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三峽》教案彙總八篇

作爲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三峽》教案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三峽》教案彙總八篇

《三峽》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積累文中常見的文言實詞、虛詞和句式。

2.瞭解文中所寫三峽的自然景觀,感受三峽的自然美。

3.把握本文景物描寫的特點。

4.背誦並默寫全文。

(二)過程與方法:

1.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讀和翻譯能力。

2.學習古人寫景的方法,體會其語言的精妙。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體會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學重點:

1.深入體會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畫面美。

2.抓住精彩的寫景段落,把握作品景物描寫的特點。

3.背誦全文。

教學難點:

1.把握文章描寫景物生動、傳神,語言精美的特點。

2.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方法:

1.誦讀法:引導學生利用提綱背誦法快速背誦。

2.拓展法:培養學生的比較閱讀能力。

3.討論法和點撥法相結合。

教具準備:

多媒體、文字資料。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文字

我們的祖國山河壯美,無數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輝的瑰寶,妝扮着中華大地,引得—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文人墨客爲之傾倒,爲之歌唱。

問:你知道三峽嗎?知道些什麼?

播放有關三峽的風光片,播放歌曲《長江之歌》。

我國北魏時期著名的地理學家,面對祖國的大好河山,爲我們寫下了一篇篇膾炙人口的遊記散文,《三峽》就是其中的一篇。

去過三峽的人,可能會因那兩岸倒江懸崖峭壁而讚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可能會因江面上飄浮着的白色垃圾而憂慮人類環境的污染,還可能會因新建的三峽工程高峽出平湖而驚歎科學技術改造大自然的偉力,你也許會讓思緒倒流,追溯三峽的過去,想—睹她在歷史上的真容:學習了酈道元的《三峽》之後,我們將會有怎樣的感受呢?

二、走進文字,解決字詞

播放課文朗讀錄音;明確聽讀要求(劃出難讀的字);顯示生字及其注音;提出小組合作理解句意的具體要求;多媒體逐步顯示各個句子大意。

學生流利朗讀課文,理解句意,整體感知全文。

聽(邊看)課文錄音,找出難讀的字準備發問;掌握生字詞、難讀字的讀音;流利朗讀課文、讀通節奏;小組討論理解句意,口頭翻譯全文。

三、細讀文字,體會情感

多媒體顯示附帶文字的三峽四季圖片。

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小組討論,領略三峽的美,揣摩文章寫法的妙處。

1、學生邊讀課文邊劃出描寫山的特點和水的特點的句子,抓住重點詞語翻譯和體會其中之美,用自己的語言表達三峽的美麗的景色,以及好句子的表達效果。明確歸納文中三峽山水四季之美:

三峽的山:延綿,高峻壯美

三峽的夏水:暴漲迅疾,壯美

三峽的春冬:清榮峻茂,秀美

三峽的秋天:淒涼蕭瑟,悽美。

2.提出疑問:

1)爲什麼會出現“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的現象?

2)爲什麼作者寫水不按照春夏秋冬四季更替的順序寫?

3)從“朝發白帝,暮到江陵”你想到什麼?

4)你怎樣理解文末引用漁歌的作用以及其中所包含的作者感情?

學生討論後回答,再明確參考答案。

a.仔細讀課文,思考問題,提出質疑,劃出描寫山的特點和水的特點的句子。

b.小組合作交流有關句子,並在合作中翻譯這些句子,回答質疑,理解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c.全班交流,在保持文章原貌的基礎上,用自己的話說說三峽的山、水之美。從中領略作者用詞的精妙,說出這些句子中的詞語好在哪裏。

四、拓展文字,小結延伸

小結課文內容:

作者先寫三峽的整體風貌,然後抓住了三峽最有特點的時間——夏天,春冬,晴初霜旦,高峻的山峯,洶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飛懸的瀑布,哀轉的猿鳴,悲涼的漁歌,三峽的奇異景象,被描繪得淋漓盡致;加點的詞,把景物的神韻生動地表現了出來。寫出了三峽獨特的美——奔放美、清悠美和悽婉美。同時表達了對山河自然的熱愛,對勞動人民的同情。

比較閱讀:

幻燈片顯示《三峽》與《早發白帝城》,兩文對照,提出疑問,讓學生說出兩文的異同點。

一起來背誦《早發白帝城》這首詩。

《早發白帝城》與《三峽》都描繪了三峽風光,前者是詩,後者是遊記散文,那你能找出詩句中與課文相對應的、寫相同景緻的句子嗎?

文章的第二段與這首詩的一、二、四句相印證,都表現了夏天三峽水流速度極快;文章第四段與詩的第三句相對應,都是寫連續不斷的猿鳴;文章第一段則與詩中的“萬重山”相應。

三峽工程:

(多媒體演示三峽的今天:“高峽出平湖”照片)

有人認爲這將會破壞三峽的美。20xx年春秋兩季,長江流域遭遇百年大旱,也有人認爲是三峽工程造成的氣候異常,就這些,談談你自己的看法。

由古及今,讓學生關心三峽的今天和未來的命運,培養社會責任感。

佈置作業:

背誦並書面翻譯課文。

板書設計:

山 高峻美

三峽 夏----奔放美

水 春冬--清幽美

秋----悽婉美

《三峽》教案 篇2

知識與技能

1.積累文言詞彙,疏通文義,感知課文內容。(重點)

2.掌握景物的特點和描寫方法,把握作者的情感。(重難點)

過程與方法 反覆朗讀,培養語感;自主與合作學習相結合。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三峽的自然之美,激發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一、匯入新課

我們偉大的祖國,山河壯美,無數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輝的瑰寶,裝扮着中華大地,引得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文人墨客爲之傾倒,爲之歌唱。我國北魏時期著名的地理學家酈道元爲我們留下了一篇篇膾炙人口的遊記散文,《三峽》就是其中的一篇。讓我們一起走進那雄奇險拔、清幽秀麗的三峽畫卷中吧

