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精選竇娥冤教案三篇

作爲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竇娥冤教案3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精選竇娥冤教案三篇

竇娥冤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⒈鑑賞性格化的人物語言,體味本色語言的特色風格。

⒉充滿濃郁生活氣息的現實主義與想象奇特的浪漫主義相結合的表現手法。

⒊認識封建社會吏治腐敗的黑暗現實和統治者草菅人命的罪惡。

教學時數:1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二、解題

⒈元雜劇簡介

⒉關漢卿簡介

元曲四大家:關漢卿 鄭光祖 白樸 馬致遠

⒊《竇娥冤》劇情簡介

三、整體感知

分角色朗讀課文,要求:

⑴把你認爲疑難的問題找出來,討論交流。

⑵課文什麼地方最能打動你?

四、討論交流

⒈討論交流疑難問題

⒉自由發言:課文什麼地方最能打動你?

示例:

(一)強烈的反抗精神

⑴指天斥地

在《滾繡球》一曲中,她猛烈地指責天地鬼神不分好歹,怕硬欺軟,錯堪賢愚。竇娥對神權的大膽譴責,實質上是對封建統治的強烈控訴和根本否定。

⑵三樁誓願

臨刑時的三樁誓願,尤其是第三樁誓願,竇娥把鬥爭的鋒芒直指貪贓枉法、草菅人命的昏官污吏。這是竇娥對自己蒙冤受刑的強烈憤恨和堅決抗爭是她反抗性格的頂點。這裏,是全劇的高潮,也是竇娥形象塑造的最成功的一筆,主人公的反抗精神由此得到完美的體現。這樣,一個勤勞、正直、善良,但又有強烈反抗精神的古代年輕婦女的形象就豐滿、鮮明地站在我們面前了。

(二)淳樸善良的性格

訣別婆婆:走後街→說真相→立遺囑→勸婆婆

竇娥這善良、美好的心靈更突出了她的“冤”和“屈”之深,也就更深入地揭露了社會的黑暗和現實的殘酷。

⒊談談關漢卿的語言風格

明確:

①曲詞,都不事雕琢,感情真切,精練優美,淺顯而見深邃。

②說白,凝練而又明白如話,聲氣口吻酷似其人。

③曲白配合相得益彰。

王國維評:“關漢卿一空倚傍,自鑄偉詞,而其言曲盡人情,字字本色,故當元人第一。”

五、探究閱讀

⒈竇娥是被昏官屈判死罪的,她爲何在《滾繡球》一曲中指責天地鬼神,卻又在最後發下三大誓願,要感天動地來顯示冤情?

明確:竇娥對天地鬼神的嚴厲指斥和要感動天地,顯然是矛盾的。可見,竇娥訴冤過程中對天的懷疑和依賴是始終交織在一起的。這正反映了作家的歷史和階級的侷限,一方面,他透過竇娥指天斥地從根本上批判封建統治階級,表達自己變革現實的願望。另一方面,又不能從根本上提出救民於水火的辦法,只能靠天地動容來昭雪竇娥的冤案。

⒉這三樁誓願的順序可以顛倒嗎?爲什麼?

明確:不可以,理由如下:

①“血濺白練”――是希望在場的人立刻了解她的冤情。並用“萇弘化碧”“望帝啼鵑”這兩個典故說明她死得冤枉、悲悽。

②“六月飛雪”――表明她的清白,並用“六月飛霜”這個典故表現她的冤情深重,足以動天。

③“亢旱三年”――不僅是爲了證明自己的冤屈,而是希望上天懲治邪惡。鬥爭的鋒芒直指貪贓枉法、草菅人命的昏官污吏。“東海孝婦”這一典故的運用,更加強化了她的鬥爭性。

這三樁誓願,一願比一願深刻,一願比一願強烈,層層深入,不可顛倒。

⒊這三樁誓願有兩樁即時應驗,還有一樁在第四折中也得到驗證。現實中這本來不可能,作者爲什麼要這樣寫?

