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高一上學期化學教案

高一上學期化學教案:碳族元素

教學重點:硅及其二氧化硅的化學性質

高一上學期化學教案

教學過程:

引入:本節主要學習硅及二氧化硅的化學性質。

閱讀:教材硅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一段。

講述:硅的分佈與存在

展示:硅單質的圖片

閱讀:硅的物理性質一段

講解:硅的物理性質。

展示:晶體硅的圖片。

討論:根據所學的碳以及元素週期律的知識,歸納出一些硅的化學性質。

小結:硅的化學性質。常溫下化學性質不活潑,除氟氣、氫氟酸和強鹼外,硅不跟其它物質反應。加熱條件下,硅能跟一些非金屬反應。

簡介:硅的工業製法。用碳在高溫下還原二氧化硅的方法制得粗硅。與氯反應生成的SiCl4液體透過精餾,除去其中的硼、砷等雜質。然後用氫氣還原。

歸納:硅的用途。硅可用來製造集成電路、晶體管、硅整流器等半導體器件,還可以製成太陽能電池,可製成有良好導磁性、耐酸性的合金。

展示:太陽能電池的圖片。

簡要介紹:二氧化硅的結構,播放二氧化硅結構的動畫。

展示:二氧化硅的圖片

小結:二氧化硅的物理性質和用途。

對比:讓學生根據二氧化碳的性質推斷二氧化硅的主要化學性質。

歸納: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但是它不能與水反應。能與氫氟酸、碳酸鈣、碳酸鈉(制玻璃的主要反應)固體等反應。

介紹:硅酸鹽組成的表示方法並練習用氧化物形式表示高嶺石和鈣長石。硅酸鹽的種類很多,結構也很複雜,通常可用二氧化硅和金屬氧化物的形式來表示其組成。表示方法:金屬元素氧化物寫在前面,再寫SiO2,最後寫H2O;氧化物之間用“·”隔開。

課堂練習:

1.下列有關物質的用途(括號中爲用途)錯誤的是(  )

(A)鍺和硅(半導體材料)

(B)二氧化硅(制光導纖維)

(C)水玻璃(用作粘合劑)

(D)原硅酸(用作耐火材料)

2.將過量的二氧化碳分別通入①氯化鈣溶液 ②硅酸鈉溶液 ③次氯酸鈣溶液 ④飽和碳酸鈉的溶液,最終溶液中有白色沉澱析出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參考答案:D;B。

(說明:教師可以根據本班具體情況增加硅酸的部分內容。指出其酸性比碳酸還弱。)

板書設計:

三、硅

1.分佈與存在:

存在:沒有遊離態,只有化合態

分佈:自然界中分佈廣泛,在地殼中居第二位,僅次於氧。是構成礦物和岩石的主要成分。

2.物理性質

硅有晶體硅和無定形硅兩種。晶體硅是灰黑色、有金屬光澤、硬而脆的固體。硅的結構類似於金剛石,熔點和沸點都很高,硬度大。導電性介於導體和絕緣體之間。

3.化學性質

常溫下,化學性質不活潑,除氟氣、氫氟酸和強鹼外,硅不跟其他物質(如氧氣、氯氣、

硫酸、硝酸等)起反應。在加熱條件下,能跟一些非金屬反應。

(不穩定)

4.硅的工業製法

  5.用途

四、二氧化硅

1.物理性質和用途

2.化學性質 ;

3.硅酸鹽組成的表示方法

高一上學期化學教案:金屬的化學性質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初步認識常見金屬與酸、與鹽溶液的置換反應;能利用金屬活動性順序表對有關反應能否發生進行簡單的判斷。

2、能力目標:對學生進行實驗技能的培養和結果分析的訓練,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探究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協作能力。能用置換反應和金屬活動性順序解釋一些與日常生活有關的化學問題。

3、情感目標:

①透過學生親自做探究實驗,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濃厚興趣。

②透過對實驗的探究、分析,培養學生嚴謹、認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③使學生在實驗探究、討論中學會與別人交流、合作,增強協作精神。

重點 金屬活動性順序的理解和應用。

難點1、用置換反應和金屬活動性順序判斷反應能否發生。

2、用置換反應和金屬活動性順序解釋某些與生活有關的化學問題。

學情分析

本課題知識貼近生活,是學生很感興趣的一個課題。作爲九年級的學生,在本課題之前,已經多次進行過實驗探究,初步掌握了科學探究的方法;在學習了氧氣、碳等非金屬單質的性質後已具備了一定的元素化合物知識,爲學習金屬的性質奠定了知識和方法基礎。而且整個課題的引入、探究、得出結論、練習鞏固都完全由學生參與,學生的積極性和熱情會被充分的調動起來,可輕鬆學習並應用知識。

教學方法 實驗探究、討論。

課前準備儀器藥品

試管、鑷子、鎂條、鋁絲、鋅粒、銅片、稀鹽酸、稀硫酸、硫酸銅溶液、硝酸銀溶液、硫酸鋁溶液等。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課題引入】我們在生活中經常使用和見到各種金屬,這些金屬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都是有差別的,我們先來回憶一下以前學習過的有金屬參加的化學反應有哪些呢?它們反應的現象是什麼?化學方程式怎樣寫?

【過渡】觀察上述化學反應可知:通常金屬能與氧氣反應,能和酸反應,還能與金屬的化合物如硫酸銅溶液反應。現在我們先來探究金屬與氧氣反應的規律。 回憶相關反應的現象、條件,書寫化學方程式。

3Fe+2O2 Fe3O4

2Mg+O2 2MgO

4Al+3O2 2Al2O3

Zn+H2SO4=ZnSO4+H2↑

Fe+CuSO4=FeSO4+Cu 聯繫生活,從學生熟悉的物質、事實出發引入新課,同時複習相關知識。

【引導複習、回憶】金屬與氧氣的反應

1、常溫能反應: 以鎂、鋁爲代表。

2、高溫下能反應:以鐵、銅爲代表。

3、高溫下也不能反應:以金、銀爲代表。 回憶、記錄、鞏固相關知識。比較鎂、鋁、鐵、銅、銀、金的活潑程度差異。 1、複習、鞏固相關知識,加深印象。

2、爲金屬與酸、鹽反應的學習打下基礎。

【過渡】有些金屬的化學性質活潑,有些金屬的化學性質不活潑,我們可以從①能否反應②反應的激烈程度來探究金屬的活潑程度即金屬活動性差異。 聽講 瞭解判斷金屬活動性差異的初步方法。

【設問】金屬與酸反應現象是否也像金屬與氧氣反應一樣存在差別呢?同學們可以先提出自己的假設,設計實驗方案,透過實驗來探究這個問題。 猜想、假設、設計實驗方案。 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思維推理能力和實驗設計能力。

【探究活動1】

鎂、鋅、鐵、銅與稀鹽酸、稀硫酸反應

【提示】

按操作規範進行實驗,認真觀察現象。

【巡視、指導實驗】 實驗探究:

A組:鎂、鋅、鐵、銅分別與稀鹽酸反應。

B組:鎂、鋅、鐵、銅分別與稀硫酸反應 培養實驗操作能力、觀察能力、思維推理能力和同學間的合作精神。

【引導學生進行討論、交流和展示探究結果】 學生進行討論、交流。展示探究結果:鎂、鋅、鐵、銅的金屬活動性由強到弱依次爲鎂>鋅>鐵>銅。 在討論、交流中,吸取別人有益的意見,讓不同的意識在碰撞中相互同化。