二、教學新課

目標導學一:瞭解作者,疏通字詞

1.走近作者及作品

酈道元(約470-527),字善長,范陽涿縣(今河北涿州)人,我國古代卓越的地理學家、散文家。出生於官宦世家,曾任御史中尉、河南尹等職。他是一位奇才,自幼好學,博覽羣書,涉獵天文地理等廣泛領域,所撰《水經注》是一部專門研究河流水道的書籍。《三峽》便是其中的一篇,是描寫長江三峽壯麗景色的遊記性散文。2

2.長江三峽:由瞿塘峽、巫峽、西陵峽組成,它西起重慶奉節的白帝城,東到湖北宜昌的南津關,是我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

3.學生自讀課文,借用工具書掃清文字障礙。

酈(lì) 闕(quē) 溯(sù) (yǎn) 屬(zhǔ)

4.指名朗讀。

5.聽錄音,從整體把握課文。

6.教師點撥。

(1)通假字

略無闕處(“闕”同“缺”,空隙、缺口)

(2)一詞多義

①自:A.自三峽七百里中(於。這裏是“在”的意思) B.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②絕:A.沿溯阻絕(斷) B.絕 多生怪柏(極) C.哀轉久絕(消失)

7.翻譯課文。

目標導學二:理解課文,分析寫法

提問1:課文從哪兩個方面寫三峽的美?找出具體描寫三峽山和水的語句,分別做好記號。在描寫三峽山的語句中,找出關鍵字詞來說明三峽山的特點。

明確:山和水。寫山的關鍵字詞:連、無闕、重、疊、隱、蔽。特點:山高嶺連,中間狹窄——高峻美。

提問2:文章是按照什麼順序來描寫三峽水的?每個季節的水有什麼特徵?

明確:順序:①季節順序:夏、春冬、秋;②根據水由旺到枯的變化過程。夏季 關鍵字詞:襄、阻絕、朝發暮到、乘奔御風 特點:水勢浩大、流速迅猛(層層鋪展)——奔放美;春冬 關鍵字詞:素、綠、清、影、清榮峻茂 特點:水退潭清、風景秀麗(動靜結合)——清幽美;秋季 關鍵字詞:寒、肅、悽、哀 特點:水枯氣寒、猿鳴淒涼(側面描寫)——悽婉美。

提問3:山,雄渾蒼涼,充滿陽剛之氣;水,浩蕩奔涌,蘊涵陰柔之美。我們面對平面的文字,眼前卻涌現出生動的畫面,這與作者寫景手法的高妙分不開。讓我們一同來探討課文寫景的方法,從中獲得有益的經驗。

明確:寫“山”和“水”都運用了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寫法。寫夏天的“水”水流湍急,既有“沿溯阻絕”的寫實概括,又有“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的形象誇張;寫春冬的“水”側重描摹水之色彩,如“素”“綠”“清”等。寫水不離山,寫山不離水,靜中有動,動中有靜。

三、板書設計

可取之處 緊扣文字特點,抓住重點詞語進行梳理。透過多種形式的朗讀,爲學生在朗讀中理解字詞、內容、情感打下了基礎。

不足之處 因花了不少時間在整理字詞上,導致課堂的教學任務過重,後面處理得較爲倉促。

《三峽》教案 篇3

一.教材及學情的分析

《三峽》是山水遊記的傑作,酈道元用精妙純熟的語言,形象逼真的描寫,將長江三峽的壯麗畫卷展現在讀者面前。課文節選自《水經注· 江水》,編入九年義務教育教材初中語文第三冊第五單元。單元要求“注意瞭解古人寫景的方法,體會語言運用的好處,初步理解課文內容”,並要求“背誦詩文,在反覆誦讀中體會其中表現的思想感情”。在初一年級學生已學習了近十篇文言文,還閱讀了一些課外文言短文,學生對文言知識和文言文學習方法有了一定的認識,爲學習本課打下一定的基礎。本課篇幅短小,層次清楚,詞義註釋較具體,適合學生自主閱讀。

二.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的設計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在第四學段能“閱讀淺易的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並能“背誦”其中的優秀者。結合初二學生的文言基礎,可把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爲:

第一.藉助註釋和工具書,掃除課文文字障礙,找出其中有積累價值的語彙充實自己的文言儲備;

第二.在熟讀中理清思路,緊緊扣住課文內容,體會寫景的妙處,摸索寫景的方法;

第三.感受祖國山河的壯麗,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感情。

培養學生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最有效的辦法是讓他們多讀,熟讀以至背誦。因此,宜把“透過朗讀以至背誦課文,積累材料,培養語感”作爲本課的教學重點之一。課文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細緻的描繪,畫面感強,動人心魄,因此“領悟三峽景物的特點,體會寫景的妙處,做一點簡要的分析”宜作爲本課的教學重點之二。課文綜合運用多種景物描寫的方法,課文第二部分的內部層次安排的意圖,學生可能產生疑問,作爲教學的難點。

三.教學方法的運用及學法指導

本課教學主要採用誦讀法、討論法、比較法。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強調“讀”,可採用教師範讀、學生齊讀、輪讀、自由讀等方式,學生在反覆朗讀中熟讀成誦。學生學習小組討論,生生交流,師生交流,解決課文中比較艱深的字句。

在重點難點的突破上,可採用發現法,不求學生分析探究得面面俱到,只求在引導之下,學生能對寫景的方法有所發現,對層次的安排意圖有所領悟即可。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力求體現學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

在學法上,加強課前預習的指導,養成藉助文下注釋、工具書等排除文字障礙、疏通文句的習慣。學習用圈點、勾畫、批註的方法品味文章的精彩語句。

四.教學過程設計

第一步:認讀感知

首先要求學生暢讀課文五分鐘。可採用各種朗讀形式,語速、語調可加以變化。學生在反覆朗讀中,熟讀成誦,增強語感。讀要讀得正確、通順、流暢。基本要求是讀音準確,不讀破句;較高要求是注意重音、停頓、速度、節奏合宜。

