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邊城(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

  邊城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瞭解小說的情節;藉助情節和環境,鑑賞人物形象 

難點:分析探討文章的文化內涵,深入理解小說的主題。

匯入: 

這節課,我們就來拜讀著名作家沈從文先生的《邊城》,神遊於作品描寫的幾十年前的湘西,感受那裏閃爍着的正直樸素的人性美。現在我們就一起去沈從文的“邊城”看看,看看那裏的山、水、人。 

二、作家、作品簡介:  

1.作家簡介: 

      沈從文(1902--1988),現代作家,歷史文物研究家。湖南鳳凰,苗族。原名沈嶽煥。從1926年出版第一本創作集《鴨子》開始,出版了70餘種作品集,有小說、散文、文論、自傳、通信等。是現代文學史上最多產的作家之一。其中短篇小說《丈夫》《貴生》《三三》,長篇小說《邊稱》《長河》是其代表作。他的小說取材廣泛,描寫了從鄉村到城市各色人物的生活,其中以反映湘西下層人民生活的作品最具特色。表現自然、民風和人性美,發展了新文學中抒情小說的文學形式。這種鄉土抒情體的美學風格代表了京派作家一定的社會理想,也對後來作家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2.沈從文的審美觀: 

    沈從文的作品不是從社會經濟角度,而是從倫理道德的角度去透視人生的。他認定“一個偉大的作品,總是表現人性最真切的慾望”,因而在古老的生活節奏與情調中塑造一系列不帶社會階級烙印的自然化的人,謳歌一種自然,自得的人生。

3、作者以“邊城”爲題有什麼用意? 

“邊”有邊緣的意思,和“中心”相對。邊城的人生形式,和處於中心的人生形式之間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以“邊城”爲題,意在說明這種人生形式的流逝,而與之相對的庸俗、腐化、淺薄、金錢至上的人生形式正在膨脹,正在風靡。

講解:本文寫於1934年,從湘西農村走出來的沈從文,看到了都市文明掩蓋下的傳統美德的衰落,看到了現代文明物慾橫流、金錢至上,看到了質樸真誠的淡退、腐化淺薄的流行,於是寫下這篇文章,表達內心的痛心和推崇傳統美德的心意。

三、.情節歸納,整體把握 

1、《邊城》的故事情節:

在湘西風光秀麗、人情質樸的邊遠小城,生活着靠擺渡爲生的祖孫二人。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壯;孫女翠翠十五歲,情竇初開。他們熱情助人,淳樸善良。兩年前在端午節賽龍舟的盛會上,翠翠邂逅當地船總的二少爺儺送,從此種下情苗。儺送的哥哥天保喜歡上了美麗清純的翠翠,託人向翠翠的外公求親。而地方上的王團總也看上了儺送,情願以碾坊作陪嫁把女兒嫁給儺送。儺送不要碾坊,想娶翠翠爲妻,寧願作個擺渡人。於是兄弟倆相約唱歌求婚,讓翠翠選擇。天保知道翠翠喜歡儺送,爲了成全弟弟,外出闖灘,遇意外而死。儺送覺得自己對哥哥的死負有責任,拋下翠翠出走他鄉。外公因翠翠的 婚事操心擔憂,在風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獨的守着渡船,癡心的等着儺送歸來,“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

2.理清小說的情節結構,主要抓住翠翠心理,理解課文。 

翠翠心中的淒涼--翠翠的父親、母親--翠翠的夢--爺爺上城--爺孫談“唱歌”--翠翠愛聽“歌” 

3.給各部分命一個耐人品味的小標題。(依次爲:往事如夢、夢中人的夢、未了情緣)

四、課文分析

(一)賞讀第一部分:

1.這部分可分幾個層次,試進行概括。

提示:可分兩部分。“黃昏來時……很覺得悲傷。”表現翠翠內心的騷動不安;“天夜了……就是這種歌唱出了你。”寫爺爺講媽媽過去的愛情故事。

2.第一段中翠翠爲什麼看到天上的紅雲,聽着生意人的雜亂聲音,心中有些淒涼?

提示:一方面內心寂寞惆悵,一方面又迸發出騷動不安的愛情的火花。

忙碌一天的世界要休息了,翠翠也閒坐下來。看着天上的紅雲,嗅着空氣中殘留着的白天熱鬧的氣息。不覺寂寞惆悵涌上心來,看世上萬物都那麼生機勃勃,而自己的生活卻“太平凡”了,覺得“好像缺少什麼”。內心騷動不安的愛情,卻不能像雀子、杜鵑、泥土、草木、甲蟲那樣,熱烈勃發。和周圍的景物相比,不由得感到“薄薄的淒涼”。

3.翠翠在成熟中的生命,到底缺少了什麼?