明確:在現實生活中,這三樁誓願均是無法實現的。而在作者筆下,竟然都得到驗證。正是作者浪漫主義的描寫,顯示了正義抗爭的強大力量,寄託了作者鮮明的愛憎,反映了人民伸張正義、懲治邪惡的願望。這也正是本劇最成功的一處,是全劇刻畫主人公形象最着力的一筆,是作品藝術性的集中體現,使悲劇氣氛更濃烈,人物形象更突出,故事情節更生動,主題思想更深刻。既洋溢着濃郁的生活氣息,又充滿着奇異的浪漫色彩,具有震撼人心的藝術力量。

六、主題探討

造成竇娥悲劇命運的原因是什麼?用文中的一句話回答。

明確:“官吏每無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難言。”→法制黑暗,官吏昏聵

七、課文總結

關漢卿是一位熟悉舞臺藝術的戲曲家,也是一位熟悉民間疾苦的藝術家,他用本色又當行的語言爲我們塑造了一位善良、勤勞而又敢於抗爭的女性形象,深刻地揭露了時代的黑暗、社會的腐敗,並且爲世界文學畫廊增添了一個永不磨滅的形象,《竇娥冤》的確不愧爲元曲之首。

竇娥冤教案 篇2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瞭解元雜劇的特點;初步瞭解關漢卿戲曲語言的藝術特色,高中二年級語文《竇娥冤》 教學設計示例(一)。

2.瞭解全劇劇情,瞭解課文節選部分在全劇中的重要地位。

(二)能力訓練點

1.分析劇作主人公竇娥的藝術形象。

2.以《滾繡球》《耍孩兒》等曲子的曲詞爲重點,賞析課文中的戲劇語言。

3.鑑賞劇中“三樁誓願”的超現實情節,瞭解超越現實的誇張和想象對於刻畫人物、揭示主題和體現劇作浪漫主義特色的重要作用。

(三)德育滲透點

瞭解元代的社會現實,認識劇作抨擊社會的反封建主題。

(四)美育滲透點

鑑賞古代戲曲的語言,欣賞曲詞的抒情性和音韻美。

二、學法引導

1.抓住戲劇衝突,理清情節結構,總體上把握劇本內容。

2.反覆誦讀[滾繡球],瞭解竇娥指斥的對象和她表達的感情,從中可以分析出,這一曲對當時的黑暗社會做了相當深刻的概括,是竇娥以生命換來的`對現實的清醒認識,是對正義得不到伸張的現實的控訴、抗議,是對封建法制、封建秩序的否定,也是她的反抗精神的集中表現。誦讀第二部分中的[倘秀才]、[叨叨令]、[快活三]、[鮑老兒]幾曲,瞭解竇娥性格的另一面——善良。誦讀第三部分的[耍孩兒]、[二煞]、[一煞],進一步瞭解竇娥對自己蒙冤受刑的強烈憤怒和堅決反抗。

3.誦讀典型片斷,鑑賞語言特色,如婆媳訣別時的對話,凝練而又不失準確。又如[快活三]、[鮑老兒]二曲,連用四個“念竇娥”,一寫無辜獲罪,二寫身首異處,三寫身世孤苦,四寫婆媳情深,寥寥數語百感交集,哀傷不盡。誦讀三個場面的主要曲詞,比較分析隨着人物感情的變化,語言色彩和節奏的不同:第一場,指天斥地,語言高亢激越、緊張急促;第二場,與婆婆訣別,哀婉悽慘、徐緩低迴;第三場,發下三樁誓願,感情如火、慷慨激昂。

三、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一)重點、難點

分析主人公竇娥的形象,賞析課文中的戲劇語言,鑑賞劇作的超現實情節並進而把握其浪漫主義藝術特色,是教學的重點;後兩方面,也是教學的難點。

(二)解決辦法

加強課前預習,要求學生了解全劇劇情,從而使他們更好地把握主人公的形象。同時,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精讀曲詞,藉助課堂討論,使學生認識劇中安排“三樁誓願”超現實情節的作用,落實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四、課時安排

2課時

五、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1.要求學生認真進行課前預習。閱讀讀本《元曲和明清傳奇》一文的相關部分,瞭解雜劇的基本常識,初中三年級語文教案《高中二年級語文《竇娥冤》 教學設計示例(一)》。以曲詞爲主,誦讀課文;藉助課文題解,瞭解全劇劇情。有條件的,可進而引導學生閱讀劇本全文及關於關漢卿的戲劇評論。