學生熟讀後採用自讀自譯的方式閱讀課文,然後同桌互譯。就文章中較難理解的句子,學生質疑,並儘量請學生說出譯文,老師評講。

1.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2.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3.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第二步:品讀探究

學生繼續誦讀課文,教師出示閱讀思考題,要求學生先根據思考題自己品讀課文,獨立思考,勾畫出相應的語句並做一些簡要的分析,然後小組交流學習所得。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品讀課文,以求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以下六個問題根據各人學力求得解決:

(一)課文先總寫三峽地貌特點,再分寫三峽四季景色。我們快速瀏覽課文,明確作者描寫對象的主體。(思考要點:“峽”者,兩山夾着的水道也。文章描繪的景物自然以“山”、“水”爲主體,理解、讀背這篇課文,自然也以“山”、“水”爲線。)

(二)請找出文章中描寫“山”的語句,用“從……我們可以看出三峽的山……”的句式做一點簡要的分析。(思考要點:從“兩岸連山,略無闕處”可以看出三峽的“山”夾江對峙、綿延不絕;從“重巖疊嶂,隱天蔽日”可以看出三峽的“山”高峻挺拔、雄偉壯麗;從“絕讞多生怪柏”可以看出三峽的“山”秀麗幽雅、鬱鬱蔥蔥……)

文章除了直接描寫“山”的語句,還有哪些地方也寫到了三峽的山?(思考要點:“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從側面寫出三峽的“山”高聳陡峭,兩岸的山離得很近。)

(三)用分析三峽的“山”的方法,學生自己品讀三峽的“水”,找出語句並做分析。(思考要點:從“夏水襄陵,沿溯阻絕”可以看出三峽的“水”水勢浩大、水流湍急、水情險惡;從“素湍綠潭,迴清倒影”可以看出三峽的“水”清澈嫵媚,搖曳多姿;從“懸泉瀑布,飛溯其間”可以看出飛流直下的“水”給夾江對峙的山崖增添了生機……)

文章除了直接描寫“水”的語句,還有哪些地方也寫到了三峽的水?(思考要點:“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用誇張手法從側面寫出三峽的“水”水流疾速;“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寫出船行之快,也從側面寫出三峽的“水”流速之快。)

(四)山,雄渾蒼涼,充滿陽剛之氣;水,浩蕩奔涌,蘊涵陰柔之美。我們面對平面的文字,眼前卻涌現出生動的畫面,這與作者寫景手法的高妙分不開。我們一同來探討課文寫景的方法,從中獲得有益的經驗。

(思考要點:寫“山”和“水”都運用了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寫法;寫夏天的“水”水流湍急,既有“沿溯阻絕”的寫實概括,又有“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的.形象誇張;寫春冬的“水”側重描摹水之色彩,如“素”、“綠”、“清”等;寫水不離山,寫山不離水,靜中有動,動中有靜……)

(五)課文第二部分寫三峽的四季,卻沒有按春夏秋冬四季更替的順序寫,而是先從夏季寫起,而且春冬景色合在一起寫,這樣安排合理嗎?說說自己的理解。

(思考要點:夏季三峽中江水上漲,水急浪險,最能體現三峽風光的特點,所以放在前面寫。冬春兩季相連,冬末緊承春初,長江一帶冬春季節景色相近,合寫符合情理,也節省筆墨。)

(六)一山一水總關情,透過文章對山水的描繪,我們的心也同作者一起跳動。說說我們體會到的作者的心情。

(思考要點:“良多趣味”一句的意思是“實在是有無窮的趣味啊”,作者面對春冬之時的山光水色的秀麗奇絕,實在掩飾不住內心的喜悅之情,而從筆下自然流露出來,使讀者深受感染。)

第三步:拓展應用

用本課學到的閱讀方法自讀《記承天寺夜遊》,意在培養遷移能力。透過閱讀方法的遷移,鞏固所學。

閱讀思路如下:

1.把握課文描寫的對象;

2.分析課文寫景的方法;

3.體會景物中寄予的心情。

課堂教學結束後,佈置課外作業:

1.熟讀並背誦課文,積累課文中的美詞佳句;

2.收集課外古代詩文中描寫山與水的佳句;

3.以“我喜歡三峽的 季”寫一段話。結合課文內容,融入自己的生活經驗。100字左右。

《三峽》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三峽》節選自《水經注·江水》。《水經注》作爲一部爲《水經》作注的地理專著,其重點是“水”以及與“水”緊密相關之處,這是它與其他山水遊記重要區別。本文中,作者首先乾脆利落直接勾勒了三峽峯巒重疊的景觀,再用或濃烈或淡雅的筆調,凝鍊生動地描繪了江水四季的變化以及與之相伴的萬千氣象。如夏季的水流迅疾,春冬的清冽明麗,秋季的空靈肅殺。不過,無論寫什麼季節的江水,又都與三峽連綿不斷、遮天蔽日的山的特點有着十分密切的關係。至於三峽的其他景觀作者均未觸及。所以,《三峽》是一篇以“山”爲首,以“水”爲綱,描述流經三峽的長江之水四季變化及其所帶來的沿江壯麗景色的遊記散文。

教學設想:

1、運用圖書館、網絡媒介等。讓學生自己來查找所需的資料,培養學生利用資料自主解決問題的意識。

2、運用多媒體教學。以形象的影像吸引學生,使學生產生興趣,積極自主地探尋知識。在視聽想象中,鍛鍊學生的思維,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培養學生熱愛祖國河山的情感。

3、學習本文抓住特點描寫三峽自然景物的方法,使學生能夠在練習中模仿運用。

教學目標:

1、利用書中註釋和工具書自主掌握生字,學會翻譯,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

2、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帶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反覆朗讀中形成初步的語感,使學生受到美的薰陶,進而達到快樂背誦的目的。

