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樹林裏》第一課時的學案設計

教材分析

《樹林裏》第一課時的學案設計

《樹林裏》是《現代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課文部分第20課,樹林裏(第1課時)。這篇課文很有情趣,尤其是第二自然段出現的幾個象聲詞“啾啾啾、咚咚咚、卡滋卡滋、嘩啦嘩啦……”形象生動,會引起孩子們的興趣。教學時,引導學生在情境中識字。課文的插圖是彩色的,圖中的“鳥窩\樹洞\天牛 \毛毛蟲”栩栩如生,是看圖識字的好資源。憑藉教材優勢,讓學生愉快地識字。在此同時,也體會到樹林裏各種小生命的可愛。

設計理念

1.《語文課程標準》第一學段在“識字寫字”方面提出的要求是“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在教學中,教師創設情境,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目的在於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願望。

2.新課程標準下識字教學的走向是“課內識字,課外鞏固;課外識字,課內展示。”在課內,教師要充分地調集學生已有的.積累,在輕鬆的氣氛中讓學生自覺地多識字。

預設目標

1.認識“啾啾、咚咚、嘩啦”等詞語,交流孩子熟悉的像聲詞中的簡單漢字,並引導發現構字規律;看圖認識“鳥窩\樹洞\天牛 \毛毛蟲”

認識並會寫本課生字“音、細”。

2.正確地朗讀課文1——3自然段,初步感受樹林裏各種可愛的生命。

教學準備

詞語卡片、多媒體課件

教學流程

一、情境識字

(師:老師帶小朋友到森林裏玩玩。)

1.請學生進入“森林”聽聲音,說說聽到了什麼。

2.大屏幕出示“啾啾啾”、“咚咚咚”、“卡滋卡滋”、“嘩啦嘩啦”這幾個像聲詞,請學生自由讀,讀準字音。

(評說:運用現代媒體,將學生帶入一個有聲有物的環境中,增強了主體感受,激發學生識字、閱讀的興趣。)

3.交流:

猜猜說說“啾啾啾”、“咚咚咚”、“卡滋卡滋”、“嘩啦嘩啦”都是誰發出的聲音,小學二年級語文教案《樹林裏(第1課時)》。

①關於“啾啾啾”的學習

怎麼讀?“啾啾啾”是誰在唱歌?

④“嘩啦嘩啦”:有的說是泉水流動的聲音;有的說是小野鴨在小河裏游泳,翅膀拍打水面發出的聲音。

(4)師小結:這些都是樹林裏的聲音。(課件出示“聲音”一詞,學生齊讀。)

樹林裏,不同的鳥,不同的小昆蟲都會發出不同的聲音。

(課件出示課文的第一句:)

4.正確朗讀課文1-2自然段。

二、隨機識字

1.(播放課件錄音——幾種動物、昆蟲的叫聲)請學生認真聽,再說說還聽到過哪些聲音。

學生一般都能說出這幾種象聲詞:嘰嘰嘰、喳喳喳、呱呱呱、嘎嘎嘎、咩咩咩、嗡嗡嗡、喵喵喵。

教師隨機把這些詞和學生見面(如果學生說的詞,教師有準備的,就直接卡片出示。如果沒準備,教師就寫到黑板上。並有意識地把這些詞歸類。即是“口”字旁,又是形聲字的放在一起;是“口”字旁但不是形聲字的放在一起;不是“口”字旁的放在一起,如:汪汪汪。)

2.引導學生髮現構字規律。

師:看着這些詞語,你們有什麼發現嗎?

(學生一般有以下幾種發現:

(1)除了“卡滋卡滋、汪汪汪”,其他的都是“口”字旁;

(2)都是三個字的,三個字都是一樣的;

(3)都是動物的叫聲;

(4)都是左右結構的字,右邊的字表示這個字的讀音。)

《樹林裏》教後反思

有老師問我:“這麼好的一篇閱讀課文,教學時,我們一般都側重於閱讀,你爲什麼把它設計成識字課?”這個問題是我和師傅一起備課時就考慮到的。

新課程下的教材觀強調,語文教材只是促進學生髮展的“文化中介”和師生對話的“話題”。可見,教材只是憑藉。

《現代小學語文》給老師和學生留下了很大的創造空間,作爲一名實驗教師應該有這樣的創新精神和研究的態度。我們可以把《樹林裏》上成閱讀課,當然我們也可以把它設計成識字課,這是一種嘗試。關鍵是看這樣的課是不是真正的有趣、有效,課堂上有沒有孩子自己情趣的投入,思維的投入。

《語文課程標準》第一學段在“識字寫字”方面提出的要求是“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我很在乎“孩子是否喜歡”。教學時,透過“情境識字、隨機識字、看圖識字”這些識字方法,充分調動了孩子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在寬鬆、自然的狀態下進入情境、進入課文,去發現構字規律,在發現中積累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