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糉子裏的故事教案13篇

作爲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教案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糉子裏的故事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糉子裏的故事教案13篇

糉子裏的故事教案1

一、作品賞析

(一)內容簡介

住在樹林裏的老奶奶爲小朋友們找到了許多故事,可是她突然生了場大病,病好後就不能說話了,這可怎麼辦呢?聰明的老奶奶把故事一個個全包進了糉子裏,誰吃了糉子,誰就會講故事了……

(二)主題分析

透過講述老奶奶把故事包進糉子裏,然後再尋找吃了會講故事的孩子的曲折經歷,引發孩子們對糉子的美好向往,同時激發起他們學講故事的願望。

(三)情節分析

密密的樹林裏有一座房子,裏面住着誰呢?一位躺在牀上、頭上敷着毛巾的老奶奶進入了小讀者的視線:啊,住在裏面的老奶奶病了!小讀者是否很擔心呢?

拄着柺杖的老奶奶出現在屋外,她的病好了,可是她拿着白米和葉子做什麼呢?

小動物們都來吃包着故事的糉子,可是“吱吱吱、哩哩哩、嘰嘰嘰……”不同小動物的叫聲一定引起了孩子們的興趣,也引發了焦慮:松鼠、狐狸、百靈鳥……它們不會說話!

於是小動物們找到了會說話的小姑娘,並動腦筋把她帶到了老奶奶家,小讀者的焦慮此時可以放下一半了。看,小姑娘吃了香噴噴的糉子,給大家講了一個又一個故事……小讀者一定也很想聽聽吧!

(四)角色分析

故事中的老奶奶胖胖的身體、自自的頭髮、圍着圍裙,除了生病的那幅畫面,都是笑眯眯的、慈祥的表情,讓人一看就覺得很親切。

故事中每個小動物的出現大都是笑眯眯、可愛的樣子,溫順的性格一覽無餘。而在找不回小姑娘的那刻,每個小動物的眉毛糾結、嘴角下垂,顯露出它們的苦惱。

小姑娘慌張、驚訝、開心的表情變化,正是她對“糉子裏的故事”從不知道到了解的心理轉變過程,刻畫得入木三分,讓人印象深刻。

(五)圖畫分析

1.畫面構圖、色彩

畫面的色彩明亮,大片黃黃的、橘色的暖色基調讓人在閱讀的過程中也能感受到故事所傳遞的溫暖、祥和的氣息,凸顯了故事的主題。

在構圖上,作者運用了大片的、簡單的背景來烘托人物和主題,使得人物的動作和表情十分清晰,突出了故事所要表現的主要情節。

2.圖畫中蘊藏的細節

圖畫書中老奶奶的髮髻、褂子和布鞋,小姑娘的朝天辮、花棉襖配小綠褲的服飾打扮,還有小揹簍、小陶盆以及溪邊淘米、洗糉葉的畫面……這些細節的刻畫與故事的主線“糉子”串連起來,展現出

濃濃的民俗韻味。

(六)語言分析

故事中的文字優美,娓娓道來,其中也不乏跌宕的情節,增強了故事的可讀性。

“吃吧吃吧,吃了糉子講故事”這句話反反覆覆,貫穿整個故事,使小讀者讀上去既琅琅上口,又充分表達了老奶奶的美好心願。

“糉葉”和“糉米”對於幼兒來說是新出現的詞彙,但加上了“又青又香”和“又圓又白”這兩對形容詞就比較容易理解和掌握了。

“採、洗、包、吃、講”這五個動詞將整個故事的情節串連起來:採糉葉——洗糉米——包糉子——吃糉子——講故事。

象聲詞“吱吱吱、哩哩哩、嘰嘰嘰”的出現既表現了不同動物的叫聲,同時也使得整個故事更具童趣。

二、活動設計

(一)活動設計

1、設計思路

老奶奶有許多好聽的故事,可是她突然生了場大病,病好後就不能說話了。爲了把故事講下去,聰明的老奶奶把故事全包進了糉子裏,並在小動物們的幫助下開始尋找吃了糉子會講故事的小朋友……

優美的故事娓娓道來,不禁引發了孩子們對糉子的美好向往,也同時激發了他們學語言、講故事的願望。

2、活動目標

(1)聽故事,理解老奶奶讓大家“吃了糉子講故事”的美好願望。

(2)樂於參與傳話、詞語接龍等語言遊戲,體驗聽說的樂趣。

3、活動準備

圖畫書、PPT課件

自制大糉子兩隻:一隻用來“傳話”,一隻用來“接龍”

糉子糖若干

4、活動過程

(1)經驗回顧,引發興趣

出示封面:

一吃過糉子嗎?糉子裏有什麼?

一聽說過包着故事的糉子嗎?今天就來聽一聽《糉子裏的故事》。

(2)傾聽、理解故事情節

①包糉子(出示第1~5頁):

一生病前,老奶奶有什麼本領?

一老奶奶爲什麼要包糉子?她有什麼願望?

小結:原來,老奶奶的願望是:吃吧吃吧,吃了糉子講故事。

②吃糉子(出示第6~1 2頁):

一誰吃了老奶奶的糉子?它會講故事嗎?

一學學小動物吃了糉子後的樣子。

小結:小動物們雖然吃了糉子,但是它們不會說話,所以不會講故事。

③講故事(出示第1 3~22頁):

一小動物用什麼辦法找來小姑娘吃糉子?

一小姑娘吃了糉子後怎麼樣?

小結:小動物們爲老奶奶引來採蘑菇的小姑娘,小姑娘吃了一個又一個糉子,講了一個又一個故事。

④完整欣賞故事:

一小姑娘帶着一肚子的故事回家了。如果你是小姑娘,你回家後會做什麼呢?

(3)遷移運用,開展遊戲

一老師這裏有幾隻大糉子,我們一起來吃糉子講故事吧!

①(拆開第一隻糉子。)傳話遊戲:

玩法:將幼兒分成兩組,將詞組傳給每組的第一個,幼兒依次傳話至最後一個,公佈答案,比比哪組傳的準確率高,哪組便獲得品嚐糉子糖的機會。

規則:傳話者要附在聽者耳邊傳話,聲音不能響但應清晰;聽話者要仔細傾聽傳話內容,儘可能正確模仿並傳遞。

②(拆開第二隻糉子。)詞語接龍:

玩法:將幼兒分成兩組,教師說出詞組後,由兩組幼兒輪流依次接龍,直到接不上爲止,接上的一組可獲得品嚐糉子糖的機會。

規則:詞頭接詞尾,可同音相接。

(4)延伸活動

一你們吃了糉子也練了講故事的本領,這裏還有最後一隻糉子,裏面有許多好聽的故事。老師把它放在區角里,下次你可以和朋友一起去試試一邊吃糉子,一邊故事接龍哦。

糉子裏的故事教案2

一、作品賞析

(一)內容簡介 住在樹林裏的老奶奶爲小朋友們找到了許多故事,可是她突然生了場大病,病好後就不能說話了,這可怎麼辦呢?聰明的老奶奶把故事一個個全包進了糉子裏,誰吃了糉子,誰就會講故事了……

(二)主題分析 透過講述老奶奶把故事包進糉子裏,然後再尋找吃了會講故事的孩子的曲折經歷,引發孩子們對糉子的美好向往,同時激發起他們學講故事的願望。

(三)情節分析 密密的樹林裏有一座房子,裏面住着誰呢?一位躺在牀上、頭上敷着毛巾的老奶奶進入了小讀者的視線:啊,住在裏面的老奶奶病了!小讀者是否很擔心呢?

拄着柺杖的老奶奶出現在屋外,她的病好了,可是她拿着白米和葉子做什麼呢?

小動物們都來吃包着故事的糉子,可是“吱吱吱、哩哩哩、嘰嘰嘰……”不同小動物的叫聲一定引起了孩子們的興趣,也引發了焦慮:松鼠、狐狸、百靈鳥……它們不會說話!