3、學習本文抓住特點描寫三峽自然景物的方法,體會文章整體佈局的妙處。

4、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掌握生字,學會翻譯,理解課文。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達到背誦的目的。

教學難點:

1、學習本文抓住特點描寫三峽自然景物的方法,體會文章整體佈局的妙處。

2、透過反覆朗讀使學生受到美的薰陶,豐富文學素養,進而產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準備:

1、佈置學生預習:

①查找有關三峽的知識、圖片等。

②藉助註釋和工具書解決生字詞,畫出文中不理解的詞或句子,初步翻譯全文。

③朗讀課文。

2、教師準備資料:

①《話說長江》中關於三峽的影片剪輯。

②“告別三峽”文化專題的圖片、繪畫等。

③輔助教學的多媒體課件。

教學方式:

啓發討論、互動合作。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匯入。(多媒體屏幕:一幅兩岸高山,中間流水的三峽圖)

1、由三峽的“峽”字破題匯入課文:峽是什麼意思?注意它的偏旁和字義。(兩山夾水的地方)

2、進一步引導學生:如果要表現三峽,一定要抓住什麼景物來表現呢?(山、水)

(二)觀看《話說長江》中有關三峽的一段錄像,請學生用畫筆把三峽最美的景畫出來或用自己的話把它描述下來,特別是畫出或寫出山和水的特點。

(三)同學分組討論評價,選出最佳“三峽小畫家”和“三峽小作家”。用多媒體展示他們的作品,並請獲獎者和小評委們分別陳述自己的觀點和依據。特別引導學生關注作品突出了三峽山水的什麼特點。

(四)引導學生進入課文的基礎學習。(多媒體內容隨具體情況而定)

1、其實,遠在北魏的時候,有一位著名的地理學家就曾經描述過三峽,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學習,看他是怎樣寫三峽的。

2、學生看註釋,主動獲取有關酈道元、《水經注》的知識。

3、檢查預習情況:闕嶂曦襄溯湍……並找一找這些詞在哪些句子裏,說說含義。同桌之間可交流討論,共同解決。

4、聽錄音,指導學生朗讀,從整體把握課文。(可單個讀,可分男女生讀,可整體朗讀)

劃分句間停頓點撥:第1自然段:自/三峽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第2自然段:至於/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第3自然段: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清/榮/峻/茂

第4自然段:每至/晴初/霜旦。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五、課後練習

藉助註釋和工具書解決生字詞,畫出文中不理解的詞或句子,初步翻譯全文。

第二課時:

(一)疏通文意。(多媒體顯示疑難字句)

分小組進行討論,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然後教師點撥引導,集體解決疑難字句。

(二)出示思考題,請同學思考、討論完成,做好圈點勾畫。(多媒體顯示思考題)

1、閱讀課文,找出具體描寫三峽山和水的語句來,分別做好記號。

2、在描寫三峽山的語句中,找出關鍵字詞來說明三峽山的特點。用“”表示。

3、文章是按照什麼順序來描寫三峽水的?每個季節的水有什麼特徵?找出關鍵字詞用“”表示。

(三)根據以上問題分析課文,達到背誦目的。(多媒體板書)

1、請學生朗讀有關山的語句,找出關鍵字詞說明山的特點。

關鍵字詞:連、無闕、重疊、隱蔽。

特點:山高嶺連,中間狹窄。

2、根據以上特點,結合關鍵字詞來背誦山的語句。

3、請學生朗讀有關水的語句,說出按照什麼順序寫的。

順序:

①季節順序:夏、春冬、秋;

②根據水由旺到枯的變化過程

4、請學生找出關鍵字詞說明每個季節水的特點。

(1)夏季:

關鍵字詞:襄、阻絕、朝發暮到、乘奔御風

特點:水勢浩大、流速迅猛(層層鋪展)――險

(2)春冬:

關鍵字詞:素、綠、清、影;清榮峻茂

特點:水退潭清、風景秀麗(動靜結合)――趣

(3)秋季:

關鍵字詞:寒、肅、悽、哀

特點:水枯氣寒、猿鳴淒涼(側面描寫)――悲

指導學生注意作者描寫景物,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聲有情。

5、根據以上特點,結合關鍵字詞來背誦水的語句。

6、給學生一定時間,獨立溫習背誦全文,最後齊背。

(四)結合自己的作品,談談對本文的感受,然後試着模仿或修改自己的作品。

可引導學生從語言運用、材料安排、結構佈局等方面分析。

①本文語言精練,僅用百餘字,卻寫出了三峽錯落有致的諸多氣象。

②語言富有表現力,情景交融,三峽的千姿百態盡在眼前。

③描寫順序先大後小、先總後分,層次分明。

④選取極有特徵的事物,寥寥幾筆,使讀者身臨其境。

⑤各個部分,各有側重,互相映襯,互相補充。

⑥筆法多變,有正面描寫、側面烘托,有粗線勾勒、工筆刻畫,有全景鳥瞰、特寫鏡頭等等。

學生可各抒己見,只要有理有據,都值得鼓勵。如學生回答不到位,可由教師補充講述。

學生模仿、修改後的作品,教師要及時關注、指正、鼓勵。

(五)拓展思路,展示學生收集到的資料,特別是有關三峽的古今詩詞、歌謠以及三峽工程,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河山的思想感情。

(六)課後練習。

1、背誦課文,摘抄精彩詞句。

2、補充閱讀劉白羽的《長江三峽》和餘秋雨的《三峽》,比較三者之間的異同。

《三峽》教案 篇5

【教學設想】

這是第七冊第四單元的一篇古文,教學本文應着眼於培養學生自讀文言文的習慣,廢止“字字講解,句句對譯”的串講,代之以學生自讀(學生藉助工具書和課文的註釋大體弄懂文句,瞭解課文內容)、輔以教師的指導、學生討論的教讀方法,使學生悟得學習文言文的門徑。在此基礎上了解課文內容,思考問題,完成課堂教學目標。努力做到:務使學生對課文內容有整體的感受;文言語句的教學要結合具體的語境,服務於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和表達的需要;使整個教學過程帶有明顯的語言、思維的訓練的特徵。

