨念方山子少時,使酒好劍,用財如糞土。前十有九年,餘在岐下,見方山子從兩騎,挾二矢,遊西山,鵲起於前,使騎逐而射之,不獲。方山子怒馬獨出,一發得之。因與餘馬上論用兵及古今成敗,自謂一世豪士。今幾日耳,精悍之色,猶見於眉間,而豈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勳閥,當得官,使從事於其間,今已顯聞。而其家在洛陽,園宅壯麗,與公侯等。河北有田,歲得帛千匹,亦足以富樂。皆棄不取,獨來窮山中,此豈無得而然哉!

餘聞光、黃間多異人,往往陽狂垢污,不可得而見,方山子儻見之與!

--選自上海古籍出版社排印本《蘇軾選集》

討論體會這邊文章敘事說理、以歷史形式說理的特點。

三、史記和我國小說

學生自瀆回答:我國小說哪些方面繼承了《史記》中寫法?舉出例子說明。

明確:課本145頁

四、史記和我國戲曲

學生自讀回答:文章中告訴我們我國哪些戲劇取材於《史記》?你看過這些戲劇嗎?

討論明確:見課本146頁

安排學生集中觀看:京劇《完璧歸趙》、京劇《霸王別》

學習文章中提及的雜劇和傳奇作品

五、《史記》和我國詩歌

學生自讀回答:《史記》中內容對後來的中國詩歌創作有哪些影響?

並舉例說說。

討論明確:影響(見課本)

例子:李清照

夏日絕句 生當作人傑,死亦爲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疊題烏江亭

作者--王安石

百戰疲勞壯士哀

中原一敗勢難回

江東子弟今雖在

肯爲君主捲土來?

作者--杜牧

題烏江亭

勝敗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辱是男兒

江東子弟多才俊

捲土重來未可知

現代詩歌:烏江岸邊

牐犖鞽霸王 兀然拔劍

牐牥姬的鮮血登時如注

牐牪本鋇陌尊旋即瀰漫

牐牪⑶伊罩着

牐牰鞫杴榫的血腥味

牐犚蠛煜恃

牐牨派浞山Α〉愕愕蔚

牐犐入膝下的黑土

牐犓有的往昔

牐犞輝謖庖凰倉間灰飛煙滅

牐犓媧雍徒士欲哭無淚

牐狋構的小舟

牐犛淘誥蘩死鍥搖

牐牽穹紜〖脣拂去

牐犇諦牡慕棺坪退岢

牐牻東父老們的重託和熱望

牐犌憧嘆突作了----

牐犝舛仙嗨槌蕕謀戚,無奈與怨懟

牐犩蓿本來是可以捲土重來的

牐牨糾此勝誰敗猶未可知

牐犞皇侵皇侵皇侵皇侵皇侵皇

牐犖何爲何爲何爲何爲何爲何----

牐犛⑿垡不崞短 豪傑亦會自刎

牐犃舾後人的卻是無盡的唏噓和感喟……

六、小結全文,佈置作業。

課後上網查閱與《史記》有 關內容,進一步瞭解史記對我國文學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