於是小動物們找到了會說話的小姑娘,並動腦筋把她帶到了老奶奶家,小讀者的焦慮此時可以放下一半了。看,小姑娘吃了香噴噴的糉子,給大家講了一個又一個故事……小讀者一定也很想聽聽吧!

(四)角色分析 故事中的老奶奶胖胖的身體、自自的頭髮、圍着圍裙,除了生病的那幅畫面,都是笑眯眯的、慈祥的表情,讓人一看就覺得很親切。

故事中每個小動物的出現大都是笑眯眯、可愛的樣子,溫順的性格一覽無餘。而在找不回小姑娘的那刻,每個小動物的眉毛糾結、嘴角下垂,顯露出它們的苦惱。

小姑娘慌張、驚訝、開心的表情變化,正是她對“糉子裏的故事”從不知道到了解的心理轉變過程,刻畫得入木三分,讓人印象深刻。

(五)圖畫分析 1.畫面構圖、色彩

畫面的色彩明亮,大片黃黃的、橘色的暖色基調讓人在閱讀的過程中也能感受到故事所傳遞的溫暖、祥和的氣息,凸顯了故事的主題。

在構圖上,作者運用了大片的、簡單的背景來烘托人物和主題,使得人物的動作和表情十分清晰,突出了故事所要表現的主要情節。

2.圖畫中蘊藏的細節

圖畫書中老奶奶的髮髻、褂子和布鞋,小姑娘的朝天辮、花棉襖配小綠褲的服飾打扮,還有小揹簍、小陶盆以及溪邊淘米、洗糉葉的畫面……這些細節的刻畫與故事的主線“糉子”串連起來,展現出

濃濃的民俗韻味。

(六)語言分析 故事中的文字優美,娓娓道來,其中也不乏跌宕的情節,增強了故事的可讀性。

“吃吧吃吧,吃了糉子講故事”這句話反反覆覆,貫穿整個故事,使小讀者讀上去既琅琅上口,又充分表達了老奶奶的美好心願。

“糉葉”和“糉米”對於幼兒來說是新出現的詞彙,但加上了“又青又香”和“又圓又白”這兩對形容詞就比較容易理解和掌握了。

“採、洗、包、吃、講”這五個動詞將整個故事的情節串連起來:採糉葉――洗糉米――包糉子――吃糉子――講故事。

象聲詞“吱吱吱、哩哩哩、嘰嘰嘰”的出現既表現了不同動物的叫聲,同時也使得整個故事更具童趣。

二、活動設計

(一)活動設計1

1、設計思路 老奶奶有許多好聽的故事,可是她突然生了場大病,病好後就不能說話了。爲了把故事講下去,聰明的老奶奶把故事全包進了糉子裏,並在小動物們的幫助下開始尋找吃了糉子會講故事的小朋友……

優美的故事娓娓道來,不禁引發了孩子們對糉子的美好向往,也同時激發了他們學語言、講故事的願望。

2、活動目標 (1)聽故事,理解老奶奶讓大家“吃了糉子講故事”的美好願望。

(2)樂於參與傳話、詞語接龍等語言遊戲,體驗聽說的樂趣。

3、活動準備 圖畫書、PPT課件

自制大糉子兩隻:一隻用來“傳話”,一隻用來“接龍”

糉子糖若干

4、活動過程 (1)經驗回顧,引發興趣

出示封面:

一吃過糉子嗎?糉子裏有什麼?

一聽說過包着故事的糉子嗎?今天就來聽一聽《糉子裏的故事》。

(2)傾聽、理解故事情節

①包糉子(出示第1~5頁):

一生病前,老奶奶有什麼本領?

一老奶奶爲什麼要包糉子?她有什麼願望?

小結:原來,老奶奶的願望是:吃吧吃吧,吃了糉子講故事。

②吃糉子(出示第6~1 2頁):

一誰吃了老奶奶的糉子?它會講故事嗎?

一學學小動物吃了糉子後的樣子。

小結:小動物們雖然吃了糉子,但是它們不會說話,所以不會講故事。

③講故事(出示第1 3~22頁):

一小動物用什麼辦法找來小姑娘吃糉子?

一小姑娘吃了糉子後怎麼樣?

小結:小動物們爲老奶奶引來採蘑菇的小姑娘,小姑娘吃了一個又一個糉子,講了一個又一個故事。

④完整欣賞故事:

一小姑娘帶着一肚子的故事回家了。如果你是小姑娘,你回家後會做什麼呢?

(3)遷移運用,開展遊戲

一老師這裏有幾隻大糉子,我們一起來吃糉子講故事吧!

①(拆開第一隻糉子。)傳話遊戲:

玩法:將幼兒分成兩組,將詞組傳給每組的第一個,幼兒依次傳話至最後一個,公佈答案,比比哪組傳的準確率高,哪組便獲得品嚐糉子糖的機會。

規則:傳話者要附在聽者耳邊傳話,聲音不能響但應清晰;聽話者要仔細傾聽傳話內容,儘可能正確模仿並傳遞。

②(拆開第二隻糉子。)詞語接龍:

玩法:將幼兒分成兩組,教師說出詞組後,由兩組幼兒輪流依次接龍,直到接不上爲止,接上的一組可獲得品嚐糉子糖的機會。

規則:詞頭接詞尾,可同音相接。

(4)延伸活動 一你們吃了糉子也練了講故事的本領,這裏還有最後一隻糉子,裏面有許多好聽的故事。老師把它放在區角里,下次你可以和朋友一起去試試一邊吃糉子,一邊故事接龍哦。

(二)活動設計2

1、設計思路 孩子們見過糉子、吃過糉子,但不瞭解糉子。包糉子、吃糉子作爲我國民間節日“端午節”的傳統習俗之一,以故事主要線索的形式出現,更易於爲孩子接受和理解。怎樣

包糉子?吃糉子的由來是什麼?端午節還有哪些民俗活動?結合“我是中國人”的大班主題,《糉子裏的故事》將引發二場孩子們關於“糉子”的大討論以及“端午”熱。

2、活動目標 (1)熟悉故事情節,能學說老奶奶的心願。

(2)瞭解一些端午節的習俗,和朋友一起品嚐糉子,分享節日的快樂。

3、活動準備 鎊圖畫書、PPT課件不同形狀、不同餡料的糉子圖片

不同餡料的糉子若干,餐刀、水果叉若干

4、活動過程 (1)匯入激趣

一(播放課件。)你吃過糉子嗎?糉子裏有什麼?

一(出示圖片。)你還看到過怎樣的糉子?

一聽說過糉子裏的故事嗎?

(2)講述故事

①完整講述:

一老奶奶爲什麼要包糉子?

一誰吃了糉子?最後誰會講故事?

一糉子裏包着的到底是什麼?

糉子裏的故事教案3

【活動目標】

1.在看看、猜猜、說說中理解故事內容,感受遊戲的快樂。

2.養成仔細傾聽的習慣,能用語言清楚連貫的表達。

【活動準備】

《糉子裏的故事》ppt

【活動過程】

一、匯入:今天老師要給小朋友講一個故事,故事裏有好玩的,也有好吃的,想聽嗎?

PPT(指着糉子問)這是什麼?(糉子)你吃過糉子嗎?什麼節日裏吃的?你喜歡吃什麼餡的糉子?現在就給你們講一個《糉子裏的故事》

二、理解故事

PPT(小動物聽老奶奶在講故事)至老奶奶會請誰吃糉子、講故事呢?你想請誰吃糉子、講故事呢?

小鳥(小鳥還真的吃了糉子,肚子裏也有了故事,可是小鳥撲棱撲棱地講不出故事),你請誰吃糉子,講故事

小猴小兔、小狐狸、小松鼠等等

那麼請誰呢?——引出請小朋友吃糉子,講故事。

三、語言遊戲

1.你們會講故事嗎?你的故事哪裏來的?

2.你們想去老奶奶的家裏吃糉子嗎?想去老奶奶的家裏吃糉子,必須先吃我的糉子,看看我的糉子裏都包了些什麼呢?