【媒體運用】多媒體

【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課文

師:同學們,這是一組“長江三峽”郵票(幻燈2),三峽風光能上郵票,必然有其非同尋常的地方。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酈道元的《三峽》(幻燈3出示課題),領略三峽獨特的美。

請同學來看一下本堂課的“學習目標”

二、出示學習目標:(幻燈4)

師:請同學們把目標齊讀一下:

1、抓住景物特徵,領略三峽的美。

2、背誦課文。

重點:在解疑的過程中重點突出三峽的山、水之美。

三、關於作者

師:下面我們來學習課文,先請同學對照註釋1,完成下列填空。

生舉手回答

本文選自《》,作者是____他是____時候的地理學家、散文家。三峽是指長江上游的_____、_______、_____(幻燈5)

四、教學過程

㈠朗讀課文

師:伴着音樂,我們來朗讀課文,大家說說看,在我們班誰朗讀得最好?

生:推薦。

師:好!我們用熱烈的掌聲歡迎他爲大家朗讀。其它同學要當好小評委,等下請你發言。

學生對朗讀同學作評價。

師:剛纔大家評價的很好,朗讀的同學也讀得不錯,在古文的朗讀中特別不能把停頓停錯。舉例“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示範朗讀。

㈡師:看着這圖畫,老師要考大家一個字的解釋:(由三峽的“峽”字破題匯入課文)

師:峽是什麼意思?看它的偏旁和字義

生:兩山夾水的地方(幻燈6)

師:那酈道元要寫三峽,必然抓住什麼景物來寫呢?

生:山、水

師:對,那請同學快速閱讀課文,完成下列思考題(幻燈7)

㈢出示思考題,請同學思考、討論完成,做好圈點勾畫(幻燈7)

1、快速閱讀課文,找出具體描寫三峽山和水的語句來,分別做好記號。

2、在描寫三峽山的語句中,找出關鍵字詞來說明三峽山的特點。用“”表示。

3、文章是按照什麼順序來描寫三峽水的?每個季節的水有什麼特徵?找出關鍵字詞用“~~”表示。

㈣分析課文

1、師:請一位同學把描寫山的語句朗讀一下。思考:從句中找出關鍵的字詞來說明山的特點。

幻燈顯示一郵票作背景,請同學看一下郵票中的山與所說的特點是否吻合?

投影打上關鍵字詞:連、高、陡、險、窄,根據那些特點來背誦山的語句。請一個學生來背

2、師:離開了水,也無以爲峽,且奇山之下,必有異水,那三峽的水又有什麼獨特的美呢?作者又按什麼順序來寫水的呢?

請學生先來看一幅描寫三峽水的動畫,說說那畫面中的水有什麼特點,然後根據內容用書中的語言評述一下畫面中的水。(抓住“有時朝發白帝,暮至江陵……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這句作文章,指導學法。)(——齊背)

3、如果說這是三峽水迅疾、兇險的一面的話,那三峽水也有其恬靜、溫柔的一面。請從課文中找出相關的語句來描述畫面景物(素、綠、清、影。)(“清榮峻茂。良多趣味”值得細嚼)。

4、師:秋天水枯谷空,這時的三峽又給人什麼樣的感受呢?從那些景中傳達了這種情呢?

生:悽異哀轉的猿鳴,悲涼的漁歌

㈤在感受了三峽的美后,我們邊欣賞錄像,邊試背課文。

㈥佈置作業:完成文後練習題

《三峽》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

1.瞭解一些文言知識,積累一些常見的文言實詞、虛詞、句式。

2.瞭解文中所描寫的三峽的自然景觀,感受三峽的自然美。

3.把握本文景物描寫的特點。

過程和方法:

1.誦讀法。酈道元的《三峽》抓住了三峽這一自然景觀的特點,描繪了三峽不同季節的壯麗景色,語言精美,描寫生動。教師可指導學生以多種形式反覆誦讀,在誦讀中體會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後達到熟讀成誦。可引導學生利用提綱背誦法快速背誦,在板書中教師最好給學生提供背誦提綱。

2.拓展閱讀法。選擇與三峽有關的詩文進行拓展閱讀,培養學生的比較閱讀能力。

3.討論法與點撥法相結合。充分體現學生閱讀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學重點】

1.欣賞三峽雄奇險拔、清幽秀麗的景色,深入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畫面美。

2.抓住精彩的寫景段落,仔細揣摩畫龍點睛的詞語,把握作品景物描寫的特點。

3.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1.把握文章描寫景物生動、傳神,語言精美的特點。

2.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匯入新課: 2分鐘

我們偉大的祖國,山河壯美,無數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輝的瑰寶,妝扮着中華大地,引得—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文人墨客爲之傾倒,爲之歌唱。我國北魏時期著名的地理學家,面對祖國的大好河山,爲我們寫下了一篇篇膾炙人口的遊記散文,《三峽》就是其中的一篇。去過三峽的同學,可能會因那兩岸倒江懸崖峭壁而讚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可能會因江面上飄浮着的白色垃圾而憂慮人類環境的污染,還可能會因新建的三峽工程而驚歎科學技術改造大自然的偉力,你也許會讓思緒倒流,追溯三峽的過去,想—睹她在歷史上的真容:學習了酈道元的《三峽》之後,我們將會有怎樣的感受呢?

