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安恩與奶牛(蘇教版七年級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

 

安恩與奶牛(蘇教版七年級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通讀全文,能簡單概括故事內容。

2、透過外貌、語言、動作等描寫的研讀,能夠說出安恩這一人物形象的特點。

重點、難點:

1、理解安恩對奶牛的深厚情感及淳樸、善良、慈愛的人物特點。

2、把握生動傳神的人物形象描寫。

預習指導檢測

1.給加點字注音:

褶( zhě  )    撂(liào )    木屐( jà )    窘迫( jiǒng )

鋥(zèng  )亮   瘦骨嶙峋(lín  )( xún  )     翕(  xī )動

反芻( chú )   瑕疵(xiá)( cī )   找茬( chá )    羞怯( qiè)

粗糲( lì )  錙銖( zī  )( zhū)必較    躊躇(chóu )( chú  )

靦腆( miǎn)( tiǎn )   刨根究底( páo)

2.詞語解釋

靦腆:因怕生或害羞而神情不自然。

旁若無人:好象旁邊沒有人,形容態度自然或高傲。

瘦骨嶙峋:形容人十分瘦。

熙來攘往:同熙熙攘攘。形容人來人往,非常熱鬧。

錙銖必較:對很少的錢都計較。

揚長而去:大模大樣地離開。

刨根究底:比喻追究底細。 

3.《安恩和奶牛》作者約翰尼斯●延森, 丹麥_(國籍)的小說家、詩人。

★4.小說是以刻畫人物爲中心,透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具體的環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裁。它的三要素是人物、環境、故事情節。

第一課時

課堂互動探究

一、匯入新課。

作家趙麗宏希望同學們走進文學之門,巴金老人引領我們走進了散文天地,冰心老人用雋永的小詩帶我們漫步了詩的國度。今天我們將跟隨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延森的步伐,輕輕地叩開小說之門,去感知小說世界裏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

二、整體感知,梳理全文。

1.請幾位學生朗讀課文,思考:

①本文按照情節的發展可分爲兩部分,請說說怎麼分,每個部分各講了什麼內容。

第一部分:§1 -§2  描寫集市上安恩老太太的外貌和她的奶牛。

第二部分:§3 -§19 集市上販子、屠夫們對安恩產生誤會,安恩說出了事情真相。

三、以貌取人,初識安恩。

從剛纔的朗讀和分段過程中,我們很清楚地知道這篇小說的主人公是安恩,這節課我們就來走近安恩,瞭解安恩。外貌是瞭解認識人物首要因素。在一些拙劣的影視作品中,好人壞人一目瞭然,就是因爲演員的外形特點決定了其性格的特性。

那我們就首先從安恩的外貌來認識一下這位北歐農村的老人吧。

1.首先請大家找出對安恩外貌集中的描寫內容。(文章第一段)

2.學生齊讀第一小節,討論學習該節內容,從字裏行間分析安恩是一個怎樣的老人。

(分組討論,要求在書本上留下討論分析的痕跡)

3.師生交流,共同形成對安恩的初步認識。(指導學生結合文字探討對老人的認識)

她身上穿着樣式老掉牙的舊衣服,可是很乾淨;一條手染的藍裙,還帶着鄉下染缸中的那股土味兒。一塊棕褐色的絨線方披肩交叉地蓋在她那乾癟癟的胸上。她戴的那條頭巾顏色褪得泛白,七皺八褶,好像是撂在抽屜裏有了年頭。腳上的木屐連後跟都磨平了,皮面上卻抹了油,擦得鋥亮。

小說一開始就用了大量的篇幅描寫老婦人安恩的服飾,這些不厭其煩的描寫除了要表達安恩的勤儉、樸實,體現她的歷經滄桑之外,從全文來看,還是一處高妙的伏筆,安恩對自己服飾的一絲不苟未嘗不是一種嚴謹和富有愛心的表現,從她“乾淨”的“舊衣服”,“土味兒”的“藍裙”,“棕褐色的絨線方披肩”,“顏色褪得泛白”的頭巾“皮面上卻抹了油,擦得鋥亮”的木屐可以找到她關懷奶牛的性格依據。

總結:安恩是一個老邁、清貧、乾淨、勤勞、自尊的老人。

四、察言觀色,再識安恩

“人不可貌相”,要全面、準確瞭解人物,外貌可不是判斷人物的唯一途徑,我們還要仔細分析其言行舉止,從一言一行中找到小說人物的深刻內涵。

1.討論交流,從文中找出關於安恩語言和行爲的語句,畫出來,說說你的看法。(2-3處即可,學會分析人物性格特點,3-5分鐘)

2.師生交流:

①你看她“曬着太陽”、“打着她的毛襪”,“哦,真是旁若無人,按閒得很。”,她爲什麼“安閒得很”?因爲她心靜如水,“喧鬧”的集市與她無關,她只是帶奶牛“跟同類聚聚”來“散散心”,超然於世外了。