3.“吃吧吃吧吃了糉子講故事”邊說邊開啟第一隻糉子包。

玩遊戲:詞語接龍

4.我們來看看第二隻糉子“吃吧吃吧吃了糉子講故事”

玩遊戲:悄悄話

悄悄話怎麼說的,說說看

5.第三隻糉子“吃吧吃吧吃了糉子講故事”

遊戲:故事接龍:小熊走在森林裏----後面讓小朋友隨意接,把故事發展下去……

四、欣賞故事結尾

一個小女孩來到小屋前————結束

五、結束部分

孩子們,奶奶會講故事嗎,會包糉子嗎?還有20多天,就是端午節了,小朋友在家裏可以邊吃糉子邊聽奶奶講故事,也可以把自己的故事講給奶奶聽,好嗎?

糉子裏的故事教案4

活動目標:

1、認真觀察圖片,理解故事的內容;

2、大膽想象並講述故事內容;

3、理解故事內容,記清主要情節,初步學習人物的簡單對話。

4、理解故事內容,能認真傾聽,有良好的傾聽習慣。

活動準備:

1、幼兒在活動前對包糉子的材料及方法有所瞭解。

2、《糉子裏的故事》

活動重難點:

重點:透過觀察小動物們的動作、表情,大膽猜測故事內容。

難點:在看看、說說、猜猜中理解故事的情節,激發幼兒閱讀興趣。

活動過程:

一、謎語匯入,引出主題。

1、謎語:三角四楞長,珍珠裏面藏,要吃珍珠肉,解帶脫衣裳。

提問:猜猜是什麼食物?小朋友你們吃過糉子嗎?什麼節日我們要吃糉子?你喜歡吃什麼味道的糉子?

2、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個關於糉子的故事!故事中的糉子裏面包的和你們吃過的都不一樣,那它包着的是什麼呢?讓我們一起來看圖書、聽故事吧,答案就在故事裏。

3、教師出示ppt1,引導幼兒認識故事題目《糉子裏的故事》。

二、出示圖片,幼兒觀察圖片內容,大膽講述故事情節。

1、出示ppt2,師:老奶奶的肚子裏裝滿了故事,她的故事可多啦!大家都喜歡聽她的故事。

提問:有哪些小動物來聽老奶奶講故事啦?(小松鼠、小狐狸、小兔子、小猴子、小鳥)

這麼好聽的故事,大家聽的怎麼樣?(認真、專心致志)

2、出示ppt3,提問:

⑴老奶奶生了一場大病以後,不能大聲講話了,大家再也聽不到好聽的故事了。老奶奶很着急,那該怎麼辦呢?你有什麼好辦法嗎?(鼓勵幼兒自由發表自己的想法)

⑵師:小朋友們幫老奶奶想了這麼多的辦法,我們來看看老奶奶她是怎麼做的呢。

3、出示ppt4,提問:

⑴有哪些東西?(糉子葉、糯米)

⑵老奶奶在幹什麼?(包糉子)她的表情是怎樣的?

⑶教師小結:原來,老奶奶她有一個心願,就是把故事包在糉子裏,誰吃了糉子,誰就能講出好多的故事。

4、出示ppt5、

5、老奶奶把糉子做好了,誰會來吃呢?

6、提問:

⑴ppt5:誰來了?(小松鼠)吱吱吱,吱吱吱,來了一隻小松鼠。吃吧吃吧,吃了糉子講故事。

⑵ppt6:小松鼠吃了糉子講出故事了嗎?"(沒有)

⑶師小結:小松鼠吃了糉子,肚子裏馬上有了故事,可小松鼠不會說話,一個勁地叫:"吱吱吱···"就是講不出故事。接下來還會有誰來呢?

7、出示ppt7、8,提問:

⑴ppt7:誰又來了?(小狐狸)哩哩哩,哩哩哩,來了一隻小狐狸。吃吧吃吧,吃了糉子講故事。

⑵ppt8:小狐狸吃了糉子能講出故事來嗎?(不能)

⑶教師小結:小狐狸吃了糉子,肚子裏也有了故事,可小狐狸也不會說話,一個勁地叫:"哩哩哩···"就是講不出故事。

8、結合小松鼠、小狐狸吃糉子的情景,鼓勵幼兒大膽猜想其他小動物來吃糉子的情景。

⑴除了小松鼠和小狐狸外,還有哪些小動物也來吃過糉子了?(小鳥、小兔、小猴)

⑵引導幼兒分別想象並講述小鳥、小兔、小猴來吃糉子的情景。

①師:你們能不能學着老師講小松鼠和小狐狸來吃糉子的話說說其他小動物呢?

②它們都講出故事了嗎?

③這麼多小動物吃了糉子,肚子裏也有了故事,那爲什麼講不出故事呢?7、出示ppt9,提問:

⑴它們講不出故事覺得怎麼樣?(很難過、着急)引導幼兒觀察小兔和小狐狸的表情以及小動物們周圍的各種符號,大膽猜測小動物們的心理活動。他們之間會說些什麼?

⑵小動物雖然吃了糉子,但它們不會講話,講不出故事,怎麼辦呢?真着急。你有什麼辦法嗎?

⑷我們一起來看看小動物們想了一個什麼辦法?

8、出示ppt10、11,提問:

⑴ppt10:這個時候,誰來了?(小姑娘)小姑娘在幹什麼?(採蘑菇)

⑵師:原來,小動物們是想請小姑娘來幫助它們,爲什麼小動物們會請小姑娘來幫忙呢?(因爲小姑娘會說話)⑶小姑娘會答應幫它們嗎?

⑷ppt11:小姑娘答應它們了嗎?小姑娘爲什麼要逃跑呢?

⑸教師小結:小動物們高興得一起衝過去,吱吱吱、哩哩哩、嘰嘰嘰,叫個不停。小姑娘嚇壞了,所以,小姑娘扔下竹籃拼命逃。

9、出示ppt12、13、14,提問:

⑴ppt12:小姑娘嚇跑了,那該怎麼辦呢?

⑵ppt13:小動物們用了什麼辦法把小姑娘找回來?

⑶ppt14:小姑娘回來了嗎?她是怎樣回來的?

10、出示ppt15、16、17、18:提問:

⑴ppt15:師:小姑娘採呀採,一直採到小房子跟前。老奶奶站在門口等着小姑娘,她看到小姑娘,會怎麼說?(美麗的小姑娘,快來吃糉子,吃了糉子講故事)

⑵ppt16:師:香噴噴的糉子真好吃,小姑娘吃了一個又一個。把故事全吃到肚子裏去啦!

反思

選擇這個故事,是因爲今天正好是端午節上來的第一天,孩子們對糉子的熱情尤存,它本是大班的一個故事教學內容,我把它改編過了,故事也重新改過了。我把目標定位在情感表達和語言表達方面。在設計環節時,第一部分是一個引子,其中有一個提問:吃了糉子肚子感覺飽飽的,(孩子們很自然地說出飽飽的),爲下面吃故事糉子,肚子裏有了許多故事,埋下了一個伏筆。第二部分故事欣賞環節中,我第一次的設計是讓孩子第一遍就完整的欣賞故事,試教下來,能力強的孩子把整個故事的大致意思全部都複述了出來,使問題的設定無法正常推進。於是,我想到把故事分成兩段,第一段結束後,讓孩子們自己幫小動物想辦法,進行發散性思維,激活幼兒在教學現場的思維(第二次試教時效果很好)。這裏我也有另外一個用意,語言活動中,由於孩子往往是坐的時間比較長,容易產生思維疲勞,在這裏頓一下,讓孩子們自由想象,能重新調動起孩子繼續學習的積極性,思維也能活躍起來。(拆糉子這個環節,也有相同的作用)

最後,我把故事包在糉子裏,強烈地構起孩子想看,想說的願望。其中,解糉子的過程中,孩子們可以學習如何解開,在遇到相同的故事時,孩子自然地說:‘我們的故事是一樣的’,於是,我順利地引到合作講故事。在故事的提供上,我準備了適合不同層次幼兒需要的故事,有兩副畫面的,三副畫面的,最多是四副畫面的。本來我在糉子上沒寫名字,後來考慮到,如果不寫名字,能力相對比較差的孩子,如果拿到四副畫面的故事創編,那對他的難度就會比較大,孩子就會失去創編的興趣。

在最後一個環節,分享故事中,我的引導還不夠,集體教學活動,既要有目標的意識,有對教學活動期望效果的追求,更要關注過程的價值,讓幼兒在活動中獲得成長有意義的經驗;既要有精心的預設,使教學活動在研究孩子、研究教材的基礎上,更要給幼兒以生成的空間,並有效地迴應幼兒大量不確定的生成問題。在迴應孩子方面,我覺得自己做的還是非常不夠的。

整個活動,孩子們都處於一種比較活躍的狀態,隨着環節一步步地推進,孩子自然產生了強烈的想“說”的願望,自然達到了預設的目標。

糉子裏的故事教案5

一、談話匯入

1、出示圖片,提問:圖片上有誰?

