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精選】綜合實踐教案4篇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案准備工作,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綜合實踐教案4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選】綜合實踐教案4篇

綜合實踐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 學會辨認物品的所有者;

2、 學會根據場景詢問物品的所屬,以及英語中對應的表達法;

3、 學會如何寫尋物啓事和失物招領。

活動過程

活動1、 找主人:這是誰的┅┅?

課前準備教師收集一些學生物品:書、筆記本、手錶、鉛筆、鋼筆、尺子、鉛筆盒、橡皮、書包等

活動步驟:

1、把課前收集的物品展示給學生,問他們這些東西是誰的。

2、詢問幾個學生某些物品是誰的,然後把學生的名字填在表格裏。

3、讓學生互相詢問物品的主人。當所有的學生都做完後,和他們一起確認這些物品的主人,並歸還他們。

完成任務所需要的語言結構:

1。 Is this your book ? Yes, it is 。 It’s my book 。

2。 Is that your ruler? No, it isn’t。 It’s her ruler 。

活動2、介紹家人

課前準備:學生課下準備兩三張全家福照片。

活動步驟:

1、 把4—6個學生分成一組。

2、 小組活動,讓學生互相介紹自己的父母。、

3、 每一組出一個學生向全班介紹自己組員的父母。

完成任務所需的語言結構:

1、 This is my mother 。Her name is … That is my father。 His name is …

2、 This is Jack’s father 。 His name is … That’s Jack’s mother 。Her name is…

3、 Is his name …? Is her name…?

活動3、尋物啓事

Teacher: Have you ever lost anything ? How could you find it ?

活動步驟:

1、 先想想,你曾經丟過東西嗎?丟過什麼

2、 你通常如何尋找自己丟失的東西呢?

3、 寫一份尋物啓事,來尋找你丟失的東西。

4、 四人一組,把你的尋物啓事讀給你同組的人聽。

完成任務所需要的語言結構:

1。 My book is …

2。 My name is …

3。 Please call 928—6820。

綜合實踐教案 篇2

城裏孩子一方面對金錢非常漠然,一角錢掉在地上,他們大都置之不理、視而不見;另一方面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貴族待遇”又使他們對金錢強烈追求,花錢大手大腳,對父母的勞動缺乏尊重。

出於對以上現象的思考,我們組織學生親歷“掙一元錢、說一元錢、花一元錢”的過程,品味一元錢的價值,懂得“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惟艱”的道理,學會尊重父母,形成正確的金錢觀。

一、準備活動:

教師:

1. 提出活動任務——獨立賺取一元錢。

2. 佈置活動時間——星期六或星期日。

3. 要求學生隨時記錄活動情況、心得體會或寫日記,以便交流。

4. 準備攝像機並做好安全等工作。

學生:

1. 自由搭配成組。

2. 討論賺取一元錢的途徑。

3. 給小組命名、明確組內人員分工。

4. 創作小組口號、製作小組招牌。

5. 討論、確定活動地點和時間。

(學生經過自由搭配,共形成 “笨小孩打工團”、“醜小丫排檔公司”、“破爛大王”等六個體驗小組,以到大排擋、超市打工,賣《揚子晚報》、撿破爛等形式來賺取這一元錢。有的小組還創作了別緻的口號。)

二、賺取一元錢(略)

三、講述一元錢的故事

講述故事之前,我播放了他們活動時的錄像,學生立刻歡欣雀躍起來,我開始進入主題:“大家現在坐在教室裏,也許有千言萬語想向老師傾訴,如果我讓你們用一兩個字概括一下心中的感受,應該是什麼呢?”

學生經過討論、權衡,在黑板上分別寫下“苦”、“累”、“尊嚴”等字詞,然後開始爭先恐後地向我“訴苦”:

生1:我們寫下的是“難”。一是找工作難,二是過父母那關難,三是打工難。我先說第一“難”吧……

生2:我感受最深的是“尊嚴”。有一次,我問一位叔叔要報紙嗎?他沒理我,我又問了一遍,他才擡起頭白了我一眼。更可氣的是,一位叔叔一邊翻看報紙一邊說沒有時間看。我只賣了一次報紙,就有這樣的遭遇,那些整天賣報紙的人呢?賣報也是一種職業,賣報的人也需要尊重!”