【設問】在鎂、鋅、鐵、銅幾種金屬中,哪些金屬能與鹽酸、稀硫酸發生反應?哪些金屬不能與鹽酸、稀硫酸發生反應?由此你能把金屬分爲哪兩類? 思考、討論並得出結論。

結論:可分爲能與鹽酸、稀硫酸發生反應的金屬和不能與鹽酸、稀硫酸發生反應的金屬這兩類。 爲後面學習金屬活動順序時,爲什麼會出現氫元素打下基礎。

【過渡】在第五單元我們曾做過鐵釘與硫酸銅反應的實驗,反應後在鐵釘表面有紫紅色的銅產生,這說明了什麼? 說明鐵可以把銅從硫酸銅溶液中置換出來,鐵應該比銅活潑。 培養學生相關知識的遷移能力,拓展學生思路。

【講述】可以用金屬和某些金屬化合物的溶液反應來比較金屬的活動性差異。實驗桌上除剛纔的實驗藥品外還有幾種金屬化合物的溶液,同學們可以參考剛纔的金屬與酸反應的探究活動,提出自己的假設,設計實驗方案,然後進行實驗來探究。 猜想、假設、設計實驗方案。 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嚴謹、認真的科學思維能力和態度,增強學生實驗設計能力。

【探究活動2】

金屬與金屬化合物的溶液反應

【巡視、指導實驗】 實驗探究:鎂、鋅、鐵、銅分別與硫酸銅溶液、硫酸鋁溶液、硝酸銀溶液反應。 培養學生實驗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和同學間的協作精神。

【設問】透過實驗,結合上一個探究的結果,你能得出鎂、鋅、鐵、銅、銀這幾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嗎?

【引導學生討論、交流和展示探究結果】 討論、交流並達成共識。得出結論:鎂、鋅、鐵、銅、銀的金屬活動性由強到弱依次爲鎂>鋅>鐵>銅>銀。 透過學生間對話、師生間對話,使知識在對話中形成,在交流中拓展。

【展示】金屬活動順序

【設問】

爲什麼會出現氫元素?金屬元素的位置與它的活動性有什麼關係?位於前面的金屬能否把位於後面的金屬從其化合物的溶液裏置換出來? 觀察、記憶。

思考、交流、討論,總結出金屬活動順序的應用規律。加強學生記憶。 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度和廣度,培養學生分析、歸納、總結知識的能力。

【設問】剛纔做了有關金屬化學性質的實驗探究,有的反應已經學過,如鋅與鹽酸、稀硫酸反應,鐵與硫酸銅溶液反應。這些化學反應的類型和以前學過的化合反應、分解反應的類型相同嗎?如果從物質類別的角度去分析,這些反應有什麼特點? 思考、交流、討論,總結出置換反的應特點和規律。 理解、掌握置換反應的應特點和規律。

【課堂練習】

1.波爾多液是一種農業上常用的殺菌劑,它是由硫酸銅、石灰加水配製而成,爲什麼不能用鐵製容器來配製波爾多液?

2.家用鋁鍋、鐵鍋爲什麼不能用來長時間盛放酸性食品?

3.不法商販常常用鋁製的假銀元坑害消費者,小明在市場上買了一枚銀元,請你用化學方法幫他鑑別這枚銀元的真假。 練習、鞏固。 聯繫生活,使學生學以致用,能運用置換反應和金屬活動性順序判斷反應能否發生,解釋某些與生活有關的化學問題。體會“生活處處有化學”。

指導學生自主歸納總結本課題。 學生自主總結本節課的主要內容。評價自己在本節課的啓示和收穫。 培養學生對知識的歸納、總結能力。

【佈置作業】

1、 庭小實驗:收集幾種金屬,取少量分別放入幾個小玻璃杯中,然後向各個玻璃杯中加入一些醋精(主要成分是醋酸),仔細觀察發生的現象。試根據現象判斷這幾種金屬活動性的差異。

2、課本14頁第3題、5題。 記錄。 體現新課標“從生活走進化學,從化學走向社會”的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