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中圖版七年級下冊地理教案最新範文

作爲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透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那麼什麼樣的教案纔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中圖版七年級下冊地理教案最新範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中圖版七年級下冊地理教案最新範文

中圖版七年級下冊地理教案最新範文1

一、指導思想

在新課標理論的指導下,加強課堂教學,積極參加教科研活動,努力提高使教學水平和業務能力。同時,透過學習學生生活密切聯繫的地理知識,傳達地理思想,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初步能力,最終使學生從“會學地理”

二、基本情況分析

透過七年級上半年地理學習,學生對地理知識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具備了初步的讀圖分析、判斷的能力。對世界概況有了一定地瞭解

三、教材分析

本學期教學內容,共計三章,第一章《認識大洲》概括了各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氣候等情況.第二章《瞭解地區》本章透過具體實例分析各地的人文特徵.第三章《走近國家》具體說明了幾個國家各自特點。

四、本期教材重點、難點

(1)各大洲的地形特徵和氣候特徵。

(2)幾個大國的人文特徵。

五、總體教學設想

1、抓好常規地理課堂教學。認真備好每一節課,努力講好每一節課;保障每節一練,做到全批全改。

2、認真學習新課標理論,領會新課標精髓,用科學的理論指導教學實踐。

3、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切實做好地課備課資料的收集,整理工作,爲地理課件的製作準備充分的素材。

六、完成本期教學任務的具體措施

1、積極參加計算機培訓並不斷自學,提高課件的製作水平,爭創優秀課件。

2、積極參加教研教改活動,在教研處,教務處的指導下,努力使教育教學能力再上新臺階。

3、教學中關注學生的身心發展。結合學科特點,開展學科知識競賽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

4、認真參與集體備課,精益求精,爭創優秀教案。

5、參加聽課評課活動。虛心向他人學習,取長補短,不斷提高教學水平。

6、每次月度考試後,全面做好每個學生,每個班級的質量分析。注意發現教學和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並及時解決。

中圖版七年級下冊地理教案最新範文2

一、教學目標

共同完成七年級下冊地理教學任務,讓學生掌握各類基礎地理知識,提升學生的觀察能力、發展學生學習潛能,增加對世界各地地理知識的認識,讓學生們養成互助、合作、共同進步的良好精神狀態。

二、教材分析

第一章認識大洲

本章主要內容是瞭解亞洲、歐洲、非洲、南北美洲、大洋洲、南極洲的地理位置,學習並掌握其地形、氣候、河流、人口等知識。本章的重點內容是七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特點、氣候特點。難點是比較七大洲的氣候以及影響七大洲氣候的因素。

第二章瞭解地區

本章主要內容是學習並掌握東南亞、南亞、西亞、歐洲西部及南北兩極的有關的地理知識。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氣候、資源、人文、經濟等。本章的重點內容是掌握東南亞、南亞、西亞、歐洲西部的地形與氣候,以及南北兩極的地理概況。難點是以上各地的地理位置與氣候差異對農業的影響。

第三章走近國家

本章主要是學習並掌握世界上的一些主要國家,如美國、俄羅斯、日本、法國、澳大利亞等。瞭解其地理位置、地形地貌、資源氣候、經濟文化等。本章的重點是掌握以上各國的地形特點和典型的氣候特點,掌握各國重要的自然資源。難點是美國的農業帶的分佈。

三、重點、難點:

1、初步學會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說出各大洲的地形特徵和氣候特徵;

2、初步學會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說出幾個大國的人文特徵,能簡單分析人—地內在關係;

3、初步學會國家和地區的分析方法;

四、教學措施

1、認真鑽研教材,理清知識結構和教學思路,把握教材重點、難點。運用現代化教學設施,製作教學道具等,創設教學情境,設定多種課堂教學模式,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變被動學習爲主動探究。

2、強化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訓練,鞏固學生讀圖、填圖和繪圖的能力。利用地圖、地理填充圖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強化理性認識。同時做到教學過程中做到穿插回憶前面所學知識,增強知識的橫向和縱向聯繫,幫助學生形成比較系統的知識結構,爲今後的繼續學習作好鋪墊。

3、培養學生運用地理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組織好課堂教學,面向全體學生。注意收集學生反饋的資訊,並及時解決學生存在的問題,激發學生情感,創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和融洽的師生情感,從而更好的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