(真實的也往往是最生動的,學生有了真實的體驗,就不會沒話說。大家經歷不同,但激盪在一起的,是他們相似的感想。)

四、品味一元錢

講述完各自的故事,我詢問了孩子們的收穫,開始引導學生進行冷靜的思索:“經過了這次活動,你覺得你們收穫最大的是什麼,是那些錢嗎?”

生1:我理解了“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意思。

生2:我對“社會”有了認識。在飯店我看到有些人吃飯非常浪費,他們一點兒也不覺得可惜。而好多窮人卻生活得很艱難。

生3:我覺得我更應該好好學習。現在我們乾的是粗活,將來學習好了,就能做世界尖端事業,爲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

生4:我覺得人的品質有差別,有的品行很好,有的品行很差。

生5:我覺得父母掙錢不容易,以前他們讓我少花錢我總不聽,現在想起來真有點慚愧。我想對我的媽媽說一聲:“媽媽,我愛您!”

他的發言博得了熱烈的掌聲。

(親歷“掙一元錢”之後,學生漸漸地冷靜下來,他們的記憶就像大浪淘沙一樣開始把活動的思考引向縱深,這時正是進行教育的絕好時機,也正是實現本次活動目標的關鍵點!)

五、花一元錢

爲了 “導之以行”,讓學生的深刻想法得以踐行,我們又組織了一次活動——讓學生把辛辛苦苦掙來的一元錢花掉。

學生都顯得很捨不得,紛紛選擇了比較有意義的方式:有的買了學習用品,有的給蹬三輪車的媽媽買了副手套,有的願意把它捐給希望工程,也有的選擇買幅裝飾畫作爲永久的紀念……

綜合實踐教案 篇3

列夫·托爾斯泰

教學目標

1、瞭解托爾斯泰的生平和作品,包括思想變化和人生追求。

2、透過文字的閱讀,感悟托爾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3、掌握比喻、誇張、排比的修辭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感悟托爾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匯入

請學生介紹列夫·托爾斯泰(你對托爾斯泰瞭解多少?)

列夫·托爾斯泰是19世紀俄國的偉大作家,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等。今天,讓我們跟隨奧地利作家茨威格,走進這位磨難中造就的偉人—列夫·托爾斯泰,探訪他深邃而豐富的內心世界。

二、整體感知

1)通讀全文,掃清文字障礙

(1)注音

髭(zī) 髯(rán) 鬈(quán) 黝(yǒu)黑

滯(zhì)留 禁錮(gù) 頷(hàn)首低眉 尷尬(gān gà)

鋥(zèng)亮 犀(xī)利 廣袤(mào)無垠 炙(zhì)熱

(2)釋義

黝黑:黑;黑暗。 滯留:停留不動。 愚鈍:愚笨;不伶俐。

器宇:人的外表;風度。 禁錮:束縛,限制。 酒肆:酒館。

軒昂:形容精神飽滿,氣度不凡。 尷尬:處境困難,不好處理。

犀利:鋒利;銳利。 侏儒:身材異常矮小的人。 熾熱:極熱。

粗製濫造:指產品製作粗劣,不講究質量。 藏污納垢:比喻包容壞人壞事。

鬱鬱寡歡:心情不舒暢,不快樂。 誠惶誠恐:惶恐不安。

鶴立雞羣:比喻一個人的才能或儀表在一羣人裏頭顯得很突出。

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容嚴肅莊重的樣子。

廣袤無垠:廣闊無邊。古代以東西長度爲“廣“,南北長度爲“袤”。

頷首低眉:低着頭顯得很謙卑恭順的樣子。

無可置疑:沒有什麼可被懷疑。黯然失色:用以表示相形之下暗淡無光。

2)讀後思考:

課文主要寫了什麼?大體可以分爲幾個部分?