(幼兒自由回答)

2、發生了一件什麼事?(出示第2張圖片)引導幼兒說出:“吃糉子。”

3、你們什麼時候吃過糉子?

4、糉子有個節,你們知道什麼節嗎?

5、小結:端午節那天就是吃糉子。哎,你們都吃過什麼糉子呢?

6、其實糉子還可以包很多很多的好吃的東西。今天這個糉子裏包着什麼呢?有一個故事名字就叫做“糉子裏的故事”

二、講述故事《糉子裏的故事》

1、教師有感情的講述故事。提問:小朋友,你們覺得老奶奶回請誰來吃糉子講故事呢?

2、幼兒自己回答,教師引導,知道小朋友講出請小朋友來吃糉子講故事。

3、你們的故事從哪裏來的?

4、誰想去老奶奶家吃糉子講故事?那先來吃吃濛濛老師的糉子。

三、吃糉子

1、第一個糉子—————聽話(奶奶說:吃吧吃吧,吃了糉子講故事)

提問:老奶奶剛纔用了什麼東西包糉子?

再來聽一句話:春天來了,百花齊放,漂亮極了。

春天來了,小草綠了,百花齊放,漂亮極了。

2、第二個糉子—————接龍(用什麼話開啟它?)

3、第三個糉子——————悄悄話:我今天精疲力盡。

你看那個滿面春風。

四、小女孩來到老奶奶屋前

1、遊戲互動兩邊之後,小結。我們班今天有許多的小朋友都可以去吃老奶奶的糉子講故事。當我們出發在路上的時候,小女孩也在採着蘑菇,採着採着到了老奶奶的屋前。老奶奶招招手,好像在說:“來吧來吧,快來吃糉子。吃了糉子講故事。”

4、小女孩吃了一個糉子,肚子就有一個故事,吃了許多糉子肚子裏就有許多的故事。她就把這些故事告訴了小動物,小動物們極了。可是小女孩覺得還不夠,她要把故事告訴她幼兒園的朋友。於是她就告別了小動物們,回到幼兒園講故事。

5、提問:你們的奶奶會包糉子嗎?會講故事嗎?

6、放學後回家去請奶奶包糉子讓奶奶在糉子裏包個故事。

活動反思與意見

整個活動我覺得環節比較緊扣,教態情切,師幼能很好的互動。在遊戲互動中我做了一個大膽的嘗試,多次使用成語來讓幼兒傾聽,顯然這個對於大班孩子來說有點難度而導致在互動中顯得有點生硬。另外,我覺得在遊戲結束之後,由於自己自己的大膽嘗試導致與設想的結果不一樣,頓時有點慌了,應該用“看來我們沒能透過老奶奶的考驗,來看看接下來誰可以去老奶奶家吃糉子講故事你呢?”來過渡結束部分的故事,可能會聽起來更自然一點。最後,我以“糉子”爲誘餌和他們一起。雖然這三個遊戲並沒有太大練習,但卻能鍛鍊幼兒語言表達能力,透過有趣的遊戲。使活動的氛圍更活躍。最後遊戲結束後以“小女孩在森林裏採蘑菇走到了老奶奶屋前”將幼兒待會故事中並結束了。

糉子裏的故事教案6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能用語言清楚連貫的表達。

2.養成仔細傾聽的習慣,在體驗中感受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PPT、3只糉子。

活動過程:

(一)匯入1..出示糉子,引出故事《糉子裏的故事》

師:你們吃過糉子嗎?什麼味道的?(豆沙、肉、蛋黃)小結:原來糉子裏面可以包各種各樣的餡兒,那你們知道什麼時候要吃糉子呢?

2.簡單講述糉子的來歷: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這一天我們要吃糉子。這是我們中國人的節日,大家要記住哦。

3.我這個糉子和你們吃的可不一樣,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聽聽《糉子裏的故事》吧。

(二)欣賞故事1.分段觀看PPT,欣賞故事。

(在密密的樹林裏--也就不能把找來的故事講給小朋友們聽了。)師:這位老奶奶有個非常大的本領是什麼?可老奶奶現在不能說話了,那怎麼辦呢?你有什麼好辦法?(幼兒討論)師:我們一起來看看老奶奶是怎麼做的。

2.繼續欣賞故事(老奶奶採來一把箬葉--誰就能講出有趣的故事來。)師:老奶奶是怎麼做的?

小結:原來奶奶把故事包在糉子裏,誰吃了糉子,誰就能講故事。糉子包好了,誰會來吃呢?讓我們繼續聽下去吧。

3.松鼠圖片師:誰來了?小松鼠來幹什麼?老奶奶是怎麼說的?我們一起來學一學。

師:小松鼠吃了糉子講出故事了嗎?(猜)小結:小松鼠吃了糉子,"吱吱吱"的講不出來。

4.狐狸圖片師:小狐狸吃了糉子能講出故事來嗎?

小結:小狐狸吃了糉子,"哩哩哩"的講不出來。

5.創編故事。

師:你還想請誰來吃糉子?(如"我請小兔子吃糉子,吃吧吃吧,吃了糉子講故事。")師:小兔子吃了糉子,肚子裏馬上有了故事,可是小兔子不會講故事,只會一個勁地跳來跳去。(兩個)6.繼續欣賞故事。

師:小動物雖然吃了糉子,但它們不會講話,講不出故事,怎麼辦呢?(個別幼兒)師:我們一起來看看老奶奶請來了誰吃糉子?她能講故事嗎?

7.繼續欣賞故事(小松鼠,小狐狸--她一定把這些故事講給小朋友們聽。)小結:糉子裏面藏了很多故事,小女孩吃了糉子,把故事講給小朋友聽。

8.完整欣賞故事,並能學說故事裏簡單的句子

師:現在就讓我們完整地聽一聽故事,想一想你們喜歡故事裏的哪一句話?

"吃吧吃吧,吃了糉子講故事。"(三)"吃"糉子1.老奶奶的糉子裏有故事,陳老師帶來的糉子也很神奇,來吃吃陳老師帶來的糉子,講講陳老師糉子裏的故事。

2.出示糉子一:聽話("吃吧、吃吧、吃了糉子講故事"。)師:誰聽見了奶奶用了哪兩樣東西包糉子?(箬葉、米)師:誰能把故事裏說的什麼樣的米、什麼樣的箬葉講清楚?

3.出示糉子二:悄悄話("我愛你")("吃吧、吃吧、吃了糉子講故事"。)師:悄悄話是什麼意思?(輕輕講,用心聽)師:怎麼說悄悄話呀?我們一起來學一學說悄悄話的樣子!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玩"說悄悄話"的遊戲,好嗎?

(爲什麼會傳錯?悄悄話是很難的,要用心聽、仔細聽、遊戲才能玩下去,我們等會兒到教室裏繼續玩。)4.出示糉子三:祝福(互相)("吃吧、吃吧、吃了糉子講故事"。)師:我們馬上要離開幼兒園,離開我們的好夥伴,上小學去了,那你有什麼祝福的話要跟好朋友說嗎?(相互送祝福)師:你收到了什麼祝福?你祝福了誰?

