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梯形面積的計算》教學教案設計及反思

馬鞍山市博望新區丹陽中心學校 楊協明

《梯形面積的計算》教學教案設計及反思

教學內容:

教科書88頁和89頁

教學目標:

(1)探究梯形面積計算,理解公式的推 導過程,會應用公式正確計算梯形的面積。

(2)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以及動手操作能力。

(3)進一步滲透旋轉、平移的數學思想。

教學重點:理解並掌握梯形面積公式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梯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出問題

教師用多媒體課出示:王大爺家有一塊果園地(梯形地上底300米,下底200米,高100米),如果每棵桃樹佔地10平方米,那麼王大爺家這塊果園地裏一共有多少棵桃樹?

問:同學們這塊地是什麼圖形啊?

生1:這是一個梯形。

問:要想求果園地裏一共有多少棵桃樹,必須先知道什麼呢?

生2:必須先知道梯形的面積。

師:今天我們這節課就來研究“梯形面積的計算”(板書)。

二、探究新知。

(1)、鋪墊孕伏。

組織學生回憶平行四邊形、三角形面積公式推導的方法及過程,

重點突出旋轉、平移、割補的數學思想。

(2)、協作研討,探求方法

1、教師把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每個小組4至6名學生,每個小組發給若干張梯形紙(上底3釐米,下底5釐米,高4釐米)。

師:誰能介紹一下這個梯形?

生3:這個梯形的上底是3釐米,下底是5釐米,高是4釐米。

師:下面我們各小組利用手中的工具來探究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看哪個小組的方法最多!哪個小組協作能力最強!

2、教師用課件出示探究要注意的事項,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動手操作,探究梯形面積的計算。(教師注意合作方法的指導,要求同學之間互相交流、合作,把梯形面積的計算方法小組彙報給同學聽,把計算過程寫在本子上,最後推薦代表進行彙報。每一次彙報,教師利用多媒體演示、小結。)

生4: (3+5)42=16(平方釐米)

生5: 542+342=16(平方釐米)

生6: (5+3)42=16(平方釐米)

生7: (5-3)42+34=16(平方釐米)

生8: (5+3)(42)=16(平方釐米)

生9: (3+5)24=16(平方釐米)

生10: 34+(5-3)42=16(平方釐米)

師生交流、點評……

3、總結規律,滲透數學思想方法

師:這些方法有什麼共同的地方嗎?

生11:結果都是16平方釐米。

生12:每種方法的計算過程中都用到3、4、5、2這幾個數字。

師:這幾個數字和梯形有什麼關係嗎?

生13:梯形的上底是3釐米,下底是5釐米,高是4釐米。

師:現在誰能猜一猜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是怎樣的?

生14:梯形的面積=(上底+下底)高2

師:如果用字母S表示梯形的面積,a表示梯形的上底,b表示梯形的下底,h表示梯形的高,那麼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用字母怎樣表示?

生15:S=(a+b)h2

三、應用知識,解決問題

1、回到課堂初提出的問題,讓學生幫王大爺計算果園地裏一共有多少棵桃樹。

生16:(300+200)100210=2500(棵)

2、學生完成基礎變式練習:“做一做”和練習十八的1~3題。

3、提高能力練習:共同探討練習十八的第四題。

四、知識小結,體驗學習的快樂!

教學反思

新的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不只做教材忠實的實施者,而應該做教材的開發者和建設者,教材的教育價值和智力價值能否得到充分發揮,關鍵在與教師對教材的把握。《梯形的面積》一課,是在學生掌握了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面積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已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形成了一定的推理能力。爲了充分利用原有的知識,探索、驗證,從而獲得新知,給每個學生提供思考、表現、創造的機會,使他們成爲知識的發現者、創造者,培養學生自我探究和實踐能力。這節課上完以後我覺得有成功,也有一些不足:

一、動手操作,培養探索能力

在推導梯形面積計算公式時,安排學生合作學習,放手讓學生自己利用前面的學習經驗,動手把梯形轉化成已經學過的圖形,並讓學生透過找圖形之間的聯繫,自主從不同的途徑探索出梯形的面積計算方法。首先讓學生說說可以把梯形轉化成已經學過的什麼圖形?用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拼一拼,看一看能拼成什麼圖形,然後學生思考討論:想想轉化的圖形與原梯形有什麼關係?透過學生自主探索實踐活動,學生親自參與了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真正做到“知其然,必知其所以然”,而且思維能力、空間感受能力、動手操作能力都得到鍛鍊和提高。讓學生主動操作、討論,在充分感知、理解的基礎上總結出梯形面積的計算方法,達成了教學目的。

二、發散驗證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學生驗證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確時,鼓勵學生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以說促思,開啓學生思維的“閘門”,引導學生說一說,議一議,互相交流,達成共識。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歸納出梯形面積的計算方法。透過“拼、剪、說”的活動過程,讓學生在活動中發散,在活動中發展,學得主動、紮實,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求異思維、創造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本課教學中,我比較注重培養學生的推理、操作探究及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生在拼一拼、剪一剪以及推理歸納的學習過程中,多種感觀參與學習,既理解、掌握了梯形的有關知識,同時又培養了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反思整個課堂教學過程,還是存在着一些問題。首先缺少學生之間的互動。數學課是數學活動的教學。這個活動不僅僅表現在學生的動手操作上,更重要的還應該表現在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多向互動上。反思本課的教學,在學生向全班彙報了轉化過程及計算方法後,急於展示自己學習成果的.同學與老師展開了一對一的交流,老師忽視了對其他學生的關注。這樣不利於培養了學生與學生之間提問題的能力與意識,不利於形成了生生交流的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再有這節課在把梯形轉化成各種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方法很多,學生的很多想法出乎我的預設,問題就是在黑板上展示多種方案中,從原先的設計中,是將重點放在“用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的方案上,並讓學生多多互動交流;然而,從試教的實際效果上看,學生還是最喜歡的並不是這種方案。那麼,到底將學生全員參與的活動安排在哪裏呢?

我覺得課堂中反問和追問的藝術很值得研究,從教學語言可以窺出一個教師調控課堂有效展開的功力,然而,我卻發現現在的我卻在教學語言上顯得貧瘠繁瑣,尤其是這些空間圖形的課堂。教學活動是否有效展開往往會成爲評定一堂課是否精彩的重要籌碼。縱觀整堂課,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讓活動探究得更加有效?活動的時間如何控制?這些還是我要亟待改造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