本文是列夫·托爾斯泰的“肖像畫”(可參看前面的彩色插圖)

大體分爲兩個部分:(1-5)刻畫托爾斯泰的外貌特徵;

(6-9)描寫托爾斯泰那非同尋常的眼睛。

3)讀完全文後,你有什麼疑問?小組交流,互相質疑。

三、精讀文字

集體朗讀第一部分(1-5),思考:作者從那些方面來刻畫托爾斯泰的外貌特徵?(1-鬚髮 2-面部輪廓結構 3-面部特徵 4-長相 5-拜訪者的態度。)

1) 第1段主要寫了什麼?請你找出文中比喻和誇張的句子。

寫列夫·托爾斯泰鬚髮的特點。

面部輪廓的總體特徵:多毛,濃密的鬍鬚(反覆描寫)

比喻和誇張鋪排兼用:植被多於空地——喻“臉龐多毛”;

皺似樹皮——喻黝黑的臉膛;糾纏不清的樹根——喻眉毛;

泡沫——喻鬈髮;像熱帶森林般濃密——鬚髮;捲起的滔滔白浪——大鬍子。

作用:濃墨重彩的描繪,使人產生美的遐想。(比較插圖)

2)第2段的主要內容?託翁給人的印象是什麼?寫法上有什麼特色?

描寫面部輪廓結構。給人的印象:失調、崎嶇、平庸,甚至粗鄙。

大量的排比:整個面部像粗製濫造的小屋;額頭像樹柴;面板像村舍外牆那樣粗糙。

3)第3段重點寫了什麼?作者細緻刻畫樂面部特徵,那麼託翁美嗎?

面部特徵——重點寫面容表情,毫無避諱地展示了託翁外貌醜陋的一面。

4)第4段突出托爾斯泰“長相平平,是俄國普通大衆的一員”,作者是從哪些方面來寫的?

穿戴方面、職業方面、社會角色方面——意在表明托爾斯泰屬於俄國普通大衆。

關鍵句:他與全體俄國人民同呼吸共命運——揭示這一點,也就是揭示出托爾斯泰的人生追求和心路歷程。

5)第5段的分析:寫托爾斯泰的外貌令拜訪者感到失望。

寫心目中的托爾斯泰與親眼所見托爾斯泰的巨大反差,描寫了拜見時哪些方面?(身材特點、言行特徵、待客的方式)

四、佈置作業:

你覺得茨威格在對托爾斯泰的外貌刻畫中,那些地方描寫得最精彩?爲什麼?

假如請你來對托爾斯泰進行刻畫,面對他的圖片(或者課文前的插圖),你還會怎樣描寫?

第二課時

一、複習舊課

你覺得茨威格在對托爾斯泰的外貌刻畫中,那些地方描寫得最精彩?爲什麼?

假如請你來對托爾斯泰進行刻畫,面對他的圖片(或者課文前的插圖),你還會怎樣描寫?

前半部分對托爾斯泰的描寫,突出了哪兩個特點?

(一是托爾斯泰外貌的平庸甚至醜陋;二是他和普通人一樣,混在人堆裏分辨不出來。)

二、感悟文字

精讀6-9段:(都寫托爾斯泰那非同尋常的眼睛)

1)第6段:寫托爾斯泰犀利的目光。

用了什麼修辭?找出相關的句子(神奇的誇張和連珠的比喻)

寫出了托爾斯泰眼睛深刻、準確的洞察力。

2)第7段:寫托爾斯泰的眼睛蘊藏着豐富的感情。(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托爾斯泰豐富的`內心世界,透過眼睛充分表示出來。)

除了大量的比喻和誇張外,還用了什麼修辭?

(連續用兩組排比句式,寫托爾斯泰的眼睛可以抒發各種各樣的感情。)

引用高爾基地話作結,有什麼作用?

(運用誇張,乾脆有力,耐人尋味,很好地表現了托爾斯泰眼睛的觀察力、敏銳性和豐富性,寫出了托爾斯泰那種能把萬事萬物盡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觀察力。)他的作品反映了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課文中有一句話可作對比的註釋:再小的事物藉助這副透鏡都能看得清清楚楚,……這對眼睛連最微不足道的細節都不放過,同樣還能揭示廣袤無垠的宇宙。

3)第8段:寫托爾斯泰眼睛的威力。(關鍵語句的分析)

思考:犀利與威力是否重複?

爲什麼不描寫眼睛的其他特點?

