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逍遙遊》教學設計(魯人版高二必修教案設計)

 《逍遙遊》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積累文言實詞、虛詞,掌握文中出現的知識點。

2、 感受文學形象,體味文字的豐富意蘊。

第一課時

一、知人論世

莊子,名周,約生於公元前369年,卒於公元前286年,戰國時宋國人。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學派的重要代表,與老子並稱爲“老莊”。

      “我寧可遊戲污瀆之中自快,無爲有國者所羈,終身不仕,以快吾志焉”(《史記. 老莊申韓列傳》)一語可見其性格特點。

《莊子》散文最富有想象力和浪漫主義色彩,擅長用寓言故事來說明道理,《史記》載:“其著書十餘萬言,大抵率寓言也”。如東施效顰、望洋興嘆、鯤鵬展翅、曳尾塗中、不龜手之藥等,都是巧妙雋永、妙趣橫生的寓言。

二、寫作背景

莊子生活的年代,正是我國古代社會大變革、大動盪、大戰亂的時代,其時周王朝名存實亡,各諸侯國之間的戰爭愈演愈烈,戰爭也空前殘酷。莊子對這樣的社會現實及統治者深爲不滿,時時進行尖銳的批判,發出沉痛的抗議;他對自己無力改變這樣的社會現實心有不甘,想用自己的一套思想和人生觀來影響和改造人們。這正是莊子思想產生的社會背景和主觀原因。

莊子的主要思想有“天道無爲”,相對的認識論,無條件的精神自由等。他的思想屬於唯心主義體系。他片面誇大一切事物的相對性,否定客觀事物的差異,否定客觀真理,在認識論上走向相對主義。從這種認識論出發,他對待生活的態度是:一切順應自然,安時而處順,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在政治上,他主張無爲而治,反對一切社會制度,擯棄一切文化知識。

他追求自由的心靈只好在幻想的天地裏翱翔,在絕對自由的境界裏尋求解脫。正是在這種情況下,他寫出了苦悶心靈的追求之歌《逍遙遊》。

三、關於《逍遙遊》

《逍遙遊》是《莊子》中的第一篇,在全書中佔有特殊地位。它比較集中地表現了莊子追求絕對自由的人生觀:人應當不受任何束縛,自由自在地活動。這實際上反映了莊子要求超越時間和空間,擺脫客觀現實的影響和制約,忘掉一切,在主觀幻想中實現“逍遙”。

馬敘倫《爲莊子義證成率題絕句》雲:

  勝義無疑第一禪,幾個曾解笑前賢。

        開宗不了“逍遙”字,空讀南華三十篇。

可見理解本篇對於領會全書是至關重要的,它不僅表達了作者的根本思想,也能代表作者文章的主要風格。

四、學生誦讀全文,整體感知

全文分兩大部分,課文節選的是第一部分總論,論證世間萬物都是因爲“有所待”而失去自由,自己追求的是“無所待”的最高境界。第二部分透過一系列的寓言故事論證第一部分提出的“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的境界,以及透過“無爲”達到這一境界的主張。全篇集中表現了莊子哲學的一個重要方面--虛無主義和絕對自由。

爲下面劃線字注音

北冥(         )     蜩蟬(            )  鯤鵬(         )

舂糧(           )  蟪蛄(            )   大椿(            ) 

斥鴳(              ) 泠然(            ) 萬仞(           )

蓬蒿(           )    摶(            )   遷徙(         )

坳堂(         )  草芥(         ) 夭閼(         ) 決起(        )

第二課時

一、疏通、翻譯課文第一段

冥:                       怒:

垂:                       徙:

天池:

理解:描述鯤鵬的形象--形體碩大無比,變化神奇莫測,奮飛時氣勢壯美。

二、疏通、翻譯課文第二段

志:                       摶:

扶搖:                     野馬:

其……其:

理解:寫鵬鳥南飛有所待,並以“野馬”“塵埃”做比較,表明世間萬物都有所待。

三、疏通、翻譯課文第三段

且夫:                       覆:

膠:                         培:

莫之夭閼:                  

圖:                         南:

理解:爲了強調鵬鳥“有所待”,作者連用大舟漂浮有待深水,草芥杯水就能負載兩個比喻,說明鵬鳥要高飛九萬里必須憑藉大風,必須有遼闊的天空才能計劃南行。

四、疏通、翻譯課文第四段

決(xuè):                     槍(qiāng):

則:或                            控:

奚以爲:

適:                             莽蒼:

反:                             果然:

理解:反駁蜩蟬與學鳩,說明這兩種動物也有所待。蜩與學鳩,飛不高,行不遠,卻自以爲得到逍遙,從而嘲笑鵬鳥高飛遠行的壯舉。作者以行路備糧的比喻進行反駁:“適莽蒼者”“適百里者”“適千里者”的備糧各有不同,是因爲行程遠近不一樣。鵬鳥、蜩蟬學鳩體形不一樣,因而憑藉的風力不一樣。蜩與學鳩認識不到自己與鵬鳥的差異和自身的“所待”,反而嘲笑鵬鳥南飛,實在可笑。

五、疏通、翻譯課文第五段

知:                              年:

奚以:                            晦朔:                           

冥靈:                            衆人:

匹:

理解:這裏運用“小知”與“大知”、 “大年”與“小年”的不同,進一步強調說明人在認識上的大小區別。在莊子看來,萬物既然都有所待,要人爲地以小比大,這本身就是可悲的。這裏實際上是承接上段蜩蟬與學鳩嘲笑鵬鳥一事展開議論的。

六、疏通、翻譯課文第六段

是:                          窮髮:

冥海:                        修:

絕:                          且:  

奚適:                        仞:

下:                          至:

辯: 

理解:這裏引用湯詢問棘的一段話,是再次對前文談到的“小知”與“大知”、“小年”與“大年”的區別的印證。在篇章上,與第一段照應。

七、疏通、翻譯課文第七段

效:                             比:

而:                             徵:

猶然:                           譽: 

勸:                             非:                         

數數然:                         雖然:

待:

八、疏通、翻譯課文第八段

若夫:

乘:                     正:

御:                     辯:

且:                     惡:

理解:由對世間萬物的“有所待”的論述進入到對社會中人的具體論述,闡明逍遙遊的境界,即莊子理想中的最高境界,點明全文的主題。

【主要內容歸納】

本篇是《莊子》的代表篇目之一,充滿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寓說理於寓言和生動的比喻中,形成獨特的風格。“逍遙遊”也是莊子哲學思想的一個重要方面。全篇一再闡述無所依憑的主張,追求精神世界的絕對自由。在莊子的眼裏,客觀現實中的一事一物,包括人類本身都是對立而又相互依存的,這就沒有絕對的自由,要想無所依憑就得無己。因而他希望一切順乎自然超脫於現實,否定人在社會生活中的一切作用,把人類的生活與萬物的生存混爲一體;提倡不滯於物,追求無條件的精神自由。

本文的主旨是追求一種“無所待”的精神自由的逍遙境界,即順應萬物的本性,悠然自在,適心任性,達到物我一體的精神上的絕對自由。

所謂“無已”,就是忘掉自我。不受外物的束縛,達到恬淡自適的境界。

所謂“無功”就是去掉功名利祿之心,不汲汲追逐外物。

所謂“無名”,就是忘掉榮辱譭譽得失,褒貶任人。

這樣消除了物我對立,使精神與道融和爲一,超越一切現實的矛盾,步入超越現實的絕對自由。

【課文鑑賞要點】

①借用寓言說理:文章借用寓言把“無所待”的思想寄託於生動的形象中,如文中的鯤、鵬、蜩蟬、學鳩、斥鴳等。

②想象豐富,意境開闊:如關於鯤的神奇變化、鵬的遨遊太空,豐富的想象讓文章汪洋恣肆,充滿浪漫主義色彩。

③運用了比喻、誇張、擬人等多種修辭手法。

【當堂練習】翻譯下面句子,體會其句式特點。 

1)、 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

   

2)、《齊諧》者,志怪者也。

3)、 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

4)、 揹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而後乃今將圖南。

5)、之二蟲,又何知?

6)、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遊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

【複習鞏固】

1、指出句中的通假字,並作解釋

[1]北冥有魚                [2]小知不及大知

[3]此大小之辯也            [4]御六氣之辯

[5]而徵一國者              [6]旬有五日而後反 

2、解釋句中加線的詞

[1]而後乃今培風                     [2]猶有所待者也

[3]而徵一國者                       [4]我決起而飛

[5]槍榆枋而止                       [6]行比一鄉

[7]奚以知其然也                     [8]腹猶果然

[9]摶扶搖                           [10]若夫乘天地之正

3、解釋多義詞

[1]湯之問棘也是已

[2]其翼若垂天之雲

[3]之二蟲又何知

[4]舉世而譽之

[5]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爲

[1]化而爲鳥

[2]北冥有魚,其名爲鯤

[3]八千歲爲秋,此大年也

[4]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爲

[1]斯已矣

[2]故九萬里,則風斯在下矣

[1]則風斯在下矣

[2]不過數仞而下

[1]覆杯水於坳堂之上

[2]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

[3]上古有大椿者

4、文言句式

去以六月息者也。

之二蟲又何知!

莫之夭閼者

奚以知其然也。

彼且奚適也。

覆杯水於坳堂之上。

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

衆人匹之,不亦悲乎?

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爲?

 

趙士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