二、作者及作品簡介 2分鐘

酈道元,字善長,北魏范陽涿鹿人。做過州刺史、御史中尉等官職,治政嚴整,執法峻刻,爲權豪所憚。他生性好學,歷覽羣書,撰《水經注》40卷,是爲魏晉時代無名氏所著的《水經》一書所作的註釋。《水經》是一部記載全國水道的地理書,記錄得非常簡略。酈道元收集了有關全國水道的記載以及自己遊歷各地跋涉山川的見聞爲《水經》作註釋,對《水經》中的記載加以詳細闡明和補充,引書達四百多種。

三、朗讀課文,正確把握節奏,感受作品的音韻美1.學生初讀課文,對照註釋,藉助工具書,初步理解文句。①

(2)以小組爲單位,解決疑難詞句,教師巡視指導。

2.教師指導學生朗讀

(1)教師播放示範朗讀磁帶或教師範讀,要求學生聽讀,把握節奏、韻律及情調。

(2)教師提示朗讀需要注意的地方:

第1段,

自/三峽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第2段

至於/夏水//襄陵

沿//溯/阻絕

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

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第3段

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

絕/多生怪柏

清/榮/峻/茂

第4段

每至/晴初霜旦

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3)教師領讀,學生跟讀。

(4)學生齊讀課文,根據朗讀提示,努力讀出最佳效果。

四、理清背誦思路

根據文章想象三峽壯景,把握各段的寫景重點及景物特徵,體會文章整體佈局的巧妙。

學生分組交流,每組負責一個語段,然後選四位同學全班交流。

1.學生明確:第1段重點寫山,“兩岸連山,略無闕處”,兩岸都是連綿的高山,幾乎沒有中斷的地方,突出羣山連綿的特點。“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是說一層層的懸崖,一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陽都遮蔽了,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時候,連太陽和月亮都看不見。說明江面狹窄,兩岸雄峯相連,峭壁對峙,只看見一線天。突出峯巒重迭,雄峻險拔的山勢。

教師根據學生講述板書:

山 兩岸連山 隱天蔽日

學生齊讀第1段,想像羣山連綿,高聳入雲的三峽美景。

2.學生明確:第2、3、4段寫水,描繪不同季節的不同景象。

第2段寫夏季三峽情景。“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是說夏天水漲,江水淹了山陵,上行和下航的船隻都被阻絕,不能通航,突出大水猛漲。“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是說有時皇帝的命令要急速傳達,纔會有航船,只要清早坐船從白帝城出發,傍晚便可到江陵。中間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騎着駿馬,駕着疾風,也不如它快。以船行之快突出江流湍急的特點。

教師根據學生講述板書:

水 夏水襄陵 乘奔御風

學生齊讀第2段,想像江水浩蕩、日行千里的畫面,感受其奔放美。

3.學生明確:第3段寫三峽春冬之景。“素湍綠潭,迴清倒影”是說在春冬兩個季節,雪白的急流,迴旋着清波;碧綠的深潭,倒映着各種景物的影子。波光粼粼,景物重重,一派秀麗風光。“絕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是說在極高的山峯上,生長着許多奇形怪狀的柏樹,在山峯之間,常有懸泉瀑布飛流衝蕩,山靜、泉飛、柏怪、水奇,構成一幅挺拔超脫的畫面。“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樹榮,山高,草盛,趣味無窮。用極爲精練的四個字狀寫四種景物,總結全段。

教師根據學生講述,板書:

春冬 素湍綠潭 懸泉瀑布 清榮峻茂

學生齊讀第3段,想像三峽的秀美、挺拔,感受其清悠美。

4.學生明確:第4段寫三峽秋景。“每至清初霜旦,林寒澗肅”是說每到初晴的時候或下霜的早晨,樹林和山澗顯出一片清涼和寂靜,充滿悽清肅殺的氣氛。“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悽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是說高處的猿猴拉長聲音鳴叫,聲音連續不斷,非常淒涼怪異。空曠的山谷傳來猿啼的回聲,悲哀婉轉,很久很久才消失。寫秋峽以代表性事物猿來表現,山猿哀鳴,渲染了秋天的蕭瑟氣氛。

教師根據學生講述板書:

秋 林寒澗肅 高猿長嘯

學生齊讀第4段,感受秋峽蕭瑟淒涼的氛圍。

五、學生齊讀課文,根據板書所顯示的詞語提綱,嘗試背誦

第二課時

一、檢查背誦

1.個體抽查。

2.集體齊背。

二、根據課文內容,想像三峽雄奇險拔、清幽秀麗的景色,並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描述。和課文對照,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1.選兩位同學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三峽奇景,其餘同學點評。

教師提醒學生注意扣住山水,扣住季節,扣住景物特徵,如高峻的山峯、洶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飛懸的瀑布、哀轉的猿鳴、悲涼的漁歌等。

2.提問:本文對三峽的描寫比較客觀,作者的思想感情並沒有用語言直接表述出來,但從字裏行間我們可以體會得到,請結合文章試作分析。

學生結合自己的閱讀體驗分析。

明確:作者描繪三峽奇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如寫羣山連綿,高聳入雲,體現了作者欣賞讚嘆的情感。他 驚歎自然的神奇,盛讚夏日三峽的奔放美,春冬之時的清幽美,秋日三峽的悽婉美,“良多趣味”作者直抒其懷,體現其獨特的審美觀。特別是秋日三峽,水枯氣寒,猿鳴淒涼,讀來使人不覺潸然淚下,那悲涼的漁歌,使人覺得作者是在嘆人生多舛,百姓艱難。總之,步入酈道元筆下的“三峽”,似乎也走出了作者豐富的內心世界。

三、揣摩語言,品味作品獨特的語言魅力

1.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2.素湍綠潭,迴清倒影,絕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

3.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悽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學生涵詠品味寫景的妙處。只要學生能說出一點,教師即應給予褒揚。

明確:1.正面寫山“連”的特點,粗筆勾勒,輪廓分明。“隱天蔽日”,山隱於天空,遮住太陽,側面烘托山“高”。正面描寫和側面烘托相結合,寫出了山高嶺連的特點。

2.既有俯察近物,又有仰觀遠景。“素湍綠潭,迴清倒影”屬俯視江中所見,動靜相雜,色彩各異,相映成趣。“絕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屬仰觀遠景,以“絕”狀山,以“怪”寫柏,繪形寫貌,形神兼備。“怪柏”顯示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堅強的意志,給山水之間注入一股生命的活力,使人頓覺生意盎然。

