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七年級下冊地理美國教案

作爲一位傑出的教職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樑。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七年級下冊地理美國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七年級下冊地理美國教案

七年級下冊地理美國教案1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瞭解鄉村與城市的差異,聚落的主要形式,聚落的形成和發展。

2.能舉例說明聚落的位置、形態、建築與自然環境的關係。

3.瞭解保護聚落方面的世界文化遺產的意義。

能力目標

透過學生動手蒐集相關圖片,運用圖片說明城市與鄉村的特點和差別,培養學生聯繫實際,發現地理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地理能力,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透過學生分析城市的好處與不足,使學生樹立環保意識;使學生認識保護世界文化遺產的重要意義,樹立人地協調發展的地理環境觀。

教學重難點

1.城市景觀和鄉村景觀。

2.聚落與環境的關係。

3.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的意義。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匯入新課]人類可以說是喜歡羣居的“進階動物”,在人類發展的過程中,形成了各式各樣的有趣的“居住”景觀。請同學觀察下面幾幅圖,它們分別反映了什麼地方的景觀呢?(邊展示,學生邊回答,教師強調圖片分別反映了城市與鄉村的景觀。)

[承轉] 城市與鄉村都是人們集中居住的地方,這就是我們這節課將要學習的內容——聚落。

講述新課:

在學生了解聚落的概念後,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個人所見所聞,再舉些例子。

[承轉] 我們看了這麼多的例子,可以知道聚落的規模有大有小,小的只幾十人的村莊,大的可以大到上千萬的巨型都市;聚落的形式主要形式包括城市與鄉村,它們具有不同的特色。那麼,它們有何差別呢?

讓學生分別展示城市、鄉村景觀圖片:引導、啓發學生結合個人所見所聞,討論生活在城市裏有哪些好處?

[啓發] 教師可先啓發學生從圖片中的房屋密集、高度、道路的修築情況、商店、醫院等的多少,有無農田、果園、魚塘等方面對比,說明城市與鄉村景觀方面的差別。

[討論] 讓學生分組討論,結合個人的所見所聞,教師適當提示城市的學校教育條件、資訊流通的快慢、生活娛樂的內容等方面來比較城市與鄉村的差別;並由學生課前做好小課件,上講臺當小教師,與其他同學交流小組的討論結果。

教師可進一步引導學生從人口規模、從事的生產勞動等方面來討論城市與鄉村的差別。

[講述]:透過同學們的討論,不難看出,鄉村是人口規模較小的居民居住地。規模最小的叫做村莊,大一些的叫做城鎮,但我們也把它歸爲鄉村聚落。鄉村的周圍有農田分佈,居民主要從事農業活動,具有很大的生活、活動空間。而城市是人口達到一定規模,從事非農業產業的居民聚居地。城市人口密集,匯聚了大量的社會經濟活動,並對周圍的地區的發展起着顯著的帶動作用。生活在城市的確存在很多的好處。

但是,城市本身也存在着很多的問題,你我就身在其中,結合自己的生活體會,哪位同學起來說一說你認爲城市存在着哪些問題呢?

教師引導學生從交通擁擠、住房緊張、工業污染、大氣污染、水體污染、生活噪音、生活垃圾、就業困難等方面來進行討論。

[小結] 隨着城市的發展,人們對自然環境的改造越來越大,自然生態環境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所以我們更加要加強城市的綠化,管理與保護。在城市的建設中,要注意人與自然的協調關係,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創造出更美好的生存環境來。

[過渡] 前面我們瞭解了聚落的形態,主要包括城市與鄉村。但是自然界的地理事物是處於不斷的發展與變化中的,城市是在鄉村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隨着社會的不斷進步,將會有更多的鄉村發展成爲城鎮、進而形成大大小小的城市。

聚落分佈在世界各地,很不均勻,從前面的世界人口分佈知識,我們就可以知道,人口分佈不均,也反映聚落的分佈情況。

教師進一步引導:我們當地的民居建築有何特色呢?(學生回答)

[教師總結]:世界各地的民居風格不同,既能適應當地的自然地理環境,又與社會經濟生活關係密切,體現了當地的文化習俗等。

[承轉] 正因爲不同地區、不同時期的聚落建築風格各異,所以前人留下了很多獨具特色的文化遺產。

講述“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

[展示] 各類文化遺產的圖片,教師邊介紹邊引導學生欣賞圖片,然後請學生考慮圖片反映的內容有什麼共性?