活動延伸:

師:孩子們,再過幾天就是端午節了,回到家,和奶奶一起吃吃糉子,聽奶奶講講故事,也可以把你的故事講給奶奶聽。

糉子裏的故事教案7

1、設計思路

孩子們見過糉子、吃過糉子,但不瞭解糉子。包糉子、吃糉子作爲我國民間節日“端午節”的傳統習俗之一,以故事主要線索的形式出現,更易於爲孩子接受和理解。怎樣

包糉子?吃糉子的由來是什麼?端午節還有哪些民俗活動?結合“我是中國人”的大班主題,《糉子裏的故事》將引發二場孩子們關於“糉子”的大討論以及“端午”熱。

2、活動目標

(1)熟悉故事情節,能學說老奶奶的心願。

(2)瞭解一些端午節的習俗,和朋友一起品嚐糉子,分享節日的快樂。

3、活動準備

鎊圖畫書、PPT課件不同形狀、不同餡料的糉子圖片

不同餡料的糉子若干,餐刀、水果叉若干

4、活動過程

(1)匯入激趣

一(播放課件。)你吃過糉子嗎?糉子裏有什麼?

一(出示圖片。)你還看到過怎樣的糉子?

一聽說過糉子裏的故事嗎?

(2)講述故事

①完整講述:

一老奶奶爲什麼要包糉子?

一誰吃了糉子?最後誰會講故事?

一糉子裏包着的到底是什麼?

糉子裏的故事教案8

活動目標:

1、在看看、說說中理解故事內容,感受故事中的美好情感。

2、養成仔細傾聽的習慣,能用語言清楚連貫地表達並體驗語言遊戲的快樂。

3、透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讓幼兒嘗試敘述故事,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

5、鼓勵幼兒敢於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

養成仔細傾聽的習慣,能用語言清楚連貫地表達

活動難點:

理解故事內容體驗做語言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糉子裏的故事》PPT、一段背景音樂、糉子、故事盒等

活動過程:

一、 回憶經驗並匯入

1、出示PPT:猜猜這是一個關於什麼的故事?

在什麼時候要吃糉子?

你吃過的糉子裏包着什麼?

小結: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這一天是我們中國人的傳統節日,我們都要吃糉子。香香的糉子裏可以包着各種各樣好吃的餡料。

☆結合音樂欣賞故事,教師和着音樂節奏有感情地講述故事,讓幼兒能靜下心來感受故事的魅力。

二、 看看講講故事

今天這個神奇的糉子裏包着什麼呢?我們一起來聽故事吧。(播放PPT,欣賞故事)

1、 傾聽故事第一部分(在密密的樹林裏——誰就會講故事了)

T:請誰來吃糉子,講故事呢?

T:看,誰來了?它們吃了糉子會講故事嗎?

2、看看講講故事第二部分

T:先請誰來吃糉子,講故事?

☆吃吧吃吧,吃了糉子講故事。小猴子(兔子、狐狸、松鼠、小鳥)吃了糉子,肚子裏也有了故事,可是小猴子“吱吱吱吱”講不出故事。

T:小動物雖然吃了糉子,但它們講不出故事,真着急,怎麼辦?還能請誰來幫忙呢?

☆以“吃吧吃吧,吃了故事講故事……”這句話貫穿故事始終,成爲活動的線索,讓活動緊緊扣住中心。

3、傾聽、理解故事最後一部分

T:(出示PPT8):看,誰來到了樹林裏?她在幹什麼?

(PPT9):小動物們是怎麼做的?小姑娘呢?它們的邀請成功了麼?

(PPT10、11):小動物用了什麼好辦法把小姑娘找回來?

T:小姑娘吃了糉子,會講故事嗎,我們繼續聽故事。(傾聽故事結尾)

三、 做遊戲吃糉子

T:老奶奶不但請小動物、小姑娘吃糉子,還要請我們小朋友吃糉子,但是在吃糉子前要先完成三個遊戲(藏在糉子裏):

1、開啟糉子一,遊戲:聽話。

要求:幼兒仔細傾聽老師的提問並回答問題。

2、 開啟糉子二,遊戲:接龍。

(1)“詞語接龍”要求:幼兒用兩個字或三個字的詞接龍,前一詞的詞尾是下一詞的詞首。

(2)“句子接龍”要求:用許多詞說一件事情,後一人要將前一人的話重複一遍再接下去。

3、開啟糉子三,遊戲:悄悄話。

要求:老師在幼兒耳邊說一句故事中的話讓幼兒傳話。

☆在玩語言遊戲中體驗傾聽的重要性和培養仔細聽認真想的好習慣。

4、吃糉子:吃吧吃吧,吃了糉子講故事。(幼兒吃糉子)

四、吃了糉子講故事

教師操作故事盒,幼兒講述故事:吃吧吃吧,吃了糉子講故事,故事的名字叫《糉子裏的故事》……(教師與幼兒一起講述故事) ☆以幼兒熟悉的糉子引入到活動中來,使孩子有講述的願望和參與活動的興趣。

活動反思:

活動實施下來,總體感覺,效果非常好,活動很順利,幼兒非常喜歡,非常投入,活動的微調非常有必要,不但使幼兒能在生動、有趣的遊戲情境中體驗了愉悅,而且,也使每個幼兒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都獲得了經驗的提升和語言能力的提高。同時,也爲活動能順利、有序的開展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礎。透過活動,也感覺到,在以後的教學活動中,有一些方面要有待提高和培養。如:學習習慣的培養。當有一個幼兒在回答問題的時候,其他幼兒應耐心等待,認真傾聽;當你知道問題答案的時候,要養成舉手發言的好習慣。如:遊戲規則的建立和遊戲意識的培養。如在遊戲“悄悄話”中,要認真仔細地聽,聽清楚了,再按遊戲規則進行傳話,這樣遊戲就能順利進行了。除此之外,在以後的遊戲活動中,都要注意遊戲規則的建立和遊戲意識的培養。

糉子裏的故事教案9

活動內容及進程

一、活動目標

1.在看看、說說、猜猜中理解故事的情節。

2.養成仔細傾聽的習慣,能用語言清楚連貫的表達。

重點:養成仔細傾聽的習慣,能用語言清楚連貫的表達。

難點:看看、說說、猜猜中理解故事的情節。

二、活動準備

課件、糉子

三、活動過程

(一)談話匯入

1.師:今天楊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個故事,來看看,故事是關於誰的?(出示幻燈片)

(幼兒看圖說圖上都有誰)松鼠、狐狸、小兔子、小鳥、小姑娘,對,還有糉子,必須有糉子。(出示糉子圖片)

2.小結:孩子們,這個故事的名字就叫《糉子的故事》。(出示課題)

3.師:小朋友你們吃過糉子嗎?什麼時候吃糉子?(師:對,端午節是我們中國人吃糉子的日子。)

糉子是什麼味道的呢?(請幼兒自由發言——有肉的、蜜棗的等等,不過孩子們,現在的糉子裏面會包各種各樣的東西,味道也有各種各樣對嗎?)

4.師: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聽聽《糉子的故事》吧。

(二)欣賞故事

1.分段聽故事,觀看PPT

(在樹林裏,有一間小屋,小屋裏住着一位老奶奶------她已經不能大聲地講故事。)

師:這位奶奶有個非常大的本領是什麼?

師:可奶奶不能說話了,那怎麼辦呢?你有什麼好辦法嗎?(幼兒討論)

師:我們一起來看看老奶奶是怎麼做的。

2.聽故事,觀看PPT

(於是,老奶奶就來到河邊採了青青的葉子——誰吃了糉子誰就會講故事森林裏的小動物都來了,它們都想吃糉子、講故事。)

師:奶奶是怎麼做的呢?奶奶是用什麼來包糉子的?