4、開展多種豐富多彩的課餘活動,充分利用電視、網絡等設施,多方位不斷拓寬學生的知識面,爲課堂教學注入新鮮的血液。

五、教學進度

教學內容課時安排周次

第六章第一節自然環境21

第二節人文環境22

第七章第一節日本23

第二節東南亞34-5

第三節印度36

第四節俄羅斯37-8

第八章第一節中東28-9

第二節歐洲西部29-10

期中考試11

第三節撒哈拉以南的非洲312

第四節澳大利亞213

第九章第一節美國314-15

第二節巴西215-16

第十章極地地區217

期末複習418-19

期末考試20

中圖版七年級下冊地理教案最新範文3

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從多方面培養學生讀圖方法和運用地圖的能力,使學生領會掌握學習方法的重要性,明確掌握地圖知識和技能,也是今後建設祖國所應具備的文化素質之一。

[知識和能力]

1.初步瞭解地圖上的比例尺、方向、圖例和註記以及等高線等基礎知識。

2.學會運用比例尺在圖上量算兩地間的距離,以及在地圖上辨認方向。

3.初步學會在各種地形圖上判斷地勢高低起伏狀況,以備將來能用在生活和生產上。

4.在地圖上識別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五種地形。

5.用比例尺量算距離,在地圖上識別方向、填繪常用圖例和註記。

6.在各種地圖上,學會判斷地勢起伏高低的方法,提高讀圖分析能力。

7.能夠使用目的(如旅遊)確定所選擇的地圖類型及其比例尺。

8.舉例說明一到兩種現代高科技地圖(例如遙感圖像和電子地圖等)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教學重點

1.比例尺的計算公式和線段比例尺。

2.經緯網地圖上辨別方向。

3.用海拔計算地面高度。

4.等高線稠稀與坡度徒緩。

5.分層設色地形圖。

教學難點

1.比例尺大小的判別以及與地圖內容詳略的關係。

2.在經緯網地圖上辨別方向。

3.在等高線圖上識別各種地表形態。

教學設計[匯入新課]

同學們,前兩節課,我們學習了地圖的基本要素——比例尺和方向,但是,要和地圖“對話”,獲取我們所需的資訊,這是不夠的,還必須認識和熟悉地圖的“語言”——圖例。

板書

地圖的基本因素——圖例

[講授新課]

提出問題

什麼是圖例?

指導閱讀

指導學生閱讀課本P13圖1.22中有關圖例的文字說明,以及課本P14第3自然段,使學生知道圖例是指:地圖上表示各種地理事物的符號,說明各種地理事物的文字和說明各種地理事物的數字,又稱註記。

組織活動

1.讓學生看課本P14圖1.24“一些常用圖例”,自己想辦法儘快記住一些常用的圖例。

2.讓學生以學習小組爲單位相互交流記憶的好方法。教師給予指導啓發,如點狀的符號有哪些?分別表示什麼地理事物?線狀的呢?面狀的呢?等等。

3.教師可用電腦逐個展示各種圖例,讓學生辨認,也可用課前準備的“圖例卡片”,進行“找朋友”或“對號入座”等遊戲。

4.組織學生進行繪製自己居住房間平面圖的比賽,看誰畫的又符合實際又美觀,圖上要有比例尺、方向以及自己設計的圖例等要素。

評價點撥

展示若干學生繪製的平面圖,點撥評價後說明記住圖例固然很好,但地圖一般都附有圖例,所以也不需去死記硬背,關鍵是要掌握識圖的方法和步驟。結合繪圖中的問題,強調在繪圖和填圖時,圖例要規範準確,特別是註記,應該字型清晰勻正,大小合適,排列應“橫寫自左向右,豎寫自上而下”,點狀事物不離點,線狀事物也是線,面狀事物不出面。

小結過渡

同學們,比例尺、方向、圖例是地圖的三個基本要素,只有熟練掌握了這些閱讀地圖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才能很好地與地圖“對話”,從地圖上獲取資訊。

板書

二、從地圖上獲取資訊

提出問題

1.當前人們的哪些社會活動會用到地圖,各需要什麼樣的地圖?

2.隨着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你是否知道人們除了

利用地圖之外,還有哪些方法、手段,能夠更加快速和準確地獲得有關地表環境狀況的資訊?