[學生思考討論] 教師總結:世界文化遺產是人類寶貴的財富,它體現了不同歷史時期某個城市、某個民族、某個國家的文化精神,反映出當時的社會制度、民俗風情、經濟科技等到的發展水平以及其與環境的關係等。

[教師提問] 有人在古代建築物下刻寫“---到此一遊”,這種做法對嗎?(不對)爲什麼?(學生討論)

[小結]:文化遺產是人類寶貴的財富,具有極高的歷史、文化、經濟、科研價值,保護世界文化遺產的重要意義在於:爲我們研究人類各個時期的文化精神、社會制度、民族風情等有着重大的意義。特別爲我們人類如何去協調人地關係,合理地改造自然等,提供寶貴的資料!

[課堂總結]

課件展示課堂板書設計,概括本課知識要點:

1.聚落:人們集中居住的地方,可分爲城市與鄉村兩種形式;兩者的差別;

2.聚落的形成及其與環境的關係。

3.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

[課堂鞏固]

1.鄉村聚落類型及其人們從事的生產活動搭配正確的一組是 ( )

A.農村——放牧 B.牧場——伐木 C.漁村——捕魚 D.林場——種植

2.關於鄉村與城市聚落景觀差異的描述,正確的是……( )

A.城市自然景觀改變小、建築密而高 B.鄉村道路縱橫交錯,網線密集

C.城市人口密度大,商店、學校多 D.鄉村人們工作節奏快、文化生活豐富

3.影響聚落形成與發民的主要因素有……( )

① 地形

② 資源

③ 土壤

④ 水源

⑤氣候

⑥ 植被

⑦地質

⑧ 交通

七年級下冊地理美國教案2

【教學重點】

東南亞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和地形特徵

【教學難點】

馬六甲海峽和中南半島及馬來羣島地形的差異

【教學工具】

相關地圖和圖片

(匯入)上節課我們學了東亞,從東亞繼續南行,我們將到達哪個區域?東南亞

今天我們學習一個新的區域——東南亞

(板書)第九章 東南亞

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

在東亞政區圖上,找出東南亞的最北界,再找到中南半島和馬來羣島,中南半島的“中南”是位於中國之南而得名,北部與中國相連。

(讀圖並提問)與中國相鄰的國家?(越、老、 緬);

中南半島上有哪幾個國家?馬來羣島上有哪幾個國家?

內陸國(老)

世界上的羣島國家(印尼)

根據地圖大家比較一下東南亞所處的地理位置與東亞相比有什麼不同?(東南亞位與低緯,南緯10°和北緯25°,東亞位於中緯),赤道橫穿哪些國家(印尼)?這說明東南亞絕大部分位於什麼溫度帶?(熱帶)

(板書) 一、東南亞範圍:中南半島,馬來羣島

(讀圖提問) 從東南亞向東西南北行進分別是哪些大洋或大洲?

(北:歐亞大陸 南:澳大利亞 東:太平洋 西:印度洋)

(講解)東南亞位於南北兩個大陸,東西兩大洋之間,處於“十字路口”這種地理位置使此地自古以來成爲重要的戰略要地。

(板書)二 “十字路口”的重要位置

1、世界海運,航空運輸樞紐

展示“馬六甲海峽航海圖”閱讀介紹馬六甲海峽航海圖的小字。

(提問)日本稱“馬六甲海峽”爲“海上生命線”,爲什麼?

