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關於第四單元我們的未來不是夢的教案

三、價值判斷

關於第四單元我們的未來不是夢的教案

26.艱苦奮鬥的創業精神是我們所處的時代特有的精神,它與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同在。

判斷: ;理由:

27.當前,世界並不太平,恐怖的事件頻頻發生,這些說明了恐怖主義是威脅世界和平與發展的主要根源。

判斷: ;理由:

28.建設創新型國家已經成爲國家發展戰略,這就迫切要求廣大青少年努力培養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判斷: ;理由:

四、生活實踐

29. 在“研究性學習”課上,某小組就“面臨畢業和升學,初三學生在想些什麼?”爲題作調查。調查結果表明,大多數同學的心態比較正常,但也有兩種情況值得我們引起注意。

第一種情況是,個別同學厭學情緒嚴重。他們認爲,學習沒多大意思,在現在的社會裏不繼續學習照樣能做好工作。

第二種情況是,部分同學思想壓力很大,他們一心想進名牌高中,以便將來再進名牌大學。在他們看來,名牌大學出來的人就是人才,就能從事高貴的職業,獲得更多的收人,實現自己的人生意義。

以上認識中有不少是不對的。請運用九年級《 思想品德》 中的有關知識,分別對這兩種情況中同學的認識發表你的意見

( 1 )對第一種情況中的認識,我的意見是:

( 2 )對第二種情況中的認識,我的意見是:

30.東營市某初中九年級的同學在學習了《共同描繪美好未來》的內容後,決定以“構建和諧社會,建設和諧東營”爲主題,製作一個宣傳網頁。現在前期策劃和準備已完成,請你參與制作,完成以下四個版面的內容:

(1)展望未來:請描述“和諧東營”的前景。

(2)立足當前:建設“和諧東營”的根本任務是什麼?

(3)獻計獻策:爲建設“和諧東營”提兩條建議。

(4)計劃打算:作爲一名東營市民,你準備怎樣增強公民意識,爲建設“和諧東營”添光彩?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 2.A 3 4.A 5.D 6.B 7.A 8.A 9.B 10 11.D 12.B 13.D 14 15.A 16.A 17.D 18 19.B 20.A

二.情景分析

21.A:這一觀點不正確。因爲:

(1)人生需要理想。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理想,人生就是立足現實不斷追求各種理想的歷程。

(2)理想總是指向未來的,具體表現爲奮鬥目標,對人的行爲有導向、驅動和調控的作用。把握現實固然重要,但是如果缺乏理想,就會使人缺少一種穩定、持久的內在激勵,容易受到各種干擾,學習和生活就會缺少前進的動力,甚至會迷失方向。

(3)理想不僅激勵着我們不斷超越自己,實現自我價值,還能讓我們在追求理想的過程中推動社會向前發展。

B:這一觀點正確。因爲:

(1)理想和現實的區別在於:理想源於現實,是現實的昇華,現實是向目標進取的立足點和出發點。理想不等於現實,理想高於現實。

(2)理想和現實的聯繫在於:現實孕育着理想,是理想的基礎。在一定條件下理想可以轉化爲現實。

(3)理想透過艱苦奮鬥和實踐可以轉化爲現實,理想實現的過程就是改變現實的過程。

22.

(1)只要看法合乎情理,說明能在充分自主的基礎上注重徵求他人和父母的意見,即可酌情給滿分。

(2)考生只要能從自己就是一道風景線、對自己有信心,發現自己的獨特之處、挖掘自身的潛能,選準自己的角色和恰當位置,走自己的路、不被偏見左右等方面的實際出發,客觀合理設計自己的未來,即可酌情給滿分。

如:①學業:我希望能考取省級示範高中,爲跨入名牌大學打好基礎。

②事業:我希望長大以後,能成爲“世界500”強的一名老總。(或我想成爲一名科學家、歌星、影星等)。③家庭:希望擁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④休閒:希望長大以後,能經常到健身房去健身或打保齡球等活動

23.

(1)①倡導終身學習,爭做“四有”新人。

生命不息,學習不止。

(只要圍繞“終身學習”的主題,均可給分。)

(2)①在當今社會,終身學習逐漸成爲一種生活方式。終身學習既是個人持續發展的需要,也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

②在當代,要生存,要發展,要滿足時代要求,我們必須接受教育、勤於學習、更新知識、提升能力,學會學習。

③在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我們要樹立遠大志向,珍惜在校學習的機會,養成良好學習習慣,自覺履行受教育義務,爲祖國繁榮富強建功立業。

24.

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的主題。我國正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發展是我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發展需要和平,和平促進發展。只有堅定不移地走和平發展的道路,才能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加快現代化建設,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同時,也十分有利於維護亞洲乃至整個世界的和平,促進共同發展。

25.

(1)針對生產力比較落後的`狀況,我們應堅持以經濟建設爲中心,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針對科技,教育比較落後的狀況,我們應大力發展科學技術和教育,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針對發展中出現的人口、資源、環境問題,我們應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堅持計劃生育和保護資源環境的基本國策,使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

(2)①低水平:我國生產力水平還比較低,與發達國家還有很大的差距。

②不全面:我們的小康主要是指經濟上的,在其他方面如文化、民主、政治等方面還有許多不足。

③不平衡:我國的生產力水平不平衡,地區之間、城鄉之間差距還比較大。

(3)我國要實現全面小康社會,主要的難點不在城市,而在農村,不在東部而在西部,不在高收入者而在低收入者。

(4)①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②堅持以經濟建設爲中心,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

③深化改革,擴大對外開放;

④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

⑤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

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

⑦發揚艱苦奮鬥的精神;等。

(5)青少年要關心國家大事,認真學習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積極支援並投身改革實踐,要認真學好科學文化知識,掌握過硬的本領,長大後爲國家做出自己的貢獻,要不斷培養和提高自己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使自己成爲“四有”新人。

三、價值判斷

26.錯誤。艱苦奮鬥的創業精神不是某一個時代特有的精神,而是與人類社會發展同在。

27.錯誤。當前,世界並不太平,恐怖事件頻頻發生,這些說明了恐怖主義是構成世界和平與發展的重要因素。

28.正確。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青少年的創新能力決定着民族的未來。青少年要從轉變方式做起,培養創新思維,打牢知識基礎,鍛鍊實踐能力,提高自己創新能力。

四、生活實踐

29. (1)①學習是進步的根基。

②在科技日新月異的當今世界,更加需要勤奮學習。

③在學習型社會中,要做好工作,即使就業後也需要不斷學習

(2)①只有能夠進行創造性勞動、對社會作出積極貢獻的人,纔是人才。

②成才的關鍵靠自己的勤奮努力和不懈追求。

③社會需要的職業沒有高低貴賤之分。

④人生的意義不在於索取,而在於奉獻。

30.(1)和諧的東營將會是: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或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說明:能結合實際描述與和諧社會相關的內容,也可)

(2)參考答案一:建設和諧東營的根本任務是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發展是硬道理,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在於依靠自己的發展。

參考答案二:以經濟建設爲中心體現了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建設和諧東營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爲中心。

(3)答案略。(說明:從政治、經濟、環境、精神文明、法律等方面提出合理建議,均可)

(4)首先,要增強權利義務觀念。正確行使權利,自覺履行義務,是公民意識的重要表現;其次,要增強守法觀念。凡是法律所鼓勵做的,就積極去做;凡是法律要求做的,就一定做到;凡是法律禁止做的,就一定不做。青少年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質,做一個東營好市民。(說明:能圍繞公民的道德意識、紀律意識、法律意識回答,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