提示:是那朦朧中的愛情,後文說“新的人事”“生活太平凡”與此同。

4.翠翠真的想逃走嗎?她爲什麼有這樣的想法? 

提示:這些莫名其妙的想法實際上反映了其內心的無聊與孤寂。

5.第二段中,翠翠爲何要“胡思亂想”?翠翠和祖父之間有着濃得化不開的親情,無論是他們二人,還是讀者,對此都不會懷疑。但是爲什麼翠翠會產生“懲罰”爺爺的念頭?(是爺爺不知道女大不中留,不理解翠翠的感情需要嗎?不是,爺爺早就在操持這件事了。是翠翠不知道爺爺的操持嗎?不,翠翠明白,爺爺永遠會滿足她的任何一個要求和心願。)

明確:翠翠感到日子有點痛苦,“好像缺少了點什麼”,她覺得委屈,自然地遷怒到唯一可以向之撒嬌的祖父,她並不當真地胡思亂想着自己出走以後帶給爺爺的懲罰。注意,翠翠的“懲罰”手段仍然是建立在兩人親情深厚的基礎上,她深知祖父愛她,所以讓他嚐嚐失去她的痛苦。  

更感人的是後面,只是這樣一個念頭,就嚇壞了翠翠,她不敢想像沒有祖父的生活,竟不顧爺爺正忙着搖船,一次又一次叫爺爺回家,彷彿晚一點他們真會分開。 

其實,翠翠此時心裏並沒有一個明確的要求或一件具體的事情,她就是那麼“莫名其妙”地感到日子空虛心情鬱悶,這是一種無法言說的不安或不快,但又是一種確確實實的存在。因爲無法言說,所以沒人能幫助你;因爲確實存在,所以它總在折磨你。這就是孤獨感。  

翠翠這清醒的白日夢,把一個少女單純而隱祕的內心情感託現給讀者:因情感生活得不到滿足而產生的哀怨的心理。  

6.“祖父不理會她”真是她“覺得悲傷”的原因嗎?

提示:祖父不理會是外部表象,渴望情感的撫慰是真。

7.翠翠坐在溪邊,爲什麼就“忽然哭起來了”?爲什麼無來由地多次地“哭”? 

明確:翠翠懷着滿腔心事,無人能訴說。渡船上人們悠閒地過渡,又有誰能瞭解她的心事呢?船上的人的安閒和翠翠內心的波動,形成動與靜的對比,表現出翠翠那看似無來由的哭的深意。 

翠翠無來由地哭,一要注意翠翠情竇初開的朦朧感情,一要注意湘西這樣閉塞但人情質樸的環境,翠翠的心理肯定不會和生活在城市中的少女一樣。

8、外公給翠翠講父母的往事,注意引導學生把握此時翠翠心理的微妙變化。

 對於母親的神往傾心,源於自己內心對愛情的朦朧的期盼,渴望愛的自由與堅持。父母的愛情是個悲劇,對於情竇初開對愛滿懷憧憬的翠翠,不可避免地產生了對愛的恐懼。百感交集,無從排遣,所以“似乎心中壓上了些分量沉重的東西”。

作者在這一部分中爲什麼用了那麼多的環境描寫?找出文中描寫環境的語句或語段,這些景物描寫有何共同特點?這些環境描寫在文中有什麼作用?

參考:第一處,首段“天已快夜了……心中有些薄薄的淒涼。”第二處,第一部分“翠翠坐在溪邊……就忽然哭起來了。”第三處,第三部分“她在月光下坐了一陣……翠翠的心被吹軟了。”第四處,第一部分“月光如銀子……便仍然閉着那小小眼安睡了。”  

文中集中寫景的共有4處。它們都是夜景,而且都有着溫柔、美麗和平靜的特點。這些描寫既爲文中人物的活動提供了一個真實可感的環境,又使得人物的活動和美麗、平靜甚至於有些單調的景物和諧地融爲一體,爲翠翠性格的形成做了一個最好的詮釋。另外,這些景物都是冷色調的,字裏行間都透出一種淡淡的哀傷,較好地烘托了氣氛

 作用:①烘托夜幕降落時的氣氛;②烘托人物內心的孤寂與惆悵;③烘托人物內心的騷動難安;④構織濃厚的鄉土氣息。

  

(二)分析第二部分

1.這一部分又可分爲幾層?請加以歸納。 

提示:兩層。“老船伕做事累了……他就不去驚動她。”寫翠翠夢中聽歌摘虎耳草。“第二天……不告給翠翠一個字。”寫爺爺張冠李戴,事情發生波折。

2. 翠翠的夢,有什麼深刻含義?爲什麼平時攀折不到的虎尾草輕而易舉摘到了?翠翠不知道“把這個東西交給誰去了”又說明了什麼?  