討論交流

教師指導學生閱讀課本P19第1和第3自然段以及閱讀材料“地圖家族一覽”,以學習小組討論交流,列舉說明。

評價點撥

教師根據學生髮言情況評價後小結點撥。

①人類的生產和生活都離不開地圖,如氣候分佈圖、農作物分佈圖、工業區或工業城市分佈圖、鐵路、公路分佈圖、旅遊景點分佈圖、商業中心分佈圖、政區圖、軍事地圖等。

②根據地圖的內容,通常可以劃分爲普通地圖和專題地圖兩類。普通地圖是反映自然和社會經濟一般特徵的地圖,概括程度高,多爲小比例尺地圖。專題地圖則是根據專門用途着重反映一種或幾種自然或社會現象的地圖。

③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特別是計算機在地圖繪製中的廣泛應用,出現了許多新型的地圖,地圖家族中新貴族不斷涌現,電子地圖、遙感圖像等使傳說中的“千里眼”“順風耳”變成了現實,人們能夠更快、更準確地傳輸和獲取地理資訊,給人們的生產和生活帶來更大的方便。

④根據目的和需要,選擇和使用地圖,查找和獲得所需的地理資訊,養成在日常生活中運用地圖的好習慣。特別是地理課的學習過程中更是離不開地圖,正如人們說的'那樣:“地圖是地理的眼睛”,如何才能充分利用地圖學好地理呢?

討論引導

教師組織學生討論交流地圖在自己學習地理過程中的體會後進一步引導:

1.運用地圖的方法——上課時要做到左圖右書,圖文結合,養成讀圖、用圖的好習慣。

2.運用地圖的步驟:

①看和指——在圖上找到所學地名,指出它的位置。

②讀和寫——生疏地名反覆讀,同音、近形、近義的地名要多寫。

③想和說——看到的事物要多動腦想,想好以後要表達出來,能夠“看圖說話”,把“啞圖”變爲“活圖”。

④變和畫——變是指在地圖上獲取的資訊,要善於遷移應用(分析問題,解答問題),畫是指要多動手進行畫圖練習。如照着畫、默着畫、反着畫(如圖上畫的是南半球某種現象,你就畫北半球相反的某種現象)、繁化簡、圖配文、創新畫等。

總之,學地理,在腦海裏時時、事事都要裝有一幅活地圖,逐步建立空間概念。

反饋練習

1.電腦展示下面三件事,把學生分成三個小組,每個小組分配一件事,讓各小組去組織分配的活動,看看需要選擇什麼樣的地圖,爲什麼?

2.各小組再去韓國漢城乘坐地鐵,讓學生完成課本P21活動2。

[課堂小結]

根據以下電腦展示,引導學生共同歸納地圖基本要素的內容,強調養成運用地圖的好習慣。

板書設計

作業佈置每個學習小組,用16開紙把學校的平面圖設計出來,以“我爲學校提建議”爲形式設計未來的學校建設方案;或以“我浪費時間了嗎”爲主題,結合現有城市地圖分析本組同學上學的路線是否最爲簡捷。地圖上要有自己設計的圖例及其他要素,以及繪圖小組同學的姓名,一週後,大家評比,看哪個組繪的最準確、最美觀。

中圖版七年級下冊地理教案最新範文4

一、基本情況分析

透過七年級上一學期的學習,學生對地理知識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具備了初步的讀圖、分析、判斷的能力,對世界概況有了一定的瞭解。但也有一少部分學生對地理學科的學習不夠重視,知識還沒有形成系統,沒有達到應有的水平。我將本着認真,嚴謹的教學態度開展本期教學工作,在新的學期裏希望揚長避短,深入學生,力爭取得更有效的教學效果。

二、教學目標分析

透過七年級地理下冊學習,使學生掌握必要的地理知識,讓學生具備必要的基本技能,對我們所處的世界有一個明晰的瞭解,對世界一些重要的國家和地區有着較爲詳盡的知識掌握。

三、教學措施

1、強化學生的基本技能,學會讀圖、填圖,從宏觀上了解地理單元的知識。

2、進行地理基礎知識和基本數據的強化記憶,對地理知識進行必要的儲備。同時,在本學期的教學過程中,穿插回憶上學期的世界地理基本知識,讓學生對世界地理能有一個系統的瞭解和掌握,也爲他們今後地理知識的學習打好基礎。

3、強化學生運用所學的地理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開展多種教學形式(如:辯論賽、課堂小討論、知識趣味競猜等),提高學生的運用知識的能力。

四、本冊教材分析

本學期教學內容,共計三章,第一章《認識大洲》概括了各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氣候等情況.第二章《瞭解地區》本章透過具體實例分析各地的人文特徵.第三章《走近國家》具體說明了幾個國家各自特點.

