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安塞腰鼓》課堂實錄(人教版七年級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

羅田育英學校    何瓊俠

《安塞腰鼓》課堂實錄(人教版七年級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

教材簡介:《安塞腰鼓》是人教版初中語文第二冊第四單元的講讀課文,學習此文可以瞭解作家對文學藝術的體驗和感悟,以豐富學生的文化素養,培養學生文學鑑賞能力。

教學目標:1。理解含義豐富的語言。2。探討文章主題 3。體會文章寫作特色

教學構想:這是一篇詩化的散文,語言精美,大氣磅礴,但對中學生而言,這也是一篇比較難懂的散文,梳通文意是學習本文必不可少的步驟,所以教學按由淺入深的原則分三大板塊進行:難句質疑--主題探討--美點賞析。

課堂實錄:

師:上節課,我們已經透過朗讀初步感知了課文內容,請問同學們讀後感受如何?喜歡這篇文章嗎?爲什麼?

生:我喜歡。因爲本文讀起來有韻味,有氣勢。

生:我也喜歡,我覺得這篇文章不僅文字很美,而且讀起來讓我感覺熱血沸騰

生:我不喜歡,因爲這篇文章雖然讀起來很順口,但有好多句子我不懂。

師:看來對一篇文章的看法真的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剛纔柳文雅同學說他有很多句子不懂。究竟是哪些句子難懂呢?請提出來,我們一起討論。

生:“茂騰騰”的後生是什麼意思,好象形容得不恰當。

生:“茂騰騰”本來是形容莊稼長得好,這裏使用了擬人的手法來寫“後生們,很形象的表現了他們生機勃勃的面貌,我覺得很恰當。

師:你滿意他的解釋嗎?

生:滿意。

生:“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這一句該怎麼理解?

師:是啊!寫安塞腰鼓扯江南幹什麼?似乎多餘了。

生:(急切打斷老師的話)老師說的不對,它不是多餘,是爲了與黃土高原形成對比,突出作者對黃土高原的熱愛,這個句子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江南多水,水與玻璃很相似。

師:你滿意他的解釋嗎?

生:很滿意。

生:課文中三個“使人想起……”的內容我不懂(衆生沉思不語)

師:讀文章要善於聯想,你由“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聯想到了什麼?

生:我想到了沙場秋點兵的詞句。

生:我想到了金戈鐵馬的古戰場。

師:你們的聯想與老師不謀而合啊。

生:我的腦海中有兩種畫面在閃現:一是古戰場,一是腰鼓表演。

師:你比老師高明多了(生笑)。

生:(剛纔提問的學生)老師,我懂了。文章是不是想透過這樣的句子讓我們產生聯想,從而表現安賽腰鼓雄渾悲壯的氣勢?

師:你真聰明,一點即透。

生:文中“嚴峻的思索”“陣痛的發生與排解”有什麼含義?(衆生沉默)

師:黃土高原是中華民族厚實的精神文化土壤,也是他風雨變遷的見證,同學們可以從黃土高原的地域特點和社會歷史的角度來思考這個問題。

生:老師: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想出個也許有點刁難你的問題。我在預習時問過“千里的雷聲萬里的閃”這個句子的含義,你說它比喻中國革命的風暴,還說有首歌頌中國革命的歌曲裏有這句話,你能唱給我們聽嗎?(衆生興奮、鼓掌)

師:(因驚異而漲紅了臉,既而鎮定)唱“千里的那個雷聲喲,萬里的閃,毛主席領導咱打江山……

生:想不到到老師的歌唱得這麼好。剛纔的句子我理解爲黃土高原曾經有過的貧窮落後的現實和黃土高原人面對現實後的覺醒、痛苦、思考,還有找到出路的輕鬆,總之與改革開放的歷史有關吧!

師:你對他的回答滿意嗎?

生:基本滿意。(衆生大笑)

生:課文爲什麼用“耳畔是一聲渺遠的雞啼”結尾。

生:我覺得有兩層用意。1、雞啼預示天明,給人以希望;2、這是以聲襯靜,用雞啼反襯火烈的鼓聲停止後大地的寂靜。

師:你的回答真是太準確、太完美了!比老師從教參上看到的答案還要深透明白。(衆生向答問的學生投以真誠讚許的目光)

師:這種以聲襯靜的例子,我們在生活實踐中有過體驗嗎?

生:有。放鞭炮!鞭炮過後給人的感覺出奇的安靜。

師:俗話說“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何況我們班有這麼多諸葛亮!只要我們肯質疑,多討論,集思廣益,沒有什麼解決不了的問題,同學們如果還有不懂的句子,下課請教同學吧!