3.以“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渲染猿鳴幽悽,山谷空曠,既從正面摹聲,又從側面引用,以漁歌的淒涼來寫猿鳴,手法多變,搖曳多姿。

學生齊讀這三句話,感受其語言美的特質。

四、拓展閱讀

閱讀李白的《早發白帝城》一詩,請說出它和本文內容上的聯繫。

早發白帝城

李 白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學生讀詩,思考,明確:《早發白帝城》和《三峽》都描寫了三峽風光,前者是詩,後者爲遊記散文。文章第二段與這首詩的一、二、四句相印證,都表現了夏天三峽水流速度極快;文章第四段與詩的第三句相對應,都是寫連續不斷的猿啼;文章第一段則和詩中的“萬重山”相應。

五、課堂小結

《三峽》向我們展示的是一軸三峽四季景色的山水長卷,讀來令人神往。作者以凝練生動的筆墨寫出了三峽的奇險、清秀,我們彷彿置身於那險拔清幽的三峽盛地。酈道元用文筆裝點三峽,科學家用智慧改造三峽,親愛的同學們,現在就讓我們走近三峽,用自己的獨特歌喉讚美三峽,將來,我相信,三峽古老的歷史畫卷上會留下屬於我們的一筆的!

六、佈置作業

A(學優生):完成練習冊

B(中等生):背誦課文,理解內容

C(後三分之一學生):背誦課文。

板書設計

《三峽》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

(1)、朗讀課文,理解文意。

(2)、品析課文,引導學生領略三峽景色之美。

(3)、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4)、欣賞課文,揣摩作者筆法之妙。

2、過程和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感受三峽雄奇險峻、清幽秀麗的景色,激發熱愛祖國壯美河山的感情。

教學重點

1、朗讀課文,理解文意。

2、品讀課文,感受三峽的獨特美。

教學難點

1、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欣賞課文,揣摩作者筆法之妙。

教法學法

1、教法:誦讀法、討論點撥法、拓展法。

2、學法:誦讀、討論、探究。

輔助教具

小黑板、錄音機、卡片等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景,匯入新課

1、導語

在波瀾壯闊、一瀉千里的長江上,有一處無比壯美的景觀,它彷彿是一串串璀璨的明珠,鑲嵌在我們的母親河上,它就是聞名世界的長江--三峽。人們都說,三峽美,三峽奇。那它美在哪裏,有奇在何處呢?這節課我們就跟隨北魏的酈道元,一起去領略三峽的魅力!

2、請同學介紹作者、作品等

生A:三峽,指瞿塘峽、巫峽、西陵峽的總稱。

生B:酈道元,北魏地理學家,撰有《水經注》。

二、出示目標

1、感受三峽雄奇險峻、清幽秀麗的景色,激發熱愛祖國壯美河山的感情。

2、朗讀課文,理解文意。

3、品析課文,領略三峽景色之美。

4、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5、欣賞課文,揣摩作者筆法之妙。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伴樂(高山流水)範讀課文(要求學生聽讀,注意字音、節奏、韻律及情調),學生初步領略三峽之美。

2、學生自讀(伴樂),自由欣賞三峽之美

教師指導朗讀:讀準字音、讀順節奏、讀出感情 。

第二段讀快,讀出氣勢;第三段讀慢,讀出清幽;第四段略慢,讀出悽美。

3、伴樂朗讀競賽(小組推薦或自薦4人,每人一段,評價、鼓勵)

4、學生齊讀(美讀)

5、自讀課文,理解句意(分小組疏通,教師巡視)

6、集體解決疑難

四、品讀課文,合作探究

我們已經初讀了課文,理解了文意。下面讓我們再一次進入課文,邊讀課文邊透過文字去領略三峽的美。

1、小組自學,討論問題,教師巡視、點撥。

問題:

(1):作者從那些方面描寫三峽自然景觀的?

(2):作者抓住這些景物的什麼特點來寫的?歸納其特點並從文中找出相關語句描述。

(3):課文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4):學完這篇課文後,你覺得作者的哪些寫作技巧是值得你學習(可從結構、語言、描寫角度等方面入手)

2、合作探究(小組代表競答,師生評議、鼓勵、)

(1)三峽之美,美在那裏?

生A:美在山,美在水。

(2)三峽的山水各有什麼特點?歸納其特點並描。

師:如,三峽的水四季有不同的特點。三峽春冬之水是清幽、激盪、秀麗的。你看:水流湍急如白練,潭水碧綠如翡翠。怪柏、小草欣欣向榮,懸泉瀑布飛流直下。(從 素湍綠譚,迴清倒影 可以看出來。)

生B:三峽的山是連綿的、高峻的。你看:它們高聳入雲,連綿不絕,隱天蔽日(從兩岸連山,略無闕處、 重巖疊嶂,隱天蔽日,還有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可以看出來。

生C:夏水是湍急的。你看:湍急的水流,阻絕了上行下行的船隻,從白帝城到江陵,1200餘里,一天就到達了。(從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有時朝發白帝,暮至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可以看出來。)

生D:秋天的水是悽清的。你看:樹林山澗悽清寂靜,高處有哀囀的猿鳴,江上有悽婉的吟唱,讓人動情。(從林寒澗肅、高猿長嘯等可以看出來。)

(3)寫景是爲了抒情,這篇文章表達了怎樣的感情呢

生E:表達了作者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4)你覺得作者的哪些寫作技巧是值得你學習的?(答出一點即鼓勵)