師小結:原來奶奶把故事包在糉子裏,誰吃了糉子,誰就能講故事。

師:糉子做好了,誰過來想吃糉子、講故事?(小動物圖片)

3.幼兒說了之後,師小結:小鳥是吃了老奶奶的糉子,肚子裏馬上有了故事,可小鳥嘰嘰嘰講不出故事。還請誰吃糉子、講故事?

小松鼠吃了老奶奶的糉子,肚子裏馬上有了故事,可是它吱吱吱講不出故事。還請誰吃糉子、講故事?

小猴是吃了老奶奶的糉子,肚子裏也有了故事,可是猴子竄上竄下地講不出故事。

小狐狸吃了老奶奶的糉子,肚子裏也有了故事,可小狐狸也不會說話,一個勁地叫:“哩哩哩講不出故事。”還請誰吃糉子、講故事?

小兔子吃了老奶奶的糉子,肚子裏也馬上有了故事,可小兔子蹦蹦跳跳地講不出故事。

師:大家吃了老奶奶的糉子不會講故事,真急人。嗯,怎麼辦呢?(打問號的圖片)

那請誰來吃糉子講故事好呢?(對,其實就應該請我們人講故事,因爲我們會說話。)

4.師:你們會講故事嗎?那你的故事是從哪裏來的?(幼兒討論)如:看電視學來的,聽爸爸媽媽講的等等。師:是的,你要會聽還會看纔會講故事

5.你們想不想到老奶奶的屋子裏吃糉子講故事?如果你們想到老奶奶的屋子裏吃糉子講故事,那就先來吃楊老師的糉子,瞧,我的糉子各種味道。看看你們有沒有講故事的本領?會聽、會看。

6.開啟第一個糉子:我們把這裏的糉子開啟,看看有沒有藏着故事。吃吧吃吧,吃糉子,吃了糉子講故事。

出現了什麼?對,有識字的朋友。(“聽話”小熊圖片)

講故事的本領需要會聽話,請聽我說:老奶奶爲什麼會不能講故事了?(大班孩子,請用完整的話來回答問題。好的,你會把話聽清楚。)——請吃糉子。

好的,接下來請再聽話:窗外,滴哩哩的下着小雨。師:請誰說一說我剛纔說的一句話,我說了什麼?——請吃糉子。

看來不難,那麼我加大難度:中國端午節的傳說,是關於一位偉大的詩人,他叫屈原。(誰聽清楚了我這句話,說了什麼?)——請吃糉子。屈原的故事聽過吧?好的。如果沒聽過的朋友,回去找大人告訴你。這是我們中國有的傳說,外國人不明白的。

7.開啟第二個糉子:我們繼續開啟第二個糉子:吃吧吃吧,吃糉子,吃了糉子講故事。接龍

8.(孩子們,接龍是什麼意思?誰玩過。那我們玩個詞語接龍怎麼樣,我說開心兩個字,你把心接下去,心什麼?看來難不倒你們,再來點難的,我們玩一句話的接龍怎麼樣?開始了:我走在馬路上。誰來接我走在馬路上幹什麼?)

8、開啟第三個糉子:我們繼續開啟第三個糉子:吃吧吃吧,吃糉子,吃了糉子講故事。傳話(我很開心、你很棒、你能行的、我愛你。)

9.師:你們真的有本領去奶奶的屋子裏吃糉子講故事,那我們繼續往下看誰也去了奶奶屋子裏吃糉子講故事的

10.觀看PPT

師:小姑娘吃了一個又一個的糉子,發生了什麼事?

師:小姑娘告別老奶奶、小動物們的'時候怎麼說的呢?

結束語:你們的奶奶會講故事嗎?你們的奶奶會包糉子嗎?

11.延伸

師:在端午節的時候會去包嗎?端午節除了吃糉子,還要幹什麼?(端午節習俗圖片)

活動反思與意見

活動實施下來,總體感覺,效果非常好,活動很順利,幼兒非常喜歡,非常投入,活動的微調非常有必要,不但使幼兒能在生動、有趣的遊戲情境中體驗了愉悅,而且,也使每個幼兒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都獲得了經驗的提升和語言能力的提高。同時,也爲活動能順利、有序的開展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礎。透過活動,也感覺到,在以後的教學活動中,有一些方面要有待提高和培養。如:學習習慣的培養。當有一個幼兒在回答問題的時候,其他幼兒應耐心等待,認真傾聽;當你知道問題答案的時候,要養成舉手發言的好習慣。如:遊戲規則的建立和遊戲意識的培養。如在遊戲“悄悄話”中,要認真仔細地聽,聽清楚了,再按遊戲規則進行傳話,這樣遊戲就能順利進行了。除此之外,在以後的遊戲活動中,都要注意遊戲規則的建立和遊戲意識的培養。

糉子裏的故事教案10

【活動目標】

1、認真觀察圖片並能大膽想象理解故事內容。

2、養成仔細傾聽的習慣,能用語言清楚連貫的表達。

3、激發幼兒對故事熱愛的情感,體驗故事的趣味性。

【活動準備】

糉子裏的故事PPT

【活動過程】

1、匯入 出示圖片(糉子)

師:孩子們,你們看,這是什麼? 幼:糉子

師:對,你們吃過糉子嗎? 幼:吃過

師:那什麼時候吃糉子呢?(請幼兒回答) 幼:端午節

師:(出示圖片)對,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在這一天我們中國人都要吃糉子。端午節是爲了紀念一個人,你們知道是誰嗎?

幼:不知道

師:出示圖片,爲了紀念古代偉大的詩人:屈原,在這一天除了吃糉子還會做什麼呢?

幼:掛艾草

師:出示圖片,(總結)端午節我們除了吃糉子還會舉行划龍舟比賽,會在家裏掛上艾草和菖蒲,有的地方還會掛香袋。今天老師發現糉子裏有一個好聽的故事,你們想聽嗎?

幼:想

師:故事的名字就叫《糉子裏的故事》

2、.分段觀看PPT,欣賞故事

師:在一個森林裏,有一個小屋。小屋裏住着一位老奶奶。老奶奶看見許多事情,所以心裏有了許多故事。可是不幸的是,有一天老奶奶生了一場大病,等她病好了以後,她已經不能大聲地講故事了,所以老奶奶就來到了小河邊,她採了青青的葉子,回到家又用了白白的米,老奶奶用青青的葉子和白白的米包糉子。她每包一個糉子都在裏面講一個故事,她想:誰吃了糉子,誰就可以講故事。老奶奶包好了糉子,森林裏的動物朋友來了,它們想吃糉子講故事。看誰來了?

幼:小松鼠和小狐狸

師:小狐狸和小松鼠吃了糉子,肚子裏也有了故事,你們猜它們會講出故事嗎?

幼:會

幼:不會

師:點圖片,小松鼠只能吱吱的叫就是講不出故事。小狐狸吃了糉子肚子裏也有了故事可是隻能哩哩的叫,也講不出故事。看,又來了一些小動物,孩子們你想請誰來吃糉子講故事呢

幼:我想請小猴子吃糉子講故事

師:小猴子吃了糉子肚子裏也有了故事,可就是上串下跳講不出故事

幼:我想請小白兔吃糉子講故事

師:小白兔吃了糉子肚子裏也有了故事可就是一蹦一跳的講不出故事。孩子們,應該請誰來吃糉子講故事呢?想一想誰可以說話

幼:請小朋友來吃糉子講故事

師:對,你們會講故事嗎?

幼:會

師:你們的故事是哪裏來的?

幼:我是聽媽媽講的

師:哦,你的故事是聽來的

幼:我的故事是看爸爸手機上的

師:你的故事是看來的

師:看,小動物們去找小朋友來吃糉子講故事,它們看見了森林裏有一位採蘑菇的小女孩。可是小女孩看見這麼多動物嚇的拔腿就跑,怎麼辦呢?小動物們想了一個辦法,它們把蘑菇排在通往小屋的路上,小女孩採呀採到了小屋前,老奶奶請小女孩進屋吃糉子。小女孩吃了許多糉子,肚子裏也有了許多故事,她把這些故事講給小動物聽,大家高興極了。可是小女孩覺得這還不夠,她想講給幼兒園裏的小朋友們聽,於是她告別了森林裏的奶奶和小動物們,回到了自己的幼兒園去了。孩子們,今天老師也帶來了糉子,你們看有幾個?