A、“托爾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鬍子、眉毛、頭髮,都不過是用以包裝、保護這對閃光的珠寶的甲殼而已。”——先抑後仰

用粗鄙的外表來保護精美的珠寶,用粗鄙的外表來保護精美的珠寶,用粗鄙的外表來保護精美的珠寶。(眼睛)

B、“這對珠寶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間的物質吸進去,然後向我們這個時代放射出精確無誤的電波……”

用粗鄙的外表來保護精美的珠寶,對托爾斯泰眼睛的描寫,已經不再限於肖像描寫了,而是含蓄地揭示了托爾斯泰作爲偉大的現實主義藝術家,對他所處的時代作出準確、深入、全面的描繪,成爲時代的代言人。因爲他的文學創作,既來自對社會生活、人間世態的觀察、研究,同時又用他的藝術巨筆把它們準確地表現出來,展示了時代的本職和要求。

C、“當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轉而對準它們的主人時是十分可怕的,因爲鋒刃無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窩。”

這句話寫出了托爾斯泰作爲“清醒的現實主義作家”,對現實的批判是及其深刻而準確的。作爲19世紀俄羅斯現實主義頂峯的代表,托爾斯泰的筆鋒幾乎指向了社會的各個方面,特別是對沙皇的專制、法律的虛僞、貴族的腐朽、農民的貧困原因,無不給予深刻的揭示。這在他晚年的長篇鉅著《復活》裏表現得尤爲充分。他的作品引起沙皇政府的恐慌,曾企圖將他監禁或流放,但懾於他的聲望和社會輿論而中止。

4)第9段:讚美托爾斯泰犀利的目光,同時揭示他人生的不幸。(結合課後練習四,理解“幸福”的含義)

介紹托爾斯泰世界觀的轉變和晚年的經歷。

“具有這種犀利眼光,能夠看清真相的人,可以任意支配整個世界及其知識財富。”——這樣的人可以成爲整個世界及其知識財富的主宰和主人。

“能夠看清真相的人”常常是痛苦的,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智者的痛苦。如果托爾斯泰既是智者又是仁者,那麼他的痛苦將是雙倍的。托爾斯泰正是這樣的人,他看透了暴政、醜惡、虛僞和苦難,也看清了造成人間種種罪惡的原因,並盡其畢生努力去改變它。但事實總是事與願違,這纔是最大的痛苦。晚年的托爾斯泰厭棄貴族生活,決然放棄財產,以至和妻子家人產生矛盾,最後毅然離家出走,而客死於途中。

三、課堂小結:

《重讀大師》一書中王祥夫著文說:“讀托爾斯泰的小說,總似乎讓人能聽到一種深深的嘆息,感受到作家在無情地鞭撻着人類的靈魂,而同時,也能讓你感到他對人的深深的愛,一切都基於深深的愛。”學習了茨威格透過托爾斯泰的眼睛展示出的他深邃的內心世界,我們對這樣的評價更多了些理解。靜心去品讀代表他藝術高峯的《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我想,那長着大鬍子穿着布衣經常去和農民一起耙草的偉人會更深刻地走進我們的心靈。

四、佈置作業

模仿課文的描寫方法,傳神表現你最熟悉的一個人的外貌。

板書設計:

列夫·托爾斯泰

多毛、鬚髮濃密

欲 外貌特徵 面部 田野村夫的臉孔 崇

揚 (平庸甚至醜陋)憂鬱、消沉 敬

先 普通大衆 贊

抑 非同尋常的眼睛 犀利的目光 美

(敏察、深刻) 蘊含豐富情感

教後札記:描寫人物肖像一定要抓住人物特徵,描寫人物的眼睛一定要傳神。作者茨威格用他力透紙背而又妙趣橫生的筆爲我們描繪了一幅大文豪托爾斯泰的肖像畫,揭示出托爾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要反覆誦讀,用心感悟。

第一單元綜合實踐活動·獻給母親的歌

教育目的:多角度地認識自己的母親,體會平凡而偉大的母愛,尊重母愛,培養孝敬母親的感情。

教學重點:培養蒐集、處理、分析資訊的能力,學會用多種表達方式表達真情實感,學習寫人記敘性文章的寫作。

教學難點:透過活動,學會用恰當的方式向母親表達情感,學會理性得思考母愛及其內涵。

教法設計:活動 討論 創設情景

學法指導:討論

(一)活動設計:

道不盡的母愛

一、每位學生利用網絡、書籍等資源,蒐集一到兩則歌詠母愛的資訊,內容包括:1、描寫母愛的詩歌﹑小說﹑散文等文學作品;

2、新聞報道過的與母親有關的感人事蹟;

3、描寫動物世界母子之情的作品;

4、展現母親形象的繪畫﹑攝影﹑歌曲﹑廣告等作品;

5、與母親有關的格言﹑俗語。

二、然後將你找到的內容整理到綜合實踐活動記錄本上,併爲它們寫上簡明的文字說明:你爲什麼選擇它?這一內容何處打動了你的心?它讓你聯想到了什麼?

三、學生在課堂上進行這方面資料蒐集展示的同時要求他們能朗讀自己寫下的文字說明。

例如:畢淑敏《孩子,我爲什麼打你》這篇文章,我們先從朗讀的各項要求給他進行了點評,然後他再朗讀了自己對這篇文章的簡短說明:“這篇文章讓我想到我母親曾經打我的經歷,當時和事後我一直都在心裏對這件事耿耿於懷。後來我看到這篇文章,裏面有這樣一句話:‘我幾乎毫不猶豫地認爲:每打你一次,我感到的痛楚都要比你更爲久遠而悠長。因爲,重要的不是身累,而是心累……’我彷彿一下子被什麼東西觸動了一下。俗話說‘打在兒身,痛在娘心’,我的母親也一定如此吧。”我對他這段話的點評是,能由此及彼進行了聯繫,並真實地訴說了自己內心的情感變化,同時體會到“打在兒身,痛在娘心”的深沉母愛,實屬不易。

開展本項活動,旨在引導學生圍繞“母愛”這一主題把目光投注到各類文學藝術的題材和體裁中去,並透過爲你選擇的資訊寫作簡短文字說明的練習,培養學生對資訊進行解讀、思考、語言組織、表達的能力,這是一種寫作訓練的方式。

照片背後的母親

一、找出母親往日的照片,然後透過採訪的形式讓母親說一說照片背後的故事。

二、根據採訪日記整理你的採訪過程,尤其是其中的採訪記錄,要求:第一、以問答的對話式描寫來記錄;第二、注意母親和你的語言描寫要符合各自的身份、知識水平、閱歷經驗和當時採訪的環境;第三、這是對採訪內容的整理,注意詳略安排和內容取捨。

附:採訪記錄表

採訪主題

被採訪人

採訪人

採訪時間

採訪地點

採訪記錄

這一環節是由“剪不斷的‘臍帶’”中延伸出來的,開展這項活動,是促使學生主動了解屬於自己的那份“母愛”,體會母愛。教材中列舉了四個方面的內容,既不是要求面面俱到,也不是僅此而已,只是舉例,旨在提示,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來設計,因此我以照片作爲突破口,以採訪記錄作爲形式,重在要求學生透過採訪學習用個性化的語言來寫人。

母愛、我、一件事、一種感悟

一、回憶發生在母親和我之間的一件印象深刻的事情,然後再簡短地說說你對這件事的想法。(事情可以是你和母親的一次分歧,要求簡單說明分歧產生的原因、具體述說分歧雙方的表現、簡單說說分歧最終的結果,還有你對分歧的看法,比如現在和以前的想法有什麼不同;也可以是母親某一舉動對你的影響,具體說說母親是透過何種方式對你產生影響的,比如語言、行動等,這件事給你今後帶來了怎樣的觸動等)