2.第一課時,學生分角色朗讀劇本,以便更好地投入情境,體味作品。而後,要求學生獨立分析課文節選部分的基本情節,列出簡要提綱。

3.第二課時,要求學生反覆吟誦關鍵曲詞,體會劇作語言和藝術構思的特色,進而透過課堂討論,歸納出主人公的性格特點,分析劇中超現實情節的作用。

4.有條件的,可組織學生觀看電影《關漢卿》和《竇娥冤》。

六、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明確目標

本課時在學生充分預習的基礎上,藉助分角色朗讀的學習,幫助學生掌握節選部分的劇情發展脈絡,並初步把握主人公竇娥的基本性格。

(二)整體感知

《竇娥冤》是關漢卿最重要的劇作之一。現代戲劇家田漢創作話劇《關漢卿》(《語文讀本》第四冊選有該劇片斷)時,也是以關漢卿創作《竇娥冤》作爲劇作核心情節的。《竇娥冤》歷來被列爲元曲四大悲劇和中國十大悲劇之首。課文節選部分,是《竇娥冤》的第三折,也是全劇的高潮部分。劇作借弱小無助的竇娥的不幸命運,爲我們描繪了一幅元代黑暗現實的觸目驚心的圖畫。尤其難能可貴的是,劇作賦予主人公竇娥堅強的意志和強烈的反抗精神。這個自幼被賣作童養媳,最後又被無辜推上斷頭臺的弱女子,不僅敢於指斥天地鬼神,還大聲控訴“這都是官吏每無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難言”。劇作還爲竇娥設計了臨刑前的三樁誓願,藉助超現實的誇張與想象,運用浪漫主義的藝術手法,增強了劇作的感染力,使整個作品達到“寓褒貶,別善惡,分是非,明愛憎”的目的。

(三)教學過程

1.匯入新課

關漢卿(約1210—約1300)號已齋叟,金末元初大都(元代都城,故址在今北京城區北部及其附近)人;元代著名的戲劇家,與鄭光祖、白樸、馬致遠並稱爲“元曲四大家”。元代人曾說他“生而倜儻,博學能文,滑稽多智,蘊藉風流,爲一時之冠”。他曾經把自己比做“蒸不爛、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爛,響噹噹的一粒銅豌豆”,表明了他敢於鬥爭,不畏權貴的性格。元代的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銳,關漢卿對當時的社會現實極爲不滿。他生活在社會底層,瞭解人民的疾苦,借雜劇來揭露黑暗現實,寄託自己的社會理想。他經常出入於歌樓、戲場之中,不僅寫劇本,有時還登臺演唱。他熟悉人民的語言和民間的藝術形式,音樂和戲曲方面的造詣很深,成了元代最多產的雜劇作家。他一生創作了60多部劇本,現存的有18部,其中《竇娥冤》《望江亭》《救風塵》《蝴蝶夢》《單刀會》等都是十分著名的。

《竇娥冤》的故事發生在元朝。元代統治者是蒙古貴族和官僚,被統治者是勞苦大衆。元統治者不僅對勞動者殘酷盤剝,而且實行民族分化的種族歧視政策,以利於鞏固統治地位。他們將全國人口分爲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漢人和南人。統治者和地主階級緊密勾結,共同壓迫各族人民,可以說,勞動人民與統治者的階級矛盾,是元朝社會的主要矛盾。雜劇《竇娥冤》反映的就是元朝社會的黑暗現實。

2.指名提問,要求學生簡要說明元雜劇的主要體式特點(參看《語文讀本》)。

3.指名提問,要求學生複述《竇娥冤》全劇劇情(參看課文題解)。

4.分配角色,由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只讀曲詞與唸白,科介從略)。

5.問題討論:

(1)試分析劇情的發展過程,將課文劃分爲三個層次,並歸納各層大意。

第一層:開頭至[滾繡球]曲末“……哎,只落得兩淚漣漣”。竇娥訴說冤屈,指斥天地的不公。

第二層:“(劊子云)快行動些”至[鮑老兒]曲末“……不明不暗,負屈銜冤”。竇娥請求繞道走後街,怕婆婆看見自己被押赴法場而傷心;與婆婆見面後,訴說冤屈

竇娥冤教案 篇3

【目的要求】

1.初步瞭解元雜劇的特點。

2.透過竇娥冤這一歷史冤案,認識元代的黑暗和統治者的殘暴,認識當時階級矛盾的尖銳。

3.認識竇娥開始對天地神鬼的嚴厲指責與結尾要感天動地之間的矛盾。

【課文釋義】

(1)親眷(眷,juàn)親屬。

(2)負屈銜冤:揹負委屈,心中懷着怨恨或冤枉。

(3)杳無音信:(杳,yǎo)〈書〉遠得不見蹤影,也沒有音信。

(4)古陌荒阡:(陌,mò田間東西方向的道路。阡,qiān田間南北方向的路)古遠而荒涼的田間的路。

(5)昏聵:(聵,kuì,耳聾)眼花耳聾。比喻頭腦糊塗,不明是非。

(6)嫁禍:把禍患轉移給別人。

【內容主旨】

《竇娥冤》是我國十大悲劇之一。作者透過竇娥蒙受的千古奇冤,揭露了封建社會的黑暗,統治階級的昏庸殘暴,歌頌了竇娥的美好心靈和反抗精神。

竇娥的形象壯美動人,她的悲劇性格,具有深刻的社會意義和強烈的感染力量。

《竇娥》揭示的是元代社會的重重矛盾。吏治昏聵,法度不公,惡人橫行;百姓無告的黑暗現實,正是透過竇娥含冤受刑的故事集中體現的。竇娥的曲詞,道白,尤其是刑前三樁誓願是戲劇衝突的集中體現,是對黑暗社會的血淚控訴。

寫作手法

課文節選的第三折,是全劇高潮。這一折描述的是竇娥被綁赴刑場問斬冤死的經過。它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寫竇娥被綁赴刑場,以“端正好”,“滾繡球”兩支曲詞爲核心,痛陳了竇娥心中的怨憤之氣。第二部分寫婆媳訣別,竇娥訴冤,透過竇娥對婆婆的牽記表現了主人公心地善良的品德,透過竇娥的長篇獨白,陳述了主人公的滿腹冤屈。善而蒙冤,悲劇愈悲。第三部分寫竇娥三樁誓願,三樁誓願一樁樁將竇娥怨而生悲,悲而生恨的情感變化推向頂峯。就這點看,又展現作品積極浪漫的一面。

【重點語段研讀】

課文:沒來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憲,叫聲屈動地驚天。頃刻間遊魂先赴森羅殿,怎不將天地也生埋怨。有日月朝暮懸,有鬼神掌着生死權。天地也!只合把清濁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盜跖、顏淵?爲善的受貧窮更命短,造惡的享富貴又壽延。天地也!做得個怕硬欺軟,卻原來也這般順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爲地!天也,你錯勘賢愚枉做天!哎,只落得兩淚漣漣。

:由竇娥訴說自己莫名其妙地犯法受刑,接着說冤屈之大可“驚天動地”。竇娥含冤受刑,對命運的不平、天地的不公充滿了憤恨。由於內心悲憤到了極點,所以不由得對天地表示怨恨。這就自然引出了下面在這支曲子中對天地鬼神的指斥,控訴:“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爲地!天也,你錯勘賢愚枉做天!”

但作爲封建社會一個弱女子的竇娥,對於這樣不平的命運、不公的天地又能奈何呢?她的一腔悲憤只能以“兩淚漣漣”作結,抒發一下自己的痛苦和悲傷而已。

人物一出場,就讓我們看到一個冤屈至深,怨憤至極的竇娥出現在眼前。

課文:不是我竇娥罰下這等無頭願,委實冤情不淺;若沒些兒靈聖與世人傳,也不見得湛湛青天。我不要半星熱血紅塵灑,都只在八尺旗槍素練懸。等他四下裏皆瞧見,這就是咱萇弘化碧,望帝啼鵑。你道是暑氣暄,不是那下雪天,豈不聞飛霜六月因鄒衍?若果有一腔怨氣噴如火,定要感的六出冰花滾似綿,免着我屍骸現;要什麼素車白馬,斷送出古陌荒阡?你道是天公不可期,人心不可憐,不知皇天也肯從人願。做甚麼三年不見甘霖降,也只爲東海曾經孝婦冤。如今輪到你山陽,這都是官吏每無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難言。