幼:有三個

師:我們一起來吃吃看,好嗎?

幼:好

師:你們想吃哪一個糉子?

幼:紅色的糉子

師:(點擊圖片)聽話,看看我們小朋友聽的本領大不大,剛剛老奶奶用了什麼來包糉子?

幼:用了葉子和米

師:對,老奶奶用了青青的葉子和白白的米包糉子,好繼續聽我說了什麼:下雨了,沙沙沙,美妙極了

幼:下雨了,沙沙沙,美妙極了

師:小朋友聽話的本領真棒,接下來我們吃藍色的糉子,接龍;就是我說倆個字,你也說倆個字,我說小熊,你接下來說熊什麼?

幼:熊貓

師:誰接下去貓什麼

幼:貓咪

師:咪什麼

幼:咪咪叫

師:小朋友接得真棒,還有一個糉子,來看看是什麼,傳話。傳話就是說悄悄話,在旁邊小朋友的耳朵邊說悄悄話,我請幾個小朋友上來玩玩這個遊戲。(老師對旁邊孩子說,然後一個傳一個,問最後一個小朋友)她說的什麼?對,我說的就是這個

師:孩子們,今天的故事好聽嗎?

幼:好聽

師:那我們回家把這個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好嗎?

幼:好

糉子裏的故事教案11

活動目標:

1、在看看、說說中理解故事內容,感受故事中的美好情感。

2、能夠仔細傾聽,嘗試用語言清楚完整地表達並體驗語言遊戲的快樂。

重點:理解故事內容體驗做語言遊戲的快樂

難點:能夠仔細傾聽,嘗試用語言清楚完整地表達

材料與準備:

1物質準備:PPT、糉子糖、魔術盒

2經驗準備:玩過詞語接龍和說悄悄話的遊戲

活動過程:

一、興趣匯入

師:今天孫老師帶來一個魔術盒,猜猜看裏面是什麼

師:原來啊是個糉子孫老師要考考你們了:什麼時候每家每戶都要吃糉子呀?

小結:每年的五月初五是端午節,這一天是我們中國人的傳統節日,我們都要吃糉子。香香的糉子裏有各種各樣好吃的餡料。

師:小朋友們都吃過什麼餡的糉子?

師:今天老師帶來的是一個神奇的糉子,糉子裏面包着什麼餡呢?我們一起來來聽聽故事吧。

二、看看、聽聽、講講故事

(一)聽聽說說第一部分

在樹林裏,有一間小屋,小屋裏住着一位老奶奶。老奶奶看見過許多事情,所以心裏有了許多故事。可是,不幸的是老奶奶生了一場大病,等她病好了以後,她已經不能大聲地講故事。於是,老奶奶就來到河邊採了青青的葉子回到家又把米洗乾淨,老奶奶用青青的葉子白白的米包糉子,老奶奶心裏想(放ppt)

我可以把故事包進糉子裏,讓吃到糉子的人都會講故事。老奶奶到森林裏請來很多動物朋友。

1、師:小朋友們猜猜,都有誰來了呀?

吱吱吱,吱吱吱,來了一隻小松鼠。老奶奶想:吃吧吃吧,吃了糉子講故事。小松鼠吃了糉子,肚子裏馬上有了故事。哩哩哩,哩哩哩,來了一隻小狐狸。吃吧吃吧,吃了糉子講故事。小狐狸吃了糉子,肚子裏也有了故事,

2、師:小松鼠和小狐狸都吃了糉子,他們能講出故事嗎?爲什麼?

小結:原來啊小松鼠只會吱吱叫,講不出故事。小狐狸只會一個勁地叫:“哩哩哩......”小狐狸也講不出故事。

3、師:我們接着往下看還有誰來了?他們能講出故事嗎?

小白兔,小猴子,小鳥都來吃糉子。

老奶奶想:吃吧吃吧,吃了糉子講故事。小猴子,兔子、小鳥吃了糉子,肚子裏也有了故事,可是小兔只會蹦蹦蹦,小鳥和小猴子只能“吱吱吱吱”他們都講不出故事。

4、師:小動物雖然吃了糉子,但它們講不出故事,真着急,怎麼辦?還能請誰來幫忙呢?(小鸚鵡,小朋友。)

(二)探討請小姑娘的方法

1、師:原來小動物們要去請小姑娘去老奶奶家裏吃糉子,看看,小姑娘願意嗎?爲什麼?

2、師:小動物們因爲不會說話,只能追着小姑娘,嚇得小姑娘逃跑了。我們小朋友能不能幫小動物們想一想,怎麼樣才能讓小姑娘去老奶奶家裏呢?(小動物們想了一個十分聰明的辦法)

小結:原來呀小動物們把蘑菇放在去老奶奶家的路上

小姑娘採着,採着她來到了森林小屋前。老奶奶在門口笑眯眯地朝她招手,好像在說“來吧來吧,請你吃糉子。香噴噴的糉子真好吃,小姑娘吃了一個又一個,老奶奶想:吃吧吃吧,吃了糉子講故事。心裏有了一個又一個故事。

3、小姑娘吃了糉子會講出故事嗎,我們繼續看看下面的故事。

(三)結束故事

哈,故事全吃到肚子裏去啦!小姑娘講了一個又一個故事,老奶奶一邊聽一邊點頭,

小動物們個個聽得着了迷。

小姑娘覺得這還不夠,她要把一肚子故事帶到幼兒園,說給更多的小朋友聽。

於是,小姑娘告別了大家,她拎了滿滿一籃蘑菇,還帶了滿滿一肚子的故事回家了。

三、做遊戲,吃糉子

師:老奶奶最後有沒有找到吃了糉子講故事的朋友啊?(有,小姑娘)

老奶奶不但請小動物、小姑娘吃糉子,還要請我們小朋友吃糉子,但是在吃糉子前要先完成三個遊戲(藏在糉子裏)

四、延伸活動

孫老師呀變了個魔法把老奶奶神奇的糉子變成了神奇的糉子糖,吃了這個神奇的糉子糖你就會講神奇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做《糉子裏的故事》,等到我們放學了把這顆神奇的糖帶回家,也把這個神奇的故事帶回家好不好?

糉子裏的故事教案12

再過幾天就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了,班裏的陸家豪從家裏帶來了糉子,其他孩子圍着他轉,只聽見他說:“這是我媽媽自己包的糉子,不是買的,有肉的、紅棗的,很好吃的,但是我比較喜歡吃肉的,肉的更好吃。”“我也喜歡吃肉的。”“我不喜歡吃肉的,肉的有肥肉的。”……孩子們七嘴八舌的議論開了。

鑑於孩子們對糉子的濃厚興趣,我們開展了有關端午節的系列活動,本次活動就是系列活動之一。

《糉子裏的故事》段落明顯,情節發展線索清晰。講述了一個會講故事的老奶奶病了,不能說話講故事,就採來荷葉包糉子,把好聽的故事包在了裏面。動物們吃了糉子卻不會講故事,於是,動物們想辦法,找到一個小姑娘來吃糉子、講故事。這樣,一個神奇的故事躍然紙上,給糉子蒙上了一層神祕的童話色彩,令人羨慕又嚮往。

本次活動的目標是:

1、理解故事內容,感受遊戲的快樂。

2、養成仔細傾聽習慣,能用語言清楚連貫的表述。

活動分爲四個環節:

第一個環節是透過猜猜可能是關於什麼的故事來激發孩子的興趣,引出主題。

第二個環節是欣賞故事,爲了能讓孩子在活動中充分感受、欣賞作品,我利用PPT進行分段欣賞,透過看看、猜猜、講講、聽聽來理解故事內容。

第三個環節是遊戲“吃糉子”,這也是本活動的重點環節。在此環節中,我爲孩子們準備了3個糉子,每個糉子裏面都有一個小遊戲,如:第一個糉子是“聽話”,要求孩子在仔細聽故事的基礎上回答問題;第二個糉子是“悄悄話”,要求孩子用心聽、仔細聽、聽清楚、聽完整,培養幼兒仔細傾聽的習慣;第三個糉子是“祝福”,考慮到大班孩子馬上要離開成長了3年的幼兒園了、老師和小朋友了,透過遊戲爲他們創設一個互相祝福的機會,增進同伴間的友情。

活動中肯定存在很多不足之處,希望在座的各位能給我提出寶貴意見,謝謝大家!