明確:翠翠的夢寫了翠翠渴望得到幸福生活的躁動心理。翠翠情竇初開,聽到外公講父親和母親浪漫的愛情故事,不由得聯想到自己的感情。因此夢見自己上山崖摘虎尾草。“平時攀折不到手”的虎尾草,她很容易地摘到了。她內心裏以前對儺送朦朧的感情,現在明確起來了。“不知道把這個東西交給誰去了”又表現出她內心的忐忑不安,暗示了愛情故事將會無果而終。

3.爺爺“張冠李戴”的前後神情有什麼變化?

提取:“溫和悲憫地笑”--“快樂”--“涎皮”--“臉色那樣難看”--“莞爾”;神情的變化體現出他把翠翠許給大老的強烈意願,及對翠翠的深切關懷。

4、當祖父把實情告訴翠翠的時候,注意此時翠翠的心理變化。“翠翠不敢生祖父的氣”,這句話該如何理解?她可能生誰的氣呢?  

明確:一個思春少女的感情。翠翠對爺爺明知自己心思還要追問自己選大老還是二老,很不滿。但她明白爺爺是一番好心,希望自己忘記二老,答應大老的提親。可感情不是買賣,翠翠實在不願意做違心的選擇,她面對百般疼愛自己的祖父,“不敢生氣”,只能勉強笑着。她可能氣二老不和自己一樣對愛情執著,不再堅持唱歌示愛;也可能氣自己,明知王團總想把女兒許配給二老,還心存幻想,氣自己不能和王團總之千金平等競爭。

5.大老爲什麼要讓弟弟先開口?

提示:一是他老實厚道,讓着弟弟以求公平;二是弟弟唱得比他要好,自己不便啓齒。 

6.老船伕爲什麼不把事情的前後經過告訴給翠翠“一個字”?作者安排這樣的細節有何妙處?

提示:老船伕不告訴翠翠是因爲害怕她走母親的老路;作者這樣安排是爲了悲劇情節發展的需要。

(三)分析第三部分:

1.第三部分的有幾層意思?請概括之。 

提示:有兩層意思。“大老坐了那隻新油船向下河走去了……自己便也坐到那岩石上了”寫爺爺將親事委婉告訴翠翠。“月光極其柔和……原來便是那晚上聽來的歌”寫爺爺月下爲翠翠唱歌。

2.爺爺問翠翠選哪一個,翠翠爲什麼不答? 

提示:翠翠其實心裏是早有所屬的,只是在爺爺面前不好意思說出來。 

3. 翠翠在月光下吹着蘆管,爲什麼“覺吹得不好”?老船伕長長的曲子,爲什麼“翠翠的心被吹柔軟了”?   

明確:月光如水,等待的人卻沒有來。“一片草蟲的清音復奏”,更使翠翠的心亂,連蘆管也吹得不好了。祖父吹了長長的曲子,婉轉的曲調使“翠翠的心被吹柔了”,心像月光般清澈溫柔起來。 

4.翠翠何以要求爺爺唱個歌來聽?

提示:她的本意是要想知道儺送爲她唱過的是什麼歌。

5.最後,祖父唱了十個歌,翠翠爲什麼自言自語說:“我又摘了一把虎尾草了”? 

明確:翠翠最後聽祖父唱歌,就是儺送昨晚唱的歌,心裏踏實了,她知道儺送也像自己愛他一樣,愛着自己。她說:“我又摘了一把虎尾草了。”這時她已經 知道虎尾草要交給誰了。 

五、分析人物形象 

1、 關於翠翠這個人物形象: 

明確:翠翠天真善良,溫柔清純。她和外公相依爲命,對外公關心備至。因爲外公不理解她的心事,她就幻想出逃外公去尋她,可是想到外公找不到她時的無奈,又爲外公擔心起來,爲自己的想法的後果害怕自責。她情竇初開,愛上了儺送,感情純潔真摯。而節選部分以後儺送遠去,她又矢志不渝地箸着心上人的歸來,表現她愛的執著。/翠翠自幼父母雙亡,內心無比孤獨。雖然有外公無微不至照顧自己,但是並不能真正理解她作爲一個青春少女的情懷。她“看着天上的紅雲,聽着渡口飄來鄉生意人的雜亂聲音,心中有些兒薄薄的淒涼”。沒有人能體會一個青春少女的感情。所以她感到“這日子成爲痛苦的東西了”。她爲這無奈的生活而痛哭,外公不能明白她內心的哀痛,只能哄勸她說:“不許哭,做一個大人,不管有什麼事情都不許哭,要硬扎一點,結實一點,才配活到這塊土地上!”對於一個花季少女,這樣的話太不切實際了。天保和儺送爲了她唱歌“決鬥”,她卻毫不知情,只能在夢中希望愛情的實現,現實好像和她毫無相干。最後天保闖灘而死,儺送離家出走,外公爲她的婚事憂愁而亡,她卻並不能瞭解這一切前因後果,只能淒涼地守着渡船,等待着心上人的歸來,“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沒有人能告訴她要孤獨地等到什麼時候。 