②“它是不賣的。”她回答說。然後,像是爲了表示謙恭,她一隻手把毛衣針撂下,使勁地把鼻孔擦個不停。

在市場上,分別有四個人要買安恩的奶牛,這是第一個要買奶牛的人,這個人比起後面三個人說話要客氣得多:“這頭母牛賣多少錢,老婆婆?”有人要買奶牛,多少有點出乎安恩意料,她小心翼翼地說:“它的不賣的。”但安恩總覺得欠了別人什麼,於是有了這些下意識的動作:“把毛衣針撂下”、然後“使勁地把鼻孔擦個不停”,這一“撂”、一“擦”正好反映出安恩的一個真實的心理:善良人才有的一種歉疚。

③安恩老太太還是用非常堅定的口氣回答說:“不!”但是她似乎有些窘迫不安。

“堅定”還是“非常堅定”,又似乎“有些窘迫不安”,矛盾嗎?既然是堅定的,爲什麼又呈現“窘迫不安”的神情,這個細節很突出地反映了安恩的善良,“不賣”是堅定不可動搖的,但今天引起大家的誤會安恩心存內疚,於是纔有了兒童般的犯了錯誤纔有的左右爲難。

④“是呀,當然是的嘍。”在這頭奶牛還是條小牛犢的時候,就是她的了,那是一點都不假的。安恩想,要是同他多說上幾句話能夠消消他的氣的話,那就不妨多同他閒聊一會兒。

第四個要買安恩奶牛的人是“現在又折回來,出了一個大價錢”的人,當他要買奶牛的願望被嚴詞拒絕了後,不禁產生了疑問,也有所慍怒,於是有了接二連三的責問:“那麼,它是已經賣出了不成?”“是嗎?那麼幹嗎老站在這裏?難道光是讓這頭奶牛出出風頭嗎?”“是你自己的奶牛嗎?”面對如此責問,本性善良的安恩除了小心翼翼的解釋似乎沒有了別的更好的選擇,“要是同他多說上幾句話能夠消消他的氣的話,那就不妨多同他閒聊一會兒”這種心理準確刻畫了安恩的心態。

⑤一個精明利落、臉颳得光溜溜的屠夫用他的藤杖敲了敲牛角,又用肥碩的手匆匆摸了摸母牛身上光滑的皮毛。“喂,這頭母牛多少錢?”老太婆安恩愛憐地瞅了瞅自己的奶牛,不屑地斜視了一下那根藤杖,然後轉過臉去往遠處張望,彷彿發現了什麼使她感到興趣的東西。

“它不賣的!”

注意安恩在這裏的表現,她至始至終沒有正眼瞧過屠夫。爲什麼?很簡單,奶牛對於安恩來說就是親人,在安恩的眼中奶牛根本就是人而不是牛。屠夫的出現就是對安恩精神世界的侮辱。 “這樣,我們就到這裏來了。但是我們不是來做生意的。既然已經弄成這樣,我們只好回去了。”

⑥小說的結尾安恩倒出了與奶牛來市場的緣由,這是情節的高潮,也時情節的結尾,這大段的陳述安恩是很激動的,在這一段揭祕式陳述中有上述這個句子,三個“我們”,把安恩淳樸的的性格以及她對奶牛的慈愛之心表露無遺。

小結:安恩對奶牛,喜愛、尊重、憐惜、愛護,奶牛是她生活中的夥伴,她把奶牛當成和自己同類的生命看待。尤其是三個“我們”。從某種意義上說安恩是偉大的,能夠讀懂牛的孤獨,理解牛的孤獨,解除牛的孤獨,這樣的主人是偉大的。難道只有我們人會感到孤單寂寞嗎?奶牛也會的。能夠把動物當作人來看待,也算是愛心無限了。我們對待動物不能只看到它的物質性的一面,同時也應該看到它的精神性的一面。只有這樣才能達到人和動物的和諧。

五、心靈交流,重識安恩

1.★(探究)理解人物的最高境界就是走進人物內心。安恩的行爲近乎偉大了,她妒親囈人物內心。安恩的行爲近乎偉大了,她對待動物不只看到它的物質性的一面,也看到它的精神性的一面。安恩發現了牛的孤獨,可我們不禁要問爲什麼安恩能發現奶牛是孤獨的呢?br>

可能會有同學說是安恩的”愛心”,可能僅有愛心還是不夠的,也是膚淺的。當我們再仔細地在文字中徜徉的時候,當我們把視角對準安恩的心靈的時候,你會突然發現--安恩也是一個孤獨者,或許只有孤獨者才能理解孤獨者的孤獨,你看,小說的第一節,花了二百多字寫安恩的外貌:

“她身上穿着樣式老掉牙的舊衣服,可是很乾淨;一條手染的藍裙,還帶着鄉下染缸中的那股土味兒。一塊棕褐色的絨線方披肩交叉地蓋在她那乾癟癟的胸上。她戴的那條頭巾顏色褪得泛白,七皺八褶,好像是撂在抽屜裏有了年頭。腳上的木屐連後跟都磨平了,皮面上卻抹了油,擦得鋥亮。她那瘦骨嶙峋的雙手拿着毛線針飛快地翩然起舞,除這幾根針之外,在她的灰白的頭髮上另外還橫插着一根。她站在那裏,豎起耳朵凝神傾聽着雜貨攤上飄過來的音樂聲,也不時擡頭看看身邊熙來攘往的人羣和買賣交易的牲口。”

一個來市場買賣的人完全用不着精心打扮自己,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安恩顯然是爲了引起別人的對自己的注意,作者也說“也許是故意要吸引更多人的注意”,注意她什麼呢,也許是要別人來關注他,和她說說話,一個“靦腆羞怯”的鄉下老太太的基本心理需求。

同樣我們再來看文章的最後,安恩這裏連用了三個“我們”,在安恩的意識中,她早已把孤獨的奶牛視爲自己的同類,或許還有點同病相憐的味道,起碼是相依爲命。

“這頭奶牛太孤單了!”這何嘗不是她自己寂寞心靈的一聲吶喊。

奶牛是孤獨的,同樣孤獨的還有她的主人--安恩,記住這一點,安恩和奶牛其實就是一個人,他的名字叫“孤獨”。

六、鞏固延伸

活  着(節選)

餘 華

我遇到那位名叫福貴的老人時,是夏天剛剛來到的季節。 

那天午後,我走到了一棵有着茂盛樹葉的樹下,田裏的棉花已被收起,幾個包着頭巾的女人正將棉稈拔出來,她們不時抖動着屁股摔去根鬚上的泥巴。我摘下草帽,從身後取過毛巾擦起臉上的汗水,身旁是一口在陽光下泛黃的池塘,我就靠着樹幹面對池塘坐了下來,緊接着我感到自己要睡覺了,就在青草上躺下來,把草帽蓋住臉,枕着揹包在樹蔭裏閉上了眼睛。 

這位比現在年輕十歲的我,躺在樹葉和草叢中間,睡了兩個小時。其間有幾隻螞蟻爬到了我的腿上,我沉睡中的手指依然準確地將它們彈走。後來彷彿是來到了水邊,一位老人撐着竹筏在遠處響亮地吆喝。我從睡夢裏掙脫而出,吆喝聲在現實裏清晰地傳來,我起身後,看到近旁田裏一個老人正在開導一頭老牛。 

犁田的老牛或許已經深感疲倦,它低頭佇立在那裏,後面赤裸着脊背扶犁的老人,對老牛的消極態度似乎不滿,我聽到他嗓音響亮地對牛說道: 

“做牛耕田,做狗看家,做和尚化緣,做雞報曉,做女人織布,哪隻牛不耕田?這可是自古就有的道理,走呀,走呀。” 

疲倦的老牛聽到老人的吆喝後,彷彿知錯般地擡起了頭,拉着犁往前走去。 

我看到老人的脊背和牛背一樣黝黑,兩個進入垂暮的生命將那塊古板的田地耕得嘩嘩翻動,猶如水面上掀起的波浪。 

隨後,我聽到老人粗啞卻令人感動的嗓音,他唱起了舊日的歌謠,先是口依呀啦呀唱出長長的引子,接着出現兩句歌詞-- 

皇帝招我做女婿,路遠迢迢我不去。 

因爲路途遙遠,不願去做皇帝的女婿。老人的自鳴得意讓我失聲而笑。可能是牛放慢了腳步,老人又吆喝起來: 

“二喜,有慶不要偷懶;家珍,鳳霞耕得好;苦根也行啊。” 

一頭牛竟會有這麼多名字?我好奇地走到田邊,問走近的老人: 

“這牛有多少名字?” 

老人扶住犁站下來,他將我上下打量一番後問: 

“你是城裏人吧?” 

“是的。”我點點頭。 

老人得意起來,“我一眼就看出來了。” 

我說:“這牛究竟有多少名字?” 

老人回答:“這牛叫福貴,就一個名字。” 

“可你剛纔叫了幾個名字。” 

“噢--”老人高興地笑起來,他神祕地向我招招手,當我湊過去時,他欲說又止,他看到牛正擡着頭,就訓斥它: 

“你別偷聽,把頭低下。” 

牛果然低下了頭,這時老人悄聲對我說: 

“我怕它知道只有自己在耕田,就多叫出幾個名字去騙它,它聽到還有別的牛也在耕田,就不會不高興,耕田也就起勁啦。” 

老人黝黑的臉在陽光裏笑得十分生動,臉上的皺紋歡樂地遊動着,裏面鑲滿了泥土,就如佈滿田間的小道。

1.運用“觀其貌、聽其言、看其行”的人物分析方法,分析“福貴”這個老人的形象。

    2.文中最打動你的一句話是哪一句?說說你喜歡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