生F:(1) 條理清晰,層次分明。(2)語言精煉、貼切。(3)運用正面描寫與側面烘托相結合的手法。

五、拓展介紹

同學們,三峽的景色這樣秀美,你想去嗎?(想)現在能看到這樣的景色嗎?(不能)20xx年5月20日14時,宏偉的三峽大壩全線建成。截斷巫山雲雨,高峽出平湖的夢想已經實現。到20xx年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三峽水利樞紐工程將全面竣工,那時三峽將充分發揮其防洪、發電、航運等綜合作用。中國人讓三峽造福人類的夢想正在實現。

如今,酈道元筆下的山水畫卷已成爲歷史的美好回憶,今朝的三峽正放射着令世人矚目的光輝!遠去了,一個古老

而神祕的巨人;走近了,一個現代而又更加壯美的三峽。雖然,美麗不會永遠,但是文明總要進步,當眷戀之手告別千年的風彩,留下的依然是永恆的讚美。

六、小結

酈道元抓住特徵,僅用155字,就寫出了三峽的高峻美、奔放美、清幽美和悽婉美,爲我們展現出三峽無窮無盡的美景,讀來令人神往。

酈道元用文筆裝點三峽,科學家用智慧改造三峽。同學們,你們現在也要發奮學習,努力掌握科學文化知識,將來積極投身到祖國的建設和管理中去,把祖國打扮得更加美麗!

七、學生根據板書提綱試背課文。

八、作業

1、背誦課文。

2、課後練習一、二、三。

3、查閱有關資料,自辦一期以三峽爲主題的手抄報。

板書設計:

山-- 綿長 高峻 (高峻美)

三峽(美) 夏 湍急 (奔放美) 熱愛祖國

酈道元 水-- 春冬 清幽 (清幽美) 大好河山

秋 悽清 (悽婉美)

《三峽》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積累文言詞句。

3、培養學生勇於質疑、善於質疑的能力。

4、學習抓住景物的特徵來描寫景物的方法。

5、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河山的思想感情。讓學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培養學生愛護自然環境的情感。

[教學重點]

1、理解課文內容,積累文言詞句。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1、培養學生勇於質疑、善於質疑的能力。

2、欣賞優美文章,積累寫作經驗。

[教學設想]

1、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A、對於作家與作品的介紹,可以讓學生上互聯網查找。

B、學生以小組爲單位,採用合作、討論方式來學習。

2、採用多媒體教學,師生互動,創設寬鬆、民主的教學環境。

[學法指導]

1、“文言文四步誦讀法”

第一步:朗讀——讀準字音,朗讀指導;

第二步:解讀——準確翻譯,理解內容;

第三步:研讀——質疑探究,提煉主題;

第四步:品讀——品味語言,賞析亮點。

2、“文言文固定程序閱讀法”

(1)標題;(2)作者;(3)出處;(4)基本內容;(5)文中涉及的重要史實;(6)文章特點及有爭論之處;(7)文中的觀點及可取之處。

[教學課時] 二課時

第一課時主要內容:

A、匯入;B、朗讀;C、學生展示所查資料;D、準確翻譯、理解內容。

第二課時主要內容:

A、質疑探究,提煉主題;B、品味語言,賞析亮點。C、聯想想象,拓展思維。

[教學內容與步驟]

第 一 課 時

一、匯入新課。(略)

二、學生展示所查資料。(利用多媒體展示)

1、關於作者。2、關於《水經注》。3、關於三峽。

三、朗讀課文。(略)(教師說明朗讀方法)

四、解讀課文——準確翻譯、理解內容。(略)

要求學生自己提出不懂的字詞,先由各組學生討論解決,再由老師於疑難處點撥。

第 二 課 時

一、研讀——質疑探究,提煉主題。

1、請同學們朗讀課文,想象文章所描繪的畫面,把握各段的寫景重點及景物特徵,體會文章整體佈局的妙處。

友情提示:

A、文章寫了三峽的什麼景物?

B、這些景物有什麼主要特點?(請根據原文語句回答)

C、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教師可以根據學生討論的結果,歸納成板書,大致內容如下。)










兩岸連山,重巖疊嶂。




妙處:




1、抓住三峽主要特徵來寫,突出其山水風光。




2、在四季變化中展現三峽的奇特壯美。




3、動靜結合,寫出了三峽的整體的富於動感的景色。










大水猛漲,江流湍急。




冬、春




素湍綠潭,清榮峻茂。







林寒澗肅,哀猿悽清。




2、請同學們概括本文的主題。

友情提示:

A、你們認爲這篇文章表現了大自然的什麼特徵?

B、你們認爲這篇文章表達了作者的什麼感情?

二、品讀——品味語言,賞析亮點。

體會文章“片言萬語”的精煉,音韻的和諧,思路的清晰。

1.全篇只有一百多字,卻概括千餘里,包容四季景色,羅列山水草木,抒發遊覽感慨,描繪高猿異相。請同學們舉幾個具體的例子說明文章語言的精煉。

2.本文讀起來具有音韻美,琅琅上口。你能發現作者是怎樣營造這種效果的嗎?請同學們注意文章的句式特點並加以分析。

(學生以小組爲單位,討論分析,提出見解。教師可適當點撥。)

三、聯想想象,拓展思維。

1、同學們,學了這篇優美的文章,你能用唐代大詩人李白的一首詩歌來概括本文的意境嗎?(學生背誦《早發白帝城》)

2、討論:文中描繪的三峽,與我們今天看到的三峽相比,有什麼特點?(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圖片,讓學生在對比中討論分析。)

3、請同學們針對課文內容,提出你的疑問,看哪個組的同學會思考、善質疑。(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爲單位,展開競賽。)

四、課後作業。

1、背誦並默寫本文。

2、根據本文的內容和意境,請同學們將本文改寫成一篇現代文,作爲本週的週記。請同學們不要只是照抄譯文,而要展開你豐富的聯想和想象,發揮自己的創造能力。

3、對比閱讀、開拓視野。

老師爲同學們摘抄了《三峽》原文中的一些語段和著名作家劉白羽的《長江三日》,請同學們課後閱讀、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