(這是本節課的第一個環節,老師意在創設一種和諧互動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動起來,從而培養學生敢於質疑、爭論的自主學習習慣)

師:同學們認爲本文的主旨是什麼?能從課文中找到依據嗎?

生1:我認爲作者意在歌頌生命的力量。因爲文中第98頁第15、16行說“容不得束縛,……是掙脫了、衝破了、撞開了的那麼一股勁”還有第99頁第8行說“它使你從來沒有如此鮮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躍和強盛”    

師:對,安賽腰豉是生命力量的渲泄。

生2:我認爲作者意在歌頌打腰鼓的後生。因爲課文第四99頁第6-11行說“後生們的`……它使你驚異於那農民衣着包裹的軀體,那消化着紅豆角角老南瓜的軀體,居然可以釋放那麼奇偉磅礴的能量!”課文開頭也說,“一羣茂騰騰的後生……他們樸實得就象那片高粱”。

生3:應該是歌頌黃土高原。因爲後生是生長在黃土高原上,對後生的歌頌其實就是對黃土高原的歌頌,而且文中第99頁第12-16行也證明了這一點。

生4:應該是歌頌民族精神。因爲黃土高原的後生是中華民族的一部分,黃土高原的後生的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體現。

生5:是歌頌民族藝術。因爲文中第98頁第7行說:“黃土高原上爆出了一場多麼壯闊,多麼豪放……爾後最終永遠明晰了的大徹大悟!”還有第99頁倒數第6行說:“每一個舞姿都充滿了力量,每個舞姿都呼呼作響,每一個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變幻,每一個舞姿都使人顫慄在濃烈的藝術享受中,使人歎爲觀止。”

 師:在學生回答問題時一一板書:

是生命力量的渲泄         是黃土高原的禮讚

是民族精神的體現         是民族藝術的精髓

師:同學們的分析都有理有據,這很好,但今後還要注意從整體着眼,切不可斷章取義。

(這是本課的第二個環節,讓學生在充分熟悉文章內容的前提下,自主探究文章主題,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和創新精神)

師:一篇美文有很多值得欣賞的地方,請相鄰的四位同學爲一組討論本文有哪些美點,然後各派一位同學彙報討論結果。

生1:本文有許多排比句,使文章文讀起來很有氣勢;還有好多形象的比喻句,“他們樸實得就象那些高粱”“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

生2:本文不僅有好多感嘆句,而且讓你恨不得一口氣讀完,快得都喘不過氣來。

師:也就是說語言的節奏很疾,很猛,難道就不能改用節奏緩一點的語言嗎?

生3:不行,安賽腰鼓那麼火烈,那麼豪放,改了就沒這個味。

師:周文同學說得很好,一篇好文章語言和內容應該是和諧統一的。

生4:本文結構有特色,每隔幾段就有“好一個安賽腰鼓”

師:這樣的結構好嗎?

生4:好。

師:好在哪裏?

生4:是反覆。

生5:(同桌小聲提醒)老師又不是問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是問好在哪裏。

生4:結構完整。

師:其它小組的同學認爲他說得對嗎?

生5:也不對,結構完整是指有頭有尾,應該說很有條理。

生6:是線索分明。

生7:是結構緊湊。

師:同學們覺得哪種說法比較準確?

生:(大部分)線索分明。

生8:本文的語言很特別,有好多陌生的詞語,想一想,覺得很有味。如“茂騰騰的後生”“元氣淋漓的後生”“恬靜的陽光立即變得飛濺了”……

師:汪嘉辰同學的見解真是獨到,看來詞語運用大有學問,同學們今後寫作也可嘗試,但要用得合理。

師總結板書:

激昂的排比       形象的比喻

疾猛的節奏       緊湊的結構

新奇的語言       語言形式與內容的完美統一

師:同學們這麼喜歡這篇文章,請在課後將你喜歡的句子和喜歡的理由寫在讀書筆記上吧,看看哪些同學寫得好,記得多。

(這是本文的第三個教學環節,讓學生在合作性的學習中積極動腦、動口、動手,培養學習興趣,豐富積累詞彙,初步掌握文章鑑賞方法)。

專家評課:黃岡市教研室語文教研員王澤芳老師

本節課可用四個字概括“放、活、新、實”。“放”:老師思想開放,對學生學習過程放心、放手,對學生見解大膽肯定,不拘泥於教輔資料。活:和諧互動的開放性使課堂氣氛十分活躍,學生不僅敢於提問、質疑、爭論,而且敢於反駁、刁難老師。新:教師接受教育新資訊,融入教育新思想,探究、合作的課堂教學形式符合新課標要求。實:課堂教學方法符合語文學科特點, 使“讓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學習、積累、運用語言”的教學目標落到了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