2、 外公  

   外公是中國傳統美德的典範。他對孫女親情無限。爲翠翠的親事操心擔憂,盡力促成翠翠愛情的實現。在生活上,對翠翠也是無比關懷,不讓翠翠坐熱石頭,惟恐翠翠生病;在感情上盡力體諒翠翠的心思,翠翠憂傷寂寞時爲她講故事、說笑活、唱歌。外公因爲女兒和女婿的悲劇,在他心裏留下不可磨滅的傷痕。翠翠害怕地痛哭讓他覺得莫名其妙,他給孫女講母親的故事,更讓孫女感觸不已。對於天保兄弟的選擇,他卻沒有直接告訴翠翠,反而讓孫女“心中不免有點亂”。他對翠翠“溫和悲憫地笑”,表現了他內心的矛盾,既愛孫女,又害怕她再走母親的老路,卻不能直接說出來。節選部分以後因天保的死造成孫女的悲劇,他又無能爲力,不能向任何人求助訴說,只能撒手而去。可以說他是在孤獨中死去的。 

3、 天保兄弟  

   天保個性豪爽、慷慨。他是船總的大兒子,卻愛上了貧苦擺渡人的孫女。他知道弟弟也愛翠翠,兩人唱歌“決鬥”,他卻因爲自己先提了親,“作哥哥走車路佔了先”,一定要弟弟先唱,“一開口”,她知道自己不是“敵手”,就很大度地成全了弟弟,充分表現了他的手足之情,後來他外出闖灘,一是爲了弟弟的幸福,也是爲了自己心中的失望和難過,“好忘卻了上面的一切”,最後意外遇難,可以說是爲了親情和愛情而死。

儺送也喜歡翠翠,在不知情中踏入了愛情的矛盾中。最後他知道自己沒有任何希望,只能孤獨地離開傷心之地,最後死於意外,也許正是他孤獨的歸宿。儺送也可以說孤獨地追求愛情,和哥哥的“決鬥”,夜半唱情歌,卻並不爲心上人所知。最後也孤獨地出走,不知道飄泊到什麼地方。

六、品味人性美  

1.作者爲什麼把他的小說中的人物都塑造成一個個不願多說話的形象呢?

提示:是爲了表現作爲封閉的農業文明社會的湘西,人們身上那種孤寂的色彩。

2.祖孫情

翠翠的愛主要表現爲對爺爺的依戀。翠翠爲愛情而痛苦,胡思亂想自己離家出走,爺爺搭下水船去桃原縣殺了她,結果自己把自己嚇住了,幾次請求正在撐船的爺爺回來,悲傷的哭了。

   爺爺的愛含蓄而深沉。他教育翠翠要硬扎一點,結實一點。他主動跑到城裏鼓勵大老“走馬路”,透過對歌求愛,還向大老傳遞來自翠翠的愛的資訊。他還告訴翠翠要從唱歌人的歌聲裏聽懂求愛的真心。他不希望女兒的悲劇重演,盡力幫助翠翠得到真正的愛情和美滿的婚姻。  

 3.手足情

大老兄弟二人都喜歡翠翠,但他們相約對歌來決定誰能贏得愛情。而大老知道翠翠喜歡儺送,因此,先讓儺送唱歌,並且推出對翠翠的求愛,下灘闖路遇險而死。兄弟之間情誼都在默默中體現。 

   爺爺和翠翠的愛、大老兄弟間情誼都是透過尋常的生活時間、任務的行爲、語言和 心理活動表現出來的,這些都來自沈從文的創作人性美的觀點 

七、結束語: 

故事結束了,山依然青,水依然綠,人依然那麼美。如果要用兩個字來概括《邊城》,那就是:“美”和“愛”。翠翠是美麗的,《邊城》同樣是美麗的。閱讀這樣的作品,我們獲得的不只是文學藝術的美的享受,更有着對我們心靈人性的滋養與療補。讓我們學會欣賞,學會愛,學會生活。

八、課後研讀題: 

1.細讀課文,試着寫一段關於翠翠的外貌描寫。

2.閱讀《邊城》全文,找出翠翠與爺爺、天保兄弟之間的“愛”,進一步體會人情人性美 九、板書設計

 

                    忠於職守          爺爺    古道熱腸                      深愛至親      祖孫情                                           聰明乖巧         翠翠    善解人意                      清純質樸      愛  情                      靦腆多情           儺送    正直尚義    手足情           天保    坦蕩磊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