(學生討論回答)

(板書)2、 “馬六甲海峽”

展示“東南亞地形圖”

老一輩革命家陳毅贈緬甸友人的一首詩:我住江之頭,君住江之尾;我吸川上流,君喝川下水;彼此地相連,依山復靠水。山山皆向北,條條南流水。這首詩說明了什麼? 我國和中南半島山水相連

(讀東南亞地形圖並填圖) 中南半島的地勢如何?山山皆向北,條條南流,北高南低。知道學生用筆畫(紅河 湄公河 湄南河 薩爾溫江 伊洛瓦底江)

展示“湄公河上、下游地形剖面圖幾三角洲圖”,指圖講解:

這些河流上游流經山區的河段,切割作用顯著,河谷是橫剖面V字形,兩岸高山聳立,水流湍急,蘊藏着豐富的水能資源;下游河谷展寬,水流緩慢,泥沙沉積,河岸兩側形成沖積平原。入海口形成河道縱橫,地勢低平土質肥沃的三角洲。湄公河平原是東南亞的平原,是人口稠密,農業發達的地區。

(板書)三、地形的基本特徵

1、中南半島的地形特徵:山河相間,縱列分佈

引導學生觀察地圖,討論爲什麼大城市分佈在河流沿岸。

(總結) 自然條件限制人類生活。人類和自然息息相關。

展示東南亞地形圖,簡要介紹菲律賓的馬榮火山,繼續分析馬來羣島的地形特徵

(板書)2、馬來羣島的地形特徵:山嶺很多,地形崎嶇,多火山地震

提問 爲什麼馬來羣島多火山?

(太平洋板塊和印度洋板塊與歐亞板塊交界處,地殼運動活躍)

火山對當地人民有什麼影響?

雖然火山爆發會給附近人民帶來巨大的災難,但由於火山噴出的火山灰,形成了肥沃的土壤,人們都願意到這裏耕種,造成了爪蛙島的地少人多,人口稠密的情況。(引導學生看問題應該一分爲二)

七年級下冊地理美國教案3

教學目標:

1.瞭解美國的領土構成、地理位置

2.知道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種族構成複雜

3.瞭解美國的地形、氣候及農業生產的特點和主要農作物帶的分佈。

重點:領土構成、民族及種族構成、地形氣候及農業

難點:地形,氣候及農業生產的特點

教學過程:

Ⅰ、自學知識我展示:(5~8分鐘)

1.美國的半球位置: ,海陸位置: ,領土組成:本土部分、兩個外來洲 、 。因此美國是一個地跨 、 、 兩洲的國家。

2.美國人口 億,原有居民是 ,今天居住在美國的白種人、黑種人、黃種人200多年間移入美國的。經過長期的融合,形成統一的民族。美國人總構成複雜,白種人佔 ,黑種人佔 。

3.美國華人、華僑約 萬人,在 、 和 華人聚居的地方形成了著名的 。

4.讀圖說出美國地形區主要有哪三個?主要河流湖泊有哪些?

5.美國爲什麼被稱爲“農業大國”?

1.小組討論:外來移民的大量移入,尤其是今年科技移民的移入給美國經濟帶來什麼影響?給移出國帶來哪些影響?你如何看人才外流現象?

2.閱讀第81頁資料,說說華人華僑對美國有哪些貢獻?

3.小組活動:

讀第84頁,完成以下問題。

1.(1)~(5)並說說美國地勢東西方向上的變化有特點?三大地形區各有什麼特點?

2.讀圖說出美國降水量的分佈特徵。

3.讀圖完成(1)~(3)

4.小結:美國有哪些優越的自然條件(地形、河流、氣候三方面說明)適合發展農業?美國農業生產的特點有哪些?

5.拓展:比較美國與日本的農業有何不同?(條件?特點?)結論: 。

Ⅳ、我能掌握我總結。(10-15分鐘)

鞏固練習:填充圖美國部分

檢測反饋:

1.美國的唐人街主要分佈在 、 。美國原有居民是 。

美國的兩個海外洲是: 、 。

2.美國地理位置的優越性?