五、教材重點、難點

1、各大洲的地形特徵和氣候特徵;

2、幾個大國的人文特徵;

六、教學措施

1、強化學生的基本技能,學會讀圖、填圖、從客觀上了解地理單元的知識。充分利用地圖冊來實現這樣的教學目標和要求。

2、進行地理基礎知識和基本數據的強化記憶,對地理知識進行必要的儲備。同時,在本學期的教學過程中穿插回憶上學期的世界地理基本知識,讓學生對世界地理能有一個系統的瞭解和掌握,也爲他們今後地理知識的學習打好基礎。

3、強化學生運用所學的地理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開展多種教學形式,適當的運用多媒體教學,提高學生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

七、教研工作

1、要提高教學質量,關鍵是上好課。A、課前準備好課,認真鑽研教材,對教材的基本思想、概念,每句話,每個字都弄清楚,瞭解教材結構,重點與難點,掌握知識邏輯,適當補充有關資料,培養學生興趣、愛好,考慮教法。B、組織好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關注全體學生,注意資訊反饋,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情感。

2、搞好課後輔導,針對不同的學生現狀進行不同的教學方法。

3、積極參加聽課、評課活動,博採衆長,提高水平。

4、充分利用網絡,不斷拓寬知識面,開展課件教學,充分利用學校的多媒體教學設備,讓學生在興趣中學習和掌握知識。

中圖版七年級下冊地理教案最新範文5

教學目標

1.在地圖上找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領土組成和首都。

2.根據地圖和資料說出日本自然環境的基本特點,並能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瞭解日本的抗震防災意識。

3.運用地圖資料,說明日本海洋性季風氣候的分佈、特點。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掌握研究國家地理自然地理的方法

2.教學難點:日本爲什麼多火山、地震;日本的氣候爲什麼呈現“海洋性”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匯入,激活思維

觀看多媒體課件中的一組圖片,回答一個問題:這些圖片來自於哪個國家?

(二)展示目標

學生集體誦讀學習目標一遍,初步瞭解本節課的學習內容。

(三)自主學習

1.日本的地理位置

①半球位置

②緯度位置

③海陸位置

2.日本的領土範圍

①日本的陸地是由什麼組成的?

(提示:陸地一般由大陸、半島、島嶼等組成)

②自北向南分別是什麼?

③日本週圍的鄰國有哪些?在地圖上找到日本的首都

3.日本的地形

讀地圖冊32頁:日本羣島地勢及日本地形面積比較

①描述日本的地形特點

②日本第一高峯在哪裏?

③日本的平原是什麼?

4.日本的氣候

讀圖課本第10頁:亞洲氣候類型分佈

①日本的主要氣候類型是什麼?

②日本的氣候有什麼特點?

5.日本的資源

嘗試描述日本的森林資源、水資源、漁業資源及礦產資源(提示:是豐富還是不足)

(四)合作探究

要求:以小組形式進行合作探究;將探究結果寫在老師發的紙上面;時間5分鐘。

1.閱讀課本55頁圖8-1-3、地圖冊32頁日本在地震帶中的位置,嘗試分析日本爲什麼多火山、地震?

2.展示材料,日本2011年的3.11地震與中國2008年的5.12汶川地震相比,損失要小很多,爲什麼出現這種情況?日本的哪些抗震、防震措施值得我們學習?

3.東京和濟南都位於36°N附近,下表爲兩個城市的氣象數據。

①完成表格

②對比濟南的氣象數據,描述東京的氣候特點?造成此氣候特點的原因是什麼?

(五)風采展示

將合作探究的結果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展示。

(六)達標檢測

1.日本的地形以( )爲主。

A.山地、丘陵B.平原C.盆地D.高原

2.日本的自然資源中,比較豐富的是( )

A.石油和煤炭B.水能和森林

C.鐵礦和水能D.森林和石油

3.同步學習鞏固提升1—6題

(七)課堂小結

談一談你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