二、將這件事和你的想法寫到綜合實踐活動記錄本上,或者列一個簡單的提綱,準備在課堂上進行口頭表達。

有一個單親家庭的孩子寫到這樣一位母親,她說:“小時候,媽媽爲了告訴我注滿水後的熱水瓶是危險的,她就把我領到熱水瓶邊,拔下蓋子,拿起我的小手在冒熱氣的瓶口上輕輕一放,然後再對我說:‘熱水瓶千萬不要單獨去碰,你瞧,它冒出來的煙已經這麼燙人了,裏面的熱水更可怕。’從此,我記住了怎樣去面對這個對我來說還是危險品的東西。還有一次是在晚飯後,媽媽在匆忙地收拾桌子,我就坐在一旁喝可樂。不知出於什麼原因我故意將裝可樂的杯子拿在手上晃來晃去。媽媽好幾次提醒我要小心,不要把可樂灑在她剛買來的漂亮桌布上,可我就是不聽。終於可樂和杯子一起落在了那塊嶄新的桌布上。媽媽一下子從廚房衝了出來,看了看桌布,又擡眼看着我。一段暴風驟雨肯定躲不過了,我以爲。可媽媽只是用很冷靜但卻很嚴肅的口吻問我:‘你說媽媽是會選擇桌布還是你?如果我現在很嚴厲地罵你,你一定會覺得委屈,這個家就剩你和我,我不希望咱們母女再產生什麼矛盾,所以媽媽選擇了你;但這件事你的確錯了,所以懲罰你把這塊桌布洗乾淨。’後來媽媽告訴我,當時她的確是氣壞了,但在氣頭上那一刻,她突然想到了自己曾在《讀者》上看到過的一篇文章,就選擇了用這種方式。這就是我的媽媽,她用她包涵母愛的方式教育着我,讓我從她身上學到了怎樣去面對和處理我將來遇到的事情。”這個學生的文章很真實很感人,她那麼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母親的良苦用心,並懂得用自己的感情和思考去迴應和體味這份母愛。同時她也能用具體的動作描寫和語言描寫去傳遞這份情感。

這個環節是由“多角度看母愛”的延伸。如果說,前兩項活動側重於瞭解和感受,那麼這項活動則側重於對母愛的理性思考。而且在寫作訓練上,更注重指導學生透過行動描寫來寫人,透過對文章內容的詳略處理、多種表達方式的結合來寫人。

報得三春暉

1、爲了報答母親的養育之恩,你已經做了些什麼?以後打算怎麼做?請你爲母親獻上一份子女之愛。

2、以“媽媽,我想對您說”爲開頭,寫一段話表達自己的心聲。

(二)課外延伸——寫作練習

以“母愛”爲話題寫作一篇文章。

溫馨提示:

1、文章可以這樣進行組織安排:以“道不盡的母愛”中找到的資訊和文字說明作爲文章的開頭,以“照片背後的母親”和“母愛、我、一件事、一種感悟”中的事例作爲文章的主題部分,注意透過語言、行動的描寫和詳略的安排來寫人物,以“報得三春暉”中“媽媽,我想對您說”爲開頭寫的話作爲文章的結尾,來完成一篇記人的文章。當然這不是簡單的疊加過程,需要同學們重新再創作。

2、根據提示1中的內容,可以寫作日記、書信等不同的文章格式。

課後練習

每年五月份第二個星期天是母親節,母親是子女成長的搖籃,是博愛的象徵,請你想想你所知道的關於母愛的詩歌、格言、俗語,與同學們一起賞析。

課後札記:注意指導學生對素材的分類整理。十班同學插入的關於“看電影時是否希望母親陪伴在你身邊”的辯論十分精彩,辯論效果出人意料。所以活動的設計,僅作指導。給學生充分的自由,可以收穫更多思維的火花。

綜合實踐教案 篇4

活動背景:

數學源於生活,用於生活,培養學生的生活能力是數學教學的根本,透過本次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能力及理財意識,做個節約型的小公民。

 活動目標:知識與技能

1、透過記錄家裏一週的開支,進一步熟悉用小數表示錢的方法,鞏固小數點加減法。

2、進一步認識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熟悉用折線表示數據的方法。過程與方法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操作幾交流的過程,提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瞭解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從小養成勤儉節約的習慣。

活動準備

1、學生準備課前調查家中一週的開支情況記錄下來,並完成如下統計表。

2、教師準備:課件、實物投影儀 [設計意圖]人人蔘與收集整理數據,使所有的參與者都能平等參與,積極主動參與,在參與中構建新的知識形成能力。

活動過程

一、引出課題教師:

同學們,人們在生活中每天都要消費,一個家庭也是一樣,每天都有不同的開支,不同的家庭開支情況也不相同,這節課我們就來交流一下我們班每個同學家裏的一週開支情況。探討開支的規律,學會做小管家。出示課題《小管家》

二、交流各家一週開支情況:

1、先在小組內交流

2、各小組選派代表彙報其家裏一週開支情況並回答問題:(課件出示)

(1)你是怎樣得到記錄單上的數據的。

(2)表中的“項目”、“金額”、“小計”、“總計”分別表示什麼?你是怎樣算的?