3.美國的自然條件有哪些優越性?

4.美國的農業有什麼特點?美國有哪些著名的農業帶?

5.自繪美國輪廓圖填注臨海、地形區、兩個外來洲、河流、湖泊。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1.瞭解美國的工業特點及分佈2.認識並理解高新技術產業對一個國家的發展所起的作用,從而樹立科

教興國的戰略觀念。

重點:美國工業特點及分佈、新技術產業

難點:美國工業發展的借鑑意義

教學過程:

Ⅰ、自學知識我展示:(5~分鐘)

1.讀圖9.12找出美國主要有哪些工業城市和工業區?

2.讀圖冊47頁說說美國主要有哪些工業部門?

3.美國工業的特點:擁有 ,工業產品種類 ,產量 ,技術 ,是世界上工業最發達的國家。

4.美國的硅谷在 ,因生產 而出名。

Ⅱ、明確學習目標(2分鐘)閱讀了解目標

Ⅲ、合作探究我快樂:(20-25分鐘)

1.自學內容交流反饋

2.閱讀材料第86頁說出美國有哪些工業產品居世界第一二位?從中說明美國是當今世界工業最 的國家。

3.小組討論:爲什麼美國能成爲世界上工業最發達的國家?

4.活動:讀第87頁,完成以下問題。

(1)閱讀4則資料,說說高新技術產業對美國經濟的促進作用。

(2)看圖9.11、9.12,總結高新技術產品的種類。

5.學生討論:中國工業發展的方向是什麼?我們應如何借鑑美國工業的發展的經驗?青少年應樹立什麼樣的信念?

鞏固練習:完成填充圖美國工業部分

自繪美國本土示意圖,要求填注臨海、鄰國、五大湖、主要工業城市等。

知識拓展:

高新技術產業主要包括:微電子工業、電腦軟件、機器人、通訊設備、計算機輔助設備、光纖技術、超導研究、生物工程、航天技術等

美國在計算機技術、電子電信、生物工程、化學及航空航天等高科技術部門居世界首位,在工業機器人、計算機芯片等方面落後於日本。

目前中國的那些高新技術產業有較大發展?

七年級下冊地理美國教案4

【教材說明】

本課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七年級(上冊)第四章第三節後兩個標題內容。本節內容是:體會聚落差異源自環境差異,認識聚落與環境的關係;瞭解聚落的發展表現,在變化中發現問題――傳統聚落在消失,在探討傳統聚落價值中認識保護文化遺產的意義。

【設計理念】

本課教學應該以體驗領悟、分析爲主,重在培養學生的探究興趣,體驗人地關係的和諧與發展,順應學生心理髮展趨勢,深入淺出地突破學生學習的畏難心理,瞭解地理知識的.現實和應用價值,在思想上獲得文化遺產是我們民族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園,產生無限的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創造力。爲其合作學習、多元化學習、終生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舉例說明聚落與環境的關係。

(2)懂得保護世界文化遺產的意義。

2.過程與方法

(1)透過分析聚落形成與發展的有利條件,理解聚落是環境的產物,必須適應環境才能更好地發展。

(2)透過理解體會傳統聚落的內涵與價值,懂得保護世界文化遺產的意義。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感受聚落與環境的相互適應,進一步理解自然環境與人類活動的關係。

(2)體會人類文明的發達程度和思想實踐上的智慧高度,培養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

(3)培養學生的求知慾;培養學生樂於分析問題,透過現象看本質,樂於合作與交流。

【教學重點】

聚落對環境的適應表現,保護傳統聚落的意義。

【教學難點】

聚落對環境的適應表現。

【教學方法】

整個教學過程運用教師引導啓發;學生積極思考,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問題引導法、交流合作法、自主學習法。

