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岳陽樓記》教案(北師大九年級必修教案設計)

古月一郎

一、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掌握文中重點文言詞彙,理解文章大意;

3、結合時代背景,體會范仲淹豁達的胸襟和遠大的政治抱負;

4、背誦課文。

二、教學重點

1、結合時代背景,體會范仲淹豁達胸襟和遠大抱負;

3、掌握文中重點文言詞彙,理解文章大意;

2、有感情朗讀並背誦課文。

三、教學難點

理解文中記敘、寫景、抒情、議論等表達方式的關係,品味文章寫作特色。

四、教具準備

錄音機、課文朗誦錄音、卡片、小黑板,默寫題每人一份。

五、課時安排

兩課時

六、教學程序

第一課時

一)匯入激興    2/

由江南三大名樓(黃鶴樓、滕王閣、岳陽樓)“樓以文傳”匯入。

二)檢查預習    15/

1、朗讀對抗賽:

推薦五名代表逐段朗讀課文,其他同學從字音、節奏、流利程度等方面評議,評出優勝者1-2名。

2、聽課文朗讀錄音,體會朗讀節奏、語氣,指導有感情朗讀。

3、譯詞搶答賽:

卡片出示重點文言詞彙,學生找出該字詞的出處,並搶答該字詞的用法意思,回答又快又正確、人次最多的小組爲優勝小組。

4、評價預習情況,齊讀課文,理解文章大意。

三)小組自學   10/

1、小黑板出示自學要求

小組合作,討論完成下列自學要求,準備競賽檢查

①本文綜合運用記敘、寫景、抒情、議論等多種表達方式,按表達方式本文可分爲哪幾個部分?

②翻譯本文記敘部分,並說說作者在什麼情況下作的這篇記。

2、小組自學討論,師巡視點撥。

四)競賽檢查   18/

1、整體感悟分段賽:

各小組代表說說自己分段結果並闡述原因,評出分段正確、解釋合理的優勝者1名。

(學生邊答評,教師邊板書)

板書設計:

岳陽樓記

范仲淹

一、(1)記敘:交代作記背景及緣由。

二、(2--4)寫景抒情:描寫岳陽樓及其周圍景色,引出遷客騷人各不相同的“覽物之情”。

三、(5)議論:從遷客騷人不同的“覽物之情”作進一步議論,抒發作者闊大胸襟和遠大的政治抱負。

2、齊讀課文,理解課文大意。

3、記敘部分翻譯賽:

各小組代表翻譯第一自然段,師生評議,評出翻譯規範、大意正確的優勝者1名,師簡介時代背景。

4、記敘部分背誦賽:

學生默讀第一自然段,看哪個同學最先背熟,獎勵優勝者1名。

5、競賽小結,頒發獎品,佈置背誦其它幾個部分。

第二課時

一)複習匯入  10/

1、有感情朗讀課文賽:學生自告奮勇有感情朗讀課文片段,學生評議,評出優勝者1-2名,齊讀課文。

2、背誦課文挑戰賽,任選一名同學擔任擂主,背誦課文,能背多少背多少,其他同學攻擂,背誦比前一位同學多則攻擂成功,爲新擂主,其他同學繼續攻擂,直至無人攻擂或全部背熟則誕生總擂主。

二)小組自學   15/

1、小黑板出示自學要求

小組合作,討論完成下列自學題,準備競賽檢查

①展開想象,描述作者所描繪的景物,並換位思考:此情此景你的心情會怎樣?和遷客騷人相同嗎?

②“覽物之情,得無異乎”和“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爲”兩句中的“異”字,分別指什麼內容?

③最後一段議論,抒發了作者怎樣的闊大胸襟和政治抱負?你怎樣看待這種憂樂觀?

2、小組自學討論,師巡視點撥。

三)小組檢查    15/

1、學生回答自學題①,師生評議,評出優勝者1-2名。

2、學生回答自學題②,師生評議,評出優勝者1-2名。

3、學生回答自學題③,師生評議,評出優勝者1-2名。

4、名句默寫賽:

師發默寫題,學生快速默寫,評出默寫又快又正確的優勝者3-5名。

四)課外擴展閱讀、專題蒐集   5/

1、競賽總結,頒發獎品。

2、引導課外閱讀並做專題蒐集(例蒐集“滕王閣”詩文聯,或其它古蹟名勝詩文聯)。

附一:默寫題

1、文中寫滕子京政績的句子是                           、                             。

2、文中運用對偶和借代手法寫景的句子                              、                             ;

運用對偶和比喻手法寫景的句子是                           、                             。。

3、對待生活中的物和事,我們應有                             、                             。  的闊達胸懷。

4、文中的“進亦憂”具體指:                                             ,“退亦憂”具體指:                                                 。

5、本文表達作者闊大胸懷和遠大政治抱負的千古名句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