(學生彙報)

[設計意圖]

進一步熟悉用小數表示錢數的方法,鞏固小數加減法,以及數據的收集整理、統計表的製作。提高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透過小組內交流,讓學生感受到,不同的家庭開支情況也會不同,體會統計源於現實生活的需要,感受數學的應用價值,爲後面談意見和建議奠定基礎。

三、用折線統計圖表示一週的開支情況教師:

如果用折線統計圖表示出你家一週的開支情況。你打算怎樣設計統計圖。

1、用折線統計圖表示出你家一週的開支情況。

(對有困難的學生可以參考老師提供的統計圖表樣,也可向小組內同學學習繪製方法。)

課件出示:( )家庭一週開支統計圖

2、教師巡視,發現問題及時指導。

[設計意圖]進一步認識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熟悉用折線表示數據的方法。利用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發現家裏一週開支情況的週期性。發揮小組內成員相互學習,降低差異,共同提高的作用。

四、展示、交流、彙報:

1、同學們先在小組內交流製作好的統計圖,比比看誰的作品最美觀,選出來作爲優秀作品展示。

2、對選出的優秀作品在全班進行展示交流,(利用實物投影儀進行展示)同時說說你家的開支有什麼變化規律?交流後由學生進行評價。(從製作的美觀程度,及開支的大小,開支的項目上進行評價)

3、根據自己家一週的開支情況估算本月的開支,估算結束後進行全班交流,並說說具體的估算方法。(教師對學生的探索結果進行總結和點評)

4、對各家的開支情況你有什麼感受?你家的開支和理嗎?你有什麼建議?

生1:每個家庭週末的開支都比較大,原因週末休息,人們有時間採購、遊玩。

生2:生活開支如米麪油鹽菜,需求最多,但花去的錢不是很多;

生3:應酬、禮尚往來、朋友聚會雖次數不多,但佔用的金額卻不少;

生4:買衣服、看病也佔去了相當大的開支;

生5:水電暖、物業管理每月都有一定開支,不過比較固定;有的家裏這方面開支就大,有的家就比較少。

生6:我家買彩電花去了五千多元錢。有同學家還買了電動自行車。

生7:我認爲有的家裏開支還有不合理的地方。

教師:不合理的地方有哪些?你有合理的建議嗎?

生1:水電費如果我們節約用的話,可以節省一定的費用;我們要養成隨手關燈,關水龍頭的習慣,洗菜洗衣服的水可以用來衝馬桶。

生2:用於應酬,禮尚往來的資金多,禮尚往來可以進行改革,變一種方式,比如婚事簡辦,送鮮花等方式。節省下來的錢可以買一些書籍,還可以捐贈給有困難的人。

生3:我覺得生活開支必不可少,但衣服上的開支可以適當減少,不必追求過高檔次。

生4:我覺得父母掙錢很不容易,我們不應該亂花錢。 …… [設計意圖]在交流中,深化對知識的理解,從身邊熟悉的事物出發,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獲得自信的體驗,獲得發展,並體會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樹立節約意識,從小養成勤儉節約的習慣,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 活動小結:

大家都談得很好,要想日子過得好,就要合理開支,計劃支出,只有這樣才能收支平衡,日子才能越過越紅火。我們從小就應該懂得勤儉節約,不亂花一分錢。不浪費水電等地球資源,學會爲全人類着想。

六、佈置作業

把自己估算的本月開支向父母彙報,並針對如何節約開支這個問題向父母提出自己的合理化建議。

開展一次實踐活動:做一次家庭小主人,到超市購物一次,學會購物,學會理財。

 [設計意圖]

參與實踐,增加社會實踐經驗,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學會勤儉節約,學會理財,學會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