【教學過程】

一、推陳出新,創設情境

展示課件中不同聚落的圖片,啓發學生分析:分出鄉村還是城市,人們從事什麼樣的勞動生產活動,師生互動得出聚落的本質差異在於勞動生產方式。

轉承:勞動生產方式是人類利用自然、改造自然、適應環境,謀求生存與發展的手段,所以必須立足於環境。因而,聚落與環境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課件演示)

二、水到渠成,新知分佈

1.聚落與環境

師:探究事物間的關係必須弄清兩個方面:(1)弄清兩者之間的作用與影響。(2)理解相互適應表現。

師生共同分析歸納教材中影響聚落分佈的自然和人文因素。

設計意圖:學生可以根據書上的圖,還可以聯繫生活,活躍了思維並勇於探索發現和推斷,使他們在參與中感受成功的喜悅,從而更加自信,能更好地投入到學習當中去。

師:聚落是環境的產物。(學生認同後繼續)是人類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產物。不僅具有鮮明的環境特徵,還深刻地體現了人類對環境的適應智慧和改造水平。

展示課件中東南-帶雨林區的民居,西-帶沙漠區的民居,學生討論。

轉承:民居建築適應於環境,更適用於生活,它體現了環境更體現了人類的智慧。隨着人類文明的發展,聚落也在不斷的發展變化。可以說:傳統聚落記錄人類智慧的發展進程,它是濃縮了的歷史,而現代民居則體現了當今科學技術的發展水平,並在飛速發展中。

2.聚落的發展與保護

師:發展是一把雙刃劍,回望歷史,農耕文明的發展,生態退化出現了;如輝煌的巴比倫古國就是在發展農耕中,生態惡化後過早隕落的;工業文明的發展,環境污染隨之而來。所以我們在發展與變革中,一定要順應自然規律,權衡利弊,以保證進一步的發展。聚落的發展我們應如何面對呢?(課件演示)

學生快速閱讀教材總結聚落髮展表現及出現的變化。

設計意圖:設定問題學生回答,教師給予肯定,引發學生對消失中的傳統聚落的關注,先抑後揚,牽引着學生的心。

生:總結傳統聚落的價值。

師:全世界人民都已意識到這一點,並已經把在鄉村和城市建設中,如何保護聚落中有價值的紀念地、建築羣和遺址,處理好發展與保護的關係,作爲全人類共同面臨的問題了。

生:根據生活所見回答。

師:總結歸納:

(1)立法保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

(2)圈建保護。

(3)異地遷建保護。

轉承:有些極其珍貴的有代表性的文化遺產已經不再是某國某地爲保護自身特色和歷史的珍寶,而成了全世界人民的文化瑰寶了,那就要把它們列爲世界文化遺產加以保護了。

生:根據課件中圖片回答,瞭解37處世界文化遺產及其中有6處屬於傳統聚落類的文化遺產。

三、開闊視野,遷移拓展

師:放眼世界,被列爲世界文化遺產的傳統聚落還有很多,這裏是?(課件演示)

生:意大利水城威尼斯!

師:真棒哦!我們瞭解一下意大利水城威尼斯。那麼這裏?(課件演示)

生:中國的威尼斯――蘇州。

師:我們來談談你們對蘇州的印象。

生:水鄉,園林,人間天堂,蘇州工業園區。

師:蘇州是我們中國首批的歷史文化名城,小橋流水、民居老街、大小園林,真可謂是移步易景啊!

四、曬曬收成,展我風采

師:展示課件中關於蘇州的組圖。

生:根據課件所展示的圖片分組討論。

設計意圖:透過對蘇州園林的建築風格與環境的適應,和對蘇州發展的建議,讓學生把本節所得的思想加以應用,實現內化。

五、歸納總結,收穫累累

學生總結,教師點撥,強化重點難點。

六、興趣盎然,走進生活

師:蘇州在發展,我們家鄉也在發展,請分析一下我們的家鄉,有哪些與環境相適應的表現,它的發展應注意哪些問題?到網上查找詳細資料,寫成小論文,相互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