分析:是竇娥的第一個誓言。她發這誓,是讓在場的人立刻了解她的冤屈。她的第二個誓願是,希望自己的冤屈將像古代的鄒衍那樣得到上天的反應。是她的第三個誓願,是希望上天能夠懲治邪惡。這三個誓願,層層深入地表現了竇娥對自己無辜蒙冤的強烈憤怒和堅決反抗。這三樁誓願又是她反抗性格的頂點。這是全劇的高潮,也塑造竇娥這個形象最成功的一筆。這樣,一個勤勞、正直、善良但又有強烈反抗精神的古代年輕婦女形象就豐滿、鮮明地立在觀衆的面前。

【解題指導】

一、參見【.寫作手法】

二、參見【重點語段研讀】

三、因爲竇娥的婆婆住在前街,竇娥要求去後街避開前街是怕自己的婆婆看出看見自己受刑而傷心。這充分顯示了竇娥淳樸善良的美好心靈。作者就此展現了竇娥性格中溫順善良的一個側面。使竇娥形象更爲完整豐滿。

四、1生,深甚,2糊突,混淆。3行,加在稱呼別人的詞後面,意爲“這邊”“那邊”或“這裏”,“那裏”。4則,只。

五、略。

【資料窗】

(一)有關元雜劇:元雜劇揭露黑暗現實,塑造一系列被壓迫者形象、歌頌人民的反抗鬥爭,極具深刻的思想內容和強烈的生活氣息。現實主義是創作的主流,不少優秀作品又是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結合的產物。以質樸自然,生動潑辣的北方民間口語爲基礎。創作爲舞臺演出緊密結合,構成動人的戲劇衝突。結構上一般爲四折一楔。“折”是音樂組織單元,情節發展的自然段落。一折相當於現在戲曲的一場或一幕。“楔”,篇幅短,位置不定,一般放第一折前對故事做簡單介紹,或折與折之間類似過場,起銜接作用。角色,每本只一個主角。男主角稱正末,女主角稱正旦。此外,男配角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淨俗稱“大花臉”,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異之處的人物。如張飛、李逵。醜:俗稱“小花臉”,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此外,還有孛老(老頭兒),卜兒(老婦人)、孤(官員)、徠兒(小廝)。音樂,每折限用同一宮調的曲牌組成一套曲子。只由“正旦”或“正末”獨唱。宮調即曲調,表聲音的高低,“曲牌”即曲譜,韻律要求嚴格,實際是按譜填詞。

劇本,由“曲詞”和“賓白”組成。“曲調”抒情強烈,起喧染和貫穿作用。“賓白”含對白(對話)和獨白。“獨白”具敘事性,對情節發展、人物塑造作用重大。劇本還規定了角色的動作表情,“稱範”或“介”及舞臺效果。

(二)有關作者,吳漢卿號齋叟,金末元初大都人。元代雜劇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國戲劇史上最早也是最偉大的戲劇作家,他與鄭光祖、白樸、馬致遠齊名,被稱爲“元曲四大家”。元代的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銳,關漢卿不滿社會現實,不僅寫劇本,有時還登臺演唱,借雜劇來揭露黑暗現實,寄託自己的社會理想。他一生創作雜劇有60多部,但大都散失,現僅存15部。《竇娥冤》、《救風塵》、《望江亭》、《單刀會》等流傳很廣。其中的《竇娥冤》是我國十大古典悲劇之一。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三)東海孝婦的故事:東海有孝婦,少寡,亡子,養姑(婆婆)甚謹。姑欲嫁之,終於肯。姑謂鄰人曰:“孝婦事我勤勞,哀其亡子守寡。我老,久累丁壯,奈何?其後,姑自經死。姑女告吏:“婦殺我母。”吏捕孝婦,孝婦辭不殺姑,吏驗治,孝婦自誣服。具獄上府,於公以爲此婦養姑十餘年,以孝聞,必不殺也。太守不聽,於公爭之,弗能得。乃抱其具獄,哭於府上,因辭疾去。太守竟論殺孝婦。郡中枯旱三年。(《漢書·於定國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