糉子裏的故事教案13

活動目標:

1、認真觀察圖片,理解故事的內容。

2、大膽想象並講述故事內容。

3、樂意參與集體遊戲。

4、透過教師大聲讀,幼兒動情讀、參與演,讓幼兒感知故事。

5、讓幼兒大膽表達自己對故事內容的猜測與想象。

活動準備:

1、幼兒在活動前對包糉子的材料及方法有所瞭解。

2、《糉子裏的故事》ppt

活動重難點:

1、重點:透過觀察小動物們的動作、表情,大膽猜測故事內容。

2、難點:在看看、說說、猜猜中理解故事的情節,激發幼兒閱讀興趣。

活動過程:

一、謎語匯入,引出主題。

1、謎語:三角四楞長,珍珠裏面藏,要吃珍珠肉,解帶脫衣裳。

提問:猜猜是什麼食物?小朋友你們吃過糉子嗎?什麼節日我們要吃糉子?(端午節)你喜歡吃什麼味道的糉子?

2、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個關於糉子的故事!故事中的糉子裏面包的和你們吃過的都不一樣,那它包着的是什麼呢?讓我們一起來看圖書、聽故事吧,答案就在故事裏。

3、教師出示ppt1,引導幼兒認識故事題目《糉子裏的故事》。

二、出示圖片,幼兒觀察圖片內容,大膽講述故事情節。

1、出示ppt2,師:老奶奶的肚子裏裝滿了故事,她的故事可多啦!大家都喜歡聽她的故事。

提問:有哪些小動物來聽老奶奶講故事啦?(小松鼠、小狐狸、小兔子、小猴子、小鳥)

這麼好聽的故事,大家聽的怎麼樣?(認真、專心致志)

2、出示ppt3,提問:

⑴老奶奶生了一場大病以後,不能大聲講話了,大家再也聽不到好聽的故事了。老奶奶很着急,那該怎麼辦呢?你有什麼好辦法嗎?(鼓勵幼兒自由發表自己的想法)

⑵師:小朋友們幫老奶奶想了這麼多的辦法,我們來看看老奶奶她是怎麼做的呢。

3、出示ppt4,提問:

⑵上有哪些東西?(糉子葉、糯米)

⑵老奶奶在幹什麼?(包糉子)她的表情是怎樣的?

⑶教師小結:原來,老奶奶她有一個心願,就是把故事包在糉子裏,誰吃了糉子,誰就能講出好多的故事。

4、出示ppt5、

5、老奶奶把糉子做好了,誰會來吃呢?

6、提問:

⑴ppt5:誰來了?(小松鼠)吱吱吱,吱吱吱,來了一隻小松鼠。吃吧吃吧,吃了糉子講故事。

⑵ppt6:小松鼠吃了糉子講出故事了嗎?"(沒有)

⑶師小結:小松鼠吃了糉子,肚子裏馬上有了故事,可小松鼠不會說話,一個勁地叫:"吱吱吱···"就是講不出故事。接下來還會有誰來呢?

7、出示ppt7、8,提問:

⑴ppt7:誰又來了?(小狐狸) 哩哩哩,哩哩哩,來了一隻小狐狸。吃吧吃吧,吃了糉子講故事。

⑵ppt8:小狐狸吃了糉子能講出故事來嗎?(不能)

⑶ 教師小結:小狐狸吃了糉子,肚子裏也有了故事,可小狐狸也不會說話,一個勁地叫:"哩哩哩···"就是講不出故事。

8、結合小松鼠、小狐狸吃糉子的情景,鼓勵幼兒大膽猜想其他小動物來吃糉子的情景。

⑴除了小松鼠和小狐狸外,還有哪些小動物也來吃過糉子了?(小鳥、小兔、小猴)

⑵引導幼兒分別想象並講述小鳥、小兔、小猴來吃糉子的情景。

① 師:你們能不能學着老師講小松鼠和小狐狸來吃糉子的話說說其他小動物呢?

② 它們都講出故事了嗎?

③這麼多小動物吃了糉子,肚子裏也有了故事,那爲什麼講不出故事呢? 7、出示ppt9,提問:

⑴它們講不出故事覺得怎麼樣?(很難過、着急)引導幼兒觀察小兔和小狐狸的表情以及小動物們周圍的各種符號,大膽猜測小動物們的心理活動。他們之間會說些什麼?

⑵小動物雖然吃了糉子,但它們不會講話,講不出故事,怎麼辦呢?真着急。你有什麼辦法嗎?

⑷我們一起來看看小動物們想了一個什麼辦法?

8、出示ppt10、11,提問:

⑴ppt10: 這個時候,誰來了?(小姑娘)小姑娘在幹什麼?(採蘑菇)

⑵師:原來,小動物們是想請小姑娘來幫助它們,爲什麼小動物們會請小姑娘來幫忙呢?(因爲小姑娘會說話)

⑶小姑娘會答應幫它們嗎?

⑷ppt11:小姑娘答應它們了嗎?小姑娘爲什麼要逃跑呢?

⑸教師小結:小動物們高興得一起衝過去,吱吱吱、哩哩哩、嘰嘰嘰,叫個不停。小姑娘嚇壞了,所以,小姑娘扔下竹籃拼命逃。

9、出示ppt12、13、14,提問:

⑴ppt12:小姑娘嚇跑了,那該怎麼辦呢?

⑵ppt13:小動物們用了什麼辦法把小姑娘找回來?

⑶ppt14:小姑娘回來了嗎?她是怎樣回來的?

10、出示ppt15、16、17、18:提問:

⑴ppt15:師:小姑娘採呀採,一直採到小房子跟前。老奶奶站在門口等着小姑娘,她看到小姑娘,會怎麼說?(美麗的小姑娘,快來吃糉子,吃了糉子講故事)

⑵ppt16:師:香噴噴的糉子真好吃,小姑娘吃了一個又一個。把故事全吃到肚子裏去啦!

活動反思

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他們條件優越,擁有幾代人的關愛,習慣以自我爲中心,不太懂得關愛他人,分享意識較弱,情感比較缺失,因此,我就在大班開展了語言活動《糉子裏的故事》,活動中,我以糉子爲核心,貫穿整個過程,讓孩子在看看,說說,猜猜中理解故事,透過有趣的語言遊戲:“聽”、“說”、“接龍”、 “悄悄話”。幫助孩子養成仔細傾聽的習慣,鼓勵孩子大膽表達並獲得更多的情感。

活動中,我始終堅持把問題拋給孩子,啓發他們去尋找答案,如:“悄悄話”遊戲,我沒有直接告訴孩子怎麼玩,而是說:“如果我對他講了悄悄話,要讓最後一個孩子知道,可以怎麼做呢?這樣,孩子就透過想、說,獲得遊戲規則。

整個活動,內容豐富,採用了繪本的情景來開展“聽、說”訓練,傳遞了敬愛老人的情感,培養了助人爲樂的美德,體驗了共同分享的快樂。

總之,孩子在活動中體驗了快樂,收穫了知識,活動目標得以有效的達成。但是,活動中孩子的表現有時也讓我措手不及,今後,我會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機智”,讓教學活動更豐富有趣,更完美。

小百科:糉子,即糉籺,是籺的一種,又稱“角黍”、“筒糉”,由糉葉包裹糯米蒸制而成,是中華民族傳統節慶食物之一。糉子早在春秋之前就已出現,最初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

標籤:教案 糉子